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为什么地图上找不到宜兴8692部队,第2师历史由来

为什么地图上找不到宜兴8692部队,第2师历史由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7:25:4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李秀成亲自率领主力进攻雨花台,缺乏援军的曾国荃始终坚持曾国藩提出的“缩营自保”战略,凭借深沟高垒和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顽强防守。曾国荃在如此巨大压力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战术安排,他把部队分为三支,两支在前线直接和太平军交战,另一支作为预备队,抓紧时间赶筑了许多小的堡垒,全力保护水陆通道,稳固粮道。李秀成正面硬上,连续激战两日无法攻克湘军阵地,10月15日,李秀成决定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同时派出一支部队去包抄曾国荃部队的后路,曾国荃和曾贞干派兵连夜在有利地形修筑了十多个堡垒,和太平军对峙在江心洲,保护粮道畅通。

10月18日,李秀成的部队围攻曾国荃六昼夜之后攻势减弱,曾国荃反而趁机派兵出击,攻破了四座太平军营垒。李秀成见势不妙,决定集中兵力,只攻击曾国荃营垒的东部,这里也是曾国荃中军所在地。10月23日,李世贤也率军四万赶到,太平军士气大振,湘军一度岌岌可危。11月3日,李秀成和李世贤联合出击,狂攻雨花台南面的曾国荃指挥部大营,然而这里也是曾国荃部防守最密集的地方。

曾国荃再次证明了他“曾铁桶”的名号名不虚传,不但营垒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相当结实牢靠,湘军士兵守在壕沟里等着太平军的洋枪火炮狂轰乱炸,等到炮火停了,就冲出壕沟拼命抵挡太平军的攻势。到了11月26日,天气进入初冬,李秀成的部队是八月份赶到的,没有准备冬衣,不得已,李秀成宣布撤退,撤掉了对曾国荃部的包围。

历时45天的雨花台之战,忠王李秀成没有能够解除天京之围,但曾国荃部也受创严重,无力进攻天京。这是太平军最后的一次传记,是事关气数的关键之战,然而太平军却失败了。纵观雨花台之战,太平军和李秀成失败在以下几点:1、战略方面,太平军选择了错误的急于决战战略。洪秀全应当负有主要责任。2、战术方面,李秀成自恃兵强马壮,战前轻敌,低估了曾国荃湘军的战斗意志和营地强度。

为什么50多个日寇从浙江一路杀到南京城下,5000多人死亡,12万明军不敢营救?

这股数十人的倭寇,不是一般的倭寇,而是杀出明军重围的精锐武士。他们进攻大明帝国的南京,剩下的确切人数是53人,城内大军不敢出城迎战,堪称一段奇葩历史!《明史·日本传》如此写道“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100多人登陆,突袭会稽、高阜。

知府刘锡、千户徐子懿领兵出击,将倭寇团团围住,结果有一伙倭寇靠着木筏,顺着河流逃出包围圈。逃出来的倭寇有60多人,他们就是后来袭击南京城的那股倭寇,难道南京守军的战斗力这么差吗?从高阜逃出升天的倭寇,先是跑到杭州流窜为祸,接着跑到淳安洗劫。浙江受倭乱之害多年,能够留在当地的驻军还是有一定应对办法,倭寇最终被驻军所阻。

于是,倭寇转向歙县,一路进至南陵,可见这帮倭寇不一般,跑得快还带脑子。倭寇兵临南陵,县里派出300官兵守城,结果被冲进城去,县城遭到焚毁。周边的兄弟县派兵来增援,结果一交手,明朝官兵大吃一惊,“因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这股倭寇能够手接飞箭,充分说明他们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而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战斗人员,具有相当的战斗能力。

离开南陵后,倭寇们朝着太平府行进……太平府有史褒善的兵马驻守,倭寇看到防守严密,就转向东边的江宁镇。得到倭寇来袭的警报后,江宁镇守备遣指挥朱襄等人,带着几百人就出城迎战,驻扎在倭寇必经之路板桥……就如上文所说,这是一股精锐倭寇,无论是战力还是战术远胜一般倭寇。朱襄领兵要痛揍倭寇,但他没想到倭寇会来得这么快,就摆下酒宴与官兵痛饮。

偏偏这股倭寇就赶到了,烂泥一样的酒鬼自然不堪一战,朱襄当场被杀,明军死亡300多人。于是,这股倭寇就长驱直入,过安德、凤台、夹岗,直扑秣陵关。此关是南京城的前哨,守关的明军多达1000人,可惜被倭寇吓坏胆子,全部逃进南京城。秣陵关的溃兵逃来,仓促间的弃关行为,没有任何情报别带入南京城,搞得满城以为倭寇大军来袭。

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急忙下令关闭所有城门,带着官兵上城守备,搞得整个南京紧张兮兮。经过消耗,倭寇的数量只剩下53人,或许因为一路太过于顺利,他们居然就敢来进攻南京。倭寇的进攻受到城上火铳的反击,他们一看攻城没戏,就退走了。南京城里还没有搞清状况,依旧不敢解除戒备,直到倭寇走远才松懈下来。53个倭寇攻打南京城,大明帝国的颜面尽失,啪啪打脸好痛。

朝廷下达死命令,这53个倭寇,一个都不能放过。那时候的倭寇,再经过秣陵关打到溧水县的杨林桥,典史林文景带兵迎击遭败,倭寇杀入暑县。在暑县寻欢作乐一夜后,倭寇次日前往宜兴,路上听说1支明军从太湖出发来围剿他们。他们就穿过武进县,抵达无锡惠山寺,一昼夜狂奔180里。这一次来的明军也不怂,一路追至到惠山寺,这股倭寇再次趁夜“胜利大逃亡”。

看到周边的明军越来越多,倭寇们就想经过常熟返回老巢柘林,就抓住2个当地人带路。这2个当地人有气节,一路上用土话悄悄告诉行人信息,他们把倭寇诱拐到苏州,陷入明军的重重包围。至此,这股倭寇最终被明军消灭,可惜2位带路人被倭寇斩杀。这批倭寇,为什么就这么剽悍?有以下几大原因:1、他们本身就是“特战精英”,前后80多天转战3000里(明代1里大约是576米),能够白天持刀肉搏、晚上长途奔袭。

为什么明朝嘉靖年间的明军抵抗倭寇都捉襟见肘,却能在万历年间战胜丰臣秀吉的数十万正规的日本联军?

嘉靖治国四十五年,明朝从平世转入衰世。皇帝虽管管大事,但二十多年不上朝,常年避居西苑修道。名为玄修,暗操独治。内阁被严嵩掌控,朝廷里都是严党的爪牙,政府的运转能力下降。同时明朝后期最大的内患——流民,正是起于嘉靖。同时又因嘉靖修道,大兴土木,以一人夺万民,致使财政入不敷出,再加上朝内党争,导致边军武备废弛,明军战力急速下降。

而军事实力的急速下降,体现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俺答一路烧杀抢掠打到北京城下,还在大同杀死了总兵张达。宣大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最后俺答在一番劫掠过后从容出塞。在这次事变中,兵部尚书丁汝夔听信严嵩毫无作为,最后被嘉靖杀死。辽东军队一直是明朝军队的精锐所在,常年肩负重任,但在面对俺答时却表现极差,如果俺答当时多想一下,只怕京师陷落将成为必然。

既然作为明军精锐的辽东军队表现都那么差,南方的军队表现又能好到哪里呢?明军内部的实力排行中,南方军队稳坐最后一名。承平日久,南方的军队常年不见战事,当兵早已成为南方一些人混饭吃的工作,渐渐的,南方军队里出现一大批的兵油子,打起仗来跑的比谁都快,再加上嘉靖时的“倭寇”中,虽十之有八都是中国人,但剩下的那些日本人都是日本国内的精锐,又是打游击似的流窜作战。

所以就出现了几百倭寇击败几千明军并且打到南京的这种情况。而到了明神宗也就是万历时,经过嘉靖末期徐阶的改革,隆庆年间高拱改革,隆庆开放海禁,万历前十年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再加上抗倭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的一系列运作。明朝一扫嘉靖之弊政,经济繁荣昌盛。北方出现了李成梁、李如松这样的名将,常年的作战磨砺出了实战经验。

同时因为经济恢复,军费供给足够,且万历中前期皇帝锐意进取,明朝的火器发展迅速,等到了抗倭援朝时,入朝的明军每人一铳,还有根据葡萄牙人的佛郎机魔改出来的各种大小佛郎机。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先进的军工业对日本有着巨大的优势。佛郎机(手持)大佛郎机(小型炮)小佛郎机(骑兵用)五雷神机(可连发,还有子母铳,装弹快)水雷火龙出水(射程百余步,对日本水军造成巨大伤亡,可称为世界最早的舰对舰导弹)可以说,这场战争成了明军的火器试验。

负责辽东事务的明朝正规军,精锐部队,凭借优秀的作战技术与先进的火器、火炮,对以步兵为主体的日军形成了绝对优势,再加上明军算是主场作战,补给的压力远小于跨海峡作战的日军。所以才会看到万历时的明军压着日军打。或者更简单的来说嘉靖:民兵、垃圾兵vs日军精锐万历:辽东打骑兵打出来的精锐vs以步兵为主体的日军。

文章TAG:8692宜兴地图部队不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