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临淄运粮河哪里着火,事发临淄这个路段

临淄运粮河哪里着火,事发临淄这个路段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6:22:51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村民办丧事,周口400亩麦田起火,预估损失40万,怎么回事?

村民办丧事,疑400亩麦地起火,预计损失40万,村民们损失惨重,欲哭无泪呀!那么,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燃起这场熊熊大火的呢?又是否和村民办丧事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回顾下事件的概要:【时间】5月27日下午【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魏庄等村庄附近的麦田地【起因】疑似是因为村民办丧事引起的火灾【结果】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个人观点】【1】如果事件调查结果证实,真的是因为办丧事引发的火灾的话。

这无疑是给了我们警示:凡涉及火源的东西,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可能就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极大的、难以挽回的损失。【2】不过,即使真是因为办丧事的人家不慎引发的火灾,把麦田烧了。也希望大家可以把相关的赔偿延后处理。先宽容些许时间,一来是人家现在心情悲痛;二来则是给人家筹集赔偿金的时间,不见得一下子就能拿出那么多钱来。

乐毅一鼓作气拿下齐国七十余城,却对最后两城围而不下的真相是什么?

公元前284年,乐毅带着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创下了半年之内连下七十余城的惊人记录。但接下来的是,齐愍王在琅琊郡莒城,田单在胶东郡即墨城,他们竟能坚守了整整五年。乐毅也是战国名将,他为什么没能一口气拿下莒城和即墨这两个座城池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在齐国的版图上,胶东和琅琊都位于齐国东南部,两郡之间的交通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是水陆两道畅通无阻。

所以这两郡既可以相互支援、保全实力。所以,当时的齐国君王、贵族和军队就选择了全部撤到了这个地方继续坚守。 (琅琊郡、胶东郡) 其实,燕国合纵诸国伐齐的最初目的就是报仇,而不是灭亡齐国。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了相邦“子之”,子之为王的第三年,即前314年,燕国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合谋攻打子之。

齐宣王通过太子平干涉燕国内政,齐国发兵,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子之乱政”之后,燕国变得伤痕累累,这一切都是齐国造的孽。燕昭王上位以后,他励精图治,意图振兴燕国,为此他还设立了“黄金台”来招贤纳士,等到国家强大起来之后,燕昭王就想要把这个大仇给报了。 齐国国力强大,燕国弱小,所以燕国就开始合纵起来,即秦、赵、韩、魏、燕五国合纵出兵攻打齐国。

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齐国败得太快,太让人措手不及了,都城“临淄”就这样也被拿下来了,所以当乐毅拿下临淄之后,人心就变了。 (伐齐形势图)燕国本来是报仇,现在就变成了想要灭掉齐国,吞并齐国的疆土。而秦赵魏韩四国可不支持燕国这么干,特别是赵国当然不想看到燕国就此强大,如果燕国一旦如愿吞下齐国,以后燕国就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赵国,那么,赵国危矣。

所以五国的主要领导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合纵联军也在临淄停了下来,大家重新商讨如何瓜分齐国的方案。赵魏两国的土地与齐国接壤,当然要的是齐国的土地;秦韩两国和齐国隔着赵魏,土地对他们没什么用,最多也就是掠夺一些钱财和战利品,再说韩国参战的目的就是希望赵燕齐魏四国打得天崩地裂,互相消耗实力,那韩国国防就安全了;而秦国就更加居心叵测了,齐国曾经和秦国并立为东西二帝国,这时候把齐国打伤打残,就更符合他的利益了。

(诸国各有算计) 这种情况下,秦韩两国当然不愿意看到齐国灭亡增加了赵魏燕三国的实力,赵魏燕三国实力强大了,当然对秦韩两国就不利了,所以他们找了个理由果断撤军,带着战利品回国了;秦韩两国果断撤军,赵魏两国就坐立不安了。 大家伙都是为了称霸,没必要装糊涂,当初秦韩两国这么积极参与进来,就是想让赵魏两国没有后顾之忧,放手大打特打。

现在秦韩撤军,联盟就解散了,联盟一旦解散,在道义上秦韩两国就可以随时攻打赵魏。如果那个时候大军在外,那怎么去防范秦韩?所以赵魏两国仔细权衡利弊之后,也不打了,各自瓜分一些城池之后,于是也撤军而走。 看上去燕国占了大便宜,可以独占齐国大片疆土,但实际上这是赵魏两国设下的陷阱,燕国进退两难了。 其一,燕地隔海与齐地相邻,但在陆地上却要通过赵国的巨鹿郡才能进入齐国国境,也就是说燕国的咽喉被赵国死死地卡住了。

文章TAG:临淄运粮河着火路段事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