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数码论坛,中国有哪些比较火爆的数码论坛 笔记本论坛之类的!

数码论坛,中国有哪些比较火爆的数码论坛 笔记本论坛之类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4 13:15:40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中国有哪些比较火爆的数码论坛 笔记本论坛之类的!

IT168的本友会,台湾的MOBILE O1这是比较热的两个论坛

数码论坛

2,数码网站有哪些?

比较权威的中关村在线www.zol.com.cn ,太平洋电脑,泡泡,

建议去参考一下别人做的数码网站 然后再进行添减

数码论坛

3,有什么比较好的电子数码产品论坛吗?(大陆和台湾地区)

塞班啊 不过他是主要手机的 里面也有PSP啊什么的分栏 里面不错 可以去看看

泡泡手机论坛

it168

你好! 太平洋、中关村的啊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数码论坛

4,青岛数码论坛有哪些?

你也可以去青青岛社区嘛! http://club.qingdaonews.com/ 上面板块也很多!

bbs.qdit.com比较好

www.wohaoji.com鲁心之约。

你也可以去青青岛社区嘛! http://club.qingdaonews.com/

5,香港最热门的数码网站或者论坛?

http://forum.hkgolden.com/ 香港高登 (上得去,就是速度比较慢)

你好! http://www.dcfever.com/forum/index.php DC Fever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http://www.dcfever.com/forum/index.php

6,感受自然风光_

一位国外摄影师曾经说过:“自然之美是如此脆弱--以致于相机快门的轻启都会吓跑她。”是的,自然之美是如此神奇,有时,即使最老练的摄影家使用最尖端的摄影器材也无法抓住和记录下眼前风景所呈现出来的所有色彩、景深和活力。 摄影初学者常常有这样一种经历:兴致勃勃拍出来的风光片怎么老是与拍摄时亲眼看到的景物有天壤之别呢?摄影大师说:“相机和与肉眼看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既然我们还不是大师,索性我们先来琢磨一下相机是如何“欣赏”山水的…… 自然在我心中——风光摄影的器材及准备 说到风光摄影的摄影器材,很多影友会很自然地想到反转片及120以上的大画幅照相机。对于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来说,外出旅游时一般都是一部数码走天下,家用级数码相机无法更换镜头,对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影友来说,除机身原标准镜头外,建议再带上一个焦距f20mm的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大,容易制造出较大的前景(下图1即为28mm的广角端拍摄,通过上下剪裁,制造出宽银幕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提供的“拼接”功能或软件,定点横向拍摄几张照片后拼接出全景照片。 风光摄影用的较多的器材还有滤光镜。滤光镜,又称滤色镜,它可以改变画面局部色彩或总体色彩,以造成某种拍摄气氛。风光摄影中最常使用的滤光镜有: ①紫外线滤光镜:简称UV,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线,拍摄风景时可利用UV镜来吸收远景的紫外线,加强影像的清晰度。 ②偏振镜:简称PL,在风光摄影中它可以控制天空的色调,(如下图2通过在镜头前加装偏振镜,加深了蓝天的蓝色调,突出了白云,树木的色彩也因部份反光被吸收而加强,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250,光圈值:5.6)。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初学摄影者往往认为镜头前加装滤光镜能使镜头免受损伤,但是在镜头前安装滤光镜会增加出现眩光及像差的机会,而一块廉价的滤光镜更会破坏你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依赖滤光镜以求特效,其实在数码后期制作中一些特效也能通过PS完成。 风光摄影一般是我们外出旅游时最适于拍摄的题材,我们的旅程或许是走马观花式的,但要拍摄到一幅美不胜收的风光作品,并非信手拈来、唾手可得。必要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可达到一种“自然在我心中”的境界。 我们可通过网络对拍摄景区的情况提前有所了解。可通过别人的游记、照片资料等对当地的景点分布有针对性的了解,然后定出自己的拍摄意图,想要拍什么,如何拍,制订一个初步计划。到达景点后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向当地的摄影爱好者请教,他们往往知道最佳的拍摄地点。

7,iPhone XR 到手后狂遭用户吐槽?我们整理出了这些你关心的问题_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36氪经授权发布。

iPhone XR 正式发售了,这款被称为今年性价比最高 iPhone 的首销情况如何呢?

跟 iPhone XS 首销时一样, Apple Store 大排长龙的盛况基本不复存在。今天早上就有顾客第一时间来到北京三里屯的苹果直营店,拍下了“盛况空前、几近失控 ”的现场,是这样的:

iPhone XR 首发日苹果门店的冷清,一方面是因为国行从 iPhone 5 开始苹果便取消了首发线下抢购的规则,全部改成了需要提前先在网上预约,然后首发当天到店交钱取货,用户也没必要再为了抢购新机通宵排队。

▲ iPhone XR 发售一小时前的悉尼 Apple Store. 图片来自:cnet

另一方面,苹果这两年的高定价策略大大提高了 iPhone 的准入门槛,也让更多用户望而却步。虽然 iPhone XR 6499 元的起售价已经比 iPhone XS 便宜了 2000 多,但对比 Android 旗舰也没价格优势。

花旗银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 iPhone 5 以来每部新 iPhone 在发布会前后的 Google 搜索量数据,发现用户对 iPhone 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其中 iPhone XR/XS 系列的关注度是迄今为止最低的。

而今天发售 iPhone XR 也跟 iPhone XS 一样遭遇了售价破发的情况,在开售前就有不少第三方渠道给出都比官网低了 300 多元的价格,拼多多上甚至有商家比官网直降 411 元,有黄牛表示现在 iPhone XR 新品回收都得降价五百以上。

甚至有消息称 XR 的价格有望继续走低,或许这是不少用户还在观望的原因,有数码博主劝用户要谨慎入手。

爱范儿之前对 iPhone XR 做了详细评测,这款新机六种颜色的机身是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史上电池最耐用的 iPhone,不过也有一些妥协和阉割,比如更宽的边框、更厚的机身、更低的屏幕分辨率,以及砍掉了 3D Touch。

那么对于首批买到 iPhone XR 的用户来说,这款新机的初体验到底如何呢?

首批买到 iPhone XR 的人都说了什么?

对于 iPhone XR 的外观,多彩的后盖受到不少用户热捧,而槽点不出意外多集中在正面的大边框上。就像品玩编辑李小白说的:

iPhone XR 这手机啊,就像林志玲的美背配了一张凤姐的脸。

全球各地用户在网上晒出的 XR 中 ,后盖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Twitter 用户@zoeyadairs 认为 XR 十分「性感」:

我喜欢它的单摄像头和玻璃后盖,让我想起了 iPhone 4S,老实说我觉得这是苹果最好看的一款 iPhone。

XR 除了黑白双色,苹果还提供了红色特别版、黄色、珊瑚色以及蓝色,不过六种颜色也让一些用户陷入选择困难中。

据苹果前员工@肉呆大魔王介绍,苹果商店里的员工会在颜色上给用户很多建议,看来苹果也是料想到了不少用户会因此纠结了。

▲苹果CEO 库克用的 XR 是蓝色. 图片来自:Twitter

不过看到 XR 正面的大黑边后,还是有不少拿到或者看到真机的用户开启了吐槽模式:

边框确实有点宽,看着有点别扭。边框一宽就会显得有些许廉价,并且 8P 边框都比它窄。

午休时间去隔壁看看 iPhone XR,这款被媒体吹爆的机器,边框太厚不说,还重。

iPhone XR 的实物… 边框真是一言难尽,不过额头和下巴还是很香的,钱包充裕还是上 XS/XS Max 一步到位的好 。

▲ iPhoneXR(左)与 iPhoneXS (右)屏幕边框对比. 图片来自:MacRumors

但是也有用户站出来为 XR 的黑边辩护:

不知道黑 iPhone XR 的人到底是群什么组织?大黑边 LCD 屏幕本身就没办法全覆盖,留这样再套个壳子完美。作为 LCD 党真心推荐。

XR 的边框之所以这么宽,主要因为采用了 LCD 屏幕,而非 iPhone X 的 OLED 屏,在工艺上有一定限制,由此带来的影响还有屏幕显示精度较低,326 ppi 的像素密度只与 iPhone 8 相当。但不少用户依然给出了好评。

▲ iPhone XS Max 图标放大对比 iPhone XR,可以看到二者分辨率上的差距

拿到真机的@肉呆大魔王直言 XR 的屏幕是“最好的 LCD 屏幕,没有之一。”

你要说屏幕显示效果,肯定是 iPhone XS Max 要好的多,但即便是两个手机一起用,也不会出现巨大的差异体验,没有到 OLED 那样细腻,但足够了。

Macrumors 论坛上也有用户拿到真机后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整体的显示效果不错,这可能是 iPhone 最好的 LCD 的屏幕。

数码博主@吴小杰WJie 表示:这个块屏幕正常距离下基本看不出像素点,很近距离观察下才能看出来,屏幕其他素质很棒。

对于 XR 的其他方面,首批买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 3D Touch 这个我觉得挺别扭的,我对这个功能的依赖还挺重,比如快速出示付款码的时候,比我手里的任何 Android 手机都要快,iPhone XR 没有这个功能,有点儿心塞。」(via@肉呆大魔王)

比起 iPhone XS 的拍摄效果我更喜欢 XR,尤其是在暗光条件下的人像模式。我是因为手小,但想要双卡, 还习惯 iOS 系统才买 XR 的,XS Max 太大了 XS 又不支持双卡,所以只能选择 iPhone XR。iPhone XS Max 是我喜欢的屏幕尺寸,但机身却太大了。我喜欢 iPhone XR 是因为它是正确的中间点:屏幕夠大(显示和 Max 一样的内容),但仍然能单手掌握!手感又极好!终于有了很多年都没有的那种新鲜感觉。(via@林泰前)

iPhone XR 能卖多少,关键还得看中国市场

虽然 iPhone XR 一开售就遭遇破发,但从 XR 的定价来看, 苹果显然是希望 XR 走量的。根据 Digitimes 的消息,苹果 12 月份向供应商下的新手机生产订单中,iPhone XR 就占据了 50% 。

早在 9 月份就有报道称富士康的产能将优先分配给 XR,据一位 iPhone XR 产线上的员工介绍,富士康郑州园区为 iPhone XR 配备了 27 条产线,每条产品线配备 1200 多名工人,在三款机型当中是最多的。

而来自的供应链的消息显示,苹果已经把 XR 的销量最大赌注压在了中国市场,据界面报道,首批球发售的 300 多万台 XR 中,在中国的供货量就有 200 万台,由此可见苹果对中国市场寄予的厚望。

这也难怪,去年 iPhone X 发售的第一季度,2900 万台销量中来自中国市场就贡献了 700 万台,相比起其他地区,iPhone X 在中国更受欢迎,而苹果在中国地区也已经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比例的增长。

从苹果在 XR 推出双卡双待功能也能看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过 XR 在国内首日预售不足 100 万台或许会让苹果多少感到有点意外。

此前不少分析师都对 XR 的销量表示乐观,券商 Guggenheim Securities 分析师Robert Cihra 就预测 XR的销量将占到 Q4 全部 iPhone 销量的 40%,并比去年的 iPhone 8 高出 50%。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认为 XR 换机需求优于预期,在前几天也在报告中上调了第四季 XR 出货预测,从 3300-3500 万台上调至 3600-3800 万台。

不过目前来看 iPhone XR 现在的销售情况还不算火爆,苹果官网显示现在购买 iPhone XR ,只要 3 到 5 个工作日就能发货,可见备货依旧充足。

8,这家中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如何崛起衰落的?_

编者按: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朱琼华,36氪经授权发布。

33岁的温州商人杨林科彻底财富自由了。

7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比特币他的命运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此前的26年,他的生活一直波澜不惊: 18岁高中毕业到汽车配件厂打工,2年当兵,6年汗蒸酒店生意,他的财富都没有太大变化。

2011年,他创立了比特币中国(BTCC),这家数字货币交易所曾经如日中天——一度占国内数字货币交易量的80%。

而现在,他创造的中国最大的交易所黯然褪去神话色彩,全球交易量跌至30多名。目前,BTCC100%股权转手给香港一家区块链投资基金。

7年后的今天,通过这笔巨额交易,33岁的杨林科实现了财富自由。

BTCC(比特币中国母公司)其股权100%转让,其资产包括mobi钱包、矿池、海外交易平台BTCC等,转让金额达数亿元。

曾经的中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转手,开启海外的征程。而其竞争对手,曾今二线的币安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之一;而2013年创立的火币网、OKcion也在海外设立交易所业务,发展势头迅猛。

比特十年跌宕起伏,作为中国最早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是一面镜子。新金融见闻(微信公众号:AWfintech)从这个故事剖析,为你揭开比特币、ICO、区块链的精彩故事敬请期待,后续还有连续报道。

一次意外的征程

时隔7年,杨林科还清晰的记得改变他命运的那一天。朋友黄笑宇带他走进比特币世界的场景。

2011年5月的一天,还没有创立比特币中国的高中学历的杨林科打开电脑,朋友黄笑宇的QQ签名激发了他的好奇:“想玩比特币的找我。”

“什么是比特币?”杨林科问的这句话如今,无数中国人都在反反复复追问。和所有人不同的是,杨林科多问了一句:“能赚钱吗?”

杨林科,1985年出生,温州人,父亲是当地生意人。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做游泳运动员。高中毕业后,他在汽车配件厂打工,觉得很没有前途。18岁的他参军,2年后退伍,在北京开始做生意,汗蒸房、酒店等。

“北京的酒店位置很差,现在很多都拆了。”杨林科说,当时他在北京的做了6年生意收获不大,一直在寻找发财的机会。

黄笑宇是一位技术宅,喜欢研究经济,2011年开始了解比特币,并开始构想在中国做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

而在当时,国外已经有一家名叫Mt.Gox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约占全球90%的比特币交易量,靠手续费赚钱。

当时比特币价格由个位数向两位数上涨,只有少数人用个人电脑挖矿在淘宝出售。当时中国一些比特币投资者发现货源都在海外。

商人出生的杨林科嗅到了商机——收取交易手续费,他拉上黄笑宇,投入了几万块钱,搭建出一个交易平台,取名为“比特币中国”。

2011年6月9日,中国第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诞生。

当日,比特币中国的首页上显示着K线,当天的比特币价格是150元。网页左边是登陆和注册入口,接受人民币和比特币的充值、提现。

第一笔交易在网站上线的没多久就出现了,十几块钱的充值额都让杨林科感到欣喜,“真的是有需求的。”

前面两年,杨林科和黄啸宇都是兼职,他们是创始人也是客服,每天只有几百个比特币交易量,一直亏损。杨林科曾经一度想关闭这个网站,但黄啸宇劝说他坚持下去。

2013年4月1日,比特币首次突破了100美元。与2011年最早期0.03美元的价格相比,比特币实现了增长3000多倍的“暴富神话”。

“2013年4月,实现了盈亏平衡,交易量上去了。”杨林科回忆道,当时央视财经连线,连续几天报道比特币,大量用户涌入。“那时侯,一天流入的资金比较多,有时一天会进来几百上千万,阿里巴巴可能觉得这个账户有风险了,就被查封了。时至今日,我的支付宝也没恢复。”

充满变数的道路

“我们服从政府监管。”杨林科一再向新金融见闻表示,不会做违法的事情,坚决执行监管规定。

2013年12月,比特币价格一路暴涨到8000元,越来越多人蜂拥进入比特币市场。

2013年4月,一位特殊的年轻人敲开了杨林科的大门,他称自己是比特币中国的用户,并要求加入公司。

这位年轻人——李启元,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在雅虎担任高级工程师8年,并在沃尔玛中国电子商务担任要职,并且是后来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的哥哥。

“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杨林科和黄笑宇问。

他豪言,能为比特币中国带来融资。

杨林科回忆,当时公司运营遇到瓶颈,外部竞争压力大需要资金。当时李启元说要融300万人民币,当时他承诺,如果他能能融资,就让李启元做CEO。

最后,李启元从光速资本融资了500万美元。同时,李启元从杨林科和黄啸宇手中买了一些股份,最后三人股份相差不大。

凭着融资,李启元成为比特币中国的联合创始人和CEO。由于投资人和CEO均在上海,比特币中国的运营总部就由北京搬迁到上海。

比特币持续的火热行情,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数字货币交易所领域。

2013年3月,历经几次创业失败的清华高材生李林进入这个领域,创立火币网。2013年6月,连续创业者徐明星带领Okcoin币行上线,并在当年年底完成了国内比特币领域的最大额的A轮融资6000万美金。

“抢市场的来了。”那时候,杨林科感觉到了竞争,一夜之间诞生了几十几家交易平台。OKcion一上线,第一个交易的币种是莱特币;还有一些平台当时打免费佣金策略,“很多用户被抢走了。”

而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着比特币中国。2013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否定了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并要求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支持比特币交易平台的转帐和提现,比特币价格应声大跌60%。

2014年3月的一天,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门头沟(Mt.Gox)”被盗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将比特币玩家们再一次推到了绝望的边缘。

此后,中国比特币交易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谷。

2014年年底,杨林科选择了离开比特币中国。他解释原因:因为北京上海两地跑,影响家庭生活;此外,当时比特币交易处于低谷。

暗淡,还是崛起?

2017年7月以前,比特币中国、火币网、OKcion是中国最为知名的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

2015年年底,比特币市场开始回暖,以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底层技术区块链项目开始探索;2016年至2017年,数字货币以及ICO如雨后春笋,推动着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币货币暴涨。

因为ICO的持续火爆,ICO365、币众筹、云币网、ICOAGE、Allcoin等ICO平台助推数字货币交易。

ICO的持续火爆,诞生大量的空气币,骗局横行,引发监管层关注。

杨林科透露,早在2017年1月,监管层对OKcion、比特币中国、火币网进行检查。“平台每天的交易数据都要报给央行,央行一直在观察。央行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禁止ICO的同时,将为虚拟货币提供交易、兑换、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也列为禁止项。

紧接着,国内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陆续被“约谈”。

随后,比特币中国首先发出停止交易的公告,随后OKcion、火币等交易平台也发出公告,称将立即停止人民币充值业务,陆续关闭交易平台。

1月29日,比特币中国官方发布消息:“BTCC作为全球运营历史悠久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今日正式宣布被香港区块链投资基金收购。”

“BTCC在海外注册,股权100%转让给香港一家投资基金。”杨林科表示,原来的四个最大股东——李启元、光速资本、杨林科、黄啸宇全部清仓股份套现。

“政府对于数字货币的交易监管很严格,我们遵守法律法规。此外,做交易所业务很辛苦。”杨林科表示,对这笔交易他很满意,这笔交易没有达到百亿元,但是不方便透露交易的数据。

根据交易披露的数据,BTCC受此影响,一度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但国际业务并未停下,仅2017年交易的比特币金额就超过250亿美元,采矿池业务也为公司带来了等值近9亿美元的比特币营收。

被收购后, BTCC决定进行业务调整。已经失去中国市场的BTCC称今后会把业务重心完全转移到国际市场及旗下的三个主要产品:目前BTCC矿池“国池”、Mobi数字资产钱包和美元现货交易平台BTCC,分别由赵千捷、马士元及蔡敏杰负责。

BTCC目前面临的局面是,依然保有国际地位,但中国市场几乎全部流失。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在2月8日晚上10点24小时内,BTCC交易所交易额达到4.5亿元,目前全球排名第33位。

负责矿池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赵千捷称,BTCC国池未来将发展成提供一站式挖矿服务的平台,以便有更好的资源来维护和稳定数字资产及区块链网络。未来BTCC的目标是打通挖矿、交易的综合数字币服务平台。

比特币中国未来如何,崛起还是暗淡?一切充满变数。

比特币中暴富起来的杨林科,一直在加强学习,他曾经一度自卑。目前,他已经读完了清华MBA、北大MBA课程。

嗅觉敏锐的温州商人杨林科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个人瞄准了下一个风口“区块链”,个人砸入数千万资金投资多个区块链项目。

9,高精地图,一场被低估的战争_

本文来自“甲子光年”

在历史的交锋中,BAT间曾发生过很多著名战事:电商、支付、O2O、AI……而地图,一直是一场被舆论低估的战争。

2011至2014这三年,老牌地图厂商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命运洗牌。

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互联网巨头盯上了电子导航地图这个战场。巨头跨界颠覆“收整山河”,图商纷纷“被包养”——百度率先出招,在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图手机版,2013年打出充满“互联网思维”的“永久免费”牌,占住了手机导航头把交椅,并在2013年收购图商道道通(长地万方);阿里在2014年4月收购高德;仅1个月后,腾讯以11.7亿元入股四维图新,并在同年收购科菱航睿。

但也是在“图商被包养”的2014年,一个影响了今天地图行业的新技术已在萌芽,那就是伴随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出现的“高精地图”——仅仅被收购7个月后,高德就在2014年11月开始与上海通用进行高精地图的合作,成为中国最早布局高精地图的玩家之一。

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这新一波技术和商业化浪潮中,高精地图的地位比移动互联网时的导航地图大大提升:

因为电子导航地图在移动出行时代只是锦上添花,高精地图则是自动驾驶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于是,在AI、5G、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一众热闹的新概念次第登场时,高精地图,这个被自动驾驶光环遮盖的行业,已展开一场更为复杂的战争。

火药味首先表现在创投市场。

今年2月,成立仅一年的,由百度外卖前董事长刘骏创立的宽凳科技获得IDG资本等机构的数亿元A轮融资;5个月后,由微软地图前负责人陶闯创立的wayz.ai也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去年,以四维图新前成员为主要创始团队的高精地图创业公司极奥科技连续在3月和年底获得了来自软银中国等机构的数千万元投资——从融资额看,高精地图赛道已和一些L4自动驾驶公司同轮次融资额接近。

放眼全局,觊觎这个赛道的却绝非仅是初创公司:新玩家除了创业公司,还包括滴滴、京东、美团等掌握场景的小巨头,以及地图行业客户的主机厂;老资格的一派则有最上游的高德、四维图新等图商,和站在图商背后、此前已重金投入地图行业的BAT。

如果你在招聘网站上搜索“高精地图工程师”,还会发现更有深意的结果:

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自动驾驶公司、自动驾驶芯片公司,也在纷纷招募高精地图相关人才。

高精地图,究竟是一场传统地图行业的复兴,还是一场新时代的圈地运动?

高精地图:地图行业破局者

2013年8月末,许多跑“移动互联网”口的记者接到了高德发来的发布会邀请函,主题是“变”。

2000年前后成立的高德、四维图新等老图商,此前的主营业务是车载电子导航地图和PC端地图的to B生意,客户是宝马、奔驰、百度、新浪。地图圈和互联网圈一度井水不犯河水。

而在2009年之后,移动化浪潮渐兴,高德进军手机导航地图市场,开始从一家“闷声发财”的to B公司,转型知名度颇高的to C公司。这场以“变”为主题的发布会,正是要更彻底地宣告这种转变。

但就在发布会前一天,让高德始料未及的是,当时高德在手机导航地图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百度,先宣布了自己要“变”——永久免费。高德不得不在当晚跟着表态:原价50元人民币的高德导航App即日起可免费下载。

到了第二天开发布会时,高德时任CEO成从武难掩不满,他说:“百度是互联网公司,本来就不应该收费”,“它的导航不专业”。

然而仅仅8个月后,巨额亏损的高德就卖身另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

高德卖身时,上线仅3年的百度地图已占领了手机导航市场66.3%的份额,豪取2亿用户;而高德运营利润则跌到-193%,2014第一季度就亏损4600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腾讯入股四维图新,收购科菱航睿;而百度则在此前一年就收购了图商道道通。

一位地图行业从业者不无惋惜地告诉「甲子光年」:“(地图)本来是互联网的上游,但现在却被互联网包养了。”

这场发布会前后的风波和高德后来的遭遇,是当时“移动互联网”浪潮对地图行业冲击的一个缩影:手机导航地图用更快的联网和更新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直接to C的商业模式加免费策略,冲击了传统电子导航地图市场。

经过电子导航地图的“免费”一役,手机导航App大范围普及,它的功能实际上部分覆盖了车载导航地图的功能,图商们过去向车厂收钱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冲击,偏偏做地图又是个高成本、高投入的行业,直接使得图商没了油水。

而现在,上一场电子导航地图的命运洗牌过去没几年,已进入商业化落地进程的高精地图,再一次改写地图行业。

在制图技术、功能和产业链地位上,高精地图都与此前的电子导航地图有较大差异。

IDG资本投资总监丁飞告诉「甲子光年」,高精地图主要给行业带来了3个变量:众包、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刚需。

众包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人工智能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刚需则意味着更强的付费意愿。

地图的制作流程可粗略分为外业和内业,外业包括采集原始数据,内业则是后期对数据的补缺、校对、标注和处理。

众包改变了采集数据的方式,也就是“外业”。由于高精地图对更新频率要求很高,过去自建专业团队采集数据的做法跟不上更新进度,行业普遍认为众包会成为高精地图的终极采集模式,而它带来的直接好处是降低了采集成本。

人工智能则提高了内业的效率:在后期处理数据时,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则能能提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人力开支,并大大提升制图速度。

高精地图公司DeepMotion创始人蔡锐告诉「甲子光年」,目前DeepMotion在城区道路的数据处理上已能达到90%的自动化程度。“未来我们希望能做到100%的自动化。”蔡锐说。

另一家高精地图公司极奥科技CTO王雪坤这样总结目前高精地图制图上的效率提升:“我用外包来替换外业;我用人工智能来替换内业;我用自动化地图平台来替代原来的生产。”

“刚需”的好处则是,市场扩大,付费意愿增强——在出行和日常生活场景中,电子导航地图其实不是必需品,但在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场景中,高精地图是“要人命”的安全基础保障,所以车厂、未来想做Robot Taxi(全部由自动驾驶车辆构成的共享出行服务)的运营商都有极强的付费意愿。

一名关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甲子光年」:“高精地图这项技术至少能在3、4年内让整个中国地图市场扩张4到5倍。”

一时间,包括老牌图商、创业公司、BAT巨头、掌握场景的TMD小巨头等行业内上下游公司都开始布局高精地图。

摆在或明或暗各路人马面前的大致有3种定位:

1.底层——做卖license和相关运维服务的上游地图供应商,这是四维图新和高德曾经的主要商业模式;

2.中间层——为出行、物流等场景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商”,如目前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业务形态;

3.上层——打通到最终端,自己做应用商,比如普遍被看好的空间巨大的“Robot Taxi”运营者,类似现在的滴滴模式。

同一盘肉,不同的人看到后,心里想着的是不同的菜。

老牌图商:复兴大业

最先迈出步伐的是老牌图商。对他们来说,高精地图是一个“复兴”的机会。

此前,图商们曾有一次“到嘴的鸭子飞掉”的经历:2010年前后,车载导航地图市场起呈起飞之势,图商里仅剩的几个大玩家如高德、四维图新等被认为到了吃寡头红利的阶段。但地图App却在此刻异军突起,车载导航市场停滞不前,图商多年的投入并未获得预期回报。

另一方面,地图厂商在“捕猎新鸭子”时,又败给了互联网。

图商并非没有看到移动化的新趋势。2009年,是高德率先在苹果App Store上线地图应用,成为第一个制作手机导航地图App的中国公司,比百度还早两年;也是在2009年,高德在车载导航市场的老对手四维图新开始和诺基亚合作,为当时诺基亚的手机预装导航功能。

但最终,看到了先机的图商,却没把握住先机,不敌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百度地图”。毕竟手机导航App,终究是to C的消费互联网逻辑,相比刚上线时价格在141元的高德,百度一开始就没想靠地图赚钱,而是要做流量入口,坚定不移地以低价和免费模式快速铺规模。

而如上文所述,高精地图带来了三个变量:降低成本的众包、提高效率的AI和刚需性质,这使得图商们已经十分熟稔的to B车用地图路线的利润空间大大增长,to B重新成为一条大有可为之路。普遍和车厂打了十余年交道的老牌图商,“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吃到这块嘴边蛋糕的优势。

老牌图商中,行动最快的是高德。

一位地图行业从业者告诉「甲子光年」,2015年,高德曾去中国南方某高校实验室看引进的测绘车,当时一台车的价格接近一千万人民币,高德体验了两个月,决定下单购买。

前不久,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也在“汽车新生态论坛”上透露,高德在2015年就购置了由5、6辆造价800万的测绘车,组成了一只车队,在全国绘制了3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

另一家大图商四维图新也在今年5月22日,联手欧洲图商Here(已于2015年被戴姆勒、宝马和奥迪组成的“德国汽车联盟”斥资32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精度地图供应商IPC、韩国最大通讯运营商SK Telecom成立OneMap联盟,计划共同建立高精度地图全球标准。

在车载导航地图前装市场与高德、四维图新三分天下的易图通也宣布将把高精地图作为未来的重点,易图通已建立了自己的高精地图自动化生产线。

易图通董事长王志钢告诉「甲子光年」,他们的考虑是抢早不如踩准:我想搞清楚,市场什么时候到?如果市场到来时,我还没准备好,那我就输掉了。但如果市场还给我时间,我为什么要早做?”

易图通的逻辑是,在窗口期的阶段内,越晚做,设备越便宜,规格越正确,生产效率越高。“无论从设备成本和生产效率,从质量控制,以及规格的有效性,能尽可能往后拖,又不失去市场时机,这是一个最聪明的策略,对吧?”王志钢说。

从目前的“战果”来看,高德在to车厂路线上暂时领先。

高德已率先拿下高精地图的量产订单:2018年6月,高德宣布将为通用旗下搭载超级智能驾驶系统(Super CruiseTM)的凯迪拉克CT6 40T铂金版车型提供高精地图数据和后续的技术升级、云端更新服务。目前,市场认为Super CruiseTM处在L2.5级别。

不过一位地图行业从业者向「甲子光年」透露,据他所知,高德拿到的凯迪拉克订单,“一个license(授权)卖2000块,总计10000辆,总收入不过二千万,但是做这个地图得花几亿;而且做出来的图,到时候只有通用能用,无法用到未来L3级别的自动驾驶。

但能拿下大车厂的单子,也体现了高德的某些实力。多位和整车厂打过交道的行业内人士告诉「甲子光年」,一般而言,车厂的合作态度相对保守,在想明白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前,车厂不会轻易开放数据和资源。

高德则通过与通用的长期接触积累了一定信任。早在2005年,高德就开始给上海通用提供导航地图服务;在2014年11月,高德就开始与通用进行高精地图的商业合作。

但是长远上,高德是否就安心做一个地图供应商?我们该相信韦东去年底的坚决表态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车厂之所以信任我们,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原则,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高德,我们绝不造车。”

但他没说的一点,行业里已有一种普遍预期:在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真正落地时,它在应用层面的形态会是“Robot Taxi”。届时,买车和开车会成为小众需求,车厂则可能成为Robot Taxi的一级供应商。换言之,造车本身,未来可能不是最有利、最有话语权的环节。

这层隐隐的“远忧”可能是车厂如今既要做自动驾驶,也要做高精地图的原因之一——车厂也想往运营商的角色靠。

在高精地图领域,除了与图商开展合作外,部分主机厂已有了自己的布局:

2017年两会期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提交了《关于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的提案,呼吁政府授予一部分车厂地图测绘资质。同年,上汽集团收购了一家名为中海庭的图商,并称其在技术上已达到L4水平。

在这个行业内各玩家都在找寻新角色的阶段,高德也可能有基于地图的类似打算——做运营商。今年3月,高德试水顺风车业务,而且一上来就宣布对乘客和司机“双向免费”、“永不抽佣”。背靠阿里的高德,似乎已经有了切入下游应用层,做“共享出行”的想法和实力。

高精地图行业的一个想象空间就在于,有没有人能从地图切入,最后做成Robot Taxi运营商?

高德是这条路径上值得关注的“种子选手”。

其他动机:服务商、数据、平台

老牌图商和主机厂之外,其他从不同角度切入的玩家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如果说老牌图商有一身做传统菜系的好手艺,这些带着新想法的玩家则搞出了“创意美食”。

比较典型的“新菜样”有三种:一是做服务,二是做数据,三是做平台。

第一条路径中,创业公司极奥科技是代表,旨在以高精地图为基础,开发更多针对自动驾驶或物流等其他行业的功能和服务,做“智慧出行”大市场里的地图服务商;第二条路径中,有已经占据“应用层”位置的滴滴、京东、美团等,它们出于对地图数据自主性的要求,开始布局高精地图——这些数据即使未来不变现,对滴滴、京东等自身的业务也能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第三条路上,目前最显眼的是百度:只有百度敢高调宣称,要把Apollo平台打造成自动驾驶的“安卓”,而高精地图将是这个平台的重要部分。

极奥科技联合创始人、CTO王雪坤,曾在四维图新任职多年。当「甲子光年」在沟通中提到极奥是新图商时,王雪坤说:“不,我们是地图服务商。”

王雪坤认为,图商是做地图生产和底层地图技术的,而地图服务商则要做到“中间层”,建设各种基于地图的能力,进而能直接服务场景:“地图是我们的基础,地图服务才是核心,对外输出的是连地图在内的整体服务。”

在这个逻辑下,高精地图不一定要服务自动驾驶行业,也可以“赋能”别的行业。

“我们的目标是把复杂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种服务,全都包装成即插即用的SDK、API,让各个行业很快把高精度的地图用上。比如物流行业,现在的地图上,限高、限重、限宽信息、卡车限行、专用车道信息都是缺失的,因此影响了物流系统的排单、预判和调度效率,快递有时会堵、慢或送错,原因就在这儿。物流公司不懂地图、技术,当然我也不懂物流,那我们就把物流需要的地图能力包装成中间件,把地图能力给这些企业。”王雪坤说。相应的,极奥科技目前的合作方,不仅有车厂,还有共享出行公司和物流公司。

选择了第二条路径的玩家,看重的是高精地图未来将沉淀大量社会位置数据。

有地图行业创业者这样举例,数码相机是柯达发明的,但是靠数码相机赚到最多钱的却是Instgram,因为Instagram有数据沉淀。

多位采访对象的一致观点是,高精地图行业未来会形成类似导航地图行业的寡头市场:因为做地图成本极高,天然限制了公司数量,所以玩家不会太多;但单一公司又很难覆盖乘用、物流等各类场景和各家车厂、共享出行公司的需求,所以也很难垄断。

但即使是2到3个玩家的寡头市场,每个玩家能积累的数据量也是惊人的。

至于这些数据到底怎么变现?一种设想是做LBS服务,比如根据位置做精准营销、推送线下服务等。

“LBS服务这种导航地图时代就没成的事,换成高精地图就成了?比较难吧。”一位投资了某高精地图公司的投资人告诉「甲子光年」,他看公司时,不看这些未来故事,就看能不能扎实把地图做出来,把眼前的、和车厂合作的商业模式跑通。

而对另一类玩家来说,数据怎么变现不重要,数据本身更重要。

滴滴、京东、美团等切入高精地图领域的动机之一,就是数据自主性。如果他们自己不做地图,那只能购买图商的服务,而中国的大图商基本被BAT包圆了。BAT到底会不会对这些小巨头的数据感兴趣?他们的行业自律又能否抑制住这种兴趣?

选择了第三条路径的玩家,则最需要财大气粗的魄力。

一位高精地图创业公司高管这样像「甲子光年」解释地图为何有可能成为平台:“互联网年代的to C平台,最底层的是Windows,其实是IE,360为什么要做浏览器,谷歌为什么要做浏览器一样,这是当时的核心;移动互联网年代to C最重要核心不是那些APP,是安卓和iOS;那放到现在我们说的‘万物互联’也好,‘车联网’也好,这里面的核心是位置,地图是核心——你可以理解成MAP OS,这是高精地图最终的2C方式。”

实践中,百度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而且做的不仅仅是地图平台,而是自动驾驶的平台,百度前COO陆奇曾说过,百度Apollo要做自动驾驶的“安卓”。

今年初的CES上,陆奇又说了:“从长期角度讲,将来中国的高清地图业务要比百度当前的搜索业务规模大得多。”(原文为高清地图,但从陆奇的前后语境看,讲的是为自动驾驶服务的高精地图。)

在7月的Apollo 3.0发布会中,百度称已完成了中国30万公里高速/环路高精地图的制作。

今年初,Apollo与长安联合开发的基于L3自动驾驶方案的车辆已交付通过验收,但目前尚不知量产消息;8月下旬,和长安合作的L4级“阿波龙”自动驾驶客车第100辆下线,宣传稿说这是“自动驾驶汽车正式进入量产时代”。

对真正的自动驾驶来说,100辆显然是一个“高兴得太早”的数字。平台设想最终能完成几成,目前还没到评价时刻。

高精地图,一场被低估的战争

在高精地图行业暗流涌动之时,一道时间锁已隐约出现在道路前方。

丁飞告诉「甲子光年」,现阶段看公司商业能力优劣,其实关键就是谁家的车厂订单多:“ L2.5、L3级别的量产车,差不多在2020年、2021年集中上市,车厂现在就得开始找人做高精地图,就是今明两年的事。现在谁订单多,两年后路上用它地图的车就多,车越多,数据就越多,效果就比别人好,用得人会更多。”也就是说,在这批订单落定后,拿到单子、做出商用产品的人,可能获得网络和数据优势,与其他竞争者拉开身位。

易图通王志钢判断与之相似,窗口关闭的时刻可能就是2019年年底:“第一批用到高精度地图的自动驾驶量产项目会在2021年出货,那么2019年就会确定供应商,如果此时还没有完成规模化的高精度地图,就没资格竞标。所以对高精地图公司来说,2019年底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4个月后就可能到来的“时间锁”笼罩行业,高精地图行业到了第一轮竞争的紧张时刻,另一方面,高精地图却仍是一场被低估的战争。

与高光中撩人心弦的自动驾驶相比,高精地图之战在舆论和关注上被低估了。

虽然业内人士都了解高精地图在实现自动驾驶上的核心地位,但更底层的高精地图不如自动驾驶直观、sexy。以近90日的微信指数来看,高精地图比自动驾驶的热度足足低了两个数量级。

被“自动驾驶”光环遮盖的现状,可能导致高精地图在吸引资源、跨界招募人才上的难度更大。

被低估的更重要含义是,高精地图的“挑战性”被低估了。

在2019年年底的时间节点之前,大多数玩家都面临以下3个挑战:一是技术、二是资质、三是合作的摩擦力。

但行业内,各玩家在谈论关键挑战时莫衷一是,呈现出乐观和质疑的两极分化。

技术上,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怎么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真正革新地图制作工艺。

包括极奥、宽凳、Mobileye、DeepMap等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创业公司,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无需依赖高昂测绘车队的采集方式,“众包”。

在自动驾驶完全实现时,众包的确会成为高精地图最自然的采集方式——因为每辆自动驾驶车都有感知环境、收集高质量数据的能力;但现阶段就使用众包,却需要极高的技术实力,因为目前,低成本众包数据主要来自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行车记录仪和智能后视镜上的摄像头,数据质量有限。

据极奥科技王雪坤称,这些相对低质量的数据是完全够用的——通过大量车辆的多次覆盖和后期对数据的拟合,目前,极奥在地物定位上,能达到横向5到10厘米,纵向5到20厘米,高5到20厘米的精度。

手握线下场景,拥有海量司机、车辆资源的滴滴、京东,也看好低成本众包的方向。滴滴已在2016成立了专门的地图公司滴图,在2017年获得了甲级导航地图测绘资质,并从微软等处招募了一支计算机视觉研究团队。

但一位地图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甲子光年」,他认为在自动驾驶还未大规模量产落地时,众包的采集方法不靠谱。

“众包没法保证每一段路段都能覆盖,都能达到相同精度。你不可能去做一个不均匀的花花绿绿的一张图来,不可能用,开玩笑。”

第二个难点是资质。

目前,获得了“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只有高德、四维图新、易图通、百度等14家。理论上来说,没有测绘资质就制作高精地图是违法行为。

根据甲子光年的统计,近3年来,只有3家新成立的公司获得了甲级测绘资质(滴滴,中海庭和Momenta),其中只有Momenta属于初创公司。

在8月初的一篇采访中,wayz.ai创始人、同时拥有老牌图商易图通39.8%股份的陶闯透露“会找一家有资质的图商合作”,向市场释放了乐观信号。却在不到一个月后被打脸,被解读为wayz.ai合作方的易图通发出官方声明,称“根本不存在被借用资质的可能性”,并以“违反竞业禁止协定”为由,要求陶闯退掉易图通的股份。

可见,资质的相关政策如今仍不明朗,跨不过资质门槛的玩家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

最后,要完成真正的商业化落地,绕不开图商、车厂等玩家的通力合作。

合作有多难?走平台路线的百度在各种场合讲Apollo的开放理念,说“要做自动驾驶的安卓”,来势汹汹。但开放的呼号,并未吸引到诚心的“小伙伴”。

在去年夏天“Apollo计划”发布时,包含了15家整车厂的50多家初始合作公司名单轰动一时,不过根据《经济观察家》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的采访,有车厂私下说:“虽然挂名了,但与百度并没有实质性合作。”“只是想蹭百度的热度。”

高精地图的玩家们,如今正在进行一场道阻且长的跋涉,这很像《夺宝奇兵》里古墓探险的经典桥段:14个月后的时间锁,是前方不断下降的石门,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就会被困在石室,陷入无路之境;而眼前横着的几大挑战,却是不时干扰主角的机关和敌人,拖累着你不能奋力向前。

这种情境下,一看敏捷身姿——即找到新模式,跟上新变化的能力;二看肌肉、体能——把问题真正解决的攻坚能力和背后的资金实力;三看临危不乱的沉着——在合作局势复杂、高精地图话语权争夺升级之时,不被市场杂音扰乱,冷静看准方向。

高精地图这场被低估的战争,就要到戏最好看的时刻了:一批玩家将被抛下;另一批玩家则能像印第安纳·琼斯一样在石门即将关闭时惊险通关,等待着他们的,是未来更精彩的冒险。

END.

文章TAG:数码论坛中国有哪些比较火爆的数码论坛笔记本论坛之类的!数码论坛中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