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蜻蜓代表什么生肖,青蜓

蜻蜓代表什么生肖,青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15:37:31 编辑:华为40 手机版

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一说起蜻蜓,我们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这首《小池》!还有诗中那轻盈憩在荷尖的的蜻蜓!蜻蜓,又称丁丁猫、蚂螂。其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其幼虫阶段生活在水里,称“水虿”,蜕变羽化为成虫后称“蜻蜓”。

羽化后的蜻蜓脑袋圆圆,眼晴又大又鼓;身子稍粗,有棱,背有透明薄翅两对;尾巴扁管状,细长。喜欢在池塘、稻田附近捕食蚊、蝇、蝶、蛾、蜂和其它飞虫。既是庄稼的好伙伴,也是农民的益友。一、蜻蜓与观赏蜻蜓不仅身形玲珑,体态轻盈,还种类繁多,大小颜色各异。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因此,人们常将其如蝴蝶一样,视为观赏类昆虫,每有蜻蜓出没的地方,必引来孩童追逐,游人观看。

二、蜻蜓与环境蜻蜓的卵和幼虫阶段都在水里度过。因此,有蜻蜓的地方大多水质较好,少污染。也说明其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较好。三、蜻蜓与害虫蜻蜓的幼虫和成虫阶段都在为自己和人们努力。据统计,一只蜻蜓幼虫在水里一年能捕食3000多只蚊子幼虫(孑孓);羽化后的一只“马大头”蜻蜓每天就能吃1000多个小飞虫;另一俗称“青头楞”的绿蜻蜓,一天则能吃掉2000只左右的小飞虫!照此计算,蜻蜓在其成虫阶段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况且,这才是一只蜻蜓的贡献!千千万万的蜻蜓一年得捕食多少?喜欢数字游戏的人不妨算算玩玩。

四、蜻蜓与天气蜻蜓还有另一方面的好处,那就是在气象预测方面的影响。在过去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根据其飞行状况判断天气。民间也因此总结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气象谚语。如:“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蜻蜓低飞,不风即雨”;“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雨迷迷”;“蜻蜓飞得低,出门带蓑衣”;“蜻蜓成群飞,天要下大雨”等。

蜻蜓生活在高氧环境下,能不能长成史前蜻蜓那么巨大?

蜻蜓生活在高氧环境下,能不能长成史前蜻蜓那么巨大

2亿年前的蜻蜓有巴掌这么大,翅膀展开的宽度有21厘米长,这是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发现的蜻蜓化石,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2亿年前属于三叠纪时期,如今我们能不能把蜻蜓培养成这么大呢?我认为完全可以,现在地球上最大的蜻蜓产于中南美洲,学名叫“Megaloprepus caeruleata”,这种蜻蜓翅膀展开的宽度有19.10厘米,如果经过一些科学方式进行培养,体型增大一些是完全没问题的,但这种方式不一定是增加氧气。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在“高氧”环境下,动物的体型会增大,虽然网络上有资料显示,美国曾经用蜻蜓和蟑螂做过高氧试验,结果是蜻蜓体型增加了大约15%,蟑螂的体型反而缩小,但由于我没有查到这些实验的相关数据,因此我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影响生物体形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蜻蜓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蜻蜓出现在白炭纪时期,那时候的蜻蜓翅膀展开有一米的宽度!白炭纪时期距离现在3亿多年,那时候还没有恐龙,恐龙出现在中生代。

中生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侏罗纪我们都非常熟悉,影视作品的恐龙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个时期。我们从现在出土的各种远古化石可以看出,白炭纪时期是一个“巨型昆虫”称霸的时代,但是这些大昆虫到了恐龙时期,也就是中生代,体型又会变小,相比现在,不仅昆虫的体型变得更小,连大型兽类动物的体型也越来越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种现象,有科学家认为与氧气含量有关。

白炭纪时期,植物非常巨大,我们看现在地底下的煤炭含量就知道,那个时代的植物相当丰富。比如山西一些地方的煤层厚度超过了120米,要达到这种厚度的煤炭储量,至少需要2500米厚的植物遗骸堆积而成!可见那个时代地球上的植物有多疯狂。大量的植物就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因此白炭纪时期的氧气含量达到了历史颠峰,高达30%以上,对比我们今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21%。

有了这些数据,有科学家就认为,生物体型的大小与大气氧气的含量成正比,氧气含量越高动物体型就越大。但是,中生代时期大气的氧气含量比现在还要低,为什么会出现恐龙这样的大型生物呢?我们看下面这样图:图中虚线表示从三叠纪到现在,地球大气中含氧量变化的函数图,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到,中生代三个时期的氧气含量都没有现在高,但那个时代的很多动物要比现在大!因此我认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不是决定动物体型大小的唯一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必须具备,那就是地球引力。

说到地球引力,我想借用一下“月球形成假说”的观点。一直以来月球的形成众说纷纭,有人说月球是被地球捕捉的卫星,有人说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这两个观点,我支持“地球分离说”。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月球和地球形成的时间,基本上都是45亿年左右,为什么形成时间会如此一致呢?答案就是,月球上的岩石就是从地球上分出去的,所以不管怎么检测,时间都会和地球上的一样。

月球从地球分离的假说,也正好解释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地球被某个小行星从侧面撞击后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另一个撞击爆炸后产生的碎块直接飞出大气层外,漂浮在地球周围,后来又受地球引力影响这些碎块不断互相撞击形成现在的月球。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很多历史上生物演变的现象,地球自转加快会导致引力增加,引力增加就会导致大气层加厚,大气层加厚就会导致太阳射到地面的能量减少。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炭纪,那时候地球自转速度比现在慢,引力比现在小,大气层比现在稀薄,所以那个时代的植物可以接收到更强烈的阳光照射,而且这些植物从根部吸收水份和养份的效率也比现在更强,因为引力小,植物的吸收蒸发效率更高,更快,所以植物长得更高更壮!植物强大了,氧气含量就高,而且动物也有了更丰富的食物,这是动物拥有大体型的基础。

在这基础上,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引力!动物和植物一样,体内需要养分循环,把血液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个过程同样受引力影响。举个例子,现在的长颈鹿脖子这么长,它的血液需要靠心脏输送头部,因此长颈鹿的心脏非常强,重量达到了20多斤,而且它的血压是一般哺乳动物的2—3倍。长颈鹿把心脏进化成这样,主要是受地球引力影响,如果现在的地球引力再小一点,它就不需要这么强的心脏。

白炭纪时期的地球引力小,因此那些大体型的动物们能够保持体内正常的养分循环。白炭纪末期,地球上经历过雨林崩溃事件,这就让地球大气中的含氧量急速下降,巨型节肢动物也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中生代时期,地球大气中的含氧量虽然减少,但引力还是和白炭纪时期差不多,所以像恐龙这样的大型动物还是可以生存。但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也就是“月球形成假说”中的事件出现后,撞击加快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导致引力增加,大气层变厚,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后来生物的体型大小。

地球上所有生物经历过那场大浩劫,各自走向不同的进化道路,像长颈鹿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进化了长长的脖子,与此同时也进化出强壮的心脏;蓝鲸作为现在最大体型的动物,同样需要强大的心脏为巨大的身体输送养分。因此在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中,如果想要培养出远古生物那么大体型的动物很难,这是由当前地球引力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动物体型大小受基因影响,而基因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进化过程。

文章TAG:青蜓生肖蜻蜓代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