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国储林什么时候实施,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国储林什么时候实施,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5 22:35:0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库存是为了什么?为了积谷防饥,未雨绸缪。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背后隐藏怎样的风险?需要注意什么?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其一,侧面证明了今年粮储拍卖不会在短期内实施,毕竟根据传闻国家级收购都要延续至5月底了。不过从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的情况看,有的企业价格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则出现明显上涨,个别地区甚至有回落的。

猪价什么时候会回升?

猪价什么时候会回升

今天已是2018年3月1日,2018年前两个月,春节前后,猪价在昙花一现般的上涨过后,开启了大幅下跌态势,截至2月28日,主产区生猪出栏均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从1月上旬的高点7.7元/斤跌至5.8元/斤,累计下跌近2元/斤,累计跌幅近25%。而目前,个别地区猪价生猪已经跌到了5元/斤,养殖已经出现大面积亏损。

春节前后猪价如此快速的跳水态势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猪价下跌如此之快,真的是猪源太多了吗?猪价还会不会继续下跌,在破6后是否会继续跌破5元/斤,后期猪价还有没有回升的机会呢?猪价不可能一直涨,也不会一直跌。需要正视的是,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2016年、2017年的持续盈利期后,生猪市场产能逐渐回升,虽然环保很大程度延缓了这一过程。

但2017年规模企业生猪出栏量激增,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从2016年的311.4万头暴增至723.7万头,温氏2017年生猪出栏量已达到1904万头,天邦、正邦生猪出栏量增幅均超过50%,大北农、唐人神、新希望等饲料企业在进入生猪养殖领域后也快速有所产出,且增长潜力明显。这些规模企业出栏量、增长速度等消息公布对于市场各方心理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很大程度也影响了猪价走势。

那么,后期猪价是否会一跌到底,还是有可能回升?2018年前两个月猪价下跌其实并不意外,2017年前两月猪价也是下跌的。但猪价两个月跌1元/斤,且快速跌破6元/斤的情况是不理性的。进入3月,随着屠宰企业全面开工,市场需求有所恢复,猪价有一定修复的机会,或出现小幅的反弹,但整体走势依然偏弱。结合2017年下半年集中禁养的因素及寒冬暴雪仔猪存活率下降的影响,今年年中市场供应或有一定缩量,猪价出现一定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三农问题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三农问题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农民是“三农”的根本,农民是主要劳动力,是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脱贫致富是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环节,是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基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关键还是在于农民自身。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就需要培养造就新型的职业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三农”问题才能够得到真正解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14多亿人张嘴吃饭吃饭的问题,无不牵动着国家的大动脉,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众所周知,耕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面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状况,只有守住现在的耕地,才能守得住今后的饭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天守住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未来的明天我们的子孙才不需要“买饭吃”“讨饭吃”,碗里装的才能是自己生产的粮食。

国储粮食多了去库存,为什么强调农民种粮?

国储粮食多了去库存,为什么强调农民种粮

大家好,我是长江三农,老农民,“去库存”与鼓励农民种植粮食并不矛盾,“去库存”就是为了收购农民手中粮食,是腾出来库容,否则,农民的粮食没地方库存了。“去库存”与鼓励农民种植粮食是两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分开看。“去库存”并不一定是粮食多了,而是我们库存能力有限,现在我们全国库存粮食只够我们吃一年的,如果不种粮食,第二年我们吃什么?所以,粮食必须年年种植,而且要确保稳产高产。

粮食长期储存是有虫蛀、霉变、陈化风险的,每年粮库的存粮必须倒库,轮换,才能确保粮食不变质,“去库存”能降低粮食储存风险。粮食库存多了,粮食价格也就不能市场化,不能随行就市,没有了库存,我们种植的粮食才能成为“香饽饽”,价格才能由市场说了算,市场粮食供求平衡了,粮价才能上涨,但库存多了,供大于求,粮价永远也不可能上涨。

库存是为了什么?为了积谷防饥,未雨绸缪。如果只库存,不卖出去,只能是烂在仓库让虫蛀鼠咬。所以,“去库存”不一定是粮食多了吃不完,而是为了降风险,调物价,保供应,当粮食没地方储存了,必须要“去库存”,腾出来仓库收购农民手中粮食。我国库存粮食只够中国人吃一年的存粮,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6——7亿吨左右,对于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每人每年只有1000斤粮食,虽然够吃了,但如果饲料、食品加工、酿酒等工业消费,人均每年口粮还是年管年,一旦发生饥荒、战乱、天灾,我们的粮食这是不够吃的。

文章TAG:国储林实施项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