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洛阳话塞地脑什么意思,《洛宁史话》之

洛阳话塞地脑什么意思,《洛宁史话》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10:1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洛阳话(河南话)就是讲究一个简练。洛阳话属于河南官话。洛阳话乃至整个河南话都比较接近普通话,十分通俗易懂。洛阳因丰富悠久的历史而扬名,而洛阳话也因此沾了不少光。以两个人对话为例:谁?我!爪?尿!“冇”也是洛阳话(河南话)简练的代表。

洛阳八大怪是什么

洛阳八大怪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老岳,今天就跟驴友们聊聊“河南洛阳八大怪是什么?”河南是古代的中原地带,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孵育了9000多万河南人。他们有着外地人不太理解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性。概括总结起来,有河南洛阳八大怪之说。到底是那八大怪呢?据我了解说法很多,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传说较普遍的一种版木,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分享您的说法。

第一怪:喝汤无勺蹲门外吃饭用筷子,喝汤用勺子,这是中国人普遍的饮食习惯。而你在洛阳的饭馆里喝汤,老板是不会给你发汤勺的。你就只能捧着汤碗,“呼啦啦”地喝完。而更让你啧啧称奇的是,有些食客屋里有凳子不坐,非要端着汤碗来到门外,蹲在地上喝汤。不过,洛阳的胡辣汤真心好喝,来到洛阳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找一家汤馆喝上一大碗。

第二怪:面条放坏才来卖面条是一种大江南北都有的一种小吃,山西刀削面、重庆小面、陕西裤带面等全国闻名。可是,洛阳的面条独具特色——洛阳人煮面条,不用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这种酸味豆浆做出来的面条闻上去酸酸的,外地人以为是放坏了。其实,闻起来酸,吃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无穷。这种面条,叫洛阳浆面条,是不是很怪呢?洛阳人很喜欢吃浆面条,还说“一天不吃想得慌”呢。

第三怪:汤汤水水一道菜“无汤不成宴”,喜欢喝汤的洛阳人,直接将各种汤做成了宴席,即著名的洛阳水席。阳水席有两个特点:一是除了冷菜外,每道热菜都有汤——汤汤水水一道菜。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菜,撤走后接着上一道菜,菜肴像流水一样络绎不绝。如果你去了洛阳,有人请你吃洛阳水席,那么要恭喜你,你被当作贵宾看待了。

洛阳人只有在招待至亲好友,或者重大节日时,才会上洛阳水席。第四怪:啤酒一瓶倒下来我是山东人。我们山东人喝啤酒有一个习惯:上菜之前就会叫来一箱啤酒,踩在脚下,每人发四支,叫“四季发财”。如果在洛阳,千万不要这么喝。洛阳出产一种叫“洛阳宫”的啤酒,很受洛阳人的喜爱。这种啤酒被洛阳人评价为“虽然外观低调,但是酒劲儿够大,三两的钢化玻璃杯,一口闷一杯,专治各种不服”,因此,被洛阳人戏称为“夺命十一度”。

第五怪:皇帝拿来脚下踩人们常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其实,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也埋了不少皇上。洛阳北面有一座邙山,有一批帝王陵墓,一共埋葬了6代共24位帝王,比较显赫者有汉光武帝刘秀、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晋文帝、晋武帝等人。游人来到邙山参观、游玩,自然就是将皇帝踩到脚下了。

第六怪:牡丹多得像种菜。1000多年前,洛阳盛产牡丹,声动天下,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1982年,牡丹成为洛阳的“市花”。从1983年至今,洛阳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带动了洛阳的旅游产业发展,仅此一项,每年都会带来100多亿元真金白银的收入。第七怪:低脑厮跟满嘴带所谓“低脑”和“厮跟”,都是洛阳土话的音译。

“低脑”的意思是“脑袋”,“厮跟”的意思是“一起”。这些年来,洛阳有不少外地人工作、生活、学习。洛阳人与他们打交道时,说着这些洛阳土话时,总是让人听得云里雾里。而当洛阳人把洛阳土话和普通话夹杂在一起,演化成“洛普”时,又把洛阳本地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第八怪:石头开花不奇怪提起洛阳,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牡丹。

没错,牡丹是洛阳的文化符号之一。其实,洛阳还有一种天然形成的奇石,叫牡丹石,也有牡丹一样的悠久历史。牡丹石是在地壳运动中,由晶状体中的基性火山熔石随其它岩浆流动混合而成的一种石材。这种石头质地细腻,底色为黑色,石体上分布很多白色或绿色的晶状,状如牡丹,有的如含苞,有的似盛开,令人拍案叫绝,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价值不菲。

你的家乡,“昨天”的方言叫啥?

你的家乡,“昨天”的方言叫啥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中午叫“晌午”,上午叫“前晌”,下午叫“后晌”。昨天叫“夜儿个”,前天就“前儿个”,明天叫“明儿”。有一个笑话,说有本地孩子去天津上学,寒假回家第二天出门遇见了二大爷。二大爷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学生回答∶“昨天下午”,二大爷一听,刚出去不到半年就忘了家乡话,很生气,就打了他一巴掌。

“喵”为什么是是洛阳本地方言的口头禅?

“喵”为什么是是洛阳本地方言的口头禅

洛阳话属于河南官话。洛阳因丰富悠久的历史而扬名,而洛阳话也因此沾了不少光。据我十分不严谨的调查,洛阳话的历史地位在唐代以后达到了高峰。名人大家形容洛阳话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正”。著名词人陆游说过: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梈也十分推崇洛阳话: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

其实范先生这句话放到现在也说得通。洛阳话乃至整个河南话都比较接近普通话,十分通俗易懂。回到题主问题上。严格说,那个字不写“喵”,而是应该写作“冇”,没有的意思。冇的发音就是“没有”两字切到一块。洛阳话(河南话)就是讲究一个简练。马三立先生说过,河南话是最省事儿的,能一个字表达绝不两个字。以两个人对话为例:谁?我!爪?尿!“冇”也是洛阳话(河南话)简练的代表。

为什么感觉在河南省、在洛阳市的普通话普及率那么高?

这个确实是真的。我是郑州长大的,1975年到洛拖工作,到洛阳后我很惊奇,怎么那么多人讲普通话。那个时候在郑州,决大部分人都是河南话,只有个别老师和医生讲普通话,也非常稀少,我生活的纺织厂,南方来的老师傅都说南方口音河南话,但洛阳很多人讲普通话。我分析原因,虽然两个城市都是解放后发展的工业,但郑州的定位是轻工业为主的城市,特别是纺织业,来援助的老师傅都是南方人,上海无锡居多,他们也不讲普通话,而且轻工业厂人数不多,比如我住的国棉一厂,大概有五千多职工,援助的老师傅就比较少,南方话河南人根本就听不懂,为了交流,很快被河南人同化,他们讲南方河南话,他们的后代都是标准的河南话。

洛阳是重工业,援助的老师傅都是东北人,而且厂子大,比如洛拖,我去的时候有四万职工,所以东北人也多的多,他们无须改变口音,就能和洛阳人交流,他们的后代也保留了普通话,很快同化了洛阳人,很多洛阳人也讲起了普通话。再一个原因就是普通话容易学,听着又好听,洛阳人学普通话基本没障碍。普通话在洛阳特别是涧西,普及率就很高了。

河南话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吗?为什么说相声的都爱用河南话当梗?

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相声表演需要铺垫,三铺一响是他们都懂的技巧。侯宝林大师先用外地的啰嗦铺垫,后用洛阳话的简约炸响非常符合人们的欣赏思维也符合相声的技巧运用。我近几年在收集洛阳土语,已经发现了流传下来的雅音,河南话不简单,洛阳话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土语,洛阳的包容,融合,留下来了不一样的土语雅音。

不懂才会讥讽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奥妙,无知的人才会笑他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无人关注深层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语言绝不是“土”那么简单。最简单的生活用语:夹菜,在洛阳,在河南,在山东就是㧅菜,㧅字不土,反而很雅,来自古语。“地坑院”在洛阳叫“天井窑院”,大家对比一下,那个土,那个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体现,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来洛阳后巧妙的给洛阳地坑院起了…雅号?。

文章TAG:地脑史话洛宁洛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