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三门峡人事人才网,三门峡市找工作招人才那个网站好一点?

三门峡人事人才网,三门峡市找工作招人才那个网站好一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2:19:46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三门峡市找工作招人才那个网站好一点?

三门峡人才网 三门峡招聘网,网址是 www.smxrcw.net ,可以去看看~~

三门峡人事人才网

2,中铁一局招聘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是在河南三门峡有建设开工项目, 但招聘的职位建筑设计图纸员岗位在今年7月份已经结束了.目前根本没有在招聘的岗位. 要特别小心, 以防黑中介骗钱.

三门峡人事人才网

3,今年三门峡陕县还招公务员吗?

公务员都是省里统一招,不一定是什么时间会招。市县如果招,也只是属于行政在编的人员,却不属于公务员!!你可以上三门峡人事人才网http://www.smxrsj.cn/,现在市里就准备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9名。

三门峡人事人才网

4,三门峡招聘上哪个网站比较好?

上三门峡信息港吧,求职专栏。那上面相对多一些。三门峡人才网也可以

三门峡信息港 招聘板块。

中国领先的网络招聘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高科技公司,起源中国郑州。三门峡九博地区0398job网站

三门峡九博人才网,是个专业的人才网站,是河南九博人才网三门峡分站。

你到三门峡人才市场看看也行 要是想在网上找的话也非常多 要是找的话我顺便做个广告,我建议你到 天悦网 上面看看吧 呵呵 那里有三门峡招聘信息 三门峡房屋出租很全面也许有你所需要的。

5,水利部下面有哪些部门

不是那个特别的部门,是他的分支。 按工作程序划分的学科,包括水利勘测、水利规划、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利管理等。综合性分支学科,包括水利史、水利经济学、水资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下设如下部门:

办公厅

规划计划司

政策法规司

水资源司(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财务司

水土保持司

直属机关党委

水库移民开发局

人事司

农村水利司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部纪检组监察局

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安全监督司

离退休干部局

建设与管理司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6,这些明星居然是河南人_

陈鲁豫(周口)、邓亚萍 (郑州)、陈明(洛阳)、SKY(郑州、WCG世界冠军)、孙甜甜(郑州)、张檬(郑州)、释小龙(郑州)、陈中(焦作)、郜林(郑州)、张丰毅(南阳)、李娜(郑州)、刘国栋(新乡)、李瑞英(濮阳)、海霞(郑州)、张泽群(郑州)、邱心志(祖籍河南)、丁岚(郑州);毛孩(平顶山)、关牧村(新乡)、张丰毅(南阳唐河县)、向 梅(郑州巩义)、赵雅芝(开封)、小香玉(郑州)、马艳丽(周口)、买红妹(平顶山)、沙桐(郑州)、海陆(郑州)、马艳丽(周口)、李光洁(平顶山)、莫熙儿(洛阳)、萨顶顶(原名周鹏,平顶山)、孔莹(周口)、周琦(新乡)、旭日阳刚(商丘)、赵柯(郑州)、寇世勋(洛阳)、王若伊(驻马店)、李瑞(郑州)、郑海霞(商丘);陈德容(平顶山叶县)、向梅(郑州巩义)、朱军(洛阳)、黄鹤翔(平顶山)、李佑晨(河南)、许明明(平顶山)、张格琳(济源)、王启(焦作)、范朋飞(郑州)、石雪峰(商丘)、索朗尼玛(河南渑池)、李易祥(河南)、岳跃利(平顶山)、王斑(河南)、李艺丹(洛阳)、王亚斌(导演,河南人)、冷漠(新乡)、张子枫(三门峡)、秦舒培(开封)、韩雪薇(河南)、郝云(郑州)、陆虎(周口)、歌浴森(许昌)、牛欣欣(商丘)、刘国梁(新乡)。

7,中国百年被拆著名古建筑“生卒年”_

来源|读者选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这里只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一番展示,以此纪念那曾经的文化建树。

北京庆寿寺双塔,生于1257-1258年间,卒于1955年,800多年历史,修西长安街时消失。

北京天桥礼拜寺,卒于约1960年-1970年。

北京城墙(西直门段)

北京地安门 卒于1954年底, 北京皇城四门之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仪门,卒于1985年。原为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第,同治元年(1862)在衙门院内东侧设立京师同文馆,称“东所”,培养外语人才,是中国第一个外语学校。

北京宣武区包头章胡同著名的“转弯抹角”,卒于2007年宣武区大吉片拆迁改造。

天津南运河边的敕建大王庙,生于1746-1751年间,卒于1960年,镇水之用,大王庙的主神是金龙四大王。

长安右门,卒于1952年。昔日长安左门称作"龙门",长安右门称"虎门",每年阴历八月中旬,刑部在西千步廊举行"秋审"。死罪犯人从南门洞入听审,然后与该年的冬至日砍头,也是过此门入广场。

安庆清真寺,最后一次重建于1896年,卒于1970年。

镇远邹泗钟祠牌楼,生于1813年,卒于1960年-1970年,牌楼为六柱五间三层重檐庑殿塔式牌楼,门楣上方竖刻“敕建邹太常公祠”楷体石额,曾是镇远最雄伟的牌楼。

开封二曾祠,生于1893年,卒于1960年-1970年,河东河道总督许振玮为纪念其乡试恩师曾国藩而建。因祠内祀曾国藩和曾国荃,故名二曾祠。二曾祠规模宏大,分东西两大院落。中间双脊建筑为瓣香楼。

沧州水月寺,卒于1960年-1970年。历史上,沧州市水月寺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是京、津、冀、鲁的文化活动中心,曾有“天下第一关,地上无二寺”之美誉。目前延参法师正重建此寺。

沧州闻远楼,卒于1957年,俗称鼓楼,实际是钟楼,楼上悬挂一铁钟,以前于正午和早晚各敲击一次。清代光绪年间重修,楼高7丈,上有巨钟,晨昏叩之,声闻数里。

成都锦官驿,卒于2003年。从汉代起四川就因蜀锦闻名天下,官员把织锦工人集中起来,由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别称“锦官城”,锦官驿顾名思义是供锦官们居住的客栈,一些商人赚钱后在锦官驿周围便建起了一排排具有川西特色的独门独院老宅,形成了后来的锦官驿古建筑群。

杭州鼓楼,最后一次消失于1960年-1970年,现鼓楼为当代重建。

杭州火车站,第二代,生于1941年,卒于1997年。第一代车站建于1910年,抗战被炸毁,下图为日据期间由日伪政府重建。

灵宝县城墙和城楼,卒于1956年,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大坝,灵宝古城为淹没区。1959年秋,县城迁往南面四十多里地的虢略镇,原县城沉于湖底。

赣州八境台,卒于1960年-1970年。现存的八境台为1984年重建。

长春基督教会礼拜堂,又称西五马路教堂,生于1902年,卒于1996年。

兰州雷坛河握桥,生于明永乐间,卒于1952年,为兰州八景之一“虹桥春涨”,因城市建设拆除,当时许多地方绅士出面阻拦未果。握桥建造方法特殊,在两岸堤坝插木,挑梁凌空对握,河中无柱,不惧水冲之患,称得上是建桥史上一次技术革命。

昆明金马坊,卒于1960年-1970年,现在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昆明碧鸡坊,卒于1960年-1970年,现在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邯郸彭城东阁,亦称玉皇阁,卒于1958年,阁上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彭城是瓷都,不知是否因此而摆了好多坛罐,有人读出了城门所挂的牌匾是“寅宾出日”意为恭敬地迎接初生的太阳。

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的鼓楼,也是北门,卒于1958年,比新城鼓楼早一年被拆,归化城鼓楼的设计和建造却别出心裁,在鼓楼的城楼上又加了一个高耸起来的钟楼。

济南八卦楼,生于1914年,卒于1997年。民国初年建成不久的济南第一楼。位于三大马路纬七纬八路间,为回字形二层建筑。八卦楼是商业楼,楼后有排列整齐的小院落,因与日本领事馆邻近,昔日是济南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红灯区。

青岛望火楼,青岛地标性建筑,生于1905年,卒于2009年,塔身拆除重建,系德式建筑,位于青岛市南区观象一路坡顶,高18米,设计望火楼的是德国人库尔特 罗克格,当时是作为消防望塔使用, 24小时安排人员守侯观望。

青岛老火车站,生于1901年,卒于1991年。现在的火车站,是老火车站后移15米以后按照原样放大1.5倍重建的,仅仅是钟楼部分。

济南老火车站 生于1912年,卒于1992年7月1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

南昌万寿宫,卒于1960年,因纪念江西人的保护神—道教宗师许旌阳真人而建,时名“旌阳古祠”。万寿宫是江西人心中的圣地,有江西人的地方必有万寿宫,一般江西会馆即是万寿宫所在。

奉化市溪口镇雪窦寺,卒于1968年,现已重建。南宋时与杭州灵隐,天台国清,宁波天童寺齐名,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时被列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嘉兴三塔,嘉兴古代七塔八寺之一,原茶禅寺前,最早建于唐代。在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卒于1971年。现又重建。

南京通济门,生于1386年,卒于1963年

阳和楼 曾是河北古城正定的主要象征,生于金末元初,卒于1960年代。阳和楼横跨正定城南门外观内南大街上,下为重台,砖台下开两券门如城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

重庆万州桥 生于1870年,卒于1970年

哈尔滨江北尼古拉教堂,生于1924年,卒于1969年。

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喇嘛台),生于1900年,卒于1966年。

浙江古淳安城和古遂安城,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库而沉入千岛湖湖底。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8,帝都如果要换,还会再换回长安吗?不可能_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NO.390-西安古都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白鸥

说起中国古代史,一个绕不开的地理区域就是关中。作为关中地区的精华核心所在,西安自然也就成为了串联中国历史记忆的一座名城。时至今日,西安仍然是中国中西部最发达的城市,引领着西部经济的进步,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西安的特殊地位,很大一方面来源于它长时间作为汉人王朝的首都。从秦到唐,西安的出现,往往是以堂堂帝都的身份。然而唐以后,西安的地位却一落千丈,此后彻底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可能性。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原因。

铁骑飞空京洛收

会盟赞普散边愁

西安这个概念可大可小,但在大小两个尺度上却有着相似的特征。

宏观上的西安可以认为是整个关中盆地。在讨论这座城市作为首都和军政重镇的身份时,人们很难绕开整个关中盆地而单说西安本身。

关中盆地之所在

横穿整个盆地的渭河流域,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用水。在秦岭和黄土高原两块难以开发的土地之间,夹着这样一个肥沃的盆地实在是自然的恩赐。因此,关中盆地是北方汉人最早开发的农业区之一。

关中之沃野千里

《战国策》和《史记》中就有关于关中盆地堪称“天府之国”的记载(这个说法后来被诸葛亮借用去形容益州,从此变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说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则称之为“陆海”,极言其农地肥沃(后来同样被人拿去形容四川)。

能同时据有两大盆地,则天下可定

对外,这里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区域。东侧和山西之间的黄河天险,是秦晋之间天然的分界线,;北侧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难以被穿透;南侧的秦岭山高水长,合围在一起,关中盆地如同一个要塞。

《两都赋》所谓:“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晚首之险,带以洪河、径、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其实就是在说关中盆地四周的天险,只要扼守住其间的诸多关口,如潼关、武关、萧关、散关等,整个关中盆地便固若金汤。

四塞险固,沃野千里

从微观尺度来看西安这座城市,则是关中盆地这个优质地理板块中的精华。

西安所在的西安小平原,位于整个关中盆地的中部,南靠终南山屏障,东侧有从终南山伸出的骊山回环保护城市东缘,俯瞰整个小平原;渭水和灞河构成的夹角则构成城市防御前的最后一道天险。

从防守的角度来看,西安周边也正好是防御关中平原的最后一层防线,把城市建于这最终防线之后,可谓万无一失。

西安的帝都生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中国古都很多,最重要的当数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在王朝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却往往以互补的关系出现。(如东西周、东西汉、唐两京)

西安相对而言是一座防守型的城市,其原因如前所述,封闭的关中盆地是西安的外部防线,城市基础则是山水环绕的西安小平原。

选择西安作首都的王朝,大多起步于群雄割据之时,以关中为根据地,可令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适时向东和向南进击,进可攻退可守。

秦正是凭借关中盆地强大的防御力

得以在残酷的战争中

始终保持自己本土的大致安全

他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他难

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防守难度比较高,但沟通诸多地缘板块,可四面出击,若以富庶的关中为后盾,则洛阳可作为关中政权向东扩张和控制的枢纽所在,这在中国统一的早期阶段尤其重要。

天下之中

在打天下的年代,西安与洛阳之间是完美的互补关系。但在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西安作为首都的优必要性就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西安和东部距离太远。

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距离在350公里左右,即使按现代强行军每天50公里的标准,也要走一周才能到达。漫长的距离和时间,不利于西安对东方事务的控制。

出了函谷关

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不容易

比如以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西汉政权,在统一天下之后,却要不断地通过洛阳对东方的异姓诸侯施加影响

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移都关中到十二年四月驾崩,七年间刘邦曾七次亲临洛阳。凡是涉及到翦灭异姓王、分封同姓诸侯、封赏功臣等事宜,多在洛阳进行。这种重大内政不在首都长安办,已经说明了问题。虽然关中仍是向东控制的基础,但诸多职能已经可以东移。

通过洛阳向东的水路

确实可以辐射西汉关东大部分地区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另外,正是因为西安过于优秀的封闭性,让它在维持首都运转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尽管关中地区本身是优质的产粮区,可是在首都庞大的人口面前,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

关中盆地向东的出口狭长而窄小,从东方水路运粮食进入盆地还要经过险峻的三门峡。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汉唐王朝的问题,如果关中受灾或生产力下降,来自东方的补给就至关重要,这还不算在西域维持统治所需的资源。

这是一条相当漫长的补给线

虽然在和平年代

可以用丝绸这种“大额货币”代替物资运输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王朝强盛的年代,维持这种运输的费用还可以接受。可是到了王朝败象一露,西安要保证物资供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每当西安被战火摧毁,想要主持重建这座城市都很困难。刘秀弃置了西安定都洛阳、宋抛弃了被唐末乱军摧毁的长安城,也都是因为重建和维持这座城市需要的物资补给太昂贵了。

长安的衰落

黄巢的作用不可低估

(高考失意所做)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然选择这两城中的哪一座作为首都,很多时候还有这个政权根基所在的影响。比如隋唐代的统治者出身于所谓的“关陇集团”,老家就是关中和陇东,当然会一开始就定都长安。

然而即使如此,到了唐朝彻底稳定局势,国民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武则天还是设法定都在神都洛阳。终唐一代,洛阳的地位始终崇高。而由于长安难以克服的粮食问题,唐朝成为了事实上的两京制,洛阳以东作为转运枢纽的开封,亦成为下一代王朝的新国都。

长安缺粮的时候

皇帝就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办公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从唐朝以后,再也没有王朝愿意在西安定都,赵匡胤与朱元璋皆放弃了复都长安的计划。仅有的几次尝试,也是在无奈之时做出的选择。(战败的李自成算么?)

虽然西安和开封看似离得并不远

但中间隔着三门峡....

以及,唐末战乱中的西安已废墟一般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不过到了近代,西安仍有两次重新成为过首都的机会:第一是晚清面对外敌入侵时的两宫西狩;第二是在日寇入侵年代的西京陪都。

1908年的西安

两宫西狩是在外国列强大肆进入华北的情况下发生的。作为正式首都的北京无险可守,使得很多饱学之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很多材料试图证明迁都西安的正确性。如周景勋上书张之洞,说“都城不迁,建路于引寇招敌之地,虽一寸而不为建。陪都于长安,设路于有利无害之方,虽万里而不惜。”

但更多官员则是理智地意识到,只有在秦汉隋唐年间,东南诸省还没充分开发,占据了关中就能称霸天下。但是到了晚清,水运甚至海运成为了治国和发展经济的根本,西安的运输太过艰难,还要选它做首都就有点陈腐了。(《清朝续文献通考》)

而此时的西安和关中,尚没有从三十年前造城极大破坏的陕甘回变中完全恢复过来,其自然基础条件更无法与汉唐时代相比,即使迁都也只能是纸上的规划。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全面爆发的战争让西安又一次进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决议设立西安为西京,由行政院直辖,随时准备接替危险的南京。即使在确定了重庆为陪都之后,西京的地位也仍然持续了五年。西安差一点又看到了成为首都的希望。

然而严肃地看,丢掉了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的国民政府,其实已经不具备控制全国的能力。在占据中国东部的日本面前,国民政府更像是一个偏安西部的地方政权。而西安唯有在这种地理范围内,才具有足够的统治力。

再加上这是战争年代,西安的军事防御特性能再次起到作用,才会有这么一次让人激动的历史变迁。一旦战争警报解除,西安仍然会失去竞争首都的资格。

其实老蒋也去过西安

到了新中国建立前夕,政府在选择新首都时曾经考虑过西安这个备选项。但是王稼祥等人和晚清的官员一样,指出“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城头变幻

不过作为西北最有势力的城市,西安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方面仍然做得很好。尤其是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年代,西安其实一直是一座隐形陪都。

为了防备国民党反扑和美国干预,中央政府一直对西安投入重金建设,把很多苏联援建设施放在西安,建立了西安的工业基础。这一时期搬迁和新建的西安高校也众多,给西安留下了北方第二强的人才储备库,羡煞了旁边的一众河南古都。

河南四座古都,却只有1所211

陕西有7所

西安从大格局和小格局来看,都是一座适于防守的城市——天险足够多,周边的农业水平又足够高。但是在运输与商业占据经济生活主体的现代,位置较偏的西安则丧失了全国性的统治力。尽管在一些特殊时期它仍然能肩负起特殊的责任,可长期稳定地做一个帝都已经不再现实。

西北大都会是没问题的

今天的西安人民,或许已经不在意过往长安城天下中心的辉煌历史是否会重现。做好西北当之无愧的老大,随时准备做中国大后方的龙头,才是西安真正的城市定位。

最后,羊肉泡馍和凉皮给您说晚安

最后的最后,再学习一个!

什么?会吃不会写?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

文章TAG:三门峡人事人才网三门峡市找工作招人才那个网站好一点?三门峡三门峡人人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