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日常用莆仙话怎么说,让全国人民都听不懂的莆仙话

日常用莆仙话怎么说,让全国人民都听不懂的莆仙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9:07:44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在莆仙地区和旁边的使用人口约500万,因历史上该地区属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府,故莆仙话又称为兴化话。莆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独立自主发展的,故而人们愿意将它独立考虑,不过从根本上说,莆仙话就是闽南和闽东的过渡,但带有极强的个性,互不归属。

莆田方言有那么难懂吗?

莆田方言有那么难懂吗

是的,莆田人讲莆田话,别人根本听不懂。而莆田人,即使讲普通话,也有浓浓的莆田腔。但是,准确的说,并不是只有莆田人才讲莆田话。除了莆田市,还有泉州市泉港区、福清市、永泰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讲莆田话的。在莆仙地区和旁边的使用人口约500万,因历史上该地区属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府,故莆仙话又称为兴化话。莆仙话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有语言都是从一个原始语言经过各种变化来的,所有任何语言的历史都是悠久的。有个朋友是莆田人,每次她给家里打电话都是用莆田话聊天,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快!难懂!不过,如果她稍稍降低语速,多少还是能听懂她讲的内容。可能是因为我从小看莆仙戏长大的。每年中秋节,村里都会请剧团到村里演三天的莆仙戏,带字幕的哦。因为,如果不看字幕,很多人还是听不懂的。

莆仙戏是莆田话很好的一种传承方式。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人看戏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讲莆田话了。 而且,有些地方的莆田话被其他外围的方言同化了。听朋友说,莆田市就有个地方讲的就是闽南语。当然,不只是莆田人的方言比较难懂,其他地方的方言也是很难懂。但有些方言虽然听不懂,但是他们讲话的旋律很有节奏感,像唱歌一样。

如果去福建莆田工作,不会莆田话影响大吗,会被排斥吗?

如果去福建莆田工作,不会莆田话影响大吗,会被排斥吗

真诚回答了特别欢迎远方的人士来莆工作。外地籍能来莆田工作,他(她)们的工作服务优点比我们莆田本地人有公平性公道特长,不受莆田地方观念的影响,亲戚朋友熟人关系感情用事!至于对莆田话不能流通是更好的有利条件,不会受莆田那些地方方言“这样那样,这般那般,如此如此”的隐语所迷茫!今天的莆田人对外地人都能流通统一普通话语言,方便于工作,也不会被莆田那些地方方言用普通话代替所干扰。

什么有人说南方方言比较难懂,而北方方言基本都能听懂?

为什么有人说南方方言比较难懂,而北方方言基本都能听懂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一,地理因素。北方地形总体地势平坦,多平原高原,便于经济文化沟通交流。南方多山地,部分地区甚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居民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不便,久而久之造成方言各自发展,想相互听不懂的“五里不同俗”的局面。二,历史因素。历史上北方处于权力中心,特别是中原地区,很多朝代建都于此。

距离权力中心近的地方,政令执行落实情况好,经济文化等等与中央一致性高。而南方历史上长期都是天高皇帝远的未开发地区,中央颁布的“车同轨书同文”的一些政令,执行效率和效果比北方差很多。三,民族因素。北方民族比较单一,整个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都是汉族占绝大多数,即使五胡入主,也很快中原文化同化。南方民族众多,而且长期保持了各自的语言风俗,即使汉族南迁,也未形成较强影响力(例如客家文化)。

四,人口因素。北方人口经历了多次大迁徙大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化习俗也逐渐融合,比如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洪洞县大槐树,河北人补山东……北方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老乡,语言交流自然不成问题。南方大规模的人扣迁徙较少,虽然也发生过湖广填四川,中原人南下,但是迁徙之后,由于高山阻隔等原因,照顾之间得不到交流,然后各自发展出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

有人说福州话是闽语正宗,厦漳泉是福州莆田移民过去的,为什么厦漳泉不讲福州话而讲闽南话呢?

闽语,其实本不存在,这是一百多年来语言学家在不断比对、探索和调查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极其笼统的概念。之所以有闽语之称,并不是福建内部方言的统一性。福建省内方言冗杂,彼此之间差异甚大无法互相交流,但放之全国,与粤语、吴语、湘语、官话和客家话比起来,这种省内的差异又显得没那么重要,于是,为了凑数成十大方言,硬生生多出了闽语这一以省为界的分类(之前的七大方言、八大方言,闽语是以闽南和闽北两个分支独立存在的)。

或许,这是方言研究的进步,确实,福建省内除了客家话之外,基本上都是表亲关系,比如国内少见的“厝(cuo)”、“鼎”都是闽语各方言的通用字。如今,有人把福建闽语分成六大子方言,如闽北话、闽中话、闽东话、莆仙话、闽南话、龙岩话,这种分法是照顾到市级及沟通难易程度而定的,有一定道理,但其内部还可以求同存异重新划分。

闽中话是闽北、闽东、闽南等三支闽语与客家话杂糅的缓冲期,各有各自的特点在其中,可以不必将之独列,尽管它有着鲜明的个性。龙岩话,按理说是闽南话和客家话的过渡,但事实上,正因为龙岩的存在早于客家形成和其特殊性,它却是地道的闽南语成员,是漳州话偏山的代表音,也可排除。莆仙话,在福建是绝对的特殊存在,从语法结构上看它的底层基础和闽南话基本一致,只是发音有差异,因莆仙的前身兴化军早在北宋初年便已独立。

莆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独立自主发展的,故而人们愿意将它独立考虑,不过从根本上说,莆仙话就是闽南和闽东的过渡,但带有极强的个性,互不归属。因此闽语的真正独立分支事实上就是闽北、闽东和闽南三支而已。而以闽语正宗论,只在这三支中,只不过闽语太特殊,风云际会,很难能有千年屹立不倒的地位稳固。以圭海君的正宗认知,一在正源,二在延续,三在影响。

闽语中的三支各占其一,因此无所谓谁是正宗之说。福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汉之际的闽越国,但经历了汉武帝的攻伐后,闽越人已然绝迹,仅留守冶县的三两官兵。此后,便进入北人南迁的漫长历史,获得人口滋繁优先权的是闽北,特别是从闽浙赣边区沿着闽江顺流而下的山谷一线,而其中中间位置者为建安县,即今日的建瓯,故而闽北话的中心区也在建瓯。

人口日繁,北人继续南下,或海路或山路,于是他们第二站到达了闽江下游的福州盆地,这里有着闽越国先年经营的基础,发展迅速,一下子就成了早期福建的双核之一。在汉晋时期,以建安为代表的闽北,和以福州为代表闽南(非今闽南),呈现一北一南之势,那时没有闽南话和闽东话之说,这种平衡一直维持到东晋,闽南、闽西都被记入福州的历史中,诚如当时的晋安郡。

但从南北朝开始,闽南开始异军突起,特别是以南安和龙溪为代表的南方县,他们以木兰溪、晋江、九龙江为基础发展迅速,成了北人的新归宿,于是到了隋开皇年间,福建呈现四县的格局,闽北为建安县(邵武当时被划给江西,否则算两县),闽东为闽县,闽南为南安和龙溪二县,在此格局下,闽南的范围被扩大了,虽然龙溪还包含了现在的闽西。

可以这么说,闽北萌芽并繁荣于汉,两晋看闽东(衣冠南渡的主要目的地),南北朝轮到了闽南。以至于在经历唐代大发展及五代休养生息之后,福建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分层。根据成书于北宋初年宋太宗时期的《太平寰宇记》记载,福建当时存在三种文化,建州一种,福州一种,泉漳两州一种,而汀州在当时和福州是一致的,莆仙和泉漳是一致的。

这种格局,便是闽语三大支的基础。只是从宋亡之后,人口稀少的汀州发生的变化太大,以至于自成一派,而闽北、闽东和闽南即使有陆续不断的新移民由北进入,却好似石沉大海融入其中了,因山水之隔及政区不同,这三个地区渐行渐远罢了。故从正宗的角度看,闽北成形最早,算是正源最远,而福州历来处于福建的首府,延续最长,然闽南人口最具,移民最多,在全世界、全国影响最深远,甚至是福建话的代称,故而闽语无所谓的正宗之说。

文章TAG:仙话听不懂全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