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知识 > 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

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2 15:59:07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

现在一些大型的网络商城都有三星盖世S4的信息,像 上海豪萍商城 都有的

现在一些大型的网络商城都有三星盖世S4的信息,像 上海豪萍商城 都有的

现在一些大型的网络商城都有三星盖世S4的信息,像 上海豪萍商城 都有的

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2,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的

如需了解三星产品及详细机型信息,请登陆三星官网点击右上角放大镜图标输入型号查询。

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3,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

您好!官方暂无相关方面的信息,请随时关注三星官网。网址:http://www.***.com/cn/index.html#latest-home感谢关注三星产品,祝您生活愉快!

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 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 S4报价多少钱

4,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的?

  三星Galaxy S4上市时间:2013年4月27日,上市时预载的系统是 Android4.2.2。

  三星Galaxy S4上市时间:2013年4月27日,上市时预载的系统是 Android4.2.2。

  三星Galaxy S4上市时间:2013年4月27日,上市时预载的系统是 Android4.2.2。

5,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

如需了解三星产品及详细机型信息,请登陆三星官网点击右上角放大镜图标输入型号查询。

6,三星盖世四什么时候上市 -

三星将在今年的4-5月份推出Galaxy S4。除了发布时间外,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Galaxy S4的配置。根据最新消息,Galaxy S4配备的是4.99寸1080p触摸屏(441ppi),同时提供了2GB RAM和1300万像素摄像头。 此外,该机还会内置主频2GHz的Exynos 5450四核处理器(Cortex-A15架构),而提供的GPU则是八核心的Mali-T658。 据报道该机会出现32g,64G,128g三个版本,32G售价5999, 64G为6699,128G为7999!该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大家一块期待吧!

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水份比较高,建议等上市后6个月的时候再买会比较划算,也就是快年底或者国庆促销的时候再买了。看看S3就知道了,上市的时候5000大洋,上市3个月后还是基本不变,之后就一路下跌了。上市后6个月,价格比较合理,翻新机也还没有出来,比较适合出手。

2月·

三星将在今年的4-5月份推出Galaxy S4。除了发布时间外,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Galaxy S4的配置。根据最新消息,Galaxy S4配备的是4.99寸1080p触摸屏(441ppi),同时提供了2GB RAM和1300万像素摄像头。 此外,该机还会内置主频2GHz的Exynos 5450四核处理器(Cortex-A15架构),而提供的GPU则是八核心的Mali-T658。 据报道该机会出现32g,64G,128g三个版本,32G售价5999, 64G为6699,128G为7999!该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大家一块期待吧!

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水份比较高,建议等上市后6个月的时候再买会比较划算,也就是快年底或者国庆促销的时候再买了。看看S3就知道了,上市的时候5000大洋,上市3个月后还是基本不变,之后就一路下跌了。上市后6个月,价格比较合理,翻新机也还没有出来,比较适合出手。

2月·

三星将在今年的4-5月份推出Galaxy S4。除了发布时间外,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Galaxy S4的配置。根据最新消息,Galaxy S4配备的是4.99寸1080p触摸屏(441ppi),同时提供了2GB RAM和1300万像素摄像头。 此外,该机还会内置主频2GHz的Exynos 5450四核处理器(Cortex-A15架构),而提供的GPU则是八核心的Mali-T658。 据报道该机会出现32g,64G,128g三个版本,32G售价5999, 64G为6699,128G为7999!该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大家一块期待吧!

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水份比较高,建议等上市后6个月的时候再买会比较划算,也就是快年底或者国庆促销的时候再买了。看看S3就知道了,上市的时候5000大洋,上市3个月后还是基本不变,之后就一路下跌了。上市后6个月,价格比较合理,翻新机也还没有出来,比较适合出手。

2月·

7,三星s4上市时间和价格是多少

三星S4手机上市日期:2013年4月27日。由于各地销售渠道差异,手机具体价格以实际销售为准,建议咨询当地经销商。或者通过以下方法查询产品价格:
1、三星网上商城
2、三星各地专卖店,如需查询手机专卖店/体验店地址信息和联系电话,请您登陆三星官网,点击页面顶部的专卖网络,输入您所在省、市,选择产品为手机,即可搜索查询。
3、三星天猫商城。

8,三星S4到底是不是双卡双待 -

是单卡的

看来你是比较清楚的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想要彻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知道原因,我们在祛除斑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1. 遗传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月经周期:雀斑也有与月经周期有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 3. 日晒因素:主要是阳光紫外线照射对肌肤的伤害,会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线照射下,雀斑的颜色就会加深,要做好及时修复 4. 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必然会分泌肾上腺素,长期受到压力的话人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破坏,皮肤所需要的营养供应就比较缓慢,色素细胞就会变得活跃。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就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祛斑小技巧: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1. 祛斑美白第一招:维C维E补起来 长期服用维生素C能减少皮肤色素沉淀,淡化黑斑、黄褐斑及雀斑,恢复肌肤白嫩。尤其是用维C和E一同食用祛斑效果更加好,它们都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每天服用维C维E各一片,平时也应多补充猕猴桃、红枣、奶类、蛋类等富含维C或维E的食物。2. 祛斑美白第二招:生姜酒精去斑 所要准备的材料有:50g鲜生姜、500ml浓度为50%的酒精,将备好的姜放进酒精中浸泡,密封后等上半个月左右,然后取出汁液用棉棒沾取涂抹于患处,每天4-5次,半月可见效,长期坚持可根除。3. 祛斑美白第三招:柠檬冰糖水 取一个新鲜柠檬去皮,把果肉放入榨汁机中榨汁,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上适量的冰糖,微甜就直接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C,此外还有钙、铁、磷等。长期食用可以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斑,恢复肌肤白嫩,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4. 祛斑美白第四招:生石灰糯米去斑 需要材料有糯米30粒,生石灰小半杯,碱面6g。首先取少量的温水倒入碱面中,然后再加上准备好的生石灰和糯米一同放进去搅匀,将石灰杯覆盖在潮湿地面上,待12小时,糯米熟后,把上半部分的熟米调制成膏。涂于患处,效果显著。

中国大陆上市的三星Galaxy S4目前有6款机型,分别是I9500、I9502、I9507V、I9508、I9508V、I959,其中: 1.I9500、I9507V、I9508、I9508V都是单卡手机。 2.I9502、I959都是双卡手机。

是单卡的

看来你是比较清楚的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想要彻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知道原因,我们在祛除斑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1. 遗传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月经周期:雀斑也有与月经周期有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 3. 日晒因素:主要是阳光紫外线照射对肌肤的伤害,会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线照射下,雀斑的颜色就会加深,要做好及时修复 4. 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必然会分泌肾上腺素,长期受到压力的话人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破坏,皮肤所需要的营养供应就比较缓慢,色素细胞就会变得活跃。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就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祛斑小技巧: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1. 祛斑美白第一招:维C维E补起来 长期服用维生素C能减少皮肤色素沉淀,淡化黑斑、黄褐斑及雀斑,恢复肌肤白嫩。尤其是用维C和E一同食用祛斑效果更加好,它们都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每天服用维C维E各一片,平时也应多补充猕猴桃、红枣、奶类、蛋类等富含维C或维E的食物。2. 祛斑美白第二招:生姜酒精去斑 所要准备的材料有:50g鲜生姜、500ml浓度为50%的酒精,将备好的姜放进酒精中浸泡,密封后等上半个月左右,然后取出汁液用棉棒沾取涂抹于患处,每天4-5次,半月可见效,长期坚持可根除。3. 祛斑美白第三招:柠檬冰糖水 取一个新鲜柠檬去皮,把果肉放入榨汁机中榨汁,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上适量的冰糖,微甜就直接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C,此外还有钙、铁、磷等。长期食用可以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斑,恢复肌肤白嫩,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4. 祛斑美白第四招:生石灰糯米去斑 需要材料有糯米30粒,生石灰小半杯,碱面6g。首先取少量的温水倒入碱面中,然后再加上准备好的生石灰和糯米一同放进去搅匀,将石灰杯覆盖在潮湿地面上,待12小时,糯米熟后,把上半部分的熟米调制成膏。涂于患处,效果显著。

中国大陆上市的三星Galaxy S4目前有6款机型,分别是I9500、I9502、I9507V、I9508、I9508V、I959,其中: 1.I9500、I9507V、I9508、I9508V都是单卡手机。 2.I9502、I959都是双卡手机。

是单卡的

看来你是比较清楚的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想要彻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知道原因,我们在祛除斑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1. 遗传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月经周期:雀斑也有与月经周期有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 3. 日晒因素:主要是阳光紫外线照射对肌肤的伤害,会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线照射下,雀斑的颜色就会加深,要做好及时修复 4. 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必然会分泌肾上腺素,长期受到压力的话人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破坏,皮肤所需要的营养供应就比较缓慢,色素细胞就会变得活跃。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就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祛斑小技巧: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1. 祛斑美白第一招:维C维E补起来 长期服用维生素C能减少皮肤色素沉淀,淡化黑斑、黄褐斑及雀斑,恢复肌肤白嫩。尤其是用维C和E一同食用祛斑效果更加好,它们都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每天服用维C维E各一片,平时也应多补充猕猴桃、红枣、奶类、蛋类等富含维C或维E的食物。2. 祛斑美白第二招:生姜酒精去斑 所要准备的材料有:50g鲜生姜、500ml浓度为50%的酒精,将备好的姜放进酒精中浸泡,密封后等上半个月左右,然后取出汁液用棉棒沾取涂抹于患处,每天4-5次,半月可见效,长期坚持可根除。3. 祛斑美白第三招:柠檬冰糖水 取一个新鲜柠檬去皮,把果肉放入榨汁机中榨汁,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上适量的冰糖,微甜就直接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C,此外还有钙、铁、磷等。长期食用可以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斑,恢复肌肤白嫩,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4. 祛斑美白第四招:生石灰糯米去斑 需要材料有糯米30粒,生石灰小半杯,碱面6g。首先取少量的温水倒入碱面中,然后再加上准备好的生石灰和糯米一同放进去搅匀,将石灰杯覆盖在潮湿地面上,待12小时,糯米熟后,把上半部分的熟米调制成膏。涂于患处,效果显著。

中国大陆上市的三星Galaxy S4目前有6款机型,分别是I9500、I9502、I9507V、I9508、I9508V、I959,其中: 1.I9500、I9507V、I9508、I9508V都是单卡手机。 2.I9502、I959都是双卡手机。

9,改变,不止于此_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9吗?或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品牌推出的一款新版本手机,好用以及高性价比,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价值。但它的含义其实并不止于此,那些许的手机提速,往往代表着曾有无数人组成的三星研发团队为此彻夜未眠。

你真的了解三星吗?你知道三星除了手机还有什么最新黑科技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剖析最近几年三星都做出了哪些成果。

游戏性能提升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游呼声已经开始逐渐高于网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的高性能就成了购买的关键选择点。三星当然不会错过。

Galaxy Note9经中国泰尔实验室评价为游戏高性能五星产品的消息,就足够展现三星在游戏性能优化方面的成效。出色的蓝光防护能力,超长时间续航能力以及优秀散热性能所带来的游戏流畅度,用实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三星的努力。

据可靠消息,2017年9月左右,三星率先与腾讯游戏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游戏性能优化标准,并引领了其他厂商技术跟随。

摄像头提升

如果说Galaxy Note9上的黑科技在于游戏性能的提升,那最新推出的Galaxy A9s的亮点就在于摄像头了。作为全球首款后置四摄像头手机,Galaxy A9s可以说是将手机行业拉上了新时代。四个摄像头各司其职,每一个的像素与功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是Galaxy A9s将手机的拍照性能进一步往相机靠拢。

长焦、短焦、主摄和辅助镜头的集合,会给用户在拍摄效果上带来不同感受。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最困难的点并不是在于硬件成本上的增高,而是多镜头管理的成像势必会给驱动、系统及软件层的智能化算法带来较大挑战。

从新机的流畅性以及优质的拍摄体验来看,不难看出三星技术的过硬,相信在2019年会有更多四摄像头手机跟随这波热度上市。

手机屏幕创新

大家对于三星的手机十分了解,但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将近一半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三星制造。三星的面板份额就占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的42.7%,收入高达50.3亿美元,在排名中位居第一。

对于三星屏幕,你了解多少?大屏幕!这只是其中一点!三星屏幕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世界首发的柔性屏,将开启更多手机的可能性。

所以说,对于屏幕,三星所作的并不只有生产这么简单。研发和创新才是三星手机得以在市场广泛被运用的原因。据悉,2019年年初,三星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将上市,之前提到的柔性屏会被运用于此,这对于传统手机市场又是一次史诗性的大改革。

真正的AI—Bixby

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作为手机行业头部的品牌三星当然也有自己的AI。从三星S8系列及三星Note8手机端开始搭载,一直沿用到Galaxy A9s上的Bixby称得上是真正的AI。

通过不断学习,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Bixby是一个超能的黑科技。“能听,会看,懂你心”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它能承担起人工智能管家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终点,三星在Bixby上还布了很大一个局。

IoT智能生态布局

将Bixby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打造智能的开放式IoT生态系统是三星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投资140亿美金,召集6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的物联网IoT研发,在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当下IoT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三星力求发展的差异化,开放式的布局理念让整套智家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包容性正是三星给出的答案。

全新SmartThings Cloud和SmartThings APP意在于为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保驾护航。使得开发者与消费者都能充分利用IoT,进一步实现三星智能理想生活。

推动5G商用进程

5G是这几年的重头,每一个人都想啃一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下这块大饼的。2018年8月15日,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采用的是10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完全符合3GPP标准的5G基带。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之前,三星就已开始布局,之前提到的Bixby,IoT以及5G,在三星搭建的未来框架上都缺一不可。

凭借创新传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广度,以及开放的协作方式等,三星电子在提供完整端5G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前讲述的所有提升以及创新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

全球销量连续3年第一

说完了上面的几点,再来看销量就显得理所当然。能在2016~2018连续3年蝉联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一切都来源于三星对于自己的不断挑战。试问一个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打造更好未来的品牌怎能不受消费者信赖。

总结:

其实群众所看到企业为一款新手机上市所做的举动,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努力是消费者所无法想象的。作为总是不断推新,大胆尝试的三星,它所作的并不只有更新换代手机这么简单。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9吗?或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品牌推出的一款新版本手机,好用以及高性价比,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价值。但它的含义其实并不止于此,那些许的手机提速,往往代表着曾有无数人组成的三星研发团队为此彻夜未眠。

你真的了解三星吗?你知道三星除了手机还有什么最新黑科技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剖析最近几年三星都做出了哪些成果。

游戏性能提升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游呼声已经开始逐渐高于网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的高性能就成了购买的关键选择点。三星当然不会错过。

Galaxy Note9经中国泰尔实验室评价为游戏高性能五星产品的消息,就足够展现三星在游戏性能优化方面的成效。出色的蓝光防护能力,超长时间续航能力以及优秀散热性能所带来的游戏流畅度,用实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三星的努力。

据可靠消息,2017年9月左右,三星率先与腾讯游戏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游戏性能优化标准,并引领了其他厂商技术跟随。

摄像头提升

如果说Galaxy Note9上的黑科技在于游戏性能的提升,那最新推出的Galaxy A9s的亮点就在于摄像头了。作为全球首款后置四摄像头手机,Galaxy A9s可以说是将手机行业拉上了新时代。四个摄像头各司其职,每一个的像素与功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是Galaxy A9s将手机的拍照性能进一步往相机靠拢。

长焦、短焦、主摄和辅助镜头的集合,会给用户在拍摄效果上带来不同感受。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最困难的点并不是在于硬件成本上的增高,而是多镜头管理的成像势必会给驱动、系统及软件层的智能化算法带来较大挑战。

从新机的流畅性以及优质的拍摄体验来看,不难看出三星技术的过硬,相信在2019年会有更多四摄像头手机跟随这波热度上市。

手机屏幕创新

大家对于三星的手机十分了解,但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将近一半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三星制造。三星的面板份额就占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的42.7%,收入高达50.3亿美元,在排名中位居第一。

对于三星屏幕,你了解多少?大屏幕!这只是其中一点!三星屏幕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世界首发的柔性屏,将开启更多手机的可能性。

所以说,对于屏幕,三星所作的并不只有生产这么简单。研发和创新才是三星手机得以在市场广泛被运用的原因。据悉,2019年年初,三星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将上市,之前提到的柔性屏会被运用于此,这对于传统手机市场又是一次史诗性的大改革。

真正的AI—Bixby

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作为手机行业头部的品牌三星当然也有自己的AI。从三星S8系列及三星Note8手机端开始搭载,一直沿用到Galaxy A9s上的Bixby称得上是真正的AI。

通过不断学习,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Bixby是一个超能的黑科技。“能听,会看,懂你心”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它能承担起人工智能管家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终点,三星在Bixby上还布了很大一个局。

IoT智能生态布局

将Bixby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打造智能的开放式IoT生态系统是三星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投资140亿美金,召集6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的物联网IoT研发,在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当下IoT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三星力求发展的差异化,开放式的布局理念让整套智家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包容性正是三星给出的答案。

全新SmartThings Cloud和SmartThings APP意在于为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保驾护航。使得开发者与消费者都能充分利用IoT,进一步实现三星智能理想生活。

推动5G商用进程

5G是这几年的重头,每一个人都想啃一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下这块大饼的。2018年8月15日,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采用的是10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完全符合3GPP标准的5G基带。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之前,三星就已开始布局,之前提到的Bixby,IoT以及5G,在三星搭建的未来框架上都缺一不可。

凭借创新传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广度,以及开放的协作方式等,三星电子在提供完整端5G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前讲述的所有提升以及创新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

全球销量连续3年第一

说完了上面的几点,再来看销量就显得理所当然。能在2016~2018连续3年蝉联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一切都来源于三星对于自己的不断挑战。试问一个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打造更好未来的品牌怎能不受消费者信赖。

总结:

其实群众所看到企业为一款新手机上市所做的举动,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努力是消费者所无法想象的。作为总是不断推新,大胆尝试的三星,它所作的并不只有更新换代手机这么简单。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9吗?或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品牌推出的一款新版本手机,好用以及高性价比,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价值。但它的含义其实并不止于此,那些许的手机提速,往往代表着曾有无数人组成的三星研发团队为此彻夜未眠。

你真的了解三星吗?你知道三星除了手机还有什么最新黑科技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剖析最近几年三星都做出了哪些成果。

游戏性能提升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游呼声已经开始逐渐高于网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的高性能就成了购买的关键选择点。三星当然不会错过。

Galaxy Note9经中国泰尔实验室评价为游戏高性能五星产品的消息,就足够展现三星在游戏性能优化方面的成效。出色的蓝光防护能力,超长时间续航能力以及优秀散热性能所带来的游戏流畅度,用实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三星的努力。

据可靠消息,2017年9月左右,三星率先与腾讯游戏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游戏性能优化标准,并引领了其他厂商技术跟随。

摄像头提升

如果说Galaxy Note9上的黑科技在于游戏性能的提升,那最新推出的Galaxy A9s的亮点就在于摄像头了。作为全球首款后置四摄像头手机,Galaxy A9s可以说是将手机行业拉上了新时代。四个摄像头各司其职,每一个的像素与功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是Galaxy A9s将手机的拍照性能进一步往相机靠拢。

长焦、短焦、主摄和辅助镜头的集合,会给用户在拍摄效果上带来不同感受。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最困难的点并不是在于硬件成本上的增高,而是多镜头管理的成像势必会给驱动、系统及软件层的智能化算法带来较大挑战。

从新机的流畅性以及优质的拍摄体验来看,不难看出三星技术的过硬,相信在2019年会有更多四摄像头手机跟随这波热度上市。

手机屏幕创新

大家对于三星的手机十分了解,但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将近一半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三星制造。三星的面板份额就占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的42.7%,收入高达50.3亿美元,在排名中位居第一。

对于三星屏幕,你了解多少?大屏幕!这只是其中一点!三星屏幕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世界首发的柔性屏,将开启更多手机的可能性。

所以说,对于屏幕,三星所作的并不只有生产这么简单。研发和创新才是三星手机得以在市场广泛被运用的原因。据悉,2019年年初,三星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将上市,之前提到的柔性屏会被运用于此,这对于传统手机市场又是一次史诗性的大改革。

真正的AI—Bixby

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作为手机行业头部的品牌三星当然也有自己的AI。从三星S8系列及三星Note8手机端开始搭载,一直沿用到Galaxy A9s上的Bixby称得上是真正的AI。

通过不断学习,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Bixby是一个超能的黑科技。“能听,会看,懂你心”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它能承担起人工智能管家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终点,三星在Bixby上还布了很大一个局。

IoT智能生态布局

将Bixby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打造智能的开放式IoT生态系统是三星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投资140亿美金,召集6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的物联网IoT研发,在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当下IoT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三星力求发展的差异化,开放式的布局理念让整套智家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包容性正是三星给出的答案。

全新SmartThings Cloud和SmartThings APP意在于为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保驾护航。使得开发者与消费者都能充分利用IoT,进一步实现三星智能理想生活。

推动5G商用进程

5G是这几年的重头,每一个人都想啃一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下这块大饼的。2018年8月15日,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采用的是10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完全符合3GPP标准的5G基带。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之前,三星就已开始布局,之前提到的Bixby,IoT以及5G,在三星搭建的未来框架上都缺一不可。

凭借创新传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广度,以及开放的协作方式等,三星电子在提供完整端5G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前讲述的所有提升以及创新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

全球销量连续3年第一

说完了上面的几点,再来看销量就显得理所当然。能在2016~2018连续3年蝉联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一切都来源于三星对于自己的不断挑战。试问一个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打造更好未来的品牌怎能不受消费者信赖。

总结:

其实群众所看到企业为一款新手机上市所做的举动,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努力是消费者所无法想象的。作为总是不断推新,大胆尝试的三星,它所作的并不只有更新换代手机这么简单。

10,三星手机雪崩式溃败中国:从20%跌到0.8%_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8%,右: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图右由腾讯科技制图)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占据全球第一。而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台,换算过来约为全球市场的30%,而2017年三星总共在中国卖出了1107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仅占2%。

▲今年2月IDC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

三星,这个安卓时代的智能机王者,这个从功能机时代一路厮杀前进、造就市场传奇的传奇品牌;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中国市场第一(超过20%)一路滑落到仅剩2%,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8-2013:广泛技术布局+精准营销战略, 一路攀升至市场老大

2018年除了是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还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纪念。三星的第一款手机于1988年推出,跟摩托罗拉在1973年推出首部重达1.1kg的大哥大比起来,晚了15年时间。

因此,在1988年三星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初期,其实处在弱势阶段,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既没有品牌优势、又缺少手机打造经验。不过由于对市场营销及品牌定位的敏锐捕捉,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录序推出了超薄手机SH700、女性手机A408、MP3手机M188、彩屏手机T108、以及集蓝牙与视频等尖端技术的“商务时尚”手机D508,在功能机时代打下一片江山,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领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而在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潮流之中,才是三星真正一战成名的市场。

前文提到,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于1938年成立的“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卖鱼干、蔬菜水果、面条等。随着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三星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随后从家电制造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三星Galaxy S i9000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几乎拥有智能手机上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于是它陆续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起来,保证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舰手机Galaxy S i9000,这款配备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显示屏、搭载Exynos 3110处理器、后置500万像素+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可谓一鸣惊人,在当时的智能手机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而在2011年,三星顺势推出Galaxy S2(GT-I9100),这是三星第一款双核手机,在短短85天内达到了500万台出货纪录,一举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占率甩开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登顶全球最大手机最大制造商宝座。此后,三星又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安卓/塞班系统等多种技术,在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与营销轰炸,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在当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将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三星的因其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后来的HTC总裁王雪红曾经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由于要给自家手机的优先供货,导致HTC产品上市受限:导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HTC、金立等不少手机厂商都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2014-2018:四大原因致节节败退,Note 7爆炸成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过了2013年的“登顶”之后,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一直维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巅峰之后却持续下跌,落入节节败退的窘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显露出进入成熟期的迹象,各厂商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产品开始走向同质化的开端。

上图是来自市场咨询机构Sigmaintell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我们从图中可以看见,自从2013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大国产品牌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和OPPO,自2013年以来都几乎是以直线抬升的涨势在掠夺中国市场。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而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对三星冲击最大的恐怕要数华为了。由于三星手机一直主打的高端商务形象已经被华为替代,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识度在不断下降。

通信产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认为,在同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强上很多,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品牌高出很多。

2)本土化能力缺失: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

在智东西对手机爱好者的随机走访中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土化能力薄弱是被一众消费者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手机特别明显的越用越卡,如果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它只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逻辑、一些针对中国用户的小功能都不如华为、小米等品牌贴心,不过据称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已经针对这点有所改良。

另一位通讯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的本土化做得不好,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都采用全球视角,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去做优化,这一点与摩托罗拉没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早在2014年,正是4G时代火热的萌芽期,不少中国手机品牌都在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在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但是据手机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偏差,彼时还在集中销售3G手机,导致分销渠道库存堆积,影响利润。

与这类似的还有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掌控的薄弱。正如众多行业分析者指出的,vivo与OPPO的“逆袭神话”不得不归功于向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能力与对潜在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精准营销,从积极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再到重点突出美颜、时尚等手机功能,不一而足。与之对应的,小米与华为荣耀则在此前重点布局了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了不少小而美的爆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和华为的挤压,中低端产品却在性价比上弱于同行,在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上本土化能力又较为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排名全球前三的另外两位玩家——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从芯片、应用、生态等多方面发力。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中属于最不激进的一方。

先拿芯片为例,在今年1月的CES 2018上,三星发布了最新旗舰处理器Exynos 9810,不过并没有搭载专用AI模块。与三星的“AI芯片”至今悬而未发相比,华为的麒麟970和苹果A11都已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打造集中在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2016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创企Viv Labs,它就是Bixby的前身。但即便如此,一直到2017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的来说,三星在手机AI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对不太激进,其围绕智能手机所构建的生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整合为主,并没有集中打造一个可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AI能力确实是落后了。虽然三星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再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有难度了。

4)Note 7爆炸事件成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起三星手机,Note 7爆炸至今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2016年8月末开始,三星在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机三星Note 7开始陆续在欧洲地区报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损伤与财产损失,同期欧洲地区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

9月2日,三星宣布开放全球召回,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中国除外。8月26日,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正常发售。

随着9月国行Note 7的发售,还有一份三星企业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半个月后,三星公告首次召回国行1858台产品,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出了两出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但三星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对此的回应是“为外部加热导致”,一直到同年10月11日,在国行版Note 7爆炸新闻接二连三曝出后,三星才宣布暂停Note 7生产,并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在安抚消费者与复苏国内品牌形象方面动作较为迟缓,可以说是致使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航班飞行期间禁用或者托运三星Note7手机。

印度市场已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已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来说说印度。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以来首次丢掉这项桂冠。

而根据IDC数据,在2017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一家是海外品牌,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甚至逼近负增长的当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根据IDC研究显示,2017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其中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2016年这一数字为仅34%。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因为从性价比方面三星品牌不占优势,生态也没有强大的抓手,所以三星的壁垒太低,在新兴市场份额会萎缩。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而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凭借着高品质、低价位战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一个地方市场都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被超过或者挤掉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风光登顶”与“陆续下滑”正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深刻借鉴的经历:一方面,你能否拿出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你能不能保持巅峰?一旦受到冲击、销量下滑时该如何及时处理?

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李氏家族掌权80年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2017年12月Q4财报):

三星电子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5.98万亿韩元(约合613.61亿美元),同比去年53.33万亿韩元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141.3亿美元),同比去年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器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屏业务;

* 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营收占比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 消费电子,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营收占比19.3%。

* 三星曾以80亿美元收购了Harman集团,获得汽车音响、专业音频、音响等业务,营收占比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间家族企业,由李秉哲于1938年创办——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旗下拥有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涉足电子、医疗、人寿、金融、建筑、酒店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了一部李氏家族的动荡史。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在过去这整整8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连串的嫡长争权、遗产争夺、政商暧昧、牢狱之灾、总统特赦、“老主”中风、“少主”继位等风波,跟TVB八点档点的家族争权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

而目前的三星“少主”,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曾在去年2月因贿赂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而被拘押监禁。2017年8月,一家韩国低等法庭对他判处5年监禁,但他此后在今年2月被判缓刑,当庭释放,预计韩国最高法院最早在今年8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

然而“少主”的牢狱风波似乎并没有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相反,三星集团在2017年业绩大增,仅拿三星电子为例,2017年全年,三星电子预计总运营利润将达53.6万亿韩元,较之2016年的利润29.24万亿韩元相比翻了将近一倍,内存和OLED屏幕两大强劲需求对此贡献甚多。

不过,相较起三星集团的蒸蒸日上,三星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则是既跌宕起伏,又冰火两重天的另一个故事了。

结语:丢掉中国市场,然后呢?

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在短短5年内下滑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胜利,至此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多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如果说目前这场较量还只停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上——那么这场较量有可能随着中国手机品牌出海而逐渐蔓延到全球。

也许很快,三星手机丢掉将并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一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也对国内手机品牌商出海提供了教训,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要进行深度本土化,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仍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如此夸张的份额下降,三星移动部门总监DJ Koh曾经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表示将会重整中国三星组织架构来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情况。而根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称,三星为了拯救在华份额,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属于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本。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8%,右: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图右由腾讯科技制图)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占据全球第一。而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台,换算过来约为全球市场的30%,而2017年三星总共在中国卖出了1107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仅占2%。

▲今年2月IDC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

三星,这个安卓时代的智能机王者,这个从功能机时代一路厮杀前进、造就市场传奇的传奇品牌;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中国市场第一(超过20%)一路滑落到仅剩2%,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8-2013:广泛技术布局+精准营销战略, 一路攀升至市场老大

2018年除了是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还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纪念。三星的第一款手机于1988年推出,跟摩托罗拉在1973年推出首部重达1.1kg的大哥大比起来,晚了15年时间。

因此,在1988年三星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初期,其实处在弱势阶段,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既没有品牌优势、又缺少手机打造经验。不过由于对市场营销及品牌定位的敏锐捕捉,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录序推出了超薄手机SH700、女性手机A408、MP3手机M188、彩屏手机T108、以及集蓝牙与视频等尖端技术的“商务时尚”手机D508,在功能机时代打下一片江山,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领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而在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潮流之中,才是三星真正一战成名的市场。

前文提到,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于1938年成立的“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卖鱼干、蔬菜水果、面条等。随着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三星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随后从家电制造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三星Galaxy S i9000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几乎拥有智能手机上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于是它陆续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起来,保证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舰手机Galaxy S i9000,这款配备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显示屏、搭载Exynos 3110处理器、后置500万像素+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可谓一鸣惊人,在当时的智能手机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而在2011年,三星顺势推出Galaxy S2(GT-I9100),这是三星第一款双核手机,在短短85天内达到了500万台出货纪录,一举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占率甩开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登顶全球最大手机最大制造商宝座。此后,三星又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安卓/塞班系统等多种技术,在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与营销轰炸,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在当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将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三星的因其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后来的HTC总裁王雪红曾经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由于要给自家手机的优先供货,导致HTC产品上市受限:导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HTC、金立等不少手机厂商都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2014-2018:四大原因致节节败退,Note 7爆炸成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过了2013年的“登顶”之后,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一直维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巅峰之后却持续下跌,落入节节败退的窘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显露出进入成熟期的迹象,各厂商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产品开始走向同质化的开端。

上图是来自市场咨询机构Sigmaintell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我们从图中可以看见,自从2013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大国产品牌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和OPPO,自2013年以来都几乎是以直线抬升的涨势在掠夺中国市场。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而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对三星冲击最大的恐怕要数华为了。由于三星手机一直主打的高端商务形象已经被华为替代,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识度在不断下降。

通信产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认为,在同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强上很多,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品牌高出很多。

2)本土化能力缺失: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

在智东西对手机爱好者的随机走访中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土化能力薄弱是被一众消费者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手机特别明显的越用越卡,如果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它只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逻辑、一些针对中国用户的小功能都不如华为、小米等品牌贴心,不过据称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已经针对这点有所改良。

另一位通讯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的本土化做得不好,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都采用全球视角,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去做优化,这一点与摩托罗拉没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早在2014年,正是4G时代火热的萌芽期,不少中国手机品牌都在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在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但是据手机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偏差,彼时还在集中销售3G手机,导致分销渠道库存堆积,影响利润。

与这类似的还有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掌控的薄弱。正如众多行业分析者指出的,vivo与OPPO的“逆袭神话”不得不归功于向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能力与对潜在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精准营销,从积极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再到重点突出美颜、时尚等手机功能,不一而足。与之对应的,小米与华为荣耀则在此前重点布局了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了不少小而美的爆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和华为的挤压,中低端产品却在性价比上弱于同行,在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上本土化能力又较为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排名全球前三的另外两位玩家——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从芯片、应用、生态等多方面发力。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中属于最不激进的一方。

先拿芯片为例,在今年1月的CES 2018上,三星发布了最新旗舰处理器Exynos 9810,不过并没有搭载专用AI模块。与三星的“AI芯片”至今悬而未发相比,华为的麒麟970和苹果A11都已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打造集中在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2016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创企Viv Labs,它就是Bixby的前身。但即便如此,一直到2017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的来说,三星在手机AI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对不太激进,其围绕智能手机所构建的生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整合为主,并没有集中打造一个可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AI能力确实是落后了。虽然三星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再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有难度了。

4)Note 7爆炸事件成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起三星手机,Note 7爆炸至今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2016年8月末开始,三星在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机三星Note 7开始陆续在欧洲地区报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损伤与财产损失,同期欧洲地区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

9月2日,三星宣布开放全球召回,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中国除外。8月26日,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正常发售。

随着9月国行Note 7的发售,还有一份三星企业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半个月后,三星公告首次召回国行1858台产品,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出了两出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但三星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对此的回应是“为外部加热导致”,一直到同年10月11日,在国行版Note 7爆炸新闻接二连三曝出后,三星才宣布暂停Note 7生产,并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在安抚消费者与复苏国内品牌形象方面动作较为迟缓,可以说是致使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航班飞行期间禁用或者托运三星Note7手机。

印度市场已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已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来说说印度。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以来首次丢掉这项桂冠。

而根据IDC数据,在2017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一家是海外品牌,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甚至逼近负增长的当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根据IDC研究显示,2017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其中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2016年这一数字为仅34%。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因为从性价比方面三星品牌不占优势,生态也没有强大的抓手,所以三星的壁垒太低,在新兴市场份额会萎缩。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而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凭借着高品质、低价位战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一个地方市场都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被超过或者挤掉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风光登顶”与“陆续下滑”正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深刻借鉴的经历:一方面,你能否拿出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你能不能保持巅峰?一旦受到冲击、销量下滑时该如何及时处理?

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李氏家族掌权80年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2017年12月Q4财报):

三星电子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5.98万亿韩元(约合613.61亿美元),同比去年53.33万亿韩元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141.3亿美元),同比去年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器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屏业务;

* 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营收占比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 消费电子,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营收占比19.3%。

* 三星曾以80亿美元收购了Harman集团,获得汽车音响、专业音频、音响等业务,营收占比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间家族企业,由李秉哲于1938年创办——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旗下拥有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涉足电子、医疗、人寿、金融、建筑、酒店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了一部李氏家族的动荡史。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在过去这整整8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连串的嫡长争权、遗产争夺、政商暧昧、牢狱之灾、总统特赦、“老主”中风、“少主”继位等风波,跟TVB八点档点的家族争权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

而目前的三星“少主”,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曾在去年2月因贿赂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而被拘押监禁。2017年8月,一家韩国低等法庭对他判处5年监禁,但他此后在今年2月被判缓刑,当庭释放,预计韩国最高法院最早在今年8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

然而“少主”的牢狱风波似乎并没有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相反,三星集团在2017年业绩大增,仅拿三星电子为例,2017年全年,三星电子预计总运营利润将达53.6万亿韩元,较之2016年的利润29.24万亿韩元相比翻了将近一倍,内存和OLED屏幕两大强劲需求对此贡献甚多。

不过,相较起三星集团的蒸蒸日上,三星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则是既跌宕起伏,又冰火两重天的另一个故事了。

结语:丢掉中国市场,然后呢?

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在短短5年内下滑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胜利,至此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多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如果说目前这场较量还只停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上——那么这场较量有可能随着中国手机品牌出海而逐渐蔓延到全球。

也许很快,三星手机丢掉将并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一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也对国内手机品牌商出海提供了教训,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要进行深度本土化,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仍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如此夸张的份额下降,三星移动部门总监DJ Koh曾经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表示将会重整中国三星组织架构来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情况。而根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称,三星为了拯救在华份额,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属于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本。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8%,右: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图右由腾讯科技制图)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占据全球第一。而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台,换算过来约为全球市场的30%,而2017年三星总共在中国卖出了1107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仅占2%。

▲今年2月IDC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

三星,这个安卓时代的智能机王者,这个从功能机时代一路厮杀前进、造就市场传奇的传奇品牌;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中国市场第一(超过20%)一路滑落到仅剩2%,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8-2013:广泛技术布局+精准营销战略, 一路攀升至市场老大

2018年除了是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还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纪念。三星的第一款手机于1988年推出,跟摩托罗拉在1973年推出首部重达1.1kg的大哥大比起来,晚了15年时间。

因此,在1988年三星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初期,其实处在弱势阶段,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既没有品牌优势、又缺少手机打造经验。不过由于对市场营销及品牌定位的敏锐捕捉,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录序推出了超薄手机SH700、女性手机A408、MP3手机M188、彩屏手机T108、以及集蓝牙与视频等尖端技术的“商务时尚”手机D508,在功能机时代打下一片江山,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领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而在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潮流之中,才是三星真正一战成名的市场。

前文提到,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于1938年成立的“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卖鱼干、蔬菜水果、面条等。随着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三星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随后从家电制造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三星Galaxy S i9000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几乎拥有智能手机上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于是它陆续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起来,保证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舰手机Galaxy S i9000,这款配备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显示屏、搭载Exynos 3110处理器、后置500万像素+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可谓一鸣惊人,在当时的智能手机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而在2011年,三星顺势推出Galaxy S2(GT-I9100),这是三星第一款双核手机,在短短85天内达到了500万台出货纪录,一举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占率甩开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登顶全球最大手机最大制造商宝座。此后,三星又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安卓/塞班系统等多种技术,在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与营销轰炸,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在当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将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三星的因其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后来的HTC总裁王雪红曾经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由于要给自家手机的优先供货,导致HTC产品上市受限:导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HTC、金立等不少手机厂商都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2014-2018:四大原因致节节败退,Note 7爆炸成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过了2013年的“登顶”之后,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一直维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巅峰之后却持续下跌,落入节节败退的窘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显露出进入成熟期的迹象,各厂商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产品开始走向同质化的开端。

上图是来自市场咨询机构Sigmaintell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我们从图中可以看见,自从2013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大国产品牌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和OPPO,自2013年以来都几乎是以直线抬升的涨势在掠夺中国市场。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而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对三星冲击最大的恐怕要数华为了。由于三星手机一直主打的高端商务形象已经被华为替代,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识度在不断下降。

通信产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认为,在同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强上很多,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品牌高出很多。

2)本土化能力缺失: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

在智东西对手机爱好者的随机走访中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土化能力薄弱是被一众消费者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手机特别明显的越用越卡,如果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它只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逻辑、一些针对中国用户的小功能都不如华为、小米等品牌贴心,不过据称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已经针对这点有所改良。

另一位通讯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的本土化做得不好,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都采用全球视角,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去做优化,这一点与摩托罗拉没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早在2014年,正是4G时代火热的萌芽期,不少中国手机品牌都在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在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但是据手机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偏差,彼时还在集中销售3G手机,导致分销渠道库存堆积,影响利润。

与这类似的还有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掌控的薄弱。正如众多行业分析者指出的,vivo与OPPO的“逆袭神话”不得不归功于向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能力与对潜在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精准营销,从积极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再到重点突出美颜、时尚等手机功能,不一而足。与之对应的,小米与华为荣耀则在此前重点布局了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了不少小而美的爆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和华为的挤压,中低端产品却在性价比上弱于同行,在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上本土化能力又较为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排名全球前三的另外两位玩家——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从芯片、应用、生态等多方面发力。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中属于最不激进的一方。

先拿芯片为例,在今年1月的CES 2018上,三星发布了最新旗舰处理器Exynos 9810,不过并没有搭载专用AI模块。与三星的“AI芯片”至今悬而未发相比,华为的麒麟970和苹果A11都已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打造集中在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2016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创企Viv Labs,它就是Bixby的前身。但即便如此,一直到2017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的来说,三星在手机AI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对不太激进,其围绕智能手机所构建的生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整合为主,并没有集中打造一个可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AI能力确实是落后了。虽然三星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再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有难度了。

4)Note 7爆炸事件成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起三星手机,Note 7爆炸至今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2016年8月末开始,三星在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机三星Note 7开始陆续在欧洲地区报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损伤与财产损失,同期欧洲地区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

9月2日,三星宣布开放全球召回,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中国除外。8月26日,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正常发售。

随着9月国行Note 7的发售,还有一份三星企业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半个月后,三星公告首次召回国行1858台产品,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出了两出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但三星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对此的回应是“为外部加热导致”,一直到同年10月11日,在国行版Note 7爆炸新闻接二连三曝出后,三星才宣布暂停Note 7生产,并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在安抚消费者与复苏国内品牌形象方面动作较为迟缓,可以说是致使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航班飞行期间禁用或者托运三星Note7手机。

印度市场已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已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来说说印度。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以来首次丢掉这项桂冠。

而根据IDC数据,在2017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一家是海外品牌,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甚至逼近负增长的当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根据IDC研究显示,2017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其中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2016年这一数字为仅34%。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因为从性价比方面三星品牌不占优势,生态也没有强大的抓手,所以三星的壁垒太低,在新兴市场份额会萎缩。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而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凭借着高品质、低价位战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一个地方市场都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被超过或者挤掉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风光登顶”与“陆续下滑”正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深刻借鉴的经历:一方面,你能否拿出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你能不能保持巅峰?一旦受到冲击、销量下滑时该如何及时处理?

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李氏家族掌权80年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2017年12月Q4财报):

三星电子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5.98万亿韩元(约合613.61亿美元),同比去年53.33万亿韩元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141.3亿美元),同比去年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器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屏业务;

* 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营收占比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 消费电子,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营收占比19.3%。

* 三星曾以80亿美元收购了Harman集团,获得汽车音响、专业音频、音响等业务,营收占比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间家族企业,由李秉哲于1938年创办——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旗下拥有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涉足电子、医疗、人寿、金融、建筑、酒店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了一部李氏家族的动荡史。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在过去这整整8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连串的嫡长争权、遗产争夺、政商暧昧、牢狱之灾、总统特赦、“老主”中风、“少主”继位等风波,跟TVB八点档点的家族争权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

而目前的三星“少主”,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曾在去年2月因贿赂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而被拘押监禁。2017年8月,一家韩国低等法庭对他判处5年监禁,但他此后在今年2月被判缓刑,当庭释放,预计韩国最高法院最早在今年8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

然而“少主”的牢狱风波似乎并没有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相反,三星集团在2017年业绩大增,仅拿三星电子为例,2017年全年,三星电子预计总运营利润将达53.6万亿韩元,较之2016年的利润29.24万亿韩元相比翻了将近一倍,内存和OLED屏幕两大强劲需求对此贡献甚多。

不过,相较起三星集团的蒸蒸日上,三星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则是既跌宕起伏,又冰火两重天的另一个故事了。

结语:丢掉中国市场,然后呢?

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在短短5年内下滑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胜利,至此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多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如果说目前这场较量还只停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上——那么这场较量有可能随着中国手机品牌出海而逐渐蔓延到全球。

也许很快,三星手机丢掉将并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一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也对国内手机品牌商出海提供了教训,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要进行深度本土化,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仍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如此夸张的份额下降,三星移动部门总监DJ Koh曾经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表示将会重整中国三星组织架构来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情况。而根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称,三星为了拯救在华份额,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属于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本。

11,为什么很多炫酷的产品并没能流行起来?_

在科技领域有很多产品或功能,当你第一次见它的时候,你会被它炫酷逆天的操作、天才般的创意所深深吸引,甚至你会总心底欢呼:“Amazing!这一定就是未来!”

然而现实是,很多你认为会改变世界的产品在几年之后不见了踪影或几乎没有人使用它,他们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被世界所遗忘。

由此引出了产品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什么很多炫酷的产品并没能流行起来?

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炫酷但不流行产品的例子:

第一、Leap motion——这个小巧、廉价的配件可以让手指瞬间拥有黑科技功能——隔空操作,发布之初就引起轰动,科技圈盛赞其为革命性的发明,然而五年过去了,这个炫酷且不到200元人民币的产品依然没有走向大众,我们几乎看到不到它的身影。

第二,谷歌眼镜——这个星球上顶尖创新公司谷歌倾力打造的未来产品,在享尽镁光灯过后早已宣布无限期停止了其消费者版本计划。

第三,VR设备——被高盛分析认为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VR头盔,目前即使最高端的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消费者遗弃到墙角吃灰。

以上是仅仅为众多科技产品中典型的三个,当我们真正盘点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科技史上有无数炫酷但最终未成大器的产品:任天堂的虚拟男孩、微软的体感设备、3D电视、三星带投影功能的手机、平衡电动车、模块化手机......

当我们事后诸葛亮地去回顾这些产品的时候,每一个我们都能分析出众多具体原因:比如任天堂的虚拟男孩是因为画面只支持一种画面颜色;VR是因为性能还不够;谷歌眼镜是因为隐私问题;投影仪手机是因为电池容量不足......

当我们把每一个产品简单归因于某个单一原因的时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低解释水平”,而事实上我们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些众多失败的原因中,有没有一些共性或者规律?有没有一些能总结并指导后续产品研发策略的“通用特征”?本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炫酷和用户价值及用户体验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为什么觉得一个产品炫酷?

是因为这个产品突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比如Leap motion的隔空操作,我们会惊叹手指居然不用接触就可以控制屏幕,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第一印象的新鲜感终究会过去,之后我们就会回归到“这个产品能给我带来神马?”这个重要问题上,很多炫酷的产品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只是炫酷,但提供不了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我们看几个典型案例:

Leap motion为什么失败?当年我第一次买到Leap motion,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一个切水果游戏,识别非常精准,的确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把它发到朋友圈,朋友们也纷纷表示非常新奇。

然而问题是我切了仅仅五分钟之后,我的手指就很酸了,不得不停下来,我后续又下载了一些游戏和应用,无一例外地发现没有一个应用能让我玩十分钟而手指不酸不累,这就是产品炫酷但用户价值接近0的典型案例。(并非背后的技术没有价值和意义,如今Leap motion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已经全力转型做VR手势识别了)

微信有哪些惊艳但其实使用率比较低的功能?微信街景绝对算一个!2013年8月微信5.0发布,除了打飞机之外还有一个让无数人惊叹功能——扫一扫街景,轻轻一点就能进入所在地的实地街景。

尽管后续被证实微信仅仅是通过地理位置定位而并非通过扫一扫列出的街景,还是引发了无数网民的欢呼,科技媒体也沸腾了,翻了翻当时科技媒体的报道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微信街景的实际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实景地图对于普通地图而言无论从视觉性和灵活性方面都差强人意,使用率极低,科技媒体的O2O革命并没有到来,炫酷是一回事,用户体验是另一回事!

“炫酷的功能、糟糕的体验”,同样的问题无数遍地在科技行业上演:

苹果的3DTouch压感屏被证明是公司的意淫,人们根本无法区分重按和长按之间的差别;

支付宝AR红包被证明是一次炫技,其复杂的操作和真实场景确实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

能连WiFi的洗衣机被证实完全没有体验价值,放入衣服然后点一个按钮的就能搞定的事,完全没必要再到手机上再去操作一遍,其提供的预约、暂停等附复杂功能对99%的用户而言完全不需要(我家的美的洗衣机APP我第一次操作过后就卸载了)

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这些著名的失败产品其实和技术能力无关,很多产品都是行业里技术顶尖的公司出品,它们只是忽略了真正的体验而已。

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炫酷同时又兼具用户价值产品都已经真正成为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畅销品,它们在给消费者惊叹的同时还能带来真实巨大的体验提升,比如: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iPod的时候,还在磁带和CD时代的我们惊叹它可以如此小的身躯可以存下“1000首歌”,这是认知的突破,我们会觉得它不可思议,这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炫酷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抛弃笨重的随身听和索尼的Walkman了,这是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

当我们第一次看iPhone第一代发布会,看到乔布斯用双指放大一张图片的时候,我们惊呆了:不可思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双指可以自由操作的多点触摸屏让我们的手机完成各种操作都丝般顺滑——直观、简单!事实上,正是多点触控让手机的屏幕从显示屏真正变成了操作屏,而同期的诺基亚则落后一个时代,它忘记了那句“科技以人为本”的Slogan。

在产品领域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炫酷其实不重要,体验才重要——微信从不炫酷,但它无处不在,当你的产品炫酷的时候,你就要思考这个炫酷是否具备用户价值:

特斯拉的大屏在炫酷的同时把车内所有操作都进行数字化并支持在线升级迭代;

iPhone4S的指纹解锁炫酷的同时带给你简洁的安全体验;

炫酷无叶风扇能切实降低噪音;

iPhone X的脸部识别缩短了身份验证的操作流程......

这些都是炫酷而且实用的真实案例,如果你的产品只是炫酷,对不起,产品世界的残酷法则会把你打回原形!

我曾经也无数次地反复点击Path那个炫酷的发布按钮,直到我发现它其实并没有神马卵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预言索尼的最新酷炫的新品——索尼Xperia Touch必将失败!这个把投影仪变成直接操作画面的的新设备:酷炫有余、实用不足。

第一、亮度不够,这一点把大多数明亮的场景所排除了。

第二,存在一个重要的体验矛盾:当它把画面放的特别大的时候,直接手势操作就会变得无比别扭。

而把投影画面缩小到手势可以自由操作的大小时,人们就会选择iPad这种更加直观的设备,毕竟无论投影多么真实,在平板屏幕上直接操作的体验会远远胜过在木板、地板上划来划去。

最后再加上它1.3万的作死售价,我赌5毛钱:如果索尼不对做Xperia Touch做根本性的体验调整,三年内必死无疑!信仰也要遵照基本法啊!

二、炫酷的成本:我们为炫酷放弃了神马?

刚刚分析了炫酷但没有体验价值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很多产品炫酷、也有价值,为什么还是不够流行和成功呢?比如三星带投影的手机——Galaxy Beam。答案是——忽略了炫酷的成本!

很多人看到成本以为我说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如要实现炫酷的制造成本太高,所以价格贵,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我要说的成本,因为在IT行业,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性能问题导致的成本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都会解决。

我说的成本是指实现炫酷背后的操作成本和体验成本,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硬件产品经理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取舍——当你强化某一产品特性的时候通常必须弱化另一特性为代价,在经济学上,这叫机会成本。

比如,三星的投影手机,看起来很炫酷,但背后的成本是电池续航严重不足,同时手机变得特别厚,而续航和手机厚度在智能手机时代极其重要。

再来看几个例子:

1.MOTO X极,联想收购MOTO之后推出的一款手机,号称如何摔都摔不坏,但其背后的代价就是整个机身变得极丑无比,边框可以跑马,一个正常审美的人都不会使用这种手机。

2.情侣床垫,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一个情侣床垫,把床垫分成多块,可以让情侣舒服地相拥而睡,手不再感到麻木,但其体验成本是你不敢在床上放任何小物件,因为它随时都可能掉下去,而这则是一个噩梦。

3.三星S4手机的眼球暂停功能,即用户在看视频的时候,通过前置摄像头识别眼球状态,如果没在看视频则自动停止播放视频,然而这个功能需要一直开着前置摄像头,其超高的电耗根本使用不了多久。

看过《蓝海战略》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里边的一个价值曲线的概念,我们就用这条价值曲线来解释体验成本的问题——任何一个产品是由多重属性来决定它的价值的,每一个属性的价值不一样,比如在手机领域,三个手机的价值曲线是这样的:

1.横轴代表着决定一个手机综合体验的主要因素,比如外观、续航、相机等,越往右侧重要性越低,纵轴代表每一个手机在这些体验要素上的值,值越高代表这个因素体验越好。

理论上,每一个因素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实际中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每一个手机厂商都追求差异化策略,比如OPPO主打相机、快充等,差异化策略具体到图中就是每一个手机都有一条独特的价值曲线。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iPhone作为行业内翘楚,在前面几项中分值都非常高,抗摔弱一些,而额外功能则没有。

三星投影手机Galaxy Beam强化了额外功能,即可以投影,但它的代价是前面的续航和外观都受到了影响,在这两项上得分很低。MOTO极则强化了抗摔功能,直接导致了外观得分降低。

如果追求炫酷的过程中牺牲的是没有那么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说这种炫酷的体验成本低,或者说炫酷带来的利益能远远超过牺牲的体验要素,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比如iPhone初代为上网体验牺牲的续航(相对于诺基亚),iPhone4为外观使用玻璃机身牺牲抗摔性,但在三星的投影手机、MOTO的抗摔手机为没那么重要的因素——投影、抗摔去牺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外观、续航,就属于体验成本过高的体现。

炫酷本身没错,错的是炫酷的体验成本太高。

三、社交压力:没有人会使用那些“让人看起来很傻”的产品

人永远是社交动物,任何一个产品都理应让消费者购买之后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个更糟糕的自己,如果使用一个产品会让人看起来很傻,那么这个产品肯定走不远。

下面的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产品卖的不应该是产品本身,而是那个使用了你产品之后变得更完美的人!

乔布斯发布iPhone4的时候演示了Siri,当时的发布会也震惊了整个科技界,人们以为智能时代会提前到来,然而Siri的使用率到今天依然没有成为主流,我们几乎在公共场合看不到使用Siri的人。

有人说是因为Siri现在还不够智能,但这个解释很显然不够准确,因为它解释不了同用不够智能的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热销,实际上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在公共场合对着一台手机说话,会让我看起来很傻。

科技界难以理解人类的复杂性的案例远不止Siri,另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VR头盔,VR失宠很多人说是因为性能不足、没有内容、眩晕、价格高企.......

这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我想说——即使这些问题通通都得到解决,VR设备也不可能像手机一样变成一个如此贴身、高频的工具。在这个地铁上掏出iPad都面临被鄙视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象一节车厢全是带着VR头盔的人们,我们也很难想象在聚会、聚餐、社交的时候我们能想使用手机一样自然地戴上一个头盔。

女友关爱智障的眼神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谷歌眼镜上,谷歌眼镜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戴上谷歌眼镜并不是像谷歌官方图片中那样让你科技感十足,而现实情况是他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智障,同时,由于谷歌眼镜有拍摄功能,因此当你戴上谷歌眼镜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会招致本能的反感和顾忌,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在偷拍他。

你认为谷歌眼镜是这样的

事实上它是这样的

三星在S4手机上有一个炫酷的功能,叫“眼球滚动”,即它会使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识别你的眼球轨迹,当你在浏览内容的时候如果已经读到了手机的底部,手机会自动滚动或翻页。

我当时微博的一位同事在体验这个功能的时候,发现眼睛读到底部还不行,还需要上下稍微移动一下,即他读到底部的时候必须反复点几下头,当时我作为同事看着他这样“宛若智障”的操作,笑了半个小时。

我们花钱买一个件商品,是希望它让我们看起来更时尚、聪明、有品位,而不是让我们看起来像一个智障!

四、受众范围和使用频次决定了流行度

还有一些产品,不存在以上的任何问题,炫酷、实用、没有体验成本、看起来非但不傻还很时尚,但是依然不够流行,这种产品没能流行的原因是神马呢?答案是频次低和受众小。

我在一年前玩过一个APP叫“小偶”,它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扫描用户自己的脸部特征,生成一个专属的三维脸部模型,并以此生产各种逼真的表情,可以配台词,可以换衣服、发型、带眼睛等无数个性化操作。

甚至还能生产各种如拜年、生日祝福等视频短片,从体验的角度无可挑剔,是一个非常成熟的APP,背后的技术和体验细节也非常到位,而唯一的问题是——我一次性生成了N张自己的3D动态表情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点击过这个APP。

这就是典型的低频产品,用户体验很好,但它不会频繁使用,因此很难制造流行,而和低频一样,受众小也是炫酷产品难以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按受众范围和频次高低两个维度把产品分成四个象限,就会发现第一象限频次高、受众广的称之为“刚需”,第二象限频次高、受众小的称之为“小众需求”,第三象限频次低、受众小称之为“罕见需求”,第四象限频次低、受众广称之为“低频需求”。

低频和小众是流行的敌人,我们发现很多炫酷但没能流行的产品都坐落在二、四象限中,比如像“婚礼纪”这样的APP就属于低频产品,就是专门为适婚人群准备的,但使用频次很低,流行需要传播,而低频则限制了传播;

小众也限制了产品的大范围传播,比如同志社交产品即使体验做的足够出色它也不可能走出同志圈的范围,智能血压计尽管在高血压人群中广受欢迎但不足以支持大范围的大众流行。

需要说明的是:和上面三个原因相比,小众和低频只是产品属性,并不意味着产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这类产品无法走向大众而已,如果能找到持续的商业模式,很多低频和小众的炫酷产品都活得很好——无人机、拍立得、游戏主机、证件照APP等优秀的产品作为一个品类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好了,以上就是卫夕总结的炫酷产品无法流行的四大原因,有人问:有没有神马产品把以上四个原因全部占上的呢?

四个原因通通占上这个难度太大了!然而并不意味着没有,在亚马逊上有这样一款产品——Laser Guided Scissors,红外激光制导剪刀,它是为了解决我们剪东西时对不准的问题。

哈哈哈,不要笑,它真的存在,售价14.99美元,它360度无死角把以上四个理由全部占上:

第一,炫酷但没有神马卵用——你剪的时候手如果冻激光就会动;

第二,体验成本高——为了炫酷加的红外部件把剪刀变得不伦不类;

第三,你用这把剪刀时别人一定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你;

第四,超小众加超低频。

它个位数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最后,作为产品人,张小龙的这段话是需要多读几遍的: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作者其他深度长文,看完你会把这个公众号置顶滴】:

【深度长文】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

【深度长文】如何轻松创作出性感广告?

【深度长文】为什么微博不像微信一样设计得简洁?

【深度长文】为什么“性感营销”威力巨大?

“卫夕聊广告,不止聊广告”,只写深度长文!

如果觉得有用,还请点赞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已进行版权登记,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huweixi

在科技领域有很多产品或功能,当你第一次见它的时候,你会被它炫酷逆天的操作、天才般的创意所深深吸引,甚至你会总心底欢呼:“Amazing!这一定就是未来!”

然而现实是,很多你认为会改变世界的产品在几年之后不见了踪影或几乎没有人使用它,他们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被世界所遗忘。

由此引出了产品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什么很多炫酷的产品并没能流行起来?

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炫酷但不流行产品的例子:

第一、Leap motion——这个小巧、廉价的配件可以让手指瞬间拥有黑科技功能——隔空操作,发布之初就引起轰动,科技圈盛赞其为革命性的发明,然而五年过去了,这个炫酷且不到200元人民币的产品依然没有走向大众,我们几乎看到不到它的身影。

第二,谷歌眼镜——这个星球上顶尖创新公司谷歌倾力打造的未来产品,在享尽镁光灯过后早已宣布无限期停止了其消费者版本计划。

第三,VR设备——被高盛分析认为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VR头盔,目前即使最高端的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消费者遗弃到墙角吃灰。

以上是仅仅为众多科技产品中典型的三个,当我们真正盘点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科技史上有无数炫酷但最终未成大器的产品:任天堂的虚拟男孩、微软的体感设备、3D电视、三星带投影功能的手机、平衡电动车、模块化手机......

当我们事后诸葛亮地去回顾这些产品的时候,每一个我们都能分析出众多具体原因:比如任天堂的虚拟男孩是因为画面只支持一种画面颜色;VR是因为性能还不够;谷歌眼镜是因为隐私问题;投影仪手机是因为电池容量不足......

当我们把每一个产品简单归因于某个单一原因的时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低解释水平”,而事实上我们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些众多失败的原因中,有没有一些共性或者规律?有没有一些能总结并指导后续产品研发策略的“通用特征”?本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炫酷和用户价值及用户体验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为什么觉得一个产品炫酷?

是因为这个产品突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比如Leap motion的隔空操作,我们会惊叹手指居然不用接触就可以控制屏幕,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第一印象的新鲜感终究会过去,之后我们就会回归到“这个产品能给我带来神马?”这个重要问题上,很多炫酷的产品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只是炫酷,但提供不了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我们看几个典型案例:

Leap motion为什么失败?当年我第一次买到Leap motion,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一个切水果游戏,识别非常精准,的确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把它发到朋友圈,朋友们也纷纷表示非常新奇。

然而问题是我切了仅仅五分钟之后,我的手指就很酸了,不得不停下来,我后续又下载了一些游戏和应用,无一例外地发现没有一个应用能让我玩十分钟而手指不酸不累,这就是产品炫酷但用户价值接近0的典型案例。(并非背后的技术没有价值和意义,如今Leap motion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已经全力转型做VR手势识别了)

微信有哪些惊艳但其实使用率比较低的功能?微信街景绝对算一个!2013年8月微信5.0发布,除了打飞机之外还有一个让无数人惊叹功能——扫一扫街景,轻轻一点就能进入所在地的实地街景。

尽管后续被证实微信仅仅是通过地理位置定位而并非通过扫一扫列出的街景,还是引发了无数网民的欢呼,科技媒体也沸腾了,翻了翻当时科技媒体的报道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微信街景的实际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实景地图对于普通地图而言无论从视觉性和灵活性方面都差强人意,使用率极低,科技媒体的O2O革命并没有到来,炫酷是一回事,用户体验是另一回事!

“炫酷的功能、糟糕的体验”,同样的问题无数遍地在科技行业上演:

苹果的3DTouch压感屏被证明是公司的意淫,人们根本无法区分重按和长按之间的差别;

支付宝AR红包被证明是一次炫技,其复杂的操作和真实场景确实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

能连WiFi的洗衣机被证实完全没有体验价值,放入衣服然后点一个按钮的就能搞定的事,完全没必要再到手机上再去操作一遍,其提供的预约、暂停等附复杂功能对99%的用户而言完全不需要(我家的美的洗衣机APP我第一次操作过后就卸载了)

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这些著名的失败产品其实和技术能力无关,很多产品都是行业里技术顶尖的公司出品,它们只是忽略了真正的体验而已。

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炫酷同时又兼具用户价值产品都已经真正成为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畅销品,它们在给消费者惊叹的同时还能带来真实巨大的体验提升,比如: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iPod的时候,还在磁带和CD时代的我们惊叹它可以如此小的身躯可以存下“1000首歌”,这是认知的突破,我们会觉得它不可思议,这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炫酷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抛弃笨重的随身听和索尼的Walkman了,这是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

当我们第一次看iPhone第一代发布会,看到乔布斯用双指放大一张图片的时候,我们惊呆了:不可思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双指可以自由操作的多点触摸屏让我们的手机完成各种操作都丝般顺滑——直观、简单!事实上,正是多点触控让手机的屏幕从显示屏真正变成了操作屏,而同期的诺基亚则落后一个时代,它忘记了那句“科技以人为本”的Slogan。

在产品领域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炫酷其实不重要,体验才重要——微信从不炫酷,但它无处不在,当你的产品炫酷的时候,你就要思考这个炫酷是否具备用户价值:

特斯拉的大屏在炫酷的同时把车内所有操作都进行数字化并支持在线升级迭代;

iPhone4S的指纹解锁炫酷的同时带给你简洁的安全体验;

炫酷无叶风扇能切实降低噪音;

iPhone X的脸部识别缩短了身份验证的操作流程......

这些都是炫酷而且实用的真实案例,如果你的产品只是炫酷,对不起,产品世界的残酷法则会把你打回原形!

我曾经也无数次地反复点击Path那个炫酷的发布按钮,直到我发现它其实并没有神马卵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预言索尼的最新酷炫的新品——索尼Xperia Touch必将失败!这个把投影仪变成直接操作画面的的新设备:酷炫有余、实用不足。

第一、亮度不够,这一点把大多数明亮的场景所排除了。

第二,存在一个重要的体验矛盾:当它把画面放的特别大的时候,直接手势操作就会变得无比别扭。

而把投影画面缩小到手势可以自由操作的大小时,人们就会选择iPad这种更加直观的设备,毕竟无论投影多么真实,在平板屏幕上直接操作的体验会远远胜过在木板、地板上划来划去。

最后再加上它1.3万的作死售价,我赌5毛钱:如果索尼不对做Xperia Touch做根本性的体验调整,三年内必死无疑!信仰也要遵照基本法啊!

二、炫酷的成本:我们为炫酷放弃了神马?

刚刚分析了炫酷但没有体验价值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很多产品炫酷、也有价值,为什么还是不够流行和成功呢?比如三星带投影的手机——Galaxy Beam。答案是——忽略了炫酷的成本!

很多人看到成本以为我说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如要实现炫酷的制造成本太高,所以价格贵,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我要说的成本,因为在IT行业,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性能问题导致的成本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都会解决。

我说的成本是指实现炫酷背后的操作成本和体验成本,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硬件产品经理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取舍——当你强化某一产品特性的时候通常必须弱化另一特性为代价,在经济学上,这叫机会成本。

比如,三星的投影手机,看起来很炫酷,但背后的成本是电池续航严重不足,同时手机变得特别厚,而续航和手机厚度在智能手机时代极其重要。

再来看几个例子:

1.MOTO X极,联想收购MOTO之后推出的一款手机,号称如何摔都摔不坏,但其背后的代价就是整个机身变得极丑无比,边框可以跑马,一个正常审美的人都不会使用这种手机。

2.情侣床垫,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一个情侣床垫,把床垫分成多块,可以让情侣舒服地相拥而睡,手不再感到麻木,但其体验成本是你不敢在床上放任何小物件,因为它随时都可能掉下去,而这则是一个噩梦。

3.三星S4手机的眼球暂停功能,即用户在看视频的时候,通过前置摄像头识别眼球状态,如果没在看视频则自动停止播放视频,然而这个功能需要一直开着前置摄像头,其超高的电耗根本使用不了多久。

看过《蓝海战略》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里边的一个价值曲线的概念,我们就用这条价值曲线来解释体验成本的问题——任何一个产品是由多重属性来决定它的价值的,每一个属性的价值不一样,比如在手机领域,三个手机的价值曲线是这样的:

1.横轴代表着决定一个手机综合体验的主要因素,比如外观、续航、相机等,越往右侧重要性越低,纵轴代表每一个手机在这些体验要素上的值,值越高代表这个因素体验越好。

理论上,每一个因素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实际中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每一个手机厂商都追求差异化策略,比如OPPO主打相机、快充等,差异化策略具体到图中就是每一个手机都有一条独特的价值曲线。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iPhone作为行业内翘楚,在前面几项中分值都非常高,抗摔弱一些,而额外功能则没有。

三星投影手机Galaxy Beam强化了额外功能,即可以投影,但它的代价是前面的续航和外观都受到了影响,在这两项上得分很低。MOTO极则强化了抗摔功能,直接导致了外观得分降低。

如果追求炫酷的过程中牺牲的是没有那么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说这种炫酷的体验成本低,或者说炫酷带来的利益能远远超过牺牲的体验要素,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比如iPhone初代为上网体验牺牲的续航(相对于诺基亚),iPhone4为外观使用玻璃机身牺牲抗摔性,但在三星的投影手机、MOTO的抗摔手机为没那么重要的因素——投影、抗摔去牺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外观、续航,就属于体验成本过高的体现。

炫酷本身没错,错的是炫酷的体验成本太高。

三、社交压力:没有人会使用那些“让人看起来很傻”的产品

人永远是社交动物,任何一个产品都理应让消费者购买之后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个更糟糕的自己,如果使用一个产品会让人看起来很傻,那么这个产品肯定走不远。

下面的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产品卖的不应该是产品本身,而是那个使用了你产品之后变得更完美的人!

乔布斯发布iPhone4的时候演示了Siri,当时的发布会也震惊了整个科技界,人们以为智能时代会提前到来,然而Siri的使用率到今天依然没有成为主流,我们几乎在公共场合看不到使用Siri的人。

有人说是因为Siri现在还不够智能,但这个解释很显然不够准确,因为它解释不了同用不够智能的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热销,实际上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在公共场合对着一台手机说话,会让我看起来很傻。

科技界难以理解人类的复杂性的案例远不止Siri,另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VR头盔,VR失宠很多人说是因为性能不足、没有内容、眩晕、价格高企.......

这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我想说——即使这些问题通通都得到解决,VR设备也不可能像手机一样变成一个如此贴身、高频的工具。在这个地铁上掏出iPad都面临被鄙视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象一节车厢全是带着VR头盔的人们,我们也很难想象在聚会、聚餐、社交的时候我们能想使用手机一样自然地戴上一个头盔。

女友关爱智障的眼神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谷歌眼镜上,谷歌眼镜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戴上谷歌眼镜并不是像谷歌官方图片中那样让你科技感十足,而现实情况是他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智障,同时,由于谷歌眼镜有拍摄功能,因此当你戴上谷歌眼镜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会招致本能的反感和顾忌,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在偷拍他。

你认为谷歌眼镜是这样的

事实上它是这样的

三星在S4手机上有一个炫酷的功能,叫“眼球滚动”,即它会使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识别你的眼球轨迹,当你在浏览内容的时候如果已经读到了手机的底部,手机会自动滚动或翻页。

我当时微博的一位同事在体验这个功能的时候,发现眼睛读到底部还不行,还需要上下稍微移动一下,即他读到底部的时候必须反复点几下头,当时我作为同事看着他这样“宛若智障”的操作,笑了半个小时。

我们花钱买一个件商品,是希望它让我们看起来更时尚、聪明、有品位,而不是让我们看起来像一个智障!

四、受众范围和使用频次决定了流行度

还有一些产品,不存在以上的任何问题,炫酷、实用、没有体验成本、看起来非但不傻还很时尚,但是依然不够流行,这种产品没能流行的原因是神马呢?答案是频次低和受众小。

我在一年前玩过一个APP叫“小偶”,它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扫描用户自己的脸部特征,生成一个专属的三维脸部模型,并以此生产各种逼真的表情,可以配台词,可以换衣服、发型、带眼睛等无数个性化操作。

甚至还能生产各种如拜年、生日祝福等视频短片,从体验的角度无可挑剔,是一个非常成熟的APP,背后的技术和体验细节也非常到位,而唯一的问题是——我一次性生成了N张自己的3D动态表情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点击过这个APP。

这就是典型的低频产品,用户体验很好,但它不会频繁使用,因此很难制造流行,而和低频一样,受众小也是炫酷产品难以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按受众范围和频次高低两个维度把产品分成四个象限,就会发现第一象限频次高、受众广的称之为“刚需”,第二象限频次高、受众小的称之为“小众需求”,第三象限频次低、受众小称之为“罕见需求”,第四象限频次低、受众广称之为“低频需求”。

低频和小众是流行的敌人,我们发现很多炫酷但没能流行的产品都坐落在二、四象限中,比如像“婚礼纪”这样的APP就属于低频产品,就是专门为适婚人群准备的,但使用频次很低,流行需要传播,而低频则限制了传播;

小众也限制了产品的大范围传播,比如同志社交产品即使体验做的足够出色它也不可能走出同志圈的范围,智能血压计尽管在高血压人群中广受欢迎但不足以支持大范围的大众流行。

需要说明的是:和上面三个原因相比,小众和低频只是产品属性,并不意味着产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这类产品无法走向大众而已,如果能找到持续的商业模式,很多低频和小众的炫酷产品都活得很好——无人机、拍立得、游戏主机、证件照APP等优秀的产品作为一个品类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好了,以上就是卫夕总结的炫酷产品无法流行的四大原因,有人问:有没有神马产品把以上四个原因全部占上的呢?

四个原因通通占上这个难度太大了!然而并不意味着没有,在亚马逊上有这样一款产品——Laser Guided Scissors,红外激光制导剪刀,它是为了解决我们剪东西时对不准的问题。

哈哈哈,不要笑,它真的存在,售价14.99美元,它360度无死角把以上四个理由全部占上:

第一,炫酷但没有神马卵用——你剪的时候手如果冻激光就会动;

第二,体验成本高——为了炫酷加的红外部件把剪刀变得不伦不类;

第三,你用这把剪刀时别人一定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你;

第四,超小众加超低频。

它个位数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最后,作为产品人,张小龙的这段话是需要多读几遍的: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作者其他深度长文,看完你会把这个公众号置顶滴】:

【深度长文】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

【深度长文】如何轻松创作出性感广告?

【深度长文】为什么微博不像微信一样设计得简洁?

【深度长文】为什么“性感营销”威力巨大?

“卫夕聊广告,不止聊广告”,只写深度长文!

如果觉得有用,还请点赞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已进行版权登记,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huweixi

在科技领域有很多产品或功能,当你第一次见它的时候,你会被它炫酷逆天的操作、天才般的创意所深深吸引,甚至你会总心底欢呼:“Amazing!这一定就是未来!”

然而现实是,很多你认为会改变世界的产品在几年之后不见了踪影或几乎没有人使用它,他们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被世界所遗忘。

由此引出了产品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什么很多炫酷的产品并没能流行起来?

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炫酷但不流行产品的例子:

第一、Leap motion——这个小巧、廉价的配件可以让手指瞬间拥有黑科技功能——隔空操作,发布之初就引起轰动,科技圈盛赞其为革命性的发明,然而五年过去了,这个炫酷且不到200元人民币的产品依然没有走向大众,我们几乎看到不到它的身影。

第二,谷歌眼镜——这个星球上顶尖创新公司谷歌倾力打造的未来产品,在享尽镁光灯过后早已宣布无限期停止了其消费者版本计划。

第三,VR设备——被高盛分析认为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VR头盔,目前即使最高端的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消费者遗弃到墙角吃灰。

以上是仅仅为众多科技产品中典型的三个,当我们真正盘点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科技史上有无数炫酷但最终未成大器的产品:任天堂的虚拟男孩、微软的体感设备、3D电视、三星带投影功能的手机、平衡电动车、模块化手机......

当我们事后诸葛亮地去回顾这些产品的时候,每一个我们都能分析出众多具体原因:比如任天堂的虚拟男孩是因为画面只支持一种画面颜色;VR是因为性能还不够;谷歌眼镜是因为隐私问题;投影仪手机是因为电池容量不足......

当我们把每一个产品简单归因于某个单一原因的时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低解释水平”,而事实上我们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些众多失败的原因中,有没有一些共性或者规律?有没有一些能总结并指导后续产品研发策略的“通用特征”?本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炫酷和用户价值及用户体验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为什么觉得一个产品炫酷?

是因为这个产品突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比如Leap motion的隔空操作,我们会惊叹手指居然不用接触就可以控制屏幕,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第一印象的新鲜感终究会过去,之后我们就会回归到“这个产品能给我带来神马?”这个重要问题上,很多炫酷的产品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只是炫酷,但提供不了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我们看几个典型案例:

Leap motion为什么失败?当年我第一次买到Leap motion,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一个切水果游戏,识别非常精准,的确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把它发到朋友圈,朋友们也纷纷表示非常新奇。

然而问题是我切了仅仅五分钟之后,我的手指就很酸了,不得不停下来,我后续又下载了一些游戏和应用,无一例外地发现没有一个应用能让我玩十分钟而手指不酸不累,这就是产品炫酷但用户价值接近0的典型案例。(并非背后的技术没有价值和意义,如今Leap motion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已经全力转型做VR手势识别了)

微信有哪些惊艳但其实使用率比较低的功能?微信街景绝对算一个!2013年8月微信5.0发布,除了打飞机之外还有一个让无数人惊叹功能——扫一扫街景,轻轻一点就能进入所在地的实地街景。

尽管后续被证实微信仅仅是通过地理位置定位而并非通过扫一扫列出的街景,还是引发了无数网民的欢呼,科技媒体也沸腾了,翻了翻当时科技媒体的报道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微信街景的实际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实景地图对于普通地图而言无论从视觉性和灵活性方面都差强人意,使用率极低,科技媒体的O2O革命并没有到来,炫酷是一回事,用户体验是另一回事!

“炫酷的功能、糟糕的体验”,同样的问题无数遍地在科技行业上演:

苹果的3DTouch压感屏被证明是公司的意淫,人们根本无法区分重按和长按之间的差别;

支付宝AR红包被证明是一次炫技,其复杂的操作和真实场景确实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

能连WiFi的洗衣机被证实完全没有体验价值,放入衣服然后点一个按钮的就能搞定的事,完全没必要再到手机上再去操作一遍,其提供的预约、暂停等附复杂功能对99%的用户而言完全不需要(我家的美的洗衣机APP我第一次操作过后就卸载了)

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这些著名的失败产品其实和技术能力无关,很多产品都是行业里技术顶尖的公司出品,它们只是忽略了真正的体验而已。

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炫酷同时又兼具用户价值产品都已经真正成为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畅销品,它们在给消费者惊叹的同时还能带来真实巨大的体验提升,比如: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iPod的时候,还在磁带和CD时代的我们惊叹它可以如此小的身躯可以存下“1000首歌”,这是认知的突破,我们会觉得它不可思议,这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炫酷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抛弃笨重的随身听和索尼的Walkman了,这是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

当我们第一次看iPhone第一代发布会,看到乔布斯用双指放大一张图片的时候,我们惊呆了:不可思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双指可以自由操作的多点触摸屏让我们的手机完成各种操作都丝般顺滑——直观、简单!事实上,正是多点触控让手机的屏幕从显示屏真正变成了操作屏,而同期的诺基亚则落后一个时代,它忘记了那句“科技以人为本”的Slogan。

在产品领域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炫酷其实不重要,体验才重要——微信从不炫酷,但它无处不在,当你的产品炫酷的时候,你就要思考这个炫酷是否具备用户价值:

特斯拉的大屏在炫酷的同时把车内所有操作都进行数字化并支持在线升级迭代;

iPhone4S的指纹解锁炫酷的同时带给你简洁的安全体验;

炫酷无叶风扇能切实降低噪音;

iPhone X的脸部识别缩短了身份验证的操作流程......

这些都是炫酷而且实用的真实案例,如果你的产品只是炫酷,对不起,产品世界的残酷法则会把你打回原形!

我曾经也无数次地反复点击Path那个炫酷的发布按钮,直到我发现它其实并没有神马卵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预言索尼的最新酷炫的新品——索尼Xperia Touch必将失败!这个把投影仪变成直接操作画面的的新设备:酷炫有余、实用不足。

第一、亮度不够,这一点把大多数明亮的场景所排除了。

第二,存在一个重要的体验矛盾:当它把画面放的特别大的时候,直接手势操作就会变得无比别扭。

而把投影画面缩小到手势可以自由操作的大小时,人们就会选择iPad这种更加直观的设备,毕竟无论投影多么真实,在平板屏幕上直接操作的体验会远远胜过在木板、地板上划来划去。

最后再加上它1.3万的作死售价,我赌5毛钱:如果索尼不对做Xperia Touch做根本性的体验调整,三年内必死无疑!信仰也要遵照基本法啊!

二、炫酷的成本:我们为炫酷放弃了神马?

刚刚分析了炫酷但没有体验价值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很多产品炫酷、也有价值,为什么还是不够流行和成功呢?比如三星带投影的手机——Galaxy Beam。答案是——忽略了炫酷的成本!

很多人看到成本以为我说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如要实现炫酷的制造成本太高,所以价格贵,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我要说的成本,因为在IT行业,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性能问题导致的成本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都会解决。

我说的成本是指实现炫酷背后的操作成本和体验成本,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硬件产品经理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取舍——当你强化某一产品特性的时候通常必须弱化另一特性为代价,在经济学上,这叫机会成本。

比如,三星的投影手机,看起来很炫酷,但背后的成本是电池续航严重不足,同时手机变得特别厚,而续航和手机厚度在智能手机时代极其重要。

再来看几个例子:

1.MOTO X极,联想收购MOTO之后推出的一款手机,号称如何摔都摔不坏,但其背后的代价就是整个机身变得极丑无比,边框可以跑马,一个正常审美的人都不会使用这种手机。

2.情侣床垫,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一个情侣床垫,把床垫分成多块,可以让情侣舒服地相拥而睡,手不再感到麻木,但其体验成本是你不敢在床上放任何小物件,因为它随时都可能掉下去,而这则是一个噩梦。

3.三星S4手机的眼球暂停功能,即用户在看视频的时候,通过前置摄像头识别眼球状态,如果没在看视频则自动停止播放视频,然而这个功能需要一直开着前置摄像头,其超高的电耗根本使用不了多久。

看过《蓝海战略》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里边的一个价值曲线的概念,我们就用这条价值曲线来解释体验成本的问题——任何一个产品是由多重属性来决定它的价值的,每一个属性的价值不一样,比如在手机领域,三个手机的价值曲线是这样的:

1.横轴代表着决定一个手机综合体验的主要因素,比如外观、续航、相机等,越往右侧重要性越低,纵轴代表每一个手机在这些体验要素上的值,值越高代表这个因素体验越好。

理论上,每一个因素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实际中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每一个手机厂商都追求差异化策略,比如OPPO主打相机、快充等,差异化策略具体到图中就是每一个手机都有一条独特的价值曲线。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iPhone作为行业内翘楚,在前面几项中分值都非常高,抗摔弱一些,而额外功能则没有。

三星投影手机Galaxy Beam强化了额外功能,即可以投影,但它的代价是前面的续航和外观都受到了影响,在这两项上得分很低。MOTO极则强化了抗摔功能,直接导致了外观得分降低。

如果追求炫酷的过程中牺牲的是没有那么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说这种炫酷的体验成本低,或者说炫酷带来的利益能远远超过牺牲的体验要素,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比如iPhone初代为上网体验牺牲的续航(相对于诺基亚),iPhone4为外观使用玻璃机身牺牲抗摔性,但在三星的投影手机、MOTO的抗摔手机为没那么重要的因素——投影、抗摔去牺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外观、续航,就属于体验成本过高的体现。

炫酷本身没错,错的是炫酷的体验成本太高。

三、社交压力:没有人会使用那些“让人看起来很傻”的产品

人永远是社交动物,任何一个产品都理应让消费者购买之后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个更糟糕的自己,如果使用一个产品会让人看起来很傻,那么这个产品肯定走不远。

下面的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产品卖的不应该是产品本身,而是那个使用了你产品之后变得更完美的人!

乔布斯发布iPhone4的时候演示了Siri,当时的发布会也震惊了整个科技界,人们以为智能时代会提前到来,然而Siri的使用率到今天依然没有成为主流,我们几乎在公共场合看不到使用Siri的人。

有人说是因为Siri现在还不够智能,但这个解释很显然不够准确,因为它解释不了同用不够智能的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热销,实际上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在公共场合对着一台手机说话,会让我看起来很傻。

科技界难以理解人类的复杂性的案例远不止Siri,另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VR头盔,VR失宠很多人说是因为性能不足、没有内容、眩晕、价格高企.......

这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我想说——即使这些问题通通都得到解决,VR设备也不可能像手机一样变成一个如此贴身、高频的工具。在这个地铁上掏出iPad都面临被鄙视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象一节车厢全是带着VR头盔的人们,我们也很难想象在聚会、聚餐、社交的时候我们能想使用手机一样自然地戴上一个头盔。

女友关爱智障的眼神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谷歌眼镜上,谷歌眼镜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戴上谷歌眼镜并不是像谷歌官方图片中那样让你科技感十足,而现实情况是他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智障,同时,由于谷歌眼镜有拍摄功能,因此当你戴上谷歌眼镜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会招致本能的反感和顾忌,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在偷拍他。

你认为谷歌眼镜是这样的

事实上它是这样的

三星在S4手机上有一个炫酷的功能,叫“眼球滚动”,即它会使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识别你的眼球轨迹,当你在浏览内容的时候如果已经读到了手机的底部,手机会自动滚动或翻页。

我当时微博的一位同事在体验这个功能的时候,发现眼睛读到底部还不行,还需要上下稍微移动一下,即他读到底部的时候必须反复点几下头,当时我作为同事看着他这样“宛若智障”的操作,笑了半个小时。

我们花钱买一个件商品,是希望它让我们看起来更时尚、聪明、有品位,而不是让我们看起来像一个智障!

四、受众范围和使用频次决定了流行度

还有一些产品,不存在以上的任何问题,炫酷、实用、没有体验成本、看起来非但不傻还很时尚,但是依然不够流行,这种产品没能流行的原因是神马呢?答案是频次低和受众小。

我在一年前玩过一个APP叫“小偶”,它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扫描用户自己的脸部特征,生成一个专属的三维脸部模型,并以此生产各种逼真的表情,可以配台词,可以换衣服、发型、带眼睛等无数个性化操作。

甚至还能生产各种如拜年、生日祝福等视频短片,从体验的角度无可挑剔,是一个非常成熟的APP,背后的技术和体验细节也非常到位,而唯一的问题是——我一次性生成了N张自己的3D动态表情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点击过这个APP。

这就是典型的低频产品,用户体验很好,但它不会频繁使用,因此很难制造流行,而和低频一样,受众小也是炫酷产品难以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按受众范围和频次高低两个维度把产品分成四个象限,就会发现第一象限频次高、受众广的称之为“刚需”,第二象限频次高、受众小的称之为“小众需求”,第三象限频次低、受众小称之为“罕见需求”,第四象限频次低、受众广称之为“低频需求”。

低频和小众是流行的敌人,我们发现很多炫酷但没能流行的产品都坐落在二、四象限中,比如像“婚礼纪”这样的APP就属于低频产品,就是专门为适婚人群准备的,但使用频次很低,流行需要传播,而低频则限制了传播;

小众也限制了产品的大范围传播,比如同志社交产品即使体验做的足够出色它也不可能走出同志圈的范围,智能血压计尽管在高血压人群中广受欢迎但不足以支持大范围的大众流行。

需要说明的是:和上面三个原因相比,小众和低频只是产品属性,并不意味着产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这类产品无法走向大众而已,如果能找到持续的商业模式,很多低频和小众的炫酷产品都活得很好——无人机、拍立得、游戏主机、证件照APP等优秀的产品作为一个品类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好了,以上就是卫夕总结的炫酷产品无法流行的四大原因,有人问:有没有神马产品把以上四个原因全部占上的呢?

四个原因通通占上这个难度太大了!然而并不意味着没有,在亚马逊上有这样一款产品——Laser Guided Scissors,红外激光制导剪刀,它是为了解决我们剪东西时对不准的问题。

哈哈哈,不要笑,它真的存在,售价14.99美元,它360度无死角把以上四个理由全部占上:

第一,炫酷但没有神马卵用——你剪的时候手如果冻激光就会动;

第二,体验成本高——为了炫酷加的红外部件把剪刀变得不伦不类;

第三,你用这把剪刀时别人一定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你;

第四,超小众加超低频。

它个位数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最后,作为产品人,张小龙的这段话是需要多读几遍的: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作者其他深度长文,看完你会把这个公众号置顶滴】:

【深度长文】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

【深度长文】如何轻松创作出性感广告?

【深度长文】为什么微博不像微信一样设计得简洁?

【深度长文】为什么“性感营销”威力巨大?

“卫夕聊广告,不止聊广告”,只写深度长文!

如果觉得有用,还请点赞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已进行版权登记,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huweixi

12,你好,手机寡头时代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我们决定不服就干,认真做好产品,死磕回去,教一教对手什么叫性价比”。1月10日,在红米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雷军公开回怼“友商”华为。

5年出货2.78亿台的红米手机从小米独立,被外界解读为对标华为、荣耀双品牌。就此,荣耀方面公开表示——与小米的竞争早已结束,荣耀遥遥领先。

“友商的态度把我弄急了,他们出了一堆的稿子看了我挺烦。”发布会后,雷军再次谈及友商:“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也多次跟任正非说国产厂商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后来友商分出来一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斗转星移,几年时间,手机行业就已经变了天地,换了对手。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3年前,与小米雷军激烈对垒的还是乐视贾跃亭。如今,乐视手机早已灰飞烟灭,比小米诞生更早的魅族正在艰难求生,其它同时期涌现的中小手机品牌要么垂死挣扎,要么加速消亡或已经消亡。

对于还活着的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被收购意味着出局,不卖身意味着等死,比如罗永浩和他的锤子。

拖欠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变更法人,接盘者名单从阿里、360传到今日头条……锤子身处生死边缘。“整个公司都在等老罗弄到钱。”一位锤子员工对全天候科技说。

另一边,一些投资人正在向锤子施压,希望就此卖掉公司。1月3日,锤子科技再次被申请财产保全,罗永浩所涉1亿元金额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如果“缝补”不上被撕裂的资金缺口,锤子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

大洋彼岸,巨头苹果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月3日,在16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后,苹果股价暴跌10%,市值缩水近750亿美元。

三个月来,苹果市值蒸发近4500亿美元,跌去了一个Facebook。更糟糕的是,多种迹象显示,苹果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订单。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卖出了14.7亿部手机(2018年预计同比下滑3%),是汽车销量的15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硬件品类。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占据半壁江山。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智能手机也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增长的最大引擎。风投公司KPCB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花费的时间长达5.9个小时。

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手机购物、叫外卖、打车、使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这一物联网时代的终极入口而存在。

这一切在过去这一年中迎来拐点。

2018年人口红利褪去,智能手机首当其冲。以华为和荣耀为例,过去其手机的换机周期是15-18个月,现在是22-24个月,甚至更高。

“总体来说我们手机的运算速度是够的,但是应用和功能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创新,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口袋里钱不多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不换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说。

2018年,国内中小手机厂商加速消失,金立、酷派、乐视、大可乐、夏新等名字在市场浪潮中覆灭,魅族、360、锤子等厂商纷纷遭遇重组或深陷资金链危机。

另一方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在海外攻城略地,快速挤压三星、苹果的份额。

五年时间,世界智能手机版图被改写,国内手机市场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未来,全球化的手机品牌很可能只剩下四、五家。

2018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源:Counterpoint)

01.寡头时代来了

老罗做手机,是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但首款机型2014年才推出。5年前是国内智能终端设备创业的黄金窗口期,“等到锤子学会了做手机,却遭遇了手机市场下滑的寒冬”,孙燕飙告诉全天候科技。

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GFK数据显示,在一向以增长为主旋律的中国, 2018年下半年手机市场却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2018年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8%,销售额同比下滑9%。

7年前,李剑(化名)加入手机ODM公司辉烨任高管,他们一开始为TCL和一些海外手机厂商做代工,后期开始接华为手机的订单。

那是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按照荣耀赵明的说法,GSM(全球通)时代最强大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深圳华强北。彼时,行业中有四、五百家ODM公司,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组装,独立品牌正在悄然成长。

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辉烨)以前一个月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李剑说,“现在可能一年也都出不了100万台”。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2018年10月,深圳许多手机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出现断崖式跳水,订单额只有去年同期的20%-30%。

所有的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电池模组,每个环节都陷入极度无订单的状态。按照这种情形,有供应商指出,在深圳,身处手机产业链核心的中小供应链厂商,将有20%面临倒闭。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尽管大环境不佳导致出货量下滑,但各大手机玩家召开发布会的热情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仅在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厂商就发布了超过10款新机。

一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科技创新应用到产品的速度远超三星和苹果,屏幕的变化、屏下指纹的推出、颜色的变化、各种“吓人的技术”层出不穷。

时隔多年重新发力手机市场的联想手机,连续数月中,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以致于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微博上感慨:“今年用力过猛,新品节奏有点儿快”。

“原来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都是12个月,今天,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的市场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开发、上市,全部都是六个月(的周期)在搞。大家的站位就是不断接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孙燕飙说。

通常而言,一款新手机出来,其上一代产品的销量会快速萎缩;一家厂商推出一个新款,友商的销量也会被挤压下降。“中国手机厂家你死我活拼过来,才把苹果、三星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位来自vivo的市场人士表示。

不出意外,三星和苹果在中国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赛诺数据,2018第三季度,苹果、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均大跌,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8%,而三星则仅剩约1%。

伴随“机海战术”体力不支而倒下的,还有一系列中国的中小手机厂商。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升级,手机厂商在营销、技术、融资等的壁垒都已高企。

2014年5月,锤子第一款手机T1正式发布时就遇到过产能危机,这导致T1销量惨淡,仅卖出25万台。

罗永浩2018年上半年曾说:锤子不亏损了,可以任性一些。但任性的结果就是TNT(工作站)横空出世,订单少到代工厂都不愿意接活。

过去四年,锤子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约3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每年上亿台手机销售的大市场里,完全沦为陪跑者角色。

赛诺数据显示,vivo、OPPO、华为、荣耀、小米、苹果几大手机品牌组成了现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的第一梯队,总的份额占比近90%。其它中小厂商则彻底和第一阵营说再见,成为了销量统计中的“others”。

一般而言,手机供应商衡量一个大单的标准是单批次下单量是否达到KK(百万)级。当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0.5%,意味着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5-6万台,甚至3-4万台,备货量也就是10万台左右,也就是100K。

“100K订单量在大的供应商眼中已经是小客户。针对小客户,一是没有溢价能力,第二,越小就越没法保证出货,因为产品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成本还要增加。”一位供应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

随着“华米OV”近年的快速增长,为了吻合它们的产能,供应链厂商从2015年、2016年一路狂奔到2017年,一直在不断扩充产能。

“到今天,随着手机销量的下滑,头部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过剩达到了200%。目前市场上仅非全面屏手机的库存就有接近5000万(台)。”孙燕飙说。

02.供应链困境

2018年7月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上,雷军曾向媒体介绍过一位高管,他是小米供应商——英华达的前高管张峰。

小米曾在供应链管理上栽过跟头。据腾讯深网报道,小米研发第一款手机时,曾遭到某世界500强百般凌辱,比如小米那时成立不到一年,对方却要三年财务报表。

2010年,英华达是少数愿意为小米手机代工的工厂。2016年下半年,张峰成为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后正式进入小米管理供应链,协助雷军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曾经我们老缺货,一度以缺货为美,后来发现这个不行,绝对是有问题的。我们得苦下功夫,一定要把缺货问题解决了。”雷军说。

张峰上任后,小米供应链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改观。雷军表示,小米8上市18天,供货就突破了百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骂我们缺货,但是其实好很多了”。

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雷军介绍张峰(右一)

寡头时代,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对于供应链的争夺。

在一加6T手机发布前夕,为了攻克一个屏下指纹的技术难题,一加曾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供应商——汇顶科技找来,搞了一个封闭办公的地方加班加点,“最后终于有惊无险,搞定了”。

过去一年,屏幕指纹技术快速成熟且实现大规模商用、3D结构光技术成熟商用、屏幕从全面屏过渡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等,终端厂商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挑战,都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以屏下指纹为例,2018年初,vivo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指纹手机X20 Plus,得到市场好评。随后华为、小米、魅族、OPPO先后推出基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产品。

从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来看,vivo的三款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均来自汇顶,OPPO的方案来自于思立微,而魅族的屏下指纹方案则来自于新思。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采用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900万台增至2000万台以上。

“手机厂商应该理解我们。”李剑说,“研发需要周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产线的,甚至连设备都不一样,但品牌厂商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他会尽量压缩周期;其次,新东西出来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首批出货可能面临风险。”

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导致手机制造端已经出现购销倒挂、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做一台手机出来,从生产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能要500元,但实际上供应商的出货价可能才450元。

2018年6月,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升降摄像头刚亮相时,一个模组的出货价约为360元,到今年3月,价格可能只剩不到100元。

小米的一位供应商透露,小米大大小小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是自己采购,特别是贵的、金额大的物料,这导致ODM厂商在小米身上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小米这种走性价比策略的公司,肯定要保证自己的成本最低。”

“小米的量确实很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到最后发现忙了一年下来,其实就是跑个流水。”李剑提到,“5%的毛利,算上物流费用、加上拖账期,净利最多两个点,甚至不赚钱”。

手机厂商给供应商的账期标准通常是三个月,最多半年,供应商大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合作,一是量大,二是有保障,肯定能拿到钱。一个手机公司经营状况好不好,供应商的感受非常明显。

但今天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选择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智能手机产业是个集成度极高、新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需要芯片、电路、显示设备、监控、声音、系统集成等行业组成的产业网络的支持。

罗永浩曾调侃说,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有技术沉淀,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但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比拼已经不是微创新了,而是需要更多积累,需要大的团队和体系做创新的支撑。

“小的品牌和厂家可能会借助于行业的解决方案、芯片提供商的能力做一些设计上的变化。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整个生态的引导不那么容易”,荣耀总裁赵明说。

以3D TOF(飞行时间法3D成像)为例,这个技术早就存在,但目前大家对体验都不满意。在赵明看来,这是因为要在抓取图片的瞬间就把立体信息实时进行处理识别,并作出反应,实际上需要类似于麒麟980这样的AI处理器和背后强大的图象处理算力来支撑。

这就是供应链环节的现状,也是造成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娱乐中心、通讯中心、交互中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对于供应链的驱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公司能办到的。

华为、荣耀的很多产品在供应链端已经走到瓶颈,拿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做。赵明称,虽然开发一款芯片投入很大,但不做的话就要站在别人的背后,未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03.烧钱,找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入手机深似海,自从创办锤子,他从未停止过“找钱”。公开资料显示,锤子科技成立6年多时间里,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7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等。

2017年8月,锤子科技获得最后一笔10亿元投资,其中成都市政府出资6亿元,其余4亿来自私募基金。

锤子科技融资情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锤子也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公开资料,2015年锤子亏损4.62亿,2016年净亏损4.28亿,2017年虽然有坚果Pro这款黑马产品,但境况也不是很好,2018年每况愈下。2015-2017年,锤子共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财经》报道称,在正常融资、并购渠道之外,锤子科技也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仅能依靠京东供应链提供的资金救急。锤子科技支付给京东的利息是9%左右。

锤子、金立等小品牌的衰落是有共通性的。手机供应链环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营销费用不断增长,中小品牌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它们在供应链上没有议价能力,体量小又缺乏话语权,通常单款机型销售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成本相对更高而收入更少。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回报不达预期,研发投入过重,最后,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一旦某个机型失败或者营销费用占用过多,就很容易让其资金链在顷刻间崩塌,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互联网模式不同,手机公司都是被库存杀死的”,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告诉全天候科技。

在库存问题上,一加曾经犯过错。2015年,在国内互联网智能手机泛滥的背景下,一加迎头而上,既做千元机又开了几十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一加2发布,刘作虎预期这款手机同样会受到追捧,于是拍脑门生产了将近100万台,这个决定差点让一加直接关门。

“互联网的钱来得相对容易,但硬件是很‘重’的”,刘作虎提到,一部手机的成本可能就3000多块钱,新机发布时,如果备货100万台,就是30多个亿,如果多下20万订单,就意味着有6亿的货卖不出去。

一加2的教训之后,刘作虎开始把“活着”作为做决策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旦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是不是还能活着?一件事情,如果万一它出现风险,公司就关门了,这个事情就别做。

事实上,除了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手机厂商鲜有通过公开市场融资。“风险太大,很多资本都看不懂硬件,互联网公司融一两个亿可以玩很久,但是做硬件还是蛮大的挑战。”刘作虎认为。

锤子等深陷资金链危机,背靠大树的联想手机却准备不计成本地抢回手机市场。2018年6月,联想制定了“诺曼底计划”,欲在国内手机市场重生。2018年三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销量同比上升280%。

手机业务被联想视作智能物联SIoT生态的重要引擎之一。联想手机相关负责人回复全天候科技称,在联想的整体战略中,允许以亏损的方式保证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联想也有信心持续收复失地。

2011年,华为逐渐脱离对运营商的依赖,转型为消费者品牌,并聚焦于中高端精品市场。据报道,起初的两年,华为手机曾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那两年太糟糕了,手机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利息都会比手机盈利要高。”华为手机能熬过5年的转型期,离不开华为集团的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孙燕飙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只有两个活法,一是抱大腿,二是自己成为大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还包括政府招商引资和供应商补贴。

1月2日,据媒体报道,魅族科技将获得超过1亿元注资,目前仍在走程序,珠海市政府将会注资支持魅族发展,目前投资方案已经谈妥。对此,魅族科技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6亿人民币,随后,锤子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入驻办公人员约200人,约占此前锤子科技团队的一半。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的初衷,在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而2014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随着营改增税改、利润减少,不再热衷于和手机厂商捆绑,补贴销售。手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没有谁可以靠着运营商的关系过活。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6-2017年,在手机烧钱大战凶猛之时,手机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隐性融资手段:以单个手机项目为主体进行项目制融资,即以发布一款新机预计可实现多少销量为目标,向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融资。

有供应商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往手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包括供应链参与方,还包括一些美国和香港的热钱,“但今年寒冬的状况下,此类融资也比较少见了”。

04.性价比纠结

国内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多年前的小米。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一度在2014年前后以14.79%的市场份额问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热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

不过,仍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销售规模的虚幻。

刘作虎谈及规模和风险时表示,“做企业,最核心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要健康。做2000万、3000万(规模),最后不挣钱,有意义吗?最后给员工发年终奖给大家去发市场份额吗?”

从2017年开始,面对上游元器件涨价、美元汇率飙升等外部因素,手机品牌纷纷提价。千元机面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寒冬下,各种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到2018年,手机行业原有的支点——性价比已经失效,进而造成了诸多困境:利润贴地飞行、创新不明显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工匠精神缺位……一夜之间,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下无所适从。

实际上,小米上市之后,已很难继续保持其超强的“性价比”策略。一方面,小米手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同时无法继续加持小米的硬件价格战。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IDC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中国出货量增速达到 40% 以上,二季度降低到 2%,三季度同比下滑 10.9%,在华米 OV 当中表现最弱。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不允许小米利润过低。

“性价比不顶用了,面对荣耀这样同样性价比极强的手机对手,小米的危机感应该更强。”一位手机评论人士说。

在2017年之前,四大厂商以价格区间为标志,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签:华为主打高端商务市场,OPPO、vivo是中端市场,荣耀、小米主打低端市场。

但今年以来,OPPO、vivo 和小米、荣耀都在上探高端市场,寻求品牌的高端化。华为过去在高端市场只需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现在 OV、小米都来抢地盘了,在4000 元以下的市场,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拼成了一锅粥。

靠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自己也正试图摆脱绝对性价比的标签。刚进入2019年,小米就打响手机市场第一枪——将红米品牌独立,并升级为Redmi,继续死磕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未来小米会专注冲刺中高端和新零售,不再追求绝对性价比。

1月10日,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虽然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2019年,分品牌运作将是小米的一项策略。

Redmi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死磕性价比,小米系列就能放下包袱,不要拘泥于1999元的价格,在用户还是觉得厚道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

2018年12月,小米还对其国内和国际业务市场的组织架构,再次做出调整:加码中国区市场,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悉,小米中国区的任务有两个:优化小米手机的产品架构,站稳并强化高端旗舰市场;继续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05.新故事是什么?

诺基亚、HTC的陨落表明,在面临技术革命和关键市场机会时,一旦转身速度偏慢,被消费者抛弃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5G智能手机将在2019年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下一波大规模智能手机消费热潮将在2020年到来,届时5G和可折叠智能手机等未来技术将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26份5G合同。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我们每年投入了10倍于国内同行的研发费用,比他们好一点点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不过,5G的普及仍旧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对价格下降的支持。“5G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不是在明年。”刘作虎认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但5G的应用可能还不会那么丰富,5G应用场景真正爆发要到2020年。

在5G方面,OPPO、vivo则是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进行合作,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整合到手机中、整机无线空口量测和终端样机测试等工作,做好5G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准备。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而OPPO在东南亚市场,华为在欧洲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9年,印度将成为唯一出现智能手机增长的市场;而2018年,印度消费者将花费逾5000亿卢比(4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四大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约为上一年的两倍。

2018年Q3,荣耀手机在海外8个国家均入围了出货量前五。在俄罗斯,荣耀销量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750%,市场份额占到18%,排名第二,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

此外,小米、华为、OV等还在消费IoT硬件上舍命狂奔。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小米进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时代

几个月来,小米频繁调换组织架构配合AIoT发展。据了解,小米中国区的任务,除了强化手机高端市场及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更重要的是强化小米AIoT的核心战略,在硬件品类上进行拓展。除了手机,目前小米AIoT硬件还包括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和白电。

2018年12月27日,荣耀手机举办了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在会后的采访中,赵明说:“坦率讲今年(2018年)可能是很困难,但未必是最困难,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也未必觉得难。”

当天的北京气温零下10度,赵明一袭春装登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我们决定不服就干,认真做好产品,死磕回去,教一教对手什么叫性价比”。1月10日,在红米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雷军公开回怼“友商”华为。

5年出货2.78亿台的红米手机从小米独立,被外界解读为对标华为、荣耀双品牌。就此,荣耀方面公开表示——与小米的竞争早已结束,荣耀遥遥领先。

“友商的态度把我弄急了,他们出了一堆的稿子看了我挺烦。”发布会后,雷军再次谈及友商:“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也多次跟任正非说国产厂商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后来友商分出来一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斗转星移,几年时间,手机行业就已经变了天地,换了对手。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3年前,与小米雷军激烈对垒的还是乐视贾跃亭。如今,乐视手机早已灰飞烟灭,比小米诞生更早的魅族正在艰难求生,其它同时期涌现的中小手机品牌要么垂死挣扎,要么加速消亡或已经消亡。

对于还活着的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被收购意味着出局,不卖身意味着等死,比如罗永浩和他的锤子。

拖欠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变更法人,接盘者名单从阿里、360传到今日头条……锤子身处生死边缘。“整个公司都在等老罗弄到钱。”一位锤子员工对全天候科技说。

另一边,一些投资人正在向锤子施压,希望就此卖掉公司。1月3日,锤子科技再次被申请财产保全,罗永浩所涉1亿元金额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如果“缝补”不上被撕裂的资金缺口,锤子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

大洋彼岸,巨头苹果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月3日,在16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后,苹果股价暴跌10%,市值缩水近750亿美元。

三个月来,苹果市值蒸发近4500亿美元,跌去了一个Facebook。更糟糕的是,多种迹象显示,苹果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订单。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卖出了14.7亿部手机(2018年预计同比下滑3%),是汽车销量的15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硬件品类。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占据半壁江山。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智能手机也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增长的最大引擎。风投公司KPCB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花费的时间长达5.9个小时。

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手机购物、叫外卖、打车、使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这一物联网时代的终极入口而存在。

这一切在过去这一年中迎来拐点。

2018年人口红利褪去,智能手机首当其冲。以华为和荣耀为例,过去其手机的换机周期是15-18个月,现在是22-24个月,甚至更高。

“总体来说我们手机的运算速度是够的,但是应用和功能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创新,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口袋里钱不多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不换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说。

2018年,国内中小手机厂商加速消失,金立、酷派、乐视、大可乐、夏新等名字在市场浪潮中覆灭,魅族、360、锤子等厂商纷纷遭遇重组或深陷资金链危机。

另一方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在海外攻城略地,快速挤压三星、苹果的份额。

五年时间,世界智能手机版图被改写,国内手机市场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未来,全球化的手机品牌很可能只剩下四、五家。

2018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源:Counterpoint)

01.寡头时代来了

老罗做手机,是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但首款机型2014年才推出。5年前是国内智能终端设备创业的黄金窗口期,“等到锤子学会了做手机,却遭遇了手机市场下滑的寒冬”,孙燕飙告诉全天候科技。

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GFK数据显示,在一向以增长为主旋律的中国, 2018年下半年手机市场却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2018年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8%,销售额同比下滑9%。

7年前,李剑(化名)加入手机ODM公司辉烨任高管,他们一开始为TCL和一些海外手机厂商做代工,后期开始接华为手机的订单。

那是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按照荣耀赵明的说法,GSM(全球通)时代最强大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深圳华强北。彼时,行业中有四、五百家ODM公司,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组装,独立品牌正在悄然成长。

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辉烨)以前一个月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李剑说,“现在可能一年也都出不了100万台”。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2018年10月,深圳许多手机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出现断崖式跳水,订单额只有去年同期的20%-30%。

所有的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电池模组,每个环节都陷入极度无订单的状态。按照这种情形,有供应商指出,在深圳,身处手机产业链核心的中小供应链厂商,将有20%面临倒闭。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尽管大环境不佳导致出货量下滑,但各大手机玩家召开发布会的热情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仅在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厂商就发布了超过10款新机。

一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科技创新应用到产品的速度远超三星和苹果,屏幕的变化、屏下指纹的推出、颜色的变化、各种“吓人的技术”层出不穷。

时隔多年重新发力手机市场的联想手机,连续数月中,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以致于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微博上感慨:“今年用力过猛,新品节奏有点儿快”。

“原来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都是12个月,今天,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的市场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开发、上市,全部都是六个月(的周期)在搞。大家的站位就是不断接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孙燕飙说。

通常而言,一款新手机出来,其上一代产品的销量会快速萎缩;一家厂商推出一个新款,友商的销量也会被挤压下降。“中国手机厂家你死我活拼过来,才把苹果、三星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位来自vivo的市场人士表示。

不出意外,三星和苹果在中国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赛诺数据,2018第三季度,苹果、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均大跌,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8%,而三星则仅剩约1%。

伴随“机海战术”体力不支而倒下的,还有一系列中国的中小手机厂商。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升级,手机厂商在营销、技术、融资等的壁垒都已高企。

2014年5月,锤子第一款手机T1正式发布时就遇到过产能危机,这导致T1销量惨淡,仅卖出25万台。

罗永浩2018年上半年曾说:锤子不亏损了,可以任性一些。但任性的结果就是TNT(工作站)横空出世,订单少到代工厂都不愿意接活。

过去四年,锤子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约3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每年上亿台手机销售的大市场里,完全沦为陪跑者角色。

赛诺数据显示,vivo、OPPO、华为、荣耀、小米、苹果几大手机品牌组成了现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的第一梯队,总的份额占比近90%。其它中小厂商则彻底和第一阵营说再见,成为了销量统计中的“others”。

一般而言,手机供应商衡量一个大单的标准是单批次下单量是否达到KK(百万)级。当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0.5%,意味着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5-6万台,甚至3-4万台,备货量也就是10万台左右,也就是100K。

“100K订单量在大的供应商眼中已经是小客户。针对小客户,一是没有溢价能力,第二,越小就越没法保证出货,因为产品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成本还要增加。”一位供应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

随着“华米OV”近年的快速增长,为了吻合它们的产能,供应链厂商从2015年、2016年一路狂奔到2017年,一直在不断扩充产能。

“到今天,随着手机销量的下滑,头部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过剩达到了200%。目前市场上仅非全面屏手机的库存就有接近5000万(台)。”孙燕飙说。

02.供应链困境

2018年7月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上,雷军曾向媒体介绍过一位高管,他是小米供应商——英华达的前高管张峰。

小米曾在供应链管理上栽过跟头。据腾讯深网报道,小米研发第一款手机时,曾遭到某世界500强百般凌辱,比如小米那时成立不到一年,对方却要三年财务报表。

2010年,英华达是少数愿意为小米手机代工的工厂。2016年下半年,张峰成为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后正式进入小米管理供应链,协助雷军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曾经我们老缺货,一度以缺货为美,后来发现这个不行,绝对是有问题的。我们得苦下功夫,一定要把缺货问题解决了。”雷军说。

张峰上任后,小米供应链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改观。雷军表示,小米8上市18天,供货就突破了百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骂我们缺货,但是其实好很多了”。

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雷军介绍张峰(右一)

寡头时代,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对于供应链的争夺。

在一加6T手机发布前夕,为了攻克一个屏下指纹的技术难题,一加曾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供应商——汇顶科技找来,搞了一个封闭办公的地方加班加点,“最后终于有惊无险,搞定了”。

过去一年,屏幕指纹技术快速成熟且实现大规模商用、3D结构光技术成熟商用、屏幕从全面屏过渡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等,终端厂商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挑战,都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以屏下指纹为例,2018年初,vivo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指纹手机X20 Plus,得到市场好评。随后华为、小米、魅族、OPPO先后推出基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产品。

从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来看,vivo的三款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均来自汇顶,OPPO的方案来自于思立微,而魅族的屏下指纹方案则来自于新思。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采用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900万台增至2000万台以上。

“手机厂商应该理解我们。”李剑说,“研发需要周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产线的,甚至连设备都不一样,但品牌厂商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他会尽量压缩周期;其次,新东西出来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首批出货可能面临风险。”

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导致手机制造端已经出现购销倒挂、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做一台手机出来,从生产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能要500元,但实际上供应商的出货价可能才450元。

2018年6月,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升降摄像头刚亮相时,一个模组的出货价约为360元,到今年3月,价格可能只剩不到100元。

小米的一位供应商透露,小米大大小小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是自己采购,特别是贵的、金额大的物料,这导致ODM厂商在小米身上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小米这种走性价比策略的公司,肯定要保证自己的成本最低。”

“小米的量确实很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到最后发现忙了一年下来,其实就是跑个流水。”李剑提到,“5%的毛利,算上物流费用、加上拖账期,净利最多两个点,甚至不赚钱”。

手机厂商给供应商的账期标准通常是三个月,最多半年,供应商大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合作,一是量大,二是有保障,肯定能拿到钱。一个手机公司经营状况好不好,供应商的感受非常明显。

但今天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选择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智能手机产业是个集成度极高、新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需要芯片、电路、显示设备、监控、声音、系统集成等行业组成的产业网络的支持。

罗永浩曾调侃说,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有技术沉淀,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但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比拼已经不是微创新了,而是需要更多积累,需要大的团队和体系做创新的支撑。

“小的品牌和厂家可能会借助于行业的解决方案、芯片提供商的能力做一些设计上的变化。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整个生态的引导不那么容易”,荣耀总裁赵明说。

以3D TOF(飞行时间法3D成像)为例,这个技术早就存在,但目前大家对体验都不满意。在赵明看来,这是因为要在抓取图片的瞬间就把立体信息实时进行处理识别,并作出反应,实际上需要类似于麒麟980这样的AI处理器和背后强大的图象处理算力来支撑。

这就是供应链环节的现状,也是造成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娱乐中心、通讯中心、交互中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对于供应链的驱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公司能办到的。

华为、荣耀的很多产品在供应链端已经走到瓶颈,拿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做。赵明称,虽然开发一款芯片投入很大,但不做的话就要站在别人的背后,未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03.烧钱,找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入手机深似海,自从创办锤子,他从未停止过“找钱”。公开资料显示,锤子科技成立6年多时间里,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7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等。

2017年8月,锤子科技获得最后一笔10亿元投资,其中成都市政府出资6亿元,其余4亿来自私募基金。

锤子科技融资情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锤子也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公开资料,2015年锤子亏损4.62亿,2016年净亏损4.28亿,2017年虽然有坚果Pro这款黑马产品,但境况也不是很好,2018年每况愈下。2015-2017年,锤子共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财经》报道称,在正常融资、并购渠道之外,锤子科技也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仅能依靠京东供应链提供的资金救急。锤子科技支付给京东的利息是9%左右。

锤子、金立等小品牌的衰落是有共通性的。手机供应链环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营销费用不断增长,中小品牌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它们在供应链上没有议价能力,体量小又缺乏话语权,通常单款机型销售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成本相对更高而收入更少。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回报不达预期,研发投入过重,最后,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一旦某个机型失败或者营销费用占用过多,就很容易让其资金链在顷刻间崩塌,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互联网模式不同,手机公司都是被库存杀死的”,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告诉全天候科技。

在库存问题上,一加曾经犯过错。2015年,在国内互联网智能手机泛滥的背景下,一加迎头而上,既做千元机又开了几十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一加2发布,刘作虎预期这款手机同样会受到追捧,于是拍脑门生产了将近100万台,这个决定差点让一加直接关门。

“互联网的钱来得相对容易,但硬件是很‘重’的”,刘作虎提到,一部手机的成本可能就3000多块钱,新机发布时,如果备货100万台,就是30多个亿,如果多下20万订单,就意味着有6亿的货卖不出去。

一加2的教训之后,刘作虎开始把“活着”作为做决策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旦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是不是还能活着?一件事情,如果万一它出现风险,公司就关门了,这个事情就别做。

事实上,除了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手机厂商鲜有通过公开市场融资。“风险太大,很多资本都看不懂硬件,互联网公司融一两个亿可以玩很久,但是做硬件还是蛮大的挑战。”刘作虎认为。

锤子等深陷资金链危机,背靠大树的联想手机却准备不计成本地抢回手机市场。2018年6月,联想制定了“诺曼底计划”,欲在国内手机市场重生。2018年三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销量同比上升280%。

手机业务被联想视作智能物联SIoT生态的重要引擎之一。联想手机相关负责人回复全天候科技称,在联想的整体战略中,允许以亏损的方式保证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联想也有信心持续收复失地。

2011年,华为逐渐脱离对运营商的依赖,转型为消费者品牌,并聚焦于中高端精品市场。据报道,起初的两年,华为手机曾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那两年太糟糕了,手机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利息都会比手机盈利要高。”华为手机能熬过5年的转型期,离不开华为集团的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孙燕飙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只有两个活法,一是抱大腿,二是自己成为大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还包括政府招商引资和供应商补贴。

1月2日,据媒体报道,魅族科技将获得超过1亿元注资,目前仍在走程序,珠海市政府将会注资支持魅族发展,目前投资方案已经谈妥。对此,魅族科技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6亿人民币,随后,锤子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入驻办公人员约200人,约占此前锤子科技团队的一半。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的初衷,在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而2014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随着营改增税改、利润减少,不再热衷于和手机厂商捆绑,补贴销售。手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没有谁可以靠着运营商的关系过活。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6-2017年,在手机烧钱大战凶猛之时,手机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隐性融资手段:以单个手机项目为主体进行项目制融资,即以发布一款新机预计可实现多少销量为目标,向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融资。

有供应商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往手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包括供应链参与方,还包括一些美国和香港的热钱,“但今年寒冬的状况下,此类融资也比较少见了”。

04.性价比纠结

国内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多年前的小米。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一度在2014年前后以14.79%的市场份额问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热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

不过,仍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销售规模的虚幻。

刘作虎谈及规模和风险时表示,“做企业,最核心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要健康。做2000万、3000万(规模),最后不挣钱,有意义吗?最后给员工发年终奖给大家去发市场份额吗?”

从2017年开始,面对上游元器件涨价、美元汇率飙升等外部因素,手机品牌纷纷提价。千元机面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寒冬下,各种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到2018年,手机行业原有的支点——性价比已经失效,进而造成了诸多困境:利润贴地飞行、创新不明显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工匠精神缺位……一夜之间,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下无所适从。

实际上,小米上市之后,已很难继续保持其超强的“性价比”策略。一方面,小米手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同时无法继续加持小米的硬件价格战。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IDC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中国出货量增速达到 40% 以上,二季度降低到 2%,三季度同比下滑 10.9%,在华米 OV 当中表现最弱。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不允许小米利润过低。

“性价比不顶用了,面对荣耀这样同样性价比极强的手机对手,小米的危机感应该更强。”一位手机评论人士说。

在2017年之前,四大厂商以价格区间为标志,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签:华为主打高端商务市场,OPPO、vivo是中端市场,荣耀、小米主打低端市场。

但今年以来,OPPO、vivo 和小米、荣耀都在上探高端市场,寻求品牌的高端化。华为过去在高端市场只需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现在 OV、小米都来抢地盘了,在4000 元以下的市场,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拼成了一锅粥。

靠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自己也正试图摆脱绝对性价比的标签。刚进入2019年,小米就打响手机市场第一枪——将红米品牌独立,并升级为Redmi,继续死磕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未来小米会专注冲刺中高端和新零售,不再追求绝对性价比。

1月10日,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虽然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2019年,分品牌运作将是小米的一项策略。

Redmi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死磕性价比,小米系列就能放下包袱,不要拘泥于1999元的价格,在用户还是觉得厚道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

2018年12月,小米还对其国内和国际业务市场的组织架构,再次做出调整:加码中国区市场,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悉,小米中国区的任务有两个:优化小米手机的产品架构,站稳并强化高端旗舰市场;继续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05.新故事是什么?

诺基亚、HTC的陨落表明,在面临技术革命和关键市场机会时,一旦转身速度偏慢,被消费者抛弃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5G智能手机将在2019年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下一波大规模智能手机消费热潮将在2020年到来,届时5G和可折叠智能手机等未来技术将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26份5G合同。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我们每年投入了10倍于国内同行的研发费用,比他们好一点点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不过,5G的普及仍旧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对价格下降的支持。“5G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不是在明年。”刘作虎认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但5G的应用可能还不会那么丰富,5G应用场景真正爆发要到2020年。

在5G方面,OPPO、vivo则是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进行合作,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整合到手机中、整机无线空口量测和终端样机测试等工作,做好5G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准备。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而OPPO在东南亚市场,华为在欧洲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9年,印度将成为唯一出现智能手机增长的市场;而2018年,印度消费者将花费逾5000亿卢比(4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四大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约为上一年的两倍。

2018年Q3,荣耀手机在海外8个国家均入围了出货量前五。在俄罗斯,荣耀销量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750%,市场份额占到18%,排名第二,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

此外,小米、华为、OV等还在消费IoT硬件上舍命狂奔。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小米进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时代

几个月来,小米频繁调换组织架构配合AIoT发展。据了解,小米中国区的任务,除了强化手机高端市场及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更重要的是强化小米AIoT的核心战略,在硬件品类上进行拓展。除了手机,目前小米AIoT硬件还包括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和白电。

2018年12月27日,荣耀手机举办了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在会后的采访中,赵明说:“坦率讲今年(2018年)可能是很困难,但未必是最困难,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也未必觉得难。”

当天的北京气温零下10度,赵明一袭春装登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我们决定不服就干,认真做好产品,死磕回去,教一教对手什么叫性价比”。1月10日,在红米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雷军公开回怼“友商”华为。

5年出货2.78亿台的红米手机从小米独立,被外界解读为对标华为、荣耀双品牌。就此,荣耀方面公开表示——与小米的竞争早已结束,荣耀遥遥领先。

“友商的态度把我弄急了,他们出了一堆的稿子看了我挺烦。”发布会后,雷军再次谈及友商:“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也多次跟任正非说国产厂商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后来友商分出来一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斗转星移,几年时间,手机行业就已经变了天地,换了对手。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3年前,与小米雷军激烈对垒的还是乐视贾跃亭。如今,乐视手机早已灰飞烟灭,比小米诞生更早的魅族正在艰难求生,其它同时期涌现的中小手机品牌要么垂死挣扎,要么加速消亡或已经消亡。

对于还活着的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被收购意味着出局,不卖身意味着等死,比如罗永浩和他的锤子。

拖欠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变更法人,接盘者名单从阿里、360传到今日头条……锤子身处生死边缘。“整个公司都在等老罗弄到钱。”一位锤子员工对全天候科技说。

另一边,一些投资人正在向锤子施压,希望就此卖掉公司。1月3日,锤子科技再次被申请财产保全,罗永浩所涉1亿元金额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如果“缝补”不上被撕裂的资金缺口,锤子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

大洋彼岸,巨头苹果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月3日,在16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后,苹果股价暴跌10%,市值缩水近750亿美元。

三个月来,苹果市值蒸发近4500亿美元,跌去了一个Facebook。更糟糕的是,多种迹象显示,苹果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订单。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卖出了14.7亿部手机(2018年预计同比下滑3%),是汽车销量的15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硬件品类。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占据半壁江山。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智能手机也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增长的最大引擎。风投公司KPCB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花费的时间长达5.9个小时。

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手机购物、叫外卖、打车、使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这一物联网时代的终极入口而存在。

这一切在过去这一年中迎来拐点。

2018年人口红利褪去,智能手机首当其冲。以华为和荣耀为例,过去其手机的换机周期是15-18个月,现在是22-24个月,甚至更高。

“总体来说我们手机的运算速度是够的,但是应用和功能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创新,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口袋里钱不多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不换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说。

2018年,国内中小手机厂商加速消失,金立、酷派、乐视、大可乐、夏新等名字在市场浪潮中覆灭,魅族、360、锤子等厂商纷纷遭遇重组或深陷资金链危机。

另一方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在海外攻城略地,快速挤压三星、苹果的份额。

五年时间,世界智能手机版图被改写,国内手机市场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未来,全球化的手机品牌很可能只剩下四、五家。

2018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源:Counterpoint)

01.寡头时代来了

老罗做手机,是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但首款机型2014年才推出。5年前是国内智能终端设备创业的黄金窗口期,“等到锤子学会了做手机,却遭遇了手机市场下滑的寒冬”,孙燕飙告诉全天候科技。

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GFK数据显示,在一向以增长为主旋律的中国, 2018年下半年手机市场却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2018年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8%,销售额同比下滑9%。

7年前,李剑(化名)加入手机ODM公司辉烨任高管,他们一开始为TCL和一些海外手机厂商做代工,后期开始接华为手机的订单。

那是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按照荣耀赵明的说法,GSM(全球通)时代最强大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深圳华强北。彼时,行业中有四、五百家ODM公司,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组装,独立品牌正在悄然成长。

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辉烨)以前一个月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李剑说,“现在可能一年也都出不了100万台”。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2018年10月,深圳许多手机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出现断崖式跳水,订单额只有去年同期的20%-30%。

所有的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电池模组,每个环节都陷入极度无订单的状态。按照这种情形,有供应商指出,在深圳,身处手机产业链核心的中小供应链厂商,将有20%面临倒闭。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尽管大环境不佳导致出货量下滑,但各大手机玩家召开发布会的热情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仅在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厂商就发布了超过10款新机。

一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科技创新应用到产品的速度远超三星和苹果,屏幕的变化、屏下指纹的推出、颜色的变化、各种“吓人的技术”层出不穷。

时隔多年重新发力手机市场的联想手机,连续数月中,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以致于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微博上感慨:“今年用力过猛,新品节奏有点儿快”。

“原来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都是12个月,今天,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的市场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开发、上市,全部都是六个月(的周期)在搞。大家的站位就是不断接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孙燕飙说。

通常而言,一款新手机出来,其上一代产品的销量会快速萎缩;一家厂商推出一个新款,友商的销量也会被挤压下降。“中国手机厂家你死我活拼过来,才把苹果、三星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位来自vivo的市场人士表示。

不出意外,三星和苹果在中国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赛诺数据,2018第三季度,苹果、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均大跌,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8%,而三星则仅剩约1%。

伴随“机海战术”体力不支而倒下的,还有一系列中国的中小手机厂商。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升级,手机厂商在营销、技术、融资等的壁垒都已高企。

2014年5月,锤子第一款手机T1正式发布时就遇到过产能危机,这导致T1销量惨淡,仅卖出25万台。

罗永浩2018年上半年曾说:锤子不亏损了,可以任性一些。但任性的结果就是TNT(工作站)横空出世,订单少到代工厂都不愿意接活。

过去四年,锤子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约3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每年上亿台手机销售的大市场里,完全沦为陪跑者角色。

赛诺数据显示,vivo、OPPO、华为、荣耀、小米、苹果几大手机品牌组成了现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的第一梯队,总的份额占比近90%。其它中小厂商则彻底和第一阵营说再见,成为了销量统计中的“others”。

一般而言,手机供应商衡量一个大单的标准是单批次下单量是否达到KK(百万)级。当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0.5%,意味着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5-6万台,甚至3-4万台,备货量也就是10万台左右,也就是100K。

“100K订单量在大的供应商眼中已经是小客户。针对小客户,一是没有溢价能力,第二,越小就越没法保证出货,因为产品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成本还要增加。”一位供应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

随着“华米OV”近年的快速增长,为了吻合它们的产能,供应链厂商从2015年、2016年一路狂奔到2017年,一直在不断扩充产能。

“到今天,随着手机销量的下滑,头部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过剩达到了200%。目前市场上仅非全面屏手机的库存就有接近5000万(台)。”孙燕飙说。

02.供应链困境

2018年7月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上,雷军曾向媒体介绍过一位高管,他是小米供应商——英华达的前高管张峰。

小米曾在供应链管理上栽过跟头。据腾讯深网报道,小米研发第一款手机时,曾遭到某世界500强百般凌辱,比如小米那时成立不到一年,对方却要三年财务报表。

2010年,英华达是少数愿意为小米手机代工的工厂。2016年下半年,张峰成为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后正式进入小米管理供应链,协助雷军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曾经我们老缺货,一度以缺货为美,后来发现这个不行,绝对是有问题的。我们得苦下功夫,一定要把缺货问题解决了。”雷军说。

张峰上任后,小米供应链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改观。雷军表示,小米8上市18天,供货就突破了百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骂我们缺货,但是其实好很多了”。

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雷军介绍张峰(右一)

寡头时代,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对于供应链的争夺。

在一加6T手机发布前夕,为了攻克一个屏下指纹的技术难题,一加曾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供应商——汇顶科技找来,搞了一个封闭办公的地方加班加点,“最后终于有惊无险,搞定了”。

过去一年,屏幕指纹技术快速成熟且实现大规模商用、3D结构光技术成熟商用、屏幕从全面屏过渡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等,终端厂商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挑战,都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以屏下指纹为例,2018年初,vivo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指纹手机X20 Plus,得到市场好评。随后华为、小米、魅族、OPPO先后推出基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产品。

从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来看,vivo的三款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均来自汇顶,OPPO的方案来自于思立微,而魅族的屏下指纹方案则来自于新思。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采用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900万台增至2000万台以上。

“手机厂商应该理解我们。”李剑说,“研发需要周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产线的,甚至连设备都不一样,但品牌厂商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他会尽量压缩周期;其次,新东西出来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首批出货可能面临风险。”

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导致手机制造端已经出现购销倒挂、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做一台手机出来,从生产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能要500元,但实际上供应商的出货价可能才450元。

2018年6月,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升降摄像头刚亮相时,一个模组的出货价约为360元,到今年3月,价格可能只剩不到100元。

小米的一位供应商透露,小米大大小小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是自己采购,特别是贵的、金额大的物料,这导致ODM厂商在小米身上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小米这种走性价比策略的公司,肯定要保证自己的成本最低。”

“小米的量确实很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到最后发现忙了一年下来,其实就是跑个流水。”李剑提到,“5%的毛利,算上物流费用、加上拖账期,净利最多两个点,甚至不赚钱”。

手机厂商给供应商的账期标准通常是三个月,最多半年,供应商大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合作,一是量大,二是有保障,肯定能拿到钱。一个手机公司经营状况好不好,供应商的感受非常明显。

但今天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选择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智能手机产业是个集成度极高、新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需要芯片、电路、显示设备、监控、声音、系统集成等行业组成的产业网络的支持。

罗永浩曾调侃说,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有技术沉淀,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但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比拼已经不是微创新了,而是需要更多积累,需要大的团队和体系做创新的支撑。

“小的品牌和厂家可能会借助于行业的解决方案、芯片提供商的能力做一些设计上的变化。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整个生态的引导不那么容易”,荣耀总裁赵明说。

以3D TOF(飞行时间法3D成像)为例,这个技术早就存在,但目前大家对体验都不满意。在赵明看来,这是因为要在抓取图片的瞬间就把立体信息实时进行处理识别,并作出反应,实际上需要类似于麒麟980这样的AI处理器和背后强大的图象处理算力来支撑。

这就是供应链环节的现状,也是造成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娱乐中心、通讯中心、交互中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对于供应链的驱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公司能办到的。

华为、荣耀的很多产品在供应链端已经走到瓶颈,拿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做。赵明称,虽然开发一款芯片投入很大,但不做的话就要站在别人的背后,未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03.烧钱,找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入手机深似海,自从创办锤子,他从未停止过“找钱”。公开资料显示,锤子科技成立6年多时间里,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7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等。

2017年8月,锤子科技获得最后一笔10亿元投资,其中成都市政府出资6亿元,其余4亿来自私募基金。

锤子科技融资情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锤子也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公开资料,2015年锤子亏损4.62亿,2016年净亏损4.28亿,2017年虽然有坚果Pro这款黑马产品,但境况也不是很好,2018年每况愈下。2015-2017年,锤子共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财经》报道称,在正常融资、并购渠道之外,锤子科技也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仅能依靠京东供应链提供的资金救急。锤子科技支付给京东的利息是9%左右。

锤子、金立等小品牌的衰落是有共通性的。手机供应链环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营销费用不断增长,中小品牌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它们在供应链上没有议价能力,体量小又缺乏话语权,通常单款机型销售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成本相对更高而收入更少。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回报不达预期,研发投入过重,最后,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一旦某个机型失败或者营销费用占用过多,就很容易让其资金链在顷刻间崩塌,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互联网模式不同,手机公司都是被库存杀死的”,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告诉全天候科技。

在库存问题上,一加曾经犯过错。2015年,在国内互联网智能手机泛滥的背景下,一加迎头而上,既做千元机又开了几十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一加2发布,刘作虎预期这款手机同样会受到追捧,于是拍脑门生产了将近100万台,这个决定差点让一加直接关门。

“互联网的钱来得相对容易,但硬件是很‘重’的”,刘作虎提到,一部手机的成本可能就3000多块钱,新机发布时,如果备货100万台,就是30多个亿,如果多下20万订单,就意味着有6亿的货卖不出去。

一加2的教训之后,刘作虎开始把“活着”作为做决策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旦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是不是还能活着?一件事情,如果万一它出现风险,公司就关门了,这个事情就别做。

事实上,除了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手机厂商鲜有通过公开市场融资。“风险太大,很多资本都看不懂硬件,互联网公司融一两个亿可以玩很久,但是做硬件还是蛮大的挑战。”刘作虎认为。

锤子等深陷资金链危机,背靠大树的联想手机却准备不计成本地抢回手机市场。2018年6月,联想制定了“诺曼底计划”,欲在国内手机市场重生。2018年三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销量同比上升280%。

手机业务被联想视作智能物联SIoT生态的重要引擎之一。联想手机相关负责人回复全天候科技称,在联想的整体战略中,允许以亏损的方式保证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联想也有信心持续收复失地。

2011年,华为逐渐脱离对运营商的依赖,转型为消费者品牌,并聚焦于中高端精品市场。据报道,起初的两年,华为手机曾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那两年太糟糕了,手机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利息都会比手机盈利要高。”华为手机能熬过5年的转型期,离不开华为集团的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孙燕飙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只有两个活法,一是抱大腿,二是自己成为大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还包括政府招商引资和供应商补贴。

1月2日,据媒体报道,魅族科技将获得超过1亿元注资,目前仍在走程序,珠海市政府将会注资支持魅族发展,目前投资方案已经谈妥。对此,魅族科技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6亿人民币,随后,锤子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入驻办公人员约200人,约占此前锤子科技团队的一半。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的初衷,在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而2014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随着营改增税改、利润减少,不再热衷于和手机厂商捆绑,补贴销售。手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没有谁可以靠着运营商的关系过活。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6-2017年,在手机烧钱大战凶猛之时,手机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隐性融资手段:以单个手机项目为主体进行项目制融资,即以发布一款新机预计可实现多少销量为目标,向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融资。

有供应商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往手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包括供应链参与方,还包括一些美国和香港的热钱,“但今年寒冬的状况下,此类融资也比较少见了”。

04.性价比纠结

国内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多年前的小米。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一度在2014年前后以14.79%的市场份额问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热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

不过,仍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销售规模的虚幻。

刘作虎谈及规模和风险时表示,“做企业,最核心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要健康。做2000万、3000万(规模),最后不挣钱,有意义吗?最后给员工发年终奖给大家去发市场份额吗?”

从2017年开始,面对上游元器件涨价、美元汇率飙升等外部因素,手机品牌纷纷提价。千元机面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寒冬下,各种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到2018年,手机行业原有的支点——性价比已经失效,进而造成了诸多困境:利润贴地飞行、创新不明显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工匠精神缺位……一夜之间,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下无所适从。

实际上,小米上市之后,已很难继续保持其超强的“性价比”策略。一方面,小米手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同时无法继续加持小米的硬件价格战。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IDC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中国出货量增速达到 40% 以上,二季度降低到 2%,三季度同比下滑 10.9%,在华米 OV 当中表现最弱。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不允许小米利润过低。

“性价比不顶用了,面对荣耀这样同样性价比极强的手机对手,小米的危机感应该更强。”一位手机评论人士说。

在2017年之前,四大厂商以价格区间为标志,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签:华为主打高端商务市场,OPPO、vivo是中端市场,荣耀、小米主打低端市场。

但今年以来,OPPO、vivo 和小米、荣耀都在上探高端市场,寻求品牌的高端化。华为过去在高端市场只需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现在 OV、小米都来抢地盘了,在4000 元以下的市场,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拼成了一锅粥。

靠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自己也正试图摆脱绝对性价比的标签。刚进入2019年,小米就打响手机市场第一枪——将红米品牌独立,并升级为Redmi,继续死磕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未来小米会专注冲刺中高端和新零售,不再追求绝对性价比。

1月10日,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虽然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2019年,分品牌运作将是小米的一项策略。

Redmi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死磕性价比,小米系列就能放下包袱,不要拘泥于1999元的价格,在用户还是觉得厚道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

2018年12月,小米还对其国内和国际业务市场的组织架构,再次做出调整:加码中国区市场,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悉,小米中国区的任务有两个:优化小米手机的产品架构,站稳并强化高端旗舰市场;继续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05.新故事是什么?

诺基亚、HTC的陨落表明,在面临技术革命和关键市场机会时,一旦转身速度偏慢,被消费者抛弃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5G智能手机将在2019年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下一波大规模智能手机消费热潮将在2020年到来,届时5G和可折叠智能手机等未来技术将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26份5G合同。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我们每年投入了10倍于国内同行的研发费用,比他们好一点点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不过,5G的普及仍旧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对价格下降的支持。“5G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不是在明年。”刘作虎认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但5G的应用可能还不会那么丰富,5G应用场景真正爆发要到2020年。

在5G方面,OPPO、vivo则是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进行合作,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整合到手机中、整机无线空口量测和终端样机测试等工作,做好5G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准备。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而OPPO在东南亚市场,华为在欧洲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9年,印度将成为唯一出现智能手机增长的市场;而2018年,印度消费者将花费逾5000亿卢比(4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四大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约为上一年的两倍。

2018年Q3,荣耀手机在海外8个国家均入围了出货量前五。在俄罗斯,荣耀销量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750%,市场份额占到18%,排名第二,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

此外,小米、华为、OV等还在消费IoT硬件上舍命狂奔。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小米进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时代

几个月来,小米频繁调换组织架构配合AIoT发展。据了解,小米中国区的任务,除了强化手机高端市场及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更重要的是强化小米AIoT的核心战略,在硬件品类上进行拓展。除了手机,目前小米AIoT硬件还包括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和白电。

2018年12月27日,荣耀手机举办了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在会后的采访中,赵明说:“坦率讲今年(2018年)可能是很困难,但未必是最困难,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也未必觉得难。”

当天的北京气温零下10度,赵明一袭春装登场。

文章TAG:三星s4什么时候上市三星盖世s4什么时候上市啊?三星GalaxyS4报价多少钱?-三星什么什么时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