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什么桥横跨通惠河,通惠河畔寻运河遗迹

什么桥横跨通惠河,通惠河畔寻运河遗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3:29:5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当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截至2010年,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

江南运河自长江南岸六圩—镇江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

当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即北三里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该桥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我是秋草独寻,有幸回答此问题。八里桥之战清军是全方位的输,还不能说只是输在哪里的问题,所以从伤亡对比上看就会显得那么悬殊。一、战争的结果就是水平的差距最直观的体现在这个伤亡数据上估计是没有异议的。八里桥之战,3万清兵对阵8000英法兵;清军伤亡1200人;英军死2人,伤29人(其中包括印度兵1死18伤);法军死3人,伤18人。

双方伤亡23:1。从战果上说,实在是一种降维打击。二、指导思想错误:以强攻对敌。先说一点题外话,其实通过前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战大沽口之战,按道理清廷应当明白会有这么个结局。但是却只知此而不知彼,在弱势情况下还采取了强攻的策略,并没有选择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再适时出击的策略,虽然不能改变结局,但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因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中,法军士兵15人阵亡,129人负伤;军官2人阵亡,11人负伤。140名伤员已全部送进设在新河当铺的战时医院。英军伤亡人数和法军差不多,17人阵亡,162人负伤,其中军官22名。( 李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三次大沽之战述评. 《 军事历史研究 》)英法军伤亡人数是大大超过八里桥战役的。

说明如果当时构筑好防御工事,坚守并侍机出机的话,战况将会好得多。实际上这种进攻战术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翻版。萨瑟兰高地战,当时的俄军骑兵就在法军的步枪阵中伤亡殆尽,俄军阵亡就达8000人。克里米亚,第93萨瑟兰高地,法国步兵击败俄骑兵所以,这里秋草认为此战的指导思想就存在较大的问题。三、在强攻战中,此战是典型的两个时代的军队较量,输那么惨是正常的,而输少一点却算是本事了。

1、装备差距 1)步枪对鸟枪抬枪, 英法线膛枪取代滑膛枪当时的英法已经装备了有膛线的米尼步枪(枪管内设有旋转的膛线)。法国人研制了米尼步枪、米尼铅弹。米尼锥形铅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软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骤压可以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铅金属比铁质容易变形),刚好紧贴枪管的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火药爆炸造成的燃气推进力足,密闭性好,又可以使弹头在枪管内旋转膛线引导下高速旋转。

米尼子弹小于枪管,射击时膨胀,气密性好线膛步枪的子弹旋转出去后,子弹的速度与穿透力均大大强于之前的步枪子弹。且受空气风力影响较小,射击准确度也大幅提升。当时,米尼步枪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滑膛枪的最大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30多米,并且精准度很低。而米尼步枪有效射程达到500米,可以在更远程打击敌人。

文章TAG:通惠河横跨遗迹运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