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大学生 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哪些特征?

大学生 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哪些特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8:24:15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哪些特征?

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类高级人才市场,具有与一般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初次性。大学毕业生学成后初次就业,缺乏就业经验,而就业的愿望又比较迫切,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理想与现实容易产生矛盾,对此要特别引起注意。

2、专门性。大学毕业生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与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就业率相对比较高。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由于全国大学生毕业的时间基本一致,要让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此期间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4、群体性。全国每年有上百万名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为此,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安排,做好工作,才能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上述特点,毕业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市场就业。市场是变化的,毕业生的就业策略也应该是变化的。当市场需求大时,毕业生可提高期望值,好中选优;当市场需求小,毕业生应降低期望值,低中选高。当然,劣与优、低与高都是相对的,毕业生可酌情而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择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自己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择权,基本的义务是服从国家的需要,遵守市场的规则。只讲权利不尽义务是不行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有服从国家需要的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学生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毕业生在市场上选择单位时,要首先考虑国家的需要。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大学生 就业

2,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方向

现在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方向有:公务员、银行、国企、事业单位、外企公司、私营企业、教师。公务员福利有:养老保险高、医疗保障好、五险一金;银行福利:银行员工除去每年该有的基本年薪外,还有非常丰厚的绩效工资、节日福利、带薪培训、完善的社保;国企福利:保险、劳保用品、旅游福利等等。

其实题主所问的就业方向应该指的是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对于之前的本科生来说,那时候大学生的数量还不是很大,所以就业一般指的是本科生的就业情况。随着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本科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现在本科生有一种很重要的去向:考研究生。这在当下本科生很难找工作的今天,很多人选择用更高的学历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而硕士生最后还是要参与到工作中。
其实别看工作种类多重多样,主要是还要看自己想要什么种类的工作。也就是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很多人想要赚钱,那就可以看看现在的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或者金融之类的,如果是想要追求稳定的话。可以去国企工作,或者当老师,或者现在最火爆的,考公务员。如果想要体面的工作,又不想像计算机等专业吃青春饭,可以当医生,律师等。
另外除了传统的这些工作外,随着现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就业形式严峻,也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选择创业,而且很多新行的行业,比如拍视频当up主等都可以赚到很多钱,也可以让很多的大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其实现在国家还是很鼓励创业的,比如之前浙江省就发布政策,大学生创业贷款十万以下如果失败政府代偿,十万到五十万政府代偿百分之八十,所以大学生创业的也很多。

大学生 就业

3,我国每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选择上都偏向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余地。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至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大学生 就业

4,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一、校园招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最佳的求职方式可能就是通过校园招聘。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签约一家比较好的单位,因为是应届毕业生,通过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以及学校的推荐,完全有机会进入一家比较有名的用人单位。但校园招聘也有一个缺点,好公司通常只会选择好的学校,而三流的大学,招聘会就非常少了。所以,这样对于三流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必须重点放在社会招聘上。如果你想取得一个更好的工作单位,那么你就需要加倍努力。

二、社会招聘。社会招聘面向的范围比较广,不仅仅是针对应届大学生,对往届大学生,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待业者,往往在社会招聘上,有工作经验的待业人员比较有优势的,因为企业社会招聘通常是现招现用,不像在校园招聘上,有很多企业招人还要看你这个人是否值得栽培。很多普通的非985/211的大学生,他们在校园招聘上完成不了就业,只能在社会招聘上谋求自己一份职业了。

三、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前面两种就业都属于体制外的就业方式,是大部分人选择的就业方式,第三种就业方式是争取进入体制,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现在这几年来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压力十分大,很多大学生,特别是非985/211的大学生,他们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无法找到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而现在就业方式更新迭代比较快,所以很多人在职业上也缺乏安全感。而公务员的能够给普通大学毕业生一个拥有稳定职业的机会,很多人选择考公务员,特别是女大学生,这个群体考公务员的比例更大。

5,谈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及大学生如何更好实现就业?

大学生要更好地实现就业,首先要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具有一定计划。虽然在校期间并不一定就能确定目标,而且在实际择业时中还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就大方向而言,可以根据宏观的规划在在校期间就先行选择课程与实践方向,例如外语类学生如果对涉外商务感兴趣,就可以在本科期间选修或旁听管理学院的课程,充实自身商务基础知识。 其次是个人素质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希望从事销售类外向型工作的同学,在校期间就可以主动寻求团体合作、组织策划的社会实践机会,积累人际协调的经验,锻炼条例规整的思维,这都将在面试时举手投足的细节上给HR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大大加分。 最后要认真面对每一场面试,在面试之前,即使实际上对行业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也应该在到达现场前对公司与行业概况作出一定的预习功课,虽然未必能达到专业的水准,但却能向HR展示出学生对公司的尊重与独立工作的条理能力。 这是一个过来人(也面试过学生)的一点经验。总归一句话:在校勿虚度,积累在点滴。

我感觉大学生在校的时候得找些事情做的,不过类似于传单 促销 网店之类的东西不必碰,浪费时间有赚不到钱,还不如在图书馆多看两本书,说说我自己吧,因为上的是自考,所以大一就开始接触学历 资格证之类的东西,毕竟不像统招生那样,我们学校需要这些的很多很多,所以大学四年我靠这些大概赚了20万,当然,暑假的时候还找招生 至于你说的1500左右,大学毕了业做这个真感觉没意义,还不如人家初中毕业的直接去打工呢!就业形势还是很好的,就看自己有没有才了,在社会中也是,要找些工作之外的兼职做,我现在跟朋友就搞了家教育公司,主要做学历 资格证 研究生之类的,兼职做这些很合适,如果你愿意加入的话也可以q我 总之,你说的1500的就业太简单不过了,要提高标准啊

毕业即失业, 一直在无业。 招聘会无数, 就是没就业。 说是在招人, 其实在装相。 所谓就业率, 就为糊弄人。 光说要创业, 赔了没人管。 都说学生嫩, 可谁给机会? 都说没能力, 天生就得会? 都说要准备, 我们求教谁? 寒窗苦读后, 却要经验累。 不是折腾人, 念书还有罪? 不给个机会, 经验凭空累? 莫非你们都, 早把童工干? 多多使用拼爹,走后门,金元攻势出卖色相等方式就可以更好滴实现就业~~

6,作为大学生如何就业?

1、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需要确立一个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标准。合理的就业目标,就是指选择的职业符合个人的情况,也符合社会的需要,体现人职合理的匹配,能够充分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发挥个人优势,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就业目标。

大学生合理的就业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就业的主要目标。对于-个大学生就目前的就业形式下来看,大学生个人特定的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大学生把这种充分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这即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

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在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下,出于对应的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决定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等途径,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能力,决定与个人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要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要求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优化个人就业的心理坐标。

2、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定的要求。不少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应始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好身体素质的准备,迎接社会对个人选择与职业的挑战。

3、一切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培养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础。知识可分为专业知识和一般常识。前者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或进行的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后者指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或一般活动所需要的普通常识。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是知识。能力则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能力可分为-般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指:(1)自学能力,如阅读、使用工具书、利用文献信息资料、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2)表达能力,主要有口头的书面的、图表和数字的表达能力; (3)环境适应能力,如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应付挫折、独立工作等能力; (4)创造 能力,如从事科研活动、提出新见解、新发明等; (5)自我教育能力,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等(6)管理能力,即人的管理和技术的管理等; (7)动手能力,如具体的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因专业的不同,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专 业能力,在就业准备期间应做到学好专业知识、参加相关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活动、结合专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进行专业实习、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和论文等。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能力。技能属于人的行为范畴,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的行为方式,常体现为实际操作技术和技巧,它是丰富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能力基础,它能不断促进人的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多参加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技能,为就业准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为了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承担起某种职务,人们需要进行就业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还应了解社会中职业的性质和价值,掌握一定的职业理论、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

处于就业准备期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是就业准备的重要内容,它将对择业和就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那么,当今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意识呢?大学生应该树立按专业就业的意识。大对口就业的意识。到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就业的意识。先就业后调整的就业意识等。

5、进入人才市场,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则”,这就要求大学生作好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备工作,掌握好在市场竞争中求职则业的技能和技巧,做好进入人才市场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需要大学生首先写好求职信和自荐书。要求事实求是,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求职的动机和愿望,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特长、被录用后的打算,以及自己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切忌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其次掌握“双向.选则”洽谈的技能与技巧。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运用眼、口、手、的配合,举止大方自然,穿着与自身相符合,沉着和冷静地回答对方提问,千万不要牵强附合,不懂装懂,但也不必过谦,而应充满自信,展示青年大学生应有的风度和品格。

6、心理准备,特别是挫折心理准备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不健康心理,特别是当就业的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距离时产生 自卑或恐惧,产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一是自负心理。这是大学生的一种优势心理。二是迷惘心理。当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尽吻合时感到无所适从。三是逃避心理。在“双向选则”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追悔、逃避、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四是消极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感到失望。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个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进行自我调节,充分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前景,减轻心理负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则业观。看问题不要极端化处理好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关系。

7,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四大重要原因。就业/专业所谓冷门专业更易找工作在总体就业水平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方面,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所属的专业看,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似乎低于人们的预期。就业/薪酬6成人期望月薪低于2000元王丽萍认为,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地改观。仍有45.93%的大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有六成以上的人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就业/能力缺乏经验被视为就业障碍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王丽萍表示,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另外一组数据表明,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具体情况不好说。关键是看你技能如何.总体来说,就业情况一般.

反正比没读书的要好的多

实际的情况应该在68%左右

这样的社会话题太大了 还是去CCTV或新浪这样的网站找找帖子或文献吧

8,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 ?

企业不喜欢三类毕业生 类型一:“先就业再择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压力与日俱增,出现了一种“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这对学校而言,可以提高就业率;对毕业生而言,可以增长社会经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对企业来说,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千辛万苦招到单位需要的大学生,准备对其进行一番培养与锻炼之后再提拔、重用,不料有些毕业生却耐不住基层的艰苦与“寂寞”,工作不到一年便辞职了,企业的损失不言而喻。 类型二:“会做事而不会做人” 一个管理者在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往往占去全部工作时间的2/3。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智商一般都较高,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做事一般不成问题,但假如情商不高、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反过来会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效果。 如有的毕业生自恃清高、不虚心求救、不懂装懂,凭感觉做事、待酿成错误已为时晚矣;有的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有建议不敢提、有才能发挥不出来;有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组织安排、不顾全大局……这样的毕业生,企业怎敢要呢? 类型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管理学中有名的“二八定律”说的是企业80%的利润主要由企业中20%的人创造出来,而这20%的人大多数是在单位工作了五年以上的职员。 刚进单位不久的毕业生,正处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享受阶段,本应该勤勤恳恳、埋头工作,使自己能为组织作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只有当工作到一定年限,积累了相当经验,对单位贡献较大时,才有资格论功行赏。可是有的毕业生进单位没多长时间,不仅工作上挑三捡四、拈轻怕重,而且还向单位提种种福利待遇方面要求,这叫企业怎么吃得消?

简单的说现在的大学生就和菜市场的大白菜一样 满大街的一抓一大把 不管是民办的还是国立的 不管是尖子还是略等 出来的都是在等待买主 也许国立的可以很顺利的进入公司但是不代表就一定能长久 所以大学生一旦毕业也就是失业

我说现实点 现在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就不了业 主要是: 1.家里经济实习不够 也就是没后台 没关系 2.就是没有在大学的时候辗露头角 就是实力不够突出 两者一结合---完蛋--出现这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

玻璃上的苍蝇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没有的

大学生太多,但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更多,因此只要你肯放下自己的架子,肯从基础做总有 一天你会看到光明的。加油了!!!

9,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10,大学生就业。

1.认识有误区  (1)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 2) 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说去追逐什么理想。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时能实现择业当然好,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积累了好多社会经验,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 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自己发展。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祝你成功!

现在大学生多了,刚毕业的又没多少经验,毕业找工作难,建议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找好的工作.

11,大学生就业还有哪些优势??

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大学生呢?能学到东西的工作。大学进行的是纯知识化培养,而企业则要花费5到10年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大学生毕业后的十年时间,几乎都要用来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组织学习、向资深的人士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大学生不要急于体现自己的价值,不要急于把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不要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优秀的人才集中到优秀的组织   关于去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的抉择, 觉得优秀的人才是集中到优秀的组织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处于生存状态的中小企业,培养的人往往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会就等于什么都不会,面上的全才站不到职场的高端;而有着系统培训计划和成型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大企业,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但是,如果一个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人去了这样的大企业,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但是,如果一个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人去了这样的大企业,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阶段,有的人有意识地转化,去学习职场知识、职场礼仪和规则,因此往往用委短的时间甚至几个月就能成功完成蜕变,大多数人是不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熏陶而实现转变,常常需要五六年时间,还有的人搞拒这种转变,留恋校园那种单纯的生活和环境,这种人是最危险的,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总之,主观努力要和客观选择相结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流的人才去一流的企业,二流的人才去二流的企业,末流的人才去末流的企业,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大企业。  判断一份工作是不是好工作,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符合个人自身特点。   一份工作好与不好,因人而异,要看是否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利于个人的优劣势的发挥与避免,个人是否适合企业的风格或文化。   要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要对自身有一个定位,自己是想赚钱,还是想实现自 、锻炼自己,还是想继续做学问?  自己的能力和个性适合执行、管理还是创意,这份工作提供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你是一个很有说服力而且敢于迎接挑战的人,那不妨去做一名销售人员;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并且对技术以外的领域没有太多兴趣,那就去公司做一名技术人员。如果一个富有商业头脑的人出于从众心理或是官本位意识而参加考试并最终成为一名公务员,那么很可能在某栋不显眼的政府办公楼里碌碌无为地走完一生。缺乏自省能力的人,可以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找辅导老师咨询或借助职业规划、性向测评等科学的方法来获得指导意见。   要争取进入适合自己的行业   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比较多的想象成分,对自己立志从事的行业存在一些主观化的认识。要了解各个行业的特点,通过书籍、报纸、杂志、行业性的资讯网站、论坛等媒介可以有比较深入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或者向亲朋好友了解某些行业的特点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了解行业的地域分布特点,然后尽量去这个行业最发达的地方工作。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用人单位   大型公司往往管理规范、培训制度完善、行业经验丰富、待遇丰厚,但是个人成长空间有限,而且学到的东西也局限于很小的一个范围,而在中小企业分工不是很明确,一个人往往要扮演多重角色,工作量也更大,但是能让你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晋升机会也多,尤其是有助于你了解整个行业的知识,对于今后创业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企业的寿命大致分为5个阶段,即开发期,成长前期,成长后期,成熟期,衰退期。进入不同的企业,获得的晋升空间、加薪机会、工作稳定性、风险与机遇都是不同的,应该谨慎选择。   要选择能锻炼能力的岗位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增加简历选中的可能性,向一家企业同时投递好几个职位,这会被企业看作不了解自己的表现,而这样的人企业是不会青睐的。   现在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很多大学生接受了从基层干起的观念。但是,从基层干起不等于从基层的每个岗位干起。公交车售票员、搬运工、服务员这样过于基层的岗位,虽然也能学到一些东西,也不排除从这些岗位走出一些成功人士,但总体来说,不能培养大学生的有效竞争力,因而也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基层做起,也不等于满足于基层工作,不思进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   不要害怕“双失”(失学+失业)   大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最迟应该在毕业离校以前找到工作,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没有能力的失业者,因此,病急乱投医,到临近毕业时,即使工作非常不满意,也勉强签约,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牺牲一两个月的工资换取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何乐而不为。毕业以后找工作,不用惦记毕业论文、离校手续等这方面的事情,可以一心一意地求职。而且,还少了违约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不要局限于地域依赖   不要局限于专业对口   虽然跨专业求职越来越流行,但是仍有不少毕业生死抱着专业不放。如果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倒无可厚非,但更多的人只是因为不想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认为跨专业求职过于冒险。其实,如果工作不能给你带来激情,而只是糊口的行当,无法成为一种事业追求,那怎么指望你能有所成就呢?而且,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学历越高,工作竞争力越强,相反,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因此,研究生死抱专业不放,结果就是就业面更加狭窄。   不要只为眼前的工资工作   “钱途”是一个量化的现实,但前途却难于把握。如果过于在乎工资的多少,那就很可能选择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或者是前景暗淡的行业和公司。虽然暂时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但是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上海贝尔范星——换位思考是关键   对于大学生员工,企业常常会抱怨他们缺乏主人翁意识,没能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事不够踏实认真,总好高骛远,不愿意做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抱怨,或者不停地向上级汇报,犯了错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而总是找借口推托自己的责任;做事不够主动,过于依赖别人来安排,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工作不够敬业、负责。

现如今大学生找工作是个问题,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没有经验,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他们更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新人,而愿意选择一些有工作经验,马上就能上手工作的求职者,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也就越来越少了,唯有的优势就是热情!激情!建议你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你以前学服装设计现在转游戏美术,显然你是有绘画基础的,这是你的优势,但是这隔行如隔山,建议你还是需要找一个专业的机构提升一下自己,你可以去龙图教育看看,或许对你有帮助。

12,大学生就业情况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面对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大四毕业生们应该怎么样让自己占得先机,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虽然上述缺口预计数量庞大,但是2009年毕业生总数611万人,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2010年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52万,整体形势稳中有降,即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原因有三:   一、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不能很快恢复,所以外企需求量下降;   二、国企去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已经扩招,大量透支了2010年的招聘名额,所以今年需要消化一下;   三、由于海外市场低迷,大量高层次人才从海外回流。   就业专家预测,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率估计会比2009届更加难看。   专通过调研发现,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还是至少有40%的2009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调查就业率要比官方公布的68%低不少。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届和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共有710万人。   今年650万-700万的2010应届毕业生,加上2009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   根据介绍,每年的10月到12月上旬都是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招聘季,500强等知名外企和大型国企都会在10月开始进入各大高校,将金字塔尖上的学生招为己用。   在春节过后的二三月份,则是大学毕业生的另一个招聘季,中小企业是这两个月内的招聘主力,大部分能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会在这期间落实岗位。   如果2010届毕业生在春季招聘季还没有找到工作,那么他们就很难了,因为和新一届的毕业生竞争,他们基本上没有胜出的可能,对在明年3月份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感到担忧。   同样的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名校毕业生起薪基本保持不变,企业给2010届大学毕业生开出的起薪,要比2009届毕业生整体下降了5%-10%。在一些中小城市,大学生毕业生起薪还不足1000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放正确,自己只是刚踏入社会的新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在为人处世上要谦虚,要对自己应聘单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你所竞争的岗位和你的专业是否联系紧密,如果联系不紧密你就必须查找资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找一份让自己满意,又让用人单位花力气培养的工作已经基本不太符合现在的现实了。所以大学生应该先选择就业,就算自己找到的工作不能满足自己,但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的东西是学习时学不到的,就业后再择业将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让自己在社会的火炉中锻炼,这样经过锻炼后才能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   官方的统计数据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看着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比农民工还要差,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高校在扩招,这是一个事实,大学生在不断地增加,这也是事实。我们的GDP一直都在增长,这也是事实,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出口,进口数不胜数,诸多的事实在证明,国家是在不断地进步的,也是不断地富裕的。但是也掩盖不了另一个境况,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想起当年的大学生是怎样工作的,国家分配工作的。现在呢,大学生打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就业这个目标而奔波奔走了。为了应对各种就业门槛,我们大学生进了大学就开始围着各种的证件忙碌着,但是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或者技能的有多少呢。有人说学生只是一个考试的工具,这话说得有点偏激,但是也不是没有理由。我不知道就业为何紧张,也不知道就业能否不再紧张,因为宏观的或者是微观的环境轮不到我们在控制,主观的或者是客观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着,改变着。但愿这个就业的寒冬不要持续那么久。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 . 想做什么? 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 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 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 (一)欲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 ,你究竟要什么? (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 (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 (temperament) (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 (四)资产(assets) (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 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 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 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 也有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 . 祝您找到称心的工作、开始美丽人生!~ ....

文章TAG: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哪些特征大学大学生学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