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中国建材标准网,泉州华税中审怎么样

中国建材标准网,泉州华税中审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54:0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泉州市有哪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泉州市现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24处,其中国家级31处、省级87处。在这些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中,最熟悉的应该是是府文庙了。猴年央视春晚泉州分场就是选择在泉州府文庙举行的。这场春晚也让全国人民更加熟悉泉州。当然,开元寺的东西塔、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清净寺、洛阳桥、天后宫等,是每个泉州人都耳熟能详的。

也是每年外国友人来泉州旅游,首选的旅游景点。那么究竟是哪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一起来瞧瞧!泉州市共有31处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分别是:晋江市安平桥(五里桥);泉州市清净寺;泉州市开元寺;南安市郑成功墓;惠安县崇武城墙;泉州市洛阳桥;泉州市泉州天后宫;泉州市老君岩造像(另,清源山石造像群与老君岩合并,称:清源山石造像);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泉州市德化县(包括浔中、盖德、三班)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另,南安市南坑窑址归入屈斗宫德化窑);泉州市伊斯兰教圣墓;晋江市草庵石刻;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市泉州府文庙;晋江市磁灶窑址;泉州市德济门遗址;泉州市、石狮市的泉州港古建筑;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安溪县安溪文庙;晋江市、惠安县的施琅宅、祠和墓;南安市五塔岩石塔;泉州市惠安县惠安青山宫;泉州市安溪县清水岩;泉州市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市南安林氏民居;南安市南安中宪第;泉州市安溪县李光地宅和祠;晋江市西资寺石佛造像和晋江市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泉州,厦门,漳州哪里的闽南话最正宗?

所谓正宗,应首先正源,然后连续,最后代表性。以上三点,可以先排除厦门,厦门真正走到闽南历史轨道始于明朝,当时她作为同安县的一部分,不足以代表泉州,更何况漳州。不过从清初以来,因漳泉两地人民相继开发厦门和台湾,才造就今日不漳不泉厦门音(或者台湾音,二者相近的很)。历史上,闽南地区实际上指的是漳州和泉州两地,二者的发展轨迹又及其相似。

闽南之源始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设立的南安郡,当时管有三个县,晋安县(大概为泉州和莆田)、龙溪县(大概为漳州,不含漳州南部)和兰水县(南靖一带),此外闽南还有部分从属于岭南,即潮州绥安县(漳州南部)。厦门市在晋安和龙溪两县交界处,各有所属。晋安县,三国东吴永安年间设立,龙溪县,南朝梁大同六年设立,当时晋安为闽南地区的中心,因同样管辖着莆田,这时的闽南语未完全形成,属于萌芽阶段。

公元684年,南安县、龙溪县和莆田县合设武荣州,州治在南安,公元686年于福建南部怀恩县和漳浦县合设立了漳州郡(仅包含漳浦诏安云霄东山一带,为陈元光入闽平乱之故),州治漳浦(今云霄),至此闽南地区出现漳泉分立雏型。公元700年,于今泉州鲤城区设立武荣州,后更名泉州,718年于州治所在地设立晋江县;公元755年,龙溪县划归漳州,随后漳州郡治迁至今漳州芗城区,此后漳州和泉州各自独立并逐步行程彼此独立而又紧密发展的闽南文化和闽南语。

在唐代,真正的闽南语应是今日闽南语和莆田话的共源,因莆田靠北,漳浦靠南,发展过程难免存在分化且又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如漳浦云霄音受客家话影响,莆田话受福州话影响等,此时可认为唐代闽南语以南安丰州口音为正宗(两晋南朝时官话的地方变种)。唐武则天时期,闽南大事件非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莫属,当时陈将军带领中原固始县士兵进入闽南并落地生根,他们带来纯正的河洛口音由漳州南部逐步影响到泉州,特别是漳州改治龙溪后,漳州音已基本确定,为中原河洛话改良后的闽南语,而此后,陈姓开始在福建乃至广东、浙江扩散,以致成为第一大姓,唐末,闽南语以九龙江流域的闽南语为正宗(地域报告今龙海和同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泉州音即将发生大变,与今日大不相同)。

唐末五代时,王潮王审之兄弟三人率领中原固始县起义军入闽率先占领泉州,由此引入大批量固始人,开始长达几十年的治世。至北宋初年莆田仙游独立为兴化军,泉州在吸收固始河洛话后逐步完善形成泉州音,同时的漳州也再次吸收固始河洛话并逐步在内部各县扩散,此时及此后两地便形成了各自的音调。总之,闽南语滥觞于晋朝时期的南安,唐代因陈元光入闽形成漳州音,五代时因王审知入闽形成泉州音,二者因音色同源且人民互迁交流紧密彼此合称闽南语,只是受地理因素影响,漳州受客家话影响,泉州受福州话及番话影响,稍有区别。

泉州自古至今有多少大人物?都有哪些?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名人众多,分布在国内外,这里介绍几位自古至今的泉州名人。1、俞大猷民族英雄俞大猷,晋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一生与倭寇作战,历经浙东战役、浙西战役、伪倭战役、潮州战役等,率“俞家军”与倭寇作战,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扫平伪倭寇。创立兵车营,官授平蛮将军。

李贽,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泰州学派宗师。曾任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等职。后弃官在麻城讲学,从者数千人。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等。2、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福建南安(今泉州南安)人。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1646年,起兵抗清,在粤、江、浙等地抗击清军。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水师四万余人。

1661年,攻克荷兰殖民者的老巢赤嵌城(今安平)。1662年,收复了台湾。3、李光地清朝大臣李光地,清福建安溪(今泉州)人,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1681年七月,上奏收取台湾,建议任用施琅领兵攻打,最后收复台湾。4、叶飞开国上将叶飞,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生于菲律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与创建闽东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领导军民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在闽东恢复和重建多块游击区,取得沙埕、桃杭等战斗的胜利,多次挫败敌军“清剿”。

抗战时期,曾任江南义勇军副指挥,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等职。曾突袭上海虹桥机场,烧毁敌机4架;在黄桥战役中,全歼顽军韩德勤部独立第6旅,协同歼灭韩部第89军;参与指挥苏中反“扫荡”、反“清剿”和反“清乡”作战;指挥车桥战役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等职。

参与过宿北、鲁南、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率部解放丹阳、常州、无锡和苏州。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图:叶飞开国上将5、陈青山开国少将陈青山,福建省惠安县人。1941年参加海南岛琼崖民众自卫团独立总队。

抗战时期,任琼崖民众自卫团独立第一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四支队政委,琼崖游击独立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与琼崖地区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琼解放军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等职,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1964年晋升少将。 6、蔡英挺上将蔡英挺,福建晋江人,曾任南京军区参谋长,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2013年晋升为上将军衔。图:蔡英挺上将7、林炳尧中将林炳尧,福建晋江人,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2002年晋升中将军衔。8、陈火旺少将陈火旺,福建安溪人,曾任国防科技大学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之一。

珠宝鉴定证书有假的吗?如何鉴别真假?

证书的造假比珠宝容易识别多了,拿到一张证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出手机输入官方网址,进入证书的官方网站查询真伪。一 每张证书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找到官网查询需要对照食物和网站上照片的差别,重量和相关信息是否能够一一对上。二看这张证书的检测机构是否有资质,官网上会有相关的证明,主要还是三个认证:“CMA”、“CAL”、“CNAL”中的一个或者多个,“CMA”是国家法律对检测检验机构的基本要求,所有证书必须要有的;“CAL”是指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而“CNAL”是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

三看防伪和备注,证书上的备注内容,很重要。不是有证书就是真货,还需要看证书上的内容描述是否天然珠宝。如翡翠,染色和注胶的B、C货翡翠,就不是天然翡翠,值得注意。总之,证书输入唯一的编号,官网一定要能查到,否则接下来的信息就可以忽略了。我是GIC珠宝鉴定师媛媛,十年珠宝行业从业经验,如果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

唐朝王审知是什么人?对古代的福建有什么贡献?

谢邀!在福建的历史上,有两位统治较久、影响深远的王,一位是先秦及汉初时的闽越王无诸,另一位就是本题所说的五代十国时的闽王王审知。前者被尊奉为“开闽始祖”,后者被尊称为“开闽尊王”或“开闽圣王”。“开闽尊王”——闽王王审知王审知的出身来历:河南固始人,生逢世乱,出身贫苦,却是一个喜读书、有勇略、有抱负的人。

王审知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这一年唐朝发生了武宁军乱。王审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创建者。史籍及小说《闽都别记》均有记载,王审知相貌雄伟,长躯紫面,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民众尊其为“白马将军大王公”。

王审知出身贫苦,却是一个喜读书、有勇略、有抱负的人。《王审知墓志》记载王审知: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助焉。王氏兄弟随农民起义军入闽,反客为主,占据泉州。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强盗群起。中和年间,安徽寿州崛起一支以屠户王绪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打到河南,占领光州,攻陷固始。

王绪听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军中,让王潮担任军校。由此,王氏三兄弟加入王绪的农民军,并随之南下转战福建,连克汀州、漳州等地。王绪生性猜忌,滥杀将士,众人不满。王氏兄弟乘机发动兵变,众将奉王潮为帅。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王潮于光启二年(886年)率兵攻占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上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

王氏三兄弟进据泉州后,以泉州为根据地,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服。王审知攻打福州,统一全闽,王潮主政福建,王审知副之。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审知趁福州内乱之际攻打福州。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攻下福州,后全闽得统一。朝廷遂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三年(896年),唐廷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王审知继位,获封闽王,选贤任能,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盛文教,王泽悠悠,贲于千秋。乾宁四年(897年),王潮病卒,王审知继位。唐廷任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后加平章事,封琅琊郡王。唐亡,后梁立,王审知向后梁献表纳贡。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为闽王。王审知在位二十九年间,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发展贸易,扩建闽都,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而且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对福建发展贡献卓著,王审知被尊称为“开闽尊王”或“开闽圣王”。王审知的历史评价王氏开闽,正好一个甲子六十年。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和民谣,说的就是王潮以光启二年丙午拜泉州剌史,至开运三年丙午南唐灭王氏一这段王氏开闽历史(午年为马年,与民谣相合)。

前十一年(886-897年),从王潮就任泉州剌史到担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是王氏兄弟进入福建到统一福建、鼎建闽国的筑基时期。中间二十九年(897-925年),王审知继位,主政福建,并于909年受封闽王,正式开国。其后二十年(926-945年),王审知后代骨肉相残,内斗不休,妄自称帝,最终为南唐所灭。

闽国的兴盛发展主要体现于王审知在位期间。王审知作为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创建者,继承其兄之未竟事业,荜路蓝缕,艰辛创业,内兴邦国,外安睦邻,发展经济,弘扬文化,为闽国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显赫功绩。而此时,中原各地战乱频仍,王审知却将僻在东南一隅的落后闽疆开发成为“海滨邹鲁”,尤为可贵,不愧后人“开闽第一”和“八闽人祖”之誉。

正因如此,《旧五代史》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为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明万历二十九年,闽地重修闽王祠、闽王墓。后来两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此时担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为此特意写下了一篇《忠懿王赞》歌颂王审知:有貌紫光,有髯戟张,惟忠懿王,王来莅闽。

闽壤荆榛,孰开其屯?王乘白马,大旗蔽野。闽山之下,父老来迎。箪食壶浆,我父我兄。凶除秽辟,绥我衽席。施及蛮貊,大贝南金。臣节弗淫,帝鉴乃心。丰碑突兀,作镇闽粤。甘棠勿伐,王子王孙。椒聊衍蕃,代高其门。王泽悠悠,王貌兹留,贲于千秋。——[明]王应山《闽都记》卷之八明代晚期以诗歌词采称著的福建诗人徐熥,以一首《元夕》诗,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福州城元夕的热闹情景和市井风俗:庆城灯烛夜辉煌,照见丰碑字几行。

此是先朝汤沐邑,年年歌舞祭闽王。——[明]王应山《闽都记》卷之八现代专家学者,对王审知开创福建历史新局面及维护祖国和谐统一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王审知在执政时能审时度势,保境安民,省刑薄赋,发展生产,促进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使福建在群雄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得以保持长达二十九年的安定繁荣局面,为两宋及其后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建国方略、发展丝路、振兴文教、扩建闽都看王审知对福建的历史贡献王审知治闽贡献,最为突出、影响深远的主要体现在建国方略、发展丝路、振兴文教、扩建闽都等四个方面。建国方略:韬光养晦,保境安民,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群雄纷争。置身于乱世的王审知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审时度势,明得失,知进退,确立了韬光养晦、保境安民的基本方略。

对内,他平息动乱,整顿吏治,稳定政局,加固城防,以求社会安定祥和。由于王审知本着“招怀离散”和“励精为理”这种安定社会的精神治闽,使得“吏民悦服”,人心归向。对外,则奉中原政权唐、后梁为正朔,对其始终称臣纳贡,凭借唐、后梁的声威,使邻国找不到兴兵犯境的口实。当时,很多地割据势力纷纷称帝,当有人劝其称帝时,王审知却坚定地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

”为了睦邻通好,王审知还以儿女与南汉、吴越等邻国缔姻结好,保证了闽国的安宁。在政局安定的基础上,王审知着手发展经济,以商业流通促进农业、工业发展,以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王审知深知农业乃立国之本,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委任颜仁郁主管农业事务。在山区,他鼓励农民开荒垒梯田,使“草莱尽辟”;在沿海,则围垦造田,兴修水利,使福建的耕地面积得到较大的增加。

如在福州疏浚西湖40里,溉田无数;在福州的长乐、福清、连江等地兴建海堤,在泉州的晋江、南安等地兴建陂、坝、塘等水利设施。由于耕地扩大、水利兴修加上水稻品种改良,使粮食产量大为增加。王审知还鼓励农民种茶,每年输出五六万斤,建安郡和福州鼓山茶叶,均被列为贡品。经过十数年的努力,福建民众“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王审知设立“百工院”,引进中原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纺织、陶瓷、冶金、铸造等工业生产。当时,泉州的丝绸纺织,德化和泉州碗窑的陶瓷,安溪、建州的茶叶,福州、安溪的炼铁,尚卿的冶银,宁化的铸铅等,均已成为特产,除自用外,还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与贡品。与此同时,王审知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

由于减轻了农民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夜半呼儿趋晓耕”勤于农事的现象。发展丝路:开辟海港,招徕外商,鼓励出口,发展外贸福建虽有山川之险阻,却有临海之优势。早在唐中后期,福州、泉州两大港口就已通商国内外。王审知利用福建的海运优势,进一步开拓港口,发展对外贸易。他命张睦领榷商务,制定合理的商贸政策,管理商贸往来事宜,“招徕蛮夷商贾,敛不加暴,而国用日以富饶。

”除充分发掘福、泉两大港口的吞吐潜力外,王审知还指挥工匠开山炸石,在连江黄岐半岛的黄岐湾和定海湾一带开辟福州的外港——甘棠港,使福州成为东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王审知这一开放式的重商思想与大胆的对外贸易举措,是对我国古代传统的“农桑为本,商为末”的经济思想的突破,使其成为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当时,福建的海运,内可达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外可达日本、新罗、占城、三佛齐和东南亚各国。先将福建的茶叶、陶瓷、铜铁、纺织品、纸张等土特产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象牙、沉香、犀角、珍珠、玳瑁、玻璃等货物运回国内,使福建外贸从过去的转口贸易一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五代时期福建造船业也相当发达。

此时福建已能制造长二十丈,载人六七百的远航大船。泉州成为当时福建造船最发达的地方。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中期至五代时期,不仅发挥着中外经济贸易通道的历史作用,还促进了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后来,泉州港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大港。振兴文教:招贤纳士,发展教育,弘扬文化,整理文献清末民国文学家陈衍在《福建通志·艺文》中对福建的文教发展历史有一个总结: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

唐朝前,福建地处东南僻壤,文教不兴,人才匮乏。王审知主政后,在福州、泉州等地设招贤馆,积极招纳贤能之士,“怀尊贤之志,宏爱客之道”,利用中原战乱、士民流亡的机会,从内地广聚人才,使之为振兴闽地服务。由于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于是“四方名士,万里咸来”。在这些避乱闽地的中原士大夫中,有韩偓(唐朝学士)、王淡(唐朝宰相王溥之子)、杨沂(唐朝宰相杨涉从弟)、徐寅(唐乾宁知名进士)等,“皆依审知仕宦”。

王审知还从当年随王氏兄弟入闽的士人中,选取了一批治国人才,委以重任,如颜仁郁、邹勇夫、张睦、詹敦仁、邹馨、袁昭、邓琚等。据史料统计,中原士民随王氏入闽者计有万余人,有72姓之多。郑成功、施琅、林则徐等,均系当年随王氏入闽者的后裔。王审知不仅重用中原籍的人才,对福建本籍的人才也大胆提拔任用,礼聘为官。如翁承赞归闽后被王审知举为相辅,陈峤被委任大从事,黄滔被委任节度推官,等等。

王审知这种举才不避亲疏、勿论乡党的宽阔胸襟,赢得了广大有识之士的由衷佩服与拥戴。黄滔曾感慨道:“闽人任闽中机要人员,自审知始。”王审知注重教育发展。王审知熟知“学校之设,是为教化之源”。鉴于当时八闽荒服初辟,民多目不识丁,文教落后于中原地区的状况,他在主政福建后,即在各地广设学校,培养人才,使教育从门阀子弟专有变为民间共有。

当时,闽国境内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有私学,并实行免费招收学童入学。梁龙德元年(921年),王审知接受翁承赞的倡议,于福州城南兴贤里置“四门学”,进一步提升办学的层次,使之成为当时的高等学府。后又在九仙山(今于山)创办“鳌峰书院”,以吴勖为大教授,选拔奖掖优秀学子。王审知还亲临阅卷,论才授职,铨叙任官。

一时,学习之风大盛,使福建“自成洙泗之乡”。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王审知还注重成人教育,命人采集民谣民歌,让主管农业的颜仁郁自编“归田倡农”歌谣,利用文艺形式作为开导民风、宣传政策的工具。王审知重视保护典籍。为了抢救文物典籍,王审知组织大批文人学士,搜集、整理、保藏古籍,不管是“鲁壁之残编”,或是“周陵之坠简”,都“巫命访寻,精于缮写”。

王审知崇信佛教,先后兴建、修复260座寺和6座塔,铸造金铜大佛,这些寺塔等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物遗产。正是有了唐末五代和南宋时的“衣冠南渡”,加上自王审知治闽时开创并逐渐兴盛的文教事业,才有到了明代时黄仲昭在《八闽通志》卷之六十二中的感叹:闽僻在东南一隅,而得与中州上国齿者,岂不以人物为之重欤?扩建闽都:先建罗城,后筑夹城,宏廓城池,巩固城防福州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初。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建冶城于越王山(今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又扩建为“子城”。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下令在“子城”外再扩建“罗城”,共设8个大门、9个便门、3个水门,周围26里计4800丈。罗城把冶山、安泰河、大航桥以南的居民区、商业经济区都全部括入城内,形成内外两重城垣。

内重是政治中心及贵族居住地,外重是平民居住区和商业经济区。罗城的分区布局以大航桥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成为坊巷之始,形成了当今福建省城“名片”三坊七巷和闽都古街。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在“罗城”的基础上,又筑南北“夹城”,“谓之南北城,合大城而为三”。“夹城”筑成后,使福州的旧城面积扩大了7倍多。

夹城建成后,将风景秀丽的屏山、乌山、于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成为福州的别称。在筑城的同时,王审知为使福州城“水陆无滞”,还对福州的江流、沟洫进行了整治和改造,使福州的水上交通日趋便利。这一利国利民的城建工程,深受官民赞许。在翁承赞撰的《王审知墓志铭》中,对此作了这样评价:示久安之基址,廓永逸之筹谋。

创筑重城,绕廓四十余里,露屋云横,敌楼高峙。保军民之乐业,镇闽越之江山。综论王审知,无疑其功绩是主要的。在治闽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审知笃信佛教,兴建众多佛寺和佛塔,铸造金铜大佛,缮写许多佛经,并把上好良田赐给寺院,糜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财。二是教育培养子孙后代不成功,闽国后期陷入内斗、动乱以致灭国与闽国没有合格继承人有很大关系。

文章TAG:中国建材标准网泉州华税中审怎么样中国中国建材建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