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小米 > 二战十大智障武器,德军都有什么反坦克武器

二战十大智障武器,德军都有什么反坦克武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15:55:40 编辑:手机 手机版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人员伤亡超过9000万;在战争中,为了战胜对方,各国纷纷研制新式武器,把战场变成武器试验场。在二战中,涌现了不少性能优越、有口皆碑的武器,也出现了不少存在严重缺陷、口碑很差的武器。二战最成功的武器是德国的的“虎式“坦克,V2飞弹,88式高射炮。

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谢邀。捷克轻机枪(ZB26)哈力克设计,采用7.92口径,弹匣容量20发,可单发与连发,更换枪管快速简便,具有持续射击后射击精度不变的良好性能。该枪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在中国的保有量极大,原厂进口3万挺,中国仿制品达到了10万挺。制造产地分别为大沽、山西、巩县,重庆、广元、广东、云南等地。中国在二战前后生产ZB26的兵工厂累计达到了三十家左右。

虽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这个保有量与投产规模,基本上在中国普及了ZB26。可能是当时中国战场上能普及的、最先进可靠的机枪。捷克式轻机枪采用风冷设计,在公用水资源缺少的华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不可或缺的持续火力。此外,ZB26的改进型号也成为英国、德国的制式轻机枪。可以说这款轻机枪和其改进型号是二战战场上非常多的一型轻机枪。

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中国虽然没有航母,也缺乏飞机坦克,但步兵武器的产能并不落后于敌人。动员能力则更为强大。仅四川一省,一年即计划动员80万军队,年产捷克轻机枪3600挺。这两项数据均已超过旧日本同期数据。以号称精锐的德制整编88师为例,全师装备ZB26超过700挺。ZB26由此成为中国各军队的火力支柱。

MG42通用机枪(德)这款机枪外号XTL的电锯,就是因为它有1200发每分钟的恐怖射速,开火的声音就像电锯启动。因为射速极高,被MG42射中的士兵往往中弹三发以上,也就意味着一旦被MG42击中,基本就会牺牲,最轻断胳膊断腿。神剧里那种中弹后还能继续战斗的情景,在MG42的枪口下是不可能的。MG42产量在100万挺左右。

不仅德军,盟军士兵也大量缴获装备。这款枪设计精密,结构复杂,质量可靠,通用性好,反应了经典的德国式设计思路——不计成本、登峰造极。当然,它的弱点也是德国式的,那就是费钱。极为考验后勤运输。战斗力是靠武器与战术紧密结合产生的,一旦后勤断了,德军战斗力下滑速度会很快。原因在于,德国陆军是用极好的武器喂出来的。

‬波波沙即五零式冲锋枪。波波沙是另一种思路,可以说是简单实用至上。大概没有人愿意收藏波波沙,因为它产量极大,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但战场上不能没有它。波波沙的射速大概在900发每分钟左右,可以安装71发的弹鼓,射程250米左右。它是一款便于生产、便于大量装备一线部队、便于单兵携带作战的武器,不像MG42,得俩人伺候着。

波波沙的出现,最能体现苏德战场的宏大、激烈与残酷。诺门罕战役中,苏军就是用波波沙加探照灯、喷火坦克,形成了火力碾压,打垮了嚣张的关东军。五零式冲锋枪,建国初期年产量在36000支左右。正因为它的出现,淘汰了旧时期中国军队大量遗存下来的毛瑟枪等过时武器,极大增强了一线部队的火力。V2导弹德国在二战后期为了不失败弄出来的东西,导弹的老祖宗。

1932年,德国开始秘密研发火箭,建立了秘密基地。与此同时,美国的情报部门发现德国正在研究铀与火箭的情报,针对性的推出曼哈顿计划。1941,美国建立航空喷气通用公司,研究火箭。冯卡门为总经理。钱老,总顾问。什么地位呢?可以进入5Jiao大楼的那种。说一下,当时他们都非常年轻,二三十岁,世界顶级。1943,V2被研制出来。

1943.8.17,英国空袭V2研发生产基地,空袭成功。‬V2的前一代V1是惯性制导,到了V2,采用无线电制导,成为导弹鼻祖。速度4.3马赫,射程320公里,载弹1000千克。主要是为了打击英国的目标,命中率65%以上。V2没能扭转战局,其设计却成为战后各国的抢手货。美国制定了回型针计划,不是用来打开iPhone的,而是用来收集德国火箭技术的一切。

二战最好和最差的手枪分别是什么?

二战最好和最差的手枪分别是什么

公认最差的手枪---南部14式手枪。这把枪在中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王八盒子。当时,人们习惯以把能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那些体积大的,需要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的手枪,称之为“盒子炮”。而南部14式手枪就属于“盒子炮”,也是日军的制式手枪。出于对日本人的仇恨,我们称这把枪为“王八盒子”。电视剧《亮剑》中,这个日本“太君”挎着的就是“王八盒子”。

这把枪,后来被秀琴缴获了。李云龙还忽悠秀琴,夸“王八盒子”好用。想用这把枪,换回楚云飞送他的勃朗宁。其实,王八盒子这把枪,很不好用。需要仔细保养,否则,很容易出现第二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需要手动上膛。不过,日本人就是脑子轴,军刀都能每天擦一遍。所以,这把枪还是装备给每个日本军官。伪军和非正规军,都不得装备。

(德国鲁格P08手枪,主要使用9x19mm手枪弹 ,日本的王八盒子就是仿制的这把枪。德军至少装备了200万支这种手枪。)这把枪样子很特殊,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夹角设计为120°。其射击精度和近距离射击的威力,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在近距离,其可以击穿钢盔。如果击中人体,子弹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但是,这把枪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击针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经常发生击发无力和容易折断等致命问题,天气越冷,越不好用。后来,日军给每把手枪,都多配了一支撞针,放在枪套下面的备份弹盒中,以备更换。我军缴获的王八盒子不少,但是,用的不太多。主要是因为弹药太特殊,使用的是8mm手枪弹。这种子弹,只有日本一家生产。

而我国最多的是毛瑟手枪弹。一般用这个的,多是根据地的便衣武装。而且,用的时候也不会带原来的“王八枪套”。最好的手枪---柯尔特M1911手枪这把枪从1911年成为美军制式手枪开始,到1985年才被换装。这期间,这把手枪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它在美军中列装长达70多年,生产了共计250万支。

甚至,当美军想更换手枪的时候,遭到了很多士兵反对。这把枪结构简单,零件数量较少,比较容易拆卸。其故障率低,寿命也长。在最初的试射中,这把枪射击6000发子弹后,依然没有出现问题。虽然其弹夹只能装7发子弹,但是,其威力大。其11.43毫米的大口径,一枪就能让敌人失去战斗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就是拿着这把枪,应对日军“肉搏”冲锋的。

二战时期,有哪些评价特别差的武器?

二战时期,有哪些评价特别差的武器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人员伤亡超过9000万;在战争中,为了战胜对方,各国纷纷研制新式武器,把战场变成武器试验场。在二战中,涌现了不少性能优越、有口皆碑的武器,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存在严重缺陷、口碑很差的武器。“俄罗斯厕所”——KV-2重型坦克该坦克研制于二战前夕,研发单位是大名鼎鼎的KTZ设计局,参考的原型是KV-1坦克,研制的目的是增强其火力。

KTZ设计局只用了两周时间,就研制出一种新型坦克——KV-2重型坦克。该坦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安装了一门重炮,即152mm M-10榴弹炮。要知道,二战中威名远扬的德国造88炮,口径也只有88毫米;这样一改装,坦克的火力可想而知。坦克问世之后,设计局给予很高评价,苏军坦克兵也非常自豪称其为"无畏战舰".苏军高层更是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在战争中所向无敌,建立功勋。

可是从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产的试制型)共生产了202辆,就退出了战场。之所以如此,是它的设计有缺陷,经不起战火考验。一是坦克重量太大,动力不足。口径大的重炮,体积大、重量大,与之配套的炮塔也要非常大。如此一来,坦克的总重大大增加。kv-2坦克全重近58吨,但它的底盘和传动装置没有变化,还是KV-1坦克上面的。

而且它的发动机也没有升级,还是373千瓦V-12柴油机,而KV-1坦克的总重是43吨。这样就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情况,机动性大打折扣,KV-2在战场上行进速度像蜗牛一样。不但不能追上敌人,也很容易被对方火力集中,生存能力很差,“命”都保不住,怎么战斗?二是作战效率低;威力巨大的152mm炮弹重量也毫不含糊,一发152mm高爆弹重量在52kg,需要两名装填手,发射速度超慢。

三是射击精度不理想;在没有制导设备的年代,大口径的重炮近距离射击精度很差,尤其是射击1500米内的移动目标,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四是故障率高;小马拉大车不仅影响坦克速度,而且对车体部件造成的损耗极大,机械故障时有发生,掉链子是家常便饭。苏军坦克兵自嘲地说,KV-2是富家小姐,脾气大难伺候。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战争中它的故障率很高,自身损坏的数量比被击毁的数量都多。

所以这种坦克华而不实,没有多久就被淘汰了。德军刚缴获之后如获至宝,操作之后大失所望,也弃之不用,称之为“俄罗斯厕所”。"臭气枪"——司登冲锋枪司登冲锋枪是英国制造,它的最大特点是,造价很低,一支枪成本仅仅9美元,比美制汤普森冲锋成本低了十多倍。二战期间,英国一共制造了370多万支,不但英联邦部队大量准备,欧洲各地的抵抗组织也用了这种武器。

司登冲锋枪之所以成本低,主要是结构简单,只有47个零件组成,比以90年代以结构简单出名的、冲压成型的比利时P90冲锋枪还少了20个零件。除了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作业,司登冲锋枪其它组件也是冲压而成,枪托是一根钢条和一块钢板焊接而成,枪身是一根钢管,透过枪栓槽甚至可以看清里面的弹簧。因为它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二战末期原料短缺的德国也对它情有独钟,开始仿造,MP3008冲锋枪就是它的山寨版。

司登冲锋枪外观粗糙,而且它英文名称Stens(复数形式)和英文的"恶臭"(Stench)发音相似,所以盟军士兵送它一个外号——"臭气枪"。司登冲锋枪不光是名字臭,设计也有两大缺陷,在欧洲战场口碑不佳。它有两大缺陷,第一个缺陷是容易卡壳,因为它的弹匣和供弹装置抄袭了德国造MP38,在第一发枪弹进膛之后枪就停射,剩余的枪弹还留在弹匣里,不能继续击发;这在战斗中往往会导致士兵丧生。

;第二个缺陷是它的保险装置不可靠,受到剧烈震动就可能会走火。正因如此,有的盟军士兵在行军途中,曾经被自己或者战友的冲锋枪击中而受伤或丧生。因此,英军不得不做出规定,让配备冲锋枪的战士走在队伍前面。比歪把子还烂的机枪——意大利布雷达1930式轻机枪众所周知,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机枪)是二战中最垃圾的轻机枪;但是跟布雷达1930式轻机枪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跟歪把子相比,布雷达1930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快速更换枪管;除此之外,歪把子有的缺点,布雷达全有,而且有过之无不及。首先是重量大,布雷达比歪把子重了0.14千克,非常笨重。弹夹是纸板或铜板制成,强度非常低,经常会变形磨损,在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无法使用。其次是装弹程序复杂,由于它,采用多闭锁卡铁,枪弹在进膛之前必须先要进行润滑,所以布雷达在枪体内配备有一个“储油器”,一边供弹一边上油;如此一来,不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还会让尘埃、砂砾和子弹一起带入枪管,造成枪管堵塞。

还有布雷达的抛弹设计也不太合理,子弹壳在射击后不是直接抛出,而是重新嵌入弹板中,副射手要给弹板重新装弹就必须先把子弹壳取下来,然后使用弹夹给弹匣装弹后,再将弹匣复位。不仅如此,机枪手还需要移动枪栓将枪弹逐颗上膛。在战斗中每射击半分钟,就需要耗时半分钟重新装填;说它是机枪有点名不副实,应该叫它半自动机枪。

还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枪管材料不过关,容易过热;加上封闭式螺栓操作的设计,极容易使其在射击停歇的时候,让膛内的子弹发生爆炸。因此,不但意大利军人对它的评价很低,英军缴获之后也不屑一顾,觉得还不如自己的司登冲锋枪。最适合自杀的手枪——南部十四南部十四是二战时期日军装备的制式手枪,中国人叫它“王八盒子”;之所以这样叫有三个原因:一是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远远看去,跟一个王八没有什么两样;二是日本侵略者非常可憎,恨屋及乌;三是这种手枪设计不合理,浑身毛病。

首先它的击锤设计不合理, 突出于枪身;如此一来,射手的手指很有可能无意中碰到这个击锤器,导致手枪走火伤到自己,因此大家送它一个外号“自杀手枪”。理论上说,误伤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南部十四采用了勃朗宁手枪上的空枪保险,即停止战斗的时候,把弹匣向下抽出几厘米,即使扣动扳机也不会发射子弹。但是因为卸下弹匣之后,枪膛内子弹无法完全取出,里面还保留着一发枪弹。

而且直接控制枪械击发的扳机连杆直接暴露在外,扳机连杆的前端又与手枪扳机相连,后端嵌入击锤下端的卡槽,如果不小心触动了扳机连杆,前端就会向内凹陷,而后端则向外突起释放击锤,将“残留”在枪膛里的那一颗子弹射出,伤及枪手自己或者战友。其次,早期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撞针强度不够,不是击发无力、就是撞针被折断。日军官兵对这个致命的缺陷心有余悸,不带着几根备用撞针都不敢出门。

但是如果在对射中,撞针断了,或者打出的子弹力度不够,根本没有换撞针的机会,反而会给对方造成机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南部十四还有个备受诟病的缺陷,那就是掉弹匣。南部十四是鲁格手枪的山寨版,采用了鲁格的弹匣扣结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让枪手能够在枪战中单手退出打完的弹匣,将备用弹匣迅速压上。可是南部十四的设计师没有掌握其诀窍,设计的时候走了样。

鲁格P08弹匣扣和握把护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而南部十四的弹匣扣前方向下有一定的坡度,比护板平面低了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一点,让弹匣在受到震动或者轻微触动后掉落下来。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复杂,必须经常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在击发第一个子弹之后,第2发子弹就会上膛不到位,出现射击停顿,要想继续射击,必须手动上膛,让使用它的日军叫苦不迭。

南部十四还有个短板是威力问题,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比勃朗宁手枪还低了30米;比瓦尔特手枪低了45米。而且它子弹动能只有338焦耳,比柯尔特手枪弹的枪口动能少了230焦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南部十四虽然并没有那么差,但是跟名枪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在战场上美军士兵看到南部十四腰都不弯,中国军人虽然将它捡起,也很少使用;在战斗中有这样的垃圾武器还不如没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它害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过哪些奇葩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最奇葩的就是日本鬼子的龟壳了。这是日本研究出来的一种防御性武器,类似于古代的铠甲。这种龟壳用于单兵防御,用优质钢板铸造。它的特点是像龟壳一样,有一个弧度,覆盖了头部和背部最容易中弹的部位。即便正面子弹射来,也会被弧形钢板弹开。头顶上迫击炮弹爆炸,弹片也不会对龟壳下的日军造成致命伤。

看起来很不错,其实是搞笑的东西。这玩意确实能防弹,但中弹以后会有巨大的冲击力,往往将龟壳底下的日军震得七荤八素,半死不活,失去战斗力。而且头顶爆炸的迫击炮弹片虽不能击穿龟壳,但75毫米炮弹片还是可以轻松击穿的。况且,龟壳只能护住头和背,两条腿护不住,腿上也有动脉,中弹一样玩蛋。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龟壳实在太重了,高达几十公斤。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帅人选,就是一次非常非常愚蠢的人事操作,作为南京门户的徐蚌地区,战略位置对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宁沪杭地区特别重要,一旦战败非同小可。然而由于派系之争,喜欢玩弄权术的蒋介石罔顾军事常识,将原定主帅白崇禧更换为刘峙,又弄来个卡在半空中的杜聿明,混乱的指挥体系和低靡的士气,终致淮海惨败。

济南解放后的中原地区,国军存在两个大的军事机构,一个是徐州剿总,一个是华中剿总。此时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已联合作战,总兵力约60余万人(不含地方部队),按道理国民党方面也应该集中该地区所有兵力应对战略决战,蒋介石起初也是这么想的,拟定“国防部长”白崇禧设指挥所于蚌埠,统一指挥两个剿总的部队。1948年初,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拦执意参加“副总统竞选”,并在桂系势力的鼎力相助下成功当选,让蒋介石至为恼火(他圈定的人选是孙科),随即迁怒于白崇禧,不仅摘掉了他“国防部长”的帽子,同时在亲信的游说下只给了白崇禧武汉地区的兵权,徐州的主帅则选择了与顾祝同并称“哼哈二将”的刘峙,说好的统一指挥又变卦了。

这种人为的将重兵集团拆分,让白崇禧大为不满,干脆躲到上海称病拒不赴任。后在李宗仁的劝说下秘密飞往安徽,组织召开了桂系大将的“合肥会议”,其与李品仙、夏威等人密谋的结果,是前往武汉掌握华中地区兵权,同时狠狠报复一下蒋介石,以拆台为已任。刘峙素以善长打哈哈著称的,为人一团和气,作战优柔寡断,蒋介石也不太放心,又调来“救火队员”杜聿明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期间辽沈战役白热化,杜聿明又飞往东北救火。

这么来回一折腾,杜聿明制定的主动出击计划便泡了汤,从此国军只能被动应战。徐州地区的敌军计有邱清泉第二兵团、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以及由绥靖区升格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总兵力近70万人,与我军的两大野战军兵力相当;而武汉地区则有黄维第十二兵团、宋希濂第十四兵团、张淦第三兵团等30余万人马,两者的合计值超过百万兵力。

如果上述所有兵力由白崇禧统一调动指挥,淮海战役是不可能打成这么大的,其实粟裕的作战计划原来就是“小淮海”,即以寻歼黄百韬兵团为战役目标,尚无全军大决战的计划。我们知道,此时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武汉对面的长江中游地区,仅有中原野战军下属的“桐柏军区”等少量地方武装在牵制敌人,如果华中国军主力东进,地方部队是无力拦阻的。

而正是看到国军不能形成整体攻防,粟裕在战役进程中逐渐萌生出“大淮海”的想法,决计消灭徐州地区的所有国军主力。国军方面的人事操作的愚蠢仍在恶化,杜聿明赶回徐州后,蒋介石为避免刘峙干扰指挥,再命令其司令部迁至蚌埠,于是淮海战场内部国军又出现两个指挥机构,杜聿明在前线作战、刘峙在后方添乱。大战在即,恶果体现,白崇禧只放行了黄维兵团前往增援,之后任凭蒋介石好说歹劝,就是不准宋希濂兵团东调,至于桂系主力张淦兵团则干脆门都没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付坦克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1943年7月8日,库尔斯克会战最激烈的时刻,瓦图京大将秘密调动近卫坦克第2军的一个坦克旅,以60辆T34坦克搭载着两个步兵营,从隐蔽处的一片密林出发,直扑别尔格罗德--奥博杨公路后方,试图一举摧毁党卫第2装甲军的后方辎重基地和补给线。德国人未能发现这支突击部队的存在,豪塞尔装甲军眼见就要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没有补给的装甲部队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武装党卫军豪塞尔)关键时刻,负责战地侦察的德国空军第八航空军的迈尔上尉,在低飞巡逻时发觉了苏军坦克分队的存在,也意识到这支突击队对党卫第2装甲军侧翼形成的严重威胁,遂立即呼叫第9对地支援联队第4大队紧急起飞。这个大队部署在在几十公里外的米高扬诺夫卡机场,他们拥有一种崭新的武器:亨克尔Hs-129对地攻击机,德国人称其为“坦克破坏者”,二战研究者也称为“坦克开罐器”。

这种新型飞机是后二战时代“强击机”的雏型,它的机身上覆盖着装甲,装备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可以挂载4枚50公斤的穿甲炸弹,最致命的是安装了一门30毫米加农炮(甚至还有75毫米口径型号的)。Hs-129对地攻击机亨克尔公司在整个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849架,第一批68架赶在“堡垒行动”之前交付给第八航空军,并且全部装备了这个第4大队。

(苏军坦克分队)实际上,德国人的这个发明就是一门“飞行反坦克炮”,在迈尔上尉的呼叫下,第一个中队的9架Hs-129很快到达战场上空,随即对苏军坦克发起攻击,这是战争历史上首次以空中力量单独打击一支相当规模的坦克部队,与之前战机对本方装甲兵的空中掩护不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未来强击机、攻击机的流行。

德军攻击机爬升后确认目标,然后开始低飞进场,以4机编队从苏军坦克的后方、侧方进行攻击,机载火炮猛烈开火,前一架Hs-129发射完炮弹飞离目标区时,第二架立刻跟进攻击,苏军坦克纷纷起火。协同作战的德鲁切尔少校Fw190大队则将苏军步兵炸得人仰马翻,用高爆弹迅速击毁了了苏军匆忙架起来的高射炮,德国空军的战机居然把一支步坦混编的苏军装甲支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亨克尔Hs-129)德军各Hs-129中队弹药消耗完毕后立即返回机场补充,然后再度起飞前来攻击,仅仅两个中队的18架对地攻击机,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就让苏军60辆坦克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活着的逃进了树林里,半个月后才走出来。作为由空军一手包办的这次战斗胜利,这个战例作为空中反坦克战例的成功典范得到了军界的一致认可,而Hs-129也就成为了今天美军A10攻击机的鼻祖。

实际上,当德军对苏联发起“巴巴罗萨行动”之前,从来没想过需要什么对地攻击机,Hs129出现的直接诱因,就是苏联空军二战第一号功勋飞机伊尔-2,因此苏联人毫不客气地耻笑Hs129是伊尔-2拙劣的仿制品。伊尔-2是苏德战争期间苏军主要攻击机,广泛用于低空火力支援陆军,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是著名的坦克杀手。

(Hs-129攻击坦克部队)伊尔-2的特点是双座型攻击机,战斗中一名飞行员操纵飞机,另外一名专门负责无线电和后机枪的射击,使飞机在执行低空对地攻击时,能够从后半部向敌方战斗机射击,免除后顾之忧。飞机的主要部位:座舱、发动机、冷却器、炸弹舱均有12毫米合金刚板防护,装备两挺7.62毫米机枪和两门20毫米机关炮,后期型的火炮口径加强到23毫米师长37毫米,对德国坦克威胁甚大。

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苏联空军仅拥有249架刚刚列装的伊尔-2,表现不俗,而在战争期间一口气生产了36000多架,如此巨大的产量充分说明了它的战场实用性。苏军官兵称之为“飞行坦克”和“空中T34”,德军士兵称之为“黑色死神”,斯大林则形象地比喻,伊尔-2对于苏军而言,如同面包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

(伊尔-2攻击机)伊尔-2在二战那个年代简直可称空中武库,以改进后的伊尔-2M-3强击机为例,它装备有两挺7.62毫米机枪,四枚82毫米或132毫米火箭弹,弹舱和翼下可挂载400~600公斤炸弹,后座还有一挺12.7毫米机枪。如果没有德军战斗机的掩护,德军坦克以及摩托化行军纵队遇上两架这样的“武库机”,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因此,从二战最大的陆上战场苏德战场来看,苏德两军对伊尔-2和亨克尔Hs-129的重视已经充分说明,对付坦克的“大杀器”就是强击机,最有效也最厉害。由它们衍生出来的现代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仍然是坦克杀手或者称为“坦克天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大批T62、T72被美军A10或者阿帕奇猎杀,足以令人影响深刻。

在你眼里,二战最成功和最失败的武器是什么?

谢邀请。二战最成功的武器是德国的的“虎式“坦克,V2飞弹,88式高射炮。日本的“零式”飞机,苏联的T34重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及阿卡47冲锋枪。以上的军械枪支火炮坦克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凭借虎式坦克的优异性能,快速的机动性,载弹多,装甲厚重,不论东线西线作战给盟军以重创,以至于一辆虎式坦克能击毁五辆苏联的轻型坦克,在与苏联T34坦克较量中也占上风,神秘武器V2飞弹在当时英国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制导性炸弹,因是现代导弹的皱型,命中率虽不理想,但其威力震慑了英国,邱吉尔向罗斯福提供了V2飞弹爆炸时的照片,经军工专家研判断定这是以后战略武器可制导可垂直发射和斜射的重型炸弹。

88式高射火炮即能高射打飞机,也能平射打坦克装甲车,命中率精确,穿透性优异,给盟军的摩托化装甲师团以重创。曰本三菱公司研发的零式飞机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凭借机动高速半径大航程远曾给中国军队空军和美国援华志愿者航空飞虎队以重创,尤其在太平洋战场岛屿争夺战中,神风队驾驶零式飞机自杀式攻击美航母编队,造成美军伤亡惨重。

苏联的T34重型坦克装甲厚重,炮火猛烈,机动快速,在卫国战争中,尤以库尔斯克,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卫战等著名的战役中,起到了摧城拔寨急先锋的作用,苏联最神秘的武器当数多管火箭炮,她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名字叫小女孩喀秋莎,喀秋莎在战场上并不温柔,面对着德军阵地,喀秋莎怒吼万炮齐鸣,密集的炮弹倾泻在德军阵地上时,德军官兵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整个阵地上浓烟滚滚,炮声隆隆,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苏军的阿卡47冲锋枪向德军吐出了愤怒的火舌。

德国不待见的毛瑟手枪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是中国军队最称手的武器,即能连发也能单击,20响的镜面匣子枪成了中国的抢手货,是基层指挥员的标配。德国的马克沁重机枪也在二战各国战场上凸现了德国军械的优异性。纵观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武器库军事装备及各种枪械火炮坦克,都含有德国的元素,无论原子弹,导弹,坦克,火炮,枪械都是德国改良始发。

为何有人说二战中“最”令人头疼的武器是潜艇?

潜艇自从被运用到海战当中,就以其“神出鬼没”的特点令人头疼。二战时期德国把这一特点运用到了极致。整个二战,世界各国海军共击沉了5000多艘运输船,总计约2300万吨,其中德国一家就击沉2828艘,总吨位达到1468多万吨,自己就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邓尼茨甚至喊出了建造2000艘潜艇,全面封死英国,让其投降,进而封锁美国,让罗斯福退出战争的口号!为了对付德国的“狼群”,盟军不得不出动了2000多艘猎潜艇以及上千架飞机,还动用了大批军舰保护运输船。

反潜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发现一艘潜艇至少要出动两艘军舰,极大的牵制了盟军的海上力量。德国潜艇经常在某一海域巡逻,发现船队后,就会通过无限电波召唤其它潜艇,然后慢慢尾随船队,到了夜晚依靠夜色的掩护发动攻击。战争初期盟军没有有效应对潜艇的手段,神出鬼没的“狼群”,让盟军运输船几无招架之力。在被德军重创之后,盟军痛定思痛,迅速研发各种反潜手段。

除了反潜驱逐舰之外,还开发了反潜巡逻机,挂载深水炸弹和雷达探照灯,专抓上浮换气充电的潜艇;把商船改为护航航母,搭载反潜机,护卫运输船队。在盟军的反潜利器开发出来以后,德军的狼群很快一去不复返,整个二战德军建造了1200艘潜艇,被击沉900艘,损失高达百分之八十。总结:潜艇在二战依靠其隐蔽性、攻击性封锁航线,进而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非常令人头疼!我是铁血步兵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从二战至今,美军的军服和装备是否世界上最实用的?

不完全是,美国也造了很多智障武器装备!但就题目而言,美国式当做无愧世界上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因为美国从二战开始,只有在越战后休息了十几年,然后就没停过参与战争!而且美国军方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使命就是优化武器装备!而且针对性的研发武器装备。例如对地攻击机:就是在越战时美国陆军因环境限制,坦克基本没有用场,一进丛林,美越军对的优势比例一下基本持平了,这就造成了美军很大的伤亡。

军方继续一种能在空中将重武器承载的武器平台!对地攻击机诞生了!它就是空中炮艇(数据网上有,这里不写了)。这里也包括毁掉丛林的落叶剂。也包括针对塔利班研制的炸弹之母,这么对伊拉克研制的钻地弹等,都很有针对性。虽然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毕竟在武器库中多了一件装备,在以后的战争中就多了一个攻击选项,大大的丰富了进攻手段。

文章TAG:武器智障二战反坦克德军二战十大智障武器德军都有什么反坦克武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