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四川迈维怎么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迈维怎么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1:19:1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

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

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

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

”“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文章TAG:中共四川省委迈维宣传部四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