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榆古线是榆次到哪里的,更是历史文化名村

榆古线是榆次到哪里的,更是历史文化名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8:23:0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成于思,毁于随,吾所惕者;约诸人,周诸己,君其勉之。行走于县衙中,无论是各个堂的正厅、东西配房、又或是兵房、刑房等,楹联无处不在。县衙中的匾额、楹联,大多言语通俗,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不仅是为官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读来也受益匪浅,这些楹联文化是老城中的一大瑰宝,其中的深意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西园西园位于城隍庙与榆次县衙之间,逛完了以上两处景点,再来到这座静谧,悠然的花园,择一处亭廊,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眼前的山,水,树,亭台,楼阁,一切是那样的诗意,悠然。市楼市楼位于老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市楼四个方位,12个匾额各不相同,站在楼下仰望,整座楼犹如展翅的凤凰,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榆次老城的北大街有各种小吃摊,走出北门,还有一条小吃街,各色美食,吃货们一定无法抵挡这诱惑。而老城的南大街则有众多的娱乐项目:密室逃脱,射击,4D星空艺术馆等,个人觉得这些场馆不仅和老城的气质略显格格不入,反而还增添了一丝难以言说的氛围,略感怪异。

2.后沟古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后沟古村以其壮阔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色和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风貌吸引了众多的影视剧组来后沟选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十多部影视剧在后沟取景拍摄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这个不算很大的村庄里却分布着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它还有着“摄影创作基地”,“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后沟古村依山而建,沿着一条条石子路向上,两侧分布着一户户农家小院,大多院落已经没有人居住,有的上着锁,有的开着门供游客随意参观,只有少部分院落依旧有着烟火气。

3.常家庄园“晋商十分宝,三分在常家”。常家在晋商中有“书画世家”、“茶叶世家”、“外贸世家”和“金粉世家”的美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常家所建宅第叫常家庄园而不是常家大院,其实是因为它的面积和规模远远超过了山西其它任何一家大院,是山西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规模居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经修复后目前对外开放的为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占地约12万平方米,仅为原庄园面积的四分之一。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在进入园林之前,就已让人感受到了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进入常家庄园景区,目光所至是一条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街道。庄园现存的景区均位于街道的右侧,左侧有着零星的商铺和饭馆。站在这条街巷之中,不走近,很难想象这么多的院落,每一处都各具特色,别有洞天。这里的院落,有的独立,有的彼此相互贯通,有的院落还连接着后花园,其规模之宏大,必定要多迷几次路才能逛遍。常氏宗祠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常氏宗祠正门祠堂对面的砖雕影壁,中间书写着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常氏宗祠二门祠堂正院石芸轩书院是中国最大的家族书院,书院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三院,从布局上则连为一体。这里环境怡然,不仅收藏有书法大家的稀世珍品《石芸轩法帖》,另有听雨楼法帖,常氏遗墨法帖,漫步于此,不禁羡慕起那段充满朗朗读书声的岁月。

书院正门前院-四周分布着琴棋书画四亭传世精品《石芸轩法帖》听雨楼——楼下正是族中弟子读书的地方常氏子弟的遗墨静园,占地120余亩(8万多平方米),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站在静园门前,满园的翠绿便已从门窗之中溢了出来。静园是常家的后花园,连通着常家大部分的宅院。园林中的景致既有南方的灵巧温婉,又有着北方的质朴豪迈,颇有意趣。

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儿?

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儿

从山西中部、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题主所说走西口应该是第一条线路。西口泛指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人们背井离乡的目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叫走西口。杀虎口原名杀胡口,在山西右玉县。其地势险要,是一个天然关口。胡的本意就不多做解释,但为缓和矛盾后来改名叫杀虎口。

文章TAG:榆古线名村榆次更是文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