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豫居是我们河南的什么,有什么样的特殊魅力

豫居是我们河南的什么,有什么样的特殊魅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8:50:1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豫剧,初时因其音乐伴奏是用枣木做成的木梆子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后经不断改革及创新而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因河南省简称为"豫",所以将该剧种(即河南梆子)定名为豫剧。回到本话题,豫剧因为各地的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特色的各种艺术流派。通常,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为西府调)"。把豫东地区如封丘等地的称为:豫东调(又称为祥符调)。

至新中国成立后,则是把豫东调祥分为祥符调、豫东调及沙河调。△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此又称为本地梆)△再加上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此形成了豫剧的四大腔调。◇豫东调:发源于商丘。唱腔粗犷豪迈,慷慨激昂。代表人物有唐玉成、马金风、李斯忠等。◇豫西调,发源于洛阳。

唱腔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且多用真嗓。代表人物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等。◇沙河调,唱腔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流行于沙河流域及淮北等地(安徽称为梆子剧、淮北梆子)。代表人物有刘法印、顾锡轩、安金凤等。◇祥符调,其实发源于河南封丘,是豫剧的母腔,也是标准的中州音韵,被誉为最正宗的豫剧唱腔。其代表人物如陈素真、阎立品、桑振君、唐喜成、牛得草等等。

同样发源于河南的豫剧和曲剧有何异同?

豫剧是中国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虽然京剧是国家的国粹,不过京剧的发展远远没有豫剧那么深远的历史文化。在河南这个充满古生古色的地方,戏剧也远远不仅仅是豫剧一种,还有着一种名为曲剧的戏剧。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豫剧和曲剧的区别。space  豫剧是豫剧,曲剧是曲剧,就这点区别,两个剧种。豫剧是板腔体,曲剧是曲牌体。

不过,现今由于一些作曲者总是把曲剧的一些东西往豫剧里弄,把豫剧的唱法也弄到曲剧里,新出的作品就是这样,不伦不类,如果不是主弦还在,不少人真分不清豫剧曲剧了。  板腔体和曲牌体是两种不同的戏曲创作体系。板腔体板式一般不如曲牌体剧种曲牌丰富多样,但板腔体的剧种却一般要比曲牌体剧种所表达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变。

比如曲剧,它的曲牌至少有二百多个,豫剧板式也就几十个。但豫剧唱腔却是要比曲剧丰富的。  板腔体板式,通过感情的变化,可以把板式伸缩变化,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和前后一致性,虽有张有驰,但整体性比较严谨。曲牌体,一般是一段唱腔一段音乐一个曲牌,到了下个唱腔下个音乐又是一个曲牌。  要想表达丰富的情感,就需要不段的创造曲牌,曲牌的可继承性比较低。

不知道大家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没有。板腔体基本上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而曲牌体是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二者设计思想和设计原理不一样。  昆曲就是曲牌体的,京剧和豫剧是板腔体的,昆曲曲牌大概有1000多个曲牌,常用的也有三四百个,而京剧豫剧的板式只有几十个而已,而且这些板式是有继承关系和紧密联系的。比如豫剧的慢二八、快二八,其实就是从二八板派生和继承过来的,具有强烈的紧密性、一致性和继承性。

  而曲剧的曲牌则大多都是单独个体的,相互之间并不具备派生和继承关系。我说的继承就是这样的继承,板式之间它们是有联系的。豫剧的很多板式都是通过基本的板式派生出和继承过来的。而且你掌握几十个板式其实是不费力的,但是你要掌握一千多个曲牌那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曲剧可不是凭空就有200多个曲牌的,是在还是曲艺的时候不断由艺人创造的。

毫不夸张的说。曲剧要想赶上和豫剧大体相等的丰富唱腔,起码要500个曲牌左右才可能。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

为什么有人说豫剧起源于鲁西南而不是河南?

山陕梆子传播有两路,出潼关而河南,越太行而入山东,这两路分别发展成了河南梆子和山东梆子。河南梆子即是豫西调,往东传播。而山东梆子则往南传播,逐步行成豫东调,江苏梆子,淮北梆子,往北传播行成莱芜梆子。民国年间,豫西调和豫东调相汇于开封最后发展成现在的豫剧。 戏曲界公认的就是,山东梆子和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血缘关系亲近,差别不是很大,都是上五音。

而它们同豫西调差别巨大,豫西调主要是下五音。也就是说豫剧四个调中的其中三种可以和山东梆子划分为一个剧种,即高调。 从豫剧早期名演员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倾向,豫东调唐玉成的老师张建材是山东人,名老艺人苗喜臣,黄儒秀,赵义庭,这些都是山东梆子出科,马金凤,杨启超,黄爱菊这些豫东名演都是山东人。豫东调大本营虞城,商丘紧邻山东的曹县。

而曹县这个地方则是豫剧名演辈出,五大名旦中就有两个是曹县人。连刘忠河据说也是随南下部队出生在山东曹县。 祥符调奠基人孙延德清末也是在山东菏泽坐科学戏,科满回河南演出,培养大批知名演员。豫剧主弦板胡也是从山东梆子引入的,这在陈素真回忆录中有记载。 民国时期,赵义庭的山东梆子戏班跑到开封同陈素真的杞县河南梆子戏班搭台演出,影响巨大,后期更是一直同常香玉配戏演出。

安徽黄梅戏,河南的豫剧,观众最热爱的是豫剧,还是黄梅戏?

说说我的看法。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都是影响力很大的地方剧种,也曾涌现出很多名家,如黄梅戏的严凤英、马兰,豫剧的常香玉、牛得草等。两个剧种在央视戏曲节目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说到哪个更受欢迎,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待:1:在各自区域内自己的剧种更受欢迎不言而喻,黄梅戏在安徽境内肯定是最受热爱,豫剧在河南省内最受热爱。

豫、皖两省都有众多的地方剧团,甚至一个县、市内不止一个。另有很多培训戏校,可见本剧种在当地的火爆。2:豫剧比黄梅戏行当齐全豫剧相比黄梅戏行当更齐全,生旦净丑各有领军人物,反观黄梅戏似乎还停留在“小生 小旦”、“有旦吃饱饭”的地方小戏模式,生行处于从属,净行几乎为空白。3:豫剧有更多的剧目如上所言,黄梅戏由于行当不全,自然也就没有豫剧上演的剧目众多。

比如“包公戏”,黄梅戏既没有出众的演员,也没有出彩的剧目。更全面的豫剧自然能吸引更多不同欣赏习惯的观众。4:行当不全名家自然也少豫剧不仅有常香玉、马金凤等旦角大师,其他如牛得草、金不换等名丑,李斯忠的黑头、刘忠河的红脸,都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黄梅戏能被全国戏迷知道的名家似乎远没有豫剧多。王少舫之后的男演员能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几乎没有了。

5:推广上豫剧更有力度人口多于安徽的河南,有着很深的豫剧情节,分散到各地后把豫剧也带到了全国。另外,河南卫视也有很红火的豫剧栏目,有意识的向外推广豫剧着力打造中原文化。安徽在这方面弱于河南,基本上满足于自娱自乐。对比来讲,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豫剧地位高于黄梅戏。现在的豫剧已然是京剧之外最大剧种了,评戏、梆子、越剧、黄梅戏等稍逊。

文章TAG:豫居魅力河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