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透过拼多多Q4财报,拼多多财报

透过拼多多Q4财报,拼多多财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9:20:54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拼多多亏钱还是盈利?

拼多多亏钱还是盈利

拼多多与其他电商不同,他是专门走三四线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差异化竞争,就是拿出低得难以想象的价格来吸引大家购买,还给大家很多福利。很多人说,在拼多多上买东西质量不好,能用就行,其实这类商品,是对国内消费降级,就是大家都没钱,买点便宜货回家用用就算了,也不管什么质量好不好。拼多多价格卖得这么低,而且还送钱,还包邮,这种模式就是想吸引你的眼球,抢占电商市场份额,其实现在烧钱的互联网公司有很多。

一般拼多多是烧投资者的钱,所以就慷慨大方,反正也不是烧自己的,拼多多不赢利,是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后,扩大影响力后,再想办法赢利。事实上,像京东、饿了么和美团、滴滴 等公司都不盈利,基本上都是烧投资者的钱,但投资者也不傻,你短期可以不盈利,为了抢占场份额,但长期就不可以不盈利,资本是逐利的,不是来贴补消费者的。

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如此优秀的财报你怎么看?

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如此优秀的财报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拼多多在美股上市时间只用了一年多一点,速度相当快。公司业务类似于拼团,只是加上了电商的模式。最开始因为好奇,也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东西的好坏首先不谈,价格确实便宜能吸引人。一,我眼中的拼多多在我眼里,拼多多感觉上就像是小商品市场一样。有很多东西,但价格真的是很便宜。有一次,我儿子有一个发泄球坏了,当时就突发奇想在拼多多上看了一下。

2个只要几块钱,跟之前坏的那个价格差了挺多于是就买了一个。拿到之后,确实跟原先那个有差距,但毕竟价格便宜不可能有那么高的要求。这件事情,我知道拼多多里的大多数商家应该都是一些小企业为主。品牌和产品上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拼多多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馆来拉高层次。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首创的新品牌计划正在被同行模仿,以拼工厂为例,目前京东、天猫、严选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自的方案,吸引产业带企业进驻。

二,拼多多高成长要素从股价上看,已经要接近历史高位了。说明,有部分资金已经意识到了拼多多的高成长,从股价上已经反映了公司的业绩。支撑拼多多高成长的要素有:GMV、活跃买家、月活用户以及平均每位买家的年度支出,这四个要素都保持高增长态势,特别是后面三个要素表现抢眼,侧面说明了拼多多平台不仅获得了原有用户群体的持续认可,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新增用户。

最重要的是,拼多多用户年均支出快速增长,愿意掏更多的钱在平台上消费。三,软件下载排行靠前从数据上看,拼多多软件下载的人很多,侧面说明了使用的人也很多。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最重要的是关注“用户需求”。发布Q2业绩后的电话会议上,拼多多CEO黄峥谈到,公司一直关注经营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而不是去关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任何的商业竞争都离不开用户,关注用户需求才是取胜的筹码,而用户数据高增长就足以证明。总结:拼多多Q2季度业绩确实表现不错,拼多多一路走来从原先饱受“山寨”之苦,到慢慢的得到用户的认可。在重复消费这个数据看的出,用户的黏性都在逐步提高的。一些知名的品牌入驻也帮拼多多提高了品牌。慢慢的在平台上也挤掉了那些所谓的“山寨货”。

在赋能B端、惠及C端的同时,新品牌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拼多多GMV及营收的高增长。2019年Q2,该公司GMV(TTM)7091亿元,同比增长171%,营收同比增长169%,货币化率2.9%,和Q1保持一致,较往季处于上升趋势。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猪爸爸看股市,欢迎各位转发、评论、点赞。

Q3财报显示:拼多多用户已经5亿了,为什么它还在亏损?

Q3财报显示:拼多多用户已经5亿了,为什么它还在亏损

11月20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营收75.14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76.5亿元。而第三季度拼多多的亏损达到27.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695亿元同比增长了119.9%。而如果按非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拼多多三季度平台经营亏损为21.235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3.35亿元,去年同期为10.983亿元。

拼多多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做到5亿多用户,以及在纳斯达克市值与京东不相上下,这让各界人士为之惊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创造了商业奇迹。但是,企业在高速发展时,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实在有些令人感到奇怪。而拼多多的投资者,他们可能允许企业暂时亏损烧钱下去,但是不会允许一直亏损下去。现在的互联网企业都有通病,往往看上去一年到头业务做不完,但最后却都是亏损烧钱状态。

那么,拼多多主要亏损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拼多多为了吸引商家和客户,采取的是高补贴政策。在高补贴之下,拼多多帮助品牌商以几种爆款商品开辟市场,比如这次的iPhone与戴森吹风机、Apple MacBook等其他热销产品,给出了全网非常低的价格。成绩就是拼多多的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热门补贴商品约2.3万款。

而付出的代价,就是三季度销售推广费用接近70亿元,同比增加114%。在高补贴之下,拼多多用户增加了,销售费用上升了,最终平台还是没有赚到钱。实际上,拼多多高补贴也是有原因的,随着业务的扩张,在很多领域与阿里巴巴、京东平台有了竞争性,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和商家,拼多多希望加大补贴力度来占领家电、家居、3C类等高价产品市场份额。

此外,拼多多用户如此迅速的增长离不开微信,我们常常见到的那个“帮我点一下,你也有红包”,通过这种来人补助得红包方式,拼多多实现了用户的迅速增长,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新用户是被“强拉”过去的,拼多多APP下载使用一次以后就卸载了。发红包虽然让拼多多用户增长了,但实质上对拼多多的业绩增长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第二,拼多多除了百亿补贴使得销售费率维持高位外,还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费用11.27亿元,研发费率15%,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主要在工程师、精算师、系统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人工智能对平台用户更精准的画像和更精准的商品推送。第三,拼多多平台的产品品质不佳,很多用户退货或者没有意愿再买了,造成了增加成本还流失客户。

拼多多并不是靠优质产品和服务,而是靠高补贴来吸引用户增长,但这样的用户增长却没质量,如果商品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用户退货和离开拼多多也是不难理解的。拼多多经历了高补贴措施,使得平台用户数量迅速达到5亿。但是有了5亿多用户后,应该做到的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让客户真正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消费者满意,这样你即使减少补贴,大家也能支持。

拼多多Q1财报出炉,C2M对于平台而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感谢@幕僚荟智库石 婷的邀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c2m,再来分析一下拼多多的情况。C2M的本质c2m的本质和b2c之类的是一样的,就是“连接”。 只是前者是用户主动连接厂商、后者是企业主动连接(触达)用户。但是很明显前者的效率更高。原因有两点。由于用户才是需求方,以用户为出发点的话可以避免处在供给侧的厂商、品牌商的大量无效投入。

并且,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问题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由于是用户侧先提交需求,再进行定制,还可以满足用户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并且在后续的商品制造上可以更好的洞察到用户需求的真实变化。看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能够创造如此大的社会价值,必然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这活干起来非常苦。因为对这个需求的越迫切厂商往往是产能过剩、或者生产力不饱和的厂商,并不是那些主流的大厂商。

这个需求对后者来说并没那么“紧迫”。而很多小厂商生产的商品中,面向的群体不清晰或者受限于传播推广的能力(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导致的「滞销」问题也不在少数。c2m平台,恰好是他们的一剂良药。对于用户端来说,c2m平台需要解决“信任”问题。 如何让用户认为这些“M”生产出来的商品品质是有保障的。这件事需要一个品牌“背书”,而如果是一个像拼多多这样的一个完全新起的平台,自身的品牌建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磨。

目前它已经被打上了「假货」、「三无产品」平台的标签,不知道需要多久时间才能消去。否则在这个平台上卖的好的产品永远是单价低的日用百货、小吃零食和服饰鞋帽类商品。坦白说,这条路相比b2c的确难走的多。但是「护城河」的效果并不会与投入成比,相比b2c好不了多少。因为对背后的厂商来说,同时入驻多家c2m平台的成本非常低。

就如现在同时入驻天猫和京东一样。所以要特别关注像阿里这种巨头会不会在中途横插一脚。总的来说,C2M对平台而言的核心价值主要在用户端的「信任」上,其它的价值非常小。拼多多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走的并不是标准的C2M模式。拼多多并非标准C2M模式其实最早运用C2M模式的成熟商城是「必要」,在2014年上线运营,其官方也自称「全球首家C2M电子商务平台」。

标准的C2M运作模式是「用户提交订单」 -

文章TAG:财报Q4透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