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广域铭岛,数字化技术赋能平台的无限可能

广域铭岛,数字化技术赋能平台的无限可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5:59:52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广域铭岛,数字化技术赋能平台的无限可能

很简单,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实夏朝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证据,是从严格的考古角度来衡量,而当下所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中,是没有一个带有“夏朝”标志的。没有证据,自然也就无法证实夏朝真的存在。我们所知道的夏朝,是来自于史书中的夏朝,根据史书的记载,夏朝最早的起源,还要追溯到“颛顼”时期。颛顼是黄帝之孙,他有一个儿子名为“鲧”,而“鲧”的儿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禹了。

“鲧”死后,大禹接替父亲继续治理水患,他放弃父亲“堵”的策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最终成功的将水患根治。也正因为他治水有功,不仅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也因此促进了所在部落的农业生产。而随着禹所在的部落实力逐步强盛,再加上他击败“三苗”,声望达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舜就把王位禅让给禹。

到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自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而禹的儿子启,就是史料中所记载的夏朝开国君主。当然,夏朝这个称呼,并不是启以及启的后人所定的名字,当时的他们也不会称呼自己为夏朝人,这个名字,是后来的周朝人在撰写史料时所定的。启建立夏朝后,经历了“太康误国”以及“少康中兴”,最终在最后一位君主“履癸”登基后不久灭亡,这个履癸,就是我们所说的“夏桀”。

夏朝亡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商朝,再往后就是周朝、春秋战国等我们熟知的朝代了。而这些记录夏朝兴亡历史的,主要资料皆来源于周朝人,到了春秋时期,则出现了如《竹书纪年》这样的编年体史书,最终,司马迁经过系统整理,著成《史记.夏本纪》。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知道的夏朝以及夏朝的相关事迹,是来自于史料的记载,更准确地说,是来源于周朝人的记载,是他们心目中的夏朝。

从理论上来讲,既然有相关的史料记载,那么夏朝也就是存在的,但历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质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之所以会对夏朝是否存在有质疑,其实主要是没有直接证据。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不仅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还有考古而来的实物来佐证其存在。比如古老的商朝,就有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这个证明,同时,殷墟里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更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说明商朝确实存在。

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就没有这样的考古证明。像河南洛阳偃师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虽说在时间节点上,与夏朝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可惜的是,二里头文化是一个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文化。没有文字流传,就无法说明二里头文化是夏朝的遗址,因此,也就不断确定夏朝的存在。按照考古界的说法,二里头文化确实是东亚大陆最早,也是最广域的王权国家,其发现的宫城规模、城市的主干道网路,以及车辙、手工作坊区域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即便如此,二里头文化仍缺乏一个重要的标记,那就是夏朝这个族群的族徽。因此,说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王权文明确实可以,但说它就是夏朝,就颇有些武断,而这也是质疑夏朝存在的主要原因。当然,除了二里头文化之外,近几年,在河南又发现了两个与夏朝有关的文化遗迹。其中一个,是位于河南郑州西郊高新区的“东赵遗址”,东赵遗址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距离郑州商城遗址约14公里。

而在东赵遗址中,曾发掘出卜骨坑、祭祀区,另外,也考古出用儿童奠基等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夏代考古史上首次或为数不多的发现。不过,这些只能说是与夏朝有关,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同样的,在河南郑州西南方向的新密,所发现的“新砦村遗址”也是如此,包括时间节点、地理位置等,对应上了夏朝存在的时间不假,但只能说是,在殷商之前,确实曾有一个政权,但不能百分百确定,这就是夏朝。

毕竟考古工作是十分严谨的,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就不能武断地下结论。所以,没有类似于甲骨文这样的自证明文字资料和证据出土,也就无法解释和弄清楚上述几个遗址中,所发现文明的族属和其背后王朝的归属问题。因此,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过,前文也提到,在多个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以及所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殷商之前,确实有一个政权存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这个政权,目前考古界对其称之为“先商”。所谓“先商”,顾名思义就是殷商的早期阶段,更准确地来讲,其指的是商朝的第一位君主“汤”在建立商朝之前的阶段。商朝人源自东夷,根据《史记·殷本记》的记载,商朝人的先祖为“契”,据传他是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因此,商朝的后人就以玄鸟为图腾。而建立商朝的“汤”,就是“契”的十四代孙。

当然,商朝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也是在部落逐渐发展强大后,同时又吞并或是击败了其他族群,最终形成的商朝。而在“汤”发展自身实力,并一步步强大的这个过程中,当时存在的其他文明,就称之为“先商”。支持“先商”理论的,认为在商朝崛起的过程中,确实击败和吞并了其他族群,但当时部落林立,族群也有很多,因此,就不能说商朝的政权是继承于夏朝。

既然不是继承于夏朝,那夏朝存在与否,就应该质疑。因此,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那些所发现的遗址,包括二里头文化、东赵文化以及新砦文化,都属于是“先商文化”。正如前文所说,先商文化是确实存在的,殷商这个政权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问题就是,这个先商文化的族属和归属,到底是不是我们认为的夏朝,我们无从得知。

并且,根据考古发现,先商文明的存在区域十分广泛,但其具体的组织形式,我们却并不清楚。相比之下,距离那个时代最近的,莫过于商周时期的人了,而周朝的人也正是有着相对一手的资料,才写下了关于夏朝的记载。但还是前文所说的那句话,这个夏朝,只是周朝人心中的夏朝,不是商朝人,更不是夏朝人心中的夏朝。而既然只是周朝人自己心中的夏朝,因此,就不等同于夏朝真实存在过。

换而言之,就是假设夏朝真实存在,但与周朝人所记载的也未必一致,至少,夏朝的人不会称呼自己为“夏朝人”。那么,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周朝人会将殷商之前所存在的那个政权特意命名为“夏”呢?姑且认为,这是周朝人自夸的一种方式。“夏”字在古籍中有“大”的意思,另外,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夏字的本义为“雄武的中国人”,而根据辞书之祖《尔雅》的记载,周朝人在最初是自称为“夏民”的。

因此,在强调自己强大的同时,周朝人就把曾经“敷下土方”的大神禹,和殷商之前存在的政权联系在一起,并将这个政权命名为“夏”,让禹成为夏朝的奠基者,而夏朝也就顺理成章的建立起来。说白了,周朝人就是要说明,自己取代殷商,是回溯正统,是天命所归。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事实真的就是如此,毕竟当前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仍有不少人质疑,因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事。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商朝之前有一个朝代存在,但叫什么周朝人也不知道,所以就起了个名字“夏”。所以,如果说去质疑夏朝存在与否,倒不如深入地考证这个存在于殷商之前的朝代,假设证据确凿的存在,就不能因为无法证明它的名字是“夏”,就去质疑和否定它的存在。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夏朝存在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都是从上述的二里头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中发展而来,正是这些文化的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祖先在严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自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厚重的华夏文明。

文章TAG:广域铭岛赋能数字化无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