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自身果位的大印是什么,他本是二流大学学生

自身果位的大印是什么,他本是二流大学学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0:22:1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你以为着相是着一个形象。他不但是着一个形象,他还着时间的相。你因为着时间的相而产生的那种刻意的有求心抹都抹不掉。这就跟道法自然。是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了几百万咒,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也到不了西天极乐世界。看齐了大藏经,也没有明白道理。因为就是被这功德两个字给扯住了。真正的功德要说它有吧,它是无形无色无相的。

他和正见正行的修行是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并且无法分离,无法摘取。无法收割的。当你想拥有一些功德,那你那些功德只不过是你自己弄出来的有求之妄念,和真正的功德,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说:真正的功德如果说有在哪里呢?他说其实真正的功德,你能够用心感受到。比如你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那种愉悦是一种感受。

做完好事帮助了别人,你感觉到人很轻松很开阔的那种心理,这就是功德的感应。比如你修行修到人没有什么执着的烦恼也少了。以前一出现某件事,你就烦恼半天。痛苦很久,现在可能你修到一定的境界了。不再执着于这些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这说明你的智慧已经具有了,这也是公德的体现。你要知道一切都回归到心上面,就是真实不虚的。

这个心。可以叫心田,它是可以种植粮食。供养你的灵魂。他又可以叫心海,他是可以包容万象。他还叫做心王,因为他能够掌管一切。所以你如果能够在修行和做人的过程当中,随时把这种有求心和功德心。抹的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它一出现你立刻把它空掉。最后他都不会再出现。你就永远不会被这种东西捆绑和拖后腿。所以我听你刚才跟我讲你这两年的经历,你觉得你付出太多认真的创业,可是得到了回报却是不如人意。

你现在又一心修行,又总觉得没有得到你所想要的境界。你这种状态都是因为有求心太旺盛导致。因为你先入为主告诉自己拿50块钱必须要买到50块钱的米。可是当你拿50块钱只买到了10块钱的米,你就觉得自己亏了,你觉得这我们这生意做的不值得。这种心思叫做做生意的模式。和修行实在是相去甚远。你知道我很小就在五台山出家了,大概12岁我爸妈就把我送到庙里,因为他们太穷养不起我了。

我在庙里长大20多岁,虽然我有着别人别的修行人所羡慕的环境。那就是能够在五台山这种地方安静清静的休息。可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磨练不了我的心,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出来行脚的原因。我呆在那个山上面,每天没什么人来打扰我,也没有事情发生,没有遇到困难,我都不知道我的心力和定力有多大,我只有走出来去面对困难,去面对挫折去经受风雨,在这些一件一件事每一步里面去。

观照我的心情。而你在红尘当中,生活当中,是非常适合修的,因为也无时无刻都会遇到,各种诱惑遇到各种困难。这每一件事都属于修行的机遇。当你的爱恨情仇来临时,当你想发财的欲望来临时,当你的男女情欲来临时。当你遇到讨厌的人讨厌的事的时候。这都是你最好的时机会。而绝对不是你跑到庙里拜佛拜个两三个小时。拜得筋疲力尽,似乎是很专心专一,但你一出庙门就开始穿起贪嗔痴的那件大衣。

李广难封是自身原因吗?

李广难封是自身原因吗

是的!我在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天文数学家、物理学家、西学家揭暄兵法名著《揭子兵法》(原名《兵经》《兵经百篇》的注译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李广杀俘,不得封侯。"原来被誉为"飞将军"的李广没有封侯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一次杀了几千名俘虏。而同时代中华揭氏始祖史定,他任揭阳县令时将揭阳和平归汉,并助汉收复南越,汉武大帝刘彻不仅封史定为安道侯,还因邑赐姓为掲,因其作战勇猛赐名为猛,揭猛不愧为岭南先贤、民族英雄!。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人可以得道?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人可以得道

到底什么是道?答:平常心是道,回归觉性是道;与此相谬的相左的,都是非道。“道”这个中国字意义相当多,用途也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有:“道”就是说有头脑(首)的人有智慧的人,放下了以我为“首”的我执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于妄想分别一切束缚中,自解脱,于觉性前显现心的本性。获得这个本性智慧的过程叫道。在修持的过程中叫修道,获得它的果位时叫证道或者叫见道。

第一步我们要从耽执中走(辶)出去很重要。耽着自己所在的农村或者是城市,有的被亲情所捆,有的被儿女所缚,有执就是束缚,智慧就不能现前;第二是我们有方向感很重要,要是走错方向了,不就越走离目标就越远了吗?这个道字以“首”为头脑,暗指有智慧:放下以我为“首”执着的束缚,从中解脱出来,有这种行为就叫做有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走(辶)出这三界,方向是走出三界轮回。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这个“道”字,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不用太在意,我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个“道”还有另一层意思:没有刻意的追求,以坦然处之的平常心,在本性无离无合的自性中,呈现了然、清然、明然,堪称是道。“道”,外求不得,内求不应。道在众生前,从未远离;众生于道前,也从未拥有。这个不叫不离不弃,而是自心从未回归心的本性。

“道”是非常难以琢磨的,也是不能让你去琢磨的。你要去刻意的追求它,它却远离你。当你小心翼翼去接触它时,它却在一瞬间跑得无影无踪。智者称这个小心翼翼为“伎俩”,凡使用各种伎俩的人都在非道上。每当你生气厌烦心,不想去抓它的时候,它时常的出现在你的眼前;彼时,也许你很快就能得到。这一切都让我们心生疲惫。我们应好好休息一下,放下一切;那时,“道”渐渐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有留下它的因缘和智慧。

除了有如此大道之外,在人世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比如说行善法就有他的三善道。作恶多端就有他的三恶道。这六种道都是小道。与前面说的大“道”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帮助和益处。就像大智者大乘和尚所说的那样:“无论被黑狗咬了还是被白狗咬了,咬出的血都是红色的。”换句话说,你在人世间无论做善事还是造恶业,其实都跟解脱无关。

做善事只是说转生到三善道,造恶业转生到三恶道。这件事就像常常学佛的梁武帝也搞不清楚。当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时说:“我吃斋、念佛、供僧、建寺院有多大的功德?”达摩祖师直接回答说:“没有功德,仅是世俗上的小善法。”当时梁武帝就蒙圈了。所以说关于佛教的功德的含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其实功德是指去安住于觉性中才能生起的。

有人说做功德,做功德和这个功德完全不同,一定要区分开来。就像有些人经常说什么“活在当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活在当下”真实含义,所以说,他自己在说大话他还不知道,还在跟别人讲什么活在当下。这个“当下”实质上是指本来觉性,“活在当下”就是指前一念已灭,后念未生那个自性状态。换一句话说,“活在当下”就是安住在心的本性中。

对一般人而言,这个要求确实是太高了。真能安住在心的本性,那无疑是见道的圣者登地的菩萨;其他的人只能说是修学“活在当下”。连这个“活在当下”是什么含义都不知道,天天在说“活在当下”,自己还是应该多努力才对呀。我们的心性,本自圆融,本来清净,而任运自成。想要获得智慧的人,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心回归心性光明。

文章TAG:果位他本二流大印学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