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知识 > 宋江城名字怎么样,到底是什么样的

宋江城名字怎么样,到底是什么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19:17:21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晁盖(巢盖)、宋江(送江)、吴用(无用),这三人的名字都不是施耐庵随便起的名字,都有深刻含义,预示了梁山的最终结局。宋江虽然被张叔夜招降了,但方腊起义后,宋江等人再次揭竿而起。宋江《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历史上确实有宋江这号人物,但是历史上记载特别简单,算不上什么起义军首领,只不过是一帮流寇到处流动作案,做一些打家劫舍,攻击官府的事情。其规模根本无法与方腊起义相提并论,因为其流动性较强,人数不多,机动灵活,一时难以剿灭。其性质差不多等于一个游击队,在大宋州府之间不断游击作战,朝廷出动上万兵马,屡次围剿失败。

宋江《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宋江为什么能够在各州府之间横冲直撞,这与宋朝的兵制有关,宋朝地方政府不养私兵,只有几个衙役捕头。宋朝是职业军人制度,军人编入禁军,统一归枢密院管理,州府官员无权调动。官军的行动,必须由枢密院指定将领指挥作战。

地方虽有守军,但是军政分开,地方官无指挥权。宋江等人机动灵活,能够攻其弱点,突然袭击,打完就走,把地方官搞得焦头烂额。北宋曾经打算诏安宋江,然后用他们去与方腊作战,这个主意也是侯蒙出的,《宋史》里有记载,但是还没有实施,侯蒙就死了。实际情况是方腊起义先被平定,宋江后受招安。小说《水浒传》宋江平方蜡的来源可能就是出自《宋史》的这段记载。

《折可存墓志铭》的出土,证实了方腊确实在宋江诏安前被剿灭,这两场战役,折可存都参加了,而且立功升迁。“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选自《宋史·侯蒙传》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

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选自《折可存墓志铭》根据《张叔夜传》描述,灭掉宋江,只不过动用了一千多人,张叔夜先派一千勇士埋伏在城外,然后派很少的一些官兵在海边做诱饵,在埋伏一些健壮的士卒在海边,宋江船靠岸与海边做诱饵的官兵交战,埋伏的那些健壮士卒冲出来去烧宋江的船,断其退路,宋江手下见退路被断,没有了斗志,城外埋伏的上千士卒赶到,宋江的副将被擒,宋江投降。

可见,宋江起义,人数不多,只不过是靠游击战术,转战山东、河北等地十几个州府。一旦被围,没有了退路,只千余人就把他们给灭了。灭掉宋江的张叔夜画像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选自《张叔夜传》宋江在《宋史》里没有列传,只是在一些其他记载中稍带只言片语,其影响并不大。

宋江为什么有好几个绰号?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水浒传》里,宋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这一人物的塑造,完完全全体现了施耐庵高超的创作水平。宋江这一人格的复杂性以及前后的变化,绝非是“讲义气”、“投降派”这种简简单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一般来讲,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相对比较固定和脸谱化,从开篇定型之后,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比如说《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基本上就是贯彻始终,而曹操呢,就是一奸雄的形象,虽说人物性格也是比较复杂,但前后确实没有太多的改变。

这些人物的塑造与宋江都有一些差距。而宋江性格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复杂的人呢,从前后期的绰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时雨宋江宋江出场时,原著中的描写是“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此时的宋江,肯定没有想到落草为寇、杀人放火求招安,他的这些行为,可能出于自己的天性,也可能是为了方便押司工作或者生存的需要,所以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交游广泛,故而以区区一介小吏之身份,却能博得及时雨之名传遍天下,以至于江湖中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呼保义宋江宋江一步步走上梁山,可以说是被逼的,但宋江绝不是对命运逆来顺受的那种人,尤其是架空晁盖当上老大、赚卢俊义秦明朱仝这帮人上山再到后来杀人屠城求招安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宋江的权谋手段越来越高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肠也越来越歹毒,已经完全转变成一个奸雄的身份。“及时雨”这个绰号用到梁山大聚义,再之后,世上只有“呼保义”!“呼保义”是什么意思?保义是源自于宋朝低级武官保义郎。

逐渐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宋江似乎对这个绰号很是满意,一来是谦虚,二是用朝廷的官职做称呼,体现了他本身对朝廷对皇上的态度。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信仰。从及时雨到呼保义,体现了义和忠在宋江心中地位的摇摆和变化。与此相呼应的还有一个细节,即宋江一力主导,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可见,在宋江心中,忠君爱国已经完全超越兄弟义气,从此,宋江裹挟着梁山众兄弟,以近乎自杀的方式,彻彻底底地走上了一条招安的不归路。

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宋江堪称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小说《水浒传》里,他率领众多梁山好汉,几次打败朝廷大军的围剿。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在真实历史中,宋江等人竟然是被一位书生打败。宋江率军四处转战,来到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境内。宋江的起义军截获十几艘官军大船,并声言要攻打海州城,不想却遇到了他的人生中的克星,海州知州张叔夜!张叔夜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却好读书,喜言兵事,后来凭借祖荫担任兰州录事参军,在西北地区屡献奇策,使得兰州一带安然无事。

此后张叔夜历任知县、知州等地方官,被赐予进士出身,奉命出使辽国。 但因张叔夜刚正不阿,与权臣蔡京发生矛盾,因此被贬到海州做知州。面对宋江的进犯,张叔夜显得非常沉着,他一方面派出间谍洞察宋江的动向,另一方面招募近千名死士,在城外设下埋伏。张叔夜先派兵轻装前往海边,引诱宋江军队离船交战。同时他命令部分士兵潜匿在海边,等宋江军上岸交战时,放火焚烧宋江的船队。

宋江哪里知道是计,他见宋兵军容不整,于是率军离船出战。宋江率军一路追杀,突然见后面火光冲天,船只被烧,全军立刻没了斗志,此时张叔夜埋伏的死士从四面杀出,宋江军大乱。混战中宋江的副手被擒,宋江见后路被短,全军溃败,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想当年宋江进山寨坐了头把交椅,梁山好汉是个个是武艺超群,本事了得。他为什么放着自由自在的草头王不当,偏偏要挖空心思,去投靠朝庭,走招安这条路呢?宋江,他出身于官府,在政府里干过,知道政府力量的强大,仅凭他那108个兄弟,万儿八千的啰罗,小小的水泊,根本是无力与大宋朝廷抗衡的。

所以,他想通过招安这条路,再回到官府中去,也给弟兄谋个“封妻荫子”的前途。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结果还真实现了招安的梦想,但最终结局却并不好,尽管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终究没有被朝廷原谅,最后赐一杯毒酒了事。这次,他彻底绝了念想,说是为了在历史上不再留下个盗寇的名声,也可能还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运,他宁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远没有方腊起义的规模大,但因小说《水浒传》的渲染,宋江等人才名声大噪。宋江虽然被张叔夜招降了,但方腊起义后,宋江等人再次揭竿而起。此时的张叔夜已经升任青州,彻底剿灭宋江的是一位叫折可存的武将,根据《折可存墓志》的记载,“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宋江等人最后是死是活,我们不得而知,但张叔夜的结局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

1127年,金兵南下,张叔夜率兵勤王,但因力量悬殊,最终失败。徽钦二帝被掳走的同时,金人见张叔夜抗争不屈,于是将他一同掳走。目睹国破家亡的惨象后,张叔夜最终绝食身亡,时年63岁。试想,小说中如果没有招安这部分的描写,水浒绝对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至于招安的对错,真不好说,因为108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就连上梁山的初衷都不一样。

呼延灼、卢俊义、关胜、孙立等是得了宋江招安的许诺才上山的,林冲、晁盖七兄弟等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大部分都是仰仗宋江名义上梁山的。这其中晁盖七兄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李俊等都反对招安,杨志、关胜、呼延灼、卢俊义等渴望招安,其他的都是凑热闹,招不招安对他们没影响。宋江曾和晁盖说:“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哥不得不为兄弟们的归宿着想啊,难道哥哥想让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背负着一个贼寇的骂名吗?”。

古代人对名分很看重,所以宋江的初衷没错,因此征讨方腊时,虽然很多人不情愿去,但念在兄弟情义上还是去了,尤其武松的一席话更是让人潸然泪下:“若半路离哥哥而去,显得武松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如今江南以定,哥哥总算功德圆满,回京造册,就莫写小弟姓名了。”虽然梁山好汉的结局很惨烈,但九泉之下总算对祖上和子孙有个交代,有人说宋江为了名利送了兄弟性命,但是当他喝下已知的毒酒时,一切都明了了。

宋江为什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谢谢邀请!宋江才当上梁山寨主,就急不可耐将聚义厅改变为忠义堂。摒弃了晁盖制定的路线,豪情丈义替天行道,反抗北宋未年腐朽朝庭统制。改为忠义堂就是要向腐朽朝庭靠拢,为接受招安打下伏笔。宋江刚上任,既先不动人事按排,也不是整肃军纪。而先是将水泊梁山上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看上去是换了一块牌子,其实质就是改变了旗帜的颜色。

晁盖、宋江和吴用,三人的名字分别有什么含义?

晁盖(巢盖)、宋江(送江)、吴用(无用),这三人的名字都不是施耐庵随便起的名字,都有深刻含义,预示了梁山的最终结局。晁盖晁盖在水浒中外号“托塔天王”,他原本是东溪村的财主,日子过得非常潇洒。后来因为和吴用等人夺取生辰纲事发,被迫逃亡梁山。在梁山处,由于寨主王伦嫉妒人才,最终导致林冲与他火并。王伦被杀,晁盖被推举为梁山新任寨主,之后梁山便开启了招才纳贤的扩张之路。

可以说,晁盖乃是梁山真正的奠基之人!虽然王伦是梁山的首任寨主,但是梁山在王伦的手中时,其实是不怎么欢迎天下好汉的,他们采取的策略只是小打小闹,占山为王,根本没想过和北宋朝廷对抗!林冲想要入伙时,王伦顾及林冲的身份,担心因此得罪高俅,所以最开始是拒绝林冲的。只不过林冲有柴进的推荐,而王伦及其手下多受柴进的帮助,所以大家不愿意辜负柴进的嘱托,才勉强接纳了林冲。

之后晁盖等人上山,王伦担心因接纳他们而得罪朝廷,也是拒绝晁盖等人入伙,想要将晁盖等人赶走。可以说,在王伦时代,梁山的定位就是个打家劫舍的小土匪窝,根本不敢和北宋朝廷对抗!梁山真正出现大的改变,是在晁盖时期!晁盖当上寨主后,广纳天下人才,根本不担心来人是否和朝廷有仇,相反,和朝廷闹得越厉害的人,晁盖他们越欢迎,因为他们本身就讨厌昏暗的北宋朝廷!在晁盖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梁山就聚集了天下英豪,实力暴涨,直到他去世前,梁山108好汉,基本都已经成型了。

梁山的真正奠基之人乃是晁盖,而晁盖的名字,其实也已经对此有所暗示了!晁盖寓意“巢盖”,意思晁盖才是梁山真正的奠基之人,是梁山的盖子。有了晁盖,才有我们心目中的梁山!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晁盖过早离世了,而失去了“巢盖”,梁山也开始由盛转衰,最终死的死、走的走,再也没有当年的生机勃勃了!宋江宋江这个人的名字,其实有两层意思。

一是宋朝的江山,二是送走梁山的江山。在水浒传中,梁山巅峰时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北宋朝廷多次派大军前来围剿,最终都不是梁山的对手,若是梁山执意和北宋对抗,北宋的局面其实会非常尴尬的。因为北宋不仅只有梁山一个敌人,他外有辽国,内有方腊,可以说他根本拿不出全部精力应对梁山,最终很可能被梁山压着打,就算梁山不能彻底击败北宋,那梁山也是不会走向灭亡的。

然而宋江上位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实行招安策略,最终将梁山带入了死路。梁山众人替北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结果到头来没几个人落得好处,连宋江这个一心招安的人,最终都被毒死了,令人遗憾。宋江宋江,指的就是宋朝的江山,有了宋江,他宋朝才能够安枕无忧,若没有宋江,梁山众人不归顺北宋,估计宋朝江山会提早一步分崩离析!宋江之名,除了有保护宋朝江山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便是送走梁山的江山!晁盖时期的梁山,一派欣欣向荣,颇有发展动力,俨然有成龙之势。

然而宋江上位后,直接采用招安策略,导致梁山人心不稳,最终走向灭亡,这不就是把梁山的江山给带走了,送走了吗?吴用吴用的名字含义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无用”!吴用虽然号称是梁山的智多星,但他的计谋可真就是一般般了,实在是不敢恭维!战马龙岭时,他用计失误,使梁山人马损失惨重。晁盖攻打曾头市时,他不加以阻拦也不相助晁盖,最终晁盖身死。

为了逼卢俊义上山,吴用在卢俊义家题反诗,害得卢俊义被当成反贼。类似的情况还不止一例,重点是,他将其他人逼上梁山后,又带着人家重新投靠朝廷,去打击其他反贼,这个操作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啊,吴用这操作,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啊,根本没有把其他梁山兄弟放在眼中!总的来说,吴用这个人还真的是“无用”,真正的计谋并不是非常出彩,倒是黑心手段颇为厉害,完全配不上智多星这个名号!结语水浒传中,晁盖、宋江、吴用三人的名字预示了梁山的结局,其中晁盖名字的含义是“巢盖”,寓意着他是梁山真正的顶梁柱、奠基人。

都说水浒传里宋江的名字不吉利,就是送江山的,有道理吗?

宋江,在《水浒传》中就是“断送江山”的寓意。施耐庵借助古代谶纬学密写了这部伟大的巨著,文字谐音是其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不仅宋江是“送江山”,梁山的四任寨主都是以谐音手法,暗藏了王朝的灭亡以及灭亡的原因。那么,梁山究竟是哪四任寨主的谐音究竟是何寓意,为何到了宋江这里就“断送江山”了呢?杜迁隐藏了金匮之盟与孙立梁山第一任寨主不是王伦,而是摸着天杜迁,疑似旱地忽律朱贵。

此处主要讲杜迁为何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林冲上梁山时,书中交代,说“王伦当初不得第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林冲入伙之后,王伦摆酒相庆,喝酒之时,王伦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这两段话,交代了王伦、杜迁两人谁先上的梁山,应当是杜迁在前,王伦“合着”杜迁上了梁山。

合着,就是跟随的意思,“合着时代节奏”,是先有时代节奏,咱们才去合它。“合格”,是先有标准,咱们“合着”标准去做。因而,杜迁是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跟随杜迁上了梁山。林冲在杀王伦时,也证明杜迁先上了梁山,王伦是“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既然杜迁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施耐庵为何不写明了呢?施耐庵之所以暗写了这样一任寨主,其实是要隐藏两段真历史。

这两段历史,早就伏藏在“开篇引首”故事之中。书中写道:(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段关于皇位传承的话,可谓《水浒传》的总纲,其中隐藏了“金匮之盟”和朱洪武“孙立”。尤其点明了梁山天罡地煞为何“降在人间”,大闹乾坤社稷的因由,也就是施耐庵为何写《水浒传》的原因。

“金匮之盟”是杜太后一手炮制的,太祖便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御弟太宗。太宗则违背了母亲的盟约,没有把皇位传给老四,然后再交还给太祖系。因而,施耐庵却以故意遗漏之法,说太宗把皇位直接传给了赤脚大仙宋仁宗。宋仁宗赵祯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孙子,这种故意遗漏的写法,便把《水浒传》真正要写的故事一笔带了进了:因为朱洪武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便导致了靖难之役,《水浒传》就是一部“靖难之役”的秘史。

“金匮之盟”约定,赵光义之后便是老四赵廷美做皇帝,因而,书中有“欲保四”,燕王朱棣就是朱家老四。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皇位传承世系,这便是“杜迁”。因为“杜迁”,原本只有做“王”资格的人轮流做了皇帝,这便是“王轮”。同样,“孙立”也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王轮”。孙立肯定是没有做过梁山寨主的,涉及到明朝的梁山第一任寨主,就隐藏在朱贵身上。

因而,朱贵高度疑似梁山第一任寨主。朱贵疑似梁山首任寨主解读起来比较复杂,我在其他文章中详细说过了这件事,此处略去不讲。梁山前两任寨主就隐藏着谐音寓意,这是确信无疑的。晁盖谐音改朝换代,宋江则是断送江山王伦,是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因而,他还得轮流下去。林冲梁山大火并,其实就隐藏着北宋、大明两个王朝的故事。

林冲以柴进的书信投奔梁山,柴大官人的书信原本就是“投名状”。但是,王伦在安排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后,却忽然要求林冲拿一个人头来做投名状。这个细节,就是历史真实中的道衍和尚(姚广孝)给燕王朱棣献投名状,这个投名状就是一顶白帽。朱棣是燕王,“王”字头上加个“白”字,就是“皇”。王伦绰号“白衣秀士”,也是“王”加“白”,“白衣秀士王伦”就是“皇”。

遇林而起,说的就是道衍和尚给朱棣献白帽。这不都是古代谶纬中的文字游戏吗?但是,王伦做不了长久的“皇”,还得继续“轮”下去。接着,晁盖便做了梁山寨主。晁盖,谐音“朝改”。皇位世系发生迁转,岂不就是改朝换代了吗?改朝换代,那就是“断送江山”了。晁盖做寨主,就是林冲搞了一场大火并。所谓火并,是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两个要件缺一不可。

但是,晁盖尚未入伙,他不是梁山“内部”人员,从文本故事看,这场火并是一场假火并。但是,以谐音解读其中寓意,那就是皇帝们争夺帝位,都是皇家内部的事情,这就是一场真火并了。林冲火并王伦,是在山南水寨亭,也就是断金亭。这个地点也是特意而为,说的是北宋断送在金国人之手,南宋王朝建立。同时,也预言大明王朝如北宋王朝那样,也亡于“金”。

因而,晁盖在这里被立为寨主,就隐藏了“朝改”。宋江做寨主,也是经历了一场大火并,这段公案就是“曾头市晁盖中箭”。晁盖之死,我已经解读过多次,就是梁山内部的另一场火并。最近,我再仔细地研读了原著,有了新的发现,曾头市大火并与林冲在断金亭杀王伦,就是遥相呼应的两个故事——曾头市是金国人占据的集市。即便是这段公案众说纷纭,谁杀晁盖解读不清楚,那也不妨碍林冲主导了这次梁山易主。

书中写道,晁盖去世当晚,林冲便联络公孙胜、吴用,与众头领商议立宋江做寨主。第二天一大早,林冲便率领众人力推宋江坐上了寨主之位。如此,梁山四任寨主便完成了王朝灭亡的整个过程:因为杜迁(孙立),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因此便改朝换代、断送江山。“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宋江就是“断送江山”。林冲为何两次主导梁山寨主更替《水浒传》是以梁山好汉故事为主线,隐藏了两宋王朝灭亡的历史及其原因,在这层隐喻中,更深藏了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

上文讲到的皇位传承,其中就隐伏了“虚钱实契”、“强媒硬保”。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朱洪武的“孙立”都是强媒硬保了下一任皇帝。但是,宋太宗这个“孝义黑三郎”却把母亲这个“强媒”所订立的盟约变成了“虚钱实契”。这就暗伏了两宋灭亡的一大原因: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而导致北宋速亡,与蒙古盟约夹攻金国,南宋王朝迅速走向崩溃,这两个盟约都变成了“虚钱实契”。

这些故事,都隐藏在《水浒传》中。同样,燕王朱棣也以靖难之役,把朱洪武这个强媒保下的皇帝变成了“虚钱实契”。《水浒传》中,有很多好汉都影射了“燕王”,林冲是最先出场的“燕王”。林冲出场时,书中说他“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正要去“岳庙”。豹头环眼,是“燕人张翼德”,与燕颌虎须一样,其中都有一个“燕”字。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写的就是“岳庙”而不是“嶽庙”,那就是“岳王庙”。

在这里,施耐庵又以文字遗漏法,暗藏了“王”字。因而,林冲就是燕王。燕王朱棣,是朱家的“木字辈”,又是一个以林冲暗射燕王朱棣的符码。在林冲的故事中,施耐庵精准地预言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细节,其准确度千真万确地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上文讲到,白衣秀士王伦要林冲献人头,林冲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反倒把王伦的人头割了下来。

原本,这顶白帽是要戴在燕王尊头之上的,林冲怎么可能给王伦纳一个人头?这是林冲第一次主导梁山易主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一次寨主更替,大明王朝便要改朝换代了。晁盖,意味着太阳的光芒掩盖了明月。这层暗喻,在梁山大聚义时揭晓。书中以一只大金盘,暗示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同时,又预言了大明王朝如北宋那样灭亡。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

晁盖之“晁”,就是太阳升起。太阳升起,明月被赶散,大明王朝也就断送在金人之手了(断金亭)。林冲主导宋江做寨主,在梁山大聚义时,林冲排名第六,这个位置恰恰适合“燕王”。导致靖难之役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朱允炆先削掉了非嫡亲的五大藩王,轮到朱棣时,恰是第六位。于是,朱棣以“清君侧”这条“虚钱实契”发动夺位之战,成功地夺得了皇位——这就是建康人“王定六”。

文章TAG:宋江名字宋江城名字怎么样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