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南京将建如意湖在哪里,如意湖公园基本完工

南京将建如意湖在哪里,如意湖公园基本完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25:2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西晋以后,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北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南方还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北方先进的技术、文化被大量带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大发展,而作为东晋首都的南京,更是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政治中心。南京所积累起来的雄厚实力,成为后续朝代建都于此的基础。02 建都南京,有利于对北方政权的威胁及时作出反应一般认为南京为偏安之都,建都南京就意味着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如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指出:历代帝王定鼎,其在黄河流域者最占多数。……而其据于此者,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隽鹘盘云,横绝朔漠之慨。建都于扬子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大率皆创业未就,或败亡之余、苟安旦夕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建都南京的王朝,除了明朝外,要不就是割据一方,要不就是即将覆灭,要不就是苟安旦夕。

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没有哪个朝代一开始就想偏安,就拿我们认为软弱的东晋来说,建国之初,也是有北伐之志的。如《晋书·王导传》所载:温峤议迁都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纭,未有所适。导曰: “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且北寇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求之望实,惧非良计。

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这次迁都之议的背景是历阳( 今安徽和县) 内史苏峻叛乱,造成建康满目疮痍,宗庙宫室并为灰烬。这时候,大臣温峤建议迁都豫章( 今江西南昌市) ,甚至还有很多人建议迁都会稽( 今浙江绍兴市) 。但是王导都不同意,他认为豫章和会稽都属于属深僻内地,迁都那里等于向“北寇”(即石勒建立的后赵)示弱,另一方面让东晋士人认为朝廷想偏安。

不仅东晋一朝百余年始终都于建康,前此之孙吴、后此之南朝,以及再后之南唐,这些朝代一开始并不是想着偏安,向北方示弱,以求自保而已的,只不过南方的政权最后基本上都败给了北方政权,所以才给了我们一种建都南京就等于偏安示弱的感觉。其实,南京并不是偏安之都,这点从地理上就可以看出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南直方舆纪要序”中的分析: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 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

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规中原者,必得淮、泗; 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南京紧靠长江天险,在古代,要想打过长江绝非易事。在六朝时代以及南唐立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南京都属这样的南北方军事对峙的前沿地带。以守国言,孙吴、陈朝多守江,东晋至梁以及南唐多守淮。因此,在地理上南京进可攻,退可守,是非常理想的建都地方。

03 华夏正统之都向上面分析的一样,南京实当军事地理的前沿地带,所以在南北对峙期间,定都南京其实要毛很大风险的,那为什么南方的政权还大都定都南京的,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正统”性问题。联系着王朝对正统地位与正统的追求。在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北方五都,南方两都。北方五都,无一例外地都做过胡族(非汉人)政权的都城,尤其北京,在元明清三朝中,就有两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

而南京,无论分裂时代还是统一时代,建都者皆为华夏( 汉族) 政权,古都南京的正统性质也就因此而定。正统在统一时代是不成问题的,而在分裂割据之世,争夺正统则是普遍现象。建都南京的王朝,始终拥有的正统依据是华夏传统文化。这样,南方政权为了宣示正统性,就必须建都于较前沿甚至很前沿的南京,既不示人以弱,更示天下以恢复天下的决心,又不仅显示恢复的决心,也需适时显示恢复的行动,此即所谓的北伐。

把南京农业大学迁到苏北(宿迁),建立[江苏农业大学]可行吗?

仍然认为南农大外迁苏北(宿迁)可行!这不仅仅是苏北(宿迁)需要一所真正意义的大学,而是中国农业需要有一个全新变革,一颗中国种子。农业大学首当其冲应有这个担当,不能还躲在车水马龙柏油路高楼大厦水泥森林林立的城市中苟且了!主席当初号召上山下乡有很多深意。当今农业生产力与生产资料所能创造的效益已不足支撑农民需求,这是低层次的;另有一些公知已发出更深层次的呼吁,比如温铁军马光远等,有立国之需也。

文章TAG:如意湖在将建完工公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