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知识 > ces2015,英特尔会在2015年的ces展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吗还有英伟达会发布

ces2015,英特尔会在2015年的ces展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吗还有英伟达会发布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1:35:22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英特尔会在2015年的ces展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吗还有英伟达会发布

应该会啊,这么多年一直在按摩尔定律发展,每十八个月速度就增加一倍。
您好,英特尔会在2015年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的,这些年来每18个月,他的速度就增加一倍。 英伟达显卡方面不可能每年都发布的,显卡到现在就3代构架 一代构架以9600GT 9800GT为代表 二代是费米构架 就是200GT系列 400GT系列 以及gtx460为代表的中高端为代表 三代构架是开普勒构架比如GT640 GT650 GTX660 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到您!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英特尔会在2015年的ces展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吗还有英伟达会发布

2,如何评价联想在 CES 2015 更新的 ThinkPad X1 Carbon

不错,新平台性能提升不少,续航时间也延长了很多,改回来以前的三键触摸板,还加入了PCIe硬盘 唯一值得吐槽的应该就是价格了,真的真的好贵。。。 作为从ibm时代开始解除thinkpad的老用户,thinkpad键盘的改动我是在受不了了,没有传统的机械键盘就没有吧,这是为了外观,把原本已经习惯的键盘格局都改成这样了,不能支持,还有指点杆竟然不带实体单击键,我希望联想能够有以下改进或者叫回归吧: 1.推出另一部分型号的传统机械键盘,老用户非常不喜欢这种手感差的键盘 2.键盘布局回归正常,我都看不下去了,连capslk键都给省了,虽然用的少,但是也不能只听数据调查的一面之词,有些东西即使不经常用,但是带给大家的感受确实很重要的 3.强烈建议把小红点的实体鼠标单击键回来吧, 啊,我实在是不忍直视thinkpad的扯淡改动,虽然也有很多地方的改动是进步的,这个可以感受到,但是这三点实在是新老用户看不下去了!!!
让出色更加出众,17款的x1c几乎做到了14寸商务机的极致

如何评价联想在 CES 2015 更新的 ThinkPad X1 Carbon

3,这届CES亮亮视野CES发布消费级AR眼镜NOLO VR提供纯6DoF

本周,第52届CES在拉斯维加斯开幕。蓝驰创投已投企业亮亮视野、NOLO VR在展会上为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带来全新产品和体验。

经过四年研发,亮亮视野此次发布的新品——双目光波导眼镜「LEION」,破解了目前光波导AR外观笨重、显示效果差、难以量产的几大痛点。简洁轻便的外观、拥有大规模量产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原有应用和商业生态复制的能力,将支撑产品从工业、安防向更多元化的行业延伸,包括影音娱乐、AR游戏、教育、导览等,惠及C端用户,做一款真正的消费级AR眼镜。

NOLO VR曾在2017年的CES上大放异彩,今年使用旗下产品「NOLO CV1」搭配Oculus Go参展,继续为玩家带来不借助电脑,只在一体机上就可以完成的6DoF移动VR体验。目前,「NOLO CV1」完成适配的头显已超过十余个品牌和型号。

亮亮视野首款双目波导眼镜「LEION」

「LEION」智能眼镜仅重79g,采用分体式设计,直连手机即插即用,兼容基于「Vuforia」、「EasyAR」等SDK开发的AR应用程序,可满足影音娱乐、AR游戏、教育、导览、工业、安防等不同行业和用户需求。

不同于其他双目AR设备中常见的「头环式」设计,「LEION」选择了类似眼镜的佩戴方式。在提供30°视场角的前提下,「LEION」可长时间舒适佩戴,也确保了光波导显示模组可以非常贴近用户的眼睛。

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合作研发的光波导方案「L-PAT」采用阵列波导,波导模组仅1.5mm厚,透过率超80%,真实还原7μm的像素细节。该方案的成本将远低于行业认知价格,高良率可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

亮亮视野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唯一实现规模商业化的AR眼镜产品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已在工业、安防等多个垂直行业落地应用并产生实际商业价值。截至目前,亮亮眼镜实际日活使用时间超过4万小时,2018年服务客户总数达500家。蓝驰创投为亮亮视野B轮、B+轮投资方。

在AI能力上,「LEION」的芯片升级到「Movidius Myriad X」,搭载自主研发神经网络推理框架,计算效能是传统CPU架构性能的百倍以上,算力是前一代产品单目智能眼镜「GLXSS」的10倍,可胜任前端实时多脸采集、识别工作。以人脸识别为例,搭载新一代人脸识别模型,在眼镜端即完成万级别人脸库后台的人脸识别工作。

在AR体验上,双目光波导可呈现更多信息。AI提供的图像、语音识别将作为AR新的入口,可以被精准叠加。同时。亮亮视野自主研发了艺术风格化神经网络技术,戴上「LEION」,人们可以看到梵高所观察到的世界。用自主研发的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人们可以将人脸自拍AR玩法切换到第一视角,更好地与身边的朋友互动。

在AR导览方面,佩戴上「LEION」,景点信息不仅可通过语音识别翻译,还可以将第一视角主动感知的信息实时图像识别后直接翻译显示眼前。在博物馆场景中不仅能识别整幅画,还可识别画中物体的详细信息,像雕塑艺术这类原有AR引擎难以处理的3D物体也可进行精准识别。「LEION」具有毫秒级识别场景中所有目标的AI能力,可以为「Pokemon Go」类AR游戏提供精准定位服务。目前,亮亮视野正在和任天堂进行意向合作。

NOLO VR继续提供纯6DoF移动VR体验,可适配头显已达十多个型号

2017年CES上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的NOLO VR,今年使用「NOLO CV1」搭配Oculus Go参展。展会期间,NOLO VR向众多观众展示Oculus Go+「NOLO CV1」畅玩「Steam VR」游戏。值得注意的是,NOLO VR设备提供的“第三种体验”,也是移动VR一体机的另一种可能——不借助电脑,只在一体机上就可以完成的纯6DoF移动VR体验。体验的内容是曾一度霸榜Steam VR游戏榜单的《Stand Out VR Battle Royale》,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VR「吃鸡」游戏。

NOLO VR成立于2015年,核心团队由毕业于中科院、清华、北邮、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博士以及来自IBM、三星华为、乐视、完美世界、暴风科技等知名企业的行业专家组成。NOLO VR团队全球首创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声光电混合空间定位核心技术「PolarTraq」是当今市面上唯一能够同时满足“单基站、一对多、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刷新率、高鲁棒性、大范围”的三维空间定位技术。蓝驰创投为NOLO VR的A轮投资方。

NOLO VR旗下的硬件产品——「NOLO CV1」是一套具有6DoF定位交互功能的VR外设,搭配Oculus Go、小米VR一体机、Pico G2、创维S8000等移动VR一体机,配合NOLO HOME软件使用,只需简单操作即可无线畅玩Steam上的数千款VR游戏,未来还可以提供像本次CES展会上展示的纯6DoF移动VR体验,再加上移动VR一体机自有的观影和3DoF游戏体验,消费者仅需花一份VR套装的钱即可享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VR体验。

「NOLO CV1」与Oculus Go的适配早在2018年5月完成,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对此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体验令人震撼。

目前,「NOLO CV1」完成适配的头显型号包括:Oculus Go小米VR一体机、华为VR2、大朋E3、小派4k、星轮V8、爱奇艺小阅悦Plus、GEAR VR、Cardboard、PSVR、创维S8000、Pico G2等。

这届CES亮亮视野CES发布消费级AR眼镜NOLO VR提供纯6DoF

4,新MacBook Air向自家兄弟妥协了但它仍是苹果抢夺Windows用户的

乔布斯曾经说过,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用户面前。但这次新MacBook Air的发布,则明摆着:知道用户想要什么,然后直接把它做了出来。

视网膜显示屏、触控 ID、新一代键盘,这些都是用户对上一代MacBook Air的期待,如今新MacBook Air身上都一一体现。

10年前,MacBook Air第一代发布,由于当时市场上的笔记本,甚至是PDA,很少有如此轻薄的产品,不少用户在看见实物图或概念图时对MacBook Air的厚度感到非常惊讶,为了呈现其轻薄,MacBook Air在2008年的问世时,被乔布斯特意放在纸质公文袋中,然后现场从公文袋中抽出。

乔布斯于2008年1月在Macworld大会上首次展示MacBook Air。

大胆的设计让MacBook Air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全球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之一,带动了PC行业开始向轻薄转变的趋势。

新MacBook Air的妥协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初代MacBook Air诞生时,也并非好评如潮,有用户认为这台机器如果不是打着苹果旗号的话,市场前景不会很好。因为它不但没有光驱,接口也少的可怜,甚至性能做了一些妥协,价格在销售初期也十分昂贵。

轻薄,是导致MacBook Air配置“落后”的一个槽点,但后来也恰恰成为用户选择它的主要因素。新一代MacBook Air继续了先前轻薄的机身,而且做了优化,体积比前代缩减17%,重量为1.2kg,同样比前一代的1.34kg要轻。

新MacBook Air采用蝶式结构按键设计,图片来自ifixit

与之前被用户诟病的接口不足相比,新MacBook Air配置了两个雷雳3接口,这使得它拥有了高带宽,而且整合USB-C行业标准的多用性,成为一种极速的通用接口。

但显然这一代MacBook Air在自家兄弟MacBook、MacBook Pro之间做了妥协,Air定位于轻便,适合外出随身携带,但是如果把它与2017款15寸MacBook Pro对比,可以发现Air显示屏的亮度没有Pro那么高,苹果提到全新MacBook Pro屏幕亮度可以达到500尼特,而全新Air只有300尼特。

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在室外工作,Air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假如在室内,则毫无压力。

新MacBook Air左侧有两个USB-C接口

新MacBook Air发布之后,很多用户会发现它与官网在售的MacBook、MacBook Pro之间关系很微妙,新Air性能配置比MacBook强,重量却没有MacBook轻,MacBook Pro性能各方面都优于MacBook Air,但价格比它高。

选哪一款?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新Air与MacBook之间的关系更是傻傻分不清楚。因为MacBook一度被认为是取代MacBook Air的位置,MacBook Air的长期不更新已经被行业认为苹果早已放弃它。

但是回到两年前的一个事件,就大概可以理清楚苹果之所以这么设置产品系列的逻辑。2016年10月,苹果推出了新版MacBook Pro,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停售了11英寸的MacBook Air,由此Air只剩下13英寸可选。

实际上,今年苹果完全是可以拿出11英寸、13英寸两款新尺寸MacBook Air供用户选择,但是由于12英寸MacBook还在。所以,臣妾做不到,不能任性,要妥协,因为11英寸MacBook Air只要一出来,12英寸MacBook就没有售卖的理由了。

也就是说,现在MacBook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苹果是要让它来取代11英寸MacBook Air位置。

如此一来,你会发现,与其说苹果提供的是一款产品,倒不如说它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解决方案,用几款在售的Mac产品,精准区分用户群体需求和使用场景。

想要更新、高性能又便携,新MacBook Air是首选,想要更小、更轻,可以忍受性能降低,12英寸MacBook则更适用。

对于工作性能要求高胜于重量,向上选择13寸英寸MacBook Pro(无 Touch Bar)即可。如果不缺钱,又想体验目前性能最强大的Mac产品,甚至是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毫无疑问就是13英寸和15英寸带Touch Bar的MacBook Pro。

妥协背后的设计逻辑

从第一代开始,Air就是在不断的做某些“妥协”,无论是它的性能和配置,抑或者是让步于其他Mac产品。

为什么苹果不能一次性升级到位,把Air做到最强?背后其实是一种有意思的设计逻辑。

著名德国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对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和Mac产品影响颇深。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迪特·拉姆斯日益担忧这个世界处在一种“形态、颜色和噪音所组成的混乱”里,于是提出了好的设计应当满足的十条要求,这也是著名的“设计十戒”,其中就提到好的设计是实用的、环保、易懂的,甚至是克制的。

在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中,拉姆斯表示苹果是唯一一家遵循他“好的设计”原则去设计产品的公司。

现在,拉姆斯所提及的设计元素在新Air身上基本能找到关联。比如环保,新Air是首款以100%再生铝金属打造的Mac。它还用了两个USB-C接口,因为很多用户觉得12英寸MacBook的一个USB-C不够用,MacBook Pro的价格又比较贵,新Air两个接口刚刚好。

同样,当iPad、iPhone都习惯了使用指纹和面部识别,完全不用输入密码时,苹果把Touch ID这种实用的功能搬到了Air身上,这促使Mac用户无需进行二次学习如何使用,它是易懂的。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苹果正在把Mac与iOS产品逐渐靠拢,走向了使用体验的统一。

苹果把Touch ID搬到了新Air身上。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MacBook Air值得称道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克制和妥协,因为它没有一味去满足用户无尽的欲望,用少的设计集中于实用的本质,而不在产品上添加“多余”。

用一句很俗的话说:饭吃八分饱,够用就好。

这种适度、克制同样被无印良品用作设计语言,名曰:物的八分目。无印良品想达到的一种目的是,把生活中对于物质的满足从100%“抑制”至80%,将已扩张过剩的欲望调整至适当的状态,进而得到更多的愉悦。

比如一卷卫生纸,它的两端不太会被使用,那么缩减卷筒的幅度则刚好。一个棉签,平常使用时真的需要这么长吗?其实短一点也完全OK。

无印良品这些从小地方思考并发现疑问的解决方案,其实和MacBook Air针对用户场景进行产品细分的设计极为相似。它的电池续航能满足一天所需,日常接收邮件、浏览网页、Keynote讲演写演示文稿、剪辑视频,或者其他任务都能轻松完成。在MacBook Air主打的一些移动场景下,都刚刚好。

面临Windows阵营的竞争

多年前的MacBook Air开始了笔记本的新纪元。那个时候Windows笔记本一团糟,续航短,启动速度慢,大多数都是用塑料制造。当时没有其他PC制造商有任何能够与MacBook Air匹敌的产品,这花费了PC厂商数年时间寻找与MacBook Air的竞争策略。

但也正是过去十年来,Windows笔记本电脑领域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15年CES,戴尔的XPS 13亮相,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窄边框显示屏,玻璃触控板以及机加工的铝和碳纤维设计。也就是这个时候,Windows阵营似乎找到了与MacBook Air对标的方法。

如今,你可以购买到Windows笔记本电脑包括华为、惠普、微软和联想多家厂商的设备,有些是二合一的设计,这种形态在用户群体中颇受欢迎。

而MacBook Air为了避免与自家Mac其他产品冲突,在取代这些最新款Windows笔记本电脑方面做得并不十分突出。进入2018年以来,Mac的表现也呈现着下滑的态势。

苹果2018财年Q3财报显示,总共售出372万台Mac,比去年同期的429.2万台下降13.3%,Mac的营收为53.30亿美元,同比去年55.92亿美元下滑4.7%。而Q4财年Mac营收虽然同比增加了 3%,但是销量同比减少了2%。

市场普遍认为,对于苹果来说,虽然7月份更新了13/15英寸的MacBook Pro,但并未带动起强劲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消费者在等待MacBook Air和Mac mini。赶在年底购物季之前,苹果更新MacBook Air,显然对提振市场销量抱有期望。

MacBook Air诞生时,目的是抢夺Windows用户,现在面临市场更大的竞争压力,Air的定位依然没有变。

视网膜屏、长续航、轻薄坚固、新设计的键盘,会是抓住办公人士以及程序员群体的筹码。新加持的Touch ID、“嘿 Siri”语音功能、为专业用户启发而生T2 安全芯片以及macOS Mojave系统,直接降低了新用户体验苹果最新技术的门槛。从当下市场来看,它的性能仍高于绝大多数同类笔记本。

新MacBook Air囿于产品定位的缘故,某些层面做了妥协,但为了争夺市场和用户,它并没有妥协。

5,无人驾驶独角兽 Quanergy曾被硅谷炒上天现在却走向迷途

编者按:无人车是过去几年被高度炒作的话题。很多人都乐观地预测交通革命将在几年内实现。但是当你离实现越近时,就越清楚商业化的难度。这一点从无人车的关键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研发进展情况可见一斑。Quanergy曾经是被炒上天的先进激光雷达初创企业,但是它提供的产品技术规格却一年比一年缩水,彭博的一篇文章聚焦了Quanergy这家初创企业是如何迷失在硅谷之中的。

Quanergy网站的3D雷达映射例子

2014年,Quanergy Systems发现自己突然就陷入到一股无人车狂热的漩涡中心。这家公司制造的是激光雷达,它可以从物体上反射激光回来,帮助无人车知道附近都有什么。那年9月,这家初出茅庐的公司宣布跟奔驰达成一项合作关系,后者将装备这家公司的设备来测试其自动驾驶功能。这笔交易跟全球最著名的汽车品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令人艳羡不已。2015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上,两家公司展示了配备Quanergy激光雷达设备的梅赛德斯斯奔驰E350桥车。

当时,激光雷达业还是Velodyne Lidar的天下,这家公司提供的传感器既笨重又昂贵,但Google也得用在自己的无人车上。而Quanergy却给硅谷带来了希望:它利用科学缩小了现有硬件的尺寸,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随着投资者把大把金钱投入到宣传彩页激光雷达新技术的公司当中,Quanergy成为了其中最出色的一个。迄今为止,其融资总额达到了1.6亿美元,估值巅峰的时候超过了15亿美元。去年秋天,Quanergy开始接触投行讨IPO的可能性,如果成功的话,它将成为那波为无人车提供技术的公司当中上市的第一家。

今年7月,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公司宣布了另一项声明。戴姆勒称正在湾区的城市街道跟若干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一项无人车试点计划,但其中并没有Quanergy的名字。这些机器的士使用的激光雷达品牌是Velodyne。对于跟Quanergy的关系,戴姆勒拒绝置评。

对于激光雷达业的第一头独角兽来说,这是个令人不安的迹象,而且这还不是唯一的一个。Quanergy一直在设法按照自己设定的时间表交付设备,不过他们交付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像广告说得那么好。在过去18个月内已经很多员工辞职,其中有些还是关键位置上的人。但Quanergy最大的挑战还是自己的无人车业务并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发展。这家公司正在逐步将自己的焦点放到激光雷达的其他应用上,包括计划帮助沿美国墨西哥边境搭建一道数字边境墙,这个项目令公司部分员工感到不安。

Quanergy已经不再讨论IPO的事情了,而且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寻求新的投资。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经讨论了寻找买家的事情。另外按照熟悉情况人士的说法,Quanergy的支持者Samsung Ventures以及汽车传感器制造商Sensata Technologies Holding Plc均表达过对该初创企业的幻灭感。此人还补充说:“开发这些激光雷达牵涉到一些困难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去克服。”三星风投的一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机构相信Quanergy在制造车载激光雷达的竞争中领先对手,并且在安全板块展现出了有意思的结果。她说三星知道Quanergy准备要达成新一轮的融资。在一封电子邮件中,Quanergy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明确否认”自己正在寻找买家。

Quanergy CEO Louay Eldada

今年8月,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ouay Eldada邀请了彭博新闻参观公司总部和生产线,他说这条生产线每年可以交付100万台激光雷达设备。在一次话题全面的采访中,Eldada承认了早期产品的失误,但称后来都得到了改正,同时把竞争对手的一些质疑看作是语言攻击,并坚称汽车业的合作伙伴对Quanergy依然乐观。他说:“大家知道我们在干实事。我们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公司还向记者演示了其最新技术,尽管这种演示是在受控环境下,未能复制汽车公司的需求。

Eldada否认Quanergy跟投资者或者戴姆勒的合作关系出了问题,并且补充说Quanergy 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激光雷达的“决赛选手之一”。据Quanergy 说,Quanergy的客户超过了5000名。不过他又说出于竞争的原因不方便透露具体名字。

炒作正在冷却……离实现越近,就越清楚商业化的难度。

Quanergy正在寻找新的资金,Eldada说大约有1/3的投资将来自中国。不过他拒绝透露潜在投资者的名字。在被问到三星和Sensata会不会参与新一轮融资时,他说,他们已经“拿到了自己有意掌握的份额。”

彭博还跟5、6位前员工进行了交流,这些人均要求匿名,大多数主要是怕被报复。他们说Quanergy这里执行一直都是问题。几位前员工把Eldada说成是容易激动令人生畏的一个人,会干扰有关产品开发的讨论,把任何不一致视为不可容忍的异议。在被问到这些时,Eldada指向了一张镶边的海报,上面列举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团队合作、透明、理性诚实以及赋权。他说:“你会发现这里的满意度其实是很高的。”

彭博新闻还跟Quanergy目前和之前的商业伙伴以及10多位业界人士进行了沟通,这些人都谈到了该公司陷入麻烦的迹象。大多数人都要求匿名以便可以坦诚地描述一些敏感的商业安排。

Quanergy在加州Sunnyvale的生产车间

Quanergy的批评者说该公司嘴里说的东西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已经被拉大了。一位前员工说自己在Quanergy时从未见过一件下线的产品是符合公司制订的规范的,但是公司否认了这一指控。跟现员工有接触的几位前员工说,低落的士气已经持续了1年多。今年7月,资深员工Ryan Field告知公司自己要辞职,而他是负责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研发工作的那个人。Eldada说Field的离开是个打击,但是说双方是友好分手。而Field则拒绝对此置评。

与此同时,Quanergy还在开拓其他市场。Eldada已经准备要给美国墨西哥边境的电子围栏开发传感器了。他认为,相对于特朗普一直在推动的混凝土边境墙,电子围墙是个更加人性化的替代物。

大家都不是在修复bug……他们只是交付一些烂掉的东西。

Quanergy面临的挑战指向了一场针对汽车业的清算,这场更大氛围的清算已经隐约可见。据跟踪风投资本活动的CB Insights的数据,自从2013年以来,投资者已经将7.5亿美元的资金砸向了激光雷达公司,光是巅峰的去年一年就投了3.5亿美元。其他做汽车地图、软件等技术的公司也拿到了决定不能错过交通革命的投资者的融资。但是全面普及的无人驾驶业似乎还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到来,这使得它的商业前景受到质疑。靠未来突破前景吸引兴趣的初创企业正在努力解决困难的科学性及商业性问题。

Gartner交通领域分析师Mike Ramsey说:“炒作正在冷却。离实现越近,就越清楚商业化的难度有多高。” Ramsey说一些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正在降低期望,从自行开发软件转型到提供咨询,并且预计目前大约50多家制造激光雷达的企业会出现重大重组。他说:“椅子不够多了,得抢椅子了。”

Quanergy网站的一个例子展示其激光雷达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Eldada人很热情也很自信,他喜欢的穿着是一件黑色西装搭配一件白色开领的牛津衬衫——这身行头起码比典型的穿着随便的硅谷风格更正式一点。当他过来跟彭博新闻记者见面接受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他在西服的翻领上佩戴了一枚2017年CES展授予Quanergy“最佳创新奖”的徽章。

Eldada回顾了Quanergy的创业史。最初的想法要追溯到他当初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的时候。毕业后,Eldada曾先后到Honeywell和DuPont Photonic(杜邦光子)工作,然后又去了几家电信和能源公司。Eldada说,在此期间,他开始跟构成Quanergy核心创立团队的技术专家合作。“我们一起开发出独特的能力,设计出了你买不到的工具,并且制订了你在学校没人教过的规则,”Eldada说。

Jim Disanto是最早给Quanergy提供资金的人之一。2012年Disanto跟Quanergy 联合创始人Angus Pacala见面的时候,他自己投资基金才刚成立不久。Eldada 向Disanto介绍他们的技术,在听说一个专门的计算机芯片就能把整个激光雷达系统包含进去之后,这位投资者的耳朵一下子就激灵起来了。Disanto回忆当时自己的想法:“这是一场竞赛。我们得拿到这个玩意儿。”

激光雷达传感器必须通过发射激光到环境中,然后靠测量每一束光反弹回来的距离多远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被广泛认为是无人车感知周围环境最有前途的一项技术。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其独特挑战。激光必须分散到不同的方向,将传感器的视场扩展到一束光以外的地方。Velodyne是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到机动的转盘,以360°扫射激光来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所谓的机械扫描激光雷达。Quanergy等创业新贵都在开发新颖的激光束控制方式,这些手段有望减少活动件的数量,同时使得设备更加小型化、更耐用且造价更低。像Quanergy正在开发的这种没有采用任何活动件的设备就是所谓的固态激光雷达。

Eldada是这个想法极好的布道者。2013年,有个人还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时看到了他的介绍后评价很高,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演示之一。”在同期的另一份演示中,Quanergy称将会把这种设备卖给无人车制造商、寻求自动化的造船厂,甚至包括搜寻恐怖分子藏身处的军事承包商。公司还打算建立一个自动化的生产设施并且设计自己的专门芯片。Quanergy预计其销量将会从2013年的100增长到2017年的20万。

在当时,Quanergy卖的还是跟Velodyne非常类似的旋转机械设备。但Eldada说他的公司会在2016年初推出固态激光雷达。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确做到了。

Quanergy的S3固态激光雷达产品

在2016年的CES上,Quanergy向公众展示了它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S3。有个人收到过它的demo版,此人名叫Evan Ackerman,是IEEE网站的特约编辑。Ackerman当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关于这个演示版产品的东西我们不能透露太多(还在保密协议期间),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S3绝对是固态激光雷达的样子。不过,我们有责任指出的是,Quanergy的S3演示版还没有达到其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规范要求。”

Eldada对此表示承认。他说:“当时产品还没有达到规范要求。这没错。”然后把这件事轻描淡写成一般的CES推销广告。但是还有其他迹象表明事情并未按计划发展。在2016年新品发布的数月之前,Pacala突然离开了Quanergy并在随后创办了竞争对手Ouster(Ouster英文有驱逐的意思,你可能会跟Pacala的离去挂上钩,不过公司网站说这个名字其实跟系列科幻小说的一个角色群体有关)。Eldada弱化了Pacala对Quanergy的重要性。Eldada说:“他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做的就是这些,他也就知道这些。他从未参与过固态雷达的研发。”不过在一项名为《光学相控阵列激光雷达系统》的专利(该专利描述了Quanergy的固态激光雷达方案)作者里面却有Pacala的名字。Pacala对此拒绝置评。

当时在Quanergy工作的员工称Pacala的离职动摇了士气,尤其是在Eldada开始当着其他员工的面指责Pacala和他的公司时。他们将Eldada不断责备Pacala视为这位CEO极度渴望个人忠诚的证据。公司的一位资深人士说这导致很难解决技术问题。这个人说:“做企业的时候遇到一定数量的失败本来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你做的是新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但如果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认为这是个问题。再加上环境不能容忍激烈争论时,你就很难插上一句话,说‘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Quanergy对其技术的公开声明暗示了他们遭遇的技术困局。在2014年12月的新闻发布中,公司首次描述了其机械激光雷达设备M8的潜能,当时公司宣称它的扫描范围达到了300米。可是到2017年1月时,公司又改口称设备的覆盖范围只有200米。6个月后,公司再度修改了说法,称其“最大范围超过了150米。”而到了2017年11月,公司的新闻公告稿干脆说它的覆盖范围很“广”了。

Quanergy的M8设备

2016年,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 Researc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自行对M8设备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外场测试时,Quanergy声称在50米范围出现的错误率其实在11米的时候就出现了。他们还发现该设备在室外的表现要比室内糟糕许多,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被问到对这项研究的看法时,Quanergy的前员工称不同的交付产品表现差异大在公司内部已是共识,他们说这是公司缺乏生产标准结果。据两名前员工说,M8设备的退货率已经达到告警线。一位还说:“他们都不是在补漏洞,而是交付根本就是坏的东西。”一位发言人在邮件中否认这一点:“Quanergy从来都没有在知情的情况下交付有瑕疵的产品。”她还补充说今年2月发布的M8当前版迄今并无客户退货现象发生。

Eldada说新闻发布中声明的规范有差异是因为针对的是产品的不同版本。他没有对PSL的研究提出意见,但是说那份研究已经过时了。他说:“我相信那是他们看到的东西。我们其实已经回访了3年前试过我们产品的客户,并且告诉他们‘忘了它吧。现在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了。’”他说今年他已经做了3个不同版本的M8,并且94%的传感器现在已经达到200米的范围。不过在Eldada看来,公司的未来在任何情况下永远都取决于S3。

目前为止,Quanergy S3传感器的官方规范仍达不到通用无人驾驶要求的性能。高速公路行驶常见的基准是200米的范围,这个距离能够让时速70码的车辆有6秒钟的时间调整姿态避开障碍。目前彭博新闻看到的振奋规格表显示的是150米的范围。Quanergy还提供了对高反射性物体的感应范围,这种物体更容易在远程感知,但不属于无人车需要识别的常见类型。所以从这个我们看不出S3在识别许多无人车需要规避的物体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如何。

业界目前的共识是,还没有人找到完美的公式。Eugene Zhang是Quanergy 额另一家投资者TSVC的合伙人,他说:“这项技术有难度,目前出现了一些耽搁。不过我相信他们的团队。他们很有希望做成。”

早期投资者Disanto称该公司的新设备仍然在打磨过程中,但是他相信公司在业界还是领先的。他说:“我去过他们公司。也看了一些样品。我们真的很接近了。”

有一家公司对S3表现出来自己的兴趣,这家公司就是日本的小糸制作所。2017年,Quanergy宣布跟小糸制作所合作,要生产内置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头灯。不过小糸制作所的发言人Daisuke Sato本月称该交易尚未最终确定。他说:“我们还在决定应该向那些供应商购买零件。”

Eldada表示对赢得小糸制作所的单子有信心。他说Quanergy的设备在高速公路行驶(需要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更广)等特定情况下表现已经超出规范要求。他说Quanergy的设备不亚于竞争产品。在向彭博新闻进行的演示中,Eldada在12米长的会议室内展示了S3的表现。不过他拒绝了我们想到室外看看的要求,称设备要进行固件升级。

Quanergy一直声称自己的技术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汽车上。2016年,该公司萌生了利用激光雷达来确保监狱周边安全的想法,随后又与石油公司合作,计划利用其传感器探测入侵者。

过去18个月,整个业界都注意到了这类应用的明显转变。最值得注意的一个项目是Quanergy试图利用技术建设一道数字边境墙的尝试。按照Eldada的想法,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沿着边界部署,监控边远地区的运动情况,然后确定是否有人试图进行未受许可的越境。两位前员工称许多人都很讨厌这个想法。

Eldada承认一份虚拟墙的合同可能会有争议性,但是他把这个想法描述成对特朗普版边境安全解决方案的一种抗议。他说:“我讨厌‘墙’这个词。我们反对墙。对此我们有个技术解决方案。” Eldada说,数字化的边境项目不仅有赚钱的可能,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其他市场,比如卖技术给城市或者机场。这还需要处理汽车方面没遇到过的挑战,比如在高热且没有持续供电或者数据网络的情况下运转。Quanergy卖传感器给思科进行城市规划,但Quanergy拒绝细谈这一交易。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Quanergy的一位发言人否认公司重点关注的是安保市场。但公司今年公布的交易里面没有一个是跟汽车公司签署的。Eldada说:“我们并不希望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上,同时还受制于没人能够控制的延误。”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一旦它一飞冲天时,将会令其他一切相形见绌,”他说。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文章TAG:ces2015英特尔会在2015年的ces展发布第五代的处理器吗还有英伟达会发布英特尔2015年ces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