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偃师新寨什么时候搬,洛阳偃师县六十年代老照片

偃师新寨什么时候搬,洛阳偃师县六十年代老照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0 18:51:38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偃师到洛阳路程缩短至30分钟。首阳新区东起商都南路,西至洛龙区白马寺镇与偃师首阳山镇交界处,北接310国道,南临洛河北堤。目前偃师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局、信访部门有不少单位已经搬到首阳新区办公,山水人家、荣盛中心等小区开建完工。2017年续建项目10个,分别是西区污水处理厂、太和渠、夏都大道景观绿化、新区信号灯二期、热力管网、元一科技产业园、塔庄社区、新寨社区、钰城假日酒店和御城名邸。

偃师市首阳新区的发展前景?

首阳新区东起商都南路,西至洛龙区白马寺镇与偃师首阳山镇交界处,北接310国道,南临洛河北堤。首阳新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其规划理念定位为“洛滨明珠、田园新城、人文之都”。目前偃师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局、信访部门还有不少单位已经搬到首阳新区办公,山水人家、荣盛中心等小区开建完工。偃师到洛阳路程缩短至30分钟。

2017年以来,首阳新区建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完工的项目有10个,分别是城市体验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开阳路、蔡侯路、聚贤路、相国大道、府佑路南延、府佑河、中州路汉魏路电力通道和汉魏路连接堤顶路工程。 2017年续建项目10个,分别是西区污水处理厂、太和渠、夏都大道景观绿化、新区信号灯二期、热力管网、元一科技产业园、塔庄社区、新寨社区、钰城假日酒店和御城名邸。

新寨中小学效果图 2017年已开工项目13个,分别是新区体育场、新区幼儿园、古城排涝渠、南湖、津阳路、太和路、山水人家24#楼、前后纸庄城东村社区、大冢头社区、荣盛中心、夏都大桥、洛河生态治理后续项目;5条道路路灯已安装完成,府佐路南延和浙江大厦内部道路绿化也已在2017年底启动。 2018年开工项目有:新一高、新寨中小学、金融大厦、邮政大厦、中裕大厦、新区医院、文博中心及张海书法艺术馆、首阳壹号二期、久鼎二期、御城名邸二期、滨河路、夏都大道二期、中成五星级酒店、永宁路东延、聚贤路南延、汉魏渠、汉魏湖、大唐首电与华润电力水电管网改造、夏园文化产业园等19个项目。

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不少影视剧中都会有这样一段场景,来访者问村民从何处来,村民回答自己的祖先是从大槐树下一路迁徙到这个地方安家落户的。这里的大槐树便是象征人口大流动的聚积之所,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华北地区就曾有一首歌谣这样诉说着大槐树的故事:“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大槐树下曾经发生了多少事情呢?为何大槐树会成为寻根祭祖的必去之地呢?洪洞县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始于元末明初,作为两个朝代的串联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战乱频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只能不断流离失所、奔走异乡。

但这次的迁徙较前代有些不同,便是山西竟成了收容来自全国各地流民的大本营。原来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然在了江南地区,原本人口众多、富饶繁华的江南受到战争的打击,最终元气大伤,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浪潮翻涌最浓烈的便是淮南一带,红巾军与元军、地方割据势力互相倾轧、厮杀多年,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日常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由此没有战乱延伸、风平浪静的山西洪洞县成为了迁徙的主要输入地。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声势浩大、牵扯甚广的移民洪流涉及了大约200个姓氏,毫无夸张的讲,是全国范围。转眼到了明朝,从朱元璋到永乐时年间,洪桐县共组织过8次大型搬迁活动。这里笔者不禁有个疑问,迁徙通常是在战乱年间才会有的举动,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大型人口迁徙活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无不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

原来,朱元璋虽然同统一了全国,但饱受战乱的百姓和百废待兴的国家现状实在是不容乐观,百姓仍处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生活的质量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为解决这样的困境,朱元璋决定进行山西洪洞县的人口迁徙,将这块人口相对密集且集中的地区进行有目的、有规模、定期的迁徙。但中华民族自古都有“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其实早已安家乐业的当地百姓非常不愿意迁徙,但碍于政令,不得已为之,但如何铭记自己的住所呢,他们想出了以洪洞县的大槐树作为印记的方法,约定这棵大槐树即为自己的故乡的象征,即使日后身处他乡,也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家乡。

发展到现在,大槐树就变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最深刻的眷恋与永世不忘的铭记。但其实来自底层百姓的不愿迁徙的意愿非常强烈,政府硬要推行迁徙遇到的阻碍实在是难以解决,于是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以解决这样空前的压力。首先要知道阻力为何如此之大,原来当时的统治者制定的迁徙政策是这样的: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硬生生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分割,使亲人被迫远走他乡。

一旦引起暴乱,后果不可估量,极有可能根基不稳的新生政权瞬间土崩瓦解。那该如何解决呢?政府这样姓氏:凡是在迁徙名单的百姓在大槐树下进行登记后便可以领到一些金钱补偿。但这种金钱诱惑绝对不可能拥有触动所有百姓迁徙的魔力,那些家境殷实的家庭不缺钱,定然不会愿意离开扎根之所,一切从头开始,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需要进行迁徙的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细分,那便是没有收入的流浪者,他们拥有了一笔数目较为可观的财产,这样从别的地方白手起家不能不说不失为一件好事,于是迁徙遇到的阻力削减了不少。

且伴随这些弹性原则外还有明文规定,在法律的约束下,迁徙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了下去。最终在统治者的协调管控下,洪桐县的人有条不紊地迁徙往全国各地,东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全国各个省份都可见到洪桐县人的足迹,据悉从洪桐县迁徙出来的姓氏大约812个姓氏。如今,山西洪洞县早已成为一种思乡情感的寄托,那个伫立着的大槐树坚定执着地向世人诉说着自身的故事,那些纷乱的时光、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文章TAG:新寨偃师县老照片六十年代偃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