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宁都县安福乡有多少人,于都县仙下乡的地名故事

宁都县安福乡有多少人,于都县仙下乡的地名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0 05:05:2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据史料记载,在唐至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共考取进士125人,其中状元2人,探花1人。曾原一曾原一,字子实,宁都梅江镇人,曾兴宗孙。明天启二年(1622)出生于宁都县钓峰乡,被“扬州八怪”誉为“一代画宗”“江西画派英才”。李宜青李宜青,字荆山,宁都琳池人,唐由陇西迁徙入赣,李姓先祖李子鱼的裔孙。

宁都为什么被称为文乡诗国?

宁都为什么被称为文乡诗国

历史上,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誉。为何有此盛誉?因自唐宋以来,宁都文人学士众多。据史料记载,在唐至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共考取进士125人,其中状元2人,探花1人。一起来看看宁都的名人有哪些。郑獬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其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定居安陆。

郑獬年少以才学闻名,诗词文章风格豪放、工整,同辈中没人能同他相比。皇祐五年(1053)考中进士第一名,后任陈州通判,入京任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宋英宗即位后,修治其父宋仁宗的坟墓永昭陵,一概采用宋仁宗之父宋真宗的级别。郑獬进言:“目前国库空虚,财政吃紧,不久前赏赐军队,不得不横征暴敛,富民都开始怨恨朝廷。

先帝一生节俭爱民,他的坟墓,却要效仿真宗死时的国家强盛时代,难道不伤害仁宗一生勤俭的美德吗?”郑獬还说,当前冗官太多,充斥于各级各类机构,不要误用侥幸之徒。他希望朝廷广揽贤才,不要让人才没有被埋没。宋神宗初年,神宗晚上在内东门召见郑獬,命令他起草吴奎知青州和张方平、赵抃任参知政事的三份文件,赐给他一对蜡烛,送他回舍人院,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郑獬被临时调任开封府知府。平民喻兴与妻子一起谋杀一名妇女,郑獬不肯按照王安石的新方法办案,王安石对他很反感,把他调任侍读学士、知杭州。御史中丞吕诲请王安石把他调回来,王安石不听。不久,又调任青州。当时正发放青苗钱,郑獬说:“我只看到了青苗钱的害处,不忍心看到老百姓无罪而被关进监狱。”郑獬借口生病,请求退职,去世时五十一岁。

家庭贫穷,子女幼小,棺材放在庙中十多年,无钱安葬,滕甫任安州知州时,才得以下葬。郑獬善诗文,为官正直,词作亦清新质朴,简练明快,《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著有《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曾原一曾原一,字子实,宁都梅江镇人,曾兴宗孙。曾兴宗,南宋庆元五年(1199)特奏进士,后授广东肇庆推官,他自幼笃志理学,师事朱熹。

朱熹称他“纯茂笃实,切已致思,用功正当”。后因朱熹遭贬株连,丢官归宁都,率家隐居于金精山西边的筼筜谷。他在筼筜谷结庐讲学,授徒传文,四方求学者慕名云集。曾原一自幼聪慧伶俐,好学善思,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受祖父喜爱。后因避乱钟陵,结识戴复古。戴复古,浙江绍兴人,曾拜在陆游门下,以诗闻名于世。他好游天下名山,常来往于金精山筼筜谷。

曾原一与他结识后,谈古论今,结为知己,一同组建“江湖吟社”,诗名大噪,“海内宗之”,由此宁都被誉为诗国。其时,曾原一家住梅江镇南阜民内巷,他与从弟原成以及一些文人诗友常在巷内构思作文,吟诗放歌,此巷被称为构思巷、斗诗巷。宋宝佑年间,曾原一携家眷离开县城梅江镇,隐居苍山,自筑“万松亭”居住,与家人自耕其食,虽穷老蹭蹬,但潜心著述,一生诗著颇丰,有《苍山诗集》《选诗衍义》等问世,海内诗人都极崇敬他,一直把他当成宁都地方诗歌界盛行的开创人。

王阳明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故世称阳明先生。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明正德年间,他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任南赣巡抚,治理动乱之中的赣南。他率领军队在赣南境内及其周边的闽、粤、湘边境各地作战,打过许多漂亮仗。

在南安(大余)、横水(崇义)、桶岗(唐江)等地创造过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战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能文能武,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赣南在全国经济文化方面相对落后,他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广为传播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独创见解,促进了赣南文化的发展。历来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赣州话是王阳明教出来的”,是否确实,已无从查考。

文章TAG:于都县宁都县乡有安福地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