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上海21世纪人才网,21世纪人才网的官网是哪个?

上海21世纪人才网,21世纪人才网的官网是哪个?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2:40:02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21世纪人才网的官网是哪个?

www.21cnhr.com这个是正确的

上海21世纪人才网

2,上海21世纪人才网是什么地址

http://www.21cnhr.gov.cn/index.htm

http://www.21cnhr.gov.cn应该是这个吧

上海21世纪人才网

3,上海比较好的人才网站???谢谢!!!!!!

www.dshrc.com大上海人才网 www.21cnhr.gov.cn上海21世纪人才网

你好! 51job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上海21世纪人才网

4,上海居住证怎么申请积分

持证人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和21世纪人才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申请材料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持证人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 (5)持证人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基本申请材料外,持证人还应提供与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

5,国企招聘丨近期国有企业招聘8万余人_

欢迎加入国企备考交流群:759344544

国企备考交流群

扫码加群

关注中公国企微信号(gqzpks),小编要提醒大家,很多的大型国有企业都在陆续启动秋季校园招聘了,为方便考生查阅,中公国企招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各省份国企招聘考试信息汇总,想找工作的小伙伴们别错过!欢迎分享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

近期全国各省国有企业招聘汇总

省份

公告

招聘人数

报名时间

热门企业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

900

12月3日—12月28日

中国铁路南宁局

1655

9月30日—12月31日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

698

中国铁路武汉局

1110

12月4日-12月10日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

54

截止12月30日

中国冶金地质

69

截止2019年2月20日

金川集团股份

200

截止2019年4月30日

国家电投集团

116

截止2019年7月

安徽

人保财险

155

11月9日—12月9日

有色金属集团

297

截止2019年6月30日

北京

城建六建设集团

103

中船集团

1569

福建

晋江国际机场

91

“引才引智”校园招聘

1948

甘肃

高速收费员

363

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100

广东

华星光电

400

水务集团

54

广西

南宁轨道交通

225

建工集团

3072

贵州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

430

茅台酒厂

24

11月27日—12月10日

海南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

56

“聚四方之才”60家国企

1206

河北

轨道交通

87

截止12月10日

印钞有限公司

20

截止12月31日

河南

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26

12月10日—12月12日

神屋古镇发展有限公司

10

12月10日—12月13日

黑龙江

中国通信

200

哈尔滨电气集团

358

湖北

工业建筑集团

482

化学工程第六建设

500

湖南

中南传媒

48

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

20

12月5日—12月13日

江苏

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10

通信服务

468

江西

阳光产险

2000

建工集团

425

辽宁

金普新区国有企业

84

12月3日—12月21日

沈阳燃气

30

内蒙古

锡林浩特市给排水

20

电力冶金集团

172

青海

交通工程监理处

21

截止12月25日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

截止20191月31日

山东

春秋人力资源管理

118

12月10日—12月12日

轨道交通集团

64

截止12月14日

陕西

煤业化工集团

90

水利水电工程集团

90

上海

松江燃气

13

截止12月30日

上海汽车集团

795

四川

发展建设集团

13

截止12月16日

通融统筹城乡建设投资

28

浙江

浙江中烟工业

40

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5

12月2日—12月20日

各位同学们

你以为就这么点国企正在招聘么

那你就错啦

更多国有企业招聘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哦

???

国企招聘考试ID:gqzpks

欢迎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国企招聘考试(gqzpks)。国企招聘资讯及时推送,还有笔试、面试备考攻略和备考资料等着你。

现在关注公众号并回复“国企秋招”,即可领取5G国企备考大礼包

扫码关注

国企招聘考试

(gqzpks)

戳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6,找对象,一定要找好看的_

如何像北京人一样说北京话

为什么要转发锦鲤

撰文 | 鱼芒

出品 | 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无论是出席婚宴,还是朋友聚会,或者是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一对对如胶似漆的小情侣花前月下,你侬我侬,仿佛分分钟便要融为一体。定睛一看,这哪里是什么小情侣,分明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

对于配偶之间外貌相似的现象,中国人有一种本地化的形容方式:夫妻相。

这一现象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出现,在风云变幻的娱乐圈也屡见不鲜。比如著名的黄渤夫妇,就以外表酷似而驰名中外。前一阵在大银幕上旋转跳跃的邓超、孙俪夫妻,也因“换脸”毫无违和感令人拍案称奇。

那么,夫妻相到底确确实实存在,还是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夫妻相处多年,真的会越长越像吗?拥有夫妻相的夫妻,婚姻生活会不会更加幸福?

夫妻相不是错觉

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对甜蜜恩爱的夫妻时,除了受到一万点暴击以外,脑海里还常常浮现一个念头:他们好有夫妻相啊。

如果你对此不屑一顾,可能就有人打开微博对你科普。比如,相恋20余年依旧热情不减世的陆毅、鲍蕾夫妇就宛若双胞胎转世;生娃比破案还快的卷福夫妇,也常常被认为“配一脸”。那么,这会不会是我们眼睛的误判呢?

2014年12月7日,上海,陆毅、鲍蕾现身微电影首映大典,两人的外表极为相似 / 视觉中国

还真不是。大量证据显示,夫妻相确实存在。

最早有关夫妻外表相似性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1903年,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等人发现,夫妇之间的身高、臂距和左前臂长度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1962年,新墨西哥大学一名人类学学者对205对夫妻进行了43次身体测量,发现其中29次测量中存在显著正相关。

这些针对身体特征的实验,看起来似乎和夫妻的长相没多大关系。于是后来又有人对夫妻的面貌做了比较。

2004年,委内瑞拉两名学者用36对随机选取的夫妇的照片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参与者将会面对6张排列整齐的男性照片和6张打乱了顺序的女性照片,他们需要按照相似性将这6对夫妻匹配起来。在这项实验中,精准匹配夫妻的比率超过了随机概率。

2016年7月19日,北京,陈晓、陈妍希婚礼在雁栖湖举行。两人笑起来几乎变成了同一张脸,很容易辨认出来是夫妻 / 视觉中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至少在外貌上,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关于夫妻外貌相似的研究还有很多。2012年,几名日本学者进行了一项实验。参与实验的是145名大学生,他们需要对面前出现的1张照片和它旁边的4张异性照片进行相似度评分,这4位异性中,有一位是第一张照片主人真正的恋人。结果,参与者正确匹配恋人的比例远超平均概率。

种种迹象都在暗示我们,夫妻相似乎是的的确确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而非人们的臆想。那么,为什么夫妻之间在外貌上会有谜一样的相似性呢?是牵红线的月老具有特别的癖好,还是另有隐情?

确认过眼神,是像我的人

夫妻之间会有夫妻相,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挑选伴侣之时,会优先“pick”另一个自己。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合常理,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挑选伴侣,当然希望对方颜值越高越好。当有美女出没的时候,你当然会盯上人家。

不过如果你既不是貌比潘安的大帅哥,又不是王思聪这样的国民老公,获得美女青睐的可能性就比较微妙。

2018年8月16日,天津小伙为爱减肥100斤,花上万重新买衣服。美女不是人人都能追上,除了公认的美女,男生还会更倾向长得像自己的女孩 / 视觉中国

这个时候,你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寻觅一个和你吸引力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姑娘。在这种情况下,和你长得有那么点儿像的姑娘,就会格外吸引你。

2011年,几名匈牙利学者邀请了101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参与者需要给“异性”照片打分。参与者不知道,这些“异性”照片中,有一张是根据参与者自己的照片改造而成的,大概保留了60%的面部特征。

之前的大脑扫描研究显示,60%这个程度的改造下,人会认不出自己,只觉得这张脸和自己很像。吸引力评分的结果显示,男性明显对这张和自己相似的“异性”照片评分更高。

学者们用图片合成软件,把男参与者的照片转化成女性,女参与者照片转化成男性 / Preference for facial self-resemblance and attractiveness in human mate choice.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吸引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类会对与自己相似的异性更有好感?莫不是我们太自恋了?

其实,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伴侣,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人类的择偶偏好和人的外貌、性格一样,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说,你父母对伴侣的偏好,很可能随着血脉绵延到了你身上。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2012年,几名澳大利亚和英国学者,研究了英国成人双胞胎登记处的4000多名双胞胎。结果发现,这些双胞胎在身高、发色等配偶偏好上都显示出了相似性,且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要强整整一倍。换言之,你喜欢上长得像你的人这件事,与你的父母颇有渊源。

2018年8月13日,合肥,图为盛家的双胞胎姐妹。两姐妹喜欢穿相同的衣服,剪一样的发型,在偏好上显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 视觉中国

可是,基因真的奇妙到不仅能决定你的生老病死,还能一手操控你的婚丧嫁娶吗?一些学者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基因这个好事佬并非决定你真爱的唯一因素,童年时异性父母在你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的印记,也可能会对你的择偶标准产生影响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将异性父母的特征用作检验异性吸引力的模板。所以,当你以异性父母为参考系寻找灵魂伴侣时,其实恰恰是在找与你自己相似的人。

比如,2004年几名匈牙利心理学家邀请242名心理学学生,对29名被收养的女孩、她们的丈夫及养父之间进行了相似性评估,结果发现,这些养女的丈夫不仅与她们本人面孔相似,还与她们的养父更为相像。

2017年2月10日,河南洛阳,文可与自己的养父在一起生活多年,在外貌上也与养父有了些许相似 / 视觉中国

另一种可能是,人们更喜欢长得像自己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和自己多相似,而是因为人容易被他们经常看到的面孔所吸引。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最经常接触的面孔往往是他们自己或者亲人的,这些面孔又通常与自己的面孔相似。所以,当我们再看到与自己面孔相似的脸时,亲近感就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了。

1980年,两名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熟悉度与吸引力的实验。参与者需要连续4周每周看一张男性照片几分钟,并对该男性的吸引力进行评分。

这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连续4周看到的都是同一位男性,另一半人则每周都会看到不同的照片。结果显示,参与者对照片中的人的吸引力评分与他们看照片的时间成正相关。

这也就是说,经常见到一张脸,你真的有可能会爱上它。而你之所以爱上一个和你长得像的人,大概是你太爱照镜子了。

最浪漫的事,是和你越长越像

看来,选择一个相似的伴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是不是说,夫妻相这回事从一开始便已注定?原本外貌并不相似的夫妻有没有可能披荆斩棘逆天改命,拿到年度最佳夫妻相大奖呢?

前段时间一条风靡互联网的视频告诉我们,揪住一个人接吻10秒,就会交换8000万菌群。你和你的另一半越长越像,就是菌群作怪。

然而这个说法太过夸大了。科学家确实发现实验小鼠体内菌落趋同,不过,我们和小鼠并不一样。毕竟,小鼠之间会相互吞食粪便,我们可不会。

不过,天生没有夫妻相的夫妻,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姻生活中多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王者,也的确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像。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对老夫妻,结婚35年来如一日,天天穿着情侣服。每天吃穿住都这么同步,长相相似似乎也能理解了 / 视觉中国

1987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Robert Zajonc)的一项实验,参与实验的有12对结婚25年以上的夫妇,每对夫妇都分别提供了二人结婚时以及现在的照片。

罗伯特邀请了110名大学生对他们的相似性进行判断。实验发现,这些夫妇结婚25年后的相似性比新婚燕尔时更高。

可是,共同生活的夫妻,有什么理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长越像?难道真如网上所说,是因为你总是看你老婆脸色行事?

心理学家推测,面部相似性的增加,是由数十年的共同情绪和相互模仿造成的。

做鬼脸的孙俪邓超夫妇,两个人相似的表情,长时间积累下来也会塑造长相

尽管中国人在模仿方面的天赋独步全球,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模仿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而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之一。

结婚后,夫妻双方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分享相似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共享相似的情绪。在这些共享的经历与情绪中,他们不知不觉地相互模仿,渐渐就解锁了同款表情纹路。外人看起来,也就觉得他们越来越像了。

话已至此,如果你最近发现自己越变越丑,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生命之光了。

在中国社交语境中,“夫妻相”已经俨然成为了夫妻感情和谐的代名词,你们真有夫妻相也是常见的恭维话。

那么,外貌相像的夫妻,真的就会和张杰、谢娜一样蜜里调油,还是说这一切只是旁人美好的想象?毕竟,曾经同样以夫妻相著称的董洁、潘粤明夫妇,最终不也闹得不欢而散。

2011年7月29日,北京,潘粤明、董洁参加发布会。外貌上的相似性无法决定两人能否一直在一起 / 视觉中国

的确,罗伯特·扎荣茨的实验发现,夫妇婚姻生活越和谐,他们25年里面部相似性的增加越明显。但这一推论是否可逆,就有待商榷了。

至少目前,学术界还并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持这一推论。相反,江西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夫妻相似度与婚姻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即使你丑得惊天地泣鬼神,也大可以勇敢地追求你的女神,不必因夫妻相的问题太过困扰。毕竟,她也不一定能看上你。

参考文献

[1] Pearson, K., & Lee, A. (1903). On the Laws of Inheritance in Man: I. Inheritance of Physical Characters. Biometrika, 2(4), 357-462.

[2] Spuhler, J. N. (1968). Assortative mating with respect to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ugenics Quarterly, 15(2), 128-140.

[3] Alvarez, L., & Jaffe, K. (2004). Narcissism guides mate selection: Humans mate assortatively, as revealed by facial resemblance, following an algorithm of “self seeking lik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2(1), 147470490400200123.

[4] Nojo, S., Tamura, S., & Ihara, Y. (2012). Human homogamy in facial characteristics. Human Nature, 23(3), 323-340.

[5] Kocsor, F., Rezneki, R., Juhász, S., & Bereczkei, T. (2011). Preference for facial self-resemblance and attractiveness in human mate choice.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0(6), 1263-1270.

[6] Verweij, K. J., Burri, A. V., & Zietsch, B. P. (2012). Evidence for genetic variation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for sexually dimorphic physical traits. PloS one, 7(11), e49294.

[7] Bereczkei, T., Gyuris, P., & Weisfeld, G. E. (2004). Sexual imprinting in human mate choic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1(1544), 1129.

[8] Moreland, R. L., & Zajonc, R. B. (1982). Exposure effects in person perception: Familiarity, similarity, and attraction.

[9] GOLEMAN, . (1987, 08). Long-Married Couples Do Look Alike, Study Finds. The New York Times, pp.

[10] Zajonc, R. B., Adelmann, P. K., Murphy, S. T., & Niedenthal, P. M. (1987). Convergence in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spous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1(4), 335-346.

[11] Rizzolatti, G., & Craighero, L. (2004). The mirror-neuron system. Annu. Rev. Neurosci., 27, 169-192.

[12] Chartrand, T. L., & Bargh, J. A. (1999).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6), 893.

[13] 庄锦英, 张金美, & 应娟娟. (2011). 基于自我相似面孔的亲缘选择与配偶选择行为. 心理科学进展, 19(9), 1371-1377.

[14] 马思遥. (2017, 11). 接吻10秒交换8000万菌群,“夫妻相”真是这样养成的?. 澎湃. Retrieved 11, 2018, from 网页链接

[15] 黄云 (2013). 两性间相貌相似对择偶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未出版, 江西南昌.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星标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7,当历史被科技撞了一下腰_

虎嗅注:2018年10月25日,“简史三部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出席“2018信睿论坛——新技术革命与人类共同命运”,你大概会好奇赫拉利的书在中国是如何火起来的?他的视角是否有足够说服力?新作是否值得一读?虎嗅采访了这位当前大红大紫的畅销书历史学家,并和他聊了聊新作《今日简史》。

虎嗅原创组作品,头图 视觉中国

作者丨楼台

编辑丨李拓

即使你坐在赫拉利对面采访,仍能感到不真实。

全球超级畅销书作家、被国内读者戏称为“美国版罗振宇”的赫拉利,有着令人炫目的成就:这位牛津毕业的、研究中世纪历史的以色列知识分子找到了一个打动全球读者独特视角,他的第一本书《人类简史》就热销300万册,《未来简史》也达到200万册,单中国区市场就贡献超过了1/3的销量。虽然全球来看,《未来简史》不如《人类简史》,但中国人对于赫拉利的热情却更加高涨,销量依然超过百万。两个多月前,他的新书《今日简史》也率先推出中文版。

他的新书译名为《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但其实英文版书名为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也就是《21世纪的21堂课》,一共21章,像教授上课一样,每一章引导对于一个主题的思考,不乏奇思妙想。

与年销量超6亿册的《圣经》相比,让人感到不真实的并非“简史三部曲”的销量成绩,而是他讲述的故事——当他转向你,用手比划试图解释某个概念时,指尖可能离你不过30厘米,你能够清楚地到他纤细的手指,高凸的颧骨,眼镜片下瞳孔的颜色,还能清楚看见他起伏的眉毛,细微的表情变化,但整个谈话下来,你就像是在围观一场精彩的魔术,靠得越近,就越感到无法看清真相。

1

虽然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谈到了“数据霸权与个人隐私的问题”,但今年5月欧盟通过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还是个有待评价的“新事物”,这部法律能限制AI 的发展,保护个人的隐私和自由吗?

面对我的第一个问题,他简短地回答,不会,因为中美会在这方面持续竞争,欧盟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落后者。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答案,但是接下来,他迅速将话题转到 AI 的前景的想象和预言上:或许20~30年之后,计算机和生物学的发展就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内心想什么,极权和权威政府可以用 AI 真正的了解人脑中想得到底是什么。

“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没有人能在瞬间判断这个预言的准确性。因为这类反乌托邦情节,通常只会从一些角度刁钻的科幻小说中蹦出来,击中你。

但赫拉利是讲故事的高手,用独特的叙述技巧,不断选择和组合看似毫不相关的知识,就像魔术师一样,利用声、光、影等各式各样的手法操控读者心智,他将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组合在一起,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精彩的代价是知识的严肃性和复杂性的流失。观众可能会赞叹魔术师高超的表现技巧,但更多人将之当做一次特殊的娱乐。书中的故事太流畅,太无懈可击,以至于在稍严肃的读者眼中是那么可疑。

蒋方舟评价《人类简史》“正确的不够原创,原创的不够不正确”,并指出其核心逻辑来自剑桥大学的教授罗宾·邓巴,写作手法则借鉴了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但是完全忽视了如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并且不切实际地夸大了农业的负面影响。

许知远在《十三邀》中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赫拉利笔下故事的怀疑。当许知远问起“如何跨界组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时,赫拉利坦言,他所能做的就是信任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希望其他人没有犯致命的错误。他引证的范围太过广博,人类学、考古、生物学、认知科学,基因工程,物流学,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但有些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富有争议的假设之上。

比如,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尼安德特人是因为语言优势,语言开启了人类虚构故事的能力,在此之上,智人的组织能力出现了飞跃。但这个论据并不算稳固——有科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很可能也会说话,理由是:FOXP2基因(即叉头框P2基因)与人类的语言能力高度相关,而尼安德特人和人类的 FOXP2也完全相同。2014年,尼安德特人的舌骨还原的电脑模型也表明,尼安德特人可能具有语言能力。实际上,近年来,关于尼安德特人具有语言功能的猜想一直盛行。

虽然这不是板上钉钉的史实,只是科学争论,但是一旦证明尼安德特人具有语言能力,赫拉利的论证的起点就会发生动摇。

北大历史学家高毅在《人类简史》的序中,在热情的赞叹其想象力之余,也觉得他的旁征博引“是让人生疑的”。

在他大胆而天才的引用中,一个学科体系内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完全被省略了。赫拉利说,这是鸟瞰历史的必然,必须简化和做出选择。选择又涉及主观判断,而非简单的基于证据和事实,但是很难相信,赫拉利具有足够知识背景能够让他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一旦知识的边界消失,必然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无远弗届。缺乏知识储备的读者即使心有疑虑,但也难以反驳,阅读中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带有极大保留的挫败感。

所以《经济学人》非常尖酸刻薄地评论:

“一部肤浅、华而不实的作品……赫拉利倾向于用科学来标榜自己,用了一些例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词汇,但他没有严肃地对这些话题进行展开。相反,他像是在做一场 TED 演讲般,一笔带过。他的论断相当模糊,正如飞转的轮胎钢圈一样,永远看不清真实的辐条在哪,给人留下的只有幻象。”

2

他的人类故事更像是历史哲学,虽然哲学无法证伪,但例子可以。

例如,他热衷列举 IBM使用 Watson 诊断癌症的案例。IBM宣称 AI 将取代医生,但现实是,Watson更像是这家公司在10年前宣称的智慧地球,更像是个激进的营销概念,而不是现实的技术方案。

我们暂时回顾一下这款AI医生的历史。2012年,IBM 与MD 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签约,利用 Watson的 AI 技术提高对病人的诊断。根据IBM的官宣,Watson 系统正在不断升级和迭代,已经和全球200多家医院达成合作,治疗超过8万多癌症病人。但2017年以来,Watson 的负面新闻不断:多家合作机构就已经终止和 IBM 的合作;内部文件也证明,诊断正确率并不乐观,项目内部也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现在 AI 在医疗方面已经放弃人机对战模式,而是转向人机合作。

在谈及歧视的问题时,我发现,赫拉利对于 AI 的技术认知可能也存在瑕疵。

以法庭审判为例,他确实承认 AI 存在歧视问题。但是它比人可靠,法官都是有潜意识的,但 AI 没有潜意识。人们一旦认识到为何发生歧视,就可以修正它,它毕竟只是算法。但问题主要是在于,人们无法理解大数据和 AI 的算法,以及它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AI 算法的歧视性可能不是因为人类无法理解处理海量的数据, 而是算法和伦理的矛盾,即本质上过去无法代表未来。

美国公司NorthPointe开发了一套 AI 算法,用来计算“罪犯再次犯罪”的几率, 在不考虑种族因素的情况下,就发现 AI 存在明确黑人歧视倾向:AI系统评估黑人的再犯罪率(42%)是白人的近两倍(22%),事实上,研究发现,在同一水平的再犯罪评估上,白人和黑人的再犯率相同。

这是一个公开的算法和数据,研究发现,AI歧视的本质就是因为黑人整体的犯罪率高,所以系统必然高估黑人的再犯罪率(推导过程有些烧脑,具体过程请看链接)。这当然是歧视,因为犯罪的是一群人,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另一群人。

更别提最近亚马逊招聘系统曝出的“AI性别歧视”丑闻了。

这些细微的瑕疵并不影响书中的宏大叙事和历史哲学,但足以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处理技术细节问题的能力。当然,“白璧微瑕”固然能引起知识分子的侧目,却不能影响赫拉利在中国的火爆。赫拉利还曾感慨,自己是学者,在中国却被当做摇滚巨星。现在他的出场费已经高达30万美元(约合200万人民币),很有可能远超中国的一线摇滚明星,毕竟赫拉利应该不知道,代表叛逆和批判精神的摇滚在中国是“非主流”。

3

《人类简史》的中文版编辑卢俊对许知远说,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能火起来。

编辑的预估偏差也情有可原。毕竟,中国人这些年的阅读习惯没那么好,虽然政界、商界和学界的领袖都热衷于推荐读书,但通常止于“报书名如背菜名”。当然也有些例外:凡客诚品的老板陈年算是一位爱读书的文艺中年,他更愿坐在一排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以艰涩著称的“汉译学术名著丛书”前接受采访和拍照;深受“不读书指责”困扰的马云曾在《对话》节目上吐槽:“办公室里放很多书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是骗子。”坐在旁边的柳传志和王健林一脸尴尬,马云赶忙补了一句“这两位除外”。

当然,现在马云也求网友推荐书了。

但是赫拉利赶上了中国的“全民创业”的黄金时代。《人类简史》于2014年11月被引入中国,此前两个月,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中国从此迈入“双创”时代。

当时,中国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10.6%一路指向2011年9.5%,2012年7.9%,2013年7.8%,也就是在2014年,GDP增长7.3%,真真正正突破了“GDP保8%”的心理关口。不过,当时人们还仅将此视为新旧经济动能转化的信号,林毅夫还坚信未来20年以上的中国每年GDP增长还能做在8%以上 。

2015年,双创被正式的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并不止口头鼓励,还真金白银地掏钱。当年,从2月到10月,央行五次降准和降息向市场释放资金。2016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创业率已达到3%,而发达国家仅为1.6%水平,每天新增1.5万注册企业。资本市场上热钱翻滚,创业估值也是水涨船高。根据 CB Insights 的数据,2013年,中国新增的独角兽数量为0;2014年,新增独角兽为5个;2015年,新增独角兽18个。

历史进程带红了赫拉利。卢俊直言,《人类简史》就是在创投圈最先火起来的,甚至一度成了圈子彼此接头的暗号。中信出版社副主编朱虹告诉媒体,在营销《未来简史》时,“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个读者分析,然后把这个首要推广目标人群锁定在了关注人工智能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这些意见领袖,要掌控未来发展方向、趋势的这批人”。

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新贵都超越了“报书名”的阶段,开始炫耀自己有多少部 kindle,你有三部,我就有五部,好像自己才是最手不释卷的那个人。

作为媒体人出身、“拧巴”的创业者许知远抱怨道:“这些创业者和企业家都不读书,然后都喜欢讲宏大的历史,都上来就人类开始演化,就是用一种似是而非的知识,把他们笼罩在一起,他们也自我感觉良好。”毕竟,百万册级别的销量,在线打开率不及15% ,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比率估计不超过2%。

但也未必如此简单。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贯反共的傅斯年等一行6人赶赴延安,敦促国共和谈。毛泽东亲自去机场迎接了这位五四时期的学院领袖,秉烛夜谈一宿,留下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傅斯年感叹:“我们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刘邦项羽。”毛泽东手书唐人章碣的《焚书坑》送给他年轻时仰慕的偶像,其中“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句意味深长。这也不难看作中国文化心理中实用主义最直接的表达。

李泽厚曾指出,中国人接触的更多是列宁主义,这不无道理:中国儒家知识传统就有很强的入世改造世界的实用倾向,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这种倾向混合着灵活的实用主义和强烈的道德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更契合打破马克思理论枷锁的列宁主义。

这种实用主义无孔不入。“双创”时代出版的《人类简史》正逢其时,而赫拉利的人类故事可以简化为,由于人类发展出了虚构故事的能力,大规模的组织合作成为可能,所以人类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叙事被有意无意地被创业者再次精简为:故事+奋斗=自我实现的历史预言。

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故事就是创业的核心。没有人比创业者和投资人更需要一个好故事,创业团队、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和消费者需求都被要求简化一个好故事,故事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创业者必须相信“相信的力量”。

2015年,小米估值从百亿美金翻到五百亿美金,雷军2013年开始鼓吹的“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上天”成了创投圈最好的风口故事。

彼时,“追逐风口”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最焦虑的话题。商业模式、团队经验和市场前景都被创业者和投资人简化为围绕着风口的故事和想象。未来的风口不可预知,但故事可以成为连接未来和现在的桥梁。创业者的格言便是“未来不是预测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过程。

创业者犹如中了无限月读,纷纷陷入幻觉。毕竟创业圈比拼的是自己扭曲现实的能力,什么都可以是风口。除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甚至90后的年龄标签也能成为风口故事。

在央视的舞台上,95后少女王凯歆表演凌空踏虚的神通,一句“我帮你们赚90后的钱”拿到千万融资; 90后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公开夸下海口分红1个亿,又迅速反悔,diss 周鸿祎不懂90后。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数字货币和无人货架等“赌风口、押赛道”的故事源源不断地涌现,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

法国年鉴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提出过历史的分层,就像地中海一样,海面上的风浪只是的表象,决定海水流向的是海面下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历史的英雄和故事也是被更深层次的因素决定。

创业者的故事不过是海面的浪花,更深层之手逐渐开始显现力量。从2015年开始的金融大跃进,在2018年初开始收紧,决策层酝酿资管新规,打击影子银行。

最近,央行行长易纲公开检讨央行在去杠杆上操作不当,导致信用紧缩,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其实在他接任之前,央行就已祭出最激进的紧缩政策:2018年第一季度,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基准利率的 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 在三个月内上升了近200个点,这简直相当于十次加息,流动性直接被锁死。

在此之后,我们再也没听到过任何风口故事。不到三年的窗口期,留给创业者的时间太短暂,留下更多的是“买房兴邦,创业误国”的激愤和“我还爱你不后悔,也尊重事情结尾”的感伤,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今,中国人最后信仰——房价也是摇摇欲坠。

但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热衷于经济活动,创投热造成了巨大的“读书讨论”的惯性,所以《今日简史》依然畅销。

4

赫拉利也坦然面对所有批评。

在与虎嗅的对谈中,他坦承自己会犯错,但更多时候是深感无奈。他强调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Guru(上师),也不是预言家,未来不是确定的,但他更愿意强调未来和现在有关系,未来取决于现在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选择。他很像卢梭,除了有奇怪的“厚古”倾向之外,他在书中总是采用一些夸张的论证方式来宣扬一种极端的可能性,但是在面对交流时,态度却是谦卑而礼让。

他强调写《今日简史》是要呼吁公众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他抱怨道,现在人们谈论贸易战,恐怖分子和反全球化,简直是不可理喻,完全误解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谈论真正重要的东西: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大公司的垄断,社会可能面临的不平等……

他能把人类过去和未来讲得引人入胜,但是对现实的批判却无力得多。他毫不掩饰对于川普的厌恶,认为政治家鼓吹一个“黄金时代”极其可笑,那只能走向过去,而不是未来。人们一定通过全球化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例如: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他也认为人们对于****反应过度,呼吁宗教宽容和批判极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总之,《今日简史》是一部极为“政治正确”的书,但却缺乏说服力和前两本书新奇的视角。

这是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尴尬。他也承认自己提出了问题,但并不能提供正确的答案。除此之外,他对于科技的过度执着和夸张想象也让争论更多停留在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上,而不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天才的想象和宏大的视角是他的成功之处,但是在触发的话题上却是遗憾。

《今日简史》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但很难保证读者会如他所愿去讨论书中的问题。

有时候,立场和影响力显然比洞察和答案更为重要。来中国宣传新书时,赫拉利也了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他回答了许多关于国际政治和中美贸易的提问。只不过在接受《侠客岛》提问时,他就表示过对此类问题的无奈:

“我也不是中美关系或贸易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从长远来看,我只能重申,全球合作是21世纪人类繁荣的基础。贸易战的危险在于,如果贸易战升级,那么它最终可能演变为真正的战争。

“在21世纪,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将毁灭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没有人能成为战争的赢家。所以,我们需要对贸易战保持极度谨慎的态度。”

2018虎嗅F&M创新节限量钜惠

输入优惠码 11.11元购票,手速要快

优惠码请见下图

“双十一”设计只认设计师Peter

点击前情提要

8,你是第几流人才?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富研社”(ID:dontletmeplay),作者 谢春霖。36氪经授权转载。

一家零售店的困境

假设你是一个「某品牌运动鞋」的线下门店代理商,门店开在上海的闹市区有好几年了,你雇佣了几个伙计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面,你每周来店里一次了解经营情况,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

可是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销售额一直在下滑,而且你还发现,某几款鞋子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高,很多客人来店里试了一圈鞋子,结果都跑去网上下单了。

伙计们的士气也开始变的低落,客人进来了,都不太愿意主动去搭理,你刚要发火,一名员工却突然提出了辞职...

你非常苦恼,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越积越多;甚至本来热闹的地段,现在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店铺已经开始亏损,而你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现在关门损失极大,你焦头烂额...

请在这里停顿30秒,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 …

有些人说可能会说:

“都是万恶的淘宝惹的祸,马云毁掉了实体经济!”

“线下房租越来越高,卖一月的鞋还不够付房租,线下店谁做谁赔钱…”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负责任了!生意有点波动,稍微有点压力,人就跑了…”

还是你会这样思考?

“员工不积极,我就提高员工的销售提成呗,有钱能使鬼推磨,冰箱都能卖给爱斯基摩人,就不相信卖不出去几双鞋子,明天开始我亲自来盯店…”

“我们上个月不是有几个企业定了一批鞋子吗?这个月我们多打点电话,联系更多的企业,做企业客户!”

“我也可以开个淘宝店啊,把我的生意也搬到网上…”

或者你选择另辟蹊径?

“时代变化太快,新时代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新方法和技巧,我要去学习一下…像什么新零售啊,O2O,体验经济、短路经济、社群经济… 听说都是能解决目前这种困境的方法!”

“其他同行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同行的资源,我去交流学习一下…”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困境,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方法会如此不同?

有些人抱怨环境,有些人变得勤奋,有些人却选择开始补习功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新概念「NLP理解层次」来解释这个现象:

#注释: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的 60%采用NLP培训员工,理解层次是NLP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会觉得造成这一切都是马云的错!

由于每个人赋予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解决办法当然就会不同。

「NLP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当汽车被发明出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出发,看看这6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第几流人才?

第5流人才

别名:怨妇

所处理解层次: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环境: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诸如此类。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工作不顺利,是因为领导是个蠢蛋...

没有晋升机会,是因为公司的办公室政治严重,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房子太贵买不起,都是因为那些黑心炒房团、政府调控无能、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现在的这个困局,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是运气的问题,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

找了一个男朋友,他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又是一个渣男,再换一个呗…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与他们接触,就会感受到这「满满的负能量」,感觉这人世间的不幸都被他们碰巧遇上了,命运多舛的不行,分分钟生活就无法继续了...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说过这些人不要抱怨?她们似乎好像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断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如果是第五流的人才遇到了案例中的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解释这个问题...

第4流人才

别名:行动派

所处理解层次:行动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层次「行为」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是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程度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变的?

比如:

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变得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公司业绩变差了?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明天开始不睡觉!

回到最初的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这第4流的人才遇到了这个困境,他会怎么办呢?

我付24小时的房租,只营业8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24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两班倒,空闲时间拼命打电话找企业,我就不信了!

员工偷懒?那我就加工资,加提成,每天请吃夜宵,只要你肯努力,有业绩,我就对你比亲儿子还好!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

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2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5000年前,人们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

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就开始奋斗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理解层次...

第3流人才

别名:战术家

所处理解层次: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

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5000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不需要1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什么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

线下门店生意不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客户复购率….

和男朋友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的方法,我得去报个MBA,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我应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一般就能成为公司里的中高层了。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们。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这一点很重要,切记!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看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多读几遍,多思考一下,毕竟看完不是目的,真的理解了,能改善自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才是目的,才是这篇文章真正能带给你的价值。

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

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

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开始的案例,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哪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是团队管理的问题?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优秀的「能力」和「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那如何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我们就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层次...

第2流人才

别名:战略家

所处理解层次:BVR(信念/价值观/规条)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们的专栏第一季度全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就是在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人生的不同是因为一次次选择的不同,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东西不同,价值就会有高低,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项。

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空闲时间,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

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道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我的一条行为准则是「做时间的朋友」,这个规则是怎么来的?

就是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我只做有积累的事,能彼此增益的事,然后耐心等待复利的出现。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

「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的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因此,「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则是帮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回到开头的案例,第二流的人才可能会这样思考:

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1. 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积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2. 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3. 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习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4. 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 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没有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1. 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到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价格才能如此便宜。

2. 线下门店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的产品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呢?经过一番思考,你画出了如下关系图:

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导致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淘宝店家「短路」掉了中间总代、省代、区代等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价格才能那么低。由此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反应...

好在我还有一个杀手锏,实体店的「体验感」你无法获得!

因此,你制定了2条核心战略:

1. 短路经济:既然淘宝店家能短路中间环节,我实体店为什么不可以?尽一切可能短路掉中间环节,把售价降下来!

2. 体验经济:提高线下门店体验感,让用户来了就不想走,让用户在逛的时候,体验到乐趣与快感,而不仅仅是来这里购物!

只要这2个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已有成功案例,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再赘述具体方法,大家可以上网自己查找)

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的人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处在「能力」层的人很可能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摊大饼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看似有无穷的方法来应对,但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多,永远也解决不完。

BVR层的缺陷

细心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心生疑问,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个选项都有客观的价值标准,可有时候2个选择看似都是对,或者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定要当老板吗?还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万年薪,还没有风险,何必那么辛苦?」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主观选择的问题,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第1流人才

别名:觉醒者

所处理解层次:身份

典型思考模式:因为我是XXX,所以我会XXX

理解层次的第五层「身份」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一般人很少能清楚的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为什么身份层次那么高,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就意味着拥有着不同的BVR,它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钱?或者是想开创一个新的运动品牌,成为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个问题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打工,而把门店关掉;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全渠道销售;

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对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选择,你无法做出选择,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上节课我们讲过的「角色」话题,「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体系。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这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这套BVR会成为一种助力。

「身份」这个层次,其实是对应着上节课里讲的「存在感知层」,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上节课之所以想让你「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你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成为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

而在他们之上,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屈指可数,他们创造着奇迹,他们改变着世界,他们引领着时代,他们可以为了理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再往上走一层,来观摩一下最顶级的人才是怎么样的...

顶级人才

别名:领袖/伟人

所处理解层次:精神/使命

典型思考模式: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解层次的最高层次「精神」

精神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2个字「利他」,我如何选择能够让更多的人获益?如何才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如果能达成这些,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来交换,包括我的生命...

当然,这里还是要重申一下,理解层次的逐级上升,不能脱离低层次而单独存在高层次,不然就是空中楼阁,变得不切实际,这里的「精神」就会变成一种「情怀」了。

「精神」层次一定要有「身份」层次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身份层次,想不清楚自己要成为谁,可以试着来到「精神」层次,想想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可以不用那么大,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能帮助到为数不多的人,那一方面是什么?

也许,这个就能成为你的人生使命,然后再去思考,什么样的身份能够更好的帮你完成这个使命?

你就能想清楚身份层次的问题了。

一旦踏入「精神」这个层次,我已经不知道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类伟大的人物,唯有崇拜与敬仰,他们的名字就如同人类上空的繁星点点,照耀着人类的前行。请允许我借用其中的一位时代领袖「乔布斯」在1997年发布的一则苹果广告语来送给他们: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也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登上这片神圣的星空,引领着我们前进。

回到最初的那个案例,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思考呢?

我也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如何才能成为顶级人才?

以上对人才的分类只是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理解层次」这个概念而做的极端化划分,现实情况中每个人其实6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会主要集中在某些层次中思考,而忽略其他层次,甚至根本不知道某些层次的存在。

那我们应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一流人才,甚至是顶级人才呢?

一级级往上打怪升级吗?

不是!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

答:直接让自己成为一流人才或者顶级人才!

对,你需要对你的人生做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往下规划:

从自己理想的「精神层次 /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会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将更具挑战性,但却能让你身心统一,因而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愿你从今天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9,上海不相信互联网_

上海互联网,真的快不行了吗?

6个月内,3代上海互联网龙头企业仓促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班。

2018年2月8日,腾讯投资30亿元入股“18岁”的盛大游戏,让这家曾极度辉煌又一度迷失的首任上海互联网龙头最终选择与曾经的对手携手共进,江湖恩怨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2018年8月2日,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新了其最新股权信息,来自上海交大并获奖无数的创业四人组:邓高潮、张旭豪、康嘉和汪渊已经全部退出,新任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标志着4个月前95亿美元的超级收购案的最终落下,“10岁”的饿了么成为阿里旗下的外卖平台。

北京时间2018年7月26日晚间,上海寻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登录纳斯达克,市值突破200亿美元,“3岁”的拼多多正式接棒饿了么成为第三任上海互联网公司龙头。

上海是中国最有腔调的城市之一,上海人也是全中国最讲究“卖相”和生活品质的一个群体,而今天拼多多这家来自杭州的年轻互联网公司带着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的头衔和恶评如潮的舆情成了上海互联网公司的代名词,不知道算不算是对上海本土互联网行业和这座城市的莫大的讽刺?

据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102家互联网上市公司中,注册地上海的占比18.6%排名全国第二,而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77家独角兽中上海占比23.4%,同列第二。乍看来,上海互联网行业发展总体上是好的,甚至远超杭州,深圳。但台面上的数据统计像极了老底子上海人发明的“假领头”一样:表面光鲜,外套一脱吓死人。

据权威数据显示,上海市2017年GDP高达3.0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继续排名全国第一,但据内部相关人士透露上海市互联网产业仅仅只占上海GDP的5%左右甚至以下,对比杭州2018年上半年信息经济增加值1592亿增长14.7%,信息经济占GDP25%,其中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增速均超过20%。

互联网+是当下中国的既定国策之一,任何否定未来趋势的个人、群体、组织甚至国家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谈笑间,与上海城市性格接近的日本东京,新加坡,乃至香港都已经被中国大陆互联网大潮甩了不止10年,儿时羡慕的亚洲四小龙现在已经全部沦为了中国广大中产阶层日常旅行观光和购物的目的地之一。

上海会是下一个吗?

对比历史上那个“二线旅游城市”的杭州,因为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崛起产生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杭州的人才年均净流入率以13.6%高出第二名3.36个百分点而领跑全国。在彻底甩掉那个侮辱性的标签——“上海的后花园”、”乡下”后,杭州互联网人甚至开始向上海发起了挑战。“沪杭一家亲”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稍有常识的老上海人或者老杭州人都明白:沪杭从来都是谁也不服谁的对手。

爱时髦的上海人显然热爱互联网,但极力追求稳定和低风险的上海却始终不相信互联网。

历史上曾拥有盛大领衔的一众上海系网游公司(后文称“上海系”)吊打腾讯多年,拥有过淘宝死敌的易趣网,拥有京东商城早年的敌人易迅、新蛋,也拥有大众点评,1号店,土豆网,以及饿了么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可是今天这些公司又在哪里,他们又所属何人?明天的拼多多,bilibili,携程,小红书,沪江,喜马拉雅,陆金所这些硕果仅存的企业在面对未来当地监管的大棒,以及外部资本的推动下,又该走向何方?上海互联网人自嘲多年“上海没有互联网”的说法值得商榷,但更值得深思其背后真正的逻辑。

弱小和无知也许从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2018年8月3日-6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CHINAJOY2018是广大游戏爱好者和游戏制作公司们的年度盛会,历史上除了2003年首届CJ在北京举行外,上海已经连续承办了后续十五届CJ展会,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上海在游戏制作和发行产业居于中国互联网行业里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著名的1号馆也见证了国内一线游戏公司间过去十几年来的角逐、夺冠、黑马、让位和离场。

然而今年12号台风云雀的突袭上海没有浇灭参加CJ展会的玩家和制作方的热情,但却意外的摧毁盛大互娱的经典作品——《传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那把屠龙刀。更为吊诡的是6个月前,腾讯将一度吊打自己多年的盛大纳入了自己的游戏版图中——今天腾讯互娱帝国在中国游戏产业中唯一能配得上对手称号的只剩下了网易,而当年威震华夏的六大上海系游戏公司几近全灭。

屠龙刀的断裂归为天意,「上海系」的瓦解实为人谋。

如果我们翻阅上海互联网行业的起家史,首先必须感谢两家堪称黄埔军校的国外互联网公司:一家是来自美国的Ebay,一家是来自法国的育碧。前者输送了几乎所有上海互联网电商平台和O2O项目的早期人才,而后者培育了几乎所有后来上海游戏公司的早期团队。甚至今天腾讯在上海布局最大的部门——“北极光“工作室群,其负责人于海鹏的早年履历中最醒目的一条就是育碧上海。

2009年前,国内游戏公司的竞争如同战国末年一般胶着。盛大在彼时依靠《热血传奇》、《泡泡堂》、《梦幻国度》等一系列作品的成功占据榜首地位,网易则依靠《梦幻西游》、《大话西游2》等游戏名列次席,巨人网络依靠《征途》牢居第三,腾讯在彼时尽管名列第四位,但其后是拥有《劲舞团》的久游公司、拥有《魔兽世界》的第九城市,拥有《跑跑卡丁车》的世纪天城,以及《传奇3》的运营商光通在内的4家上海系游戏公司,他们每一家都非常不好对付。

彼时国内前8家游戏公司里,6家都出自上海系显然不是什么偶然巧合而是明摆着的实力写照。与此同时在2008年之前腾讯手上其实连一款特别叫座的游戏作品都很难找出来——毕竟腾讯只是一家做QQ起来的产品型互联网公司,腾讯至今仍然并不是一家纯正血统的游戏公司。

然而不可思议转机发生在2009年Q2季度,彼时腾讯财报显示其游戏收入在过去1年时间里猛然暴涨并迅速超越盛大,从第四逆袭到了第一。从那以后,腾讯就没掉下来过。

「2008年诞生了腾讯内部的游戏 ‘四大名著’——《QQ飞车》1月上线,《QQ炫舞》5月上线,《地下城与勇士》6月上线,《穿越火线》7月上线,最后还有10月份上线的《寻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全部命中目标,且这些作品的同时在线人数都破百万级,关键还不是像我们当时那样在特定节日测算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朱思码记,在他看来腾讯推出4款百万级爆款确实有些许运气成分外,但逆袭背后更大原因显然是出自腾讯战略决策上的调整,以及「上海系」与生俱来的那些问题正在被不断放大的恶果,内外因素的同时爆发导致了上海系自2008年后便走了下坡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即便是在盛大最盛之时,上海系游戏公司也是保持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甚至远交近攻,最终今天上海系基本包括盛大在内都已经沦为腾讯和网易的合作对象。

那么,彼时上海系六大游戏公司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爆款作品一枝独秀,战略极度短视。上海系的优势是每个公司都有一个特别火爆的现象级作品,但每个公司似乎都指望着靠这一个游戏赚钱。实际上游戏发行和电影发行有着极为接近的血缘,因为都属于创意项目,任何一家发行公司都没有实力保证在稳定出产的情况下每一部作品都火爆,即便是前作火爆的情况下续集玩砸的概率也不低,因此对于一家游戏公司而言你应该优先保证产品间彼此的新老交替,即便是成熟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也需要考虑其后续替代品,但上海系赚快钱思路偏向保守,6大游戏公司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角色扮演游戏起家的,因此这类一条路走到黑的恶果是一旦爆款类型作品出现问题,公司会瞬间崩溃。

一位业内人士向朱思码记举例依靠引进暴雪旗下网游作品《魔兽世界》而迅速崛起并在2004年登陆纳斯达克上市的上海系网游公司代表——第九城市,因为与暴雪合同到期后又在与网易竞标中失败,而彼时旗下除去《FIFA ONLINE》外引进清一色的角色扮演游戏均表现平平,使得丢失《魔兽世界》代理权后对第九城造成的“极恶影响”是其股价跌幅高达87%。而腾讯的情况则是四大名著分别属于竞速、音乐、动作、射击四个点,即使其中任何一方面出问题,也不影响整体业绩的走强。

强调代理模式赚快钱,忽视独立创作。整个游戏行业存在一种共同现象是重代理,轻创作:因为游戏公司花一笔钱代理引进后进行市场投放测试,如果反响较差则可以再次引入新的作品进行投放测试,但若是独立创作需要付出较高的研发制作成本和数年之久的时间成本,而市场显然是不等人的。绝大部分的上海系公司都采取了急功近利的纯引进模式,或极个别例外的会冒着高风险选择一条道走到黑的自主研发但又无法顾及市场走向。

腾讯采取的模式是引进+独立研发错位递进的模式,特别是当一个代理项目成功时,作品数年之久的游戏生命周期可以同时为多个团队提供数年时间的研发周期来创作后续替代作品。举例当前《王者荣耀》作为腾讯天美工作室群于2015年前后研发的独立作品,但腾讯在2017年推出的两款《绝地求生》则是从韩国蓝洞工作室引进后联合开发的作品,这种一代引进+一代自主创新的模式非常类似于国防工业层面对高尖端技术兵器的军购与独立研发工作,归根结底还是将立足点放在降低成本风险,同时发展方向可控两个基本点上。

中国空军遵循一代引进一代研发的思路:上-90年代初引进俄制苏27 下-2004年服役的国产歼10

内部管理混乱,大企业病横行,制度低效而无序。盛大与腾讯在早期战术上极为接近,它也是国内彼时不多见的拥有引进+自主研发能力优质作品能力的游戏公司,同时它在大文娱的多个赛道上投钱又投人的做法也一度让腾讯颇感吃力,但要追述最终为何逐步走向衰退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内部架构陈旧导致的管理低效与混乱引发的大企业病。据腾讯互娱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内部曾发生两次重大架构调整:

第一次:2009年开始率先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过去的项目组演变为工作室制度,其架构隶属于腾讯公司,但介于项目组和公司之间对内完成统筹安排,向上完成对接,实际上保证了自由度,使得工作室可以有足够空间探索新的方向。

第二次:2012年底,开始实行工作室群制度,目前全国拥有四大工作室群:天米、北极光、光子、魔方。调整前一个工作室拥有300~400人,动辄100人级的大型项目仍然过于低效且反应迟缓,这次调整后四大工作室群旗下拥有20多个小工作室,平均每个工作室人数变成几十人,由于更多的放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工作室更大的自由度,让工作室逐步走向自负盈亏道路而非公司持续由输血的好处是自己有了核算成本的能力,除去上缴的部分利润外,对整个工作室的收入调配空间也更高。

腾讯在占据领先地位的同时通过革新工作室-工作室群制度极大的提升了效率,但盛大这边却仍然按照陈旧的项目组模式继续进行,加之陈天桥后续退出核心决策团队后产生的内乱,胜负只是时间问题。

「王者荣耀」开机画面显示其隶属于成都天美工作室群L1 工作室

看到趋势,却没有更多进展。移动互联网还没到来前,手游时代即将来临是公认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彼时《我叫MT》和《刀塔传奇》两款手游的出色表现让人看到了智能机的未来,这点上海系想必也非常清楚这个赛道在今后的变现能力,但最终迟迟没有更大的动作的核心点还是策略上的求稳而不敢放手一搏。

据一位业内人士称在上海系公司内部,手机端项目通常是由公司新组建的项目组由新人来尝试性的去做一些开发和市场投放,但整体还是要以老业务维持稳定作为主基调,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这个手机游戏只是一阵风,那么试错成本或许能最小化,但手游却是决定未来十年中国游戏市场走向的超级赛道,上海系公司直接错过了一个时代。而另一头占据优势的腾讯则是拿出了all in的气势,只保留现有《英雄联盟》业务稳定的情况下,让四大工作室群下辖的十几个工作室展开手游项目的终极赛马(可类比2011年”微信”项目all in)。

值得注意2011年曾在微信项目赛马中因为晚了一个月而败北于张小龙广州邮箱团队的成都游戏团队,其中隶属于天美工作室群下原本只在2007年产出过《QQ三国》的L1 工作室一度因为表现不佳而即将解散,但正好是在这一轮手游赛马中L1工作室绝地反击的做出了《王者荣耀》这款现象级的作品,上演“终场绝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很显然,上海系被腾讯打垮后所产生的影响远不止行业排名变化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上海系公司中高端人才逐步开始外流。当中最典型的代表:一位是前光通公司总经理,因为引入《传奇3》而名声大噪的马晓轶于2007年加盟了腾讯,现任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总管腾讯全球游戏发行业务;另一位来自前盛大网络首席财务官张勇,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的他是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兼董事局董事,「逍遥子」。

上-腾讯高级副总裁 马晓轶 下-阿里巴巴集团CEO 张勇

「上海系衰落后没有新的游戏跟上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然后腾讯网易起势以后,游戏人才开始愿意去深圳、杭州、广州,甚至成都,紧接着腾讯又在上海布局北极光工作室群本部+两个天美的工作室,那最后结果就是整个上海游戏行业的顶尖人才逐步被瓜分完,这就是当下的情况」

来自前巨人网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朱思码记,在他看来上海未来所面临最坏的结果就是只将上海当作是一个应用与消费的市场或场景,但却会因为高房价、高物价、人才外流短缺而导致本土创业公司无法生存:只长了几棵外人种的参天大树,其余四周寸草不生。显然上海系游戏公司的弊病并非本行业所独有,因此这一赛道从崛起到短短10年间被腾讯、网易瓜分只是上海互联网衰败的一个缩影。

一切只是刚开始。

2018年4月1日,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内部信《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里第一次对外宣布公司正式被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这封信当然也可以解读为一封告别信。自2016年4月饿了么获得第一笔12.5亿美元投资,到2017年4月,第二笔4亿美元的投资完成时,阿里已经占股32.94%,成为最大股东后实际已经可以取代饿了么管理团队,并拥有一票否决权。

自阿里资本进入的那一刻起,张旭豪和原管理层的出局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毕竟天下只有王兴一个例外。

「应该是签署了对赌协议,时间到今年3月底,然后要求是2018年Q1要完成盈利,因为我记得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份这个时间整个公司都在说要把帐做平,甚至最后说要每一单都盈利,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尽管张旭豪还是每个季度都会说一次这个季度的战役要打响了然后鼓舞一下士气,我想他真的已经尽力了」

来自前饿了么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朱思码记,即使身为在上海本土作战的本土企业,饿了么的渗透率也只有60%左右,尤其对这家2014-2015年才起势的公司来说,2015年O2O风口结束后没有更多的融资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去打二三线市场,而美团本身的地推优势就明显要大于饿了么,跑赢千团大战的王兴绝不是吃素的,拥有成熟的手法预测市场商家潜力,还有来自阿里中供铁军的嫡系血统,更重要的是背后还有腾讯的流量+资本支持的优势。

「但至多也就是在上海能与美团打一打,一出上海城以后所遭遇的问题和大众点评是一模一样的状况——也就是上海互联网公司的通病:成本高的不喜欢成本低的。上海的地推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商业环境很成熟,但是你其他地方的情况是需要跟当地监管执法部门处理关系,还有补贴吸引商家入驻,事实上饿了么BD拓展的市场时候给到的商家补贴和拉新成本远高于上海本土,这样的亏损是避免不了的,但是面对称为‘商业环境不文明’的地区,美团玩了那么多年地推很清楚如何针对性的在同等环境下用差不多一样的资源来尽可能把帐做平,饿了么野路子肯定要交学费,但是两大外卖平台可是日均千万单俱乐部的成员,边际成本那么高所以注定也只有阿里能接盘买单」

面对王兴这个凶悍的对手,张旭豪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存活如此长的时间并杀出一条血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饿了么是一众上海互联网公司中极为罕见的拥有「路子野,作风强硬,敢打仗敢拼」的特性,而这个“唯一”的头衔一直保持到2015年后拼多多出现后才被逐步替换。

作风强悍的饿了么曾与美团外卖在线下多次爆发冲突

张旭豪和其创始团队从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起家,拿过校级、区级、市级在内创业大赛一等奖,可以说是由上海市政府一手栽培起来最纯正的本土互联网公司,但张旭豪却多次在内部与外部场合发表关于「我是上海人,但是我不招上海人」的言论。值得玩味的是据一位接近上级部门的人士向朱思码记透露,该言论酿成的后果便是招致了领导们的对饿了么特别是对张旭豪本人的不满。

「我想他的本意还是批判上海本地人不愿意拼,毕竟工资都不低,有腔调的上海人都热爱生活,时薪概念很强,如果累的死去活来换来高工资,然后又缴那么重的税,我干嘛那么玩命而不做一个轻松但薪水不低的活呢?更何况本地人基本都不需要买房。」

一位来自香港的新上海人告诉朱思码记,在最近2~3年,香港的豪车销售量迅速攀升,同时香港本地居民的出境游比例也不断攀升,且受众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显然在无法承担高房价的情况下,香港年轻人试图用提高生活品质的方式来缓解买不起房的痛苦,这点恐怕对于同属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人同病相怜。

归根结底,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对比北京、杭州、深圳会有哪些的异样?

不相信加班文化。长期崇尚西方工作制度,因此上海公司除去日企、台企以外绝大部分的外籍公司都不鼓励在公司加班而是建议把工作带回家处理,外企显然更十分注重员工在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而不关心加班时到底有没有在认真工作,简单的说法就是会跟公司玩命的比例较低。

朱思码记随机调查了携程、饿了么等上海互联网公司员工加班时间和正常下班时间,发现其比例基本保持55开,至多也就是要求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于随时联系沟通。这对于整天拍杭州淘宝城、北京西二旗后厂村,和深圳滨海大厦凌晨灯火通明的互联网人来说,没有996的生活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不过当前上海互联网公司中唯一例外的是“拼多多”疯狂的加班行为被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同僚和行业猎头评价为沪上“有钱没命”的典型企业。

上海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大多为中等以上人才,但不一定是最顶尖的。上海是长三角的金融航运工业中心,教育水平优良,人才密集的同时汇聚了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上海的入驻,这也使得人才在院校毕业后的选择空间远高于杭州,深圳,乃至北京。由于西化程度较高,外语普及率位居全国之首,出国留学比例也位居全国前列。如此看来,上海的人才被国企、外资企业、金融系统、政府公务员等几道筛完后,余下的才有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而上海唯独没有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行业并非当地人才的首选,甚至备选。“类似当班上考满分的人都走完以后,老师只能把考卷的难度要求降到足够让80分的人能够拿到满分,不然考试将无法进行下去”。

上海互联网公司的离职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行业是离职率较高的行业,原因不外乎业务的发展高速度决定了公司潜在的风险和回报的概率几乎一致,这导致的结果是公司几年就解散或者公司几年就上市的概率近乎1:1,而上海的情况是互联网公司虽多,但BAT这样的巨头却是一家也没有。

朱思码记饿了么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基本都在2年左右,这在上海互联网行业已经算是离职率非常高的公司了,而对比携程的员工在职时间平均动辄都是6~8年,这意味本地真正发展稳健且又业务良好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极少,在上海互联网圈跳槽选择不多的情况下离职率自然下降了,但稳健的发展只应属于上市公司或者传统企业,对于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来说——“稳健发展”四个字绝对不是VC,老板自己,甚至互联网行业所希望看到的那样。

「上海生存压力真的大,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城市,因此这座城市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跟国外很多城市遇到状况是类似的:我得先看到有什么,所以我才要什么;但是北京,杭州他们面对新生事物不会过于谨慎,因此他们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我听说国外有什么,所以我想要什么。综合说起来,上海还是太现实了点。」

来自上海的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告诉朱思码记,上海最先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出自做游戏的盛大和做本地生活的饿了么,其核心不外乎是上海本土的传统经济过于发达导致线下大饼已经被彻底瓜分完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基础极佳的环境下寻找那些细分的切入口。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滴滴、腾讯这类找到大方向、大市场的公司不可能诞生于上海的原因:

上海的互联网总在微创新,也就是不打破既有的成熟游戏规则下所进行的小调整,不触及规则就属于怎么规矩怎么来,但实际上互联网的使命就是要革命与颠覆,为此上海互联网公司总是纠结与矛盾的共同体,往往导致的结果只是乐坏了北深杭那些豺狼虎豹般“等着你自己犯错”的竞争对手们。

「A和B是一样聪明的两个孩子,A需要从90分提到100分,B开始是希望从40分提到90分,很可能最后出现的结果是A一分没提,B却在短时间里提了40~50分,如果是老师,我相信老师会认为B比A更努力,但A不是不努力只是做出来的结果没B的好看,可结果为导向的互联网行业里A就是不如B的,你可以把AB分别看作上海的饿了么和北京的美团」

随着阿里管理团队上任饿了么,新任CEO亲自送餐走秀上头条,是是非非的收购案大幕算是彻底落下了,而美团与饿了么的大战显然还将继续下去,王兴的对手从野路子张旭豪变成了马云亲自点将的王磊。饿了么的断腕求生,可叹但不可惜,毕竟这场依靠补贴和地推进行的惨烈大战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超越了本地生活O2O这个赛道真正的商业价值和潜力,而是上升到了王兴与阿里多年未了的私人恩怨。

送走了饿了么,但迎来了拼多多,十里洋场至今仍然还是大侠们的乐园,但上海却不一定欢迎小虾米。

2018年7月26日晚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缺席了纽约当地时间的敲钟仪式而改在上海地标性建筑物——上海中心进行远程敲钟,这种极度反常的举动成了国内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的同时也成了一桩悬案。

直到副市长出席拼多多敲钟仪式,和几天后“拼夕夕”的横空出世,疑案似乎就此被解开——显然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GR秀,其目的是为了做实“上海新经济代表”的这个拼多多急需的title,因为自知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拼多多需要在舆论风暴来临前通过GR手段来获取一个官方庇护的许诺甚至是一个保证。

从本质上说,拼多多是一家由杭州籍创始人于杭州创办起家后,带着原杭州拼好货团队在最近几年才“移民”上海的“上海公司”。上市当天黄峥接受采访时说移民上海是为了招人方便或许只是一个说法,实则腾讯投资的大背景和业务上与阿里的直接冲突而选择远离其杭州大本营势力范围而移植上海的拼多多,根基并不稳。

拼多多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试着相信一下类似拼多多这样能「胜天半子」的互联网公司。这一幕就像18年前的阿里巴巴和杭州一样熟悉。

相比于上海互联网公司,杭州互联网公司通常更善于也更重视处理政府关系,当然这与两座城市的在当下所采取的策略在历史上是有直接关联的。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后英国人率先在上海设立租界,现南京路西路以北区块为原英租界势力范围,该地区奉行自由主义的放任模式。而6年后,法国人开辟法租界,南京西路以南为法租界势力范围,该地区争锋相对的奉献国家主义,即以大资本家、大企业和大工厂的税收利润支撑起福利和保障的社会主义模式。上海人在彼时选择了腔调十足的法租界,而隶属于法租界的徐家汇成了老上海乃至今天繁华的市中心。追溯今天上海为什么会拥有如此之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其根源便是出自法租界模式。

但从现在看来,杭州则是选了英租界的自由主义模式。

2000年后,杭州还是一个依靠观光旅游业+中大型民营企业作为经济核心推动力的二线城市,甚至为了拓展杭州观光旅游业的市场天花板,市政府连续数年举办西湖博览会+休闲博览会的同时还于2002年10月1日起免除了西湖风景区周围130个景点的门票,并拆除了西湖风景区围栏,实行永久免费开放的策略,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娃娃哈、万向集团在内的一系列大型民营企业在彼时出现了这样那样问题导致了企业发展速度迟缓。

既然连鲁冠球、宗庆后都靠不住了,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也只能靠马云碰碰运气了。随后几年来杭州开始扶持小微企业,尤其着力于是打造天堂硅谷并重点培养互联网企业,后续阿里巴巴和一票杭州互联网公司崛起的故事我们都看到了。

「上海核心还是一个非常精打细算的城市,核心说法就是路径依赖程度很低,即使是在经济最落后的金山区你也看不到杭州余杭区那种互联网产业高度集中的业态。对于政府而言,互联网是甜品而金融贸易和工业才是主菜,但要衡量吃甜品还是吃主菜,抛开喜好的直接因素就是真金百银的税收——法租界就是税收比英租界好。趋势?趋势能多交税么?!」

一位上海互联网创业者向朱思码记举例上海著名的「张江高科」:该产业园区真正涉及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少之又少,而绝大部分入驻企业都是医疗、航天工业、半导体芯片、精密仪器制造等尖端技术的公司,对于这些直接卖了可以带来收益和税收的公司,政府当然会扶持,可是类似饿了么这样能够间接带动多少就业岗位,为多少餐厅提供营收的互联网概念,对于上级部门而言是没办法写入工作报告的,有时候可能还不如一家跨国企业入驻上海来的有效。

「你看南京西路上一个又一个大型的商场和高端shopping mall:久光百货、苪欧百货、嘉里中心、中信泰富、太古汇,这些哪一个是我们上海本土的零售品牌?可对于政府来说这并不影响税收地租和周围带动的经济效益。再去看看杭州,清一色的银泰集团。前几天我自己的公司被罚了10万,就是宣传文案多打了一个“最”字,这就是上海的思维模式:这里是一个特别不care小微企业的城市,大门只为强者而开」

监管一直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头顶的一把刀,而上海监管执法力度让本地的互联网公司的内心凉了半截。仅过去2个月,拼多多和携程被约谈是事出有因,上海联璧金融被查还在意料之中,可Bilibili被下架就有些突然,好奇心日报被封一个月就属于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一系列上海籍互联网企业在享受着这座城市带来荣耀的同时,也遭受着中国近乎最严苛的执法力度和规章制度。

来自出行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甚至向朱思码记透露,2015年上海市交委曾经颁发了一张滴滴上海的准生证,而滴滴方面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彼时放弃其在上海的快车与顺风车两大业务,同时为了保障上海出租车行业定价的稳定,也在上海放弃了司机端的加价,甚至阉割了显示目的地这样重要的功能,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配合上海当地政策和规章制度。不过在付出业务上牺牲的代价后,上海市又重新开展了打击专车乱象的专项行动,而2015年滴滴的那张准生证则被官方否决作废了。于是包括Uber在内的一众竞争对手,就是找准了在上海市场满口没牙的滴滴往死里打,美团打车于2018年开年以来在上海频频得手的真正原因,实际上出自滴滴的无奈——上海是全中国滴滴渗透率最低的城市。

因为上海不相信互联网,维稳是这座城市的根基。

「上海和北京的差异可以在地铁安保上做个对比,上海绝大部分的市民都普及了地铁卡,而上海的地铁安保力度是全国最好的,那意味着上海愿意守规则的市民占了绝大多数,而北京刷卡比例明显低于上海不是说北京人不守规矩,而是说明北京的规则依然是严格的,但是在执行力度上是却是有一定弹性的」

显然站在地方角度看,上海本地极高的公务人员优秀素质保障了条款政策的清晰与滴水不漏,可是规则毕竟只对被规则的人有效,而制定规则的人从来不会制定不利于自己的规则。守规则的人愈多,社会的秩序性也就愈强,但所造成的结果是秩序井然下的冷漠与无情。因为事物是永远都是发展的,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前阵子我有个朋友做了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照片墙社交平台,后来因为有用户自己上传涉黄内容而被上级部门处罚,开始我朋友觉得就是整改,罚款至多如此了,互联网公司刚起步谁不是野蛮的呢?结果一看处罚通知:300万元罚款,平台永久封掉。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人都去杭州了」

既然上海对互联网选择了质疑,那么杭州势必会继续选择相信。如同张五常先生论文里所说的那样——只有曲线竞争才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今天上海与杭州在经济、人才、互联网三方面的角逐如同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和西海岸的洛杉矶一样,此消彼长的胜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只有竞争,才会发现不足,也只有竞争才会拥有新的对手。

《财经》杂志2018年8月刊中《少年头条对垒中年腾讯》一文里曾写道:这场战役让腾讯内部兴奋了起来。中年腾讯在过去7年没有打过像样的公关战,且过去4年因为战略转型成功而一路凯歌猛进未尝败绩,如此突入起来的大战在猝不及防之余势必会推动腾讯内部重新思考自身问题以及在短视频和内容方面的产品思路,或许只有让素来好战的腾讯产品团队通过赛马制来祭出杀手锏级的产品,接下来行业的发展才能走得更好。

谦逊往往基于力量,只有傲慢基于无能。

同理上海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把上海彻底打醒,中国互联网行业才能走得更健康,上海互联网创业者才会更多的机会拥抱变化。

因为未来的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而去中心化的中国互联网绝不能没有上海。

文章TAG:上海21世纪人才网21世纪人才网的官网是哪个?上海21世纪世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