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OPPO > 麦博m 200 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麦博m 200 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8 17:12:29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08版的好点哦

肯定是08版

流行歌曲就用2.1吧,2.0听纯音乐~!

谢谢采纳!!

纪念版性价比贼高。其实工艺好点的音箱200至1000元的,凡人基本是听不出差别来的

10周年纪念版的比较好 采用高品质新V5扬声器 丹麦顶尖扬声器设计大师设计的新V5扬声器采用混合长纤维纸浆 具有超高解析力 还带有多功能线控器 中高音方面更好些

麦博m 200 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2,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怎么样

博M-200 十周年纪念版详细参数 基本参数 技术参数 外观参数 音箱附件 保修信息 基本参数 音箱类型电脑音箱 音箱系统2.1声道 有源无源有源 调节方式旋钮,线控 上市日期2008年10月 技术参数 供电方式220V-50Hz 额定功率40W 频率响应35Hz-20KHz 扬声器单元5英寸 信噪比80dB 音频接口3.5mm音频接口 外观参数 音箱尺寸低音炮:270×189×156mm 卫星箱:90×175.5×90.5mm 音箱附件 包装清单产品清单 x1 音箱本机 x1 说明书 x1 保修卡 x1 音频线 x1

麦博m 200 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3,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 和漫步者 R201T08 这两款音箱怎样?? - 搜狗...

看你个人喜好了,两款音箱的风格是不同的,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低音强有力,弹性十足,下潜很深,中音还行,高音有点干涩!漫步者 R201T08 低音力度还行但缺乏弹性,下潜也不深,但中高音解析力强。总之个人认为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低音比漫步者 R201T08 强,但中高音比漫步者 R201T08 差。最好你自己去卖场试听一下,每个人的主观听音感觉是不一样的! (两款音箱的质量应该差不多,我2004年的麦博m-200现在还用的好好的) 另推荐三诺 LA-6900 ,多彩科技 DLS-2139,都是卫星箱采用两分频设计的好箱子,前者250左右,后者220左右 .还有三诺H-261,250左右 ,轻骑兵C3706.

麦博m 200 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

4,漫步者R201T08,R201T12, 麦博 M-200 十周年纪念版以上从音效,性...

推荐漫步者的r201t12音箱,它是r201t08的升级版本,不到200的价位,还是比较实惠的,而且用户口碑不错,销量不错,我周围好几个用这款音箱,声音还行。 不推荐麦博这款产品,价格高不说(接近300了),怀疑它的质量,因为之前曾拆过一款麦博的2.0音箱,竟然连防磁都没有。

两百多可以买个2.0的音箱了。干嘛还买2.1的? 三诺,漫步者,麦博之类的都可以考虑。 钱多点可以买惠威。 个人推荐 三诺N20G十周年典藏版

麦博m-200 十周年纪念版 在音质方面更胜漫步者r201t08一筹。 但漫步者的质保是三年,而麦博是一年,漫步者要便宜十几块钱。

推荐:漫步者r201t08

和我一样正在纠结,想入手R201T12,或麦博 M-200 十周年纪念版,最后我决定后者!

这么说吧 用电线连接的 音响没一个可以解决 电脑的噪音问题 尤其是用麦的时候 除非是 ubs声卡+光纤输出 才能完全杜绝这个问题 那就要求音响接受光纤信号 您看的这两款 在我看来都达不到要求 随便听听 10元的有源箱足够了 反正都有电流声 好不到哪里去

5,评测|ThinkPad 25:复刻经典 却也与时俱进_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

一些值得铭记的历史

在ThinkPad的历史进程中,曾经诞生过许多经典产品,这其中包括了开启ThinkPad时代的ThinkPad 700C,人类第一台进入太空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50C,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蝴蝶机”701C,内置DVD驱动器的770以及销量冠军ThinkPad 600等多款人们熟知的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不仅在当年成绩斐然,在现在看来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1992年第一台ThinkPad 700C诞生

自1992年推出第一款产品以来,ThinkPad系列笔记本至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该系列产品在笔记本电脑的历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更是商务笔记本的代名词。

2017年10月5日联想在日本大和实验室正式发布了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回顾过去ThinkPad复刻版机型,全部是X系列为基础,比如10周年的X30,15周年的X61s,20周年的第一代X1 Carbon。而这次25周年的主角,是第一台T系列为原型的纪念机型。

复刻从标识开始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复刻了大量的经典元素,包括了经典的7行ThinkPad键盘、三组可替换的小红点、蓝色回车键,大号的Delete,还有左上角圆形的静音、音量和麦克风,右下方多彩的ThinkPad LOGO也取代了以往的银色设计,以及象征身份的Anniversary Edition 25‘25周年限量款’字样。

▲Anniversary Edition 25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在黑色的碳纤维中加入了白色粉末效果,表面也加入了些柔软涂层并延伸到机器内部。这样的处理工艺很好地解决了材料容易沾指纹和其他污渍的缺点。

标识是一个品牌的灵魂,苹果MacBook发光的logo一代又一代相传,而ThinkPad品牌拥有源远流长的品牌历史。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对经典的复刻也标识开始!

▲彩色ThinkPad标识

ThinkPad logo既没有复归传统的彩虹色,也没有沿用现在的银色加红点,而是把经典和现代这两种风格融合在了一起,Think为金属银色,Pad为彩色。

分别位于A面右上角和C面的右手掌托部分。从第一眼看到标识,你就会感觉到那种亲切感。

▲字母“i”上方的红色小点是一个LED灯

值得一提的是,机身A面一角镶有彩色的ThinkPad Logo,其中字母“i”上方的红色小点实际上是一个LED灯,掌托上的彩色Logo则没有LED灯。

重量方面,1.6千克的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和T470一样重,机身厚度控制不错。

▲IPS面板雾面屏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屏幕分辨率为1920 x 1080,IPS面板雾面屏,可视角度为178度,1080P屏幕显示效果在商务本中属于不错的水准。和ThinkPad 的很多高端笔记本一样,这块屏幕的表面也采用了磨砂材质。总之,屏幕也是熟悉的ThinkPad味道。

▲红外景深摄像头

联想为这台非变形本配上了触摸屏,在经典的产品上看到创新的交互式设计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是联想为这台非变形本配上了触摸屏,屏幕上方除了普通的前置摄像头,还有一组红外景深摄像头,可以实现Windows Hello 人脸解锁功能。

经典7行键盘回归

不得不说,ThinkPad传统的7行键盘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经典,良好的手感对于使用过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体验,很多用户也把经典键盘作为选购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因素之一。

▲经典的7行键盘和蓝色回车按键

笔记本键盘这几年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诞生了很多新的设计,比如超短键程的苹果蝴蝶键盘,甚至一些游戏本已经开始搭配机械键盘。

在如今的ThinkPad上,经典的7行键盘已经被6行布局的岛式键盘所取代,当然新键盘依旧保留了传统的TrackPoint、防泼溅+导水孔等传统设计。尽管岛式键盘带来了更轻薄的机身和舒适的键盘背光,但多少也包含了迎合市场潮流的考虑。但更多时候经典的7行键盘被用户所回味。

▲蓝色回车键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最大的复刻就是键盘了,过去几年常见的键盘风格在这里重现,最后一代使用7行键盘还是在ThinkPad X220上,7行键盘带来更多的快捷键来提供效率。键盘上方一排辅助的功能键以蓝色的标志打印来突出显示,而回车键则设计成一个蓝色的实体键来表强调。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的键盘拥有舒适、宽厚的手感。弧度的键帽、1.8 毫米的长键程,都让这块7行经典键盘使用起来特别舒服,大键帽的设计提升了敲击的准确度。此外,25 周年纪念版的键帽采用了 ThinkPad X1 Carbon 2017 的材质,更加不容易打油。

▲宽大的键帽

总结一下,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的键盘就是“现在ThinkPad键盘1.8mm键程架构与技术+7排式经典键帽布局”的集合体,有种古典和现代结合的感觉,7行键盘带来的视觉冲击仿佛回到了X220之前的时代,经过现代工艺加工的键帽所带来的敲击感,又让你感觉这是一台属于现在的电脑。

初步上手,没留意键盘背光设计,以至于还在纳闷ThinkLight键盘灯到底藏在哪里。键盘背光快捷功能键位于PgUP上,紧密按键间的背光效果令人满意,同时带有3级背光。这块键盘还采用了防泼溅设计,D 面底部有两个排水孔,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键盘上,水可以从排水孔中直接流出,不会从键盘流入机身内部造成电脑元件损坏。

爱触控板却也怀念的“小红点”

ThinkPad小红点是IBM的Almaden Research实验室设计的产物,而小红点这个设计应用在笔记本上,最早出现在1992年10月5日面市的ThinkPad 700C上黑色的外观设计和小红点也成了ThinkPad的特征。

▲最爱的“小红点”

在ThinkPad系列产品早期,由于触控板技术还不成熟,因此便有了经典的小红帽+三键组合。对于不习惯这种组合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但实际上熟悉了之后的使用效率甚至要高于触控板,双手不离开键盘就可以完成鼠标的各种操作,甚至听说有高手可以使用这种组合来玩CS,这也多少证明了其出色的使用体验。然而这三个按键也在进行着不断变化,但用户对改进后的一体式的按键并不满意,如今恢复的独立三键手感也少了些ThinkPad的味道。

▲最初的“小红点”需要配合键盘使用

从上面这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笔记本是没有触控板的,小红点需要配合键盘下方的左右键一起才能正常使用。对于ThinkPad忠实用户来说,ThinkPad 25纪念机型这款复古的纤维小红点不仅是抹不去的情怀,也同样非常好用。比起现有的塑料版更贴合手指,使用起来也容易得很多。

ThinkPad 25 周年纪念版触控板

如果你不喜欢使用小红点以及下方的按键,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

的触摸板表现也非常不错,这块磨砂材质的触摸板通过了 Windows Precision 认证,无论是触摸点按还是多指手势表现都不错。

▲随机附赠的三种款式的“小红点”

另外包装中,还涵盖了三种款式的TrackPoint小红帽,用户可以按自己的记忆或是喜好进行选择。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接口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右侧有两个USB-A 3.0接口,一个HDMI 1.4,一个3.5mm 耳机口,以及一个RJ45以太网卡。

左侧则有另外个USB-A 3.0,一个雷电3以及联想专门的充电接口。接口之间有足够空间,不用担心外接多个USB设备时出现拥挤现象。此外在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的机身底部,还保留了扩展坞接口,可以购买拓展坞扩展出更多的接口。

七代酷睿处理器

作为一款以商务办公为主的笔记本, ThinkPad 25周年版采用了Intel Core i7-7500U / 16GB DDR4 2400MHz ,三星512GB NVME SSD), NVIDIA Geforce 940MX 独显(2GB 显存)。

由于是特殊版本,ThinkPad25周年纪念版只有一种配置的版本。

▲NVIDIA Geforce 940MX独显

如今绝大多数笔记本都已经采用内置电池的设计,不过当看到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采用了双电池设计时还是感觉非常亲切,包括一块24WHr的内置不可拆卸电池和一块 24WHr 的可拆卸电池,其中可拆卸电池支持热插拔,并且可以支持换成更大的72WHr容量,当然代价是你要忍受背面突出的一块,不过这也算是ThinkPad一大特色。

续航方面,将电池调整到均衡模式,音量调节到50%,正常浏览网页,开启聊天工具,在满电的状态下,1个小时耗电18%,由此推算在轻度办公使用的情况下,续航5个半小时左右。

联想通过这款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来宣扬25年来的传奇,经典的三色 logo、情怀满满的 Anniversary Edition 25 字样,7行键盘的回归,这样的复刻已经足够让人满意。

以用户为中心,一直以来都是ThinkPad的成长源动力。

ThinkPad 25纪念机型·典藏版也是为了回报用户的期望,不仅是复刻经典,却也与时俱进。

对于ThinkPad的未来,我们已经展开了畅想。

让我们携手创新,迎接智能商务计算的新纪元!

(文/新浪科技·于泽,部分排版修改)

6,Chrome十周年,作了一次死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郭一璞 栗子 乾明,36氪经授权发布。

Google Chrome,全世界最好用的浏览器。

发布10年以来,用户和好评一直遥遥领先。

但就在10周年纪念版发布后,最近,它成了被国外网友集体diss的浏览器——因为又关乎隐私。

主要罪状有两点:

一,用Chrome浏览谷歌页面的cookie删不掉了,你悄咪咪搜索的东西,谷歌都偷偷帮你记住了;

二,自动把使用谷歌服务的帐号登录到Chrome上,当你借用同事的电脑登陆Gmail邮箱,你的谷歌帐号就顺便登录到了这台电脑的Chrome上,收藏夹里存了什么阅片神器、植发产品订单——都会让你同事知道。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Chrome当前真是九月围城、四面楚歌了。

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删不尽的cookie

昨天,谷歌被人指责,在Chrome浏览器上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使用删除cookie的时候,Chrome会告诉你,你会从大部分网站上退出,但不会退出谷歌账号。

看到这,我当即打开了自己电脑上的Chrome,果然如此。

这还不算完。

这位小哥还说,Chrome上的“清除浏览数据” - >“Cookie和其他网站数据”操作,并不会删除本地存储(localStorage)。不够后来他又说,cookie的确是能够删掉,但删了之后立马就“涅槃”了。不管怎样,它还在那里。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广告商或者其他人在网络上跟踪你的利器……

就某个网站上的cookie来说,就是存储你在网站中的行为,看了什么网页,输入了哪些内容什么的。

关键在于,Chorme是一个浏览器,谷歌是一个搜索引擎,是进入网络世界的大型中转站。

如果谷歌的cookie删不掉的话……会发生什么?是不是听到了有这样的一个声音萦绕在周围:小子,看你往哪跑~

这些推文一出,可以说是炸了锅。

Twitter上就有1400多个转发,2000多个赞。

虽然跟Twitter的整体用户量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在Hacker News上那是真的火了,短短16个小时,就有2243分,740多个评论。

Twitter上,Hacker News上,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激愤的评论区

有许多用户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删掉所有cookie。这句话让Chrome来理解,就成了“删掉谷歌cookie之外的cookie”。

大概没人喜欢,自己的意思被人曲解。

可这件事没地方讲理,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力量:

四个字的话,终极力量 (如上图) 。

打不动只能跑。大家纷纷表示,“已经改用某某浏览器了,你也来用这个吧”。

一路忠实的火狐党们,在一众新人前来投奔的形势下,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除此之外,Chromium也是一个离开Chrome后的常见去处。

除了浏览器要换,搜索引擎也有人倾情推荐。

其中,DuckDuckGo算是一个热门选项了。

当然,在谷歌浏览器的逃离大潮之外,也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

相对冷静的吃瓜视角,可以参考一下:

逃离Chrome哪够啊?谷歌的数据收集是无处不在的啊:

有本事拿必应搜索啊,也把安卓设备都扔了吧。如果用了谷歌分析 (Google Analytics) 服务,还不赶紧去找替代品?

谷歌就是监视你的间谍,躲得越远越好。

言下之意,逃避是不太现实的,还是接受命运吧。

屋漏偏逢连夜雨

最近不单单只有cookie一个事情。

Chrome也因为新版本(Chrome 69)的一个功能,遭到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炮轰。

在新版的Chrome上,只要你登陆了Gmail账户,就会自动帮你登录谷歌账户。

看吧,很智能,很让人省心。

但反过来一想,这让人毛骨悚然,在谷歌面前,自己还有什么隐私呢?

很多人都不乐意了,发表自己的看法,号召大家逃离Chrome。

比如Matthew Green,他是一名加密学家,也是一位大学教授。近日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说Chrome的这个做法太过分了,虽然自己过去很喜欢Chrome,但是因为这个问题,还是放弃了。并警告说“用户的信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快公司》杂志的助理编辑Katharine Schwab也在网站上发表文章,说自己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号召大家离开Chrome了, 现在又出了这些事情,都还等什么呢?

Hacker News上的讨论则比较多元化,除了很多说自己早就开始远离Chrome的人之外,有人提出了质疑,说不能重现这个场景;有些人警告说,大家不要升级等等。

也有热心人士给出了关闭自动登录的操作方法,却收到了这样的回应:

“弃了Chrome吧,生命是短暂的。”

还有人说,谷歌继续对自己的用户开战。

是的,扒一下谷歌的历史,我们就能发现,这些事情,并不新鲜。

谷歌隐私往事

用隐私问题触痛敏感的美国人,这不是谷歌第一次栽跟头了。

地理位置

上个月,“关不掉的地理位置”就被美联社挖了出来。

无论是安卓用户还是iOS用户,只要手机上装了谷歌的APP,它就会记录你的位置信息,这类获取位置信息的功能可以被用户设置,选择打开还是关闭。

但谷歌不一样。

大部分谷歌APP会先弹个窗:

是否允许获取定位信息?

YES or NO.

按理来说,只要选了“NO”,这个APP就对你的这项信息一无所知了。但在谷歌这里,NO什么NO啊,不存在的。即使你NO了,谷歌APP心里依然是YES的,它还在若无其事的记录你的这项数据。

比如,当你打开谷歌地图,谷歌就会存储你的位置;安卓系统每日天气功能也能记录位置。但有些功能,明明不受地理位置影响,比如搜“巧克力饼干”这种全世界都有的零食,谷歌还是要定位一下你的位置。

美联社给了这种行为一个解释:给谷歌的广告主客户爸爸交差。

自2014年起,谷歌就让广告商可以在线追踪广告效果,而实现这个追踪功能的必备因素正是用户的历史定位。

随后谷歌的回应却是:不好意思,要想关的彻底一点,请在系统设置中某个藏得很深很深的选项里关闭吧。

Gmail一直被偷窥

除了地理位置,Gmail邮件信息也是谷歌经常“偷看”的用户隐私。

去年,谷歌关闭了为推送精准广告而进行的Gmail邮件内容扫描,但近年7月,华尔街日报发现,虽然谷歌自己不能扫描了邮件信息了,但谷歌还把Gmail的邮件信息权限给了第三方的开发者。

这些第三方软件开发者通过扫描数千万Gmail用户的收件箱,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购物比价、自动旅行路线规划等工具。

然而,这些被第三方拿走数据的用户却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如果要罚款,可能会罚光底裤

现在的这些隐私问题还在被清算,此前的旧案谷歌可是掏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

2013年,谷歌因为云服务条款遭遇了欧洲6个国家的隐私调查,西班牙开出了第一张罚单,声称谷歌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单方面整合个人信息,违反了西班牙的数据保护法,西班牙对谷歌罚款90万欧元,约123万美元。

2012年,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谷歌蒙骗数百万苹果Safari浏览器用户,让他们以为只要不修改该浏览器的隐私设置,他们的上网活动就不会被谷歌跟踪,实际却使用特殊代码却绕过Safari浏览器的隐私设置,从而不断追踪用户的上网习惯。之后,谷歌支付了当时创纪录的2250万美元民事罚款。

如果地理位置事件被美国司法部门宣判的话,由于美国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在亚利桑那州,侵犯一个用户的隐私就要罚款1万美元。2017年,亚利桑那人口已经达到了701万,猜猜这700多万人里,有多少人不用谷歌?

另外,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于今年5月份生效,违反隐私法的公司最高将面临其全球营收4%的罚款或是2000万欧元(2320万美元)罚款,按两者间的较高数额为准。

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的营收是1108亿美元,4%就是超过了44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让我们祝谷歌(的钱袋子)好运。

谷歌回应

就Chrome最近引发用户激愤的这些事情上,谷歌终于坐不住了。

Chrome的产品经理今天在谷歌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将会在下一个版本,也就是Chrome70的更新中,给出一些调整。主要有三点:

第一,提供一个控件,让用户有控制权。如果用户禁用了自动登录的功能,登录任何谷歌的网站都不会自动登录Chrome。

第二,对UI进行调整,更加清楚地向用户传递自己的账户状态,以及是不是在同步信息。

第三,改变Cookie的认证方式,只要你删除Cookie,不管是不是谷歌的,都会删掉。

据悉,新版本将会在10月中旬发布。

此外,面临着政府方面越来愈大的压力。谷歌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上,也有了更大的动作。

根据媒体报道,谷歌聘请了公司的长期隐私律师Keith Enright担任首席隐私官,负责制定在隐私问题上的策略。这周三,他也将会代表谷歌出席有关部分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Keith Enright提交的一份证词中表示:

我们承认,我们过去犯过错误,从中我们得到了教训,并改进了我们的隐私计划。

但从种种的迹象来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谷歌这样依靠用户数据为生的巨头,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又能做出什么改变呢?

就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有人(@jonathanmayer)发推文称,如果你想要在谷歌地图中保存你家和公司的地址,你得先允许谷歌服务追踪你的活动。

OMT

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提到了我们用的Chrome浏览器设置和海外用户的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为什么国内并没有什么动静呢?真如李厂长所说,我们对隐私并不是十分在意?

7,火遍游戏界的“吃鸡”,起源于当年这部奇书_

不论叫《大逃杀》,还是《生存游戏》,它都没有逃脱争议的漩涡。

作者投稿丨BattleOO

提起“大逃杀”,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在2018年的现在,大部分人的回答肯定都是由PUBG开发、在国内常被称作“吃鸡”的《绝地求生:大逃杀》。这个游戏在去年可谓火爆全球,2017年3月23日在Steam上推出体验版后,3天内即进账超过1100万美刀。到体验版推出的第二周,游戏在Steam上的销量便突破100万套。上线不到半年,实时在线人数达到130万,击败《Dota 2》,创下Steam史上事实在线人数最多的纪录。“吃鸡”在去年是名副其实的风头无两。

同样的问题,要是放到2017年之前,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会是电影《大逃杀》(原名《バトル?ロワイヤル》,英文名《Battle Royale》)。这部由日本著名导演深作欣二执导,藤原龙也、前田亚季、栗山千明等主演,知名导演北野武参演的电影,2000年年末在日本上映后引起了话题,创下31.1亿日元的票房佳绩。

《大逃杀》上映10年后,换装3D推出了十周年纪念版

电影《大逃杀》的影响力不止局限在日本,更向海外辐射。2001年,影片以《生存游戏》为名,参展台湾金马国际影展,获当届观众票选第二名。影片受到欧美B级片爱好者好评,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就曾表示,《大逃杀》是他最喜爱的电影之一。栗山千明因为《大逃杀》而被昆汀注意,之后参演了《杀死比尔》,声名大噪。

过目不忘……

电影版《大逃杀》的名气和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它是“大逃杀”概念的源头。这当然并不正确,实际上,电影《大逃杀》改编自同名小说。换言之,小说《大逃杀》才是一切真正的源起,“大逃杀”概念的滥觞。

丨 一部奇书

小说《大逃杀》的作者高见广春,原名高见宏志,1969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毕业于大阪大学文学部,曾在报社任职。《大逃杀》是他的小说处女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

《大逃杀》小说作者高见广春

说《大逃杀》小说是一部“奇书”完全不为过。

高见广春在1996年开始《大逃杀》小说的创作。书成后先投某推理小说新人奖评选,没得奖;修改润饰后再投角川主办的第五届日本恐怖小说奖,只获得入围资格。并不是小说本身不好,而是它耸人听闻的题材引致评委的反感,评委们宁愿让奖项悬空,也不愿将《大逃杀》评为佳作(大奖)。受此影响,主办方角川出版社也没有让这本书最终出版。

高见广春的这部处女作几经波折,到1999年4月才终于得以在太田出版社出版。小说发售后大卖,也不出所料地引起社会热议,曾被称为上个世纪“最大的问题小说”。在《大逃杀》小说引发的热潮中,漫画家田口雅之马上将其改编为漫画,并凭借它咸鱼翻身,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

在日本大卖后,漫画版《大逃杀》被引进到中国台湾地区,取名为《生存游戏》。当然,这部漫画在引发阅读热潮后也引发了争议,漫画在台湾地区的命运可能还更艰苦一些——由于被认为内容太过血腥暴力,它屡次被教育界和保守人士点名炮轰,言论风暴扩大后,波及到了引进漫画的出版社,甚至波及到了台湾地区漫画作品的审查制度上。

火爆却风波不断的漫画版

风波越来越大,一地鸡毛的混乱之中,漫画《生存游戏》先是在台湾地区停售,其后引进这部漫画的长鸿出版社迫于压力,决定将已出版到第10卷的漫画全部回收下架,往后不再出版。因销量不佳而被腰斩的漫画常有,但《生存游戏》却是因为造成社会热议而被出版社忍痛腰斩的,实属罕见。

网络上至今仍能找到当时的相关报道

《大逃杀》的改编电影日子也不算好过,比起值得夸耀的票房成绩,《大逃杀》电影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电影还未上映,就因为剧本题材问题,造成主创人员必须前往国会接受议员质询,开日本之先河。即使这样,电影也一度差点就被禁映,靠着相关人士的极力奔走,才让当局把影片的观影年龄限制从18岁以上修改到15岁以上。好不容易争取到年龄限制的放宽后,日本文部科学省还特别表示,将会派专人前往电影院查验观众证件。这架势,简直把这电影视作什么洪水猛兽。

舆论炮轰,禁映风波,漫画下架,为什么一再引发社会忧虑、屡屡挑动保守派和卫道士敏感神经的,偏偏是《大逃杀》?

这不应简单地归咎于日本人的少见多怪。剔除原作中直白详尽的暴力描写,若有似无的政治隐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小说中未成年人自相残杀的猎奇主题。想象一下,一班身着校服的初中生,某天在班主任老师的一声号令下,忽然开始互相残杀。初中生们争相把子弹打进同学身体里,用砍刀把同学的脸劈成两片……如此直到最后一人。这已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校园暴力”的范畴,成年人们的顾虑和不安仅从这样的情节简介中也能让人体会到一二。

丨 Battle Royale

《大逃杀》小说的情节很简单。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大东亚共和国”的虚构国家。在这个实行锁国政策的封闭国家里,有一项通称“计划”的特殊政策:每年随机从全国的中学三年级生中挑选50个对象班级实施,让对象班级的学生彼此战斗,直到剩下最后一人。主角所在的香川县成岩町立成岩中学三年B班,倒霉地被“计划”选上,全班学生在毕业旅游途中被带到一座孤岛上。接下来,残酷的“游戏”开始了……

三年B班学生们自相残杀的小岛地图

和线性的剧情大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对“游戏”过程的描述堪称巨细无遗,笔墨聚焦在学生们的互相对抗中。最终的结果,就是把一个具有悲剧内核的故事,写出了《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等体育漫画才有的紧张刺激和热血澎湃。

这种独特的娱乐性和竞技感是《大逃杀》的一大魅力所在,而这个特点在书名中便有所体现。小说原名“バトル?ロワイヤル”,是以日文假名写就的“Battle Royale”。所谓的Battle Royale,本意是指美国职业摔角(WWE)中的一种比赛形式。和一般摔角比赛的一对一或两两互拼不同,Battle Royale中会有一大群人在擂台上乱打,互相淘汰至擂台上剩下一个人,这人就是冠军。

大概就是如此……

不难看出摔角中的Battle Royale和《大逃杀》故事的关联性。高见广春曾在访谈中表示,自己的确爱看职业摔角,他显然是从职业摔角的Battle Royale比赛中受到了启发,创作出自己的小说。在他的故事中,方正平整的擂台变成了地形复杂的孤岛,肌肉块垒的摔角手变成了未出校园的中学生,更多的参与人数、更开放的规则,最终汇成一场更盛大也更酷烈的比赛,一场异质的Battle Royale。

说回小说。高见广春在写作中使用了POV手法——要是你看过《冰与火之歌》,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以轮流交换主体人物的第三人称视点进行叙事,从而推动故事的进展。在《大逃杀》中充当视点人物的是参加“游戏”的各位选手——成岩中学三年B班的倒霉学生们,他们在“游戏”中的每个重要行动,胜败的每个关键点,全都通过作者高超而洗练的笔力呈现在读者眼前。

读《大逃杀》如观电竞。高见广春就像一个高明的观察者(OB),镜头始终紧跟地图上战斗最激烈的区域,让你看清每一次击杀。透过文字,让读者始终能在近距离“看”到这场死亡竞赛中不同选手各自的思考、策略和行动。出色的情节编排和悬念设置,保证了整场比赛从头到尾节奏紧凑、绝无冷场,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打斗戏一场接一场,胜负的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刻。

大概又是如此……

抛开善恶的价值判断不论,当读者认真投入进去,会发现这场同班同学自相残杀的比赛堪称高潮迭起。故事中的角色奋发求胜,为了击败敌人而拼尽全力的身影,具有振奋人心的魅力。在这场勇气、头脑、技艺的全方位较量里,差劲的选手因采取错误的行动早早退场,精明谨慎的选手则步步为营,最厉害的选手全场神操作不断,让人忍不住想双击666。

丨 ALLSTAR

高见广春设计的规则简明且完善,但这最多只能让游戏“可以玩”,却无法确保观赏性。这怎么办呢?为了不让自己精心设计的这场Battle Royale沦为菜鸡互啄,高见广春的办法是安排一群实力远超同侪的“种子选手”。

这些强手们虽然顶着中学生的背景设定,实际表现却远超大多数成年人。他们堪称“超级中学生”,把“游戏”的竞技水平和激烈程度拔高了一大截。他们是“大逃杀”赛场上的乔丹、梅西和“老虎”伍兹,凭一己之力便足以左右整场比赛的进程,是名副其实的“明星选手”。

以主角七原秋也为例。他运动神经过人,小学时期就被称为“天才游击手”,是少棒联盟主力,人送外号“WILD SEVEN”。升上中学(初中)之后没再打棒球,而是玩起了摇滚乐,自称“成岩中学摇滚巨星”,留一头布鲁斯·史宾斯汀式的波浪卷发,帅气逼人。自小学起就没少收女孩子的情书,到了习以为常的程度,班上至少有6名女生喜欢他或对他有好感,是个会让FFF团大呼“该杀”的人生赢家。

摇滚歌星布鲁斯·史宾斯汀

不仅仅是人设耀眼,他的实战表现同样不俗。在这场“大逃杀”之中,他不仅几度展现优秀的运动能力和判断力,还有身中数枪依然能跑能跳的强悍体质,空中接投手榴弹的骚操作更是令人惊叹。

七原秋也作为主角虽然猛,但还不是最猛的一个。其他诸如篮球社的天才后卫三村信史、武术精湛的杉村弘树、二度参赛的川田章吾、可怕又可怜的魔女相马光子,每一个都不比他差,更别说还有一个厉害得像是T-1000型终结者、单枪匹马杀掉近三分一同学的桐山和雄了。

电影版的桐山和雄其实和小说人设相差颇远

作为故事的缔造者,高见广春是偏心的。他赋予笔下这些主要角色们如此高强的实力。在他们表现出的超群实力面前,其他同学往往沦为背景板,超级学生间的强强碰撞为观众们呈上了一场场肾上腺素飙升的精彩好戏。

高见广春也是残忍的。他谋篇布局,以精巧的构思和凝炼的笔力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然后又把他们逐一“杀死”,让他们所作的种种努力全部化为泡影。在故事当中,这些中学生们竭尽全力求生求胜,仿佛反抗宿命的英雄,正因如此,他们的失败又有着古希腊式的悲壮感,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暴力美学。

丨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在一片喊打喊杀之中,“大逃杀”从未远去。高见广春创作的这一主题随着电影版飘洋过海,像蒲公英种子般飘散开去,融合进通俗流行文化的大河之中,折射出丰富的可能性,并默默等待着茁壮成长的时刻。当它和射击游戏融合,则终于化作席卷电子游戏界的风暴。2017年,“大逃杀”以野火燎原的态势风靡全球,无数玩家舞动着手柄和鼠标参与其中,就为了看到一句“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这股风暴远未到止息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游戏宣布加入“大逃杀”模式,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粉丝众多的老牌系列。时至今日,可以说“大逃杀”已成为市场上一个新兴的品类,电子游戏历史上的一种新类型。

《饥饿游戏》等热门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大逃杀”的影子

很多我们熟悉的游戏也纷纷开始“吃鸡”

高见广春大概不会料到,十多年前自己在小说里创造的这一主题,会有一天成为游戏界的潮流。这或许并不是偶然。他设计的规则足够简明和完善,天然地适合改编成游戏,很早就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小说出版不久,就有人将它改编为RPG式的网页游戏,并曾在小范围内流行。

这样的“大逃杀”你玩过吗?

同班同学互相残杀的戏码永远不应在现实中上演,但激烈的生存游戏却不妨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来得再猛烈一点。高见广春创造的这一题材,在十多年后开枝散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和射击游戏结合并取得成功后,“大逃杀”也被用来和MOBA结合,在未来,它或许还会和其他游戏类型结合。“大逃杀”已经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证明了自己,接下来它还能走多远,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原文链接:火遍游戏界的“吃鸡”,起源于当年这部奇书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8,2018下半年的这些游戏值得你掏钱_

每过半年时间,我们都要推出一档半年番栏目,来统计一下接下来的六个月内会有哪些受人瞩目的作品发售。正巧 E3 2018 大作喷涌而出,虽然有《上古卷轴6》这种连饼都没开始画的种子级选手,但也有很多大作正式公布了发售日,惊喜也是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游戏都公布了发售日,你有没有统计过要为哪些作品掏腰包呢?这次就为各位带来将在2018年下半年发售的游戏集锦。

2018年7月

《八方旅人》 - 7月13日(Switch,无中文)

凭借出众的画风、3D 建模与像素风格人物结合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八方旅人》自公布以来就吸引了不少 RPG 爱好者的目光。八个不同出身和职业的主人公,因命运的交织而聚到一起进行冒险。玩家每周目只能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冒险,也就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旅程。这种浪漫的叙事形式是 Square Enix 一次全新的尝试。

虽然(暂时)没有中文这一点确实让人遗憾,但可以相信凭借本身扎实的品质,《八方旅人》会让玩家不虚此行。

《蘑菇队长》 - 7月13日(Switch/3DS,无中文)

如果说有哪些 Wii U 游戏是我非常希望能在 Switch 上玩到的,《蘑菇队长》绝对是其中之一。早有耳闻《蘑菇队长》将箱庭解谜这一概念玩到了极致,小小的关卡中蕴含的宝藏远超想象。实际玩到前几天推出的试玩版后,我已经预定了本作。

和《超级马力欧 奥德赛》那种大世界的箱庭探索不同,《蘑菇队长》的场景限制使得游戏处处都会有暗藏的宝藏,一个关卡通常要玩上几遍才能彻底发掘其奥妙,便宜的价格(也就200多块)配合萌萌的蘑菇队长,你不来一个么?

7月还有这些游戏你也不能错过

《魔界战记 Refine》 - 7月6日

《太鼓达人Switch》 - 7月19日

《闭锁梦魇》 - 7月19日

《旗帜传说》 - 7月24日

2018年8月

《少数幸运儿》 - 8月10日(PS4/Xbox One/PC,无中文)

在两年前推出 Early Access 版本的时候,《少数幸运儿》被很多玩家称为“素质和潜力大有超过当红 IP 的潜质”。《1984》般的故事背景、玄妙的嗑药就 Happy 设定,从一开始本作就吸睛无数。不过这两年的时间开发商 Compulsion Games 显得极为低调,确定了发售日之后又选择延期,有一些玩家逐渐遗忘了这款另类的作品。

随着 E3 2018《少数幸运儿》发售日的正式确定,微软直接收购 Compulsion Games 使其称为旗下第一方工作室,更让人期待《少数幸运儿》究竟有怎样的爆点能让微软直接下手。

《我的英雄学院 某人的正义》 - 8月23日(PS4/Xbox One/Switch/PC,有中文)

要说现在最火的热血漫画,除了常青树《海贼王》之外就要数《我的英雄学院》,虽然故事背景略显老套,主角的设定也比较套路,但是单凭“热血”,《我的英雄学院》就要比不少老前辈还要优秀。堀越耕平扎实的功底让漫画的战斗场面看着就非常过瘾,这么火的漫画不推出一个改变游戏也很难说得过去。

万代南梦宫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改编游戏类型,1V1 的对战也很符合原著的诸多经典桥段,只希望万代不要浪费这样一个好题材。

8月还有这些游戏你也不能错过

《瓦里奥制造 黄金》 - 8月2日

《世界树迷宫X》 - 8月2日

《胡闹厨房2》 - 8月7日

《行尸走肉 最终季》 - 8月14日

《实况足球2019》 - 8月28日

《小龙咖啡馆》 - 8月30日

2018年9月

《蜘蛛侠》 - 9月7日(PS4,有中文)

小蜘蛛的回归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本来他在中国玩家心中的人气就已经不低,凭借漫威电影宇宙的出色演出更是拉了一大批新的粉丝入驻。灵活的身手、俏皮的性格再加上可以自由穿梭于楼宇之间的超能力,没有比他更适合做一个开放世界动作游戏的超级英雄了。

Insomniac Games 是一家常出精品的开发公司,本世代的《日落过载》《瑞奇与叮当》都是非常优秀的游戏,扎实的技术力足以让小蜘蛛的故事在他们手中进行出彩的演绎,就一起期待蜘蛛侠在纽约的惩恶扬善之旅吧。

《FIFA 19》 - 9月8日(PS4/Xbox One/Switch/PC,有中文)

欧冠终于回归到《FIFA》中了,刚刚获得欧冠三连冠的天之骄子 C 罗继续代言《FIFA 19》,和欧冠相得益彰。欧冠内容除了使用在锦标赛上之外,还将会应用在生涯模式、星途模式以及喜闻乐见的“UT”(终极球队)模式中。

主动触球系统、动态战术、1/2球争夺等新特性的加入让游戏的可玩性更上一层楼,诸多细节上的变化也能让玩家的游玩体验大幅度提高。足球征程模式中 Alex Hunter 的故事将在欧冠赛场画上句号,想必会有不少玩家买账的吧。

《NBA 2K19》 - 9月11日(PS4/Xbox One/Switch/PC,有中文)

今年是 Visual Concepts 工作室成立三十周年,同时也是《NBA 2K》系列问世二十周年的日子。勒布朗·詹姆斯再次成为了系列的封面人物,总决赛的失利令人惋惜,但这不能阻挡他成为《NBA 2K》的代表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NBA 2K19》的20周年纪念版将提前4天于9月7日发售,正巧 EA 的《NBA Live 19》也是在9月7日发售……

《古墓丽影 暗影》 - 9月14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作为系列重启之后的前传三部曲终章,《古墓丽影 暗影》将依旧聚焦在劳拉和圣三一之间的斗争上。圣三一统治世界的阴谋没有被挫败,年轻的劳拉的战斗就不会停止。不断的力量让劳拉的战斗能力越来越强,大有赶超前辈劳拉的趋势……预告片中的凶猛表现也让玩家赋予其“女战神”的称呼。

在玛雅地区的缠斗将是旅途的终点,劳拉将如何阻止圣三一、她又会遇到哪些凶险的古墓与敌人,一起在9月14日揭晓答案吧。

《噬血代码》 - 9月27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噬血代码》公布以来就被玩家冠以日式“魂”类 RPG 的称呼,难度虽高,游戏还是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卖点的,“吸血”和“释血”的设定足以让游戏的玩法和其他“魂”类游戏区别开来。《噬神者》的画风与人物设计又能拉到不少日式游戏玩家的关注,所以《噬血代码》的热度也一直不减。

如果你是一个日式动作游戏的爱好者,热爱着《噬神者》等 BNEI 的游戏的话,就不能错过《噬血代码》。

《英雄传说 闪之轨迹4》 - 9月27日(PS4,暂无中文)

作为《闪之轨迹》系列的最后一部,《闪之轨迹4》自然会了解系列中那些令人在意的伏笔,其他轨迹系列作品的任务也会在本作中出场。如果你一直跟随作品到现在,就不要落下这一完结篇。如果你在等中文版的话……那还是要多等等,毕竟官方还没有宣布具体的发售时间。

《无双大蛇3》 - 9月27日(PS4/Xbox One/Switch/PC,有中文)

170名可操作角色再一次顶破了无双系列的天花板,《三国无双》+《战国无双》+“东西方神话”要素,估计也只有《无双大蛇》这种脑洞作品才能结合得出来,神仙与武将的乱斗依旧是《无双大蛇3》的亮点。

延伸了《无双大蛇2 终极版》并加以大幅度发扬的战斗系统不会降低游戏的爽快感,新加入的神格系统又进一步延展了游戏的可玩性。在《真三国无双8》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不妨来一场大乱斗吧。

《战场女武神4》 - 9月27日(Switch,有中文)

这并不是一款新作,毕竟《战场女武神4》的 PS4 版早在年初就卖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人在等着便携 Switch 版的推出。从夏季延期到秋季,《战场女武神4》Switch 版终于确定将在9月27日(日版)发售,并且还会推出中文版本。同日还有初代《战场女武神》的中文版也将登陆 Switch 平台。

这样一来,Switch 玩家也能领略《战场女武神》系列的魅力了,开心。

9月还有这些游戏你也不能错过

《终极地带2 火星》 - 9月6日

《SNK女主角 组队狂怒》 - 9月6日

《NG》 - 9月13日

《命运石之门 ELITE》 - 9月20日

《传颂之物 斩》 - 9月27日

《勇者战机少女 世界啊,宇宙啊,刮目相看吧!!终极RPG宣言》 - 9月27日

2018年10月

《极限竞速 地平线4》 - 10月2日(Xbox One/PC,有中文)

离开了狂野的澳大利亚,《极限竞速 地平线》将舞台搬到了优雅的英国。在不同季节下,游戏的场景、内容都会有所改变,在冬天你甚至可以在结冰的湖面上狂奔。游戏中将有天气系统,包含一套完整的降水、气温和光照变化,气温则会影响车辆性能。此外《极限竞速 地平线4》大幅强化了多人模式,最多72名玩家将在同一个世界上自由驰聘,游戏内赛事支持6人合作。

越看越舒服,今年的最佳竞速游戏估计已经被《极限竞速 地平线4》预定了。

《洛克人11》 - 10月4日(PS4/Xbox One/Switch/PC,有中文)

时隔八年,《洛克人》系列的正统续作终于再次面试。作为系列诞生30周年纪念作品,《洛克人11》不再采用此前 8-bit 的风格,改而使用全 3D 绘图搭配 2D 横向卷轴玩法的 2.5D 模式呈现。游戏在系列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双装甲”(Double Gear)系统,在游戏初始洛克人就能使用“速度模式”和“力量模式”,甚至同时开启“速度+力量”模式化险为夷。

如果你们已经等不及玩到《洛克人11》的话,也可以先去玩玩已经发售的《洛克人 遗产合集》哦。

《刺客信条 奥德赛》 - 10月5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本以为《刺客信条 起源》已经够“起源”了,没想到育碧还要把故事的时间线往前拉,一口气从埃及拉到了古希腊。玩家可以在《刺客信条 奥德赛》开始时选择自己的性别,不同的性别会给游戏的剧情带来一些变化。游戏的故事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玩家将在游戏中发掘自己的过去,而你唯一的线索就是列奥尼达一世的断矛,它将会引领你找出你血系中的秘密。

玩家将在游戏中游历希腊,感受希腊美景。除了陆地,你还可以驾船泛游爱琴海,探索诸多岛屿。作为一款系列新作,《刺客信条 奥德赛》是一款值得一玩的作品。

《超级马力欧聚会》 - 10月5日(Switch,有中文)

《超级马力欧聚会》系列在 Switch 上的首款作品就令人侧目,本作内置了多种适合多人同乐的小游戏,不用说,绝对是派对聚会时的最佳选择之一。这款游戏将运用到包括体感在内的 Joy-Con 的各种特性,最引人注目的新玩法莫过于两台 Switch 的“拼接”,只要将两台设备按照特定角度紧贴着摆放在一起,便可实现“穿屏”效果,玩家操作的角色可以在两个屏幕之间穿梭!

继《1-2-Switch》之后,《超级马力欧聚会》估计会成为聚会游戏中的又一个爆款作品。

《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 - 10月12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没有了战役模式,加入了火热的大逃杀,这就是我们即将迎来的新一年《使命召唤》。夸的夸喷的喷,最后还是靠销量来说话,没有了战役会对《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现在不知道,不过可以放心的是 T 组不会在游戏体验上让玩家失望。快节奏的多人对战和稀奇古怪的僵尸模式依旧是重中之重,从目前公布的演示来看似乎和《黑色行动3》差别不是特别的大,如果你喜欢前作的风格的话,《黑色行动4》也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

话说回来,以往《使命召唤》都是在11月才开卖的,今年直接提前一个月,怕不是因为《荒野大镖客 救赎2》这枚核弹……

《灵魂能力6》 - 10月18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时隔近七年,刀剑格斗游戏翘楚《灵魂能力》终于推出了第六款正统续作。刀光剑影之间方能见武者生死作为系列20周年纪念作品,《灵魂能力6》使用了最新技术开发,可让玩家们在精致炫丽的画面中感受武器格斗的乐趣与精湛对决。游戏加入了名为“灵魂编年史”的故事模式,对话部分也会以2D、3D的形式来推进故事,有时候也会有战斗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本作所有角色都有单独剧本。

作为系列一大传统,乱入角色也没有错过本作,来自《巫师》的利威亚的杰洛特将在《灵魂能力6》中登场,如果你还在等待《巫师》新作的话,不妨先用《灵魂能力6》练练手吧。

《战地5》 - 10月19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EA 的策略非常机智,既不和《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撞在同一天发售,也不去与《荒野大镖客 救赎2》硬碰硬,选择夹在两款游戏中间开卖。虽然游戏的宣传内容收到了不少玩家的质疑,不过这可是《战地》诶!再差能差到哪去?二战+《战地》不是很多粉丝梦寐以求多年的游戏么?它来了,你准备好了么?

《荒野大镖客 救赎2》 - 10月26日(PS4/Xbox One,有中文)

你无法阻挡 Rockstar 确定一个游戏的发售日,你所能做的就是把你的游戏换个日子再发售,于是《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等大作纷纷避开《荒野大镖客 救赎2》的风头,让它能够在10月末一个人闪耀光芒。

有关游戏本身,我根本不需要再说什么内容来夸赞,仅凭 Rockstar 这个名字就足以让千万人趋之若鹜,你是其中之一么?反正我是。

10月还有这些游戏你也不能错过

《星链 阿特拉斯之战》 - 10月16日

《舞力全开2019》 - 10月25日

2018年11月

《杀手2》 - 11月13日(PS4/Xbox One/PC,无中文)

在华纳接手发行之后,《杀手》又回归了以此推出完整版的风格。游戏的剧情将紧随上一季,,更加深入47号特工以及他和黛安娜的过去。杀手47在本作中将寻找自己的委托人并解开自己的秘密,这之后“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当然,暗杀行动依旧会在全球各地展开,“高细节”的沙盒暗杀依旧能让玩家的每一次选择都与众不同。

《辐射76》 - 11月14日(PS4/Xbox One/PC,中文未知)

好吧,就连《辐射》这浓眉大眼的也能出一个多人在线游戏了,搞得我更想知道游戏是怎么玩的了。从76号避难所来到“Almost Heaven”的西弗吉尼亚,勇敢的废土人将在异尘土地上如何生活?这就要看玩家的游玩风格了。

不过,我还是想吐槽可以发射核弹这个设定,真的是太朋克了……

《精灵宝可梦 Let’s Go 皮卡丘/伊布》 - 11月16日(Switch,有中文)

新玩家也好,老玩家也好,对于 Game Freak 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估计是权重考量之后,他们才决定先推出充分发挥 Switch 特性的《精灵宝可梦 Let’s Go 皮卡丘/伊布》,不能和野外宝可梦战斗的设定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游戏明显的缺点。宝可梦系列的精气神依旧没有丢,我们也可以相信这款游戏能够带来曾经的感动。

2018年12月

《正当防卫4》 - 12月4日(PS4/Xbox One/PC,有中文)

说句大实话,我个人从来没有想过《正当防卫》这游戏能出到四代……不过既然出了,说明还是有很多人买账的。《正当防卫4》的内容依旧胡逼十足,游戏中会出现龙卷风、闪电、沙尘暴、暴风雪等天气,并造成场景的破坏效果。游戏中也会出现许多全新的载具,主角 Rico 的勾爪则再度强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胡逼效果,比如用气球让汽车飘在空中等。

反正炸个天翻地覆就是,不要管牛顿了。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 - 12月7日(Switch,有中文)

任天堂需要在年末商战上注入一针强心剂,所以《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就是那管良药。六十多名角色的终极对战,再加上大量的衍生版本,每个玩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他/她/它”,官方中文的加入也让中国玩家能够100%领略游戏的魅力。樱井政博呕心沥血打造的大乱斗,不要再错过了。

今年内还有这些受瞩目的游戏要发售

《凯瑟琳 Full Body》

《薄暮传说 重制版》

《皇牌空战7 未知的天空》

《十三机兵防卫圈》(今年真的能卖么?)

《暗黑血统3》

《英雄不再:Travis Strikes Again》

《美妙世界 Final Remix》

《莎木 1&2》

虽然2018年年末的战场略显平淡(可能还是因为《荒野大镖客 救赎2》太冲击了吧),但是2019年年初就会有一波狂轰乱炸,过年前有《王国之心3》和《生化危机2 重制版》,年后又有《往日不再》《圣歌》《除暴战警3》《地铁 流亡》同日厮杀,估计到时候的场面就是下图这样了:

9,爆红十年后,谁“切”了苹果?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姚心璐。36氪经授权转载。

2018年底,社交网络上曾经疯传一个带图的段子——华为的logo就是被切了的苹果。

那时候,华为5G业务在美国市场遭到猛烈排斥,疯传的段子戏称,难怪美国人急了,原来华为把苹果给切了。

近年来,华为手机的确将苹果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华为已坐稳手机老大的位置,在全球,华为在2018年前三季度出货量逾2亿台,已经超越苹果,位居第二,仅次于三星。

华为及其它竞争对手对苹果的冲击是显著的,但要说华为把苹果切了显然有夸张成分。经历了黄金十年后,把苹果拉下神坛的主力是苹果本身。

最近一段时间,苹果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去年11月公布2018财年四季报时,库克宣布,不再公布iPhone等硬件产品销量,这被视为对iPhone销售失去信心,苹果当日股价随之下跌6.63%,市值蒸发约700亿美元。

在随后的两个月中,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台积电先后曝出订单削减、业绩不及预期、裁员等消息。2019年初,库克宣布季度业绩预期将下调,随后,中国电商渠道iPhone全线降价。1月16日,有消息称,由于iPhone市场需求低迷,苹果正在缩减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规模,甚至考虑结束该项目;半年前,曾有文件透露,苹果大约有5000人在为自动驾驶项目服务,占总员工的3.7%。

截至1月19日,苹果 “高光时刻”的万亿市值,已经下跌至7417亿美元,蒸发了四分之一。

苹果从籍籍无名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不过十年时间。在2008年以前,苹果销售最好的产品是Mac电脑和iPod,总销售额不足2018财年营收的零头。

2008年底,苹果市值为600多亿美元,也仅为十年后市值的零头。不过,彼时,iPod对行业的颠覆的震撼力尚存,首款iPhone在前一年刚刚面市,2008年,应用商店App Store上线,每一款产品、每一款软件都是革命性的创新,惊艳世界。

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苹果从一个小众的科技明星成长为巨型企业,销售额、市值增长超过10倍,无论是财务数据、体量、抑或影响力,都是绝无仅有的世界级明星。

2008-2018年无疑是苹果最光鲜的十年。但过去站的有多高,今天摔的就有多惨。登顶之后的苹果创新变得日渐乏味,每一代iPhone、iPad发布,不再引起尖叫,果粉彻夜排队购买新机的现象正在成为过去时。在曾经擅长的数字音乐、影视和语音助手,苹果也早已被新一代流媒体平台和亚马逊、谷歌等巨头超过。

很难将今天定义为苹果的至暗时刻——毕竟,它的服务业务仍保持着不错的增长,也无法判断下一个10年是否会更差。但以“黑暗时刻”来形容这家曾经的科技明星,也并不为过。

苹果过去十年的股价走势,图片来源:macrotrends

折戟新兴市场

2019年开年,苹果暴雷。

1月3日,苹果CEO库克发布《致投资者信》,表示将2019财年第一财季营收预期从此前预计的890-930亿美元,下调至840 亿美元。

在解释这一动作时,库克说,中国市场的业绩减速超出此前预期。“在大中华地区,我们的大部分收入都不足以达到我们的指导目标,超过100%的全球收入同比下跌发生在大中华区的iPhone、Mac和iPad销售上。”

随后一周内,京东、苏宁易购、天猫、拼多多等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全部开启降价,主要针对iPhone 8和iPhone XR,前者最低价已不足4000元人民币,后者最低跌破5000元。这些渠道商对媒体回应表示,此番降价并非促销,而是来自苹果官方的价格下调。

这是继2016年失去“苹果第二大市场”位置后,中国市场再一次让库克“难堪”。

相比前任,库克一贯以重视中国市场著称。乔布斯生前从未到访中国,而库克在任7年,访华十余次、开通新浪微博、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2013年,发布iPhone5s和5c时,苹果第一次将中国大陆列入首发名单。此后两年,苹果的大中华区销售额一路上升,并在2015年达到最高点的587亿美元,在总营收中占比25.1%。中国市场首次超过欧洲,成为苹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可惜好景不长。仅一年后,苹果在大中华区收入开始持续下滑,从2016财年第一财季到2017财年第三财季(自然年2017年4月-6月),出现同比“六连跌”,将“第二大市场”的位置拱手让回欧洲市场。

2017年7月,库克将负责苹果无线技术软体工程团队的主管葛越(Isabel Ge Mahe)),调任为苹果副总裁和大中华董事总经理。

数据来源: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葛越不仅是苹果全球管理层中唯一一位亚洲人,而且在此之前,苹果并没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这一职位。时年43岁的葛越出生于辽宁沈阳,电子工程专业出身,先后在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加州伯克莱分校取得学位,上任以前,她曾负责苹果的Wifi、蓝牙以及Apple Pay。

迄今为止,葛越尚未接受过任何媒体专访。不过,在其下属的形容中,葛越是一位“没什么架子”、“严谨朴实”的工程师。这位被称为“中国苹果掌门”的高管,在调任上海后,第一时间开通了微博,每隔几日便会发布一些苹果信息,也分享诸如旅行、家庭等个人生活。

去年底,《财富》杂志评选出了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葛越上榜,同时,榜单上还有格力董明珠、摩拜胡玮炜等。2018年,在中国举行的几次重大公开活动上,包括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葛越均有出席并发表演讲。

在葛越的推动下,苹果总部的战略和产品开始“本土化,包括二维码支持、短信欺诈预防、手机号注册Apple ID、公交卡植入Apple Pay等功能陆续落地。2018年,苹果甚至还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Apple”。

如果单从营收看,葛越的成绩单可算良好,上任至今,苹果在大中华区的收入的确有所回升,季度同比涨幅重新站回10%。

当然,很难说这一涨幅应归功何方。根据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的测算数据,在以iPhone X为主进行销售的2018财年,“涨价对收入增长贡献率高达97.5%”。实际上,大中华区在2018财年的收入同比涨幅,并未追平苹果收入的总涨幅,在这一年,大中华区无论从收入、收入占比、还是毛利率,都未能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

根据IDC季度监测数据,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苹果在中国出货量跌至第五位。2018年,苹果出货量进一步下滑,截至第三季度,苹果在华市场份额已从2015年高峰时的14.6%,下跌至7.4%,几近腰斩。位居苹果之前的,分别是华为、OPPO、vivo和小米

这些搭载着安卓系统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以2000元到6000元人民币不等的价格,发售各自品牌的“高端旗舰机”,配置着与苹果水平相近、甚至更好的处理器、屏幕、相机镜头和电池,以更为夺人眼球的功能点——诸如超级夜景、高速充电、或全面屏,冲击着苹果的市场。

2018年下半年,在iPhone XR以廉价定位和6499元人民币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华为年度旗舰机Mate 20 Pro以高端商务机定位,配合5999元(指纹版)的价格上市。两款机器被消费者们定义为“竞争者”,知乎上关于两者如何选择的问题,有近1000条回答,其中一条写到:“我注意到,所有支持iPhone XR的回答,都只是强调它的缺点可以忍受,而支持华为Mate 20Pro的,都在说有多少创新亮点。”随后数月中,iPhone XR因销量不佳,不断被削减订单和降价,而迄今为止,华为Mate 20pro仍属于抢购和断货状态。

2018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50%,超过500亿美元,虽然与iPhone总收入尚有很大差距,但在销量上已经逐步追平、甚至超越。

中国手机的价格和性能,正搅动着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2012年至2017年,华为、OPPO、vivo和小米四个品牌的出货量上涨倍数为:2倍、20倍、17倍和8倍。同期,苹果仅上涨了0.6倍,三星下跌12%。

总体来看,这些中国手机品牌的平均售价,不足苹果的三分之一,他们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响,已经不局限在中国。

数据来源: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

在印度德里的尼赫鲁广场,苹果授权代理商eWorld的店铺窗明几净但门可罗雀,而隔壁售卖OPPO和vivo的手机店铺却生意兴隆。多份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三季度,占据印度市场前四名的手机品牌分别是小米、三星、vivo和OPPO,而苹果的市占率已不足1%。

即使在高于3万卢比(折合人民币2900元)的印度高端机市场,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苹果也已跌落至第三名,前两名分别是三星和中国品牌一加。

“惨淡”都不足以形容苹果2018年在印度市场的成绩。前一年,iPhone在这个地区的出货量才刚刚攀升至320万部,2018年则骤然跌至170万,销量倒退回到3年前的水平。

迄今为止,印度仍然是库克十分重视的市场。根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从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印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仅次于中国。苹果曾通过在印度开设工厂等方式,试图降低iPhone在当地的售价,以打开市场。

然而对于印度市场,iPhone价格实在过高。。IDC数据显示,近两年,在一些中国品牌入驻后,印度一部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才刚刚从9000涨到1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50元);然而,加上印度对电子产品收取的20%关税后,一部iPhone X的价格高于1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500元),这已超过世界银行显示的2017年印度人均年收入,更遑论一年后再次涨价的iPhone XS系列。

在大多新兴市场,iPhone日益攀高的售价,都已显得过于昂贵。但让用户“咬牙切齿”的是,涨价成为苹果近年来应对销量下滑的重要策略。

“奢侈品”策略失效

苹果手机销量最后一次出现明显增长,是在iPhone 6发布的2015年。

大屏的出现,使iPhone在随后的季度中销量高达7447万台,同比增长46%。此后,在外观上被称为“四世同堂”的iPhone6s、iPhone7和iPhone8, 再未能进一步拉动苹果手机的销量。三年后,十周年纪念版iPhone X开售时,季度销量同样为7000多万台,较前一年微跌1%。

长达三年的销量滞涨,被掩盖在iPhone持续走高的营收背后:尽管iPhone在2018财年的销售量增长仅为0.4%,近乎停滞,销售额却增长18%,达到1667亿美元,被称为苹果史上营收最好的一年。

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涨价策略是达成这一成果的直接原因。2017年9月,销量滞涨两年后,iPhone 8的起售价被提升50美元至699美元起步,全面屏iPhone X更是将起售价提升至史无前例的999美元。

涨价脚步并未停止,仅一年之后,随着iPhone XR、iPhoneXS系列发布,拥有一支苹果手机的最低门槛,上涨至749美元。

价格成为苹果收入增长的绝对贡献因素。据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测算,在销售iPhone 3GS到iPhone6的5、6年中,苹果收入增长大多来自销量增长,其贡献率甚至一度达到100%;而2018年,涨价几乎成为收入增长的唯一因素,其贡献率从前一年的31.9%骤然升高至97.5%。

数据来源: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

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数据是,2017年末,苹果以接近15%的市占率,赚取了智能手机行业近90%的利润。

“库克没有把技术创新放在最高优先级,倒是把苹果做成了更像LV的奢侈品牌,”在iPhone XS发布后一个月,苹果前CEO约翰?斯卡利在雅虎财经节目中这样表示。斯卡利从1983年起担任苹果CEO,十年后,因与乔布斯关系破裂而离开。

除了价格,另一个让苹果更像奢侈品的因素,来自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

2014年,库克从Burberry挖来时任CEO的阿伦茨,委任为苹果零售和在线业务高级副总裁。阿伦茨曾被视为Burberry的拯救者,其在任7年间,Burberry市值增长了两倍。传闻中,库克为阿伦茨提供的年薪高达7300万美元,是库克自己年薪的8倍。不过根据苹果年报透露,阿伦茨的薪水为2400万美元,与公司其他高管相近,均为库克的2倍。

阿伦茨不懂技术。她的到来,是为了提升苹果线上销售和线下实体店的协同运营能力,在日渐困难的零售业环境中,为苹果零售店营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而提高营收。

此后数年,在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帮助下,阿伦茨为苹果带来了升级版的零售店:巨大玻璃门、水磨石地面、苹果设计工作室相同的木头桌子和凳子,以及店内外遍布的绿植。

阿伦茨将零售店称为“公司现在最为重要的‘产品’”。阿伦茨的策略是注重高收益市场的投资,她带领团队对全球排名前100的城市进行研究,苹果位于米兰地下瀑布、巴黎5层豪宅和芝加哥湖景房等地的旗舰店,均在这一期间开业。

阿伦茨希望用“城市广场”概念替换“商店”,“这是一种聚会场所,每年有5亿人拜访我们。”在2017年4月的一份公告中,苹果写到,游客可以在“广场”中购物、获得启发、学习,并与其它人展开联系。这一理念遭到了人们的吐槽——有评论称,1000美元的iPhone零售店无法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相关联。

“我们有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是我要找的人。”在阿伦茨的回忆中,库克曾这样对她说。

这是库克的苹果时代。自他掌舵苹果至今,已经有7年时间,乔布斯的偏执、独裁、以及绝无仅有的创意能力,都随着时间推移被慢慢掩盖,成为《乔布斯传》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回忆片段。

而库克带领下的苹果,日渐向着一个更为标准的、注重运营和效率的超级企业迈进——2011年,苹果员工总量不足3万人,如今,这个数字超过13万。在此期间,苹果从麻省理工、西北大学等美国名校,招募了135名MBA毕业生进入管理队伍。

库克看起来比他的前任更懂得企业运营。早在1998年从IBM离职、进入苹果之初,他就凭借搭建供应链的JIT系统(Just in Time),将苹果计算机的生产周期从4个月压缩至2个月,库存量从6天缩短至2天,拯救了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

他甚至也比乔布斯更懂得市场。乔布斯时代,iPhone的尺寸是3.5英寸,iPad是9.7英寸,这源于乔布斯的坚持,除了著名的“最适合人类的手机屏幕大小是3.5英寸”言论外,他也拒绝七英寸平板。

库克打破了这两个局限。2012年,库克主导下,苹果推出7.9英寸的iPad mini,两年后,iPhone迎来了首个“大屏幕”版本的iPhone 6和6 Plus。前者促使iPad的销量同比提升了80%,成为销量最好的一代iPad产品;后者为苹果带来了46%的销量涨幅。

在智能手机行业面临饱和前景、iPhone销量增速放缓的预测下,库克选择阿伦茨和近乎奢侈品的定位,这未尝不是一种运营上的创新。“苹果与奢侈品公司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技术和功能,还有品牌背后的理念。”汇丰分析师Erwan Rambour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直到iPhone XS Max价格再创新高时,库克仍强调:“我们一直认为,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和价值,就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为此付钱。”只是这一次,或许是过快的涨价速度、或许是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也或许是行业下行,导致“奢侈品策略”不再奏效。

2018年冬天,苹果不断被曝向供应商大幅削减iPhone XS、XS Max和XR订单,其中XR的产量计划减少三分之一。

去年11月,苹果公布第四财季报告时,库克宣布,从下一季度开始,苹果不再把iPhone等不同产品的销量单独列出。一个月后,库克的《致投资者信》公布,下调2019年第一财季预期,业界哗然。

这是苹果的寒冬,也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寒冬。根据IDC调研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在最近一个季度中,同比下滑了6%。

二十年前,哈佛大学商学院克雷·克里斯坦森在著名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延续性创新技术”和“破坏性创新技术”两个概念。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常常引用“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来论证苹果iPhone对诺基亚、以及整个功能手机行业的颠覆,认为这款诞生于2007年的天才产品,“重启”了整个手机行业。

如今,矛头转向了苹果自己。克里斯坦森在书中写道,大公司虽然强调创新,但因为管理制度、条例和惯性等因素,难以真正实现“破坏性创新”,他们所做的往往是延续性创新。正如库克的“运营创新”,这并不足以扭转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颓势,也难以拯救iPhone及苹果其它硬件产品的销量下滑。

克里斯坦森曾在采访中对库克大量重用MBA的做法表达不满,“企业走下坡路亦是因为完善良好的运营能力,而苹果恰好处于这一时期”,他说。

进入2019年,中国的手机厂商“炮声不断”。小米宣布多品牌运作——独立红米,继续死磕性价比,小米冲击高端市场;同时,继续加码国际化,要在印度、欧洲、非洲等地抢市场。华为、荣耀同样磨刀霍霍,要在高中低端市场和海外市场全面冲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咄咄逼人”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要跟苹果抢份额、抢利润。

三星已经决定在印度低端市场与中国品牌正面对杠。1月14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三星公司计划在印度发售最新的M系列智能手机,目标受众是印度年轻的“千禧一代”,预计最低售价不到1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50元)。三星公司对媒体称,推出这款手机旨在重新夺回被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抢占的印度手机市场。

只有库克不愿意放下“奢侈”的身段。近期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押注印度市场,但明确表示苹果不会推出廉价产品。

被边缘化的服务业务

如果“成熟”的苹果,真的难以再出现改变产业生命周期的“破坏性创新”,那下一步该迈向何方?

在近两年的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服务收入”。2015财年至2018财年,苹果服务类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16%。相比之下,iPhone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iPad持续下滑、Mac则持平。苹果的统计口径中,“服务”包括App Store,Apple Music、iTunes store、iCloud和其他如保修服务等。截至2018财年,其服务为总收入的贡献比例为14%。

掩盖在庞大且直观的iPhone等硬件产品之下,“服务”在过去十年沦为苹果产品组合中的配角。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苹果第一次震惊世界的产品是数字音乐商场及播放软件iTunes及音乐播放器iPod。

2003年,乔布斯宣布iTunes上线,允许人们以0.99美元的价格购买单曲、而非整张专辑的理念改变了整个唱片行业,开启了数字音乐时代。2008年,在首代iPhone发布后一年,应用商店App Store上线。“推出30天,App store的下载量已经超过6000万次,它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得多,移动行业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在近期曝光的一份专访材料中,乔布斯这样说。

在历史长河中,苹果两次颠覆行业。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苹果是互联网数字内容的绝对领先者。

苹果曾试图复制这种成功,在电视领域再推出一款软硬件结合、改变行业产品。2009年前后,苹果密集与内容提供商Showtime和Starz进行讨论,通过iTunes提供他们的频道和流媒体版本,在Apple TV上播放。

然而,根据苹果一位高管的回忆,乔布斯和负责服务业务的苹果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对此表示不屑,认为仅与几家提供商达成协议“过于零碎”。库伊试图和主要电视网络达成交易,使互联网电视替代有线电视。但与唱片行业不同,彼时,电视行业并未因侵权而遭遇行业困境,这些谈判并未成功。

“苹果一直想使用相同的剧本,但是在视频领域行不通。”一位前苹果视频业务高管回忆说。

iTunes,这个昔日数字音乐的革新者却变成新一轮变革的阻碍。两位苹果前员工回忆,当好莱坞的一些内容团队联系苹果,询问创建原创内容的合作时,许多苹果高管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会与iTunes销售的视频娱乐产品形成竞争。

另一方面,在数字音乐的新形式——流媒体初露苗头时,乔布斯以一贯的偏执拒绝了。他认为“音乐订阅”是一种荒唐的形式:“你会把最爱的音乐听上几千次,所以如果每月付10美元,付上十年,需要为这收购歌曲付款1200美元。”

因此,在2011年瑞典流媒体服务软件Spotify进入美国市场时,苹果除了被传曾试图阻止这一行为,并未表现出任何应对措施。

直到3年后,iTunes连续两年下载量下滑,Spotify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付费用户,苹果才宣布以30亿美元收购Beats公司,并计划借助其流媒体音乐服务Beats music,推出苹果自己的流媒体服务。

这是苹果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交易,由库伊亲自带队谈判。不过,据多名Beats前员工透露,在交易完成后大半年,普通员工对苹果和Beats将如何整合一无所知,“苹果只是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足够注意力去处理这件事。”

彼时,音乐订阅对苹果似乎显得无关紧要。“无论此次整合成功与否,对苹果的影响都非常小,” 股票研究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的一位分析员表示,“即使苹果的流媒体音乐做得非常成功,像潘多拉一样,也只意味着每年10亿美元的营收,与2014年苹果收入的1830亿美元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

2014年前后,苹果的硬件发展相当顺利,第二年,公司将迎来iPhone史上最大的全年出货量:2.3亿部。

苹果与Beats团队的整合期间,不断传出双方价值观冲突的消息。“苹果员工的做事方式是非常费劲的、不必要的,”Beats员工爆料说。“他们彼此厌恶”,另一位参与项目的人士表示。

Apple Music的上线时间一拖再拖,原计划在2015年3月时推出,最终到6月份才上线,距离交易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与此同时,流媒体音乐领域的领头羊Spotify的活跃用户已飙升至8900万,其中付费用户2800万。

媒体服务不是苹果在服务业务上唯一错失的领域,更使人扼腕叹息的是语音助手Siri。

这款与iPhone 4S一同亮相的语音助手,在短期内一度震撼市场,收获大批信徒。据Siri的创始人诺尔曼·维纳斯基回忆,乔布斯本人是Siri潜力的忠实信徒,在2010年,他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这个24人的小团队,并让他们相信这将“再次改变世界”。

可惜的是, 2011年10月4日,Siri发布第二天,乔布斯去世了。一位Siri前雇员回忆说,Siri的初始计划随之泡汤,“Siri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在线服务,但整整一年,Siri的架构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第二年,由于在地图业务上的失误,一直支持Siri团队的高级副总裁斯库特·福斯特尔被库克解雇,埃迪·库伊接手了地图和Siri业务。

根据员工回忆,接手之初,库伊便显示出对Siri缺乏兴趣。当团队成员向他展示关于Siri性能的一些技术数据时,一位在场的苹果前员工说,至少有两次,库伊显得心不在焉,似乎睡着了。

成为“弃婴”的Siri在此后的6、7年中,始终未能确定方向,在语音助手、搜索、AI甚至音乐等不同领域来回游走。在此期间,作为后起之秀的亚马逊Alexa和谷歌助手,在成熟度和开放功能上先后超过了Siri。

斗转星移,苹果这个曾经的超越者,变成了被超越者。

重启服务业务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苹果四下环顾,它曾一骑绝尘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已经拥挤不堪:谷歌、亚马逊、Netflix、YouTube、Spotify,每一家公司都成为他的竞争对手和需要赶超的目标。

没有明显的证据推测,库克和苹果重新重视服务的准确时间点。一些迹象表明,这大约是从2015、2016年开始的。

2015年,苹果除上线Apple Music外,还推出苹果新闻、苹果支付等服务;2016年4月,苹果总部召开了一次与播客有关的专门会议,声称该业务员工多于以往;财报显示,2016年,苹果服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从前一年的10.2%跃升至22.3%。截至2018财年,该增速一直稳定在20%以上。

曾经被摒弃的“原创内容”,成为苹果在媒体服务中追赶对手的重要抓手。作为功能相近的流媒体服务,Apple Music和Spotify月费均为9.9美元,但后者同时提供免费版本,更为实惠。在很长一段时间,Spotify的付费用户是苹果音乐的两倍。苹果想要赶超对手,除了借助庞大的用户基数,还需更多吸引力。

2017年初,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苹果在最近几个月一直与行业巨头讨论购买原创视频脚本,计划在年底时推出原创的视频内容,这些内容将在Apple Music内发布,仅供会员观赏。

同时期,甚至有传闻称苹果可能收购Netflix。当然,这并不符合苹果一贯的收购策略。“从历史上看,苹果并不喜欢收购大公司,他们喜欢花几亿、几十亿购买公司,但不会花费到百亿以上。”一位资深苹果分析师表示,当时,Netflix市值已超过500亿美元。

不久后,埃迪·库伊也否认了这一消息,他对外界阐述苹果的收购逻辑时,引用了加拿大著名冰球运动员韦恩·格雷茨基的名言:“你必须滑向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去它所在之处。”

当年6月,苹果从索尼引入杰米·埃尔利希特和扎克·范·安伯格两名高管,陆续启动包括剧集、纪录片、动画电影、电视节目等影视项目计划。随后不久,苹果在Apple Music上推出两档明星真人秀节目,《拼车K歌秀》和《应用星球》。

两档节目反响平平,在IMDB上评分仅为5.5分和6.0分。不过这并未打消苹果对影视的热情,库伊表示,苹果计划制作少量高质量影视项目,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市创建了原创内容制作团队“Apple Worldwide Video”。近两年中,苹果先后从索尼、Youtube、亚马逊、第四频道、HBO等公司挖来15位管理人员,负责视频的内容及策划业务。

关于这项业务的最新消息是,苹果将最早于2019年3月推出原创影视剧集。

2018年4月,苹果宣布将原本负责iTunes全球业务的副总裁奥利弗·舒塞任命为Apple Music和全球内容业务副总裁,在随后数月中,舒塞主导完成了对音乐识别软件Shazam的收购,对价4亿美元。

Shazam是App Store中最受欢迎的10款音乐App之一,已推出近20年,其覆盖国家比Apple Music还多出近一半。此次收购,对Apple Music意味着大量的用户喜好、地理差异数据,以及Shazam带来的音乐和算法人才。

在苹果力推之下,从2017年起,Apple Music用户增速开始攀升。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pple Music在美国的增速已经2倍于Spotify,在2018年7月,苹果拥有超过5000万订阅用户,在美国市场超越了竞争对手。

频繁的收购,同样体现出苹果在提升对服务业务的重视上。在近三年中,苹果收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媒体内容和教育几个领域。除Shazam外,另一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购是2018年3月对《Texture》杂志的收购,后者被称为“杂志界的Netflix”,是一款在线杂志订阅应用,用户可以9.99美元的月费,阅读超过200多家杂志的电子版。

此次收购被视为苹果在新闻内容领域的又一次动作。最新传闻称,《Texture》将会被整合进苹果的新闻客户端Apple News,扩大后者的内容资源,这一整合或将于2019年完成。

2018年6月,在最新一届WWDC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一反常态地没有推出任何硬件产品,重点宣讲了iOS、watchOS、tvOS和macOS的更新,并展示了AR在各个平台上的应用。这届大会被称为“最软的一届WWDC”。

半年之后,当库克回应2019年第一财季营收预计下调时表示,不看好苹果的华尔街人士可能低估了“苹果不断成长的设备和服务生态系统”,“过去一财年,我们有1000亿美元营收不是来自iPhone,刚过去的这个季度,剔除iPhone,收入增长了19%,这是一家相当大的公司(增长)19%。”他表示,苹果计划今年推出新服务,尤其是在医疗保健方面。

在这次回应性的深度采访中,库克重点提到了服务业务的业绩——“苹果的服务业务在2010年只有70多亿美元收入,2018财年超过了410亿美元(财报显示371亿美元),苹果此前已经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是2016年的两倍。”

服务与硬件“相辅相左”

自iPhone销量下滑以来,无数看衰苹果的声音中,少数坚持看涨苹果前景的分析师们,与库克观点出奇一致:苹果正在向互联网服务公司转型,这将带给苹果比硬件公司更为广阔的前景。

2018年8月2日,苹果市值超过万亿美元。不久后,摩根大通给予苹果公司股票“增持”评级,摩根大通分析师沙米克·查特吉在报告中写到,苹果向服务公司转型的速度“比投资者预期的更快,这推动了该公司财务和估值的上升。”截至2019年1月,摩根大通仍维持该评级。

美国投资银行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丹·艾夫斯甚至表示,未来一年,苹果服务业务的年收入将达到500亿美元,因为服务是苹果未来增长的关键,因此苹果的前景将是1.5万亿美元;他在2018年10月底的报告中给予苹果310美元的目标股价,较苹果当日收盘价高出40%。

截至2019年1月19日,苹果市值已较艾夫斯的预估值缩水一半,跌至7400亿美元,但他和其他分析师的看法并非毫无道理。多方数据显示,互联网服务无论从增长前景、利润率或是市盈率来看,都高于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行业。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已经是不争事实。在IDC等机构的报告中,手机出货量在过去一、两年中持续下滑,虽然随着5G普及,可能会再迎来一批换机潮和增长机会,但可持续性尚未可知。

相比之下,根据艾瑞咨询,从2015年到2017年,全球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由10106亿美元增长至154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5%。在服务的细分领域中,应用商店同一时期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6%,位于各类目之首,这也正是苹果服务中占比最高的类目。

利润率上,尽管在库克的“奢侈品方案”下,iPhone正以一年一次的速度快速涨价,但利润率并未同步攀升。事实上,根据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测算,从2012财年至今,iPhone的成本占比逐年从44.4%上升至62.5%,相对应,毛利率在2018财年下降至37.5%。这仍是手机行业最高的毛利率,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手机,毛利率仅为6.7%。

见智研究所的报告中对于服务业务的测算显示,自2013年以来,苹果服务利润率正在稳步上升,在2014年超过iPhone。2018财年,服务业务毛利率为58.6%,为218亿美元,超过iPhone毛利润的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

苹果是FAAG (Facebook、Apple、Amazon、Google)四大科技巨头中,首个市值超过万亿的公司,不过这主要归功于苹果将近600亿美元的净利润。单以市盈率看,互联网服务类公司的估值要高得多,苹果在2018年底的市盈率为14.29倍,同时期,Facebook、谷歌母公司Alhabet的倍数均超过20,亚马逊更是高达30多倍。

在硬件市场增长前景有限的背景下,将互联网服务视为未来增长引擎的不止苹果。2018年5月,在小米递交的招股书中,CEO雷军写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小米的营收中,互联网服务的贡献尚不足1成,但小米仍然将未来的营收、利润增长,寄希望于在线广告、手机游戏、金融、文娱等服务。

不过,服务业务会是苹果等硬件公司的救命稻草吗?

与小米一样,迄今为止,苹果获取互联网服务用户的先决条件几乎完全在于硬件售卖。这意味着,如果iPhone的销售量持续下滑,甚至影响到iPhone设备的激活量,苹果服务的增长空间也将十分堪忧。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苹果服务将近400亿美元的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是应用商店App Store和“其他”,分别为35%和30%。苹果保修服务Apple Care是“其他”的主要内容,通常在销售新机时,鼓励消费者同时购买,为iPhone X购买一份保修的价格是199美元或1688人民币。

在应用商店和保修服务的收入上,前者依赖于iPhone激活设备数,后者则依赖于苹果硬件的新销售量。

对于服务与硬件完全捆绑的局限,苹果或许已有认知。1月7日,苹果在近期最重视的视频领域宣布了一项合作:与三星达成协议,将为三星电视机提供iTunes电影和电视节目,这是苹果首次向竞争对手开放自己的软件平台,此次合作仍由库伊主导,“我们期待通过三星智能电视,将iTunes和Airplay2带给全国各地更多的客户。”

即便如此,也只是给了苹果在服务上追赶对手的机会:苹果计划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类似流媒体视频服务,在过去一年,苹果在原创视频上投入10亿美元,而竞争对手Netflix目前拥有1.39亿订阅用户,同时期的创作投入超过100亿美元。

其他有待苹果追赶的内容包括Siri和Apple Music。自2014年起,苹果已经发现Siri严重落后于亚马逊Alexa,可能的竞争对手还有谷歌主力和微软小娜,Siri在2018年3月开始大量招聘,这被视为“追赶”的迹象之一;尽管 Apple Music增速已经超过Spotify,但在付费用户方面仍与对方拥有较大差距。

作为竞争者,Netflix和Spotify近期再次对苹果释放出一个负面操作:包括它们在内的几大开发商不再允许新用户通过IOS应用程序注册其服务,从而规避应用程序对开发者收取的15%-30%“苹果税”——这是App Store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十年时间,苹果从创新领袖和超越者逐渐沦落为被超越者,而今,再次以追赶者身份前行。追赶者的脚步,能否如预期般顺利?对这家举世瞩目的科技公司,市场正在密切观察。

一条最新的消息显示,1月15日,加拿大皇家资本银行的分析报告表示,苹果服务收入在12月当季同比收入放缓至18%,而此前的预期数字为27%。

文章TAG: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和08版哪个好听流行歌曲看电影是2.1音箱...麦博200十周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