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高青千乘湖小学在哪里,全面发展好少年

高青千乘湖小学在哪里,全面发展好少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1:37:46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以此推断,中牟官渡是历史上中牟古城或新城的官渡,并非是今城的官渡。这样看来,历史上的中牟官渡,大约就在鹤壁之南阳武县的地盘上。但问题是中牟也在黄河之北,而官渡之战却发生在黄河之南。但黄河南面的官渡隶属于黄河以北的中牟,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除了古代中牟不是今天的中牟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黄河故道的迁徙。

那就再看一下三国时期的黄河,曾经是在今天黄河位置的北面还是南面。03黄河故道的迁徙按《水经注·河水》记载:大致经今河南滑县、濮阳、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等县市,德州以下复入河北,经吴桥、东光、南皮、沧县而东入渤海。这就是说,黄河从河南滑县向东如海。滑县就是冀州黎阳,是颜良等人渡过黄河的地方。

也就是说,今天的黄河远远南移了,三国时的黄河在今天黄河的北面。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西汉文帝到东汉初年就相继发生了四次大的改道,其中三次发生在濮阳境内。但通过一些资料来看,黄河改道一般是在濮阳以下地区,曾经几度改道经过淮河入海,这是大开脑洞的事,但在濮阳上游改道较少。史料记载,洪水在今天的鲁西、豫东地区泛滥了近六十年,东汉明帝才在永平十二年(69年)命王景修渠筑堤,从荥阳到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形成了东汉大河,这在《水经注》、《元和郡县志》都有记载。

从黄河迁徙及治理的历史资料来看,很少见到关于郑州地区的记载,也就是说,很可能黄河并没有到此一游,隶属于郑州的中牟也就不在黄河沿岸。还有个习惯的说法,黄河以北称之为内,黄河以南称之为外。河内郡就是黄河以北的地区,河南郡一般就是黄河以南的地区。河内郡,为古代郡名,是汉代设立的郡置,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范围为今河南焦作、济源全境和新乡、安阳西部部分地域。

综合这些史料,豹眼以为,三国时期的黄河,大致流经的路线是:从武陟以南、荥阳以北流出,经过阳武、延津、滑县、濮阳,最终经过山东滨县入海。由此豹眼认为,官渡一定是在黄河以南,属于阳武的地面上,也属于古中牟县的地盘上,但不是今天中牟县的地面。特别是故市、乌巢在延津地面,袁绍大营离此仅有20公里,官渡不可能跑到今天中牟县的地方去。

今天的延津与中牟之间隔着原阳县,这个原阳就是阳武。秦置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唐移今原阳。今天的中牟离延津大约60公里,中间隔着阳武。延津之南20公里,恰恰就在阳武的界面上。因此,官渡之战应该是在阳武发生的,也就是在新乡,而不是今天的中牟,也就不是郑州。今天,黄河已经大幅度南移,中牟还不在黄河岸边,三国时期的黄河远在今天之北,中牟的官渡,离得更远,也就不太可能成为当时的官渡。

历史上的青州都在什么时间叫过益都?有什么历史故事?

青州、益都名称的由来青州,位居中国东部。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又因“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曰“青州”。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尚书-禹贡》记载,青州为大禹时期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另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今日青州)青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厉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汉时期青州即已开始建城,东汉至三国时期,青州更成为中国东部重镇。自东晋建立伊始,青州即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覆灭之后,又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中间虽伴随王朝兴衰,朝代更迭,但青州作为山东的州、府、郡、的治所(相当于现在的省府),其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地位一直未变。

彼时的青州府堪比现在的山东省的省会——济南。事实上自大禹时期至清朝灭亡,长达几千年的时间之内,一直沿用“青州”这一名称,且大部分时间内青州府都是山东省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1912年,晚清覆灭,民国初肇。国民政府决定撤销青州府,改立济南为山东省行政中心。这样以来原青州府所在地便降级为县,并更名为“益都”县,且直属山东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即1948年,青州解放,共产党设立青州特别市。1952年,青州特别市又恢复至普通级别的益都县。1986年,党和政府再次将益都县升级(即撤县设市)并重新再次更名为之前的青州市。————————————————————————青州历史故事1,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的身份主政青州。

文章TAG:高青千乘湖少年小学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