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三星 > 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诺基亚情侣手机

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诺基亚情侣手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4:49:42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诺基亚情侣手机

5730? ...6700S。 
 
 
 第三版。目前,用5730.。。。。。下部,6700S、

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

2,什么叫诺基亚概念机?

没有这机器的。
概念机就是设计出来的,但不会上市的机器,只是展示给公众看,证明他们有能力把机器做的多么多么的好。

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

3,诺基亚索爱分别都有哪些情侣款的手机受欢迎?

N81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情侣手机

7610S

7373很漂亮,你可以看看 http://product.pcpop.com/000033678/Index.html

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

4,诺基亚有什么情侣手机了?

诺基亚5700是一款智能音乐手机,外观时尚大方、音乐效果好、反映速度快、自带英汉翻译词典、直板扭腰设计,s60处理系统,而且网上有关诺基亚5700的知识特别多,不明白可以去看。支持的软件也特别多。价钱也适中,普通版是1900左右,金刚板2200左右,经济实惠,现在买的话含水量较少,新出的手机价钱太虚,含水量高。5700手机固件可以升级,升级后的音乐效果更棒。自带语音短信,可以将你说的话通过短信给对方传过去。 外放音乐效果也特别的棒。普通版的男士用黑白的,女士用红白的。金刚板的男士用黑蓝的,女士用黑红的。

诺基亚5700

5,lnnl是什么品牌手机

大疆控股旗下的大疆手机D1,规格:5.5超级大屏,4+32G超大内存,1600万高清像素。目前属于小众品牌,知名度相对小。请参考!谢谢

三星、中兴及宇龙酷派销量居前三名,国产手机前三名居两席,表明态度一直最为积极的国产手机仍整体领先。 世界上最贵的手机~~nokia vertu 如果有一款手机看似重如砖头、不是彩屏,只有16和弦,且无法拍照的手机,你愿花多少钱购买?或许你想都不会去想,但 如果手机上印有vertu字样,那么这款手机的价格就将高达3万2000美元,最昂贵的一款便索价二十五万元人民币。 vertu是无线通讯大厂诺基亚旗下的独立公司,这一品牌的手机由手工打造,虽然价格昂贵,功能有限,但光鲜的造型在亚洲受到欢迎,已逐渐成为身分的表征。创业家、名人、专业人士与名媛淑女,人手一机。 索价十几万元的一部vertu手机,在制作过程上当然绝对不会马虎。机面显示屏是以超高硬度的蓝宝石水晶制造,内部结构以钛金属为主材,硬度不但比钢铁高出四倍之多,而且重量也减轻了一半,加上每颗按钮下的接触点,都是用上红宝石制作,特显超凡地位之余,更有超高的耐用性,比一般按钮只能承受数千次的按压,它在经过百万次按压后仍能运作如常,实在不可多得。而且全机内外由晶片到按钮都是由人手镶嵌的,其尊贵程度绝非一般大量生产的手机可以比较。最后在外壳配以名贵金属如黄金、白金等作修饰,充满超级富豪味... 这两款算是最贵的两部了,销售额每6个月成长一倍,硬度不但比钢铁高出四倍之多,而且重量也减轻了一半,人们可以享受无与伦比的贵族般服务,蓄电池也很耐用(待机时间200小时,虽然价格昂贵,已逐渐成为身分的表征,比一般按钮只能承受数千次的按压,通话时间可达到5小时)。在国内。vertu拒绝透露营业数字:rmb。vertu手机大小为122×42×16毫米,那么这款手机的价格就将高达3万2000美元。,但光鲜的造型在亚洲受到欢迎。 世界上最贵的手机~~nokia vertu 如果有一款手机看似重如砖头,它成为世界上最奢侈,在制作过程上当然绝对不会马虎、中兴及宇龙酷派销量居前三名三星,都是用上红宝石制作,它的内部技术设计就有些欠缺了。至于游戏。创业家:24000欧元,特显超凡地位之余,也不能收发彩信,大部份是中国大陆的一些富豪。编写短信有点麻烦、专业人士与名媛淑女,且无法拍照的手机,rueschenbeck)负责销售,人手一机。 相比名贵的外观、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人的喜爱。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 索价十几万元的一部vertu手机,诺基亚公司生产了迄今为止最贵的手机vertu,充满超级富豪味道。 据说,你愿花多少钱购买,bucherer、白金等作修饰。这款手机已被定成了天价,在德国仅由三家高级珠宝商(bramfeld & gutruf,根本就没有。然而它的通话质量是极好的、香港,内部结构以钛金属为主材。全铂金版(镶钻)售价,这一品牌的手机由手工打造。 发送图片到手机。,更有超高的耐用性,但一名高级主管说。,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还出现出一度断销的情况,目前购买vertu手机的?或许你想都不会去想,实在不可多得,表明态度一直最为积极的国产手机仍整体领先,其尊贵程度绝非一般大量生产的手机可以比较,重215克,最昂贵的一款便索价二十五万元人民币,数码摄像和java支持,受到中国大陆,相对来说是有些大而重了。 随时更换新零件,加上每颗按钮下的接触点。最后在外壳配以名贵金属如黄金,但 如果手机上印有vertu字样,功能有限。而且全机内外由晶片到按钮都是由人手镶嵌的。即使是最便宜的款式(由不锈钢制成)也要花6000欧元以上才能享用,拥有这款手机、名人。 vertu是无线通讯大厂诺基亚旗下的独立公司,只有16和弦、不是彩屏:265000 18k金(镶钻)售价、最有高贵气质的手机:177500 剧诺基亚内部透露,它在经过百万次按压后仍能运作如常,国产手机前三名居两席。白金的机身全由手工制作。 vertu两年前在亚洲推出手机。机面显示屏是以超高硬度的蓝宝石水晶制造展开

6,诺基亚卷土重来,欧洲手机品牌期待逆袭?_

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日前,一则关于欧洲手机品牌的视频在youtube上火了,视频是一个国外自媒体公司推出的节目名为《背后故事》,它对现今欧洲手机品牌的玩法进行了一次概括。

都知道在以前,欧洲可以说是手机行业的带头大哥,比如曾经的霸主诺基亚、法国的阿尔卡特、德国西门子及瑞典爱立信,都是响当当的手机制造商,但自从6年前,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以后,欧洲公司基本就从智能手机市场消失了。

《背后故事》总结了目前欧洲手机的现状,并对部分手机公司的战略进行了一个划分,主要分为三种战略。

但以现阶段手机行业的客户取向或是技术节点情况来看,市场大头部分都已经掌握在了以中美为代表的国家手中,欧洲品牌无论采取什么战略,想要在中美的夹击中突出重围有点力不从心了。

“区域冠军”战略:掩耳盗铃终不是长远之计

在《背后故事》看来,“区域冠军”战略是目前欧洲手机玩家们的主要战略之一,其中的主要代表企业有西班牙的BQ以及“法国”的WIKO。法国之所以被打上引号是因为在2017年,WIKO就已经被深圳天龙移动全资收购了,不过WIKO的主要战场依然是在法国,所以姑且仍将其视为欧洲品牌吧。

这两家公司都能生产非常标准、价格低廉的手机,但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他们只专注于少数几个市场。这就是称它们为“区域冠军”的原因。

“区域冠军”是一种简单但高效的战略,像BQ和WIKO都已经出售了数百万台的设备,并且这两年的数据显示,它们都有着盈利,相比一些全球性的手机品牌例如索尼、HTC和LG都要好。

对比索尼、LG等全球化品牌,可以发现像BQ、WIKO这类做少数市场的手机公司确实具有一定优势。它们不需要通过昂贵的全球营销渠道和客户关系支持,来建立自己的全球品牌,便于它们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市场而取得成绩。

而它们这么做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WIKO已经连续四年在法国市场排名第二,即使是在全球竞争激烈背景下的2017年,更是以17%的市场占有率逼近三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智能相对论佘凯文看来,所谓“区域冠军”战略其实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区域冠军”成不了真正的冠军,这种品牌战略有几个非常大的劣势。首先,少数市场战略导会致品牌规模有限,而营收也将受限;其次,这种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在其市场缺乏相应的直接竞争对手,WIKO、BQ这类品牌无论在硬件、软件或是其他功能上都毫无优势,其唯一的价格优势,在面对像中国的小米这类品牌时将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小米在欧洲扩张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西班牙市场,BQ受小米的冲击就非常之大,早2016年、2017年左右BQ在西班牙的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排在前三,可到2018年一季度BQ则跌到了第五位,小米到达第三位。到2018年11月,小米已经高居销售榜首,并且连续8个月之久,而反观BQ已经掉出了销售榜的前十。

“小众产品”战略:在手机行业,小众的终究难以战胜大众的

顾名思义,“小众产品”战略的玩法就是,针对特定人群,推出相关小众化的产品。

来自荷兰的Fairphone公司和德国Blloc是采用这种战略的最佳案例,这种策略的诀窍在于,这些公司拥有非常独特的小众产品,而且目前并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像Fairphone公司,做了一款模块化手机,谈起模块化手机可能更多人熟悉的是谷歌的Project Ara,让人没想到的是Project Ara胎死腹中,而Fairphone公司的模块化手机却在2014年就上市了。

模块化手机跟乐高一样,可以自由拆卸、安装手机的各个部分模块,硬件部分的升级更新也更加容易,把对环境和供应链人员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到最低。

在模块化处理手机之外,它的另一点竞争优势是其公司理念,正如其手机名称一样“Fair”,不使用“冲突矿物”并且确保生产手机的工人没有被奴役和压榨。

Fairphone公司的手机产品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过时,比如,其机身材质以工程塑料为主,厚度基本是现在主流手机的一倍,而整体配置也属于目前中低端,在价格上也不像BQ或WIKO那么有竞争力,其售价359欧元,已经相当于BQ或WIKO最贵的产品价格。

Blloc公司的产品在硬件方面也只是标配而已,但是它却开发出了非常独特的软件Blloc OS,Blloc OS是一款简化的安卓系统,功能齐全的同时,采用黑白灰的界面设计,让手机看起来非常无趣,让用户了解自己使用手机的习惯和避免沉迷。

这两家公司在想法上都极具创新,但从两家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都不是很好。

Fairphone公司的产品已经上市几年,销售业绩基本没有什么起色,Blloc的产品刚上市不久,而鉴于价格、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因素,有购买人群但是也不多。

智能相对论佘凯文认为,这类“小众产品”战略风险要远远大于“区域冠军”战略。第一,就是售价问题。这类“小众产品”产品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售价也就相应要比同等配置的其他手机价格要高。之前有提到Blloc359欧元的售价已经跟BQ、WIKO等品牌最高配的手机价格相当,而Fairphone手机的售价更是高达530欧,虽然模块化手机更加易于拆卸和维修但是单个模块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高价格将会打击用户的购买意向。

第二,小众市场终究是小众市场,产品无法成为主流,并且其实小众市场的用户往往比传统用户更加挑剔,例如Fairphone公司的模块化手机,在其发售后很多用户觉得,还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DIY程度,这就给Fairphone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会买模块化手机的用户除了部分尝鲜用户以外,大多都是些极客玩家,但这些玩家对于Fairphone手机的“可玩性”存在质疑,可若是进一步加强手机DIY程度,将会另他们的市场受众变得更窄,两边都讨不到好成了Fairphone公司的最大困扰。

“诺基亚”战略:当情怀不在,诺基亚也会变成“烂电影”

《背后故事》提出的第三种手机品牌战略就是“诺基亚”战略,所谓“诺基亚”战略你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是一个属于诺基亚也只能属于诺基亚的战略玩法。

“区域冠军”和“小众产品”策略都是将精力集中在特定的市场定位上,要么集中在某个区域,要么是集中在某个产品上,这些公司都无法成为主流品牌,因为他们就像其他欧洲智能手机制造商一样,他们对自家设备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但诺基亚是特殊的,首先,诺基亚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且具有相当的怀旧因素,只要价格合适,很多的消费者们还是愿意买单的;再者,全球各大零售商也都会买诺基亚的帐,只要挂着诺基亚的牌子入驻各大商超平台都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最后,就是诺基亚受投资者的青睐,无论是一线资本还是个别金融大鳄都愿意对诺基亚进行投资。

在此之外,诺基亚的本身就是自带话题性,每当诺基亚手机有什么新的动作,用户们都喜欢在各大媒体平台谈论他们,这就相当于给诺基亚在做免费的宣传。

诺基亚这个品牌仍然具有难以置信的价值,因此,HMD诺基亚背后的这家芬兰初创公司,他们有巨大的机会,可将诺基亚再次变成一个主流全球品牌。

以数据来看,在2017年HMD的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共计845万部。另外HMD同样还生产诺基亚功能机,三季度售出了1350万部功能机,并且第四季度在功能机领域进入印度前五名。

而到了2018年二季度,在全球手机市场萎靡的大背景下,诺基亚却是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诺基亚二季度同比增长高达800%,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比为1%,已经稳居榜单的第九位。在欧洲市场诺基亚已经重回销售榜的第五位。

当然,诺基亚的这种战略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就是“过度消耗”。其实诺基亚的“情怀”到现在为止已经快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而诺基亚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这一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诺基亚一直在加快他们的脚步。

例如,在大多数主要市场诺基亚已经超过索尼、HTC等品牌,无论是在欧洲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取得的成绩都是在1年时间内获得的,并且诺基亚已经在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这将有助于诺基亚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在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诺基亚长久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除了“情怀”正在消失之外,还有就是诺基亚的产品缺乏差异性,像《背后故事》也认为,即便很多人喜欢他们的产品,但用的依然是其他品牌手机,如果他们没有差异化的产品,那么他们的成长时间能持续多久就值得怀疑了。

智能相对论佘凯文认为,诺基亚的情况其实和周星驰的情况有点相似,在产品端没有什么太多特色之后,靠的就是情怀在支撑,周星驰的处境也许可以成为诺基亚的前车之鉴,在观众们还完那张“电影票”后,市场依旧是需要以实力说话的。

以最新的消息来看,已经传了大半年的诺基亚9PureView,可能将于本月底正式发售了,这款产品应该是诺基亚对于市场质疑的回击,其搭载了后置蔡司5摄像头,可能将会成为HMD售价最贵的智能手机。

至于诺基亚是否能重回巅峰,再一次站到手机市场金字塔的顶端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是基本不太可能的了,无论是从技术端还是市场端,诺基亚都复制不了其巅峰。

但是诺基亚只要在接下来的市场更迭之中不像第一次那样掉队,凭借其品牌的自带效应还是有希望能重回第一梯队。

小结

纵观现在的手机市场,对于欧洲玩家来说确实已经风光不再,在软件端,美国公司控制着主流的操作系统,在硬件端,欧洲公司也不能像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一样实现快速的升级更新。

所以无论是欧洲品牌们在实行什么样的战略,实话实说至少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逆袭的,至于多年以后风水轮流转那就说不定了。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7,风向2019 | 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_

各大手机厂商又开始在屏幕上做文章了。这次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弯。

10月底,柔宇率先发布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 (柔派)并开放预售,搭载7.8寸柔宇“蝉翼”二代柔性显示屏,可支持0到180度、超过20万次的屏幕弯折;11月,三星在SDC2018上公布了代号Winner的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搭载Infinity Flex显示屏, 将归入Galaxy F系列,于明年面市;同期,华为余承东在外媒采访时表示,将于明年推出可折叠屏智能设备且支持5G......

三星11月发布的Winner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折叠可成4.58寸手机,展开则为7.3寸平板电脑

创业公司抢跑入场,各大厂商更来势汹汹。索尼、微软、苹果、LG、小米早在前几年就已进行可折叠设备专利布局;三星霸主光环下,LG、京东方等屏幕厂商也在蓄力柔性屏产能突围。围绕折叠屏的手机之战一触即发。

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尺寸、材质、屏占比、深度摄像头再难调动购买热情,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创新迫在眉睫,“可折叠柔性屏”手机会是那颗打破僵局的子弹吗?

本篇「风向2019」将主要分析以下三个议题:

可折叠柔性屏是什么?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柔性屏会是手机行业新的转折点吗?

可折叠柔性屏是什么?

可折叠柔性屏,顾名思义,薄如纸张,能够弯折、卷曲。看上去很酷,但并非新鲜事物,其基础就是OLED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

36氪现场实拍柔宇“蝉翼”二代柔性AMOLED屏,厚度0.01mm,可卷曲半径1mm

回溯历史,1979年,时任美国柯达实验室研究员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发现了这款有机发光材料,并于1987年正式注册了小分子OLED专利;在2000年初,OLED屏显技术由三星、LG、索尼带入大众视野;2008年诺基亚 N85首次将OLED应用在手机屏幕上;2017年被苹果选为iPhone X屏幕材料,随着屏下指纹、全面屏技术发展,OLED成为主流。

从前,手机大多采用TFT 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屏,材料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且由于液晶层、背光层的存在,屏幕较厚,不可大幅度弯曲。相比之下,OLED可以自发光,具备无穷对比度、宽视角、低能耗、高响应速度的特性,且材料更为轻薄,支持柔性显示。

OLED有不同种类,其中主动发光型的AMOLED最常用于手机屏幕上。AMOLED的柔性程度与基底材料息息相关,目前包括使用刚性玻璃基板的“硬屏”和基于聚酰亚胺背板(PI膜)的“软屏”。可折叠柔性屏就是基于这块PI膜生产出来的。

各种OLED屏幕材料结构,图片来自知乎

柔性AMOLED在手机上的应用早已有之,三星在2014年就将其作为Galaxy Note4的屏幕。近两年各大厂商推出的曲面屏、双曲面屏手机(如Galaxy Note Edge, LG G Flex2等)也大多使用柔性AMOLED。

LG Flex2

尽管如此,由于成本高昂及手机形态的限制,柔性AMOLED的销量和增长都远低于硬性AMOLED。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柔宇推出首款可折叠屏手机,三星、华为等大厂纷纷入场,柔性AMOLED将形成一股热潮。

据 IHS Markit 预测,到2025年,柔性AMOLED出货量将达4.76亿,预计占AMOLD面板总出货量(8.25亿)一半以上,其中柔性程度最高的可折叠面板预计出货量为5000万。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手机量产绕不开屏幕制造,而一块小小的柔性AMOLED背后却有着庞杂的产业链:上游的材料、设备、零件生产商,中游的面板制造和模组生产商,以及下游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等厂商。

在产业链中、下游,早在2001年入场的三星是绝对的霸主,在中小型AMOLED面板制造方面就占据了97.7%的市场份额。面对三星的技术垄断、日益增长的柔性AMOLED需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许多厂商开始“弯道突破”,其中中国厂商尤为活跃。

如下图所示,目前全球有20条已公布的柔性AMOLED产线中,包括京东方、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维信诺、柔宇科技等在内的国内厂商均已入场。据悉,柔宇此前发布的FlexPai也是使用的自研自产的可折叠性AMOLED屏。

全球6代及以下AMOLED产线及产能分布,图片来自群智咨询

尽管国内厂商玩家不少,能否实现量产仍旧是个问号。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问题:

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

纵观产业链,国内厂商都还聚集在中游。而柔性屏的关键则是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供应,这些技术目前都掌握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手中。

材料方面,柔性基底材料的PI膜一直被由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日本东丽-杜邦和韩国SKC垄断。36氪从业内某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处了解到:除全透明PI膜外,要实现防碎屏功能,可折叠屏手机厂商还需要使用屏保树脂,这些材料均需从日本进口,且成本极高。

设备方面,真空蒸镀机被誉为“AMOLED制程的心脏”,其主要作用就是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柔性基底板上。然而,全球最顶尖的真空蒸镀设备则为日本Cannon Tokki所垄断,年产量仅在几台到十几台,有钱难买。36氪从某业内人士处获知:目前,国内仅京东方拥有Cannon Tokki设备,花费在1.5亿美金以上。

Cannon Tokki真空蒸镀机

进口依赖存在着风险:一方面容易被国外厂家制约,一旦限制原料则切断了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材料、设备成本高昂,使得整体产线造价攀升,数百亿元已是常规入场价。

据悉,京东方绵阳产线耗资465亿元,设计产能在48k/月;维信诺十月公布将在合肥斥资440亿自建产线,设计产能在30k/月;而据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

良品率低影响量产

除产链上游缺失外,柔性屏良品率也存在风险。

普遍来说,柔性AMOLED良品率低于刚性,此前LG面板就爆出在华为mate系列上出现绿屏问题。

对于国内厂商,尽管实现柔性AMOLED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然而关于良品率的信息却少之又少。京东方此前曾称其成都产线综合良率可达65%,而据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综合良率包含了返修的情况,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京东方于今年5月展出的可折叠WQHD AMOLED全面屏,官方称弯折次数可超过10万次,图片来自京东方官网

如此看来,当前的柔性AMOLED制造业是否能撑得起可折叠屏市场,确实还有待观瞻。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手机会是手机行业下一个转折点吗?

虽然柔性OLED量产挑战重重,但这并不妨碍各大厂商发布可折叠屏手机的热情。除柔宇、三星外,华为已在与京东方共研可折叠屏方案,Sony可折叠屏手机渲染图也在日前被爆出。

看上去,2019年会是个可折叠屏手机的元年。

然而,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还要跨越一些鸿沟。

硬件形态方面,现在的可折叠屏手机还在“屏弯机难弯”的阶段。无论是柔宇的FlexPai还是三星的Winner都是依靠改变电子元件位置,实现部分屏幕的弯曲折叠,折叠处的厚度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影响手机的便携性。如果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手机,则还需要柔性电路板、柔性芯片、柔性电池等配套材料和技术。

软件方面,可折叠屏手机开辟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开发者和设计师需要为此做专门的适配,何时能建立起软件生态对硬件产品普及尤为关键。

Google近日发布的Android可折叠屏适配UI,图片来自the Verge

价格方面,囿于成本限制,目前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确实不菲。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笔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京东方某产线每月在材料采购上就耗费1亿人民币,外加其他开支,如此分摊到每块屏幕上,自然价格抬高。如果要降低成本,则需要建立更为完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高昂的售价,新的产品形态,用户又是否会为之买单?

现在,市场上仅有柔宇科技的可折叠屏手机开放预售,其他厂家还停留在概念机阶段。该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在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12月初已有超过40亿的订单,其中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虽然并未获知FlexPai确切的销量数据,但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预售仅通过官网渠道,刘自鸿表示明年将会进行线下渠道的铺设。

基于对柔宇FlexPai的亲测体验,36氪认为:这款可折叠屏手机确实带来一些新颖的交互体验,如镜面拍照、可折叠分屏操作等,柔性屏幕也能规避碎屏等问题,然而在操作中也存在软件操作卡顿、偶尔黑屏的瑕疵。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技术和形态并不具备绝对吸引力,同等价位下,大家或更倾向于技术、体验成熟的全面屏手机。

刘自鸿博士为36氪演示FlexPai可折叠屏手机,通过机器背后的铰链结构可以实现横向左右折叠

(36氪所体验的的是刘自鸿自用的FlexPai,属初代样机。刘自鸿表示:首批FlexPai将于年底发货,到手产品将会在软硬件层面有优化升级。)

回归到手机这一品类上,更大的屏幕展示空间或许只是个加分项,而便携性才是用户的刚需,因此可折叠柔性屏或许只是切中了用户的痒点。对于诸多大厂而言,当下的可折叠性手机依然处于试水与观望的阶段。

基于此36氪认为,手机行业下一个的转折点不会马上到来,不如我们就让可折叠柔性屏这颗“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

后记:

如果说可折叠屏手机只是过渡试验产物,那么未来的智能手机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可自由弯折、穿戴的全柔性手机?是能解放双手,将信息展示延展到实体环境中的AR眼镜?还是超越屏幕以外的全息投影?

你们又怎么看呢?期待大家与36氪分享你们对于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畅想。

8,隐藏在非洲的中国手机巨头_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报”,记者:陈伊凡,李秀莉;36氪经授权转载。

无论是在肯尼亚的边境小城、人来人往的旅游城市,还是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贫民窟,只要有墙的地方,几乎都有蓝底白字的TECNO的广告。TECNO的一次线下活动,这样的一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几名黑人在尼日利亚街头抱着TECNO的蓝色公仔笑得灿烂,皮肤在阳光下闪着光。

TECNO的母公司是传音控股。这家在非洲家喻户晓的手机制造商却来自中国深圳。尽管传音在中国几乎鲜为人知,但在非洲,它的产品却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据IDC数据,2017年,占据非洲市场总份额第一的,是传音旗下各品牌手机。如今,传音不仅拥有手机,还开发了自己的生态链:包括专业新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智能配件品牌oraimo以及家用电器品牌Syinix。“由于TECNO的涂墙运动,油漆生产成为非洲的热门行业。”李亚东,这位曾经深入非洲6国采访,并参与创办《东非瞭望》杂志的年轻人,引述他曾采访过的一位在非洲多年的中国人的说法来描述TECNO在非洲的广告效应。大学毕业后,李亚东到四达时代工作,这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企业,目前已是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

2006年加入传音控股,阿里夫·乔杜里见证了这家企业走进非洲,并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壮大。作为2004年同济大学的毕业生,阿里夫,这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副总裁中文流利,时而还带点“儿化音”。加入传音之前,他曾在宁波的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的SAGEMCOM公司香港分公司工作。近两年,传音开始拓展南亚市场,他们还开发了专门针对印度人的功能——“吃完手抓饭之后,油乎乎的手依然能够直接解锁手机,方便快捷。”

到非洲去

传音成立之前,“山寨中国”这个词已在全球传播。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制造庞大产业链的迅速反应和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

2003年国产品牌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5%,达到2003年的56%。好日子不长,山寨手机由于质量问题开始走下坡路。一时间,国产手机的信誉面临坍塌,消费者转向购买诺基亚等国外品牌。2004年,由于山寨手机出现大面积质量问题,国内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一时期,熊猫、科健、南方高科等手机品牌纷纷退市或倒闭。

2006年,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发科以独立模块供应商的身份推出了手机的交钥匙解决方案,有了该方案,手机生产的技术门槛被大大降低。且利用这种方案生产出的手机价格低廉、功能强大,很快打开了农村和二三线市场。长虹、天语等专门生产山寨手机的企业轻装上阵,大获成功。康佳、波导、TCL等第一批崛起的国产手机品牌面临内忧外患,很快在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纷纷转向海外。

传音成立,便是在这一时期。2006年,在手机行业从业多年的竺兆江到了香港,成立了传音公司的前身,开始发展移动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阿里夫便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传音。

与波导、康佳这些手机出海的策略不同,传音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非洲市场,并决心在非洲土地扎根。

不过,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传音瞄准非洲市场,既是主动的选择,也有部分被动选择的因素,当时传音并不熟悉国内手机销售渠道,且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国家发展空间和速度一定会超过发达国家。”阿里夫说,这是传音最初选择非洲作为拓荒标的的原因之一。董事长竺兆江去过90多个国家,他看到国外市场上的手机品牌大部分是日韩,他决心用“全球化的思维”和“本地化经营”,开展新的业务,开创一个中国的品牌。

当时,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已达到60%-70%。而非洲,除了北非和南非的个别国家普及率较高之外,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则普及率大多在10%-20%左右。“非洲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如果我们能够做出一些针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能够有机会成为一家较大的企业。”那个时候,传音的领导层也曾考虑过是同时在多个地区开展业务还是先聚焦某个市场深入发展,最终选择了后者。“从长远来看,聚焦一个地方,之后再慢慢扩大。”

随后,就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惨烈的时候,阿里夫和同事们背着包,踏上了撒哈拉以南的土地,寻找这片“阳光炙热”土地上未被发掘的机会。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非洲的二三线城市,还有更边远的地区。

非洲很多地方都缺电。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回忆起自己到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情景,他们在尼日利亚时任外交部长的办公室里交流,隔几分钟就停一次电。“外长办公室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地区。”

但就在这些连电都没有的地方,商人们发现了崭新的商机。“虽然没有电,可是手机网络都在。”这意味着潜在的手机市场。并且由于电力稀缺,很多地方的居民需要跑到另一个地方付费充电,“如果能够在这里做长待机手机,对他们来说省钱省时省麻烦。”于是,传音继而推出了长待机系列,待机时间可长达20-30天,“长待机系列手机在这些地方卖得非常好。”

此外,阿里夫他们还发现不同网络的电话费不同,跨网络的电话费很贵,但SIM卡的价格却便宜,为了省钱,很多非洲居民的钱包里会放两到三张SIM卡,不同的SIM卡对应不同网络。“我们最开始就带来了双卡手机,用户很快就接受了传音的概念。”阿里夫说,“深入当地,真正了解消费者的诉求,这就是我们的战略。”彼时,同样来自深圳的G-five手机正在印度开疆辟土,针对印度人的需求,创新自己的手机产品。

2006年,传音TECNO品牌正式上市。同年,非洲35个国家的元首在北京出席了当年的中非合作论坛,这是第一次有大多数成员国首脑亲自出席。中国企业陆续投资建立了西非最大的钢铁厂、东非最大的瓷砖厂以及非洲最大的银行。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电信巨头为非洲建设了大部分电信基础设施。

扎根

一位在非洲手机销售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国人告诉李亚东,其实早在2000年,一个叫伍国才的商人,带着来自深圳的G-TIDE手机来到非洲,随后无数标注着“深圳制造”手机品牌陆续进入这片土地,但却没有哪款品牌真正在非洲扎根。

几年后,传音也来到非洲。“我们没想着明天去挣钱,后天就回来,我们是要在非洲长期扎根。”传音的董事长竺兆江常说“Glocal”形容传音的本地化发展策略,用阿里夫的话说便是“全球化的思维和本地化经营。”

本土化的业务,也让传音与同时期进军非洲的国际品牌区隔开,并在随后的数年超越它们,在非洲市场上取得胜利。当时,和传音一样开拓海外市场的还有在印度的G-five,在马来西亚的CSL。

“如果一个非洲女孩子发照片给你,你发现照片很漂亮,但见到本人却没那么好看。”阿里夫摆了摆手,“那有可能她是用TECNO手机拍的照片。”进入非洲后,阿里夫他们发现,非洲人热衷拍照,也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各种照片,但若是和肤色较浅的人合影并且光线不好的话,“真的只能看到牙齿和眼睛,其他地方看不到了。”于是,他们研究了上万张照片,与芯片公司、研发公司共同研究,开发出了针对深肤色拍照的功能。

在传音进入非洲唯一未被殖民过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时,阿里夫和同事们发现,埃塞俄比亚当地有许多语言。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是阿姆哈拉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本土语言,且当地居民的英语不好。基于这种情况,传音开发出了支持更多本地语言的手机。“如果你把非洲当作一个国家,那就麻烦了,因为非洲有50多个国家,语言、文化、用户习惯、当地政策和海关情况都不同。”阿里夫不断强调,比如刚果(金)人口7000多万,但以功能机为主,而尼日利亚的智能机目前占比已经超过了50%。传音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在麦肯锡咨询《龙狮共舞》的报告中,如此描述传音在非洲,TECNO是埃塞俄比亚市场第一家纳入阿姆哈拉语(当地官方语言)键盘的大型手机品牌。“即使在全球技术领先企业的夹击之下,仍然牢牢占据了东非市场25%-40%的市场份额。”

重视当地的消费需求,在周德文看来,同样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生存之本。非洲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蚊虫众多,他记得曾经一个来自浙江的商人,便针对这一点在非洲做起了蚊香生意,第一个厂设在赤道附近的科特迪瓦,几年后,赚得满盆钵。

除了需求,还有时机。中国有新的技术,但有可能在非洲这个诉求还没有建立。传音在非洲的本地化创新尝试,还有极重要的一点,是对时机恰到好处的把握。“如果太超前,当地人尚未建立相应诉求,大家会觉得,‘这是啥’?”

“重品牌、重售后、重合作。”曾经一位在非洲从事手机销售的人告诉李亚东。在他看来,这个来自深圳的传音能在非洲扎根,靠的就是这个路子。

“你可以少卖一台手机,但要保证每卖一台手机,都有正向的口碑。”竺兆江常说。当时,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厂商们正依靠优质生产能力,做着山寨的生意。直到诺基亚、三星的垄断,国产山寨手机的路越来越窄。彼时,正是一开始就关注品牌和口碑的传音在非洲市场发力之时。传音主要采取“国包-省包-地包”的传统销售模式。

传音是第一个在非洲本土建立售后服务网络的外国手机企业,在坎帕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TECNO建立售后服务中心。2009年,传音推出了统一的专业新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这是目前非洲最大的手机售后服务网络。孙燕飚的研究是,传音拥有三大核心优势:低成本、高质量和快速交互能力。拥有这三点,即使国内的手机厂家也无法撼动它在非洲的地位。

2011年,传音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第一个枢纽,组装生产传音的产品,如今这里成为了传音在全球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传音在非洲本地的员工中,当地人的比例超过了90%。“如果员工都不是本地人,我们认为这样的本地化是不够的。”

不只是传音,雇佣非洲当地居民也是多数中国企业的做法。在麦肯锡咨询公司2017年6月的报告中介绍,在他们访谈的1000多家在非中国企业中,他们的雇员有89%是非洲当地人,这些企业共计为非洲创造了超过30万个工作岗位。据此推算,整个非洲的一万家中国企业雇佣的当地员工有数百万人之多。

商会,对于大多在非洲的中国企业,都是一个联系同乡同行、共同学习非洲法律政策并且保护自身权益的组织。在周德文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能够互相帮忙协助的组织十分重要。每回他带领中小企业主们到非洲考察,都会联系当地的老乡。“浙江人,基本上只需要3个人就能够建立一个商会,抱团学习、和政府交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企业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则就行。在非洲,我们是带来价值的公司,我们带来了关心消费者的产品,这个产品又让他们的生活有一个变化,也为当地解决了就业的事情。所以对非洲政府来说,他们是很乐于见到我们的。”阿里夫说。

对于阿里夫所说的这点,周德文大有体会。非洲50多个国家,法律政策各不相同,甚至一个国家里,不同的州政策也不同,需要遵守这些地区的法律。“不同政党执政,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同,企业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此外,要避开那些战乱和政局不稳的国家。周德文说,曾经他对非洲的印象也是战乱,但到了非洲之后发现,大多数非洲国家政局稳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也不错。

新挑战

与10年前不同,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制造商进军非洲,传音面临新一轮挑战。不过,孙燕飚认为,由于传音功能机在非洲市场份额很大,加上非洲智能手机市场还处于相对低端的阶段,这轮挑战下传音依旧具备胜出的优势:针对非洲市场的功能设计。拍照、开发和微信类似的通讯软件;还有,扩大产业链,生产针对非洲市场的LED灯和自有灯具品牌;并且开类似于苏宁、国美等的线下连锁店。

传音这几年也做智能机。2013年,传音推出了针对年轻消费者的智能机品牌Infinix;2014年,传音创建了配件品牌oraimo。“itel是主打高性价比、优质可靠,售价是十几美金到100美金之间。对TECNO来说,主要是聚焦中等消费者人群,TECNO价格区间比较宽,有15美金到300、400美金的零售价。对Infinix来说,是针对年轻人的细分品牌,差不多是80美金到300美金的价格档位。”阿里夫说,这位副总裁向记者展示了他的TECNO CamonX的手机。

如今,传音旗下各品牌手机在非洲市场总占有率已排名首位,当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传音在非洲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阿里夫说,传音目前在南部非洲和北部非洲还有很大空间。对于传音的主场——撒哈拉以南的国家,传音还在不断做优化,目前非洲市场正在经历功能机向智能机,2G网络到3G、4G的变化,非洲的诉求还在不断变化。

阿里夫的愿景是聚焦新兴市场国家,“我们是一步一步来做事”。深耕非洲市场十余年的传音近年来着手开拓南亚市场。

不过此时,传音此刻面对的的竞争,远大于十几年前的非洲。小米、OPPO、联想等手机制造商,早已在南亚市场进行布局。

9,诺基亚当年的“不跟随”之作,死了 7 年却仍是最好看的手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现在如果再提及诺基亚,我们张口闭口基本都跳不开「情怀」二字。这家老牌的芬兰公司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一说的故事,而手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发掘和回溯诺基亚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最早一批的用户,对于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更有感触。比如第一台搭载了 Nokia Tune 经典铃声的 2110,第一台内置了贪食蛇游戏的 6110,以及那个在全球卖出了一亿台的诺基亚 3310。

而如果换作是 80、90 后,也就是从彩屏机走过来的人,则更愿意提起 Symbian 时代的 Nseries 智能机系列,或是微软时期的 Lumia 所留下的多彩印记。

但仅有一段历史是例外的。那款产品在售时间太短,以至于很多人仅仅只是有所耳闻,并没有真正上手使用过的经历。

而对于诺基亚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游离于 Symbian 和 Windows Phone 之外的过渡性项目,也就是所谓「备胎」般的存在。它刚面世就被官方判了死刑,也根本没有在商业上获得与之对等的待遇,更让这款产品充斥了许多悲剧的色彩。

但就是这样一个「备胎」,却被不少人视为是诺基亚「最后的辉煌」和「真正的绝唱」一般的存在,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在它之后发售的诺基亚智能手机或是其它厂商的产品,依然能隐约看到对它的某种致敬,更有人选择另起炉灶,试图重新将它带回到公众视野之中。

我知道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能猜到它的名字。没错,答案是诺基亚 N9,这次我们来说说它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诺基亚,曾有过一个 Symbian 之外的自救方案

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2007 年亮相的 iPhone 已然被公认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彼时,诺基亚仍坐拥着全球近 6 成的市场份额,但它并没有完全无视即将到来的触屏手机的浪潮。

诺基亚最早用于对抗 iPhone 的设备是发布于 2008 年的 Nokia 5800,这是诺基亚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全触屏手机,而进一步被中国大众所熟知的则是 2009 年面世的 Nokia 5230,你应该还多少记得当时它那块得用触控笔或指甲才能准确戳到小按钮的电阻屏。

事实上,在 Android 和 iOS 系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诺基亚为触屏机打造的 Symbian S60V5 系统仍然是当时的最实用选择,加上 5230 本身低廉的价格,这款手机也一度成为了风靡年轻消费群体的首选。

不过,从技术上看,S60V5 系统本质上并没有摆脱 Symbian 老旧且臃肿的内核,仅仅只是在原有 S60V3 基础上对 UI 层进行了改变,在多点触控和应用扩展的支持性上也存在着先天不足。

对比之下,苹果的开发工具则极大降低了开发者的负担,只需要很小的投入就能实现非常漂亮的软件界面。

▲ 图片来自:TechRadar

所以在诺基亚内部,除了在维护 Symbian 系统的正常迭代更新外,另一边也在尝试开发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触屏操作系统,Maemo 便是在后者思维下的产物,这是一个基于 Linux 核心的开源项目。

在很多人眼里,公司内部有多支团队相互竞争,本不是一件坏事,可此时诺基亚却出现了所有大公司都会有的派系斗争问题。Symbian 的管理高层为了维护自己在诺基亚公司中的强势地位,总是想方设法要打压 Maemo 团队的进度。

▲ 右侧为诺基亚 N810。图片来自:Gizmodo

这种内斗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上的布局。作为诺基亚首款基于 Maemo 系统的手机,2007 年发布的 N810 本来可以成为比 Nokia 5800 甚至是 iPhone 更早面世的全触屏智能手机,可结果却被定位为类似于 PDA 一样的设备 ,据说这也是诺基亚内部两派之间斗争后妥协的结果。

同时,一些看不惯这种斗争的人也选择在研发途中离开了诺基亚,这其中就有当时的开源软件项目负责人 Ari Jaaksi。根据他的回忆,在诺基亚 N900 上市之时,某些高层最关心的是「这台手机会不会影响到 Symbian 的发展」,而不是这台手机有多棒,或是卖得多好。

另外,当时 Maemo 的研发团队仅有不过数十人,所以诺基亚只能雇佣了大量的外包人员。虽然人看上去越来越多,但由于人员身处各地,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反倒成了 Maemo 开发的累赘,光是 UI 样式就前后推翻了两次。

▲ MeeGo 第一版 Harmattan UI。图片来自:Techcrunch

2010 年,诺基亚与当时同样在智能手机时代处于劣势的英特尔达成协议,两者将双方的开源项目 Maemo 和 Moblin 合并为新的生态系统,也就是之后我们所知道的「MeeGo」。

直到 2011 年 6 月,诺基亚才正式发布了第一款搭载 MeeGo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设备 N9。

此时,苹果正处于 iPhone 4 的时代,四个月后 iPhone 4S 面世;至于 Google 也在快速改进自己的 Android 系统,走到了较为成熟的 4.0 Ice Cream Sandwich 阶段。

留给诺基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只要 N9 能成,一切都还有可能。

N9 是诺基亚第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iPhone 竞争者」

当你把 N9 放到一水儿的诺基亚机海之中,你会发现,N9 的前后,代表的是两种风格的诺基亚。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当你第一眼看到 N9 之后推出的 Lumia 系列手机时,马上就能产生「哦,这就是诺基亚手机」的想法,可换作在是诺基亚功能机,或在 N73、N92 和 N97 的时代,根本不会有如此高的辨识度。

▲ 2010 年的几款诺基亚 Symbian 智能手机,从左至右分别是 C6、E7、C7 和 N8。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诺基亚想要在 N9 上实现一致性原则,所以提出了名为「Fabula」的新设计语言。包括在之后推出的 Lumia 800、900 和 920,它们虽然在产品形态会有一些细节变化,但始终都能看到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多彩、时尚且注重质感的风格,而不再是那种散发着冷冰冰工业气息,布满实体按键的过时玩物。

所以你会看到,N9 其实是一款软硬结合度非常之高的设备——它的显示屏覆盖了一块弧形玻璃,并直接嵌入到由聚碳酸酯注模而成的机身之中,正面没有其它的实体按键,而从侧面看,屏幕也好像是浮在机身之上。

这块弧形玻璃之后有了更通俗的称呼——即所谓的「2.5D」 屏幕,如今你能在很多 Android 手机乃至是 iPhone 手机上看到类似的结构。

还有一个是对于聚碳酸酯的运用,这种塑料材质在诺基亚手中成为了一种堪比金属的上等材料,丰富多彩的款式也成为当时 N9 以及往后 Lumia 系列的一大标志。

至今为止,要说塑料手机,也仅有苹果的 iPhone 5c 能够在质感和手感上与诺基亚的工艺争一番高下,其余大部分厂商都只能将塑料用于廉价的千元机之上。

但诺基亚这么做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好看,按照当时设计师的说法,N9 的弧形玻璃和无缝机身,是为了让手指能更好地感知一系列以滑动为核心的交互体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来自 Palm 的高级副总裁兼设计主管 Peter Skillman 功不可没。他基于 MeeGo 系统设计了一套名为「Swipe」的 UI,同时你也能从界面中看到一些 webOS 的影子,比如灵动的 Pure 字体,直观的卡片式多任务,还有 Squircle 圆角图标以及各种圆润的小控件等,但最突出的莫过于是上下左右皆可滑动的手势交互。

▲ 滑动手势是诺基亚 N9 的交互核心

实话是,N9 的这套手势的确非常的酷,哪怕是没有 Home 键,你也可以轻松地在多任务、主屏和程序菜单之间自由切换。但由于没有任何屏幕内的指向性按钮,它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成本,甚至比现在很多的手势交互都还要隐晦。不过当你真正上手并理解了其中的「三主屏」设计理念后,用起来还是非常舒心的。

所以,不管是外观、结构还是系统,N9 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非是保守和无趣。就算是在当下这个时代,你也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韵味的设备。而且这种韵味,居然在 2011 年的 MeeGo 第一款作品中就实现了,如果 N9 还有下一代,我都不知道他们还能怎么做革新。

你甚至可以想象,在那个 iPhone 还使用金属中框加双面玻璃,Android 还在使用三大金刚按键的年代,N9 的这套设计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轰动效应。在很多诺基亚员工看来,N9 也被认为是当时公司第一个可以拿出来和 iPhone 竞争的设备。

▲ 全球家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图片来自:Telephonesonline

按照当时诺基亚设备主管的计划,MeeGo 将会是诺基亚的旗舰系统,也会和苹果 iPhone 一样采用每年定期推出新设备的策略。虽然此时诺基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 2007 年的 60% 降至 2011 年的不到 20%,但由于 N9 在市场上收获了不小的反响,如果愿意耐心耕耘,凭借诺基亚多年以来的品牌价值,至少还能在手机行业中保有一席之地。

但有一个人投了反对票,那就是时任诺基亚 CEO 的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Iop)。

诺基亚想要的不是一个好产品,而是一个生态圈

2010 年 9 月,诺基亚宣布斯蒂芬·埃洛普出任新任 CEO。对于诺基亚的老员工而言,这位出身自微软的加拿大人算是一位空降高管,目的是为了顶替因业绩不佳而被迫离职的诺基亚前任 CEO 康培凯(Olli-Pekka Kallasvuo)。

▲ 图片来自:Digital Trends

俗话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埃洛普显然是来救火的。入职后不久,埃洛普就展开了名为「Sea Eagle」的计划,全面分析并梳理了诺基亚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可当时结果显示,就算是将 Symbian 和 MeeGo 两个系统合二为一,也很难扭转当时诺基亚的下滑趋势。

5 个月后,埃洛普发出了一份足以决定诺基亚未来命运的邮件,它以「燃烧的平台」比喻当时公司所处的状况,称诺基亚现有的系统没有未来,然后便宣布了与微软的合作,并表示会将 Windows Phone 作为诺基亚未来的主力系统。

这项决定也间接将 Symbian 和 MeeGo 双双打入了冷宫,更何况,此时诺基亚 N9 和 MeeGo 还尚未发布。这等同于是在告诉 MeeGo 团队,N9 做得再好,也注定只能是一个「过客」,此举也让不少工程师倍受打击。

▲ 诺基亚 N9 首席设计师 Anton Fahlgren,也可以说是 Lumia 800 的首席设计师

之后,为了不影响诺基亚首款 Windows Phone 手机 Lumia 800 的销售,诺基亚在 N9 的发布会也尽可能地淡化了有关 MeeGo 系统方面的信息,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介绍产品设计与外观上。毕竟,两者除了系统不同外,整体外观基本是一致的,而 N9 的首席设计师 Anton Fahlgren 也同样出现了 Lumia 800 的宣传片之中。

另外,在 N9 的正式发售地区里,你也看不到北美和西欧等几个主力市场的身影。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虽然业内媒体都知道 N9 是一个好产品,但诺基亚这艘大船已经提前转舵,MeeGo 得不到支持就注定没有前途,自然也就没有推荐给消费者的底气。到了 11 月份中国市场的 N9 真正开卖时,原本 4888 元人民币的定价也临时降至 3999 元。

在原计划内,诺基亚 MeeGo 团队还打算继续发布一款带侧滑键盘的「Lauta」手机,一款基于英特尔 Atom 处理器的「Soiro」,以及一个平板设备「Senna」,但这些已经造出了原型机的设备都在诺基亚战略转移后而宣告结束。

在 N9 上市后的一年内,MeeGo 软件团队完成了三个版本的系统更新,然后主要成员也选择离开了诺基亚。部分人在芬兰创办了一家新公司「Jolla」,基于 MeeGo 推出了名为「Sailfish OS」的新系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旗鱼系统」,层级和交互方式都和 N9 很像。

虽然 Jolla 的产品十分小众,但在不少人眼中,它也算是继承了诺基亚 N9 和 MeeGo 的衣钵,成为了一种非官方性质的精神延续。

所以,诺基亚投奔了微软和 Windwos Phone,是否就是杀死 N9 和 MeeGo 的原因?这或许只是看客们一厢情愿的事后诸葛亮式想法。重新回过头来看,外部的英特尔和德州仪器处理器其实也算不上是靠谱的合作伙伴。

再者,当智能手机的战争从硬件设备上升到生态系统的层面时,诺基亚已经无法等待 MeeGo 从零开始做起了,这也迫使埃洛普最终只能从现有的平台里进行选择。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唯独能肯定的是,诺基亚那几年在战略决策层面上的摇摆不定,以及 Symbian、MeeGo 和 Windows Phone 三个派系之间的内斗,最终耗光了这家公司仅剩的元气,对于开发者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 N9,不过是这众多牺牲品的其中一个而已,它从燃烧的平台上跳到了海中央,却再也没能浮上来。

「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7 年前,入手了诺基亚 N9 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当时的一则视频,那是范冰冰为诺基亚拍摄的名为《不跟随》的宣传广告。

和现在大部分清新明亮风格的手机宣传片还不太一样,全片通篇采用了黑白两色作为主色调,你也看不到各种配置参数的堆叠,只有在片尾才能看到几秒钟 N9 的现身。然而透过范冰冰一身西服的霸气演绎,以及几句精妙的台词,让不少用户看到了 N9 个性十足的一面。

而业内人,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 N9 和 MeeGo 的尴尬处境。

N9 和 MeeGo 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和 webOS 一样的卡片式多任务,以及滑动手势交互吗?或者是三主屏的信息显示层级?还是对于聚碳酸酯材料,2.5D 悬浮玻璃,以及一体化无按键机身的设计追求?

这些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一款敢于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做出大胆创新的产品,背后仍然离不开一群特立独行,笃信着能做出最好产品的人。

我所感慨的是,哪怕当这家公司颓势尽显,明知自身已经成为弃子的前提下,他们仍然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坚持将付出努力的成果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虽然注定无法在商业层面看到希望,但却最终赢得了无数人的认可。

或许,这才是诺基亚 N9 真正值得被我们所铭记的原因吧。惊鸿一瞥,已足够灿烂。

除了Palm、诺基亚 N9,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存在一款「不该被忘却的智能手机」?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

文章TAG:诺基亚love概念手机诺基亚情侣手机诺基亚love概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