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河南哪里有部队冬会营,武警河南总队展开冬季大练兵

河南哪里有部队冬会营,武警河南总队展开冬季大练兵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5 10:44:0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善藏者,藏于九地之下”,王秉璋并没有强攻强打,而是在晚上悄悄地渡过沂河。当时正值冬天,冬夜的河水已经结上了薄薄一层冰,河水冰冷刺骨,可是这并没有挡住部队前行的道路,王秉璋带头趟过河水。敌军一个营的士兵,根本没有想到大冬天的深夜会有人从这条河摸上来,全部被俘虏。此后,王秉璋继续和兄弟部队配合,击溃赶来增援的敌军,两场战斗干净利落,我军仅仅伤亡三名战士,便消灭了敌人六百多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不是王秉璋的风格,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战果才是王秉璋一贯的作风。1942年末到1943年,日军对根据地开展了多次“扫荡”,王秉璋所在的湖西根据地也在日军的包围下不断地缩小。日军采用的是“堡垒战术”,也就是通过大修碉堡的战术蚕食根据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日军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很有效果,但还是敌不过王秉璋的巧攻善攻。

时任教四旅旅长和湖西军区司令员的王秉璋,用“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破解了日军的“堡垒战术”,在火力掩护下,通过土木作业的方式,运动至敌军堡垒近处或者下方,然后用炸药炸毁敌人的据点,日军眼瞅着苦心经营的堡垒防线被王秉璋摧毁却无能无力。战果最辉煌的一次,王秉璋在做好周详的作战方案之后,命令全旅出动,一天半的时间就拔掉日军一百多个据点,以伤亡百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万人的辉煌成果。

河南镇嵩军有怎样的历史?

河南镇嵩军有怎样的历史

历史上,河南人和陕西人是有积怨纠葛的。有人说,是1926年河南镇嵩军围困西安城造成了两地的积怨。1926年河南镇嵩军的这次围城,的确是西安人的一段血泪史。这一年四月,刘镇华率领十万镇嵩军杀入潼关,围攻西安长达八个月之久,城里死了五万多人,几乎家家有死人。当时,死守西安城的是李虎臣和杨虎臣两位将军,其中杨虎臣起到了最主要作用,他曾放出话说,如果敌人攻入西安,他就在钟楼自杀。

杨虎臣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些耳熟。没错,他就是后来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杨虎城这个名字是他在西安城解围之后特意改的,用来纪念这段代表苦难同时也让他名满天下的守城经历。守城的大名鼎鼎,帮西安城解围的名气更大,他就是冯玉祥。现如今,西安古城墙的玉祥门,就是纪念当年冯玉祥大军进城而改名的。

介绍过这段历史背景,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将陕西祸害不轻的镇嵩军。镇嵩军的底子是豫西刀客,也就是河南土匪。晚清民初,全国有几大土匪窝子,一个是鲁南,一个是广西十万大山,一个是湘西,再一个就是豫西。那时候的土匪窝子里,民和匪的界限很模糊,但有一点,这种地方的土匪作恶有底线,讲些匪道,不大会乱来。正因为如此,晚清革命党起义时,通常都要拉上这些人,壮大势力。

豫西的大股刀客王天纵就是这样当上的革命党。辛亥革命成功,溥仪退位,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北洋政府开始整理各地鱼龙混杂的革命军。当时,王天纵这一支队伍大概有三千多人,七百多条枪,袁世凯为了控制改编这支队伍,先用高官厚禄收买了王天纵,叫他脱离了队伍,接着又架空了原秦陇豫复汉东征军东路征讨大都督(算是陕西、河南革命军的领导人)张钫,最后将这支部队交给了民国史上著名的滑头,所谓“三雪”之一的刘镇华(此人字雪亚)。

刘镇华原是一个比较新派的文人,好像也参加过同盟会。这家伙很善于见风使舵,也有几分霹雳手段,白郎匪军流窜北方数省时,袁世凯的北洋军几次围追堵截也没能拿下这个匪首,最后割下白郎首级献给袁世凯的,就是这个刘镇华。刘镇华靠钻营接收王天纵的这支队伍后,从自己的名字和驻地嵩山中各取了一个字,正式将部队命名为“镇嵩军”。

那年月,刘镇华手里握着这样一支刀客班底的杂牌军,充其量只能算个不入流的小军阀,但这家伙在乱世中傍大腿的道行很是了得,皖系得势时,他借着支援陕西督军陈树藩,捞到了陕西省长的宝座;皖系垮台后,他又将两任直系陕西督军阎相文、冯玉祥傍了一个瓷实,总之,任凭城头大王旗如何变幻,这家伙始终能够带着他的镇嵩军在陕西做省长。

关于刘镇华的圆滑,时人经常拿他忽悠冯玉祥说事。稍熟悉民国史的朋友都知道,冯玉祥为人很苛刻,处世也很矫情,但刘镇华应付冯玉祥却很是得心应手——冯玉祥喜欢俭朴,他俭朴;冯玉祥喜欢清洁,他清洁;冯玉祥要厉行禁烟,禁止缠足,他马上带头贯彻;冯玉祥爱讲大话,他就把冯玉祥的重要讲话全都变成标语,贴的满大街都是。这一套马屁拍下来,冯玉祥晕得不行,对陕西其他地头蛇都是严厉镇压,唯独对刘镇华,不仅善待,而且还跟他拜了把子。

文章TAG:冬会营河南武警总队练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