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知识 > 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2 10:29:29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还行吧,这要看你对手机要求了

还行吧,这要看你对手机要求了

还行吧,这要看你对手机要求了

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2,小可乐手机怎么样?

不咋样

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3,小可乐手机怎么样?好不好用?小可乐拍照神器手机配置功能评...

  小可乐手机怎么样?小可乐拍照神器好用吗?继大可乐手机发布之后,大可乐公司推出了主打拍照神器小可乐手机,这款小可乐拍照神器配置如何呢?下面就跟统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小可乐手机评测   拍照功能是小可乐手机的最大特色,它采用与iPhone 5同款的800万像素、索尼IMX179背照式主摄像头,6P光学镜头,1/3.2英寸,F/2.0光圈,感光像素为1.4μm,并配备欧司朗定制的超量闪光灯。该机前置摄像头也很不错,为500万像素,F/2.4光圈。   除了给力的硬件,小可乐预装的Kele UI还该机提供了多项拍照新功能,例如快速启动以及实时滤镜,后者提供了34款实时滤镜,并包括9款实时美颜滤镜。为了满足爱美的用户,小可乐手机还提供了专业美容思路来修照片。   为了保证图片共享体验,Kele UI还将为小可乐提供无限容量的云端相册,可以进行自动备份。此外,Kele UI中二维码、全景一个都不少。   具体规格上,小可乐手机机身厚度7.2mm,采用5寸OGS全贴合屏幕,屏占比在70%以上(比荣耀3C要高),搭载MT6582四核处理器,并包括6种多彩外壳可选。由于与百度有合作,不久还将推出百度贴吧定制版小可乐。   与竞争对手荣耀3C一样,小可乐包含了两个内存版本可选:旗舰版为2GB内存+16GB存储,普通版为1GB内存+4GB存储。普通版售价799元起,旗舰版为999元。

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

4,小可乐手机怎么样

不建议买。。硬件虚的太厉害。。。

不建议买。。硬件虚的太厉害。。。

不建议买。。硬件虚的太厉害。。。

5,小可乐手机越来越卡,开多了应用就卡死,怎么办?

建议楼主可以直接使用 手机 管理类的软件进行系统优化,这样就可以获得更流畅的使用体验了。

6,小可乐是甚么牌子的手机

就是小可乐牌子的。。这是1个牌子

就是小可乐牌子的。。这是1个牌子

就是小可乐牌子的。。这是1个牌子

7,手机小可乐怎么样

通过最近近一个月的使用,小可乐手机确实很无奈!感觉就是深圳那边代工生产的,质量一般、使用不方便、自带软件特别多、系统存在漏洞-根本不完善,感觉比山寨机还难说。唯一好处就是照相不错,可是我朋友拿的有个红米照相放电脑上比我的小可乐要好!

建议大家购买品牌机,最起码系统操作很舒服和要完善!

8,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吗?_

真的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而且提供的服务很多。不过每位用户在使用之前需要购买会员付费使用,不提供免费试用期,付费之后,还需要在小雷达APP内和被定位的用户互加好友,同意好友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它可以通过软件实时定位对方的位置,支持用户定位家人、恋人、朋友的位置,准确率非常高。不过在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联系对方,在手机中下载、付费购买会员,然后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

如果对方不同意,是无法定位他的位置,只能定位其他同意了定位申请的好友、家人、恋人位置。在使用小雷达APP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购买会员,然后邀请被定位的家人、恋人、朋友下载小雷达APP,购买会员、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实时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同样的,我们的手机中下载安装好小雷达之后,也需要购买会员,会员分别有连续包月会员(1个月)、月卡(1个月)、季度卡(3个月)、半年卡(6个月)、年卡会员(1年)。至于小雷达的具体使用效果,需要大家体验了才知道真实效果。

真的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而且提供的服务很多。不过每位用户在使用之前需要购买会员付费使用,不提供免费试用期,付费之后,还需要在小雷达APP内和被定位的用户互加好友,同意好友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它可以通过软件实时定位对方的位置,支持用户定位家人、恋人、朋友的位置,准确率非常高。不过在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联系对方,在手机中下载、付费购买会员,然后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

如果对方不同意,是无法定位他的位置,只能定位其他同意了定位申请的好友、家人、恋人位置。在使用小雷达APP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购买会员,然后邀请被定位的家人、恋人、朋友下载小雷达APP,购买会员、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实时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同样的,我们的手机中下载安装好小雷达之后,也需要购买会员,会员分别有连续包月会员(1个月)、月卡(1个月)、季度卡(3个月)、半年卡(6个月)、年卡会员(1年)。至于小雷达的具体使用效果,需要大家体验了才知道真实效果。

真的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而且提供的服务很多。不过每位用户在使用之前需要购买会员付费使用,不提供免费试用期,付费之后,还需要在小雷达APP内和被定位的用户互加好友,同意好友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小雷达手机定位是真的,它可以通过软件实时定位对方的位置,支持用户定位家人、恋人、朋友的位置,准确率非常高。不过在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联系对方,在手机中下载、付费购买会员,然后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定位。

如果对方不同意,是无法定位他的位置,只能定位其他同意了定位申请的好友、家人、恋人位置。在使用小雷达APP定位对方的位置之前,需要购买会员,然后邀请被定位的家人、恋人、朋友下载小雷达APP,购买会员、添加好友同意定位申请,才可以实时定位到对方的位置。

同样的,我们的手机中下载安装好小雷达之后,也需要购买会员,会员分别有连续包月会员(1个月)、月卡(1个月)、季度卡(3个月)、半年卡(6个月)、年卡会员(1年)。至于小雷达的具体使用效果,需要大家体验了才知道真实效果。

9,小可乐手机可以用电信卡吗?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
根据您的描述:此款手机的网络制式是TDSCDMA。GSM,支持移动的3G.2G.网络,和联通的2G网络,不支持电信的CDMA网络,所以无法使用电信卡。
电信宽带免费大提速,4M升8M、12M,8M升20M,20M升50M。您可以就近到各电信营业厅,或者拨打10000号免费提速,详情可登陆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能得到您的采纳!

10,小可乐好用吗? -

1,照相很牛,本人用过,秒了好多手机。系统十分流畅,能流畅播1080p视频。对于而言是不错的。缺点,电池一般。很大, 跟小米3一样大,不方便带。后壳易沾油。

我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拍照方面可以说是很强悍,pk下去好多机型,像同一价位的什么红米和3c他们的拍照能力可以说和 小可乐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大型游戏和上网聊天看视频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虽然处理器没有骁龙800呀或者801那么强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觉对是够用的。屏幕方面是5吋 720p的可以说ppi已经属于中上等了,再高人的肉眼基本就无法识别了。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说他们的可乐UI 还需努力,但是如果你喜欢刷机可以任意刷其它比较热门的系统在他们论坛都有移至的rom。最后我觉得他们的续航能力不是太给力,不过可以满足我一天的使用。有什么不足的楼主在问我!希望您能采纳。

我买了一个,,电池耗电太快了,半天就没电了。我用十天不小心从半米高的地方摔下去,坏了,修屏幕要450块,太坑了!建议不买!

我买了三个,没有一个好用的,听筒有杂音,短信时而发布出去,崩溃。。。果然不能图打折买便宜山寨货

红米,其名声好,miui系统是公认的,再者有做手机的基础

1,照相很牛,本人用过,秒了好多手机。系统十分流畅,能流畅播1080p视频。对于而言是不错的。缺点,电池一般。很大, 跟小米3一样大,不方便带。后壳易沾油。

我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拍照方面可以说是很强悍,pk下去好多机型,像同一价位的什么红米和3c他们的拍照能力可以说和 小可乐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大型游戏和上网聊天看视频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虽然处理器没有骁龙800呀或者801那么强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觉对是够用的。屏幕方面是5吋 720p的可以说ppi已经属于中上等了,再高人的肉眼基本就无法识别了。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说他们的可乐UI 还需努力,但是如果你喜欢刷机可以任意刷其它比较热门的系统在他们论坛都有移至的rom。最后我觉得他们的续航能力不是太给力,不过可以满足我一天的使用。有什么不足的楼主在问我!希望您能采纳。

我买了一个,,电池耗电太快了,半天就没电了。我用十天不小心从半米高的地方摔下去,坏了,修屏幕要450块,太坑了!建议不买!

我买了三个,没有一个好用的,听筒有杂音,短信时而发布出去,崩溃。。。果然不能图打折买便宜山寨货

红米,其名声好,miui系统是公认的,再者有做手机的基础

1,照相很牛,本人用过,秒了好多手机。系统十分流畅,能流畅播1080p视频。对于而言是不错的。缺点,电池一般。很大, 跟小米3一样大,不方便带。后壳易沾油。

我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拍照方面可以说是很强悍,pk下去好多机型,像同一价位的什么红米和3c他们的拍照能力可以说和 小可乐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大型游戏和上网聊天看视频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虽然处理器没有骁龙800呀或者801那么强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觉对是够用的。屏幕方面是5吋 720p的可以说ppi已经属于中上等了,再高人的肉眼基本就无法识别了。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说他们的可乐UI 还需努力,但是如果你喜欢刷机可以任意刷其它比较热门的系统在他们论坛都有移至的rom。最后我觉得他们的续航能力不是太给力,不过可以满足我一天的使用。有什么不足的楼主在问我!希望您能采纳。

我买了一个,,电池耗电太快了,半天就没电了。我用十天不小心从半米高的地方摔下去,坏了,修屏幕要450块,太坑了!建议不买!

我买了三个,没有一个好用的,听筒有杂音,短信时而发布出去,崩溃。。。果然不能图打折买便宜山寨货

红米,其名声好,miui系统是公认的,再者有做手机的基础

11,10万微商被骗100亿,最大微商集团其实是“传销”_

那个号称年回款了100亿的“第一大微商”摩能国际炸锅了,10万全国代理面临血本无归,开始围攻总部、拼死维权。

这个小长假对很多人来说,过得并不轻松。

一年回款100亿,旗下拥有棒女郎私护凝胶、女神泡泡慕斯洗液、V塑水光棒、水灵珠洗衣胶囊、绿色呼吸牛蒡茶、私密日记蚕丝卫生巾、俏天下黄金沙棘油、韩室气泡水精华等微商品牌产品,总有一款曾经出现在你我的朋友圈。

这家公司叫“摩能国际”,号称国内最大的微商公司。

摩能老板之一的蒋德才也在科技圈小有名气,曾创办了高仿iPhone的手机品牌“尼采”,以及与丁秀洪一起创办“大可乐手机”,但两个手机品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在手机领域屡战屡败,在微商圈却做得风生水起,凭借“棒女郎”微商吸金上百亿。

日前,多位微商代理爆料称,摩能国际采取“传销”的模式招商,到全国各地巡回的开会洗脑,诱骗了几十万微商小白的加入,被骗的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一些微商甚至因此闹得家破人亡。

摩能国际在各地召开峰会,把几百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洗脑培训”,完全跟“传销”没有任何区别。先是跟大家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来了,实体和工厂一定会倒闭,必须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再就是介绍“成功的经验”,谁加入摩能赚了多少钱,谁贷款做微商实现屌丝逆袭。

“上去介绍成功经验的,争着抢着打款的,其实都是安排好的托,就是为了让小白们赶紧打款,跟过去传销的套路一样一样的。”一位级别较高的摩能微商代理透露,棒女郎玩的就是击鼓传花,只要忽悠到下一个人来接盘,那手上的钱才是真正赚到了的。如果没有代理来接盘,货就只能砸在手里了,这样的产品本身市场不大。

一位湖南代理其先后分两次给上级代理打款248000元,其中大部分是靠借款和刷信用卡。她说,当初去参加摩能国际的峰会,听说可以轻松月入万元、十万元,就禁不住诱惑交了6000元定金,会后补足了38000元成为“总代”,后又被诱导打款21万升级“小核心”。

据悉,摩能国际棒女郎一共分为7个级别,最高级别的“官方”要求打款600万,往下分别是132万元的“大核心”、22.2万元的“小核心”、3.78万元的“总代”、8250元的“一级”、3250元的“二级”和640元的“天使”。每一层级的拿货价不同,要想获得更大的差价,就必须不断的往上升级。

拿了第一批38000元的货之后,公司开始出台“分流”的政策,加入代理就送60个精准粉丝,帮助代理进行招商和销售。尽管第一批还没有卖出去多少,但还是禁不住发财的诱惑,举债20万升级成为“小核心”。之后承诺的分流却没有兑现,承诺六个月包销也没有兑现,找公司退换货也不行,现在已经砸在手里了。

你朋友圈里的微商还好吗?

那个号称年回款了100亿的“第一大微商”摩能国际炸锅了,10万全国代理面临血本无归,开始围攻总部、拼死维权。

这个小长假对很多人来说,过得并不轻松。

一年回款100亿,旗下拥有棒女郎私护凝胶、女神泡泡慕斯洗液、V塑水光棒、水灵珠洗衣胶囊、绿色呼吸牛蒡茶、私密日记蚕丝卫生巾、俏天下黄金沙棘油、韩室气泡水精华等微商品牌产品,总有一款曾经出现在你我的朋友圈。

这家公司叫“摩能国际”,号称国内最大的微商公司。

摩能老板之一的蒋德才也在科技圈小有名气,曾创办了高仿iPhone的手机品牌“尼采”,以及与丁秀洪一起创办“大可乐手机”,但两个手机品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在手机领域屡战屡败,在微商圈却做得风生水起,凭借“棒女郎”微商吸金上百亿。

日前,多位微商代理爆料称,摩能国际采取“传销”的模式招商,到全国各地巡回的开会洗脑,诱骗了几十万微商小白的加入,被骗的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一些微商甚至因此闹得家破人亡。

摩能国际在各地召开峰会,把几百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洗脑培训”,完全跟“传销”没有任何区别。先是跟大家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来了,实体和工厂一定会倒闭,必须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再就是介绍“成功的经验”,谁加入摩能赚了多少钱,谁贷款做微商实现屌丝逆袭。

“上去介绍成功经验的,争着抢着打款的,其实都是安排好的托,就是为了让小白们赶紧打款,跟过去传销的套路一样一样的。”一位级别较高的摩能微商代理透露,棒女郎玩的就是击鼓传花,只要忽悠到下一个人来接盘,那手上的钱才是真正赚到了的。如果没有代理来接盘,货就只能砸在手里了,这样的产品本身市场不大。

一位湖南代理其先后分两次给上级代理打款248000元,其中大部分是靠借款和刷信用卡。她说,当初去参加摩能国际的峰会,听说可以轻松月入万元、十万元,就禁不住诱惑交了6000元定金,会后补足了38000元成为“总代”,后又被诱导打款21万升级“小核心”。

据悉,摩能国际棒女郎一共分为7个级别,最高级别的“官方”要求打款600万,往下分别是132万元的“大核心”、22.2万元的“小核心”、3.78万元的“总代”、8250元的“一级”、3250元的“二级”和640元的“天使”。每一层级的拿货价不同,要想获得更大的差价,就必须不断的往上升级。

拿了第一批38000元的货之后,公司开始出台“分流”的政策,加入代理就送60个精准粉丝,帮助代理进行招商和销售。尽管第一批还没有卖出去多少,但还是禁不住发财的诱惑,举债20万升级成为“小核心”。之后承诺的分流却没有兑现,承诺六个月包销也没有兑现,找公司退换货也不行,现在已经砸在手里了。

你朋友圈里的微商还好吗?

那个号称年回款了100亿的“第一大微商”摩能国际炸锅了,10万全国代理面临血本无归,开始围攻总部、拼死维权。

这个小长假对很多人来说,过得并不轻松。

一年回款100亿,旗下拥有棒女郎私护凝胶、女神泡泡慕斯洗液、V塑水光棒、水灵珠洗衣胶囊、绿色呼吸牛蒡茶、私密日记蚕丝卫生巾、俏天下黄金沙棘油、韩室气泡水精华等微商品牌产品,总有一款曾经出现在你我的朋友圈。

这家公司叫“摩能国际”,号称国内最大的微商公司。

摩能老板之一的蒋德才也在科技圈小有名气,曾创办了高仿iPhone的手机品牌“尼采”,以及与丁秀洪一起创办“大可乐手机”,但两个手机品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在手机领域屡战屡败,在微商圈却做得风生水起,凭借“棒女郎”微商吸金上百亿。

日前,多位微商代理爆料称,摩能国际采取“传销”的模式招商,到全国各地巡回的开会洗脑,诱骗了几十万微商小白的加入,被骗的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一些微商甚至因此闹得家破人亡。

摩能国际在各地召开峰会,把几百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洗脑培训”,完全跟“传销”没有任何区别。先是跟大家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来了,实体和工厂一定会倒闭,必须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再就是介绍“成功的经验”,谁加入摩能赚了多少钱,谁贷款做微商实现屌丝逆袭。

“上去介绍成功经验的,争着抢着打款的,其实都是安排好的托,就是为了让小白们赶紧打款,跟过去传销的套路一样一样的。”一位级别较高的摩能微商代理透露,棒女郎玩的就是击鼓传花,只要忽悠到下一个人来接盘,那手上的钱才是真正赚到了的。如果没有代理来接盘,货就只能砸在手里了,这样的产品本身市场不大。

一位湖南代理其先后分两次给上级代理打款248000元,其中大部分是靠借款和刷信用卡。她说,当初去参加摩能国际的峰会,听说可以轻松月入万元、十万元,就禁不住诱惑交了6000元定金,会后补足了38000元成为“总代”,后又被诱导打款21万升级“小核心”。

据悉,摩能国际棒女郎一共分为7个级别,最高级别的“官方”要求打款600万,往下分别是132万元的“大核心”、22.2万元的“小核心”、3.78万元的“总代”、8250元的“一级”、3250元的“二级”和640元的“天使”。每一层级的拿货价不同,要想获得更大的差价,就必须不断的往上升级。

拿了第一批38000元的货之后,公司开始出台“分流”的政策,加入代理就送60个精准粉丝,帮助代理进行招商和销售。尽管第一批还没有卖出去多少,但还是禁不住发财的诱惑,举债20万升级成为“小核心”。之后承诺的分流却没有兑现,承诺六个月包销也没有兑现,找公司退换货也不行,现在已经砸在手里了。

你朋友圈里的微商还好吗?

12,小而美的国产手机,活不下去了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天花板已不是秘密。从 2017 年下半年起,「增速放缓」、「销量下滑」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起初我们在一些行业报告中看到类似的表述,还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但一年后回头再看,智能手机越来越难卖出去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重。

▲图片来自:Justin Tse

市场研究机构 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 3 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 3.552 亿台,同比下跌 6%,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 4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连续第 6 个季度的下滑。

另一家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则给出了中国市场的情况,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95%,寻求高速增长已经十分困难。而在刚过去的第 3 季度里,除了华为、vivo 和 OPPO 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它大品牌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倒退。

当然,市场形势的变化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多影响,毕竟智能手机变得难卖,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换机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每天对着十多个小时的掌上设备不好用了。

但这对手机制造商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小厂商,它们的存在感已经比前几年降低很多了。如果有一天这门生意不赚钱,又该怎么办?

美图与小米合作,是国产小众手机求存的一个缩影

11 月 19 日,小米在公布第 3 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了和美图战略合作协议,为期 30 年。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中国手机市场二三线品牌求存的一个缩影。

对于本次合作,小米 CFO 周守资已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达了观点,一来,美图的女性用户群有品牌优势,这对于扩展小米用户群是有帮助的;第二则是美图手机在拍照算法上有多年积累;最后是出于小米对于细分品牌上的考虑。

而美图 CEO 吴欣鸿也在内部邮件中表态,美图希望借力小米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方面的规模效应,获得进一步快速成长做大的机会。

至此,两者的合作目的其实都很明确了。简单点说,小米看中了美图的用户数据、拍照算法和在女性市场的影响力,除了能加强小米手机自身的拍照实力,对于扩展小米现有用户群也是有帮助的。

而美图,则寄希望于依靠小米较为成熟的渠道和供应链实力,在提升自己的体量的同时,也能抛弃掉那些个美图所不擅长的「重资产」,优化美图现阶段的营收表现。

当然,表面上小米和美图是合作互补,各取所需,但背后,国产二三线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也确实越变越窄,体量最小的那些公司已经陷入焦虑,不管是品牌授权还是合并,实则都是出路之一。

大公司们仍未停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新玩家进不来,小玩家也在被挤压

在过去一两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在前头的厂商,基本都被苹果、华为、小米、荣耀、OPPO 和 vivo 这几家所占据。早在 2017 年年底,TOP5 智能手机品牌就已经从中国拿走了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一情况更为明显,从 Counterpoint 给出的销量报告来看,在今年第 3 季度,中国手机市场「Others」那一栏的同比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 48%。而这些「Others」中,不仅包括了三星,也包括了魅族锤子美图这些品牌。

至于 IDC 的数据,前几名依旧是有增有减,但降幅最厉害的同样是「其他」这一栏,达到了 53.9%。少掉快一半的市场份额,对于任何一家厂商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尤其如此。

所以,它们的销量去哪了?很显然是被排在前头的那几家给瓜分了。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高举改变行业的口号,重新做一个新手机品牌。哪怕是今年 4 月份才推出第一款手机的黑鲨科技,本质上也要归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这意味着后者将会在供应链和渠道等方面给予黑鲨手机支持,如果只让黑鲨自己来做,那可能又会变成另一种结局。

而体量上的差距从各自的销量数据上也能看得出来。以美图为例,根据美图公布的 2018 半年期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仅为 53.3 万台,而去年同期销量也仅有 84.7 万台。

哪怕是近 5 年加在一起,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也只有 350 万台,如果按照小米公布的第 3 季度 3330 万台的销量数字,美图这 5 年卖出去的手机量,还不如小米一个月卖得多。

当然,美图手机同样有它亮眼的部分,比如说它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就比小米手机高了近 1700 元左右,这和它所瞄准的高端女性用户群有关;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都要成本投入,平摊下来,整个硬件业务仍然很难赚钱。

至于为什么手机卖不好,一方面可能是渠道和供应链上的问题,美图会敲定和小米合作,也是希望将这些短板交给更擅长做这件事的人去做。

但另一方面也有产品力的问题,这对大部分小厂商来说都是道很难迈过去的槛。

差异化是驱动购买的关键理由,但研发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想要自己的产品足够优秀,必定离不开独立研发的核心技术。

这点上做得比较突出的科技公司是亚马逊,在 2017 年里它往研发部门投入了超过 226 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也有近 160 亿美元的投入。

▲ 2017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图片来自:Bloomberg

对比之下,苹果每年的研发费用并不算很高,120 多亿美元基本只占总营收的 5% 左右,这也是它被不少分析师诟病的一点,而今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则有所加大。

但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公司来说,则很难在研发上和成熟的巨头一争高下。国内的情况,小米 2017 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5 亿美元,比起华为同期的 138 亿美元差距略大,而体量再小一点的美图,2017 全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0.6 亿美元,这基本不是一个体量的对比了。

当然,单纯的研发费用支出很难说明什么,毕竟像苹果也不需要三星一样每年推出几十款机型,所以就算研发费用不高,但同样可以为一款产品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度。

美图手机的情况也一样,从产品来说,美图手机在美颜拍照这方面也算是一个自己的差异化技术,但除了「能打电话的自拍神器」这个突出卖点外,你也很难再找到其它吸引人的部分。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创新都十分局限,毕竟不管是芯片还是屏幕,选来选去都只是那几家供应商,大部分都是外部供应,很少会有替代选择。

更大的风险在于,哪怕是你舍得砸钱研发,新技术也是一次赌博。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和指纹识别或是双摄像头一样,成为千万台手机的标配般的存在。如果只是「为不同而不同」,结果可能比那些保守的选择更糟糕。

这还是只是硬件层面的比拼,智能手机基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本身而已,还有一系列附带的增值服务。比如小米手机的 MIUI 系统,以及衍生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都是用户会选购小米手机的原因。

而那些真正的独占功能,像是三星的折叠屏,华为的 4000 万像素摄像头,苹果复杂的自研芯片等,就真的是用金钱和时间堆出来的了,这些技术往往也具备了真正的壁垒。除了那几家巨头,大部分小厂都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与底气。

但在越来越讲究研发投入和差异化技术的比拼下,智能手机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被拉高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手机越卖越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板较少的设备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涨价必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最明显的例子自然是 iPhone。

而在 iPhone 的带动下,原本属于它的那块定价区间则被新的 Android 旗舰所抢占,所以实际上,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都在往上走,千元机和性价比的概念已经很少被提及。

这在数据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从 Counterpoint 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单价从去年的 209 美元增长到现在 267 美元,增长率超过了 20%,势头在今年变得尤为明显。

当然,涨价的原因和元器件成本有关,但也离不开饱和市场的关系。为了保证健康的营收和利润数字,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

而对用户来说,既然涨价已成常态,在选择手机时也会更倾向选择单价高一些的手机,代价是换机的周期会比过去更长。

这对小厂商的产品是好事吗?倒也不见得,如前文所说,没有差异化实力的小厂商手机,只能先确保自己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但要他们在更高的价位下,和那些已经将基础体验做到足够好,而且还有其它突出卖点的产品作对比,实在很难有胜算。

就算只是想做高性价比产品,没有上游供应链和渠道的支持,也很容易会在销售环节出现供需问题的矛盾。用户想买的时候没货,等有货了却已经错过了黄金销售期,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新品中都出现过。

更何况,想要给产品定高价,和能不能定高价,又是两码事。缺乏溢价力基础的品牌根本没办法在高价位段坚持太长时间,最后也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利润反哺研发,还是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是坚持自己走下去,还是抱团取暖,是那些小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美图和小米宣布合作当晚,魅族李楠通过知乎发声,他认为未来国产手机行业都会以大集团+副牌的方式进行竞争,细分市场下独立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所谓的大集团,便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这些排在前头的优等生,要不就是 BAT 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而副牌的概念也不新鲜,在过去,不少传统智能手机都曾有过单独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玩法,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纯做线上生意根本活不下来。

至于现在的魅族属于哪个梯队,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明确,随后李楠将这条消息删除。

但魅族也应该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锤子、360 和努比亚等这些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以它们年销量百万或千万的体量,我们还无法将其和美图归为一谈,但作为「Others」中的一员,它们的市场份额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流向那些大品牌。

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除了像美图这样的授权,出海寻找新市场也成了部分厂商的选择,但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一格局的似乎只有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大半年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如果这些二三线能够在把握好 5G 的契机,或许还能抓住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有的厂商可能连 5G 都已经撑不到了。

它们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将会是我们明年所关注的焦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天花板已不是秘密。从 2017 年下半年起,「增速放缓」、「销量下滑」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起初我们在一些行业报告中看到类似的表述,还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但一年后回头再看,智能手机越来越难卖出去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重。

▲图片来自:Justin Tse

市场研究机构 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 3 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 3.552 亿台,同比下跌 6%,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 4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连续第 6 个季度的下滑。

另一家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则给出了中国市场的情况,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95%,寻求高速增长已经十分困难。而在刚过去的第 3 季度里,除了华为、vivo 和 OPPO 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它大品牌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倒退。

当然,市场形势的变化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多影响,毕竟智能手机变得难卖,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换机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每天对着十多个小时的掌上设备不好用了。

但这对手机制造商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小厂商,它们的存在感已经比前几年降低很多了。如果有一天这门生意不赚钱,又该怎么办?

美图与小米合作,是国产小众手机求存的一个缩影

11 月 19 日,小米在公布第 3 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了和美图战略合作协议,为期 30 年。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中国手机市场二三线品牌求存的一个缩影。

对于本次合作,小米 CFO 周守资已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达了观点,一来,美图的女性用户群有品牌优势,这对于扩展小米用户群是有帮助的;第二则是美图手机在拍照算法上有多年积累;最后是出于小米对于细分品牌上的考虑。

而美图 CEO 吴欣鸿也在内部邮件中表态,美图希望借力小米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方面的规模效应,获得进一步快速成长做大的机会。

至此,两者的合作目的其实都很明确了。简单点说,小米看中了美图的用户数据、拍照算法和在女性市场的影响力,除了能加强小米手机自身的拍照实力,对于扩展小米现有用户群也是有帮助的。

而美图,则寄希望于依靠小米较为成熟的渠道和供应链实力,在提升自己的体量的同时,也能抛弃掉那些个美图所不擅长的「重资产」,优化美图现阶段的营收表现。

当然,表面上小米和美图是合作互补,各取所需,但背后,国产二三线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也确实越变越窄,体量最小的那些公司已经陷入焦虑,不管是品牌授权还是合并,实则都是出路之一。

大公司们仍未停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新玩家进不来,小玩家也在被挤压

在过去一两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在前头的厂商,基本都被苹果、华为、小米、荣耀、OPPO 和 vivo 这几家所占据。早在 2017 年年底,TOP5 智能手机品牌就已经从中国拿走了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一情况更为明显,从 Counterpoint 给出的销量报告来看,在今年第 3 季度,中国手机市场「Others」那一栏的同比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 48%。而这些「Others」中,不仅包括了三星,也包括了魅族锤子美图这些品牌。

至于 IDC 的数据,前几名依旧是有增有减,但降幅最厉害的同样是「其他」这一栏,达到了 53.9%。少掉快一半的市场份额,对于任何一家厂商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尤其如此。

所以,它们的销量去哪了?很显然是被排在前头的那几家给瓜分了。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高举改变行业的口号,重新做一个新手机品牌。哪怕是今年 4 月份才推出第一款手机的黑鲨科技,本质上也要归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这意味着后者将会在供应链和渠道等方面给予黑鲨手机支持,如果只让黑鲨自己来做,那可能又会变成另一种结局。

而体量上的差距从各自的销量数据上也能看得出来。以美图为例,根据美图公布的 2018 半年期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仅为 53.3 万台,而去年同期销量也仅有 84.7 万台。

哪怕是近 5 年加在一起,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也只有 350 万台,如果按照小米公布的第 3 季度 3330 万台的销量数字,美图这 5 年卖出去的手机量,还不如小米一个月卖得多。

当然,美图手机同样有它亮眼的部分,比如说它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就比小米手机高了近 1700 元左右,这和它所瞄准的高端女性用户群有关;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都要成本投入,平摊下来,整个硬件业务仍然很难赚钱。

至于为什么手机卖不好,一方面可能是渠道和供应链上的问题,美图会敲定和小米合作,也是希望将这些短板交给更擅长做这件事的人去做。

但另一方面也有产品力的问题,这对大部分小厂商来说都是道很难迈过去的槛。

差异化是驱动购买的关键理由,但研发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想要自己的产品足够优秀,必定离不开独立研发的核心技术。

这点上做得比较突出的科技公司是亚马逊,在 2017 年里它往研发部门投入了超过 226 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也有近 160 亿美元的投入。

▲ 2017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图片来自:Bloomberg

对比之下,苹果每年的研发费用并不算很高,120 多亿美元基本只占总营收的 5% 左右,这也是它被不少分析师诟病的一点,而今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则有所加大。

但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公司来说,则很难在研发上和成熟的巨头一争高下。国内的情况,小米 2017 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5 亿美元,比起华为同期的 138 亿美元差距略大,而体量再小一点的美图,2017 全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0.6 亿美元,这基本不是一个体量的对比了。

当然,单纯的研发费用支出很难说明什么,毕竟像苹果也不需要三星一样每年推出几十款机型,所以就算研发费用不高,但同样可以为一款产品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度。

美图手机的情况也一样,从产品来说,美图手机在美颜拍照这方面也算是一个自己的差异化技术,但除了「能打电话的自拍神器」这个突出卖点外,你也很难再找到其它吸引人的部分。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创新都十分局限,毕竟不管是芯片还是屏幕,选来选去都只是那几家供应商,大部分都是外部供应,很少会有替代选择。

更大的风险在于,哪怕是你舍得砸钱研发,新技术也是一次赌博。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和指纹识别或是双摄像头一样,成为千万台手机的标配般的存在。如果只是「为不同而不同」,结果可能比那些保守的选择更糟糕。

这还是只是硬件层面的比拼,智能手机基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本身而已,还有一系列附带的增值服务。比如小米手机的 MIUI 系统,以及衍生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都是用户会选购小米手机的原因。

而那些真正的独占功能,像是三星的折叠屏,华为的 4000 万像素摄像头,苹果复杂的自研芯片等,就真的是用金钱和时间堆出来的了,这些技术往往也具备了真正的壁垒。除了那几家巨头,大部分小厂都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与底气。

但在越来越讲究研发投入和差异化技术的比拼下,智能手机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被拉高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手机越卖越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板较少的设备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涨价必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最明显的例子自然是 iPhone。

而在 iPhone 的带动下,原本属于它的那块定价区间则被新的 Android 旗舰所抢占,所以实际上,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都在往上走,千元机和性价比的概念已经很少被提及。

这在数据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从 Counterpoint 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单价从去年的 209 美元增长到现在 267 美元,增长率超过了 20%,势头在今年变得尤为明显。

当然,涨价的原因和元器件成本有关,但也离不开饱和市场的关系。为了保证健康的营收和利润数字,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

而对用户来说,既然涨价已成常态,在选择手机时也会更倾向选择单价高一些的手机,代价是换机的周期会比过去更长。

这对小厂商的产品是好事吗?倒也不见得,如前文所说,没有差异化实力的小厂商手机,只能先确保自己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但要他们在更高的价位下,和那些已经将基础体验做到足够好,而且还有其它突出卖点的产品作对比,实在很难有胜算。

就算只是想做高性价比产品,没有上游供应链和渠道的支持,也很容易会在销售环节出现供需问题的矛盾。用户想买的时候没货,等有货了却已经错过了黄金销售期,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新品中都出现过。

更何况,想要给产品定高价,和能不能定高价,又是两码事。缺乏溢价力基础的品牌根本没办法在高价位段坚持太长时间,最后也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利润反哺研发,还是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是坚持自己走下去,还是抱团取暖,是那些小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美图和小米宣布合作当晚,魅族李楠通过知乎发声,他认为未来国产手机行业都会以大集团+副牌的方式进行竞争,细分市场下独立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所谓的大集团,便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这些排在前头的优等生,要不就是 BAT 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而副牌的概念也不新鲜,在过去,不少传统智能手机都曾有过单独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玩法,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纯做线上生意根本活不下来。

至于现在的魅族属于哪个梯队,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明确,随后李楠将这条消息删除。

但魅族也应该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锤子、360 和努比亚等这些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以它们年销量百万或千万的体量,我们还无法将其和美图归为一谈,但作为「Others」中的一员,它们的市场份额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流向那些大品牌。

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除了像美图这样的授权,出海寻找新市场也成了部分厂商的选择,但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一格局的似乎只有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大半年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如果这些二三线能够在把握好 5G 的契机,或许还能抓住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有的厂商可能连 5G 都已经撑不到了。

它们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将会是我们明年所关注的焦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天花板已不是秘密。从 2017 年下半年起,「增速放缓」、「销量下滑」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起初我们在一些行业报告中看到类似的表述,还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但一年后回头再看,智能手机越来越难卖出去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重。

▲图片来自:Justin Tse

市场研究机构 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 3 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 3.552 亿台,同比下跌 6%,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 4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连续第 6 个季度的下滑。

另一家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则给出了中国市场的情况,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95%,寻求高速增长已经十分困难。而在刚过去的第 3 季度里,除了华为、vivo 和 OPPO 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它大品牌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倒退。

当然,市场形势的变化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多影响,毕竟智能手机变得难卖,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换机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每天对着十多个小时的掌上设备不好用了。

但这对手机制造商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小厂商,它们的存在感已经比前几年降低很多了。如果有一天这门生意不赚钱,又该怎么办?

美图与小米合作,是国产小众手机求存的一个缩影

11 月 19 日,小米在公布第 3 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了和美图战略合作协议,为期 30 年。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中国手机市场二三线品牌求存的一个缩影。

对于本次合作,小米 CFO 周守资已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达了观点,一来,美图的女性用户群有品牌优势,这对于扩展小米用户群是有帮助的;第二则是美图手机在拍照算法上有多年积累;最后是出于小米对于细分品牌上的考虑。

而美图 CEO 吴欣鸿也在内部邮件中表态,美图希望借力小米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方面的规模效应,获得进一步快速成长做大的机会。

至此,两者的合作目的其实都很明确了。简单点说,小米看中了美图的用户数据、拍照算法和在女性市场的影响力,除了能加强小米手机自身的拍照实力,对于扩展小米现有用户群也是有帮助的。

而美图,则寄希望于依靠小米较为成熟的渠道和供应链实力,在提升自己的体量的同时,也能抛弃掉那些个美图所不擅长的「重资产」,优化美图现阶段的营收表现。

当然,表面上小米和美图是合作互补,各取所需,但背后,国产二三线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也确实越变越窄,体量最小的那些公司已经陷入焦虑,不管是品牌授权还是合并,实则都是出路之一。

大公司们仍未停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新玩家进不来,小玩家也在被挤压

在过去一两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在前头的厂商,基本都被苹果、华为、小米、荣耀、OPPO 和 vivo 这几家所占据。早在 2017 年年底,TOP5 智能手机品牌就已经从中国拿走了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一情况更为明显,从 Counterpoint 给出的销量报告来看,在今年第 3 季度,中国手机市场「Others」那一栏的同比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 48%。而这些「Others」中,不仅包括了三星,也包括了魅族锤子美图这些品牌。

至于 IDC 的数据,前几名依旧是有增有减,但降幅最厉害的同样是「其他」这一栏,达到了 53.9%。少掉快一半的市场份额,对于任何一家厂商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尤其如此。

所以,它们的销量去哪了?很显然是被排在前头的那几家给瓜分了。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高举改变行业的口号,重新做一个新手机品牌。哪怕是今年 4 月份才推出第一款手机的黑鲨科技,本质上也要归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这意味着后者将会在供应链和渠道等方面给予黑鲨手机支持,如果只让黑鲨自己来做,那可能又会变成另一种结局。

而体量上的差距从各自的销量数据上也能看得出来。以美图为例,根据美图公布的 2018 半年期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仅为 53.3 万台,而去年同期销量也仅有 84.7 万台。

哪怕是近 5 年加在一起,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也只有 350 万台,如果按照小米公布的第 3 季度 3330 万台的销量数字,美图这 5 年卖出去的手机量,还不如小米一个月卖得多。

当然,美图手机同样有它亮眼的部分,比如说它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就比小米手机高了近 1700 元左右,这和它所瞄准的高端女性用户群有关;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都要成本投入,平摊下来,整个硬件业务仍然很难赚钱。

至于为什么手机卖不好,一方面可能是渠道和供应链上的问题,美图会敲定和小米合作,也是希望将这些短板交给更擅长做这件事的人去做。

但另一方面也有产品力的问题,这对大部分小厂商来说都是道很难迈过去的槛。

差异化是驱动购买的关键理由,但研发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想要自己的产品足够优秀,必定离不开独立研发的核心技术。

这点上做得比较突出的科技公司是亚马逊,在 2017 年里它往研发部门投入了超过 226 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也有近 160 亿美元的投入。

▲ 2017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图片来自:Bloomberg

对比之下,苹果每年的研发费用并不算很高,120 多亿美元基本只占总营收的 5% 左右,这也是它被不少分析师诟病的一点,而今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则有所加大。

但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公司来说,则很难在研发上和成熟的巨头一争高下。国内的情况,小米 2017 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5 亿美元,比起华为同期的 138 亿美元差距略大,而体量再小一点的美图,2017 全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0.6 亿美元,这基本不是一个体量的对比了。

当然,单纯的研发费用支出很难说明什么,毕竟像苹果也不需要三星一样每年推出几十款机型,所以就算研发费用不高,但同样可以为一款产品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度。

美图手机的情况也一样,从产品来说,美图手机在美颜拍照这方面也算是一个自己的差异化技术,但除了「能打电话的自拍神器」这个突出卖点外,你也很难再找到其它吸引人的部分。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创新都十分局限,毕竟不管是芯片还是屏幕,选来选去都只是那几家供应商,大部分都是外部供应,很少会有替代选择。

更大的风险在于,哪怕是你舍得砸钱研发,新技术也是一次赌博。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和指纹识别或是双摄像头一样,成为千万台手机的标配般的存在。如果只是「为不同而不同」,结果可能比那些保守的选择更糟糕。

这还是只是硬件层面的比拼,智能手机基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本身而已,还有一系列附带的增值服务。比如小米手机的 MIUI 系统,以及衍生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都是用户会选购小米手机的原因。

而那些真正的独占功能,像是三星的折叠屏,华为的 4000 万像素摄像头,苹果复杂的自研芯片等,就真的是用金钱和时间堆出来的了,这些技术往往也具备了真正的壁垒。除了那几家巨头,大部分小厂都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与底气。

但在越来越讲究研发投入和差异化技术的比拼下,智能手机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被拉高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手机越卖越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板较少的设备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涨价必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最明显的例子自然是 iPhone。

而在 iPhone 的带动下,原本属于它的那块定价区间则被新的 Android 旗舰所抢占,所以实际上,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都在往上走,千元机和性价比的概念已经很少被提及。

这在数据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从 Counterpoint 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单价从去年的 209 美元增长到现在 267 美元,增长率超过了 20%,势头在今年变得尤为明显。

当然,涨价的原因和元器件成本有关,但也离不开饱和市场的关系。为了保证健康的营收和利润数字,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

而对用户来说,既然涨价已成常态,在选择手机时也会更倾向选择单价高一些的手机,代价是换机的周期会比过去更长。

这对小厂商的产品是好事吗?倒也不见得,如前文所说,没有差异化实力的小厂商手机,只能先确保自己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但要他们在更高的价位下,和那些已经将基础体验做到足够好,而且还有其它突出卖点的产品作对比,实在很难有胜算。

就算只是想做高性价比产品,没有上游供应链和渠道的支持,也很容易会在销售环节出现供需问题的矛盾。用户想买的时候没货,等有货了却已经错过了黄金销售期,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新品中都出现过。

更何况,想要给产品定高价,和能不能定高价,又是两码事。缺乏溢价力基础的品牌根本没办法在高价位段坚持太长时间,最后也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利润反哺研发,还是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是坚持自己走下去,还是抱团取暖,是那些小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美图和小米宣布合作当晚,魅族李楠通过知乎发声,他认为未来国产手机行业都会以大集团+副牌的方式进行竞争,细分市场下独立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所谓的大集团,便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这些排在前头的优等生,要不就是 BAT 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而副牌的概念也不新鲜,在过去,不少传统智能手机都曾有过单独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玩法,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纯做线上生意根本活不下来。

至于现在的魅族属于哪个梯队,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明确,随后李楠将这条消息删除。

但魅族也应该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锤子、360 和努比亚等这些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以它们年销量百万或千万的体量,我们还无法将其和美图归为一谈,但作为「Others」中的一员,它们的市场份额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流向那些大品牌。

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除了像美图这样的授权,出海寻找新市场也成了部分厂商的选择,但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一格局的似乎只有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大半年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如果这些二三线能够在把握好 5G 的契机,或许还能抓住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有的厂商可能连 5G 都已经撑不到了。

它们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将会是我们明年所关注的焦点。

13,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文章TAG:小可乐手机小可乐手机怎样样???小可乐可乐手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