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杭州白洋港是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有卖迷情粉

杭州白洋港是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有卖迷情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07:3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在杭州地方志《嘉靖仁和志》里有记载当:“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三里。艮山门,古时为杭州的东北门,杭州十大古门之一。”,这里的白洋池就是南湖。位置境域白洋淀位于东经115°45′-116°07′,北纬38°44′-38°59′之间,是大清河流域中部的天然湖泊,是华北平原上为数极少的淀泊之一,工程素有“北国江南”“华北明珠”之誉。

白洋淀名称及由来是什么

白洋淀名称及由来是什么

白洋淀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水经注》记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渥,当与大清河古称渥城水有关,安新境内古有渥城),西晋时称掘鲤淀,左思在《魏都赋》中提到“掘鲤之淀”。唐李善注:“掘鲤之淀在河间鄚县西”。北魏时称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间称西塘,并出现“白羊淀”名。宋代在宋辽边界开修塘泺作为塘泊军事防线,一段“……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羊)淀为一水……”,这是白洋淀之名较早的历史记载中出现,《宋史·河渠志》:“……令注白羊淀矣”,当时“白羊淀”已成为白洋淀诸淀的总称了。

明代以后,人们见到淀水汪洋浩渺,势连天际,遂演化写成“白洋淀”。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清代,统称西淀,清代文献“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今总称白洋淀。形成演变白洋淀形成于第三纪晚期,成于第四纪,是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古雍奴薮的遗迹。

白洋淀在地质构造上是属渤海凹陷(新华夏沉陷带)的一部分。早在海西运动时期曾两度下降,最后在第三纪末才沉没于海水之中,形成当时的北京湾。由于黄河和海河水系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河北平原逐渐出露水面,冲积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与分流,彼此汇合于冲积扇或三角洲的边缘地带,使洪水漫衍的低洼处储水成为湖洼。这些洼地和湖泊成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如东淀、白洋淀、文安洼、大浪淀、千顷洼以及沿海的一些其他洼地等。

白洋淀形成以后,由于水文气候的变化,海陆进退交替,人类开发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进过程。在距今万年左右的全新世,古洼地湖泊又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变过程。早全新世后期(距今10000-7000年),由于东南的热气团进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干涸的洼淀再度扩张。

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气候变得温凉、干旱,淀水变浅甚至收缩干涸。唐以前,白洋淀地区人类影响较小。《新唐书》有:“鄚州有九十九淀”的记载。洼淀相连,一片泽野。宋初,在宋辽边境的白洋淀地区大建塘泺作为军事防线,使白洋淀范围一度扩大。而宋代的屯垦开发、元代对大运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泄不畅的情况加剧,河北地区洪涝灾害频发。

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积。明代移民屯田加剧淀区缩小,白洋淀几度干涸,到明代弘治年间,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明正德年间,杨村河决口,唐河决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

为防洪水泛滥,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明代清代,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东、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到了清末,政府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加快了其衰废过程。

民国以后,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3]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位置境域白洋淀位于东经115°45′-116°07′,北纬38°44′-38°59′之间,是大清河流域中部的天然湖泊,是华北平原上为数极少的淀泊之一,工程素有“北国江南”“华北明珠”之誉。

淀区四周以堤为界,东至清河口,西至四门堤,地至千里堤,北至安新北堤。淀周堤长215公里(任丘境内23.9公里)。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2009年测量,白洋淀水域面积108.8平方公里(水位7.09米),[6]总面积33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10.6米时),蓄水量1.024亿立方米。。地面景观以水体为主,淀底高程一般在5.5-5.6米之间,3700余条的纵横沟壑将整个淀区分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

为什么会有人说杭州以前还有一个南湖,这个南湖在今天哪个位置?为什么会消失了?

为什么会有人说杭州以前还有一个南湖,这个南湖在今天哪个位置为什么会消失了

在古时杭州的确有一个南湖,南宋的时候,南湖已经很有名了,当时被称为赛西湖。在清乾隆年间,南湖尚在,不过当时湖面面积已经很小了。清代著名词人厉鹗晚年回到故乡杭州后,就隐居在南湖边上,自号南湖花隐。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湖的面积渐渐变小,最终被尘土掩埋。在南宋时期,南湖也被称之为白洋池,这里风景秀美可媲美西湖,当时很多文人雅士来这里玩乐。

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纪胜》里记载:“城中北关水门内,有水数十里,曰白洋湖。”,而在《咸淳临安志》中则记载:“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回三里”。才短短的三十多年,湖面面积就减少了这么多。这可能和宋淳祐七年夏天的那场大旱有关系。在杭州地方志《嘉靖仁和志》里有记载当:“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三里。宋淳祐七年,夏旱,湖水涸,诸井俱竭,人争汲此水以给食用,至有以舟载卖者。

民免于渴,阖城赖之。”在南宋咸淳年间的《临安志》里有:“广寿慧云禅寺,在艮山门里白洋池,张循王(俊)之孙 舍宅为寺,绍熙元年(1190)赐今额。”,这里的白洋池就是南湖。艮山门,古时为杭州的东北门,杭州十大古门之一。艮山门原址位于今天的建国北路环城北路路口的西北角。明朝的《嘉靖仁和志》里有记载:“ 广寿慧云寺,即张家寺,在白洋池北。

宋张循王俊宠盛时,其别宅富丽,内有千步廊。今为民居,故老犹口谈之。旧有花园,废久,惟存假山石一二。今寺中有留云亭、白莲池,皆其所遗。其前白洋池,号南湖,拟西湖为六桥,桥亦埽迹。”明朝的时候,南湖位于当时杭州仁和县境内。可能老一辈的杭州人还记得,杭州有一个水星阁。这个水星阁就是建在当时的白洋池上的。杭州的地方志《北隅掌录》里有记载:水星阁在白洋池上,形六角,如浮图,凡三层,高七丈八尺(自地至脊高六丈六尺,顶高一丈二尺,周围十四丈四尺),中供毗罗佛。

文章TAG:迷情白洋杭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