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首次探索木偶音乐剧,报童

首次探索木偶音乐剧,报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7:57:39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报童并非民国特有,而民国的报童反而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纽约太阳报》当时给报童的价格是100份报纸67美分,也就是说报童如果卖掉100份报纸,他就能挣33美分,成年工人工作一天也才75美分,报童的这个利润是很可观的。在当时这是一份职业,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报童。

什么民国时期一些报纸会让小孩卖?

为什么民国时期一些报纸会让小孩卖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著名音乐家聂耳创作的《卖报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很多影视作品中,涉及民国背景的,经常会出现卖报纸的小孩。在当时这是一份职业,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报童。在当时报纸让未成年人来卖,其实是个世界级的现象。报童并非民国特有,而民国的报童反而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

19世纪30年代,商业报纸刚问世的时候,报馆就雇佣十几岁的少年去卖报纸。当然了,用报童卖报纸,对于报馆来说,主要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我们可以通过报纸的发展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商业报纸的诞生第一份商业报纸出现在美国纽约。1833年9月3日,一群十几岁大的男孩在纽约街头叫卖《纽约太阳报》,而且价格只有1美分。

报纸的老板名叫本杰明·戴,他改变了传统报纸的销售方式和报道方式。在当时,报纸都是为党派服务的,有着非常鲜明的党派立场。报纸只刊登自己党派的主张,报纸的实际作用是用来宣传和说教。报纸本身也很贵,采用订阅的方式,一份报纸需要6美分,而当时一名成年男性工人的日薪才75美分。也就是说以前的报纸是为精英服务的,上面的内容除了党派信息,还会刊登船期和商品信息。

《纽约太阳报》打破了这种模式,它把目标用户放在大众身上,价格非常低,而且刊登的内容也都是普通人的故事。该报用幽默的笔法描述法庭、警察局发生的种种事情,比如离婚、出轨之类的事情。这种商业报纸后来被称为美分报或者便士报。《纽约太阳报》当时给报童的价格是100份报纸67美分,也就是说报童如果卖掉100份报纸,他就能挣33美分,成年工人工作一天也才75美分,报童的这个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由于内容面向大众,价格也便宜,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美分报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其他地方,1855年,英国出现了《每日电讯报》,没多久,法国出现了《新闻报》,这些都属于商业性质的便士报。二、民国报业的发展庚子事变后,清廷终于开始了改革,思想言论控制得以放松,报纸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从世界范围来看,清末的时候,以新闻及时客观,为公众服务为理念的现代报纸已经成型,当时的有识之士也都普遍把办报纸当做开启民智,抨击时政的有利工具。

在清末民初的变革风气之下,报纸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人们办报纸,从内容编辑到发行,几乎是照搬了当时西方成熟的商业模式,最初的一批办报人都是留过洋的,用报童卖报纸也就照搬过来了。民国报业最发达的地方就是上海,报馆往往位于租界内,一是因为没有审查制度,二是在报上抨击当政者也不会怎么样,三是上海经济发达,为报纸的生存提供了环境。

上海工商业发达也吸引了大量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成本角度来说,报馆使用报童卖报就顺理成章了。三、童工现象为什么儿童的用工成本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对于童工的歧视,也就是同工不同酬。同样一份工作,如果是成年人来做,就需要付两倍于未成年人的薪水。在欧洲中世纪就有这样的传统,同样的一捆羊毛,商人去收购,如果卖羊毛的是未成年,商人就只会付给他一半的价钱,理由就是因为他未成年。

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这种现象延伸到了工业领域。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童工血泪史。在英国,一直到20世纪初,男孩在14岁的时候就开始下煤矿。而在美国,1900年的时候,2900万名工人之中,10-15岁的就有175万名。在普遍使用童工的时代里,报馆用童工卖报也就不难理解了。使用童工的做法在后来传到了东方,上海作为最早兴起的工业城市,在民国时期的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工人血泪史。

夏衍创作的《包身工》,提到的纺织厂里的女孩其实就是童工。聂耳创作《卖报歌》也是在凸显童工的悲惨遭遇。二战之后,随着工人的斗争,西方国家使用童工的现象才逐渐消除。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小孩卖报纸的现象是引自西方的产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文章TAG:音乐剧报童木偶探索首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