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铁鼎在什么墓里最常见,其中两个都在洛阳

铁鼎在什么墓里最常见,其中两个都在洛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1:22:0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江西新干商墓都发掘出了什么?

江西新干商墓都发掘出了什么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程家村的村民正在取土修护赣江大堤,一铲下去,铲出了一座千年的商代大墓。这就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紧接着,考古人员入驻,在不到40平的墓室中,出土了1478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铜器、玉器、陶器,其中青铜器以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铸工之精而最引人注目。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5类。

在青铜器中,鼎是最重要的器物,在新干商墓中,仅作为礼器的鼎就有方鼎、圆鼎、扁足鼎、鬲鼎4类共38件,器类齐全,铸造精工,纹样富丽,造型奇巧。气魄雄伟的立鹿大甗,堪称“中华甗王”;重达11.4公斤的大钺,号称“中华钺王”;伏鸟双尾虎、双面人形神器,神秘莫测;虎纹是这批青铜器装饰的一大特色,鼎耳上多饰一卧虎,兽面纹作虎头形,曲内戈弯曲的内部也多作虎头形,伏鸟双尾虎形神器,更是让人觉得虎是当地人们所信仰的神物。

除了这些有名的器物以外,还有一百多件犁、斧、铲、镰之类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刻刀、凿、锥等手工业工具。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中,是否使用青铜农具的问题,一直是考古界争论的话题。大部分专家认为商代是奴隶占有制,奴隶是强迫接受劳动,常常破坏劳动工具,青铜器铸造麻烦,所以奴隶主给奴隶用的工具都是木、石、蚌之类,不用青铜做农具。

新干商墓农具的出土,对于传统观念,无疑是个挑战。新干商墓的发掘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人们多年的考古观念中,商代的青铜文化源于中原,在被称为“蛮夷”的南方蛮荒之地,没有发达的青铜文化,新干商墓的发现,推翻了以前结论。这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新干商墓所发现的青铜器可以与之媲美,被评为我国“七五”期间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古代帝王墓室里放水银有什么用?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古代帝王墓室里有放水银的不多,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据传说他的墓里放了几百吨的水银!但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在墓里放水银的,据史料记载,春秋霸主齐桓公墓里也有水银,春秋末期的阖闾墓里也是“倾水银为池”。帝王墓里放水银有什么用?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是防腐和防盗,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古代人对于水银的毒性认知并不高,一直到东晋葛洪的著作中才对水银防腐功能有记载:“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但是如今我们来理解这句话是错误的,只在“九窍”位置灌水银并不能达到尸体不腐的效果。而且,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是巡游路上去世,运回宫的时候尸体已经腐烂;齐桓公则是饿死在宫内,发现的时候已经生蛆。这两人下葬的时候尸体就已经腐烂,再防腐已经没有意义,难度也会更高。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在墓里放水银?我们从《史记》对秦始皇墓中水银的记载可以看出,秦始皇在墓里放水银的原因是想“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他就是想在墓里营造出生前的壮丽河山,但又不能用水,因为墓中最忌讳有水,所以他选用了水银。所以,古代帝王墓放水银的作用就是为了营造河流效果。我的观点目前来看,关于帝王墓内放水银的事情都只见于书面记载,并没有考古发现作为佐证。

齐桓公墓内的水银,在《括地志》里有一段记载,说一帮盗墓贼要盗姜小白墓的时候发现有水银,于是退了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后牵了一条狗进去,发现狗没事了再次进入墓室内,盗走珍宝。“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人。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从上述原文来分析,齐桓公墓内的水银池经过数日就挥发完,盗墓贼因此可以得手。

但实际上,水银挥发的速度是很慢的,一池子的水银根本不可能在几天内挥发完!阖闾墓在史料中也记载有水银池,但由于一直没有挖掘,所以也无法证实。秦始皇墓也是一样,虽然《史记》有记载,但同样没有被挖掘,因此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一记载是否真实。综上所述,关于古代帝王墓内是否有水银存在,我还是持怀疑的态度,只有等到墓室打开的那一天才能得到最终的真相。

农村出殡那天,队伍怎么排序?什么人走在前,什么人走在后?

文章TAG:铁鼎墓里洛阳两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