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候监集是什么地方,金庸武侠中的建筑地名

候监集是什么地方,金庸武侠中的建筑地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7:00:1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他得罪了无数权贵,按理说,他的晚年,难以善终。但好在,宋仁宗非常信任包拯,无论别人怎么弹劾包拯,宋仁宗始终力挺他。正因为如此,包拯的晚年,过得非常舒适。包拯的别样仕途包拯28岁中进士,可他的为官之路,却是从38岁开始。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寒窗苦读二十多年,终于成为一方知县。这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但包拯没有赴任。他上书请求在合肥附近任职,理由是父母年迈,需要尽孝道。上面很宽容,考虑了包拯的实际情况,将他改任为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包拯还是不满意。他觉得离家太远,思来想去,便选择辞官回家,先赡养父母。其实,和县、合肥之间,相距不过100多公里,驾车不到2小时。

这个距离,真的不算远。但这是用现在的观念来看的,在那个用双脚走路的时代,100多公里,的确无法在父母面前尽孝。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在那个读书走仕途的年代,包拯能放弃当官,去赡养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他真的对父母非常好。几年后,父母相继离世,包拯就在父母墓葬旁边,盖了草庐,坚持守丧。守丧期满,当地的父老乡亲,都来劝包拯继续仕途,他才选择进京听选。

公元1037年,38岁的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位于安徽)知县。他的为官之路,正式开启。相比其他人,包拯的仕途,走得格外顺遂。36年间,他接连调任、升任,担任过的的官职,也数不胜数。在地方上,他当过“大肥差”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也干过要职陕西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在中央,他曾是铁面无私的监察御史,也曾是坚决执行的尚书工部员外郎。

他得罪了无数权贵,无数人恨不能抽他的筋,扒他的骨。但这些权贵,愣是无法撼动包拯分毫,这一切,只因宋仁宗的力挺。宋仁宗有多力挺包拯?历史上,包拯的结局,算是非常好了。 宋仁宗追封他为吏部尚书,赐号“孝肃”,葬礼极尽哀荣。他去世时,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百姓为他哀伤。“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38岁入仕,此后6年,先后在安徽、广东当过地方长官。公元1043年,他被宋仁宗安排回京,赐官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督大臣。在古代,监察御史,几乎相当于皇帝的亲信。但监察御史,也非常容易得罪人。举个例子。有一回,宋仁宗的张贵妃,给丈夫吹枕头风,帮着自家大伯,争了一个淮康军节度使。包拯非常不爽,逮着宋仁宗就各种说。

宋仁宗也知道事情干得不对,但圣旨都下了,要是收回来,他脸面往哪里放呢?所以,宋仁宗转身就走。但包拯直接扯住了他的袖子,继续絮絮叨叨,铮铮有词,说什么“受人蛊惑”,搞得宋仁宗十分无奈。最后,宋仁宗无奈答应悔改。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张贵妃对此什么态度,但她的心里肯定不舒坦。而此事以后,整个汴京城的皇亲国戚,对包拯就是——“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可以想象,包拯的一生,也一定会被很多人记恨。但宋仁宗始终力挺包拯。无论谁弹劾包拯,他都不曾对包拯发难。而包拯给他的建议,也基本得到了践行。为什么宋仁宗会对包拯这么信任呢?宋仁宗对包拯的力挺,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如果你是宋仁宗,你对包拯,也会非常厚待。因为包拯是真正为民请命、造福社会的能臣。【1】包拯的铁面无私,从不区分官职大小包拯回京城以后,就开始恪尽职守,尽监察御史的职责。

他弹劾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王逵。王奎曾多次担任转运使。任职期间,他多次巧立名目,剥削百姓,中饱私囊。百姓一旦不满,开始反抗,他就直接用酷刑镇压,滥杀许多无辜百姓。包拯弹劾了很多次王奎,锲而不舍。一次不见成效,就两次;两次不行,再三次。为了成功扳倒王逵,包拯前前后后,共计弹劾了七次。最后一次,包拯直接对着宋仁宗破口大骂:“你不听我的劝告,就是不体恤百姓,任用酷吏!”《中国通史》:“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包拯一生,弹劾的人很多,除了王奎,还有宰相、舒王的女婿、贵妃的伯父……他铁面无私,从来不管对方来头多大,只要有违官道,就绝不放过。

宰相宋庠对此最有发言权。宰相宋庠为官七年,不贪不腐,没干过天怒人怨的事。但包拯直接把他告到宋仁宗面前,认为他七年无功无过,明显是尸位素餐、白拿俸禄,应当予以免职。由此可见,包拯弹劾官员,只看他是否恪尽职守。贪官污吏是害虫,无所作为、不干实事是蛀虫,都应该去除。虽然包拯得罪了很多人,但他维护的,一直都是宋仁宗的利益。

文章TAG:候监集金庸武侠地名建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