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通渭县什川镇镇长叫什么名字,绿色经济粮改饲引领乡村绚丽蝶变

通渭县什川镇镇长叫什么名字,绿色经济粮改饲引领乡村绚丽蝶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5 21:56:36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1992年,通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1992年“通渭县农民书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同仁的普遍称赞。处在渭河北岸支流牛谷山中上游的通渭县,是东汉著名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等古代优秀人物的故里。

你对“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甘肃通渭县了解多少

你对“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甘肃通渭县了解多少

处在渭河北岸支流牛谷山中上游的通渭县, 是东汉著名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等古代优秀人物的故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渭人以书画作为表现感受的载体,城乡村野处处散发出书画艺术的幽香,营造出了浓烈的艺术氛围,被人们称为“通渭现象”。通渭人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蕴涵着传统的技艺和不断的创新意识。

美术作品又有别于陕西户县,天津杨柳青的农民画,风俗画。而以地道的文人画成其一大亮点。1992年,通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截至2013年,全县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通渭现象”。

通渭现象:即通渭群众酷爱字画,习字作画、悬挂字画、收藏字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房间悬挂字画;通渭画廊比其他地方相对要多,同时从事书画创作的人员较其他地方也相对要多,在全国书画大赛上获奖或入展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当然在外地人眼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通渭县农民书画展”,农民办展进中国美术馆在国内实属翎毛凤角,当年通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还有就是去过通渭最先映入眼帘并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书法大师沈鹏老先生题写的“中国书画之乡”八个大字而矗立在广场的巨碑。

通渭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图案奇特秀美的彩陶,属“仰韶”、“齐家”文化,证明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历史上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四川威远知县李南晖、按察使牛树梅等或以能诗擅书著称于世,或以清廉为官流芳至今。同时,红一方面军在通渭榜罗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

[2]从古到今,通渭人崇尚艺术,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全县活跃着一支近3000人的书画创作队伍,有118人的344件书画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大赛、展览中获奖。1992年“通渭县农民书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同仁的普遍称赞。全县60名书法创作者集体创作的《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书法百米长卷》作品集发行全国,并作为十六大甘肃代表团的礼物赠送给全国十六大的代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全县近九万户人家,家家悬挂字画,书画收藏总量约有一百五十万件,从宋代米芾,明代仇英、董其昌,清代冷文炜、郑板桥、左宗棠等历代书画大家的真迹,到现代、当代张大千、舒同、朱乃正、溥杰等艺术名师的经典之作,县内均有收藏。此外,与书画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丰厚。皮影、地方小曲、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比较系统、完整地表现了陇东文化风情。

文章TAG:通渭县什川镇改饲蝶变镇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