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配件 > iphone x 触控问题,IPhone x屏幕触屏失灵该怎么处理

iphone x 触控问题,IPhone x屏幕触屏失灵该怎么处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9 18:20:26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IPhone x屏幕触屏失灵该怎么处理

一个是系统问题你可以重启手机如果不行就刷机或者升级系统另一个是硬件上问题你的屏幕如果只是失灵那可能就只是屏幕排线松动如果是花屏了那就只能把屏幕总成换一个了

IPhone x屏幕触屏失灵该怎么处理

2,屏幕触摸失灵苹果手机x是因为什么需要换屏幕吗

要看你手机是不是摔过,或者进没进水,要是自己失灵的话你可以去手机维修店去检查一下,要是摔过的话那就是你自己的原因,这样的话需要换屏,原装的有点贵。
我max没遇到过,手机出现问题了需要去专业的地方去检测看看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1.手机使用时会出现触摸不灵的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触摸屏因挤压摔落等原因导致触摸屏损坏,触摸屏损坏会出现跳屏如同中邪般的自动乱点。只需要更换一下屏幕总成即可。 2.第二种屏幕突然触摸不灵,显示正常开关键可以使用,来电话充电都有响声。大部分都是死机造成的。开关键加home键(圆型按键,苹果7开关键加音量减键)同时按5秒钟即可重启,重启后正常使用。 3.第三种触摸ic损坏,症状并排均匀从上到下闪白道,开始勉强使用后来机器彻底触摸不灵。

屏幕触摸失灵苹果手机x是因为什么需要换屏幕吗

3,屏幕绿线老毛病刚到手的iPhoneXS就翻车了

21日,iPhone XS终于发售,已在前几天预购的小伙伴应该迫不及待想在今天拿到真机了吧。虽然价格昂贵,似乎抵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尤其是双卡双待版的iPhone XS Max,512G皇帝版的渠道价炒到了近15000元。不得不说,真不能小瞧我们国人的购买力啊。

那么已收到iPhone XS的小伙伴有什么感受呢?惊叹还是失落?刚在威锋网论坛上,有个网友上传了自己的开箱照,然而翻车了。

可以看到这位网友的iPhone XS屏幕上有绿线,这种情况在去年的iPhone X上也常见到过,其中原因是OLED屏的硬伤,单纯从软件上修复应该是解决不了的了。

看看去年的iPhone X屏幕上的绿线,明显这是老毛病了。发现新iPhone有这个问题的话,建议赶紧去售后更换。

▲iPhone X绿线屏门

不过有不少网友表示,为什么这哥们的iPhone XS刚拆出来就有贴膜呢?难道不是新品而是去年的iPhone X冒充的恶作剧?

但是看小哥分享的照片,他应该是买了贴膜,贴好后开机就发现屏幕绿线。对此一时间众说纷纭,笔者觉得这应该是个例,这位小哥应该去买个彩票了,运气爆表啊。

屏幕绿线老毛病刚到手的iPhoneXS就翻车了

4,苹果手机X触摸屏幕滑不开了也关不了机

苹果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屏现象这就会导致触摸屏幕滑动不了并且不能关机,可根据以下步骤来解决: 1、首先先尝试按住电源键5秒,看看手机会不会发生反应。 2、如果手机死机不严重则会进入锁屏界面,但果没反应的话则按住home键加电源键强制关机。 3、如果强制关机失败,则将手机手机连接电源,看看会不会恢复。 4、如果连接电源也无作用,就拔掉电源等待手机电量耗光。 5、耗光电量之后,接上电源充到10%以上,然后重新开机,触摸屏就能正常使用。
  • 苹果手机滑屏没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苹果手机死机了,可以关机试试看。长按电源键和home键,直至手机黑屏,重启即可。
  • 将手机与电脑相连接,长按home键和电源键,手机进入关机模式,这时iTune会自动启动,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点击【恢复】进入恢复模式,苹果手机将会同步更新进入恢复。
  • 以上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可能是手机屏幕失灵,建议去苹果售后维修中心找专业人员维修
  • 屏坏了嘛
    第一,长按home键和电源键,强制关机试试,长达十秒左右,重启后看看手机是不是有闪烁。 第二,屏幕受损,建议直接去官方维修店。

    5,iphonex屏幕失灵了咋办能显像但是滑动不了了也没摔过就这样了

    iphone这都是比较常见的故障了。就是忽然间屏幕失灵,点击不了屏幕 这种一般是这样造成的 一、摔过,或者不久前摔过,屏幕触摸屏已经松了,用一段时间,直接接线脱落。 二、进水过,干了又能用了,当没事一样。其实要清理主板的,不然线路生锈,用一段时间就出问题 三、高仿充电器,充电线。很多人买的时候就给掉包了,拿回来就是高仿货,用一段时间,伤了电源。直接废机子,特别是港版手机。 四,边玩手机边充电,也会伤害手机。有时候电流过大,把内屏烧了。 这种有什么办法修复呢,检查一下,如果是线路松了,换个排线。如果是内屏坏了,直接换屏幕总成。 如果换了屏幕还不行,那就是主板的触屏ic问题了,所谓触屏ic就是控制触摸屏的一个芯片,能换,但是对工艺要求非常高,这是芯片级别的维修,一般的小店都不会的。只能联系售后中心进行维修。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3号大都会广场4408室(中国市长大厦旁) 400-691-8800;020-83621957
    苹果的区异地屏幕非常容易烧屏,可能也会设计的触控问题。 建议首先连接电脑iTunes死,然后恢复一下系统,看看如果没用的话,那么说明屏幕真的有问题了,必须去更换原装屏,真的是非常贵,2000多块钱一块屏。 但是没办法,否则的话你不就不能使用手机了。
    如果手机出现触摸屏幕不灵敏/失灵的情况,建议: 1.检查手机是否有贴膜,若有建议取消屏幕贴膜后尝试。 2.若手机触摸屏完全失灵,建议您重启机器后再次观察。 3.更新手机系统版本尝试(注:升级前请备份设备中数据)。 4.若无效,备份设备中数据(联系人、短信、照片等),恢复出厂设定尝试。
    手机出现触摸屏幕不灵敏/失灵的情况,建议: 1.检查手机是否有贴膜,若有建议取消屏幕贴膜后尝试。 2.若手机触摸屏完全失灵,建议您重启机器后再次观察。 3.更新手机系统版本尝试(注:升级前请备份设备中数据)。 4.若无效,备份设备中数据(联系人、短信、照片等),恢复出厂设定尝试。
    建议去手机维修店找专业人士帮你检查下硬件配置问题,修理下就可以了。
    1、手机摔过、磕碰过,或是手机使用了很多年。都会可能导致手机排线损坏。建议送去手机店或是售后维修,更换新的手机排线。 2、可能是由于进水或是磕碰导致手机内屏幕坏了。建议送去手机店或是售后修理,更换新的手机内屏幕。 3、可能是苹果手机的当前系统固件出现了问题。建议重做一遍手机系统固件,或是更新升级新版本系统。 4、建议携带设备前往售后中心海淀区海淀文化艺术大厦B座12层进行维修和处理,线上预约免除服务费

    6,iPhone XR 到手后狂遭用户吐槽我们整理出了这些你关心的问题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36氪经授权发布。

    iPhone XR 正式发售了,这款被称为今年性价比最高 iPhone 的首销情况如何呢?

    跟 iPhone XS 首销时一样, Apple Store 大排长龙的盛况基本不复存在。今天早上就有顾客第一时间来到北京三里屯的苹果直营店,拍下了“盛况空前、几近失控 ”的现场,是这样的:

    iPhone XR 首发日苹果门店的冷清,一方面是因为国行从 iPhone 5 开始苹果便取消了首发线下抢购的规则,全部改成了需要提前先在网上预约,然后首发当天到店交钱取货,用户也没必要再为了抢购新机通宵排队。

    ▲ iPhone XR 发售一小时前的悉尼 Apple Store. 图片来自:cnet

    另一方面,苹果这两年的高定价策略大大提高了 iPhone 的准入门槛,也让更多用户望而却步。虽然 iPhone XR 6499 元的起售价已经比 iPhone XS 便宜了 2000 多,但对比 Android 旗舰也没价格优势。

    花旗银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 iPhone 5 以来每部新 iPhone 在发布会前后的 Google 搜索量数据,发现用户对 iPhone 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其中 iPhone XR/XS 系列的关注度是迄今为止最低的。

    而今天发售 iPhone XR 也跟 iPhone XS 一样遭遇了售价破发的情况,在开售前就有不少第三方渠道给出都比官网低了 300 多元的价格,拼多多上甚至有商家比官网直降 411 元,有黄牛表示现在 iPhone XR 新品回收都得降价五百以上。

    甚至有消息称 XR 的价格有望继续走低,或许这是不少用户还在观望的原因,有数码博主劝用户要谨慎入手。

    爱范儿之前对 iPhone XR 做了详细评测,这款新机六种颜色的机身是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史上电池最耐用的 iPhone,不过也有一些妥协和阉割,比如更宽的边框、更厚的机身、更低的屏幕分辨率,以及砍掉了 3D Touch。

    那么对于首批买到 iPhone XR 的用户来说,这款新机的初体验到底如何呢?

    首批买到 iPhone XR 的人都说了什么?

    对于 iPhone XR 的外观,多彩的后盖受到不少用户热捧,而槽点不出意外多集中在正面的大边框上。就像品玩编辑李小白说的:

    iPhone XR 这手机啊,就像林志玲的美背配了一张凤姐的脸。

    全球各地用户在网上晒出的 XR 中 ,后盖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Twitter 用户@zoeyadairs 认为 XR 十分「性感」:

    我喜欢它的单摄像头和玻璃后盖,让我想起了 iPhone 4S,老实说我觉得这是苹果最好看的一款 iPhone。

    XR 除了黑白双色,苹果还提供了红色特别版、黄色、珊瑚色以及蓝色,不过六种颜色也让一些用户陷入选择困难中。

    据苹果前员工@肉呆大魔王介绍,苹果商店里的员工会在颜色上给用户很多建议,看来苹果也是料想到了不少用户会因此纠结了。

    ▲苹果CEO 库克用的 XR 是蓝色. 图片来自:Twitter

    不过看到 XR 正面的大黑边后,还是有不少拿到或者看到真机的用户开启了吐槽模式:

    边框确实有点宽,看着有点别扭。边框一宽就会显得有些许廉价,并且 8P 边框都比它窄。

    午休时间去隔壁看看 iPhone XR,这款被媒体吹爆的机器,边框太厚不说,还重。

    iPhone XR 的实物… 边框真是一言难尽,不过额头和下巴还是很香的,钱包充裕还是上 XS/XS Max 一步到位的好 。

    ▲ iPhoneXR(左)与 iPhoneXS (右)屏幕边框对比. 图片来自:MacRumors

    但是也有用户站出来为 XR 的黑边辩护:

    不知道黑 iPhone XR 的人到底是群什么组织?大黑边 LCD 屏幕本身就没办法全覆盖,留这样再套个壳子完美。作为 LCD 党真心推荐。

    XR 的边框之所以这么宽,主要因为采用了 LCD 屏幕,而非 iPhone X 的 OLED 屏,在工艺上有一定限制,由此带来的影响还有屏幕显示精度较低,326 ppi 的像素密度只与 iPhone 8 相当。但不少用户依然给出了好评。

    ▲ iPhone XS Max 图标放大对比 iPhone XR,可以看到二者分辨率上的差距

    拿到真机的@肉呆大魔王直言 XR 的屏幕是“最好的 LCD 屏幕,没有之一。”

    你要说屏幕显示效果,肯定是 iPhone XS Max 要好的多,但即便是两个手机一起用,也不会出现巨大的差异体验,没有到 OLED 那样细腻,但足够了。

    Macrumors 论坛上也有用户拿到真机后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整体的显示效果不错,这可能是 iPhone 最好的 LCD 的屏幕。

    数码博主@吴小杰WJie 表示:这个块屏幕正常距离下基本看不出像素点,很近距离观察下才能看出来,屏幕其他素质很棒。

    对于 XR 的其他方面,首批买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 3D Touch 这个我觉得挺别扭的,我对这个功能的依赖还挺重,比如快速出示付款码的时候,比我手里的任何 Android 手机都要快,iPhone XR 没有这个功能,有点儿心塞。」(via@肉呆大魔王)

    比起 iPhone XS 的拍摄效果我更喜欢 XR,尤其是在暗光条件下的人像模式。我是因为手小,但想要双卡, 还习惯 iOS 系统才买 XR 的,XS Max 太大了 XS 又不支持双卡,所以只能选择 iPhone XR。iPhone XS Max 是我喜欢的屏幕尺寸,但机身却太大了。我喜欢 iPhone XR 是因为它是正确的中间点:屏幕夠大(显示和 Max 一样的内容),但仍然能单手掌握!手感又极好!终于有了很多年都没有的那种新鲜感觉。(via@林泰前)

    iPhone XR 能卖多少,关键还得看中国市场

    虽然 iPhone XR 一开售就遭遇破发,但从 XR 的定价来看, 苹果显然是希望 XR 走量的。根据 Digitimes 的消息,苹果 12 月份向供应商下的新手机生产订单中,iPhone XR 就占据了 50% 。

    早在 9 月份就有报道称富士康的产能将优先分配给 XR,据一位 iPhone XR 产线上的员工介绍,富士康郑州园区为 iPhone XR 配备了 27 条产线,每条产品线配备 1200 多名工人,在三款机型当中是最多的。

    而来自的供应链的消息显示,苹果已经把 XR 的销量最大赌注压在了中国市场,据界面报道,首批球发售的 300 多万台 XR 中,在中国的供货量就有 200 万台,由此可见苹果对中国市场寄予的厚望。

    这也难怪,去年 iPhone X 发售的第一季度,2900 万台销量中来自中国市场就贡献了 700 万台,相比起其他地区,iPhone X 在中国更受欢迎,而苹果在中国地区也已经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比例的增长。

    从苹果在 XR 推出双卡双待功能也能看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过 XR 在国内首日预售不足 100 万台或许会让苹果多少感到有点意外。

    此前不少分析师都对 XR 的销量表示乐观,券商 Guggenheim Securities 分析师Robert Cihra 就预测 XR的销量将占到 Q4 全部 iPhone 销量的 40%,并比去年的 iPhone 8 高出 50%。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认为 XR 换机需求优于预期,在前几天也在报告中上调了第四季 XR 出货预测,从 3300-3500 万台上调至 3600-3800 万台。

    不过目前来看 iPhone XR 现在的销售情况还不算火爆,苹果官网显示现在购买 iPhone XR ,只要 3 到 5 个工作日就能发货,可见备货依旧充足。

    7,iPhone防沉迷功能是否有用我在14岁女孩身上做了个实验

    编者按:无论是即将在iOS 12中推出的屏幕时间功能,还是Google在今天I/O 大会上提出的Digital Wellbeing的主张(Android P也会带来类似iOS屏幕时间的功能),国外科技巨头们都在聚焦解决智能手机上瘾的问题。不知国内各大厂商奋力厮杀”时间的战场“之余,对于如何定义我们的日渐数字化的生活中的幸福,是否也有相同的思考呢?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作者Brian X. Chen,原标题I Used Apple’s New Controls to Limit a Teenager’s iPhone Time (and It Worked!)

    尽管人们将智能手机视作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科技产品之一,但他们对于利用智能手机查看社交媒体、阅读网站和玩游戏上瘾问题仍然保持警惕。如今,一些研究已经将长时间使用手机同课堂注意力分散、睡眠不足和抑郁联系在了一起。

    比如我自己可能就有不时拿出手机来查看的强迫症。所以当苹果公司发布iOS 12更新来帮助人们限制他们在iPhone上花费的时间时,我知道我必须亲自体验一下。我也想在一个“低头族”身上测试一下这个功能,比如一个沉迷于手机屏幕的青少年——正是这个群体引发了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种种忧虑。

    那么问题来了: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需要"借"一个来帮助我进行实验。幸运的是,我的编辑同事很高兴地将她14岁的女儿Sophie推荐给我作为本次实验的“样本”。就这样,在上个月,我借给索菲一台安装了iOS 12 beta版的iPhone X,新系统包含了被称为屏幕时间的功能。该功能将于今年秋天正式发布。我们设置了各自的账户,我扮演“临时”家长的角色,可以利用这个功能为孩子持有的iPhone设定各种时间限制,Sophie则扮演我的孩子。

    开启这一功能是首先会看到简短的初步介绍。这个功能在iPhone的设置中,开启它会显示了一个关于iPhone使用情况的数据看板。你可以查看一天或一周的统计数据,其中包括你花在特定应用程序和手机上的时间。在数据看板下,你还可以为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特定类型的应用程序设置时间限制,比如社交网络或游戏。当你用一个应用程序超时时,iOS会将你强行退出,并无法继续使用该应用程序。

    在过去的三周里,我研究了我和Sophie使用手机的习惯:Sophie每天花几个小时在Snapchat上和朋友聊天,我则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阅读Twitter。在各自确定了消耗我们大量时间的应用程序之后,我在屏幕时间页面中为我们俩都设置了一些时间限制。

    结果是这样的。在第二周,当Sophie试图从手机中退出时,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了她的身上。周二,当她第一次在Snapchat上耗尽了她的时间之后,她告诉她的母亲,她觉得自己“被触动了”。我开始以为这是一个感到恼怒或愤怒的说法。她后来告诉我,她意识到她会打开手机,然后茫然地盯着Snapchat的图标,以避免在上面使用她的时间限制。

    “这只是我的一个习惯——打开手机,然后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她说。“我只是看着屏幕而已。这感觉有点奇怪,所以我尽量不这么做。”

    但最终,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Sophie的每天平均的手机使用时间下降了一半:从第一周的平均每天6个小时下降到第三周的3小时4分钟。我每天平均的手机使用时间则减少了15分钟,达到了3个半小时。尽管我认为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仍然太长,但是Sophie的显著进步让这个“临时”家长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羞愧。

    对于那些越来越担心长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人来说,这些初步结果应该算作好消息。除了iOS新推出的屏幕时间功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限制手机使用的方法,例如Moment之类的应用程序,它们有许多与屏幕时间相同的功能。但它们都无法像苹果的新功能一样嵌入到手机的操作系统层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屏幕时间如何改变我们俩手机使用习惯的周报。

    第一周

    我和Sophie的这一实验在最初遭遇了一些技术问题。因为我们的手机运行的是iOS 12 beta版,这意味它是一个扔在app开发者和早期用户测试下的未完成版本,因此我们遇到了一些重大的软件错误。

    在第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个软件错误使我无法查看Sophie的屏幕时间统计结果。但苹果在那个周末发布了一个软件补丁之后,她的每周统计数据出现了。数据显示,她在第一周每天平均使用手机6小时7分钟。我还发现,Sophie有时会在午夜过后偷偷地瞥一眼她的iPhone,而那时她应该正在睡觉。

    在我和我的编辑同事分享了这些数据之后,她发了大一堆带有愤怒emoji表情的信息给Sophie指正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我自己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周中我每天平均使用手机3小时46分钟。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Twitter的Tweetbot上,还有大块时间则是浪费在玩Zynga扑克上。

    随着屏幕时间功能的正常工作,我为Sophie和我自己都设定了限制。我为她置了30分钟的游戏时间,给社交网络类应用设置了60分钟的限制。为了帮助她入睡,我还打开了把晚上10:30到早上6:30的时段设置成了”停机时间“,这个设置在一定时间内会禁用手机的大部分功能。

    我同样给自己设定了的社交网络应用设置了一小时的时限。我没有为游戏设定任何时间限制,而是选择了将我对Zynga扑克的迷恋扼杀在萌芽状态。删除游戏,并同我在虚拟世界中的亿万富翁梦告别。

    第二周

    尽管Sophie在最初对于在一小时的时限之后无法使用Snapchat感到生气,但她最终还是喜欢上了这个限制。

    事实上,她要求为更多的应用设置时限。她说她浪费了太多时间在网上阅读文章,所以她要求为Safari增加一个90分钟的时间限制。她还要求我在她刚刚开始的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结束前不要解除所有的那些时间限制。

    我非常愉快地照办了。“我把她抚养管教得很好,”我同我的编辑同事开玩笑道。

    至于我自己,我意识到当我Twitter触发时间限制无法使用之后,我会找到其他方法来保持对手机的专注。我发现自己这是会不断地通过手机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或者是反复地刷新常去的新闻网站。

    Sophie在本周有了显著的进步。我在收效甚微。在这周结束时,她把自己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压缩到了4小时44分钟,比前一周减少了23%。(我肯定这与她母亲发送的表情符号造成的创伤有关。)

    我的屏幕时间几乎没有减少,本周的平均时间为每天3个半小时。

    第三周

    Sophie的手机使用时间在第三周伊始显著下降。

    在那个星期的一些日子里,索菲的手机使用时间比我要短。周二下午,她的屏幕时间下降到2个半小时左右,而我在那时已经超过了3个小时。

    那个时刻,我感到一丝悲哀。如果我还年轻,那么我会说那个时候我受到了触动。我问自己:如果我比我十几岁的女儿更沉迷于智能手机,那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谁会听从这样堕落的人的管教?

    当我和Sophie分享这一发现时,她笑着回答说:“你真的在手机上比我花了更多时间吗?”

    所以在这周剩下的时间里,我一直督促自己打败她。我开始使用浏览器登录Twitter并在每次使用之后退出登录(不会收到消息推送)。我不再查看我的银行账户,并告诫自己天降横财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感觉就像在Fitbit上与朋友竞争,看谁每天能够达成更多的步数——这里唯一的区别是,我试图通过做得更少来赢得胜利。

    我星期五全天仅在手机上花费了1小时51分钟。这一天Sophie花费了3小时17分钟。我挥舞拳头喊道:“苏菲,你现在怎么办?”

    我第三周的平均每日使用时间最终定格在了3小时36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独立日和整个周末,我总共花了8个小时开车——期间我使用手机查看Google地图。这似乎不应该算在我的屏幕时间上,因为我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注意着路况。

    尽管如此,在Sophie每天平均将将超过3小时的使用时间面前,我也算输得名正言顺。

    我向Sophie询问本次实验结束后她感觉如何。她说,除了更专注于自己夏令营期间的作业和更好的睡眠之外,她没有感觉同过去有什么不同。

    “拥有手机却不能用,这很烦人。”她说,“不过,我认为这增加了我的好习惯。”

    她在最后还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你能再帮我给Netflix加一个时间限制吗?”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8,隐藏在 iPhone 和iPad 中的小磁铁远比你想象中重要

    编者按:本文来自“爱范儿”(ID:ifanr),作者: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简洁、一致性、少而优、对材料的灵活运用……各种对于苹果产品设计的讨论总是会围绕几个关键词,事实上这些也是大部分人对于 iPhone、iPad 和 MacBook 等设备的直观感受。

    这些思路的体现,大部分是显露在外的。比如对白色注塑、银色铝合金材料的运用,都围绕着苹果定下的简洁基调;又或者是苹果总会想办法隐藏各种螺丝,减少外部开孔,并尽可能地抹掉接缝,为的是能保证一体式的外观,摆脱机械结构的割裂感。

    然而,产品设计并不止步于我们看得见的部分,也有一些是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说 Taptic Engine 传递到掌心的细腻震动,少不了机身内部的线性马达;而 iPhone X 实现的四等边宽圆角全面屏,常人也不会知道它所采用的更优秀的封装工艺。

    有时候,这些来自苹果产品内部的设计改进,反倒会比肉眼可见的变化更为重要。毕竟,单纯追求一种新的形态,不过是获得一种视觉上的「好看」,但产品能否带给人在体验上的「舒适性」,很大程度需要对内部细节抱有多一分在意和考究。

    而这次我们想说的,就是一些被苹果放置在 iPhone、iPad 和 MacBook 机身内部的小磁铁。这些不起眼的原材料很少被人提及,可事实上,它们一直都是苹果产品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存在。

    iPad Pro 能当冰箱贴,是因为苹果往里面塞了 102 块磁铁

    2018 年 11 月新 iPad Pro 上市后,首发入手的网友们展示了一个另类的玩法,那就是将它当成冰箱贴来用。

    ▲ 也许是史上最贵的冰箱贴

    这当然是一个成本高昂的恶搞,但 iPad 为什么能贴在冰箱上,却成了网友们争相讨论的话题。显而易见的是,和冰箱贴一样,iPad 本身就是块大磁铁。

    之后,包括 iFixit 的拆解报告,以及播主 Marques Brownlee 的磁极观察片也发现,苹果在新的 iPad Pro 中塞入了大量的小磁块,这些磁铁整齐分布在机身的四个扬声器的四周,还有一部分被放置在左右两侧,为的就是让外置键盘保护套和 Apple Pencil 能够和 iPad Pro 稳定地贴合在一起。

    ▲ 苹果 iPad Pro 视频中专门介绍了这些磁铁的用途

    苹果在官方介绍视频中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为了让 iPad 和其它配件尽可能保持紧密,我们使用了 102 块磁铁,一切都能够精准对齐,浑然一体。」

    从 iPad Pro 的使用体验来看,这些磁铁主要会用于四个目的:一个是将保护套吸附在机身后背,其次则是在顶端用于固定 Apple Pencil,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揭盖唤醒,和 Smart Connector 键盘连接这两个特性。

    而你现在应该会发现,磁铁的好处在于,哪怕是它提供的吸附强度十分有限,也能让苹果可以在不依靠卡扣或插捎等结构的情况下,将外置配件和产品吸附在一起,又保证了产品本身形态的足够精致和不突兀。

    不过磁铁为 iPad 带来的吸附性,仅仅只是苹果对磁性材料的其中一个尝试。要说运用得更早乃至是更为广泛的功能,我们还得回到 20 多年前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时代。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推出的第一台笔记本,用磁铁取代了卡扣

    1997 年,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在黑板上的画出了那张著名的四象限策略图,将普通用户、专业用户、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列在 X/Y 轴两侧,然后说:「我们会为这四个群体制造一款产品,其它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产品都可以砍掉。」

    而初代 iBook,也是 MacBook 的前身之一,则成为了当时苹果面向普通用户的笔记本产品。

    为了强调时尚和个性化,苹果在第一代 iBook 上使用了全新的聚碳酸酯外壳。这种彩色的半透明机体配合略微有些夸张的大圆弧外壳,让这款设备在当时冷冰冰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市场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亲和力,至今仍然是苹果最经典的产品之一。

    但我们这次的关注点在于 iBook 的闭合设计上。当时,主流的笔记本电脑都会在屏幕上方设计一个卡扣,也可以称之为闩锁,目的是为了让笔记本在闭合时能更好地贴合在一起,也有为抗跌落和安全性考虑。

    不过,苹果却在 iBook 上取消了这一设计,这也让它成为了当时第一款没有采用闩锁设计的个人笔记本电脑。

    一方面,这和它手柄式的铰链有关,屏幕可以更紧密地合上;另一方面,苹果还在屏幕顶部和掌托的部分加入了磁簧开关的设计,当屏幕即将闭合时,上下两部分就会产生磁性感应,借此来实现自动休眠。

    但这种设计苹果只使用了一代。在之后的 iBook G3 Snow 中,苹果重新转向硬朗的设计风格,在保留磁簧开关的同时,也把闩锁带了回来。

    ▲ 屏幕即将合上时,挂钩就会自动弹出,原因是下方的磁性吸附作用

    但新的闩锁也同样引入了磁吸特性,使得内部的挂钩会在即将扣合屏幕时才会弹出来,不用的时候则可以隐藏在凹槽之中。

    至于现在,铰链技术愈发成熟,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设计闩锁了;至于磁簧开关则由新的霍尔传感器所取代,靠磁性感应来实现息屏的功能也从相对小众的东西逐渐变成了主流。

    当然,这种磁性设计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苹果就曾在官网上发布过这样一则公告,上面写明,如果你将包含磁铁的设备放在 Mac 笔记本电脑或掌托下,可能会唤醒磁性感应,导致计算机自动进入睡眠状态。

    不过有光线感应器的情况下,现代笔记本对于开合屏幕的判断条件会更为全面,而不仅单纯靠磁性感应。

    ▲ 一个可以让回形针立起来的好设计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自己的电脑里到底有没有装磁铁,也可以拿一个 Apple Watch 或是回形针这类能够对磁性元件产生反应的物体,沿着笔记本掌托边缘缓慢移动,也会感知到磁铁的那股吸附力。

    从 MagSafe 到 Smart Cover,磁铁成了苹果设备中的常客

    在看到磁铁这一原材料的潜力后,苹果开始将这种闭合与吸附效应运用到其它零部件中,其中就包括了广为人知的 MagSafe 充电接口。

    2006 年,苹果在 MacWorld 大会上展示了这一全新的磁性吸附接口。正如之前我们在《MagSafe 和它的磁性吸附时代》一文中提及的,受益于磁吸作用,当 MagSafe 接头和 MacBook 的电源口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吸附」上去。

    你甚至都不用侧着头刻意去找准接口的位置,反而会产生一种是被接头「牵引」着贴到上面的感觉。而当你不需要的时候,它也能很轻松地与机身分离,并「脱落」下来,让不少人彻底摆脱了被电源线绊倒的日子。

    哪怕是现在,USB-C 已经成为了新的主流,也丝毫不妨碍 MagSafe 是 MacBook 产品史上为数不多的「用过了就离不开」的设计,体现的则是苹果对那些微不足道细节的关注。

    如今,还有像微软 Surface 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也将磁吸特性引入到自家的电源接口和触控笔中。保不准,以后我们还能看到带磁性吸附功能的 USB-C 接口的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设备的兴起,苹果也越来越擅长将磁性吸附能力运用在除 MacBook 之外产品线上。

    在 2011 年 3 月,苹果发布 iPad 2 时就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名为 Smart Cover 的保护套。和 MagSafe 一样,你只要将这个盖子往 iPad 边缘一「贴」,它的金属铰链就会自动吸附在平板侧边。

    ▲ 那些小黑块就是隐藏在内部的磁铁。图片来自:iFixit

    有意思的是,当时 iFixit 拆解时也找来了一块磁极观察片,同样能清晰看到 Smart Cover 和 iPad 2 内部的小磁铁,两部分加起来共有 31 个。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磁铁天生对于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影响。而苹果只能寻找一个磁铁数量和贴合力度之间的平衡点,让设备和保护盖不仅能精准贴合,还要不容易脱落。

    同时,由于 Smart Cover 也内置了霍尔传感器,所以当你揭开保护盖一边时,iPad 屏幕就会自动被点亮;而合上时,iPad 也会自动进入息屏状态。这种磁性感应特性同样可以在现在的 iPhone 官方保护皮套中看到。

    再之后,磁铁渐渐变成了苹果设备中的「常客」,基本只要是有吸附和闭合功能的需求,你都能看到磁铁的身影。比如 Apple Watch 的磁力充电线,也不需要精确对准,只要让接头靠近表背就可以自动吸附到位。

    还有两代 Apple Pencil,它们同样也离不开磁铁。区别在于,第一代 Apple Pencil 只是将磁铁运用在充电笔盖的部分,而第二代则在笔身平坦的一面内置了三块磁铁,如此便可以吸附在 iPad Pro 的侧边,还间接获得了无线充电的能力,体验上无疑比之前更好更优雅。

    ▲ AirPods 充电盒顶部盖子也藏了四个磁铁。图片来自:iFixit

    至于 AirPods 充电盒盖子的开闭状态,Apple Watch 的现代风扣和米兰尼斯表带设计,以及诸多的第三方配件,我们对其中的磁性连接特性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毫不夸张的说,似乎只要有磁铁的存在,苹果就可以尽可能地不破坏产品外观上的一体性,同时还能赋予它们扩展连接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对大部分正在使用苹果设备的用户来说,他们将产品与配件相互连接时,可能都不会留意到磁铁的存在。

    这种隐性的维系,显然才是磁铁对于苹果设备的最大价值,也是这种原材料的珍贵之处。

    9,iPhone 上的 Home 键要彻底消失了你会想念一键回家的感觉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和旋钮、可拆卸电池不同,Home 键还不能算是一个被抛弃的设计——它依然活得好好的,存在于数以亿计的智能手机上,或许就包括了现在你手里的这部。但我们都知道,留给 Home 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苹果决定发布 iPhone X 的那一刻,这家科技巨头的态度就已经十分明确:带有 Home 键的 iPhone 注定是过去式。

    ▲ 图片来自:The Ringer

    在初代 iPhone 刚刚面世的时候,大多数电子设备还并没有养成向苹果致敬的习惯,那时市面上常见的黑莓和摩托罗拉手机还配备着全尺寸键盘,更多的是九宫格按键,哪怕是之后用上了电阻触摸屏,诺基亚也好歹会设计三四个按键放在屏幕下方,这些都和 iPhone 毫无相似之处。

    但大环境改变得很快,如今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正面只带着一颗按键的手机,也并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反人类的设计。只不过当你手握当今集成度最高的电子设备,若无其事地按下 Home 键返回到主屏时,可能并不会去思考,最初苹果为什么要给 iPhone 做一颗 Home 键?而十年后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又要和它匆匆告别呢?

    多点触控屏和实体按键,注定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对于发明了 iPhone 多点触控屏的人来说,按键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必要存在的东西。

    故事的开头始于一位名叫韦恩·韦斯特曼(Wayne Westerman)的电机工程研究生,按照原本的计划,韦恩应该会投身到更有未来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上。不幸的是,他在念大学时就患上了肌腱炎,据说这是一种重复性的过度疲劳损伤,所以每当他在写论文时,双手会慢慢开始疼痛,然后他只能在电脑前休息数小时才能继续工作,而有时候疼得厉害,他连一页论文都打不下去。

    “我再也受不了按键了。”韦恩后来是这么说的。正因为有这样“切肤之痛”,他决定去寻找物理键盘的替代品,并和朋友创造出一种“零施力”的手指敲击方式,加上以前有弹钢琴的经验,这也启发他致力于研究出一块既能单一敲击,又可以像演奏乐器一样识别多个点的触控板。最后,韦恩成功依靠这块手势触控板打出了三百多页的论文,这也成了他最有力的研究成果展示。2001 年,他与自己的导师开设了名为 Finger Works 的新创公司,尝试用这套研究帮助更多手部失能的人。

    ▲ 图片来自:Wired

    但很显然,新兴技术总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包括 IBM、微软、NEC 在内的大公司都曾对这项技术抱有兴趣,而最后则是苹果悄声无息地收购了这家公司,随后苹果的交互团队简化了原本的手势资料库,并拿去给乔布斯展示。这些都是 iPhone 原型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的故事。

    所以,就和所有针对小众群体再到面向大众用户的普世技术一样,多点触控屏的出现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建立在无数人的汗水和点子上的。以前屏幕仅仅是显示内容的载体,而现在,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拿出手指按上去的操作,看看屏幕中的元素是否会随着手指的移动而产生变化。

    ▲ 图片来自:Wired

    这种基于触控屏的交互如此自然,以至于 iPhone 刚亮相时,鲜少有人会把焦点放在底下的实体按键上。当时还有人发出质疑称,为什么有了触控屏,还要再做一个实体按键?

    苹果最初的构想,是做一台没有 Home 键的触屏设备

    苹果擅长做减法,也钟情于极简设计,哪怕只是稍微繁琐一些的操作流程,它都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替代品,而实体按键自然是首个要消灭的对象。

    在设计初代 iPod 用户界面时,为了不用对着加号按钮按一千次去选歌,苹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转轮盘,当时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在任何列表中实现迅速导航的最佳方式,不管是歌手列表还是歌曲列表,只要你越快滑动转轮,列表就会滚动得越快,反之亦然。所以就算是你对着一个很长很长的列表,有了滚轮,也可以很快滚到底部。

    ▲ 图片来自:Washington Post

    但早期的 iPod 并没有赶上触摸屏的时代,所以设计师依旧需要额外设计四个按钮,分别负责播放/暂停、前进、后退和菜单的功能。据说乔布斯则一度想要将按键的数量从四个砍成三个,可是工程师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如何靠三个按钮来实现多层级列表的自由切换,乔布斯才作罢。

    但在多点触控屏出现以后,交互层级的问题显然就不再是问题了。通过手指,你还可以用触摸、拖动、拉拽等更直觉流畅的手势来操作那些平面 UI。只要想拨号,屏幕上就会有数字;想写东西则会弹出一块键盘,而不需要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消失,这些都可以直观地在屏幕上体现出来。所以,苹果的设计团队在构想 iPhone 形态的时候,带有 Home 键的方案本来是在考虑范围之外的,因为有了多点触控屏,实体按键对应和很多功能都可以做到屏幕中去,而且还不用遮挡视野,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2004 年,苹果设计出一款名为“035 号”的模型,在以《Jony Ive》为名的传记中,我们也得以看到这款原型机的真身。从现在的角度看,与其说这是一台手机,倒不如说是一块大号的 iPad,关键是它没有 Home 键,正面就是一整块的屏幕,这个核心设计理念是乔纳森·艾维(Jony Ive)很早就确定下来的。

    按照艾维自己的说法,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转移用户对屏幕的关注,同时还给出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无边泳池(the infinity pool)”。

    这种泳池有何特别呢?它一般只会出现在高端的酒店和度假村中,另外就和图片显示的那样,你并不会看到泳池的边界,如果面积再稍微大一点可能连尽头都看不到,水平面就好像直接延展到地平线一端,并和大海和天空融为一体,确实非常漂亮。事实上,现在的全面屏手机就是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的。如果说,以前的 iPhone 只有在息屏状态下才能实现这种效果的话,那么现在的 iPhone X,无疑是让整块屏幕也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但纵使革新了交互界面,苹果内部仍然有人对 iPod 时代的按钮抱有念想,另外为了降低风险,苹果也选择同时开发两种手机。你应该还记得乔布斯在发布 iPhone 时展示过一台带有滚轮拨号的 iPod,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苹果的玩笑,殊不知这台“iPod 手机”,其实是一台耗时 6 个月,最后被乔布斯枪毙掉的一个原型机。

    ▲图片来自:cultofmac

    所以苹果最终还是为 iPhone 设计了一个 Home 键,你可以说这是受限于时代技术桎梏不得已而为之,但苹果应该也不会想到,这颗 Home 键会在未来数年里被赋予另一层面的价值。

    Home 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永远都会带你回到主屏

    坊间曾有传闻,说 Home 键会出现,是因为乔纳森·艾维(Jony Ive)以前设计过马桶,更具体点说大概是因为马桶上的冲水按钮。虽然这有点跨界,但两者对应的功能点其实十分相似:只要按下去,就能回归最初始状态。

    ▲ 图片来自:News

    而比较可信的说法,则出自于名为《The One Device: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的书中。根据苹果前用户界面设计师伊姆兰·乔德里(Imran Chaudhri)透露,最开始乔布斯其实是想在 iPhone 上设计两个按键的,即除了 Home 键以外,至少还需要一个返回按键。

    但乔德里则主张,对于一个每次按压就会做同一件事情的按键来说,这关系到“信赖度以及可预测性”的问题。苹果应该是希望我们的每一次点按,都能毫无意外地回到主屏页面。

    “我的早期构想,是设计一个类似于 Mac 上 Exposé 功能的按键,只要你按下去,就能看到全部的应用程序,然后你再点开其中某一个就能打开它,就像是你在 Exposé 中选择了其中一个窗口。”

    后来,这个东西就成为 iPhone 的主页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Home。乔德里觉得要是多一个返回键,反而会让交互变得复杂起来。最终,乔德里说服了乔布斯,我们现在看到的 iPhone 也就只剩下一个 Home 键了。

    在 iPhone 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这颗 Home 键:“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这是一个简明扼要的解释,也意味着 Home 键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永远都会“带你回家”,带你回到主屏这个最初始的状态。

    通俗点说,如果乔纳森将 iPhone 的屏幕比作是一望无际的泳池,那么 Home 键就像是这个海平面上的灯塔一样,即使你再怎么深入到海底,它总是能以微光照亮世界,指引出一条回家的方向。

    我们不再需要 Home 键,就和我们不再需要拟物化界面一样

    对 iPhone 来说,Home 键可以说是苹果产品设计理念的最佳典范之一,这种高辨识度的设计甚至一度成为了 iPhone 的标志——简单易用,且无需学习成本,Home 键承载着远比苹果所设想的功能点还要多得多的价值。

    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 iPhone 的人来说,Home 键就好比“救星”一般的存在,无论你出现任何问题,只要直接点击 Home 键,都可以从头再来。另外你也能从身边的小孩和老人用户群中看到,他们可以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无障碍地使用 iPhone 或 iPad,这其中有多点触控屏的功劳,但 Home 键也一定帮助不少。

    这种简单直接的具象化特征,其实也存在于早期的 iOS 软件中,好比用信封来作为邮件的图标,而代表拍照的摄像头也闪着反光和真的一样,备忘录好像便签纸一样泛着黄——比起说明书,苹果尽可能地将 iPhone 贴近现实,让人上手即用,因为这些元素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东西。当人人都能看明白这些拟真元素所代表的功能点后,苹果便开始逐步去掉这些模拟的痕迹。一方面是消除视觉观感上的拟物化元素,而在交互上,你也能看到 Taptic Engine 和更多滑动手势的出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物理按键的机械反馈认知。

    ▲ 图片来自:Designing Fluid Interfaces

    然后就到 iPhone X 登场的时间了,我们在使用手势操作时应该能感受到,哪怕它们并不如 Home 键那么直观,但却不会让我们产生不适感,因为这些手势不是一个拍拍脑门想出来的临时设计,而是我们历经多年,积累起了足够多的对 iOS 系统滑动操作和反馈的直觉感知。

    所以,就和过去看到 Home 键你会按压一样,如今你看到 iPhone 底部的横条,也会本能地产生由下往上滑动的操作,这是苹果在触屏时代想要达成的直觉操作。当越来越多人培养起这种抽象化认知后,iPhone 便不需要再靠具象化的拟真元素来降低学习成本,而 Home 键也会和最初的拟物化界面一样,成为全面屏时代格格不入的存在。

    Home 键的消失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就和文章开头所说的一样,多点触控屏和按键是两个时代的产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音量键、锁屏键、开关键,只要这是一个能被虚拟按钮所取代的设计,只要苹果仍然能找到可以被放弃的东西,那么它们肯定也会在某个时间点与我们告别。等到那时,我们还会和最初接受了只有一个按键的 iPhone 一样,习惯和爱上一个没有任何按键的 iPhone 吗?未来并不可预知,趁着现在我们的手机上还有 Home 键,还是能多按一下就多按一下吧。题图来源:Cultofmac

    文章TAG:iphonex触控问题IPhonex屏幕触屏失灵该怎么处理iphone触控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