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创造五项中国首次,嫦娥五

创造五项中国首次,嫦娥五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12:06:29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嫦娥五号采样已经完成,即将回归。这次降落相机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降落相机分辨率提高了一倍,可视场面也增加了。钻地取岩石(2)首次从月面起飞;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最后都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后,最终留在了月球。嫦娥5号构成这三部都稳妥的进行着,按照这种节奏,中国可以在嫦娥系列载人登月飞船,会在未来10年实现。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登月的第三步:绕,落,回的第三步。单纯的从发射成功来说,是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可靠性的再一次证明。长征5号火箭中国登月计划三部曲:首先我们应该提前说一点,不用过于强调美国在1970s年代的载人登月。毕竟阶段不同,中国在登月研究上面,既没有浪费金钱,也没有精力大的失败,是稳扎稳打的进步。

保持中国的节奏,不会落后,同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1)绕 :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2)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3)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嫦娥5号构成这三部都稳妥的进行着,按照这种节奏,中国可以在嫦娥系列载人登月飞船,会在未来10年实现。

嫦娥5号的多项首次尝试的意义嫦娥5号要做4个首次尝试,这四个尝试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1)首次在月面自动采样;中国唯一一次获得月球岩石样本是美国送的1克的岩石样本。即便是这样,也对我们岩石月球起到了不少的作用。这次嫦娥5号,将在美国,苏联等航天器没有登录过的吕姆克山进行软着陆,然后钻地2米取的2kg的月球岩石样本带回地球,针对月球的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钻地取岩石(2)首次从月面起飞;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最后都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后,最终留在了月球。嫦娥5号,是为了以后载人登月计划,返回地球,进行技术验证。做的一个实践。因此首次在无人的状态下实现月面起飞。(3)首次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月球轨道的无人交汇对接,38万千米之外,即使是光速也需要1.3s的延时,这对于验证无人交汇对接技术很关键。

嫦娥5号的各个阶段(4)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作为深太空地区返回,嫦娥5号是第一次。我们之前经历的空间站反馈,都属于是近太空。在深度太空反馈的航天器,速度会非常大。嫦娥5号的返回器,进入大气层的速度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根据专家介绍,降低返回器速度的办法:“”我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当返回舱下降到大气层弹道一半的时候,就不能再下降了,让它跳出大气层,再下降。

就像小孩儿在水面上用石头打一个水漂,把石头砸进去,再冒出来,再落下去,如此返回舱的速度就慢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利用降落伞让它降落下来,就比较安全了。”这一系列的尝试,都是在为后续嫦娥系列载人登月做准备。在科学的角度上面,完全的准备,比临时抱佛脚好好的太多。多次尝试要比一次灵光乍现来的靠谱。所以对于载人登月来说,前面实验在多次,都是非常必要的。

长征5号——胖五的性能再次得到了验证实话实说,在大推力火箭领域,中国目前一枝独秀的产品就是“胖五”,起飞重量达到870吨,起飞推力达到1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级。这个性能在全球算不上顶尖,但是排进第一梯队中还是有机会的。胖五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去月球探索?征服星辰大海,确实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钱。

但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渠道方式非常多。月球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月球上之所以富含氦—3,是由于氦—3大量存在于太阳风中,月球没有磁场和大气,太阳风粒子能直达月面。经过亿万年流星和微流星的撞击,整个月球表面都不同程度地“吸附”上太阳风的粒子。氦-3被认为是最清洁的核燃料,适合未来星际旅行。

在地球上氦-3的总含量大约仅有几百公斤,在月球上风化土中可能有数百万吨;(2)月球上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月海玄武岩中的钛铁矿和克里普岩中的稀土元素、钾、磷和铀、钍等)钛铁矿不仅是生产金属铁、钛的原料,还是生产水和火箭燃料——液氧的主要原料(Welham 2001);月球地理名称命名即使退一万步说,不考虑资源的价值。

嫦娥五号为什么不留一面国旗插在月球上呢?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嫦娥五号为什么不留一面国旗插在月球上呢?谁说没留?我明明看到留了。但这面国旗不是插在月表上,而是从登月器的着陆器上弹出,是在完成月球取样任务,封装样品后,在旋紧封装设备后,上升器起飞前弹出的一面五星红旗。不过我看到的只是模拟动画(见上图),还没看到实际操作是怎样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采取无人自控方式,从月球采样返回的一次航天活动,没有在地表插国旗的功能,只能在设备上弹出一面国旗,这面国旗虽然没有美国载人登月插在月球上的国旗大,但意义是一样的。

我想这种无人探测器,如果要专门弄个插一面大国旗在月表上的装置也能办到,但问题是为此要付出很大代价。而这次任务主要是去取样,没必要弄那些虚的。借此机会说说嫦娥五号探测器整体构造和工作过程。嫦娥五号无人探测器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轨道器、返回器、登月器。其中登月器又由两部分组成,即着陆器,上升器。这几大部分的功能是:轨道器主要功能就是起到长途运载作用,就像一辆长途汽车,将登月器送到月球,采完样又把它们接回来,送回地球附近,就完成任务了。

轨道器里面转载的主要是发动机和长途奔波的燃料,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把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轨道器就高速飞往38万千米以外的月球,到达月球通过刹车被月球引力捕获,然后实现绕月飞行,释放登月器,自己就在环月轨道上等候登月器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归来。上升器带着月样返回到月球环绕轨道,轨道器与之自动交会对接,将收集封装好的“月球宝贝”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然后抛弃返回器,载着返回舱脱离环月轨道,从月地转移高速通道返回地球,回地球环绕轨道,释放出返回舱,它的任务就结束了,最终是漂流在太空还是坠毁到大气层烧掉,要看它最终速度。

登月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登陆月球,取样后返回月球环绕轨道。登月器着陆器和上升器两部分连体组成,着陆器携带着着陆所需燃料,主要负责按预定地点着陆。着陆器上还携带着两种采样设备,也就是钻机和铲挖设备,着陆后,通过电力启动这两种设备通过钻取和表取,将取得的月岩和月壤分别装入上升器中的密封罐里,其任务就完成了。就在这时一面五星红旗弹了出来,和着陆器永远留在了月球上。

而上升器在完成月样密封后,启动发动机与着陆器脱钩,飞升到距月表200千米的环月轨道,与轨道器自动完成交会对接,然后将封装好的月球物质转移到返回舱,上升器的任务就完成了,与轨道器脱钩,最终或飘在太空或坠毁在月球上。返回器是整个嫦娥五号工程的最终结晶,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重量870吨,最终,99.9%的物质都消融抛弃在太空、月球或地球大气层烧毁,只有这个不到0.1%的返回器回到地球,而这个返回器的返回就是为了送回约2kg“月球宝贝”。

因此返回器返回也是一个非常关键而最后的任务,前面做的所有过程都只是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这2kg。这次返回将采取“半弹道弹跳式返回的方式”,俗话就是“打水漂”方式。这里特别介绍一些返回器是怎么“打水漂”。轨道器带着返回器以11km/s到达地球后,就不像到达月球后采取刹车方式被引力捕获了,而是直接抛出返回器,让其撞入大气层,利用大气层阻力来减速。

具体是返回器到达地球后就与轨道器分离,然后返回器会以约11km/s的速度冲入大气层,由于角度和速度问题,很快就会被大气层反弹起来,就像在快速斜着向水中抛瓦片,瓦片就会在水面上弹跳。这样,通过大气层的阻力,第一次弹跳后速度就从第二宇宙速度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这时,弹跳到一定高度的返回器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以约7.5km/s的速度再入大气层,以自由落体的方式降落。

这样的速度就和以往多次航天返回装置回收差不多了,地控人员就有了足够经验应对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大气层摩擦剧烈燃烧,经历约7分钟黑障时期(就是什么信息也接收不到),速度渐渐慢下来,在约10千米高空打开降落伞,落地点选择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为什么采用“打水漂”方式回归?这是一次大胆尝试,因为采用弹道弹跳式返回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巨大的刹车燃料消耗。

要知道航天活动每增加一点重量都会让发射成本成倍增加,如果采取保险的减速式返回,嫦娥五号探测器总体重量就远远不止8.2吨了。但采取这种弹跳式“打水漂”方式,要求技术控制非常高,如果角度稍有差池,就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进入大气层时角度过小,返回器弹跳起来就飞跑了,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来了,永远的停留在太空;还有一种就是角度过大,一头以高速栽进大气层,就像跳水运动员跳水一样钻入水中弹不起来,这样,返回器由于速度太高,高温过载无法保证返回舱和样品安全。

这两个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准备多年花费巨大的工程在最后时刻以失败告终。还有就是这种方式要检验返回舱的承受冲击力和高温能力。航天科技集团嫦娥五号返回器副主任设计师刘大海介绍,返回器采用了蜂窝结构的防热层,约20毫米厚,里面填充的都是新型耐烧蚀材料。同时,在耐高温发动机以及推进剂控制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这些技术创新确保返回器能够经受太空飞行和返回时严峻考验。嫦娥五号采样已经完成,即将回归。据媒体报道,有关机构宣布嫦娥五号登月器在昨晚22时已经完成了采样任务,装满月样的密封罐已经按要求完成密封,着陆器和上升器连体的登月器已经启动相机对自身进行扫描检查,并正在做起飞前准备。如果一切正常,将适时启动上升器点火起飞,到200千米高空与环绕月球等待在那里的轨道器对接,然后将密封的月样转移到返回器,然后提速进入月地转移高速通道,回家喽。

据探月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嫦娥五号任务从发射到回收大约需要23天,这样在12月16日左右就会回到地球家园,按计划返回器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们祝贺返回器带着2kg“月球宝贝”顺利归来,从而为中国航天道路上又树立起一座丰碑。欢迎讨论,感谢阅读。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嫦娥5号理论落点是哪?与实际落点相差多少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嫦娥5号理论落点是哪?与实际落点相差多少?嫦娥五号的返回舱带着从吕姆克火山麓取回的2千克月壤,经过高难度的水漂半弹道重返大气层,已经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据央视直播的消息,今天凌晨1:59,嫦娥5号安全着陆,2:21空中搜索队发现目标,2:34红外探图像显示嫦娥五号返回舱,2:45三支搜索车队到达!尽管这个速度在专业人士看来已经非常神速,但很多朋友眼中,似乎还有些落差,这返回舱肯定装了定位系统,直升机找个返回舱还得二十多分钟,怎么会那么慢?不是应该立刻找到的吗?嫦娥五号返回,落点到底算不算准确?上文中央视直播的已经给出了相关信息,飞机搜索22分钟发现目标,红外凝视成像35分钟给出图像,车队大约46分钟到达,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大概评估下落点准确度问题。

参与搜索的是大腹便便的直-8直升机,直-8最大速度273公里/小时,巡航速度大约232公里/小时,一般在20分钟内最大速度可以飞行90千米,巡航可以65千米!据此计算,嫦娥五号落点距离直升机起飞位置超过65千米?搜索直升机降落场很显然这个距离和后面的车队大约45分钟到达明显不相符,因为直升机保障搜索是从四子王旗搜索机场出发的,因此这个距离无法作为参考,唯一可以被参考的是车队行进时间,大约45分钟!我们现在要确定的是车队大约是什么时候出发,到底是直升机搜索到目标后出发还是着陆后立即出发,据种花家的分析应该是着陆后就出发!为什么如此判断?因为直升机获取的信息和车队所得到的信息应该是一致的!车队那么久才到达是因为草原地区高高低低,并且还有积雪,车队行进并不能以高速公路计算,一般的夜间行进,草原地区最高也就20-25千米/小时,那么45分钟行进的距离大约是15-20千米左右,如果计算歪歪扭扭行进的距离,那么大约在12-15千米!假如考虑车队不在预定落点范围外等待,必须要考虑一个安全区域,这个区域到底有多大没人知道,但估计绝对不会小于10千米,简单的说必须留出一个10千米的安全范围,车队只能在外面等!那么准确的落点误差大约只有2-5千米,对于一个水漂弹道返回,并且携带降落伞,还有强烈侧风的寒冬季节降落,这个精度和命中靶心没啥区别!为什么命中靶心了,还要车队搜索?相信嫦娥五号返回控制的团队会被你问的一脸懵逼,就像考了满分100,却还被质疑为什么不做得更快一点,确实飞船返回地球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精度太差,即使满分,它的落点也有很大随机分布的缺点!为什么飞船落点如此不准?炮弹打得准还是导弹打得准?很明显是导弹,因为无制导炮弹的所有参数在飞出炮膛的瞬间就决定了,这个初始参数包括炮管的角度、大气温度和密度、炮弹射程中不同风速、纬度(科里奥利力)等,这些参数将决定炮弹最后的落点在哪里,因为中途无法修正,所以初始精度误差将会让射程几十千米的炮弹落点差距几百米甚至更高。

所以一般情况下,大炮射击时都是群射,而且数量以基数计算,而导弹则可以不断修正,直至命中目标!一般一个目标很少会超过2枚导弹,所以有制导的导弹或者炸弹会更准!飞船没有制导吗?飞船其实有制导,比如进入返回走廊前会建立姿态,嫦娥五号返回舱的姿态则是要让它在大气层中飞行一段时间(黑障)再弹出大气层,然后再抛物线返回大气层,再次进入黑障!在黑障状态下,返回舱无法和地面通信,地面也无法将指令发送进飞船!因此在黑障状态下,有没有制导没啥区别,关键是出黑障后,此时将会有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差别,一种是阿波罗计划中的锥形大底飞船,猎户座也是这种风格,另一种是联盟号和中国神舟系列,还有SPACEX的龙飞船也类似,都是钟型风格!这种飞船类在低速下几乎就没啥升阻比可言,跟铁块差不多!还有就是航天飞机,这是带翅膀的飞机,尽管升阻比差一点,但好歹也能在大气层中做个滑翔,因此航天飞机可以准确定位落点在跑道,比如美国航天飞机的御用降落机场是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大部分任务都是在这里降落的!所以出了黑障后,飞船像秤砣一样往下掉,掉到哪里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这还不算,如果不开降落伞的话应该会更准一些,但一开降落伞,从10千米高度下落,风都能吹离很远!执行STS-127任务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而航天飞机在出了黑障后刚好可以调整轨道,看看是不是下降通道内,如果不是那么可以稍微调整下,对准几十千米外的机场,一路滑翔而来!可惜航天飞机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没人用得起,所以还是用低成本的飞船吧,等未来空天飞机造出来,也就圆满了!。

嫦娥5号飞抵月球轨道为什么需要112小时呢?

地月距离平均38万公里,如果要冲出地球引力的束缚,得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以这个速度飞行的话 38万/11.2=9.42小时,接近10个小时也就到达月球了,为什么嫦娥5号飞抵月球轨道需要112小时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大家要明白,首先嫦娥五号不是走直线飞往月球,如上图,它是走了一大段弧线,说是弧线,其实是一个大椭圆轨道的一部分,在宇宙中我们从地球上向外发射的探测器材,得受地球的引力束缚,同时还要受月球、太阳等其它天体对它的引力,综合起来这个轨道就是一个椭圆了,并不是直线。

我们发射的嫦娥五号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主要受这两个天体引力束缚,在飞行过程中,地球、月球对它的引力在不断变化,它的轨道也随之变化,通俗地说,就像我们开车,没用方向盘,只知道往前走,有时候前行的方向不是我们需要的,要发生偏离,为此只能进行人工干预,进行轨道修正。上图,嫦娥五号中途飞行过程中,预计准备三次修正,经过一次修正,二次修正后,轨道没有偏离,就取消的第三次修正,嫦娥在太空中怎么控制它呢,只能通过点火方式向某个方向喷出气体,就像我们给气球放气一样,气球向后喷气获得前行的动力。

地月转移这条弧线轨道可就不只是38万公里了,可能要1.5倍于月地直线距离。其次,嫦娥飞行速度不会总是11.2千米/秒,这个速度只是冲出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环月轨道时的速度,也是最高速度。其它轨道段的速度并不是很高,这就像垂直向空中抛出石块一样,越往高空,受地球引力影响,它的速度会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地球引力在持续影响。

嫦娥五号8吨多重,长征五号火箭输送给动力只持续了2220秒(37分钟),之后星箭分离,嫦娥五号就展开太阳翼,进入预定轨道朝着月亮方向前进。这是一加速段,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地球引力越来越小,月球引力会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但由于地、月引力大小相差很悬殊,嫦娥五号因为失去火箭推力,速度还是受地球引力影响降了下来,但还是保持向前飞行。

上图中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已在轨道上飞行了约17个小时,距离地球约16万公里。第二次轨道修正,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41小时,距离地球约27万公里。当进入月球轨道时,速度降到了3千米/秒,开始第一次近月制动,把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2.4千米/秒以下,被月球引力所捕获,防止与月球“擦肩而过”,之后又进行第二次制动,速度降低到1.7千米/秒以下,进行环月轨道,地月转移轨道完成就此结束,等待与着陆器分离。

总计飞行了112小时。由此看出,由于月球引力大,对探测器来说不好控制,不可能直落月球表面,只能绕环月轨道运行,调整好了以后,才开始进行着陆,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向喷气尽可能抵消引力的作用,方便对探测的控制,降低下落速度。飞抵月球轨道是一条弯曲的线路,之间的速度也在变化,同时为了调整好轨道,要进行变轨,这都要走很多“弯路”,所以远不是大家想象那样走直线用的时间,路上经过一系列神操作,得要经过112小时才能到过环月轨道。

嫦娥5号落月的视频是谁拍的?怎么会显示在指控大屏幕上?

问题:嫦娥5号落月的视频是谁拍的?怎么会显示在指控大屏幕上?干脆地说,嫦娥五号登月器没有视频。电视和网络视频播放的那些嫦娥五号太空遨游和登月器登陆过程的完整漂亮视频,都是动画制作的模拟动画视频,并非真实画面,这是新闻媒体不严谨导致的误导,如果严谨些就应该标明是模拟动画。如上图就是制作的动画演示图截图和动画演示图,看起来很漂亮,但不是真的。

虽然没有视频,但登月器带了不少各种角度的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有些看起来模糊断断续续的“视频”就是用照片合成的,这些倒是真实画面。下图就是登月器降落时拍摄的月表图,和降落后拍摄到自己支架的影子。这些实时拍摄的图片没有制作演示的图片或视频清晰好看,但却是真的。降落过程拍摄了很多照片,那个距离月表越来越近的“视频”就是这些照片合成的。

嫦娥五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温卫斌介绍说:嫦娥五号着陆“视频”是利用降落相机开启后,获取的653幅图像制作而成。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降落区域还是相对平坦的,但还是有许多大大小小撞击坑,对降落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降落过程没有摄影机拍摄登月器整体,只有照片合成月球表面样子。这次降落相机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降落相机分辨率提高了一倍,可视场面也增加了。

目前地面监控机构正在用这些降落相机的数据做一个着陆区的分析工作。上面的这张照片,就是登月器全景相机环拍成像的照片。因此我们看到的嫦娥五号登月器降落画面,是其自带相机拍摄的照片合成的。这些自带相机都只能拍摄到一定角度的周围环境和自身一部分或影子,是拍不到自身整体的,而且拍出来的图片没有制作的图片清晰和好看,但这才是真的,比制作的图片或视频价值大多了。

在嫦娥五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结合体上,装有各种相机,有降落相机、挖土机械臂相机、钻取设施相机等等,这些相机在今天的月球取样过程中,实时拍摄传回了许多照片,相关人员把这些图片合成为一些断断续续的“视频”,我们在电视机和电脑手机上,就看到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结合体在月表钻孔取样和铲土挖土取样的过程。(见上图)那么,为什么探测器一般不拍摄真正的视频传回来呢?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探测器所带设备要越小越好,而且由于距离太远,信号传输困难,视频数据比照片大多了,很难传输回来;二是在宇宙中,由于星球自转较慢,且环境与地球不一样,要拍摄清晰图像曝光时间就较长,不适用拍摄视频;三是带有望远镜的探测器或空间望远镜,为了拍摄很远目标,视场很小,有时一张照片都要扫描成像,或者叠加多张照片才能成像,更不适用拍摄视频。

如NASA拍摄的哈勃极端深空场(XDF)照片,就是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镜头对准10年前研究的一小片天空,持续观测了50天,拍摄时间超过200万秒,拍摄照片2000余张,才得到了这张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著名照片。(下图)哈勃极端深空场,包含10000多个星系。照片显示,在不到满月的1%那么大的天区深处,有10000个以上的星系,看到了133亿光年远的原始星系。

这张震撼人心的宇宙深空图,对人类认识可观测宇宙星系数量和类别,宇宙形成过程有重大突破性意义。此外,视频的本质就是一帧帧照片连续播放形成的视觉效应,如有必要,照相机只要连续拍摄就可以合成视频,这次嫦娥五号登月器登陆过程几分钟,就用几百幅照片合成的动画式视频。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嫦娥五号秘密公开,月壤中发现玻璃,为什么美国从来没有报道?

中国嫦娥5号在月球上取回了2公斤月球土壤样本。实际上不到两公斤,因为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密度算错了。之所以密度算错了,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在月球上测量过土壤的密度,所有关于月球土壤指标的参数全是美国数据。我国嫦娥5号返回器,实际上只带回了1.8公斤的月球土壤。美国在月球上登陆的次数最多,取回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最多(超过300公斤),所以国际上以NASA(美国宇航局)的数据为权威。

美国给出的月球土壤密度是1.6,我国取来的月球土壤密度只有1.4。实际上,从嫦娥3号软着陆在月球,释放月球漫游车的电视画面,就可以看到月球的土壤和美国登月时候的土壤看起来不一样,中国登月区的月球土壤颗粒比较粗。●嫦娥3号登月区的月壤,看起来更像是沙子。中国月球土壤中检测出了微型玻璃珠,有人说美国没有检测出来,实际上美国的月球土壤里面仍然含有微型的玻璃珠。

●美国登月照片里面月球的土壤看起来像水泥。玻璃珠的存在与否,不是中国月壤和美国月壤的区别。两国月球土壤的最大区别有2点:密度以及颗粒物的直径。我国月壤多了橄榄石、辉石成分。中美两国月球土壤样本差别背后,是月球起源、月壤形成等一系列问题。按照目前正统的科学说法,月球原来是没有土壤的。暴露在阳光下,月球表面的温度会升高到150度以上。

而到了夜晚的时候,月球表面温度又会降到150度以下。因为反复升温、降温,所以月球岩石表层粉碎成了非常细的颗粒,形成了月球的土壤。坚硬的岩石粉碎成细碎的颗粒,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外部的机械压力,还有一个是温度。温度会影响被粉碎物体颗粒的大小。科学频道常做的一个实验:皮球放到零下100多度的液氮中冷却以后,扔到地上就会摔碎。

低温会让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少,让物体变脆。温度越低,物体越容易粉碎。中国、美国取回月球土壤的区别,只能解释成:因为成分的不同,所以粉碎颗粒的直径不一样,因而造成密度有差别。但是这里又引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嫦娥5号取回月球土壤的地点虽然和美国不一样,但是都在于同一片区域~风暴洋!同一片区域为什么取样的成分有不同,这就关系到月球起源的问题了,而这才是最重大的问题。

目前国际科学界认同的月球起源理论,是碰撞学说。在40亿年前,地球刚诞生不久,就和一个火星大小一样的星球撞在了一起。这个火星大小的星球叫做忒伊亚!撞击发生以后,整个地球表面都融化了。飞溅的岩石碎片围绕在地球上空1万公里左右的位置,后来这些碎片汇聚成了最原始的月球,并且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慢慢的远离了地球。

目前,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根据科学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碰撞的结果,月球可以用这种方式诞生。按照这个理论,月球是地球和忒伊亚的孩子。但是,不管是美国取回的月球岩石样本,还是中国取回的月壤样本,化验结果表明:只有地球的成分,没有忒伊亚的成分。这就好像夫妻两个人生了一个孩子,孩子身上只检测出一个人的基因。

这成了月球碰撞起源学说的最大疑点。所以,月球肯定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起源过程。地球岩石的密度是3.3,月球的平均密度也是3.3。假如月球完全由地球的岩石构成的话,它的密度应该比3.3更高,应该达到3.6左右。这是因为3.3只是常压下地表岩石的密度,在月球深处,巨大的压力可以高达上百万个大气压,岩石会被高度压缩,这样算下来月球的平均密度就会更高。

虽然月球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岩石星球,却和其他星球的结构不一样,甚至和地球的结构不一样。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地壳,平均厚度是17公里,如果巨大的铁陨石砸在地壳上,会砸穿,然后进入地幔,沉入地心。同样巨大的铁陨石,甚至更加巨大的铁陨石,砸在月球上,只会深入月球表面以下30公里。因为月球表面下30公里,有一个非常坚硬的壳。

在中国嫦娥4号月球探测器下方,就有一个面积和江苏省一样大的铁饼。这个铁饼是一个直径100多公里的铁质陨石,砸在月球上形成的。因为铁的密度是7.8,比岩石的密度高的多,所以科学家通过引力探测器知道月球下面有铁的陨石。铁陨石撞到这个坚硬的外壳上,都变成了铁饼,撞的特别厉害的,会形成甜甜圈那样的形状。●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月球表面下30公里的铁,红色部分。

月球中间是空的,有结构的,所以月球的密度才只有3.3。有人说整个月球就是一个远古的宇宙飞船。月球上的岩石、土壤是挖了地球上的物质覆盖上去的。中国月壤的样本来自于地球较深的地方,而美国月壤的样本来自于地球的浅表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月壤的样本,和美国月壤的样本成分不同。至于里面含有的微型玻璃,是因为陨石撞击形成的高温融化了岩石形成的。

如果月球是一个远古的宇宙飞船,来到地球附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制造地球。因为在远古的时候,地球外面覆盖了2万公里厚的甲烷和氢,是一个气态行星,像土星和木星那样,地球只是岩石星核。What?这么奇怪的理论是哪里来的?因为有证据表明:地球曾被高度压缩过。现在地球的密度是5.5,直径是1.2万公里,在远古的时候地球的直径只有9千公里,密度高达13。

按照现在地质学的说法,地球上的几大洲是远古的一个超级大陆分裂形成的。如果我们把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拼回去,还可以拼成一个远古的超级大陆。这就是板块漂移学说。但是,只能大概拼在一起,还有很多地方拼不在一起。这又是为什么呢?主流的说法是:拼不回去的地方,是因为被海水侵蚀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这里被侵蚀,而那里没有被侵蚀。

有的科学家发现,如果原始的地球直径比较小,这些板块就可以完全拼合,见下面这张图。●地球膨胀图,可以完美的解释地球板块的形成。这就是地球膨胀理论。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地球上所有无法理解的地质现象。地球膨胀理论之所以非常的小众,是因为主导地球膨胀的原因,非常离奇。把地球膨胀理论和月球起源联系在一起解读,就会发现那些未解之谜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真相。

文章TAG:五项嫦娥创造首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