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督标有多少人,总督能直接调动的兵力又有多少

督标有多少人,总督能直接调动的兵力又有多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0:44:08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在古代的军队里,副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其权力有多大?

在古代,副将有两种概念,一种是负责辅佐主帅的将领,一种则是清代的官职。第一种情况下,副将并非固定的官职,其权力根据主将的权力大小而定,主将统帅的部队越多,副将权力越大。所以问题明显问的是第二种情况。清军入关以后,招降收编了了大量的明军,这些明军被收编以后,为了和清军原有的八旗区分,所以以绿旗为标志,其编制分镇、标、协、营及汛,又以营为基本战术单位,所以称之为“绿营”。

绿营的官制参考了明代的官制,而副将就是由明代的副总兵演变而来,是从二品的高级将领,其地位在提督、总兵之下。通常一个副将负责管理1协的部队。不过1协有多少人,因为驻守的地方不一样其人数也不等,大体在1千人到数千人左右。此外清代的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也有自己直属的部队,称之为标,也就是相当于他们的亲兵和卫队,其中总督所属的督标,也是由副将统领。

督标一般下属2到5营,按照1营500人算的话,也有几千人了。到了清末,清朝建设海防时,北洋水师里5艘主力巡洋舰致远、济远、靖远、经远、来远的管带,也都是副将之衔.比如大家熟知的邓世昌,就是中军中营副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品级还是管理人数来说,副将都不算一个小官了,从其权限来说,大致和现在的中校、上校相等。

东吴的“四大都督”有怎样的职权?可以算是东吴军队的总司令吗?

我们所说东吴“四大都督”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真正的东吴都督雏形为赤壁之战时的程普与周瑜,即“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而东吴每设都督一职,不同时期,不同战事,所统兵权也有很大差异。而大都督一职由魏国创立,吴同魏制。常设都督,行大都督职。 周瑜 周瑜被任命大都督一职是在建安十三年春,孙权欲讨伐江夏之时,以周瑜为前部大督。

又根据《吴主传》记载,此战为孙权亲征,因此周瑜也只是作为阵前指挥的身份出征,并非三军总司令,统帅之权仍由孙权掌握。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周瑜传》 曹操夺得荆州以后,孙权在战与降的问题上问计于百官,周瑜是主战一派,先是请三万兵马,请往夏口设防,后得知曹操率众十五六万,又言“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但孙权还是以“五万兵难卒合”为由,只拨调三万精兵给周瑜,协同程普、鲁肃开往前线,并言“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因此,此时的周瑜大都督所能掌控的兵马也就只有三万余人,东吴多半兵马的调动还是孙权说的算。 周瑜的大都督一职虽兵马调动的数量有限,但是东吴在大战时期,正式设立的兵马总指挥,虽未有假节之权,但有生杀权宜之实,即都督之令代表孙权之令,只是这种战时职位设置时间不长,赤壁之战得胜以后,此职位延续到与曹仁对峙于江陵,随后曹仁退军,周瑜的大都督一职虽仍有名,但已无实,以南郡太守之职屯兵于江陵,此时的所统兵力也大大削弱。

鲁肃 “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周瑜《三国志》 鲁肃也是赤壁之战前的主战一派,并是孙刘联盟的撮合者,并以赞军校尉之职协助周瑜的赤壁之战。周瑜病重之时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任其军职,孙权即拜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兵,但“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又令程普接任南郡太守,这里首先能看出鲁肃能够调动的兵力在四千左右,而且孙权将周瑜之职一分为二,军权由鲁肃掌管,而政权由程普接管,因此,鲁肃的所谓“大都督”一职实际并非有实,在史料里也未提到孙权封其为大都督这一记载。

建安十九年,鲁肃“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如果说鲁肃为大都督,按照周瑜之先例来看,军师行动当自行做主,又怎用跟随孙权一道参与战争。因此,“代瑜”之说被演义冠名为东吴第二任大都督实为杜撰。 吕蒙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三国志.吕蒙传》 吕蒙从赤壁之战一直跟随周瑜建立军功无数,后得孙权提点,又自学研书,有“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美赞。

直到鲁肃去世,吕蒙成为东吴军中第一人。并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故地,被封南郡太守,这也是当年周瑜的职位,但封爵未下,会蒙疾发,不就便病死。从吕蒙向孙权请示后,独立发动的夺取荆州之战从性质上来看,有自主调动兵力,发动战争的权力,这一点上是具备大都督之职的影子,但史料也未提及孙权拜其为大都督,因此,第三人大都督一说也显得论据不足。

陆逊陆逊于黄武元年,刘备东征之时,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假节,督五万人拒敌。这也是东吴大都督一职发展为顶峰并且成熟的一个标志,陆逊享“假节”一权,因此对于孙桓被围于夷道不管不问也显得很有底气,并且在掌兵数量上,已经能够独自调动东吴全国三分之一的军力,这也是前任大都督所不具备的。 黄武七年,曹休进攻皖城,孙权再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抵抗曹休。

这里说明陆逊在赢得夷陵之战以后是没有再挂大都督一职的,否则此时不会多此一举再拜为大都督,由此可见,东吴的大都督一职是战时设置,且是危及国家安全之时才会设立,赤壁之战的周瑜,夷陵之战的陆逊,都是面对敌国举众伐吴而设立,因此更好的说明了鲁肃和吕蒙未设大都督的原因。都督一职是由战时设立,常督一个战区,如陆抗后期“都督西陵”等,掌管整个战区的兵马调配和军事部署,而在面临国家危难之际,周瑜这样的大都督是代行君主权力,具有调配全国军力和资源的权力,但孙权依然是最高统治者,周瑜所有行动要报孙权同意,陆逊虽假黄钺,但实际上与周瑜相同,凡事还是要上报,得孙权同意才能实施执行。

清朝的总兵、提督、将军、巡抚、总督之间是什么样的相互隶属关系?都有哪些职责?

清朝的军镇体系是由总兵、提督、总督三级组成,提督是最重要的地方部队的指挥官,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品秩为从一品,职权相当于省警备区司令,统率所属省区的各级地方部队。总督和提督的区别是,一是总督是提督的直接领导,提督要听从总督的命令,但总督不是武官,而是文官,总督的品秩也是从一品,但是因为清朝的体制是“以文制武”,所以同级别的文官比武官要大,总督不是军官,而是地方军政最高长官,他的全称是“总督某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军政兼管型的。

巡抚是总督的下级,但巡抚一般不是军事长官,而是行政长官,是负责各省的行政事务的。因为总督一般是文官,所以总督一般不直接上战场指挥作战,第一线负责指挥作战的是提督。同时,虽然提督要听命于总督,总督也可以指挥提督,但不等于总督可以直接干预提督的部队,总督实际上有自己的部队,和提督的部队是分开的,总督一般在省城拥有一支直属部队,由三个副将统领,称之为“督标三营”。

绿营兵总兵是提督的下属,听命于提督,全称“镇守总兵官”,品秩为正二品,是省以下的各府州地方部队的指挥官,清代省级地方部队通常分成几支分别驻守重要的府州,称之为“镇”。不是每个府州都有总兵,只有设置了“镇”的地方才有总兵,以四川为例,全省地方部队的分成五支,兵力最多的一支称为“提标三营”,由直属于提督的副将统领,由“四川提督”统率坐镇成都,其余四支部队分别由建昌总兵、保宁总兵、重庆总兵和松藩总兵统领分别驻守在西昌、阆中、重庆和松藩四处地方。

而将军则不属于前述的“总兵—提督—总督”的军镇体系,而属于另外一个体系,将军属于八旗驻防体系,军镇体系的军官和士兵都是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而将军所在的八旗驻防体系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八旗子弟(八旗是一个军民合一的军事化管理组织,满人、蒙古人、汉人都有,不是一个民族单位),将军的全称为“驻防将军”,品秩为从一品,将军所统八旗军是中央派驻地方的部队,本质上属于中央军,地位高、待遇好。

文章TAG:标有调动兵力总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