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德国菲特压片机,菲特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德国菲特压片机,菲特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6:00:05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二战时德国有哪些相对先进的武器?

德国菲特压片机,菲特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式战斗机。当时其实不止德国,包括英国、美国等国也在研发喷气式发动机和飞机,但是德国由于现实需要(现有战机性能不足),不得不马上将其投入实用,这才有了ME262这款喷气式战斗机。Me262有着巨大的速度优势,对当时的盟军战机确实形成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可靠性不佳,直接导致实际效果差)导弹类武器。其实除了著名的V1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还有很多其他型号的制导类武器。

比如弗里茨X无线电制导炸弹,就曾取得过击沉意大利海军罗马号战列舰的战果。此外,德国还发展过防空导弹等,比如莱茵女儿型地空导弹,使用无线电制导,但是最后由于战事不利,没有投入装备。突击步枪。虽然一战就有一些类似的武器,但是都比较原始,而且二战中其他国家也没有继续发展,倒是德国人发展出了突击步枪这种兵器,火力堪比冲锋枪、机枪,杀伤力仅略弱于传统步枪,而且轻便易用,给当时的盟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战德国时期的坦克的性能到底如何

德国菲特压片机,菲特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德国的坦克也要分别来看!德军装备最多的4型坦克,性能平平。比如初期型它的前方装甲厚度为20毫米,而强化后的F型前方装甲厚度也只不过50毫米。4型坦克也就是同美军谢尔曼坦克旗鼓相当而已,大大不如苏联T34坦克。德军真正比较强悍的是两款重型坦克,黑豹和虎式!其实虎式坦克,其实主要作为重型坦克歼击车使用,创造过无数惊人的战绩。

虎式坦克将坦克的防御性和攻击力,发挥到了极限。虎式的车体前方装甲厚度为100毫米、铸造炮塔前方为120毫米、侧面与后方的装甲为80毫米、侧面下方为60毫米,而上方与底部的装甲为25毫米。使用PzGr40的炮弹,射程及穿透力为2,000米/110毫米、1,500米/125毫米、1,000米/140毫米、500米/156毫米。

在虎式坦克诞生的时候,盟国没有一种坦克能够击穿它的正面装甲,也没有一种坦克能够挡住它的88毫米坦克炮。德国最著名的坦克王牌,几乎都是驾驶虎式坦克。比如奥托·卡利乌斯,创下摧毁超过150辆敌军坦克,基本都是在虎式坦克上创造的。比如1943年10月6日,卡利乌斯的虎式坦克出现机械故障,瘫痪在地。苏军发现以后,立即出动12辆T34坦克攻击。

卡利乌斯车组侥幸排除了故障,然后同它们展开激烈炮战。结果是,他们击毁了10辆T34坦克,自己毫发无伤。1944年3月17日,在Lemhitu 区域,他又击毁了总计12辆的T34与重型坦克KV-1。这种作战还有很多次。如果卡利乌斯不是驾驶虎式坦克,他可能早就死了。比如4月21日,他的坐车中弹,炮塔被摧毁。

好在虎式坦克装甲厚度大,防御力很强,卡利乌斯没有被炸死。1944年7月22日,卡利乌斯发现马利纳瓦村有大量苏军坦克驻扎。他们立即出动2两虎式坦克,冲入村内巷战。结果,2辆虎式坦克击溃17辆敌军坦克,其中2辆是新型IS坦克。其中卡利乌斯1人就击毁了10辆敌人坦克。而其他王牌也多是如此。比如著名的魏特曼上尉,在著名的小村激战中,曾经在近距离3次被英军76毫米坦克炮击中。

二战时期,德国造出了哪些超时代武器?

德国菲特压片机,菲特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二战时期,德国造出了哪些超时代的武器?学术界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希特勒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但同时我更认同另一句西方谚语:疯子和天才就在一念之间……鉴于涉及到德国和日本之类的话题都比较敏感,我有必要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凡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和强大的,都应该辩证的吸收和借鉴。让我们来试着理解一下90年前纳粹德国那放荡不羁的狂魔军工业有哪些神来之笔……一、纳粹德国帝国元帅格林主持的ho229计划…设计标准:载弹量接近一顿,升限15000米,时速超过1400公里,双涡轮喷气式动力,武器方面配备r4m火箭和双机炮。

看着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很意外!这才是人类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划时代的,第一代隐形远程战斗轰炸机!!!但是,很不幸…一年以后德国宣布战败。{ 我临时修改的,插这一段,看看usa版本的弯道超车~~~本着转载注明出处的精神,我认为usa这种盗取别人原创然后修改加工重新现代化包装就敢冒充外星技术的后现代主义狂魔风格简直都不顾及纳粹的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了……}二、纳粹德国火炮科学家,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多恩博格领导的大名鼎鼎的V2火箭项目组历时16年完成研发并实现量产,由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正式命名V2复仇者2号,并于当年实施对英国本土和比利时重要目标的轰炸任务……V2飞弹性能数据:弹长13.5米,弹重13吨,直径1.65米,全重13吨,战斗部重一吨,最大射程32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4.5马赫,射高96公里,打击精度(3公里半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料为甲醇和液氧,垂直发射。

下图是V2的实战效果,小半个街区都被夷为平地…横空出世的V2飞弹对当时的英美高层造成了极大震动和恐慌,因为以当时的科技根本无法对这个划时代的V2飞弹进行拦截和预警。丘吉尔不得不下令:撤出总数超过150万的所有伦敦市民(之前伦敦被纳粹空军狂轰滥炸了4-5年丘吉尔都不曾考虑过这个决定)。同样的,不到一年时间纳粹德国宣布战败!事后,据史学家分析:如果V2火箭搭载的是当时日本的神经毒气或者美国刚研发完成的第一件核武器那么人类历史又将改写…然而,历史不容许假设,输了就是输了。

v2飞弹的问世对人类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人类从此步入太空时代…说到空天科技有点小激动,多说了两句。惭愧,惭愧…三、纳粹德国内政部长希姆莱领导、奥地利科学家肖伯格为总设计师的《飞碟》项目。(肖伯格这个人也是个卓越的天才,属于自然科学、流体力学、和反斥力内爆发动机方面的专家还是个环保和可持续生态发展方面的积极倡导者)值得提到的是希特勒对这个飞碟项目也相当重视,纳粹德国在欧洲搜刮到的很多优秀科学家只要能靠上边的都配给了这个项目组,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科学家团队。

据传(我只能说“据传”因为各国官方对纳粹飞碟似乎都很矜持,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证明它目前的状况)…性能数据:升限1.5万米,时速2200公里,能以22.5度,45度,或90度翻转飞行,且可以高空悬停。其他数据不详……纳粹飞碟有多款动力组合…以电磁系统为驱动力,依靠格拉芙联合发动机和马可尼液体涡流发动机来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场为动力的,其中也尝试过用潜艇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系统。

最终的军用型号用的是斥力发动机的型号,之上列举的纳粹飞碟数据也全部来自于这款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用内爆原理在机体内部产生涡流凝聚周围空气和水产生动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空气和水为动力的量产发动机,好神奇)这款飞碟于1944年底投入实战执行侦查和骚扰任务,总共升空415次,据说曾一度令来德国执行轰炸任务的盟军轰炸机飞行员惊吓过度和精神失常…同样的,次年纳粹德国宣布战败。

听说德国G41半自动步枪很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G41步枪有两种,一批是毛瑟产的,它还在扳机上边有个大栓,为的就是怕半自动装填出幺蛾子,所以又加个拉机柄提高容错率(这个要求其实是军方提的),我们管他叫G41(M),但这批太重,结构太复杂。最后军方还是采用了瓦尔特公司的那批不带传统拉机柄的版本。不过他们两的区别不用管,G41失败的原因和他们的枪口集气式自动原理有关系。

看到他们枪口上那个羞耻的小蘑菇没?这玩意不是用来卖萌的,它的作用当子弹出膛时,将从膛口喷出火药燃气暂时的捕捉收纳。然后在无处释放压力的燃气就会推动枪口后边一个活塞环向后,活塞环推动连杆向后打开枪机。这种自动原理是早先是一个叫Bang的丹麦人设计,并用在M1922 Bang步枪上,M1加兰德在早期也是使用这种自动原理。

然而,这自动原理很坑爹。由于枪口喷出的火药燃气量很大,也很脏,尤其是在枪口冷凝之后更脏,所以这个活塞环很容易被积碳堵死。外加枪口本身也容易进泥沙雨水,因此这套自动系统的可靠性烂的一塌糊涂。所以说,G41由于可靠性问题产量不大。德军在东线战场缴获了毛子的SVT40之后就开始根据其短活塞导气系统研发G43,最后G43取代了G41.。

苏德战争中,德国为什么不轰炸苏联强大的军工企业?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为什么?戈林脑子抽了,把德国人的空军给带偏了,以至于到了后来,瞅着苏联人工厂里头冒着黑烟的烟囱,却没法子下嘴。其实大家伙都明白,从古至今打仗他打的都是后勤,咱老古人都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可见后勤对于战争是何等的重要,没有后勤,百万大军崩溃那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尤其是现代化的战争,您解决不了后勤问题,这仗压根就没法打,铺都不铺开。

别的不说,就拿美国人来说,说好的战斗力牛叉,您要是把他们家后勤别说全掐了,就是掐一半,不,掐上三分之一,美国人全得抓瞎。所以现代化的战争,后勤就从战斗部门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部门,素有前五公里归战斗部门,后五公里归后勤管的说法,这俩都有一个司令,各管一摊。当年朝鲜战场上,咱家说真格的相对于美军来说,整个作战系统真心比较原始,不到三年的时间,面对美军这块磨刀石,咱硬生生的磨出了一支现代化的部队,照小编看来,后勤能够从咱家独立出来运作,这就是咱家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哎!说道这里不得不说,美国人的后勤那是相当奢侈,在朝鲜战场上,他可以让美国兵将毯子铺在地上,让他们射击,喝水喝的水土不服,都可以把日本的水运过来供应他们吃喝。说了这么多,虽然看起来没有和题主说的德国苏联的事挂上,其实这是有关联的,就是和大家伙说明一个问题,后勤问题至关重要,把好了这一关,才是战争的基石,没这一块,你丫就别提什么战争了。

而题主这个问题,就是德国人因为忽略了这块,导致被苏联人暴揍,打的抱头鼠窜。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轰炸不就是几颗炸弹的事吗?德国人开着飞机过去丢不就完事了吗?”您真心想多了,炸弹好解决,一个铁壳子塞点炸药就成,但问题是你拿啥东西把这炸弹丢过去?飞机啊?可问题是飞机有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区分。而德国人毛病就出在了他们可劲的造战斗机,对于轰炸机尤其是重型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拿鼻孔的瞅,压根就瞧不上。

这就导致他们特别的缺少战略轰炸机,而苏联人的各种各样的工厂,大烟囱那都在大后方,什么乌拉尔山脉,什么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您要是没有一个战略轰炸机,或者是重型轰炸机,压根就飞不过去。你飞机都过不去,咋炸呢?想多了吧!就算是强撑着飞过去了,他还飞不回来,尴尬吧!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不明白:“没有,他回头造不就完事了吗?”造?你首先的设计,然后实验,最后出成品,最最后才服役,这一家伙得拉多长时间?您说造那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完的事,说书先生可以一张嘴过去个十几年,几十年的,这是现实那可不成。

当德国人意识到重型轰炸机和战略轰炸的重要性,再研究,那已经是二战后期了,好不容易出来了,就弄俩原型机,结果被美国人给捞走了。据说这战略轰炸机就有隐身的功能,这也让后来美国的B2得到了启发。所以德国人不赶趟了。那会德国人都被苏联人撵着屁股满大街的跑,这还有美国人带着一帮子小弟搁后头掏他们的大腰子,撑不住了。

那么德国人咋就被戈林带偏了呢?咋说呢?您可以把德国人的空军看成是一支注重战术的空军部队,他们的空军主要是为了军事进攻做服务的。您要知道闪电战虽然玩的是坦克,玩的是速度,但他的大前提首先必须得拿下对方的制空权,没有这个大前提,啥闪电战不闪电战的,压根不好使。这就给德国空军造成了一种错觉,为嘛要造那种费时费力的重型轰炸机呢?还有那战略轰炸机,这不有毛病吗?在保证闪电战迅速推进的过程中,这些东西看起来压根就没有用。

技术军官们反对,再加上希特勒一门心思的不仅想要重建空军,还要扩建,俩原因加一块,戈林把重型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就给塞到垃圾桶里吃土去了。等到德国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德国人恨不得拿大耳瓜子抽自己。咱说一件事您就明白了,德国人的这次失误造成的后果,1941年到1942年这俩年,苏联人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坦克火炮这生产的数量下滑的厉害。

这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他们家的这些个工厂面临一个迁移的问题,所以您一边迁移一边生产,这几乎就不可能,下滑是必然的。别的不说,单论火炮这一项,1941年苏联人全年也就不到五千门。可到了1943年工厂稳定下来,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火炮这一项就达到了两万三千八百多门,1944年都顶天了火炮数量都要达到三万门了。

越往后打生产的越来劲,因为苏联人要用数量去淹没德国人的质量。当初造坦克,前脚下了生产线,后脚没多久这坦克就得废了,但苏联人的坦克那是源源不断的往前冲,硬生生的把德国人给绊住了。这里头咋也有那些个工厂玩命生产的功劳。德国人是想把这些个工厂都给炸没了,但他们家的轰炸机,撑死了都是单程的,飞过去他就飞不回来了,那还炸个啥呀!所以德国人一个是败在了天气,另一个就是败在他没法轰炸苏联的兵工厂上了,当然其他原因也是有的,毕竟国际上的事情,不可能因为一两个原因造成最后的结果。

当然没有重型和战略轰炸机,这也得怪德国人的家底子太薄了,就那点资源,啥也想干,也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咋说呢?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不发展重型和战略轰炸机,也是可以的,毕竟欧洲这些个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就没几个大的,在闪电战的进攻下,很快就崩溃了。但德国人好死不死的去挑衅苏联人,苏联人不仅人口众多,他的地域还大的可以,这叫啥?这叫战略空间足够的大。

就德国你家这闪电战,初期可以起个效果,一旦苏联人利用空间换取时间的话,必然会将战争时间拉长,一旦拉长,这就必然会形成对峙。对峙下来,就要消耗对方的后勤资源,而这个时候就会体现出重型和战略轰炸机的优势了。问题是这个时候,德国人没有,临时抓,那也得抓瞎了。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奥迪A8上市就降25万,宝马7系、奔驰S级该选谁?

看到标题,很多人估计已经高潮了!什么,奥迪A8刚上市就降价25万,奥迪是不是药丸?是不是应该赶紧去卖个肾来买辆新款奥迪A8压压惊。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本身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奥迪A8并不是上市后立马优惠25万,而是新款奥迪A8相比较上一代同样动力水平的奥迪A8L在定价上便宜了25万。新款奥迪A8只有一款340马力的3.0T弱混动力,入门款的售价是87.68万元。

而上一代奥迪A8L的入门款车型是252马力的2.0T版本,指导价是87.98万元。可见,单纯从车型的售价门槛来说,新款奥迪A8与老款车型基本持平。但是老款奥迪A8L的333马力3.0T机械增压版本车型,低配的的指导价已经高达118.80万元,的确比新款奥迪A8贵了25万左右。这样看来新款奥迪A8算是诚意满满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奥迪A8在豪华品牌大型车领域一直处于弱势,砍掉多余动力版本,精简车型,采取动力上的错位竞争,反而有可能在同宝马7系和奔驰S级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总的来说,奥迪A8这个级别的消费者,购车的第一选择大多数还是奔驰S级。奥迪A8只能通过更具科技感的设计、更强入门级动力水平,争取一部分年轻的喜欢科技感和动力澎湃的消费者。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二战德军比苏军强,或者说苏联单挑德国就会被德国灭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苏德单挑,德国是可以取胜至少是大战上风的。第一,我们首先看看工业实力。在二战中,德国的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3.2%。德国工业有两个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可以说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顶尖的科技技术,开战前苏联也要向德国大量学习;二是战争发展潜力大,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侧重于民用,而不是苏联那样全国造武器,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德国工业最大问题是资源匮乏,德国本土缺少足够的战争资源,比如铁矿石和石油。但随着战争初期德国夺取了罗马尼亚、挪威等国的资源产地,工业水平也突飞猛进,一度达到世界份额近30%,仅次于美国的38.7%相反,苏联就差远了。苏联的起点较低,本来沙俄是个农业国,工业水平在欧洲列强中只能算说得过去。1939年,苏联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1941年之前又提高了一些,仅此而已。

以钢铁产量为例,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产钢3200万吨,苏联则是1700万吨,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关键是,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工业受到重创,到1943年钢产量仅剩800多万吨,减少了一半。而德国仍然保持3500万吨的产量,比苏联强了太多。第二,其次我们看看双方军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的兵力已经上升到了850万人。

相反,当时苏军仅有500万规模,战争爆发以后才疯狂扩军。至二战结束时,苏军总兵力为1280万。就武器装备上,两军也是差不多的。苏德战争爆发前,双方陆军武器装备清单如下:1941年6月德国武器装备:5965辆各型坦克,20.325万挺各型机枪,1.4459万门37mm反坦克炮,1047门50mm反坦克炮,1.1767万门80mm迫击炮,4176门75mm步兵炮,867门150mm步兵炮,7076门105mm榴弹炮,2867门150mm榴弹炮,760门105mm加农炮,388门210mm重炮。

1941年6月苏联武器装备:2.26万辆各型坦克,24.89万挺各型机枪,3.045万门45mm反坦克炮,1700门57mm反坦克炮,1.45万门82mm迫击炮,1.53万门76mm炮,1.03万门100mm-122mm炮,6600余门152mm榴弹炮及加农炮。这里最大不同是苏军坦克较多,但其实都是老旧的轻型坦克,性能低劣,在战场上不堪一击。

所以,即便坦克数量占优,苏军在最初几个月还是被德军坦克部队打的落花流水。第三,我们看看实战。可以这么说,苏德战争中,德军一直是压着苏军打的。莫斯科会战胜利,只是暂时击退了德军的攻势。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持久战,最终德军反攻歼灭了第9兵团。虽然消灭了大军大量有生力量,但斯大林格勒会战没有改变苏德战争局势,德军仍然展购物战场主动权。

真正扭转战局的,应该是库尔斯克会战。这次德军进攻失败以后,就只能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再也没有大规模反攻了。但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的事情,也就是说,苏联被德国压着打了整整2年多。然而此次会战苏军是190万在防御中对抗德军80万,结果阵亡25余万,受伤60余万,被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6799辆,被击落飞机2200余架,损失了85万。

而德军损失36万,显然比苏军少的多,客观表现了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其实苏德战争基本都是这样,苏军即便胜利,损失也大的惊人。莫斯科会战中,苏军伤亡被俘高达160多万人,德军损失还不到苏军的三分之一。第四,苏军胜利同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有关系。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军明明还占据一定优势,突然就撤军了。这是因为,英美联军突然在意大利登陆,墨索里尼政权随即垮台,意大利政府宣布向盟国投降。

而意大利同德国接壤,如果希特勒坐视不管,不到1个月盟军就会杀到德国边境。由于后院起火,希特勒只能放弃库尔斯克会战,调动部队去意大利。在盟军从意大利登陆开始,第二战场已经开辟。仅仅意大利战场也打的很激烈,盟军伤亡30多万人。不过,此时苏德战争的苏军仍然没有占据什么上风,苏军进行了一系列局部反攻,收复了一些失地,但面积有限。

德军全面在苏联境内撤退、溃败,都是诺曼底登陆以后的事情。由于诺曼底登陆很快就有300万以上盟军出现在法国,德军也就必败无疑,英美法苏总实力是德国3倍以上。无论希特勒怎么想的,他只能将苏联境内德军向西线转移,由此德军基本崩溃。从诺曼底登陆开始,苏军才开始获得辉煌的反攻胜利,德军节节败退,无力招架,最终彻底退回德国本土。

第五,苏军胜利同援助物资也有很大联系。这点萨沙说过很多次,不多说了。租借法案援助了苏军各种军事物资,包括大量坦克飞机军舰。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几十万辆汽车,载重车辆包括吉普车47728辆,3/4吨卡车24564辆,1.5吨卡车148664辆,2.5吨卡车182938辆,少量2.5吨两栖卡车、5吨卡车和特种卡车,摩托车32200辆。

1945年胜利时,苏军的军用卡车有一半是盟国援助的。而谁都知道后勤运输的重要性,可以看到租借法案对苏联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德国和苏联单挑,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大家打个平手,但德军仍然占据上风控制着苏联不少领土,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以苏军的实力,想要收回这些领土非常困难,德国一旦扶持这些国家“独立”,怕是苏联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了。

但换句话说,德国想要彻底打垮苏联军队和政府,在当时看来也是很难甚至基本不可能的。最后还要说一点,即便苏军获胜了,也付出战死1000多万男性军人的代价,伤亡军人总数2700万。要知道,苏联是个人口只有1亿多的国家,男性青壮年也只有几千万人,想再就伤亡了2700万,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苏联没有打赢二战,恐怕就要亡国灭种了。

文章TAG:压片机菲特原理德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