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碧桂园校招,碧桂园校招的土建岗发展前景如何

碧桂园校招,碧桂园校招的土建岗发展前景如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7:56:13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碧桂园校招的土建岗发展前景如何

我不是内部人员,但是有和他们房地产预算部门有接触。我是辽宁这边的。碧桂园的工资不是很高的,但是会有年终奖,会弥补回来。一般都是双休的。即使在现场工程师,工作地点只自家建的别墅。大的开发公司以后跳槽都是很好的优势。 但你是刚毕业的话,进开发公司最好做现场工程师。
礼宾服,挺精神的,,还有礼宾员是西装,也很帅

碧桂园校招的土建岗发展前景如何

2,碧桂园怎么样校园招聘进去的销售岗

挺正规的,我有一个同学也是校园招聘进去的,一直在那干呢。不过销售,还是吃青春饭,建议一点点往管理方向发展。
这个岗位不错啊,校园招聘进去是在客户公共关系部门做助理,主要是负责维护公司大客户(主要是企业,也有团购的)的关系,要经常打电话过去问问情况,拉拉关系,公司有活动就要发通知给这些大客户。这个岗位发展前景不错的,有机会做到客户部主任级别,工资待遇就上去了。这工作不错值得一做。

碧桂园怎么样校园招聘进去的销售岗

3,碧桂园通过校园招聘进去的学生待遇和发展空间大不

楼主 你好 ! 我同学是在广东碧桂园,工资税后是3500左右 刚刚去的时候是不免住宿费的 一个月好像是20元钱 免2餐 交5金 (自己要交一部分,工资扣) 每周工作6天 大致是这样 至于你说的发展空间 主要看自己的机遇 抓住了前程无忧
本科大学生月薪2500-3000吧。偏行政类的,发后向坐办公室一类的人员发展,销售策划与楼盘销售是分开的,但是统一在营销中心下面,营销中心与总部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部是相互独立的。不知道有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碧桂园通过校园招聘进去的学生待遇和发展空间大不

4,碧桂园对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如何

碧桂园对应届毕业生还是比较重视的;想在碧桂园长期工作下去;还想有发展前途的,你就必须要懂得做人。碧桂园招聘的原则是: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多底、只要你懂得做人! 1. 碧桂园集团,即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007.HK),总部位于广东佛山顺德,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采用集中及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业务包含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管理、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等。 2. 碧桂园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以切合不同市场的需求。各类产品包括联体住宅及洋房等住宅区项目以及车位及商铺。同时亦开发及管理若干项目内的酒店,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升值潜力。除此之外,同时经营独立于房地产开发的酒店。 3. 2017年11月13日,碧桂园推出在印尼的首个房地产项目SKY HOUSE BSD(天空之城)。
待遇不错

5,碧桂园加码产城融合以科技小镇为载体重投智能制造

5月10日,碧桂园集团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凤凰科技”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碧桂园集团副总裁、产城融合中心总经理刘宁在现场首次发布碧桂园产城融合的产品矩阵,由科技新城、区域性的科技产业基地中心、科技产业园国际制造港以及最新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四大类构成。未来除高新科技产业,碧桂园还将整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等实现产业业态的全覆盖。

从产业切入,重资布局智能制造

“未来,碧桂园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并投入巨资,聚焦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新技术、新业态核心模式,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宣布将以科技小镇为载体,大力推动科技智能发展。

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朱剑敏

瞄准智能制造,碧桂园想做的不只是出钱。这次碧桂园聚集了深圳科创委、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及优必选、前海股权母基金等政企学投各界人士探讨智能制造发展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周寿桓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落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要靠军转民,要有一定的技术转化成果”。据了解,之后碧桂园还会举办更多科技论坛,试图通过跨界集思,窥见未来科技智能发展的轨迹。

从产业切入一直是碧桂园做产城融合的逻辑模式。计划5年投资千亿建设科技小镇的碧桂园,自布局产城融合战略开始,走的就是产业先行的新路。碧桂园负责重资产建设,龙头企业负责吸引上下游产业集群,借此以缓解前期投入压力。

碧桂园集团产城融合中心副总经理赵大治在采访中列出了选择龙头企业的三大标准,“属于朝阳产业,有生命力和号召力,同时要能跟当地产业结合起来”。以此为标准,碧桂园已经先后携手思科、美的、怡亚通、敢为等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等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多个不同产业核心的科技小镇建设。

目前碧桂园已集聚产业资源超过17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52家,上市公司达到398家,共集聚平台圈层资源262家,撬动企业资源超过1600家,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交通等多个高精尖行业。

“因地制宜地突出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引入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和扶持全产业链发展,共同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全产业链覆盖’的科技生态智慧小镇。”这是碧桂园集团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向俊波给出的碧桂园建设科技小镇模式的“共性”。

提出陪伴企业成长模式,以期解决产城运营问题

“根基是地产,树干是金融,只有通过金融才能向树叶、树枝疏通营养液”。刘宁画了一个大树来展现碧桂园的产业生态发展逻辑,同时给出了产业发展的三个圈层:圈层一是碧桂园产业链,圈层二是基于300万业主生活需求和产业链整合的碧桂园优势产业,圈层三是基于业主升维需求和场景应用打开的战略新型产业。“我们已经覆盖了与地产相关的全产业链,完成了圈层一,下一步是向着圈层二和圈层三迈进。”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产城融合中心总经理刘宁

圈层二和圈层三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是“业主”和“产业”。达成圈层二、圈层三,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产城运营问题。聚集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留住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才是悬在房企脑袋上的“思达摩克之剑”。

在“为凤筑巢,陪伴成长”的产城理念下,刘宁给出了科技行业在小镇中的应用场景图谱。“开放应用场景,陪伴企业成长全过程,形成生命共同体”,这是碧桂园给出的答案。而从现场首次公布的碧桂园产城融合的产品图谱来看,碧桂园对对业态规模、选址原则、产业集群等要素进行了明确、具象的设定,同时在四大类产城业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项目等业态,试图将产城融合与产村融合连接起来,完成其对新型城镇化的全业态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8月发布产城融合战略至今,碧桂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几十个科技小镇,已经落地的项目超过10个,在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小镇的开发和产业推进的速度却没有跟上。

碧桂园不是第一个做产城融合的房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前有华夏幸福PPP模式建设的产业小镇、绿城的特色农业小镇,后有保利、华润等央企、国企相继进驻,重资产平台+全产业链覆盖+陪伴成长式运营的模式能帮助碧桂园守住“冠军”宝座吗?

6,互联网寒冬大裁员AI跻身2019年最赚钱职业TOP10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智元”(ID:AI_era),作者:克雷格、肖琴、元子、木青。36氪经授权转载。

2019年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好?

最近,美国薪酬统计网站PayScale发布了一份报告,盘点了2018年最热门的职业,并预测2019年需求量最大的领域——云计算、AI。

临近年底,不少公司出现了裁员新闻,很多人也想着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除了PayScale网站的总结报告,新智元还提供了一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这个榜单显示了高校的就业能力水平以及中国雇主更看重的毕业生技能。

另外,我们还把今年BAT校招的情况作了个简单汇总,希望能对从事AI领域的学生、雇主以及希望在2019年从事科技行业的人起到参考作用。

2018年最热门职业:全栈软件开发

总体上看,整个2018年的经济趋势表明经济强劲:GDP增长强劲、企业利润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最明显的是,美国目前的失业率达到了196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8年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行业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10个工作岗位中,有一半来自科技行业。

下表可以看到,在2018年,全栈软件开发人员的增长是最多的,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572%。各行各业对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都很强烈,科技行业员工的薪资也同样在快速增长,远远超过非科技行业岗位的薪资增幅。

2018年美国最热的工作岗位

2018年增长最快的前五大职业:

全栈软件开发

社区参与总监

首席平面设计师

客户成功团队经理

员工敬业度经理

上述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已经导致整个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供应短缺。许多雇主感到STEM职业的人才短缺,因此越来越重视员工体验,以保持他们的高技能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投入和快乐。因此在2018年,员工敬业度经理(Employment Engagement Managers)这一职位薪资增长了192%。

2018年,科技行业的非工程职位以及数字营销等与技术相邻的岗位也出现了明显的就业增长。

随着品牌互相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社交媒体在各个行业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因此,2018年社区参与总监(director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这一职位薪资增长了294%。

另外还发现,首席平面设计师薪资增加了234%,这反映出企业对营销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因为这两个角色对于一个组织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迅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9年最热门职业TOP10:云计算、AI年收入10万美元

2018年相对繁荣,但2019年的日子可能不太会好过。目前,美国主要制造商正在裁员、中美关系给本已紧张的市场注入不确定性、工人们的实际工资仍未见明显增长。

尽管到2019年,就业增长不会局限于科技行业,但科技在经济各部门的扩散和采用意味着,科技工作岗位将继续繁荣。2019年需求量最大的工作领域将是:

云计算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网络安全

虚拟/增强现实

数字营销

未来一年,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岗位将实现最大的增长。云计算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惊人的利润支柱,也是世界科技巨头关注的焦点。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随着AWS、Azure、谷歌云以及其他云计算服务的发展,以及随着云计算服务扩展到更多的行业,云计算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将会非常大。

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出现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海量的数据收集,这甚至影响到保姆等非正式工作。人工智能设计人员供不应求,甚至非营利组织也为AI软件工程师支付极其丰厚的薪水。2019年,对这些工程师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薪酬都可能大幅增长。

云计算和AI都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才能获得成功,这对数据科学家来说是个好消息。随着企业继续强调收集和利用大数据,数据科学家的需求和薪资都会增长。

网络安全分析师也很幸运。海量数据的收集增加了网络安全威胁的风险和成本。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数据泄露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加大了政府对科技领域的监管。许多公司正试图加强网络安全团队,以保护客户数据。因此,预计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在2019年显著增长。

另外,国内媒体《参考消息》还列出一份基于“薪酬表”网站PayScale预测的2019年最热门职业以及其收入中位数:

云计算软件开发工程师(10.8万美元)

数据专家(9.84万美元)

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工程师(9.33万美元)

网络安全工程师(9.26万美元)

虚拟现实工程师(8.9万美元)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8.8万美元)

无人机操纵者(5.79万美元)

数字营销分析师(4.96万美元)

在商店或药房出售大麻的店员(2.56万美元)

人力派遣工(无)

裁员!互联网公司纷纷中招

美国主要制造商正在裁员,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在经历裁员时刻。目前,传出裁员新闻的互联网公司从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厂一直覆盖到魅族、拉勾这样的规模小的企业。

新智元梳理了一下今年出现过裁员传言的国内互联网公司:

其中碧桂园比较特殊,这家异军突起的房地产企业,今年刚刚开启“未来领袖计划”,在各大招聘平台大量发布招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博士的信息。

裁员之外,社会招聘增长也不乐观。根据《猎聘大数据:2018年Q3招聘趋势调研报告》,招聘数量总体下降。

2018年Q3预期全国增加招聘数量企业占比为23.9%,减少招聘数量的企业为18.7%,净增量为5.2%

华南区状况最好。26.7%的企业预计扩招,净增量9.7%;

华西区预计保持招聘量不变的企业占比最低,减少招聘数据占比27.9%,净增量为-3.9%;

同比2017年Q3,招聘计划呈下降趋势,环比2018年Q2也呈下降趋势,企业的招聘需求开始放缓。

互联网大厂AI校招画像:ML、CV简历够多

看完社会招聘,再来关注一下高校。

在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方面,新智元曾报道了AI应届博士年薪80万的新闻,并了解到了BAT的校招情况,以供参考。

腾讯招聘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腾讯AI岗位招聘有几个特点:

ML和CV岗位的投简历人数最多,合计超过所有申请AI相关岗位的80%。投递AI岗位的学生里博士占10%,硕士85%,本科生数量小于5%。

投递数量Top5的院校是中科院、浙大、清华、北邮、北航,从候选人学校所在城市的情况来看,北京有压倒性优势,随后是西安、武汉、上海、杭州、广州。

今年市场AI相关岗位的热度很高,整体供大于求。CV方向供需严重不平衡,投递/录用比例比产品岗位都要高。做CV的实验室太多了,但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这种情况预计会持续到明年,建议2020届的同学早作打算。

从描述中不难看出,机器学习、机器人和语音、视频等 AI 领域仍将是人才招聘和培养的重点。

接下来是阿里。

目前阿里巴巴收到的求职岗位,最多的是 NLP 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算法工程师。

阿里目前 AI 岗位所呈现的具体趋势是高端AI人才短缺,年轻的 AI 领域工程师总数增长较快。

在 AI 工程师画像分析方面,硕士及硕士以上工程师占比 46%,博士及博士后占比 4%,本科以上占比达到 96%。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 AI 岗位人才招收方面也并无放缓的迹象,反之,阿里巴巴的 AI 人才依旧是 “短缺” 状态。

从AI岗位来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以及计算机视觉算法研发工程师等是BAT较为火热的几个岗位。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行?中国内地高校仅4所

学生的就业情况,与高校的就业能力是分不开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最近发布了一份2018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这个榜单统计了近7.5万张选票,最终,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前10名为:

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十六,成为中国大学排名最高的学校。

北京大学成为上榜前二十的唯一一所中国内地大学,排名第十九。

而在前五十名中,仅有四所中国高校:

香港科技大学、北大、上海交大(36)、复旦(44)

在五十一到一百名中,中国高校有:

清华大学(52)、香港大学(63)、香港中文大学(88)

泰晤士还按年度排列就业能力总分的十个国家,中国排第六,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巨大。

这里分析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大学的就业能力提升较慢,原因可能是学与教的风格不同。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Jisun Jung 表示,今天的雇主越来越多地强调“可转移技能和软技能”,但中国大学缺乏这一部分。

另外,苏联高等教育也在中国有长期历史影响,意味着学科知识非常狭隘地专注于几个必修课程,并且学生没有太多选择。这种课程结构与当前雇主的要求不符,例如跨学科思维。

中国对软技能的不同态度也体现在2018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所记录的雇主的反馈中,这组调查数据形成了今年的重点关注大学与产业合作排名。

另外,泰晤士还在中国做了一份调查,76%的企业认为硬技能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67%认为软技能非常重要。

但在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这种观点是倒过来的:更多的公司强调软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更多的雇主(90%)将批判性思维看的非常重要,而中国(75%)认为适应性和协作更有可能被视为重要技能。

你觉得,2019年求职的必备技能是什么?

7,这届开发商是真不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作者:子木,36氪经授权转载。

1

碧桂园又塌了。这次塌的很彻底,6条人命。

能把房子盖出人命来的开发商,这几年少见。接二连三的,也独此一家。

至此,在塌方新闻连爆后的今天,碧桂园「高周转」的神话就此谢幕。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住着碧桂园房子的人都开始彻夜难眠。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指不定哪天,现在躺的这「五星级的家」就活生生地变成了「五星级的梦」。

但有意思的是,碧桂园出事儿之后,整个地产圈子都是「欢呼雀跃」的。地产群里几乎都是弥漫着打趣碧桂园的调侃,颇有些讽刺。

于是我在群里问其他几个品牌房企的从业的朋友,

“碧桂园出事儿了,那你们感觉自家盖的房子的质量怎么样呢?”

“比他们强点儿吧,高周转下的房子能怎么样,大家都一样,差不多就行了!”

听到这个答案,不禁脊背发凉,这不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吗?

2018年,仿佛那些对房子质量有着「卓越极致」追求的开发商都销声匿迹了,转而迎来的是以碧桂园为龙头带领的整个行业对「高周转、扩规模」有着迷之追求的跟风浪潮。

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熊掌和鱼不可皆得」的道理。高周转下岂能保证高质量?

然而他们只知道房子是图利的工具。而不知道,房子更多的是家庭的承载,是大部分人「安居立足,安身立命」的地方,有的甚至是用三代人的毕生心血换来的归属 。

老百姓要求的,其实从来都不高。可惜大部分地产商还是在利益场上迷失了。

2

房地产生意是暴利。

至少往前推十年二十年,他说第二,就没有哪个行业敢说是第一。这其中也诞生了无数以此为生意的亿万富豪。

但是高收益一定是和高风险挂钩的,这是市场规则。

房企就是高风险行业,或者产品结构、城市结构判断失误,或者投资拿地稍微错过政策周期、踏错节奏,又或者过于激进,高杠杆、高负债。

种种问题都会导致在未来三五年里,面临资金链崩断破产的风险。

所以你会发现,街上动不动就会停着一个烂尾楼盘,有的好几年都盖不住。

但一般来说,楼盘烂尾了,最倒霉的应该是企业,是开发商自己,是开发商的股东。但是中国烂尾楼,最倒霉的不是开发商,不是银行,不是施工方,而是购房人。

在很多故事里,烂尾楼的开发商不仅不惨,相反那几十亿不见踪影的资金,往往都在他们身上人间蒸发了,烂尾楼的开发商有时候反而成了受益者,得益于我国目前的制度。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房产证下来之前,购房人还不能被称为业主。所以一旦资金链条断裂,银行、施工方都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而购房人只能是傻等、信访,还有找媒体…

当然在这诸多影响开发商发展的元素里面,政策周期是最为重要的。踩对政策周期,房价来一轮暴涨,开发商一夜跃龙门比比皆是。

碧桂园就是很好的例子。

碧桂园从深耕大城市的远郊和小城市发家,但前几年一直被招保万金等老牌企业压制,无法翻身。

然而2015年迎来政策周期的开端。

2015年下半年,政府以去库存的名义先是拉起一二线城市的地价作为标杆,引发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爆发式增长。

等到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价格涨得差不多了,政府再出手限购、限售来巩固、夯实房价。央行狂发PSL贷款给国开行,让其给市场放水,国开行猛发棚改贷款支持地方政府大拆迁。

热钱被挤出后来到了广大三四五线小城市。共同导致小城市房价暴涨实现涨价去库存。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

碧桂园、恒大中粮等企业摸准了政府思路,抓住天赐良机布局广大三四线城市,疯狂在三四线城市囤地开发,紧跟步调和地方政府合作捞钱。

踩对周期节奏的碧桂园自此崛起,2017年一飞冲天拿下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5500亿元的销售额震惊了一大批房产企业,让大家认识到三四线城市有如此的购买力。

然而碧桂园能猜得中开头,却根本无法猜中结尾。

因为房价上涨到哪个梯度该去限制连操盘者都无法预知。政策限令下达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事实证明,供过于求的三四线打开捞金窗口期的时间是短暂的,更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那么如果给你面前放一座金矿,你会怎么做?

1.更多的挖,能挖多少挖多少。

2.提高效率,日夜不停地挖。

而这正是对应了碧桂园这几年的战略要求。

1.提高开盘价。一般在三四线城市,碧桂园的开盘价会比周边盘高好几千,专门收割当地土豪版韭菜。但这也正好应了三四线群众的炫富心理。你敢开多少,我敢买多少。因为在这屁大点儿地方拥有一个五星级的家实在是身份的象征!两个字,「阔绰」!

2.全企业务必高周转,并且一切步骤以军事化的节奏规范,为此还发明了一套高周转数字管理方法。

1夜搞出图纸(通宵),2天报建,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正,5个月资金再利用!这个计算方法已经把时间压榨到每一分每一秒!

我还记得当时这个文件流出后,一个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教授跟我说:“天啊子木,如果这一套能行得通,我这么多年都特么白学了!这该毁了多少学生对建筑的认知?”

因为即使是再高周转,是无法违背科学的。例如水泥凝结是需要时间的,普通砂浆正常需要8-10小时,为了高周转,没到8小时就开始干上一层,能不出事?

而在碧桂园面前,什么理性,什么科学,早都被野蛮吞噬干净了。所有人如果不想被开除,就得拼命干活。

别忘了我们的目标—「宇宙第一房企」!

3

还记得前段时间《2018上半年房企百强榜出榜》的时候,碧桂园以4000亿的销售业绩傲居榜首,业界迎来一片哗然。

按照这个趋势,碧桂园在2018年的销售金额突破万亿已不再是梦想。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8年上半年20强榜单

而以碧桂园为首代表的高周转派也将榜单上的排名洗了个底儿朝天,让之前领先的企业陷入重度焦虑中。

因为这几年的房地产行业,政府是看榜单出地的,银行是看榜单出贷款的,民众是看榜单买房的,榜单成了所有房企的命脉。

尤其是那些悬在排名30和50、100的企业更是慌乱。一旦被挤下排名,将意味着融不到钱,资金链断掉,之前打下的基业瞬间被其他竞争者分食掉。

这是一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大竞赛。所有房企都站在跑道上张牙舞爪,拼命向前跑,落在后面的不断被淘汰。

于是,几乎所有地产商都认为碧桂园模式是成功的,质量是什么东西?保命要紧,榜单背后的利益才是正途。

于是地产行业几乎都陷入了恶性竞争,这个恶性竞争不是对同行的不择手段,而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吞噬和市场的亵渎。

前几天和几个地产朋友吃饭时,一个朋友讲。

“现在整个行业都是病态的了。前两年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为了竞争不堪人后,都在高效率运作。员工作息时间恨不得压榨完,客诉问题尽量用钱压,成本能省就省,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效果。

而今,行情大周期要结束了,政策又是去杠杆又是金融监管,银行只给前30名的企业放贷款。今年又是还债年,很多企业连保命的机会都没有。”

那,前两年赚的钱哪去了?

"买地呗!你看上半年中国就卖了2.7万亿的地,行情下行土地市场反而还更火爆了。企业都缺钱,穷的要死,还拼命拿地是不是不可思议?

因为现在拿地,不一定赚;但一直不拿地,肯定要死。因为房地产公司是靠流动性维持经营,不是靠利润。

利润高固然好,但是丧失流动性,那坐吃山空,撑不了多久。

一个房地产项目,拿了地,办好前期手续,就可以到银行批几十上百亿贷款,还可以发企业债,上市公司可以增资,再融资。

后续供应商的货款可以拖,员工工资最多一个月一发,外包工程也是分批结算,支出的部分很少。那么大笔剩余低利率的资金拿在手上,干啥不能赚钱。

要是拿不到地,没法巧立名目向银行贷款,发企业债,上市公司也没法出利好,没法再融资,那才是没了接盘侠,真正的灭顶之灾。"

哑口无言。

4

地产行业变成这样,谁的锅还真说不上。但无论地产商过的好还是不好,最终老百姓肯定是要遭殃的。

房价涨,地产商坐地起价爱买不买;房价跌,地产商虚假宣传延期交房。

政府喊着出来捞金的时候,地产商都跑出来抢得头破血流;政府喊着让利于购房者的时候,地产商横眉冷对避而不谈。

尤其是限价令出台,地产商更是捂盘惜售,宁愿硬扛着高昂的资金利息也不愿意「贱卖」,实在不行就偷偷加上天价装修费,茶水费,车位费。

什么茶喝一次得60万?名曰:地产茶。

在客户优先级上还做了排序:关系优先,全款优先,贷款的靠边站,公积金您就别进来好吗?

为了赚钱,不惜在装修上偷工减料造成维权的案例不胜枚举,千人万人顶着酷暑维权的也司空见惯了。

7月25日成都千人维权现场

但前几天一位粉丝在「房产研习社」里求助着实让子木眼前一亮,这也在维权史上堪称一绝了。

坐标就是深圳的某宝公馆。在2015年的时候这家地产商开发的这个楼盘堪称神盘,卖的特别好。

为什么卖的这么好?秘密就是因为“高拓展”“大赠送面积”。

这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大赠送面积可是不可多得的好处。

其实这种赠送面积的楼盘,大半都是加建违建,偷面积。一方面可以让业主觉得划算,另一方面售价也可以提升。

一般偷面积的位置多为阳台、厨房镂空、房间镂空等位置,等竣工后再加建楼板,形成封闭空间使用,一个60平方米的户型可增加15平方米左右。

这家开发商把赠送面积宣传得非常到位,刚开盘房源就被抢夺一空,然而也引起了执法大队的注意。

要知道,加送面积固然好,但凭空搭建出来的房间哪还有安全可言?,加建赠送的面积强行被拆除了。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今年交房的时候。某宝公馆创造出了史无前例的户型,例如一室两厅,例如两室一厅无厨房,三室一厅没厕所。

住楼房没厕所还住个屁呀?

但是要求开发商按合同交付吧,属于违规,政府不让;退款吧,房子相比付款的时候已经涨了几百万,舍不得;维权吧,开发商跟你耗着,你哪有这功夫?

是谁让这个行业变成这个模样,到这竟然也说不出了。但是预计下半年,地产商们债务到期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乱象百出。

届时会有更多的房企因资金链崩断而倒地,破产也会成为一种常规现象。

而你将会看到更多的房企员工变相被裁,更多的开发商跑路,更多的楼盘烂尾,更多的维权购房者站在大街小巷。

行业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老百姓想买到一个能住的房子也变成了奢望。

而未来,地产商是否能找回初心,找到对市场的敬畏和对客户的尊重,也不得而知了。

8,碧桂园的命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团队,36氪经授权转载。

房地产的宿命就是,每个龙头老大都会在某一年有一劫数,万科是在汶川地震那一年,恒大是在2008年,而碧桂园在2018也迎来了口碑沦陷的一劫

或许真的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了,碧桂园的负面几乎3天就会出一个,上半年还是停留在对这家公司文化的吐槽上,下半年开始,工地崩塌,人员伤亡这样的消息隔三差五的就占据各种自媒体的头条

关于质量,关乎人命,关乎购房者一辈子的积蓄,碧桂园就这样从楼市新闻进入了社会新闻的版面

如今的碧桂园也尝试在品牌上做点扭转,但是或许真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刚堵住一个,下一个马上就出来了,如今的品牌团队各种焦头烂额

其实整个碧桂园内部一定在想一个问题:这是怎么了,为什么都这么针对我

01

大概是五年前,地产人基本都不了解碧桂园,这家开发商虽然一直规模在行业内上流,但是企业文化确实低调,而且开发阵地都在三四线,那时候自诩豪宅开发的地产人来说,碧桂园不值得研究,也没什么好研究的

但是突然到了2016年的时候,碧桂园突然发力,然后在2017年的时候毫无预见的成为了宇宙最大开发商,从此我们对龙头老大的排名再也没有困惑,只是在想老二还会有谁

我们突然发现,原来看上去千篇一律的碧桂园,内在有一套极强的机制推动企业的运行

所以全地产人都在研究碧桂园,为什么会是碧桂园,碧桂园为什么可以

确实,全行业在研究碧桂园,除了碧桂园自己

就在碧桂园还来不及整理自己公司内部套路的时候,就在碧桂园还靠着1000天那本书作为唯一理论支撑的时候,碧桂园的负面频发,就在2018年年中的时候

认真算算,这个时间点没发生什么大事,无非2017年的激进之后在碧桂园的节奏下,现在刚好是交房的时候

2016年实现3000亿,这个数值超出了碧桂园自己的预期,2017年5508亿,这也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今天是8月1号,昨天又是放榜的时候,碧桂园今年已经卖了4600亿,超过第二名的万科1100亿,今年的行业老大还是碧桂园

杨国强一直对外宣称自己的房子又好又便宜,好不好我不知道,在四五线做开发是否真便宜我也不知道,但是单价在行业内最低却是事实

而这个事实意味着每年交房的房子套数是惊人的,远超其他开发商

一大堆房子交房除了可以让碧桂园弄个碧桂园物业继续在资本市场套利之外,交房时候的支离破碎还让各种脆弱的环节有了泄洪口

02

中国房地产交房,从来是最粗暴的,因为房价已经涨了,哪怕有千百不满意,但是因为房子涨了,你一定下不了狠心问开发商退房,宁多蹭点物业费结束

这是行业的特性,大部分开发商选择忽略或者无视,这本来也没大问题,项目公司多半可以解决其中的种种

但是仅有3%的开发商必须面对,确切的来说就是行业前五的开发商,理由很简单,纵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分母越大,分子总有一些会爆发

但是分子爆发了也没问题,如果开发商有过往经验,也能够协调好

怕就怕房企不知道问题的存在,以为问题能够解决所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样的房企大概只有1%的比例

遗憾的是,碧桂园就是这1%

碧桂园面对着产品质量这件事,总是有特别的脑回路

一个曾经的凤厂人对外说,碧桂园在面对一个项目的一个柱体结构的时候,负责人问这是干嘛用的,设计回答:抗震用的,当地的设计要求必须抗震5级

后来老大问到:这个城市有发生过地震么

后来查下来,有史以来5级以上地震只发生了一次,而且是在隋朝

后来,最终会议决定,用于防震的柱子,取消了……

这个思考路径异常诡异,诡异到你甚至找不出里面的漏洞,但是你冷静下来想想,这都是什么几把玩意啊

碧桂园确实是在造最便宜的房子,但是这个便宜大概只对于自己来说吧

标准化是迈上规模的公司必然会走的一条路,稍微有点诧异的是,很多房企的标准化是保证标准化的产品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太差,而碧桂园的标准化目的是控制成本

一个是快了之后别太差,一个是快了之后不动脑

为什么会这样

碧桂园的总部,还陈列着杨国强当初这样的办公室,碧桂园对内传递的企业文化,大概是:我很穷我很穷,省着点省着点

便宜大于一切吧应该

03

哦,对了,不是说了都是建筑规范么,不是硬性要求么,为什么工程上有这么强的自主权

那就和碧桂园的大本营有关:三四五六七八线的楼市开发特殊性

不论拉萨还是西藏,碧桂园都有了根据点

三四线因为招商引资吸引开发商,政府部门几乎从来不会干涉开发商的质量

所以三四线买房,说真的真的要看开发商的良心,我曾经在一个项目公司上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这个公司有三个人合股建立的,一个出钱,一个负责开发,一个就是政府的人来入股的

第三个人什么都不做,就是到处拍胸脯批条子,就能拿走三分之一的利润

碧桂园在三四线,敢上午拍地,中午就把围墙就围起来,你可以理解他执行力高,但是你就不愿想想碧桂园的自信到底来自哪里么

在小地方开发,想要快,团队再快,不如政府那边条子批的快,如果想要高周转,碧桂园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但这是碧桂园的错么

任何一个错误不能简单的怪到开发商头上,这是这个时代荒诞的地方

我算是四五线城市走的频繁的人了,我是深刻的知道在那些小镇的官员们,看着开发商来了,心理的潜台词就是:今晚的夜总会终于又有人买单了

就是这种来一个宰一个的心态,本质上也就决定了,你要在这里开发,也就必须要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开发商在这里做开发要看良心啊,如果你适应了,能够在产品上坚持底线,大家依然可以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04

但是可能你同样会说,大家都在三四线做过开发,凭什么你就说碧桂园

是的,大家都在三四线做过开发,但是其他房企起码深耕过一线,起码做过豪宅

而碧桂园呢,在环沪市场几乎开发了三层了,上海的项目还是乏善可陈,唯一做的那个奉贤的项目,就是被官方DISS质量不好的项目

没做过好项目,碧桂园就会觉得这样开发是正常的,这些产品都是好的,全部都是五星级的家

我看第一个碧桂园项目是在2008年,看了几个之后就不看了

去年偶然的时候又看了两个碧桂园,看完之后我真为这十年来不看碧桂园项目这个决定保持庆幸,因为真的一点变化都没有啊

不管是劳斯莱斯还是八心八箭,给出的土味产品和十年前的一模一样

我曾经和碧桂园的小伙伴交流,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把产品做成这样,他们给我的反馈就是:“没办法,三四线的人就喜欢这样的”

我把这句话转发给我的三四线朋友,他们统一的回复就是:三四线这个锅不背

所以碧桂园的总部和其他开发商最大的不同就是,总部人真多啊,上万人啊,干嘛呢,认真研究劳斯莱斯那套产品线,区域公司就是负责工程和营销,简单名了,一句话:就是干

如果说的直接点,碧桂园的差口碑和大规模是必然出现的,能够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本质上能这么快的业绩爆棚,是让区域公司断了思考和权衡的时间,全心一意一切以营销为最终接口工作,再加上合伙人制度让所有人对利益的荣辱与共

这很好,最大程度的调动个人的工作性,但这也很糟,因为亲身参与现场环节的每一个地产人,也以利益为唯一标准,没有荣誉感,没有掌握事件发展的柔性标准

05

在我眼里的碧桂园区域公司,越来越像一家直销公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家房企的一贯理论就是任务执行就可以,不需要问也不需要思考,所以很多话语就直接写在文件里发布

比如通宵出图这些字,比如劳动合同明确一周工作六天,试问地产人哪个没有加班通宵熬夜的经历,对于工作的高压所有人都有了心理预期

但是碧桂园选择把这些内容明确出来写出来。这就类似亲婚夫妇,男方在结婚的时候约定每周必须啪啪啪几次,写出来让对方签字确认

这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般人一定觉得这男人不是太要就是脑子有问题

所以当有人写文章黑他,碧桂园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要来赚点广告费的,当同行鄙视他,碧桂园的反应是你眼红我的业绩比你好,员工工资比你高,当出现维权事件觉得消费者想要赔偿赚点小便宜

当极端倒楼事件发生的时候,碧桂园的第一举措居然是去央视投放广告宣传自己的快周转如何如何好

在我眼里,碧桂园的情商很低,低到已经有点蠢的程度了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口碑,最怕的就是里外都没有同盟者,如今的碧桂园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舆论这种事可大可小

我们总是对我们的必需品特别上心,这也是为什么奶粉疫苗一旦发现问题总是越燃越烈挡也挡不住

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子也是如此,掏出所有身价押宝购买的居住环境不允许出现差错

当初上海闵行那个倒塌的两栋楼,如今大家还知道这家开发商在干嘛么,这个项目是他们的最后一个项目,从此最快程度的消失不见

06

对于碧桂园,很明显我们也感受到他们意识到问题,但是依然需要强调这一轮的趋势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的事情

因为某种程度上这是碧桂园对外传递价值观的崩塌

不论是世界500强,宇宙第一房企或者中国品牌计划,这些说多了,会更像一个笑话

说实话,我其实已经想尽办法把一些建议传递给碧桂园了,现在再说一遍吧。毕竟你确实是中国房企的老大,拿出你该有的担当来

1、立刻停止任何关于快周转的宣传,就像当年融创内部严禁狼性营销的说辞。这东西你可以这么做,但是你不能引以为傲,特别是作为龙头老大,居然以自己房子盖的快为骄傲的资本,这件事比把产品命名为劳斯莱斯更傻

2、无条件认错,不要有任何的反驳,就像万科汶川地震事件之后,忍受所有的负面,然后默默参与汶川重建,碧桂园不要再投放那些让自己自嗨的广告了,把广告钱全部用来做公益和安抚伤亡家庭

3、重新梳理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文化口号,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已经变成了给你一个五星期的家,劳斯莱斯已经变成劳斯丹顿,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改了,如今的七八县也不再是没去过酒店的人了

4、重视集团内部的客服部分,实在不行把品牌的预算拿出一半放到客服,如今的碧桂园不需要再喊口号,需要的是弯下腰来和每个目前尚且信任碧桂园的购房者沟通

2012年,安信地板门时间出来之后,郁亮不止一次开新闻发布会,表态、道歉、严查、给时间表。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有没有遇到问题,这家企业至始至终能够得到行业内外的尊重

碧桂园,说实话应该向老二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07

一家企业能做大肯定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一家企业突然口碑扑街,一定也是内部出现了问题

我在想,如今各行各业似乎都有类似拼多多型企业的存在,有市场需求的空间,企业内部也确实可以盈利,而且也能在资本市场一样得到认证

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底线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坚守,比如奶粉能不能不卖假货,比如救命药品可以少点利润,比如教育可以一视同仁,比如房子起码不会开裂……

对于碧桂园更应该如此,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期待

而是你们老板对公司的具体要求

碧桂园的命,不知道在2018年是不是一个拐点,说实话,这个决定权依然在于自己

08

最后说一个小事作为收尾

大概在一周前,在碧桂园舆论风口浪尖最疯狂的时候,大家质疑声最强烈的时候

我突然看到了一条推送,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碧桂园物业的一个自媒体推送,内容是这样的

说实话,看到这个推送的时候是凌晨1点半,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怎么都停不下来

9,碧桂园为什么这么招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十一侠,36氪经授权转载。

卢俊账号写过那么多房企,不论是写的广告,还是客观点评,或者有的时候写点小内幕什么的,基本上每写一家房企,后台都会有人骂的,这可能是房企的特殊性,卖一千套不一样的房子,很难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但是客观的说,碧桂园是骂的人最多的,而且骂的也是最赤裸的,这个可能是大家日常的直观感受差不多

碧桂园最近1年的时间以来吧,几乎负面不断,隔三差五的都会出来一阵,我个人感觉应该算业内业外口碑比较差的一家开发商了,这和碧桂园的业绩规模说实话呈现巨大的反差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碧桂园这么容易招黑

我要先声明,我并非站黑粉或者鼓吹黑,说实话我这个年纪已经过了靠黑一家开发商获得快感的阶段了,相反的是,我觉得碧桂园能够做到如今这样的格局,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而且我认为碧桂园的负面之所以那么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家企业确实大了,这其实非常类似早年间的富士康

那段时间一直在爆出富士康有员工跳楼的事情,很多人在分析原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富士康厂房会有四十多万人,几乎等于一个小镇,而这样的人口规模总会有概率发生这样极端的事件

所以孤立看样本没有意义,而需要把样本重新投射到整个企业中会更加客观

好,那么回过头来看,大家一样在高周转,大家一样在现金流,大家一样都在控成本,碧桂园规模说大,但是说实话也没形成像富士康这样的行业垄断,但是为什么还是这么容易招黑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聊点个人感受吧

01

首先,这是一家刻意低调的企业

碧桂园发展,从2015年开始,应该属于井喷式的发展,在此之前,说实话虽然已经很大,但是外界对他的了解不说,而且也没什么了解的冲动,一句五星级的家很好的概括了这家开发商的形象,四五线城市的绝对大盘,大概是这样

但是到了行业前三甚至行业第一,毫无疑问就是所有业内人关注的焦点

但是说实话,到了这个阶段的碧桂园依然在实施内缩式的企业文化

我们仔细想想,任何地产行业的论坛,你应该很难看到碧桂园的人参与演讲,碧桂园的内部会议也甚少对外公开,碧桂园内部的文件统统打上了阅览者的水印,深怕别人看去一个字,更别说像其他开发商一样的明星职业经理人,这件事在碧桂园想都不用想

用比较好的话来说,这是一家专注做事的企业,但是在我们眼里,刻意的低调,就是强行的把这家企业和行业里的其他行业分离开来

你可以说各自管自己的事情互相之间不需要交集,但是你已经坐上了行业的老大,这不应该是一个老大该有的度量

不过说实话我也可以理解碧桂园如此的原因

这个核心团队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方式有关系,碧桂园一直秉持自己团队做事的方式,信自己人,以及觉得只有自己人才能做好碧桂园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碧桂园本质上是很少有下游合作伙伴的,不论是工程还是营销,几乎都是自己团队解决,后面爆出甚至监理也是自己,这可能是碧桂园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比较高,但是本质上也就说明了从骨子里这家企业对外就是保持隔绝的状态

我问过几个和碧桂园合作开发项目的朋友,得到的反馈也是惊人的一直:碧桂园要么什么都不管,要么什么都要管,没有中间这条路

所以当外界对碧桂园有误会的时候,碧桂园的第一反应不是想着如何去解释,而是内心OS:这些人都是傻逼

因为必须要承认,在业绩为最大导向的地产行业里,碧桂园就是绝对的王,碧桂园的职业经理人就是赚的比别人多,这一点人家也有鄙视的权利

就是就在这微妙的范围里,碧桂园越来越封闭自己,这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当外界争议高峰的时候,杨国强的选择不是对外发言,而是给内部员工发了封邮件,大致内容是:让别人误会去吧,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那本碧桂园1000天会这么火,因为外界确实没有了解碧桂园的渠道

02

看一家企业好不好,其实看离职人员对他的态度就知道。

我曾经卧底过几个群,有万科离职群,碧桂园离职群还有其他各种房企离职人员的群,说实话万科的离职群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对于万科大多没有情绪,顶多就是吐槽吐槽

但是说实话,碧桂园的离职群真是一个戾气十足的一个群,我待不到一星期就退群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怀揣着对碧桂园的仇恨在发表言论

我其实一直在想一件事,其实所有的地产公司都在快周转,忙碌干活各种加班,地产人通宵熬夜这种情况大概率都在我们身上高频的发生着,但是为什么碧桂园身上大家会怨气那么重

其实我个人依然坚持我早期的一个观点:在体制上,碧桂园更加依赖机制而不相信个体

对于这么庞大的企业,每天周转那么大的资金,顶着那么艰巨的任务,碧桂园当然需要一个异常严密的机制去推动公司运营,说实话这套机制整体的制定很严谨,也是碧桂园实现老大的重要武器

但是机制的强势也就意味着对个体的忽略,但是这种忽略在我眼里基本上已经达到无视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碧桂园会光明正大的把通宵出图这四个字写在文件里,给到员工的劳动合同也是理所当然的做六休一

其实很多东西你可以这么要求,但是你不能这样光明正大的写在制度文本里。人作为一个有感情的动物,这样的体质基本上就是把人性踩在脚底

我曾经用人肉齿轮来形容过碧桂园的机制,虽然用词刺激了点,但大概意思其实并没有错

所以在这样高压且冷漠的工作环境里,碧桂园的员工基本上就是呈现两种状态:要么为了收入我忍,忍不下去对这家公司就是各种的恨

碧桂园的合伙人制度把利益这件事最大程度的让给了个人,但是碧桂园却很少有把荣誉感这件事让给个人

在团队这件事上,人心终究不是制度可以猜测的

03

所有碧桂园员工都恨这家企业?

当然不是,这家企业保持如此的规模,整体的团队凝聚力一定是很强的,这里就要说到碧桂园的文化传导机制

我个人感受下来,碧桂园有一条非常简单但又非常强势的文化传导机制,就是一切以杨国强为意识的文化传导

如果你去碧桂园的总部参观,可以看到2幅画面,第一幅是一个跳动的数字,告诉你过去的一分钟,碧桂园卖了多少房子赚了多少钱,另一幅是一个场景还原,当初碧桂园成立初期杨国强艰苦奋斗的样子

说实话,第一眼我看成了……不说了

需要承认,没有那一段艰苦奋斗的日子,确实不会有如今的碧桂园,没有杨国强当初的坚守,也不会有如今碧桂园的现状

但是到了公司规模到如今这样的现状,依然保持单一的文化输出是否合适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对于一家庞大的企业来说,创始人精神需要传承,但是却不能搞创始人崇拜,但是碧桂园似乎在这条路上,不能说他刻意为之,但是有一点掌握不了尺度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年逻辑思维跨年演讲的时候,王石作为嘉宾参与一部分,当他登台的时候换来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在一个科技类的舞台上获得这样的待遇,对于一个开发商老板来说,实属不易,这个场景我后面加了一句,我很难想象如果是碧桂园或者恒大的老板也登台演讲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其实就是一句非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后来我的后台崩溃了

“你凭什么说我们杨主席!”

“杨国强资助过多少学校帮助过多少儿童你们知道么?”

“碧桂园造中国最实惠的房子,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

说实话这些言论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真正的尊重其实都在别人眼里,而不是自己嘴上

但这些言论或许就是企业内部文化灌输过程中掌握不好尺度导致的

04

最后,碧桂园对媒体我认为存在认知偏差

说实话,碧桂园是非常热爱投放广告的一家企业,曾经碧桂园1000天的这本书里也提到,杨国强早期赚到的第一桶金之后,大概几个亿吧,大家问怎么花,只有杨国强拍板说把钱全部投放到广告里去

因为碧桂园相信,投入的钱都可以最大程度的赚回来

而且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也确实如此,碧桂园森林城市最疯狂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碧桂园是怎么投放的,什么NBA,德云社啊,央视春晚啊,外滩东方明珠啊,CCTV5啊,几乎你能看到的所有渠道都有碧桂园的身影

如今碧桂园依然也沿袭这一条路,央视战略品牌企业这个定位可以看出碧桂园是多么愿意为传播花钱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碧桂园同样也是最忽略自媒体的

你从碧桂园投放策略就可以看出,几乎投放的都是主流媒体或者说传统媒体,这个可能也和他的企业策略有关系,扎根四五线的开发商,那些主流广告或许真的有效

但是我认为这不应该是碧桂园忽略自媒体的理由,虽然说后面说的碧桂园内部人员可能不认,但是我作为一个个体和同行的感受中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

碧桂园永远觉得自媒体属于非主流,你应该像地产其他乙方一样贴着过来找我,然后我再决定是否投放

所以一旦在自媒体端爆出负面的时候,碧桂园内部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个自媒体是不是想收点黑钱

所实话也确实有这样的自媒体,但是如此清一色的对待所有自媒体,讲真不招黑也难

在一家如此庞大又如此信息不对称的开发商里,媒体天然的对你保持好奇以及想要挖掘点内幕,大部分的传播都是这个逻辑下产生的

但是碧桂园眼里的自媒体,基本上就是分为要么收黑钱的,要么赚广告费的,这样的姿态或许也让他站在了舆论的另一边

05

所以以上种种的内因,或许也就

解释了为什么碧桂园会把自己的产品线名字叫做劳斯莱斯却没人想过改一下

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低调了大家还是前赴后继的来黑你

解释了出来一次维权事件大家一股脑都把责任推到你身上

解释了离职人员会用各种方式舒缓过去不能发表言论的痛苦,比如写书或者拉群

整体的碧桂园一直处于这样的工作状态:整体内部保持高度的封闭,内部目标要求极高,所有人都绷紧了弦在做事,没人思考全部都在执行,机械性的操作,高压式的操作,用收益来安慰自己,也祈祷手里的活可以快速脱手

在这样的氛围里,就害怕突然:嘭的一声

真的发生了,所有碧桂园内部错愕的抬头看看发生的事情,不知所措

06

而且对于碧桂园的产品定位,几乎设置在社会最基层的那一级别的需求,这一级别的需求最踊跃,但是本质上也是最接近民愤的那一层客户,服务好这群客户是非常难的,你很难想象用管理碧桂园的员工一样可以管理好这群客户

碧桂园发展快速崛起,其实是城镇化深入到四五线最开始的2015年,到目前为止满打满算三年,换句话来说也是第一批乡镇里碧桂园的房子大面积交房的时候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碧桂园的负面消息会这么多,把这样的产品交给这一群用户,一定会有大量的维权事件产生

快周转的房企产品质量一定是标准化,但标准化的同时如果仅仅以时间为唯一截点,那么就会出现崩的可能性

所以下一个阶段的碧桂园会面对一个三明治式的问题,一边是内部团队能否承受得起再一次的业绩扩张,另一边是未来三年是维权和负面高度爆发的三年,客服和品牌能力能否跟得上

如果跟不上,已经不是业绩的问题了,大家到后面都是上市公司了,基本的体面能否维护的住也是关键的问题了

07

好了,写了那么多,说了不是黑稿,还是愿意给碧桂园提点意见,不管是否有人看见吧

1、此时的碧桂园应该对标富士康后期的管理模式,富士康在保证公司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依然用了一连串的软性手段来安抚内部员工

比如搭建富士康学院,让夫妻可以住一个宿舍,甚至园区内给到沙袋上面捆绑上各个条线领导的头像,很显然,富士康让员工有情绪宣泄的渠道,让员工可以更软性更温和的接受当下这份工作。

对于碧桂园来说也是如此,后面公司运行体制已经建成,如何让这么庞大的员工都能够比较体面的接受手上这份工作,很重要。

起码做到让一个90后地产人,对外说自己在碧桂园上班不丢人

2、拥抱媒体,走进自媒体,刻意的低调说实话只会激发大家的好奇,这东西跟限购一样,你越限大家会越想购买,敞开大门,让别人走进这家公司,同时公司也对业内输出一些言论,这样的磨合会构建比较顺畅的渠道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说要投放自媒体广告的,我也没给自己拉广告的意思,说实话我太贵,碧桂园也投不起。

构建一个比较自由的沟通环境,这个比一次密集的投放更加有效

3、内部可以考虑打造明星职业经理人机制。

说实话这种套路大量开发商都在做,我实在是想不通碧桂园忌讳的地方在哪里,一家公司只有百花齐放才会精彩,整体的市场感知才会饱满丰富,并且这样的机制下总部的压力也会小很多。一定要给到区域公司除了赚钱之外,更多的发声权限

这也是给到城市总更多职场满足感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看似抢走了总部很多风头,但是本质上也是给总部减压

公司做这么大,需要一个强势的总部,但是更加需要一个灵活的总部,只有给不同地方都有弹性的空间,才会迸发出比较精彩的光彩

08

好了,最后一句,送给碧桂园

文章TAG:碧桂园校招碧桂园校招的土建岗发展前景如何碧桂园校招土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