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称减产是有意的暂停,削减

称减产是有意的暂停,削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8:39:43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核武器是大国基石,为何美俄还要削减数量?

称减产是有意的暂停,削减

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超强的核武库,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疯狂制造核武器,各自制造的核武器累计高达上万枚。一方面这些核武器铸就了它们的超级大国地位,强大的核威慑能力让各国胆战心惊,而另一方面也给它们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库,至今为止,也就只有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核军事实力。

2002年5月24日,美俄签署协议,规定在2012年年底前,双方各自将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700~2200枚。这是美俄双方第一次签署有关削减核武器的协议。2010年4月,美俄签订核裁军新约,双方商定将各自部署的核弹头减少1/3。正如楼主所说的,核武器是大国基石,为何美俄还要削减数量?难道不怕其它拥核国家赶上自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经济负担过重,这也是主要原因。

虽然核武器威力巨大,为美俄两国提供了强大的核威慑能力,但核武器的保养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这个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保养这么大的核武库,也有点吃不消。要知道美国的财政赤字可不低啊!美国还欠下一笔巨额外债呢。美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GDP差美国一大截、维持和美国比肩的核武库的俄罗斯呢?俄罗斯每年就那么几百亿美元的军费投入,还要养着海陆空军呢,维护一个庞大的核武库,简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所以削减核武器就成为减轻负担的一个很好的选项。2、国际环境的变化。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军事实力对处理国际事物的影响越来越小。国际上对核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美俄承诺削减核武器,不仅树立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减轻经济了负担,何乐而不为呢?3、削减核武器,美俄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双方的核武器虽然同步在减少,但总量仍远远高于其它拥核国家,美俄两国核武器数量长期占据着全球核武器的90%以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其仍然拥有超强的核威慑能力。同时以和平为名,要求其它拥核国家承诺削减核武器,这样自己仍然维持对其它国家的优势。削减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值得肯定的,核武器作为战术武器,是不能使用在战场上的。

汉朝为了削减诸侯国,先爆发七国之乱,后实行推恩令,到汉末,诸侯国削减到什么程度?

称减产是有意的暂停,削减

汉朝为了削减诸侯国,真的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历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几任皇帝才彻底实现解决,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只有一个推恩令。汉高祖时期(变异姓王为同姓王)刘邦为了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在汉朝初年接连封了七大异姓王,即燕王臧荼(卢绾)、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

为了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刘邦可以说是耗费了他统治时期的大半精力。不过,刘邦既不想像秦朝那样全盘郡县制,更不想如项羽一样全部封王,毕竟他们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失败。所以刘邦在把各异姓诸侯王(长沙王除外,长沙立国45年后无子国除)消灭以后,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以维持统治,即楚王刘交、齐王刘肥 、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和荆王刘贾(吴王刘濞)。

九个王当中,刘交是刘邦的亲弟弟,刘贾则是刘邦远房堂兄(后被英布所败,刘邦在原封地加封其二哥刘喜之子刘濞),其余七人都是刘邦的亲儿子。对比一下,七大异姓王时期,汉郡24,而七国则共计22郡。而十王国(含长沙国)时期,汉郡不过只有15而已,而十国则共计足有38郡之多。虽然异姓的威胁剪除了,但是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又摆在了汉朝皇帝的面前。

汉文帝时期(齐国一分为七、淮南国一分为三、长沙国除)虽然说最开始封王,都是刘邦的亲儿子,但是随着不断地世袭,其血缘关系自然不断减弱,亲戚关系自然也就疏远了。所以同姓诸侯国开始逐渐成为汉朝皇帝的威胁。事实上,因吕后为了打击刘姓而抬高吕氏,到了其统治末期,九个同姓诸侯国已仅剩下吴、齐、楚、代和淮南五国了,而且其中的齐、楚两国也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大了。

但是,汉文帝刚刚即位以后,为了保证同姓诸侯国的利益,这些同姓诸侯国基本上都恢复了原来的封地。与此同时,汉文帝又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即代王刘武、太原王刘参,梁王刘揖。在汉文帝统治时期,主要的三个变化如下:1、齐国一分为七:确切地说是分成了七个诸侯国和一个琅琊郡。文帝先是奖赏拥立其有功的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齐章、刘兴居均为刘邦长子刘肥之子,且城阳、济北均为原齐国封地)。

后来济北王刘兴居因谋反而国除,而齐王的爵位传到刘襄的儿子刘则的时候,因无子而国除。汉文帝顺势将齐国剩下的封地又一分为七分给了刘肥还在世的六个儿子以外,又割出琅琊设郡。至此,原齐国分为齐、淄川、济北、济南、胶东、胶西、城阳、琅琊八块,前七个为诸侯国,琅琊为汉郡。2、淮南国一分为三汉文帝的唯一还在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于公元前174年谋反自杀,淮南国除。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又把原淮南国土地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即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勃和庐江王刘赐。3、长沙国除公元前157年,唯一异姓王长沙王传到吴著,因无子而国除。至汉文帝统治末期,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多达17个,而汉郡的数量则为24,比高祖末期情况有所好转。汉景帝时期(大幅度削弱诸侯国权力)汉景帝先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削减了楚王刘戊的东海郡、赵王刘遂的河间郡、胶西王刘昂的六个县和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由于削减幅度过大,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不过,汉景帝却趁着平乱成功的机会,将参与谋反的诸侯国取消,并将其他很多并没有参与谋反的诸侯王改封他地,并趁机减少他们的封地。与此同时,汉景帝还封了他的13个儿子为诸侯王。至汉景帝统治末期,诸侯国总数达到了25个,而随着汉郡的不断回收和分置,已多达43个之多,汉郡面积已远大于诸侯国封地的面积了。

更主要的,汉景帝收回了诸侯国的两大特权,“自置吏”和“田赋税”,一则加强中央控制,再则减少地方税收,可谓一举两得之法,这也为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推恩令”“推恩令”即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这可以说是最厉害的阳谋,一方面由于此时的诸侯国已无力反抗,另一方面诸侯国的诸王子们都等着分福利呢,正所谓父传子,天经地义,无从反对。

汉初的诸侯国和汉末的诸侯国的差距真的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单就西汉末年103郡(国)来看,单个诸侯王所拥有的土地也不过一郡之地,然而实际上,此时的诸侯王国封地跟一些大郡是没法比的,甚至连一些人口大县都比不了,何况像汉初那样动辄数个郡之多。汉郡的削弱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与汉初不断地有诸侯王谋反相比,明显从推恩令推行之后开始,已经没有什么诸侯王可以掀起什么风浪了。

文章TAG:减产削减暂停有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