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四川省土地整理中心怎么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川省土地整理中心怎么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3:05:04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问:钙华现象和五彩池树木表面的钙化壳都是由于(流水沉积)这一外力作用形成的,涉及到的主要岩石按照成因应属于(沉积岩)。5.九寨沟——气候在九寨沟,从色彩缤纷到银装素裹常常只要转瞬之间。问:横断山脉“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原因是:(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易形成局部小气候)6.九寨沟长海——湖泊水量长达五公里,全靠融雪和降水补给的长海,又被藏民称为永远装不满,永远漏不干的宝葫芦。

问:九寨沟最大的“海子”——长海,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地形雨补给,很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出水河流。为什么能够“夏季装不满,冬季漏不干”?答:九寨沟喀斯特地貌广布,海子虽无地上出水口,但有地下暗河把水排出,注入其他海子,再加上蒸发的水量,导致“永远装不满、漏不干”。7.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于岷江出山口处,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冲出山口的江水被玉垒山阻挡在成都平原的西侧,导致平原东西两侧旱涝两重天。

工程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凿穿玉垒山,他们用火烧水泼的方法,让岩石一点点爆裂,最终挖开玉垒山,把岷江引入平原东侧,去灌溉那片干涸的土地。矗立江心的人造堤坝“分水鱼嘴”,是他们另一项巧妙设计,由人工反复疏浚变深的内江,穿过宝瓶口,成为灌溉的主力,原来的河道(外江)承担起汛期排洪的功能。今天,人们还在纪念,建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向他们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功绩致敬。

问1:结合地势、河岸形态及当地气候,具体阐述都江堰建造者因地制宜的妙处。答:利用总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势,鱼嘴分流,洞穿玉垒山,水便可以自流导入东侧的成都平原,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东去的内江在凹岸,为侵蚀岸,水深流急,可保证冬季灌溉水量;外江在凸岸,为沉积岸,可在夏季水量大时有效分流水量和泥沙,起到防洪作用。

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没有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问2:凿穿玉屏山利用火烧水泼的方式,该原理与哪一种外力作用近似?(物理风化)问3:都江堰市古称灌县,可见都江堰引水灌溉的功劳极大。即使是枯水期时,仍有60%的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因为内江比外江(河床深),大部分水流由于水流的惯性从(凹)岸流经。8.豆瓣酱——农业区位、饮食文化豆瓣是辣椒和蚕豆的奇妙组合,被视为近代川菜形成的标志,为追上全球川菜爱好者的大胃口,一年能生产一百万吨郫县豆瓣。

问1:分析郫县发展豆瓣产业的优势条件。答: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适合蚕豆、辣椒生长,原料充足;通过都江堰,引岷江上游的优质水源;盆地地形局部小气候适合发酵;当地制酱历史悠久,多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酿造工人;品牌影响力大,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产业集聚效益;符合当地人饮食习惯,本地市场广阔稳定;政府政策支持发展。

问2:川菜特点是麻辣,调料多放三椒——辣椒花椒胡椒,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辛辣有助于祛风除湿,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加快血液循环。9.汶川地震大地震之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安昌河畔。问1:北川新址的选址,要考虑(地质)、(地形)、(水源)、(交通)等因素。问2: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镇,震源深度14km,东亚东南亚地区多处有明显震感。

北川与汶川相距100多公里,与汶川处于同一断裂带,且位于河谷,在地震中毁于一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北川在地震灾害中破坏严重的原因。答:汶川地震震源浅,震级大释放能量显著;北川震中距小,且与汶川处于同一断裂带,地质构造不稳定;且位于河谷,地震引发两侧山体崩塌、滑坡引发大量次生灾害。10.蜀道——交通区位的变化蜀道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修建,当年入川的秦军以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千军万马走的都是蜀道。

2017年12月,西成铁路建成通车,其中桥隧比高达80%以上。从成都到西安八百多公里的行程,古人至少走一个月,乘坐高铁只需要三小时。问1:“蜀道难”与“蜀道不再难”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地形)、(科技水平)问2:分析西成铁路桥隧比高的原因?答:经过秦岭、大巴山等山地河谷地带,地形复杂起伏大;相对平缓,保证列车行驶安全;减少占用耕地;沿途生态脆弱,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文章TAG:中心四川省整理土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