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集约化设计是什么意思,爆款设计增两成

集约化设计是什么意思,爆款设计增两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1:28:1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3)驯化摄食死饵必须在高密度放养状态下才能显现效果:初期投放体重20克幼蛙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只左右,个体达到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120只左右,个体达到1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左右,个体达到300克以上时,密度则不超过35只,基本达到饱和密度。密度太稀,不利于驯化摄食,密度过大又会减少蛙的正常活动空间,造成蛙与蛙之间相互侵扰,影响正常生长。

(4)控制水温:牛蛙是变温性冷血动物,温度对牛蛙的代谢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蛙摄食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水温低于18℃,不易驯化。驯化摄食死饵的最适水温为20~30℃,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3℃时,牛蛙摄食减少,甚至不食。(5)灵活投饲:驯化投饲应视蛙体大小灵活调整日饲率,在6%~7.5%之间。幼蛙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可实行多次投饲,日饲率相对比较高,成蛙阶段体重150~200克时生长最快。

按季节顺序,从4月份开始饲养到8月份收获商品蛙,5个月时间,平均蛙体重量可达300克。(6)饲料选择:集约化养蛙的饲料若以小杂鱼为主,每4.5千克鲜品饲料可长蛙肉1千克,干品小杂鱼也可喂养,但其质量不及鲜品好,每3千克左右干鱼才能长蛙肉1千克。在饲养过程中若中途由投喂鲜鱼改为干鱼,须有5~7天的适应时间。

(7)分级管理:集约化养蛙,牛蛙的生长速度快,分级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每一组池的牛蛙,间隔20~30天按大、中、小分级调整1次。长时间大小混养,个体悬殊过大,一旦饲料短缺,即可能发生大蛙残食小蛙现象,在密集环境下,即使投饲量相当充足,弱小蛙在强大蛙面前也会表现出避畏、怯食。(8)饲料多样化:集约化养殖的饲料尽可能多样化,以满足牛蛙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需求。

鲜品饲料除鱼类外还可投喂切成条状的动物内脏、蚌螺肉、鳝鱼头尾等,干品饲料除干鱼外还可投喂干虾、蚕蛹及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等。(9)勤换池水:集约化养殖的牛蛙,饲料摄食量大,排泄物相对比较多,加之部分残饵沉入水中污染水质,因此养殖池水应该经常更换。春、夏季一般3~4天换1次水,夏季每天换1次水,盛夏气温达35℃以上时,中午就加注一些清水。

集约化养殖牛蛙的特点有哪些?牛蛙的野放或池塘散养情况下,具有穴居、昼伏夜出、摄食活动等习性,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牛蛙的一些生活习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适应了高密度放养、人工投饵等。1、生态适应特性:集约化养殖池中牛蛙的活动限制在饵料台与水域之间,不仅能量消耗少,有利于快速生长,而且极有利于对牛蛙进行驯化。

当气温达到22℃以上时,牛蛙昼夜蹲伏在饵台上,只是偶尔入水湿润身体,气温升高到34℃时,牛蛙全部离开饵料台,漂浮于饵料台边的水域里,躲避高温的侵袭。避开午间暑热,在早晨或傍晚投喂饵料,牛蛙照样能正常摄食。①性情温顺:在池高不足0.7米的情况下,不加围栏设施,在5个月饲养期内竟无一蛙跳逃。个体较大的牛蛙甚至可以任凭饲养人员用手触摸,拿一条饵料鱼伸向牛蛙,牛蛙敢于爬过来张嘴咬而吞之。

牛蛙具有一般蛙类的适应性。也许,这正是牛蛙成为养殖品种的优势之所在。②对光线极其敏声音反应迟钝:当牛蛙在晒太阳时,距离蛙池2米远,用手稍一晃动,手在阳光下的阴影投到饵台上,即可使牛蛙受惊而纷纷入水,但是,同样情况下距离蛙池2米远敲击铁盆,牛蛙却基本无大的反应。③蛙色不同:池塘养殖的牛蛙,体色一般为绿褐色,集约化池中的牛蛙,体色多呈棕黄或棕黑色,这可能与水泥池壁和饵料台的颜色较深有关。

若将水泥池中的牛蛙放到池塘中,其体色可在数小时后渐趋变淡,变绿,反之将池塘养殖的牛蛙捉入水泥池,数小时后其体色迹逐渐变深,变黑。2、摄食特点:一些资料的惯常说牛蛙具有夜间摄食的特殊视力。如推迟投饵时间,在能见度极低的黄昏时分投食喂蛙,牛蛙仍能正常吃食,饵料台上剩余的饵料,待第二天清晨检查,已全部荡然无存。

集约化养殖池中的牛蛙,每天按照6%的日饲率投喂,可以达到满足牛蛙摄食需求又无浪费的效果。如再增加投喂量,牛蛙一般不再留恋,即或是很适口的饵料,牛蛙也只是咬在口边用前肢把它玩一阵,然后又吐出来。也有少数蛙勉强超量的,但第二天的摄食量则明显下降,个别的蛙超量摄食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身躯胀若圆南瓜形,一连几天趴伏饵台不吃不动,数日后即造成死亡。

3、牛蛙生长特点:从幼蛙到成蛙5个月饲养期,均重可达300克以上,平均月增重可达60克。但是集约化养殖池中的牛蛙必须定期及时分级,否则大小之间的差距会拉大,从而影响到总体增重效果。集约化养蛙池所作的小面积设计,旨在便于分级管理。4、牛蛙性成熟:集约化养殖池中常见一种脱膜现象,即蛙的全身蜕下一层透明的膜状软皮,脱膜时蛙静静的蹲伏在饵台上或漂浮于水中,两前肢慢慢地从背部开始往头前抹扯膜皮,并依靠身体的伸缩,逐渐将软膜脱至四肢的趾尖,直至全部脱下。

这种脱膜现象,在生长旺盛的蛙群中连绵不断地出现。进入冬季后脱膜现象减少直至停止。病蛙和瘦弱蛙不见有脱膜现象。经解剖发现,集约化养殖的雌蛙,体重达到350克时,其腹内左右两上卵巢均只比蚕豆稍大一点,尚处于幼萌状态。4月初入池的幼蛙,到6月下旬,少数长到250克以上的雄性牛蛙,即陆续发现鸣叫声。集约化养殖池中发生抱对现象时,被雄蛙箍抱在底下的雌蛙发出唔唔的叫声,沉入水底后仍能从水底发出叫声。

文章TAG:爆款设计集约化两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