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经验 > 梧田街道辽东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瓯海辽东村什么时候拆

梧田街道辽东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瓯海辽东村什么时候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21:57:39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当年关宁锦防线有用时,大家伙都觉得它没什么用,拆了修,修了拆,来回瞎折腾。退到了大凌河的时候,熊廷弼遇到了狼狈逃出来的王化贞,这个时候王化贞也是痛哭流涕,后悔不迭。天启元年(1621年)3月,熊廷弼再次经略辽东。后来明军实际上守的是辽西走廊,不是辽东。

魏忠贤的生祠为什么被拆了?

导语:魏忠贤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生祠,跟他建立的派系是分不开关系的。他有一个庞大的派系组织,被称之为阉党,这帮人充斥在明朝末年的官场之中。他们有的是朝中重臣,有的是地方大员,甚至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高官,都是魏忠贤的手下。这帮人为了拍魏忠贤的马屁,自然是要想各种办法。建立生祠,就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好办法。

魏忠贤心里那叫一个美,甚至有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把魏忠贤和孔子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在不久之后魏忠贤倒台时,这帮人也要遭逢厄运,而且他们所建造的生祠,都要被一一捣毁。01魏忠贤是奸臣,这是毫无疑问的。东林党是什么人?他们背后有怎样的势力?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考虑。不管东林党是怎样的一群人,诛灭东林党的魏忠贤都是奸臣。

试问一个忠臣,会让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做他的干儿子干孙子?一个忠臣,会称自己为九千岁吗?如果真的有,这种忠臣也是只忠于自己,不会忠于天下。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竖自王体乾等外,又有李朝钦、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为左右拥护。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

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僇,号“五彪”。又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而为呈秀辈门下者,又不可数计。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明史》魏忠贤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从微末之中崛起的,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收了不少干儿子,身边又有不少帮手,比如说五虎、五彪、十狗等等。

东林党的人的确有些可恶,可是魏忠贤是怎么对付他们的呢?一般都是抄家灭族,手段残忍前所未见。所以这不是在为国家处理奸臣,而是在为自己处理政敌。只要支持自己的,魏忠贤都给高官厚禄,但凡反对自己的魏忠贤都要想办法把他们给搞掉。当时镇守辽东的孙承宗,那是大明朝能够对付后金为数不多的干将,可是因为他不愿意给魏忠贤当马仔,所以只能选择辞官回家。

后来魏忠贤推荐上来的人,把辽东搞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就连袁崇焕都曾经给魏忠贤建立了生祠,这才得到了镇抚辽东的机会。一个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整个帝国之上的人,他也能算忠臣?那些不是东林党的大臣,只要是不愿意依附于魏忠贤,那都会被魏忠贤打成东林党。这帮人是最惨的,他们想不站队,谁也不依靠,结果现实是,你必须要做出选择。

本来这帮人应该可以躲过一劫,可是魏忠贤跟过去的奸臣不同,他坏到了极致。这帮人也不免遭了殃,成为了东林党人。02魏忠贤被杀后,生祠也随之被捣毁。魏忠贤如此行径,肯定是有人看着的。天下人都在看着魏忠贤会有怎样的下场。当时魏忠贤独掌朝政,天启皇帝什么都交给他来掌管,就连天启的弟弟崇祯皇帝,都要看魏忠贤的脸色行事。

所以魏忠贤的所有恶行,崇祯皇帝都看在眼里,他本打算逃出京城,随后远走高飞,不问朝中事务,可是天启忽然病重,把江山交给了崇祯皇帝。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王素稔忠贤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崔呈秀以尝帝,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遂交章论忠贤。帝犹未发。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民,十通关节。

疏上,帝召忠贤,使内侍读之。---《明史》无奈之中,崇祯皇帝接过皇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搞定魏忠贤。可是魏忠贤并不好对付,他的党羽众多,而且兵部尚书崔呈秀,也是魏忠贤的人。也就是说魏忠贤手里不仅有政权,而且还有军权。为此崇祯皇帝想了很久,最后决定麻痹魏忠贤的同时敲打魏忠贤。这一招果然奏效,结果魏忠贤完全看不透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用御史弹劾掉崔呈秀以后,魏忠贤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掌控了天下兵权,魏忠贤是无能为力的了。所以魏忠贤的倒台,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魏忠贤被逼死以后,清算阉党的活动再次兴起,东林党余部重新振作,开始了打击阉党的活动。阉党是奸臣,可东林党未必就是忠臣。这帮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被魏忠贤打击得太狠,所以他们报复起阉党的时候,也毫不手软。

地方各级官员们开始相继捣毁他们所建立的生祠,以此销毁与魏忠贤有关系的证据。这是一个好办法,的确逃掉了不少人。这个时候东林党故技重施,把那些不是阉党的人,但是跟东林党有嫌隙的人,也都打成了阉党。明朝末年最大的悲哀,那就是党争。03杀掉魏忠贤是对的,明朝灭亡是不可阻止的。不少人认为魏忠贤能力突出,杀掉魏忠贤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你也未免太瞧得起这个太监了。

他的确是有能力,不过只是弄权的能力。真正处理事务的,还是他那些手下人。这帮人大多数是地方封疆大吏或者朝中重臣,这些人是真正有能力的,虽然缺少德行。魏忠贤的能力的确是被各种夸大了,他治国能力一般,弄权能力特别强,比较喜欢结党营私。所以大明王朝末年的结党案,基本都是魏忠贤造成的。而且魏忠贤一直大权独揽,几乎架空了天启皇帝。

崇祯皇帝杀掉他,是有利于将皇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过明朝的灭亡,绝对跟杀掉魏忠贤没有任何关系。明朝灭亡有很多种原因,比如说吏治腐败问题,已经到了无法愈合的阶段。还有进入了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民不聊生等等。忠贤大惧,急以重宝啖信邸太监徐应元求解。应元,故忠贤博徒也。帝知之,斥应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

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明史》这些才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一个小小的魏忠贤,翻不起什么滔天巨浪。所以说魏忠贤被杀,是合情合理的。总结:魏忠贤的生祠,那就是私欲达到极点的象征。

什么样的人,需要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要接受香火供奉呢?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可怕的是各地生祠建立起来以后,百姓们还真的前去祭拜魏忠贤。魏忠贤还活着,为什么要去祭拜他呢?难道说他一个活人就能够保佑老百姓们吗?所以说这种生祠,简直就是愚昧无知的典型代表。魏忠贤坦然接受这种无知,其实也看得出他这个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明末明朝为什么不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

辽东早在天启二年就沦陷了,仅有为数不多的东江军在沿海打游击。后来明军实际上守的是辽西走廊,不是辽东。关于要不要守辽西走廊,明朝内部其实是有争论的。并非没想过放弃。因为广宁之战后,努尔哈赤要花时间巩固新占领的辽东地区,他没精力打山海关。他只是把明军主动弃守的辽西洗劫一空后,就主动退回了沈阳。所以辽西走廊当时是空设无防,明朝内部对于是否收复这块空地进行了一番争论。

以王在晋为代表的官员主张收缩防线,放弃辽西走廊。他的理由很简单,努尔哈赤一直窥视辽西,现在去建城,风险太大了。因而他认为最稳妥的办法,是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另建一座新城,巩固山海关。然后只守山海关一点即可。一些主和派官员的主张与他类似,主张放弃辽守关。不过他与主和派的观点也不同。他是主战的,守山海关只是权宜之计,未来仍然会出关收复失地。

但主和派不这么想,这帮人主张议和,关外沦陷区直接就不要了。以孙承宗、袁崇焕为代表的官员主张收复辽西走廊,重建辽西走廊上的一系列堡垒,加强纵深防御,把防线推得越远越好。以碉堡战的方式与后金军周旋。主战派官员的主张与他们类似,不过二者也有区别。孙承宗主张先守后战,而主战派则是主张主动出击。不仅辽西走廊和辽东要收复,大明还要灭了后金。

这四派方案如果按实现计划的难度划分,可以这样归纳:简单,省钱,但遭骂;最简单,且最省钱,但最遭骂;有难度,且需要较大开支,但不遭骂;非常有难度,且花钱最多,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走极端当然是不行的。所以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方案直接就淘汰了。最后的讨论就只在第一条方案,即守山海关;和第三条方案,即守辽西走廊之间进行。

关于这两个方案孰优孰劣,不讨论。这里只解释孙承宗的主张为什么能胜出。道理很简单。首先,收复辽西走廊虽然不如主动出击给人的感觉爽,但毕竟也是收复失地。王在晋就算把大天说破,仅凭放弃领土这一条,他在孙承宗面前就理亏了。第二,辽西走廊是空的,努尔哈赤短期内不会染指这一地区。这种赤裸裸的诱惑,正常人都无法抵挡。

第三,防线推得越远,大家心理上感觉就越安全。而王在晋只守山海关的方案,给不了大伙这种感觉。基于这三点。守卫辽西走廊因为更符合朝野各方的利益,所以孙承宗的方案最终胜出。不过虽说这个方案得到了普遍支持,但后来真的要拿钱砸,经营辽西走廊后,明朝上下却是一片争议之声。比如天启四年,关宁锦防线初见规模,明朝的东北防线整体向北推移了四百余里。

然而就在这时候,兵部和工部官员却屡次上奏弹劾,说孙承宗手握重兵,且花钱太多。希望明熹宗下旨,控制关宁军规模,控制开支。之后,孙承宗与魏忠贤矛盾激化。在魏忠贤的运作下,孙承宗下台,回老家养老。关宁防线的重担就落到了袁崇焕这个晚辈身上。而袁接手不久后,朝内反对坚守辽西走廊的呼声更大了。在这个大背景下,魏忠贤派一个叫高第的人来监军。

这货一上任,直接就把锦州到右屯的据点全部废弃,把十几万守军全部撤入关内。他本打算是连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也废弃的,只是袁坚决反对,说自己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高拿袁没办法,宁远才没被废弃。所以说,明朝内部对弃守辽西走廊,不是没有争议。真实情况是,争议很大。早在天启五年就几乎要被弃守了。只不过后来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吃了大亏,这才改变了朝野对关宁锦防线的看法。

宁远之战不久后,努尔哈赤病死。转过年,皇太极又来了。这一战被称为“宁锦之战”。后金军猛攻宁远、锦州半个月,最终又是无功而返。有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关宁锦防线可以说是再无争议。大部分人都闭了嘴,不再对修这个防线是否值当而议伦纷纷。于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开始砸进了辽西走廊。辽饷开支几乎成为明朝财政的无底洞。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讽刺。当年关宁锦防线有用时,大家伙都觉得它没什么用,拆了修,修了拆,来回瞎折腾。等大把大把的银子砸进去后,这条防线的意义却大打折扣了。因为自崇祯继位开始,后金方面就打通了绕开关宁锦防线进入关内的新通道。▼崇祯元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左翼。后金军自此可以绕开辽西走廊进入关内。崇祯元年,皇太极西征察哈尔,漠南蒙古大汗林丹汗西迁,宣府关外的蒙古部落悉数归顺后金。

由东北到察哈尔的通道,就此被皇太极打通了。崇祯二年,皇太极借道蒙古,从长城喜烽口杀入关内。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皇太极、多尔衮、阿济格、阿巴泰等人,后来又先后四次绕开关宁锦防线,进入关内袭扰。因此可以说,自崇祯二年始,关宁锦防线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不过尽管如此,对于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关宁锦防线,明朝却放不下了。

原因嘛,很简单。一方面,明朝砸钱了,大把大把的银子砸进去了。说放弃就放弃,此前砸进去的银子岂不是都打水漂了?这个锅谁敢背?另一方面。辽西驻军在崇祯时期实际上已经都军阀化了。比如松锦大战后的吴三桂,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军阀。朝廷如果裁撤关外据点,这些人无处安置。善后工作如果处理的不好,是会引发兵变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判明降清,就是现实案例。

再就是,辽西的据点只要还在,大伙心理上总会觉得更安全些。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理。可以说,当时的崇祯是骑虎难下。想放弃辽西走廊,但又不敢放弃。想议和,但群臣又不准他提议和。总的来讲。对于是否弃守辽西走廊,明朝内部早期一直有争议。孙承宗的方案因为符合各方利益,所以胜出。后来又有宁远、宁锦两次大捷,这才使得争议不再。

熊廷弼再次经略辽东,拥有真正军事谋略的他为何会丢了辽东?

天启元年(1621年) 3月,熊廷弼再次经略辽东。熊廷弼认为努尔哈赤刚刚占领辽阳,根基不稳,辽东百姓心里也不服努尔哈赤,要想收复辽东,就须三方布置,以一军从广宁出发与敌人对峙于三岔河,吸引敌军主力,一军从海上出南卫,只为疑兵,努尔哈赤必然感到腹背受敌,一奇一正相互结合,努尔哈赤必两方不得兼顾。于是熊廷弼在登菜、天津、广宁三地设抚镇,并由他亲自坐镇山海关经略节制三方,三方布置之策一出,各方一致叫好。

只是熊廷弼以往的臭脾气并没有改掉,与兵部尚书张鹤鸣产生了嫌隙。一、军事菜鸟王化贞与兵部尚书张鹤鸣,架空了熊廷弼,使他没兵没粮当时任辽东巡抚的是王化贞,此人也是个军事菜鸟,却自视其高,而整个辽东的军队却基本掌握在了王化贞的手上。王化贞沿辽河设置了西平、镇武等六营抵御努尔哈赤。熊廷弼一看王化贞的部署就急了,认为这些堡垒根本就防不住努尔哈赤,一旦一个堡垒被攻陷,其他的堡垒也必然士气崩溃,努尔哈赤只要集中兵力攻击一点,整个防线就会全部玩完。

而熊廷弼的防守策略是尽量集中兵力在重要的地区,不重要的地区只是象征性地驻兵,一旦努尔哈赤来袭,这样的分兵策略就便于调集优势兵力进行防守。对于熊廷弼的建议,王化贞认为是在拆他的台,当即表示如果不按照他的策略布防,他就不干了,由此熊廷弼与王化贞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同时熊廷弼与张鹤鸣的矛盾也大大地掣肘了他的部署。

熊廷弼派梁之垣联络朝鲜,为三方布置之策呼应,请求明廷发六万两白银以为资费,天启允诺。兵部尚书张鹤鸣却从中作梗,银两迟迟不发。熊廷弼二度出山,本以为能大有一番作为,不想被张鹤鸣和王化贞这哼哈二将架空,军备钱粮直接过山海关送到了王化贞那里。熊廷弼要兵没兵,要粮没粮。熊廷弼要求王化贞集中兵力在广宁,王化贞却认为要却敌于境外,将兵力分散在了各要口。

对于进攻,熊廷弼认为粮草还没齐备,不宜发动进攻,而王化贞则幼稚地认为只要他的大军一过河,河东的明朝父老会膳食壶浆以迎王师,根本就不需要后勒。而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磨刀霍霍,他新训练了四五万辽兵,加上他的六万八旗军,主力已经增加到了十余万人。对于平定努尔哈赤,王化贞竟然胸有成竹。他认为自古当上兵伐谋,要策反敌军大将,他自认为策反了最早投降努尔哈赤的汉将李永芳,却不想派去策反李永芳的孙得功反被策反,此时的永宁城内其实已经遍布奸细,王化贞却全然不知。

二、努尔哈赤率军进攻辽西,战事果真如熊廷弼所言,大败十二月二十三日,王化贞兵出三岔河,兵锋直至河东,可是期待的蒙古人没有来,河东派出的间谍也没有动静,只好扫兴而归。就在王化贞和熊廷弼矛盾不断激化的时候,到了天启二年正月(1622年) ,努尔哈赤率军进攻辽西,包围了西平堡,西平堡守将罗一贯率军坚守,努尔哈赤连续攻城不下,暂时包围了西平堡。

听闻努尔哈赤来袭,王化贞派祖天寿,孙得功率军支援西平堡,驻守闾阳的大将祁秉忠率军一万,熊廷弼派出镇武大营总兵刘渠带兵两万,三路大军汇合迎战努尔哈赤。罗一贯以三千兵马驻守西平堡两日,到二十一日,西平堡最终为努尔哈赤攻占,罗一贯英勇战死,他以三千兵马的代价杀伤后金军达六七千之多,值了。努尔哈赤率军攻打西平堡的同时,也派出了部队阻截明朝援军,两军在三岔河的平阳桥相遇,祖天寿、祁秉忠、刘渠轮番上阵,双方互有损伤。

就在双方激战的时候,孙得功竟然率军撤退,使大军一时间全部乱套,刘渠在混战中率军突入敌阵战死。祁秉忠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身边士兵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突围而出,于回城的途中死去。其副将刘征也战死当场。之后的战争进展也如熊廷弼所料,努尔哈赤在拿下西平保后,沿河的守军全无斗志,纷纷未战先逃。二十三日,孙得功及其属下控制了广宁城,并打算将广宁城献给努尔哈赤,城内的军民纷纷出城而走直奔山海关。

就是到了这个时候王化贞竟然还蒙在鼓里,在部下的提醒下才发觉原来孙得功已经叛变,于是匆匆收拾了行李逃出了广宁城。熊廷弼派出所部五千人从右屯赶往广宁,到了闾阳的时候才知道了广宁的变故,熊廷弼便令全军撤退。退到了大凌河的时候,熊廷弼遇到了狼狈逃出来的王化贞,这个时候王化贞也是痛哭流涕,后悔不迭。结束语有人建议熊廷弼坚守宁远前屯一带,熊廷弼则认为辽东的局势已不可挽回,护送着百姓退到了山海关。

战争的进程也如熊廷弼预想的一样,王化贞分兵各处把守,结果一个西平堡被攻下,其他的堡垒全部不战而逃,整个防线瞬间崩溃。其实努尔哈赤二十一日拿下西平堡后,由于损失惨重,大军徘徊三日不敢进,直到二十四日才进入了广宁。努尔哈赤也只是在广宁烧杀抢掠一番而去,二十七日就回到了辽阳,并没有长期据守的打算。当时的形势未必已不可挽回,如果重夺广宁城或许还有可能

文章TAG:辽东瓯海梧田城中村安置梧田街道辽东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瓯海辽东村什么时候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