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馆陶规划哪里,示范区规划建设研讨会

馆陶规划哪里,示范区规划建设研讨会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2:48:0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同样是侵了祖庙,身为儿子的刘荣要进大牢,身为臣子的晁错却可以由皇帝亲自包庇,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然而,就是这样被信任和保护的晁错,一旦出现危机,他也是被牺牲的对象。晁错影视形象(右)。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按晁错的建议,景帝开动了削藩工程,由此引发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约了六个诸侯国一起,要打进长安。

面对群情汹汹,景帝也不念晁错稳定的拳拳之心了,也不说这事是自己的责任了,毫不犹豫就把晁错推了出去,当街腰斩。(详情见:藩王清君侧,皇上杀晁错,到底错没错?)这卸磨杀驴的操作,让人直接大无语。无独有偶,在景帝手下打工,没那么轻松,太尉周亚夫表示有话说。当初,周亚夫深得文帝信任。文帝临死前还告诫未来的景帝,遇到大事可以派周亚夫上。

后来,七国之乱爆发,景帝马上祭出周亚夫,周亚夫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叛军的主力被消耗殆尽,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五年后,周亚夫喜提最高地位——成了西汉丞相。然而,君臣和谐的画面很快就被打破了。在景帝废太子刘荣时,除了身为太子老师的窦婴极力劝阻,作为丞相的周亚夫也履行了自己的本分,毕竟,太子是国本,废立都是可以引发大动荡的。

所以,“亚夫固争之”,但无论大家口出千言,景帝就两个字——不听。不仅如此,景帝还因此认为周亚夫不够乖巧听话,渐渐疏远他。后来又有几次,每次景帝打算做什么,周亚夫都找到了他所在立场的理由持反对意见,搞得景帝心里很烦,终于起了杀心。历史上著名的“不反地上反地下”的事件出现了。那一天,景帝故意请周亚夫吃饭。

案板上,大块的肉摆好了,上面却不放刀叉。周亚夫知道皇帝故意为难,决定自己动手,找人拿筷子。景帝一看,阴笑地说:“这还满足不了你吗?”意思是,我给了你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而我不给的,你能自己拿?周亚夫一听,拳头硬了,做了一系列纯表情回复:把帽子拿下来,鞠躬谢罪。景帝以为他求生欲很强,在道歉呢,赶紧说请起,谁知道,周亚夫站起来,转身就走了。

于是,景帝发出了最后的死亡令:“此鞅鞅,非少主臣也!”他这么不满,不会甘愿当小皇帝的臣子。接着,一连串的事发生在周亚夫身上。有人举报他家私自打造了五百副甲楯,景帝派廷尉问他:“君侯欲反何?”周亚夫解释说,这是准备给我陪葬用的。旁边的酷吏马上补刀:“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意思是,你不在地上反,到地下也会反。

傲气的周亚夫在牢里绝食呕血而死。周亚夫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景帝性格里阴冷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另一位正义的化身——张释之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当初,景帝还在当太子时,曾和弟弟刘武一起在皇宫里飙车,过皇宫外门司马门时也没下马,张释之知道后,马上追堵,将太子和梁王拦在门外,一边还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他们大不敬。

文帝收到报告后,脱了帽子道歉,说自己教儿子不善,薄太后只好亲自出面干涉,赦免了太子兄弟,他们这才进到皇宫。张释之的行为,让文帝忍不住点赞,但在景帝这儿可是记了大过。后来,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张释之心知太子气量小,立马称病辞职。虽然被人讲了一通道理,景帝当时没发作,但过了一年多,景帝还是找了个理由,把张释之踢出朝廷,做淮南国国相去了。

景帝的性格,真叫睚眦必报,而且十年不忘。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器量和略显残暴的操作,是怎么被评上明君的?历史上的明君,那都是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呀:前有齐桓公信任曾想要自己命的管仲,后有唐太宗重用魏徵、王珪等人,景帝的名气到底算不算沾了父亲和儿子的光? 景帝的善政其实,上面的一系列事尽管看起来人头滚滚,却和残暴、滥杀并不相关,都只是帝王维护统治的手段而已。

今人是非观里的不公,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是不会影响帝王KPI的。最主要的是,这些动作再大,覆盖的范围都只是贵族群体,丝毫没有牵涉到百姓。古人评价一个帝王的作为,也不会仅凭个人性格的缺陷,要以时代面貌作为基准。那么,景帝时代,对民间的那些“我们”怎么样呢?景帝刚上位的正月,就在关注民生,提倡居住在土地瘠薄地区的人,可以自主移民到肥沃适合种庄稼的地方去。

到五月,又延续文帝的政策,给农民减负,“令田半租”,开启了田租5折服务,同时继续维持田税在“三十而税一”(收土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汉初是十五分之一)。没多久,景帝看到牢狱里罪犯多,还下了一道旨,以人死不能复生为由,要求刑狱官们秉公执法,不能收受贿赂,制造冤案。即使判断一个人有罪,也要经过多次复审。景帝还表示,人都有智力的差别,审判官也有高下之分,所以,对那些有疑问的案子,一定不能草率结案,要尽量从宽处理,给人活命的机会。

即使判错了,也不用承担责任。可以说很体谅人情。汉景帝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在这个基础上,景帝又废了残酷的分尸酷刑,改为弃市。也就是说,犯了最严重的罪,也只是拉到集市上杀死。面对文帝最著名的一项“仁政”,废肉刑为鞭打,景帝也看到其中的问题。文帝虽然废了肉刑,但“活罪”却一点也不轻,动辄打三五百下,人都被打死了,即使没被打死,也伤残得不能自理。

景帝对这条法规一改再改,先是减量,觉得还不够,又让大臣想个更完善的办法。最终出台了一项打人的细则:先对打人的工具竹做了长短和厚薄的严格规定,又规定犯人受刑的部位只能是最抗揍的屁股,而且,无论打多少下,执行者都必须一对一服务,打的过程中不许换人。否则,换一个人,实施的力道就不一样了。在这样一系列改革下,打板子的酷刑才终于让犯人得以保命。

可以说,为了怜惜民众,景帝也是操碎了心。一直到死之前,景帝的最后一道诏书,都是给全天下人发福利,赐爵、赏钱,让辛苦工作的宫人们可以回家过日子。正是这一系列的仁政,《汉书·食货志》才给文景之治写了这样一段总结:“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文章TAG:规划馆陶示范区研讨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