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华为 > 阿里云智能手机,阿里云手机怎么样?

阿里云智能手机,阿里云手机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3:09:20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阿里云手机怎么样?

很一般,没什么特色,甚至不如原生态

还可以

阿里云智能手机

2,阿里云是什么品牌的手机?新开发的吗?

他不是手机,只是阿里巴巴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主要就是研制系统的,这次是和天语和英伟达合作的一筐手机,

阿里云智能手机

3,阿里云手机有哪几款

展开全部 天语 W619 ;W650;W806;W688;W700;W710;E688;W658;W680;海尔W718;

阿里云智能手机

4,听说那个阿里云手机系统用来在淘宝买东西非常方便,有什么手机是搭...

阿里云最近推出了几款新手机,其中KOMI V1就非常不错,搭载了最新的阿里云os,整合了好多淘宝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自己diy外壳,个性化程度非常高,而且价格也不贵,才999

天语:才几百元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阿里云手机怎么样?阿里云系统怎么样?

之前阿里云曾携手多家手机制造商,推出基于阿里云系统的手机,市场反应良好,本次推出的基于阿里云操作系统的卓普手机一经发布后,顿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阿里云手机还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也许能够成长为下一个时代的Android操作系统。那么阿里云系统怎么样呢?小编实机测试了一番,发现Android操作系统拥有的功能,在阿里云系统上都能实现,而安卓系统所未能实现的功能,阿里云系统却可以实现。 当然有很多朋友怀疑,阿里云系统会不会像WP系统那样由于应用太少而无法实现众多功能,这一点其实就没必要担心了,因为阿里云系统兼容Android系统的apk文件,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将安卓系统的apk安装文件安装到你的阿里云手机上,这样一来阿里云系统就完美无缺了。

6,阿里云的手机怎么样?

这么说吧 优点:外观不错,配置领先,双核的。如果你是淘宝的老用户,2000不到的价格性价比还行 缺点:1 电池不给力,就那放着支撑一天也悬,玩个啥的半天没电,还有关键只有一块电,配件没跟上,连块备用电池你都买不到 2.按键没背景灯,晚上老按错,机子后盖装卸很不方便,机身发热量太大 3 拍照没补光灯,前置摄像头不支持视频通话,只能玩自拍 4 系统坑爹,屏幕滑动有明显的迟滞感,7个分屏,5个装淘宝软件,一个云页面,一个还是淘宝客户端,那些淘宝软件用不着你还不能删,自己装的软件不能在屏幕上显示widget, 5 云系统费流量,你什么都不玩2个小时光翻翻屏幕它上面的软件自己更新可以费你14M流量,3天可以花光你一个月的流量 6 WIFI连网较差,中途断线。 7 内置游戏,一款赛车,一款射击每款收费15元,系统内置软件市场上的软件大多收费。 8 不支持横屏切换,输入很不方便。 9 淘宝的红包坑爹。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淘宝的铁杆粉丝,又不在乎流量,不在乎待机,对细节方面要求不是那么高,只要外形够炫,那么选它没错。 如果你虽然忍受不了这坑爹的系统,但自己会刷机,买台回来自己刷着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不是,不建议你购买此款手机。 不是我不爱国,只是这款手机细节方面不到位,我同事买了就在纠结中,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优点: 1:出色的云服务,资料同步,存储空间,整个一中国版icloud。 2:淘宝式一站体验,各种淘宝服务齐聚阿里云手机,当然你支付宝要有钱哦,亲。 3:cloud app无限的扩展可能,期待更多开发者加入。 4:tegra 2双核,这个不说了,说半年了。

缺点: 1:android式体验却取消了状态栏,缺乏对当前通知的管理。 2:云服务的设置需要更加人性化,加大用户可控性。 3:待机方面仍需努力。

7,2019年智能手机高端旗舰之战,来早了_

性价比时代的宣告结束,让手机厂商在中高端的战场相遇。

今年中国市场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头部厂商集中,中小厂商艰难求生。与此同时,无论是华为、OPPO、vivo都在抬高旗舰机型的售价。

大盘遇冷,高端机需求量在激发

回顾过去多年的国产智能机发展史,中国厂商的“高端手机”最初定价大多徘徊在2000—3000元价位区间,但2018年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国产厂商不断的对技术钻研和品牌调性的提升,价格开始对标三星高端机和苹果iPhone。

要知道在过去,国产手机的定价都会与iPhone形成明显的价格差,以获取不同消费群体的用户, 但现在部分机型已经等价齐平,直接与iPhone抢占同一消费段的用户。

其中以华为、OPPO、vivo表现的颇为激进,华为最新的Mate 20系列最高售价已经超过12000元,与iPhone XS Max定价不分伯仲,而OPPO Find X和vivo NEX双屏版价格也已经徘徊在5000元左右,直逼售价相对便宜的iPhone XR。

国产手机之所以敢冲击高端,源于技术和产品核心点突破了原有的局面,比如屏幕指纹、超级闪充、升降式摄像头,甚至超前的手机双屏模式,都吸引着用户的眼球,从而激发购机欲望。

在今年中下旬的时候,OPPO Find X、vivo NEX与华为Mate 20系列已经在高端市场进行了一场硬碰硬,就连被低端机红米系列所困,一直在中高端不痛不痒的小米,第三季度产品平均单价也同比上涨20%。

据36氪了解,vivo NEX发布之后6个月在中国销量超过200万台。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OPPO Find X同期销量也在几百万台,11月华为Mate 20系列合计新增设备达103万。这某种程度上说明,虽然市场大盘下滑,但是用户对高端机的需求量在持续激发。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用户的换机周期在不断的延长。从销售情况来看,国金证券报告指出,大约90%的手机在一年内售出,超过18个月后难以获得销售突破。从新机型的平均销售时长来看,苹果销售时间最长,超过1年,而华为、小米、OPPO、vivo四大品牌销售时间较短,产品迭代速度较快。

2019年第一场高端机之战已经来了

事实上,从部分厂商的产品策略也可以看到这种快速迭代的逻辑,华为Mate 20系列一次更新了多款机型在售,vivo前不久刚发布了NEX双屏版旗舰机。

如今伴随着售价4998元的NEX双屏版今日开售,已经挑起了高端旗舰机市场的战争。因为通常手机厂商们的“头菜”会选在2019年2月底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示或者发布,NEX双屏版的开售,让这种PK来的比往年要早了一些。

NEX双屏版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搭配了双屏幕,以及TOF零光感人脸识别和第五代光电屏幕指纹 。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提到,明年手机市场大盘会继续下滑,这样的形势也逼迫头部厂商更多地进行研发投入。“希望通过创新能让大盘少下跌,促进消费者为我们的创新买单”,胡柏山表示。

如果从数据层面表现来看,今年vivo的表现在整体市场遇冷时形成了一种逆势而行。IDC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vivo的出货量超过2200万台,排名升至第二,同比上涨18.5%,涨幅居前五厂商之首。

2018年三季度中国市场数据

产品方面,X与NEX系列通过持续的技术变革,做到了覆盖2000-4500价位段内的热销;渠道方面,二季度开始面向线上市场推出Z系列性价比机型,推动vivo大幅提升自身线上渠道占比。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王希认为, 手机厂商军备竞赛的战场将由硬件层级转向更考验技术储备的系统层、夜拍算法优化等软件层级。

显然,自主的技术研发已经成为接下来手机厂商们较量的筹码,这也是它们敢于布局高端的底气。前不久,OPPO宣布2019年将投入100亿元研发资金,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接受采访时也称vivo明年的研发投入逻辑上不会低于一百亿元。

头部厂商投入大笔研发资金也不难理解,随着产品愈发同质化,通用的供应链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各家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它们只能选择自己研发,才有可能走在对手前面,否则就面临掉队和被淘汰风险。

今年,荣耀、OPPO、vivo都在线上千元机型发力,堵截了小米的千元机市场份额,导致第三季度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这恐怕是小米始料未及的。

不过千元机在未来不会是头部厂商的主要战场,原因在于伴随着国内厂商向海外的大肆扩张,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提升品牌影响力已经迫在眉睫。

在国际市场建立品牌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凭借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支撑,冲击高端市场,直接入侵苹果、三星的地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不然即便短期领先,也很容易被对手赶超。

2018年初的时候,面对逐年下滑的手机市场,vivo创始人沈炜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今2018年末再次复述也十分适合: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困难危机往往是转危为机的最好时机”。

8,5G手机上手不易_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来莎莎;36氪经授权转载。

在近日的2019消费电子展(CES)期间,高通宣布,已有30多款5G移动终端采用高通方案,将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和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骁龙855移动平台是高通首款5G商用移动平台,旨在支持2019年上半年开始的首批5G商用智能手机。

随着5G预商用序幕的拉开,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在CES上纷纷展出自己的产品。在全面屏、拍照热潮后,5G手机的问世成为市场焦点。

制造5G手机比想象中困难

尽管今年5G基站仍不普及,但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安卓阵营的各大手机厂商大力投入5G手机研发。三星就宣布,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5G智能手机。

此前,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第一财经等记者采访时表示,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流量接入三大优点,对消费者来说能解决一些痛点,“比如在深圳,比较大的商业中心会上不了网,因为基站完全超负荷,没有办法有效接入。

虽然运营商加了很多小基站,但还是不行,机场、高铁上网速度都很慢。这不完全是传输带宽问题,更多是基站覆盖接入点不够。从技术角度而言,5G实实在在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

因此,他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满足这些需求。“不一定非得领先多少,但是一定得确保自己不要处于落后的状态,就算不挣钱也要巨大投入,不投到时候肯定掉队。” 胡柏山称,vivo在5G基础的专利布局、硬件的天线技术等都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包含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在内的安卓手机品牌阵营有望于2019年推出5G手机产品。不过,考虑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备,预估5G手机全年生产总量将落在500万上下,渗透率仅0.4%。

与4G相比,5G手机主要的变革在于无线电调制解调器和天线两种关键部件,制造5G手机比想象中困难。

集邦资讯报告指出,5G手机的应用处理器必须搭配5G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以及为增强收信及滤波功能而增加的包含WiFi模组与PA模组等周边零部件的配置。

“然而,这些零部件不仅使得手机的尺寸加大或增厚,此外还会令零部件成本急遽上升。以旗舰机的平均物料清单成本(BOM cost)来看,5G手机的物料清单成本将一举提高20%~30%。”

此外,从机壳来说,由于金属背盖对信号产生较多干扰,因此在背盖的选择上用玻璃还是塑胶材质的争论居多。

德勤在《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中指出,2018年一款高端手机附带出售的4G芯片大约为70美元,天线和前端所需成本大约为20美元,5G手机的芯片和其他零部件成本要明显高于4G手机。

对于5G终端价格,中国移动曾预测2019年预商用时将达到人民币8000元。不过,胡柏山判断,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21年左右5G手机的售价大概率会在2000元左右。

除了基础建设不足外,研发成本的提高,功耗过高影响待机时间,以及定价策略等问题,都还需要整个5G生态系的发展成熟与市场验证。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虽然各家率先推出5G手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真正能够批量提供需要到2019年三季度。

在此次CES会展期间,英特尔没有更新其在5G手机芯片上的进展,不过英特尔公布了其在PC、新设备以及包括AI、5G和自动驾驶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进展。

英特尔透露,将推出全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基于10纳米制程工艺的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交付。英特尔称,该款网络系统芯片计划将英特尔架构引入无线接入基站,允许更多计算功能在网络边缘进行分发。

5G网络建设仍处于早期

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我国将进行5G商业推广,一些地区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到今年下半年,像5G的手机、5G的iPad,都会陆续有产品投放市场。”

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3GPP对5G三大应用场景的定义为eMBB、mMTC和URRLLC。其中,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移动物联网场景;mMTC和URRLLC都属于移动互联网场景,其中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由于5G建网频段较高,基站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要比4G基站多。此前有分析称,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

不过,德勤最新的报告指出,随着2018年多项5G实际测试的推进,北美、欧洲和日本的许多运营商开始重新评估5G成本,并声称5G网络的资本支出力度将与4G网络基本持平。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成本的预先投入,比如运营商预先大力布局光纤网络(既为未来的5G技术做准备,也为目前的4.5G技术提供支持),并采购具备5G功能的无线电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可在推出5G服务时和软件一并完全升级至5G状态。

但是,对于5G而言,2019年仍处于网络建设初期。

中信建投在一份研报中预计,2019年中国将新建开通5G基站10万个左右,预计全球在30万~40万个基站左右。

经历了4G后周期的低谷,通信产业寄希望于5G走出业绩低谷,并带动产业升级。目前而言,电信运营商、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已进入原型测试密集期,5G商用进入全方位冲刺阶段。

在5G网络推进和建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资本开支也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运营商对5G发展的态度又存在矛盾:一方面,传统业务增量不增收,寄希望于5G带来新的变化,而且担心一旦投入晚错失先机;但另一方面,4G的投资尚未完全收回,5G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

德勤研究高级经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钟昀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运营商投资5G相对保守,以应用驱动,“比如说要建一个无人驾驶的网络,一定要有精确的商业模式才会去做。”

此外,5G在推广初期或遭遇4G一样的境遇。德勤报告指出,4G在推广初期(2009年~2010年),仅有小部分运营商在有限的部分地区提供4G 服务。虽然在推出后的10年间4G网络的布局范围越来越广,但直到2019年4G才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无线联网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的4G网络用户要到2023年才能超过网络用户总数的50%,距离4G网络的最初启用已过去14年。“这意味着到2025年,5G可能仍是一种相对小众的技术。该年度的5G用户人数有望达到12亿人次,但也仅占全球非物联网移动网络用户总数的14%。”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5G网络应用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到2025年,美国将有49%的用户使用5G网络,日本、欧洲、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5%、31%和25%,而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这一百分比仅为个位数。十年以后,供应商们可能仍在推广5G。

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全貌,都在这张AI势力范围图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 马关夏。36氪经授权转载。

2017年人工智能的崛起气势如虹,创业者在资本的热潮中狂欢,对AI可能给各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奔走相呼,然而在过去的2018年,区块链的浪潮和共享单车的大起大落,却一度让人工智能黯然失色、星光不再。

这并非坏事,远离了喧嚣泡沫,资本寒冬到来后的AI行业更加脚踏实地,无论科技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寻找基于自身技术能力和特点的应用场景成为重中之中,“落地”是这一年的主题。

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马太效应愈发加强,当小公司们面临普遍的融资困局时,头部明星企业却在纷纷刷新这个行业的融资记录。

早已完成AI产业布局的BAT率先进入全面应用落地时代,而处于热门赛道的创业公司则面临更加激烈的落地之争。

接下来的2019年,当投资的热潮退去,面临资金短缺和应用场景局限的小型AI创业公司,只有找到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才能赢得更多生存空间。

01.产业链分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9月,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共有1122家人工智能企业,这些企业分布于AI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AI产业链按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可划分为三个类别。基础层为整体产业提供算力,其中硬件部分包括芯片、传感器与中间件,软件是以云计算为整个AI产业链提供算力计算能力平台。

在基础平台领域,主要是腾讯、百度、阿里等巨头提供,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大陆等矿机厂商正在向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转型。

AI产业链分布(腾讯深网制图)

技术层则为整体产业链提供通用AI技术能力,其中感知层包括目前技术已相对成熟的计算机视觉和语言语音识别两项机器感知任务。

认知层定位为“机器大脑”,包括知识图谱/语义分析以及智能问答/虚拟助手两个核心领域。

顶部的平台层则以通用技术应用平台的形式提供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应用服务,对接应用层。

目前国内主要面向To C市场的创业公司基本都集中在技术层,比如提供语音服务的科大讯发、服务智能手机企业的商汤科技和旷世科技等等。

应用层则是具体的消费级终端应用和行业场景应用,消费级终端应用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以及智能硬件三个方向。

行业场景应用对接各类外部行业的AI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安防、智慧营销、智慧城市等等。

除了部分消费级应用,这是一个庞大的To B市场。腾讯所提出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方向,和人工智能紧密相关。

02.BAT加速布局

作为国内AI产业最重要的参与者,互联网巨头BAT在AI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和对外投资层面都已完成了全方位的布局,BAT专注的业务领域也反应到了其在AI产业的布局上。

总体来说,百度围绕平台与自动驾驶;阿里侧重人工智能在数据服务领域的应用和底层技术;腾讯侧重平台和技术开放,对外均衡布局。

BAT人工智能布局(腾讯深网制图)

在去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希望构建一个基础平台,把人工智能一些基础的能力,比如深度学习的框架以及语音识别的技术、图像识别的技术,开放给外部。

在应用层面,李彦宏比较看好两个场景:智能的家庭和智能的交通。

马化腾则认为,未来人机人脑之间的整个未来外部网络之间的互联将是有意义的。未来10年内在新的人机接口方面将会有很多的变化。

如果5G加上VR的基础,加上续航能力,加上计算能力等被解决,一定程度上会有比较实用的VR计算软件和AR计算软件会出现,这也是划时代的突破。

03.AI独角兽落地竞争白热化

目前头部的AI独角兽创业公司集中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AI芯片、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技术成熟或应用场景广泛的赛道内。

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2012年前后,技术背景出身的高学历创业者感受到了AI技术的发展浪潮,搭建起团队,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启创业之旅。

在市场还不了解AI的情况下开始创业,为这些公司赢得了大幅的先发优势,在创投市场最为火热的2016年,这些已经完成技术研发、团队磨合以及初步市场试水的公司获得了极高的估值融资。

随着资金的加持和口碑的积累,头部创业公司的地位得到巩固,成为中国AI产业的重要一极。

腾讯深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最为成熟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商汤、云从、旷视、依图四家明星独角兽公司均在金融和安防这两个最容易落地且市场广阔的领域广泛布局。

在金融领域,商汤科技的客户涵盖了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总部地处重庆的云从科技,虽然宣传力量和地域上不占优势,但却是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的第一大供应商。

旷视科技背靠投资方阿里巴巴,为支付宝客户端提供人脸识别登录功能支持,同时也为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服务。

依图科技则拥有完整的实名认证解决方案,依靠人脸比对及活体检测技术,为金融企业提供从柜面到自助设备再到移动端的全渠道解决方案。

在安防和智慧城市领域,商汤科技的主要落地场景是通过智能视频解决反恐、罪犯抓捕和保障公共安全;云从主要基于大库检索、动态布控、轨迹追踪等核心技术与各个业务线的算法项结合,在多地公安系统内陆续落地应用。

旷视科技以智能摄像头硬件为基础,涵盖了人脸识别门禁、天眼监控系统、动态人脸识别监控、人证合一等多个应用方向;依图科技研发的“蜻蜓眼”人像大平台也已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同时也为海关总署及中国边检等提供人像比对系统。

除金融和安防外,商汤、云从、旷视和依图四家公司在医疗、交通、零售等领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当技术和落地场景都差别不大时,激烈的厮杀也再所难免。

不过对于资本寒冬中依然“不差钱”的AI独角兽公司来说,除了拓展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外,通过股权投资加速自身商业落地也能成为另一种选择。

2018年8月7日,商汤科技领投影谱科技13.6亿元D轮融资,更早的6月21日,商汤科技还领投了医疗互联网公司禾连健康7500万美元B轮融资,后者投后估值近10亿美元——独角兽开始造小独角兽了。

商汤目前已经公开的投资案例包括51VR、禾连健康、苏宁体育、影谱科技等7个项目。

11月2日,旷视科技出现在了连锁便利店“好邻居”新一轮数千万美元融资的投资方名单之中,外界普遍认为当前连锁便利店行业对门店AI设备的持续投入和数字化改造是两者合作的基础。

商汤、旷视们一边融资一边投资的现象也被视为当前头部AI企业商业落地竞争白热化的缩影。

04.投资机构布局:资金涌入头部公司

人工智能赛道涵盖了中国各大主流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中国、IDG、创新工场等基金和腾讯、阿里、百度、联想等产业资本。

资本环境的活跃显然对AI产业的培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资本与企业间的相互促进,也增强了中国AI产业的整体实力。

腾讯深网整理、排名不分先后

2018年,资金集中涌向头部公司是AI创投领域的大趋势。即使面对资本寒冬,商汤科技、优必选、旷视科技等热门赛道上的明星项目依然受到追捧。

以商汤科技为例,这家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仅在今年4月至9月期间就完成了C轮、C+轮和D轮总计高达22.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攀升至60亿美元。

IT桔子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AI领域投资事件共410起,投资总额1078亿元,相对2017年,投资事件减少了1/3,但投资总额却增长了1/4。

被投项目中早期项目获投减少,C轮及之后项目比重增加。这一方面意味着初创型AI公司融资难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资金正流向头部公司的现实。

从技术层面来看,计算机视觉仍是创投圈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与其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在安防、金融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场景有关。

除了商汤科技,同为CV领域独角兽公司的旷世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也均在过去一年中完成数亿美元的融资。

但另外一项相对成熟的AI技术——语音识别,却鲜少见到大额融资,计算机视觉赛道第一梯队的公司估值已高达数十亿美元,语音识别赛道上第一梯队公司的估值却普遍只在30亿元左右。

和互联网行业相同,人工智能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基本可分为To C、To B和To G,尤其是To G类业务中每年超过万亿元预算的安防市场早已成为众多AI创业公司竞争的红海,但由于语音识别赛道先天缺乏To G类应用场景,其营收和估值规模与视觉识别赛道上的公司自然也就不能同日而语。

据亿欧智库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计算机视觉头部公司2018年的营收能达到20亿元左右,而语音识别领域头部公司的营收主要集中在2亿元上下。

从行业应用来看,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和智慧金融仍然受到各家投资机构的青睐。智慧机器人赛道中,优必选科技以8.2亿美元的C轮融资额成为仅次于商汤科技的年度融资亚军,达闼科技、Geek+(极智嘉)、图灵机器人等玩家也均获得资本垂青完成融资。

智慧医疗领域,汇医慧影、推想科技、深睿医疗等项目都在融资上有所斩获;智慧金融赛道的第四范式也于近期完成10亿元C轮融资,这家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以12亿美元的估值跻身行业内的新晋独角兽。

05.AI应用落地时代已到来

如果说2016是AI产业化元年,2017是AI产业化布局之年的话,那么2018无疑是AI应用落地之年。随着BAT等巨头纷纷完成在各自赛道的布局,2018年,几家巨头在AI产业应用落地上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7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宣布百度L4级别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已实现量产;11月,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百度将推出AI智能城市 “ACE王牌计划”。

同时宣布的还有百度Apollo和一汽红旗量产L4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以及百度与沃尔沃合作生产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计划。

3 月的 MWC 中,阿里巴巴将城市大脑展现在全球媒体面前;6月,高德地图联手阿里云今日发布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战略,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也首次亮相。

阿里高德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将首批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50个城市落地,其愿景是平均为每个用户每次出行节省10%的时间;

6月,腾讯正式发布首个AI医学辅助诊疗开放平台,宣布开放旗下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的AI辅诊引擎,助力医院HIS系统、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智能化升级,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智慧医疗生态。

11月,腾讯AI Lab发布AI辅助翻译产品Transmart,这款基于腾讯自研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引擎的产品,能提供实时译文片段智能推荐,并为合作伙伴提供辅助翻译API与定制化服务。AI的应用落地时代已然到来。

当BAT们在各自赛道上领跑应用落地的同时,面临高估值、低营收压力的AI创业公司也将寻找契合自身技术特点的应用场景、实现营收作为工作的重点。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产业链的各个赛道上都挤满了选手,商业化落地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2019年,更多AI创业公司亟需找到技术和算法的应用场景。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未来3至5年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格局确定窗口期。在这3至5年,谁能让人工智能应用真正形成规模、让应用落地,谁就能在未来智能产业中占领先机。

但从过去的一年来看,留给AI创业公司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长。

资本寒冬之下,“落地”是贯穿2018年的主题,当巨头完成布局后纷纷转向各自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始商业落地的跑马圈地;AI独角兽们也在拓展应用场景的同时,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向平台化转变。

而面临资金短缺和落地场景局限的小型AI创业公司,被市场洗牌淘汰或是必然。

预测2019年将会有大量AI公司倒闭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但创业者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寒冬中,投资的天平向场景倾斜,鼓吹数据和算法已不再是融资路上的通行证,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脚踏实地,开始强调订单、客户、商业化布局。

2019年,那些能在垂直领域找到应用场景的AI创业公司,也将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文章TAG:阿里云智能手机阿里云手机怎么样?阿里阿里云智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