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小米 > 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8 17:13:18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如何看待苹果状告高通

编号为A1778,A1784的iPhone使用的是英特尔的芯片,而A1660, A1661的是使用高通芯片。另外英特尔芯片不支持TD-SCDMA,并且信号很差的,使用测试结果告诉我们,高通版本的iPhone 7的表现要比英特尔版本的好30%,而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高通版表现更为出色,超出后者75%。真爱果粉们,买国行版肾7,基本可以放宽心啦!虽然英特尔也很先进,但是高通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才是无线通信行业的专家。

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2,法院判决苹果侵犯高通专利中国禁售,苹果要赔高通...

《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3,法院判决苹果侵犯高通专利,苹果要赔高通十几亿吧

目前高通拥有全世界3G/4G 标准上的专利几乎占到了九成,有将近4000 项CDMA 技术专利,苹果未向高通缴纳的专利费已高达约25亿美元到45亿美元之间,如果此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苹果侵权,苹果将会向高通支付最高达45亿美元的专利费用,而目前仍是苹果销售主力军的iPhone 7系列恐怕也难逃被禁命运,对于苹果而言,这场“专利侵权案”恐怕是没了夫人又折兵。

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4,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来说,临近年底可不仅是“不轻松”这么简单,前不久苹果被曝出“降频门”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用户的一片谩骂,更有甚者甚至将苹果公司告上了法庭,并且最高赔偿金高达9990亿美元,要知道,苹果虽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其市值也才8757亿美元,这是要把苹果榨干的做法啊。其实这并不是苹果今年收到的第一张诉讼函,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今年苹果所惹上的官司。 在当时iPhone8/X发布之际,高通送上了一份“见面礼”—一纸诉讼。高通的诉讼请求很毒辣:禁止苹果公司在中国制造和销售iPhone手机。并给出自己的理由:苹果用了他高通的专利技术,但拒绝给钱。这二位都是我说我有理主儿,谁对谁错我说不上来,涉及两大科技大佬,相信一时间也是难以抉择,当然了,不让iPhone在中国卖,不太现实。毕竟,禁止销售并不是真实目的,真实的目是:利益。

5,苹果如何回应高通的在华起诉?

苹果公司表示,高通多年来在行业内滥用其地位,同时并未在近期与高通沟通诉讼中提及的专利问题,因此诉讼并无价值。“Apple 坚信创新的价值,我们一直愿意为我们使用的专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费用。在我们和高通的多年持续谈判中,这些专利从没有被讨论过,事实上也只是在过去几个月内才给予的。世界各地的监管部门判定高通多年来滥用其地位。这一指控没有价值,相信和高通其他的法庭手段一样,这次的法律行为也会以失败而告终。”

高通(Qualcomm)是一家美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因CDMA技术闻名,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无线技术。公司总部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 高通公司业务涵盖技术领先的3G、4G芯片组、系统软件以及开发工具和产品高通(Qualcomm)是一家美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因CDMA技术闻名,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无线技术。公司总部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 高通公司业务涵盖技术领先的3G、4G芯片组、系统软件以及开发工具和产品。

6,法院判决苹果侵犯高通专利禁售,要赔高通几亿美金吧

高通公司今日在官网宣布,中国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针对苹果公司四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针对高通两项专利的、包括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的产品的侵行为。相关产品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所涉的两项专利之前已经在专利无效程序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局认定为有效。苹果回应对此,苹果公司做出回应称,“试图禁售我们的产品是高通公司的又一绝望举措,该公司的违法行为正受到世界各地监管者的调查。中国消费者仍可购买所有型号的 iPhone产品。高通公司正在就他们以前从未提出过的三项专利提出主张,包括一项已经失效的专利,我们会通过法院寻求所有的法律途径。”

7,高通为何起诉苹果?

2017年10月14日凌晨,据消息称,高通就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和制造iPhone提起诉讼,这也是迄今为止高通对苹果公司发起的最大攻击。 众所周知,今年1月开始,高通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司法斗争便开始了持续发酵。据称,当时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曾指出,高通强迫苹果公司使用它的基带芯片,而由此收取高额的专利使用费用,不过仅仅在3天之后,苹果便一纸诉状进行了反击,称其并没有诉讼的根据,属于歪曲事实,并向高通索赔10亿美元。 随着纠纷的不断升级,苹果也一直扣发高通的专利使用费,并要求其他供应商同样也不要对高通进行专利使用费的支付。而这件事件的起因是由于高通芯片除了对苹果的每部iPhone收取18美元的成本费,还收取了售价5%的费用。不过,面对苹果方面的拒付行为,高通方面也曾寻求推进美国iPhone的进口禁令,以此来对苹果的行为进行打击。 不过面对日前愈演愈烈的纠纷,iPhoneX的上市销售不知是否会受到影响。 希望早日处理好此次事件吧。

8,苹果侵犯高通专利了吗?

北京时间6月16日早间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员周五建议一名贸易法官判决,苹果侵犯了高通的至少一项专利权。这样的判决有可能导致某些iPhone被禁止向美国进口。

高通约1年前对苹果提出投诉,要求ITC禁止在美国进口搭载英特尔基带芯片的iPhone。基带芯片帮助手机连接至移动通信网络。在从本周五开始的庭审中,ITC官员表示,苹果侵犯了高通一项与省电技术有关的专利。在这类贸易案件中,ITC官员扮演第三方的角色。ITC律师的意见不具有约束力,但法官往往会采信这些意见。

苹果表示:“高通有选择性地声称,其专利只针对包含英特尔芯片组的苹果产品,但实际上其专利侵权诉讼同样适用于包含高通芯片组的苹果产品。高通试图利用ITC的机制,维持其非法获得的垄断地位。”这是苹果和高通之间十几项法律纠纷中进入庭审的第一项。最终判决预计要到明年1月才会做出。

高通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行为是合法的,其行为在过去多年中被客户所接受。不过,高通也对其授权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以缓和与客户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9,“去三星化”继续推进:苹果挖来三星高管负责自家电池研发_

编者按: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陶旖洁;36氪经授权转载。

苹果聘请了原三星高管Soonho Ahn,开展自己的电池研发。

Soonho Ahn的领英资料显示,他在12月加入苹果,担任全球电池开发主管。加入苹果之前,他是三星SDI电池开发的高级副总裁,在将近4年的工作里负责电动车、智能手机等产品的电池开发。

三星是三星SDI最大的顾客(和股东),而三星SDI也是苹果产品的电池供应商。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的电池都来自三星SDI。不过,近年来苹果一直在试图摆脱这位竞争对手的影响,把三星从供应链中赶走。

三星SDI也是此前频繁发生电池爆炸事件的三星Galaxy Note 7的电池供应商。

聘请Soonho Ahn或许意味着,苹果有意发展自己的电池生产,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彭博此前报道称,苹果正在洽谈直接从矿山处购买钴。钴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而随着市场对手机电池的续航要求越来越高,苹果也在希望能提高自己在电池方面的竞争力。

事实上,不止是三星的电池,高通的芯片也是苹果正在逐渐减少依赖的外部技术。去年11月,苹果发布了大量位于圣地亚哥的工程师招聘信息,而圣地亚哥是高通总部所在地。

近几年来,苹果频繁投资新领域,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占据自家产品的主导权。目前苹果电子产品的屏幕也主要来自三星,而彭博去年的一则报道提到,苹果正在秘密研发自己的MicroLED面板,以供未来使用。

10,经销商仍可出售苹果“被禁”手机,部分趁机销售置换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证券日报”,作者:贾丽。36氪经授权转载。

高通的一则公告,让其与苹果的“恩怨”暴露在阳光下。

近日,高通宣布,福建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针对苹果公司四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苹果应立即停止针对高通两项专利的侵权行为,包括停止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产品,涉及iPhone8Plus和iPhoneX等7款苹果产品。

事情发酵一周后,针对可能在中国面临禁售的问题,苹果决定更新系统。近日,苹果声明称,“我们始终遵守各地的法规和法律决定。我们尊重福州法院及其裁定。”不过,苹果还是强调其产品的合规性。

目前,苹果方面已向福州法院提出复议申请,请求其阐明并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

对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杨兆全表示:“法院作出的停止侵害裁定,是一种诉中禁令并非最终判决,是专利诉讼中常用的可有效降低侵权损失的救济措施。由于从起诉到最终审判的周期较长,如放任侵权方在这段时间继续侵权,则可能给被侵害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众多主流的电商平台,苹果被禁的几款产品仍然在售,供应商表示,没有接到产品被禁或者下架通知。

经销商仍可出售“被禁”手机 部分销售置换机

《证券日报》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看到,目前消费者仍可买到苹果“被禁”手机。

多位苹果手机供应商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苹果产品禁售或者下架的通知,产品正常销售。”

有业内人士称,法院虽禁止了苹果销售上述几款手机,但并没有禁止经销商销售,对于已经囤货的经销商而言,其仍可以正常出售手机。也就是说,禁令目前还未影响消费者购买苹果的上述手机。

不过,也有部分商家趁机在淘宝上销售置换机。一个商家的客服表示:“置换机是指因质量问题退换的手机或者前期用户使用过的评测机,我们可以从苹果官方置换出来全新的手机,置换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加钱置换其他的版本。但是置换官网或者查询的结果信息是之前的机子信息,我们对手机支持7天包退30天换新5年店保。”

而苹果官方店铺也在正常出售上述被禁机器。一家自称自己是苹果官方店铺的商户客服表示:“我们是直营店铺,为您保证全新未拆封未激活的国行正品,所有产品原厂仓库为您发出,均为官方标配。我们的苹果手机都是原装正品带原厂贴膜,带指纹的,随意升级刷机恢复,无越狱,绝对不是二手翻新山寨组装机,支持专柜验货。所有的苹果手机都是原装正品,序列号都可在苹果官方网站上查询得到的。”

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部分供应商以置换机等在市场上广泛销售,苹果手机最近被禁的消息,引发消费者关注,也给他们提供出售二手机、问题机的机会,这也是在内部清库存的动作。而置换机也容易出问题,通常是官方的翻新机,是原品牌厂商对产品的不良性能进行修复,再重新销售的机器,此类机器很容易再次出现质量问题。”

可以复议 不可上诉?

一直以来,高通和苹果是合作关系,但随着其纠纷不断升级,如今双方已经走到了鱼死网破的境地。

高通是一家美国芯片公司,也是苹果手机的芯片供应商。近日,高通把苹果推到被告席,要求苹果在中国的子公司禁止销售部分苹果手机。

高通还声明,裁定书不适用苹果公司委托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蜂窝产品,也就是说被禁售的苹果产品不包括和硕生产的iPhone。

对此,苹果方面也予以了反击。苹果官方回应称,中国消费者仍能购买所有型号的iPhone,并表示自己没有侵犯高通权益,已提起上诉。同时,苹果还“回怼”高通,称“这是这家公司的另一个绝望之举。”

不过,近日苹果再次发表声明称,下周初其会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发布一个软件更新,以解决上述问题。“法庭裁定后,我们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我们理解并遵守福州法院的裁定。基于我们目前在中国提供的iPhone型号,我们相信我们的合规性。虽然本案中的两项专利仅涉及非主要手机用途功能,但为解决任何可能的出于对我们合规性的担忧,下周初我们会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发布一个软件更新。”

据了解,目前苹果公司已提交了重新审议请求。

业内律师表示,目前并没有规定法院受理复议申请后,一定要在某一期限内作出裁定,有时候可能延续比较长的时间,且通常在此类专利侵权的案件中,企业复议成功的可能性并不算大。

有媒体引述福州中级人民法院相关人士的话称,这件专利诉讼案上周就已下发裁定书,该案件属于专利禁制令范畴,只有一审,不可上诉,没有二审。同时,该禁制令将适用于全国范围。

对此,杨兆全表示:“通常来说,苹果公司不服裁定可以提供真实有力的证据材料,在收到裁定之日起10日内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这种裁定的有效期一般会维持到终审法律文书生效。该案有其特殊性,苹果可以复议,不能上诉,不过这两者并不矛盾。”

11,苹果侵犯高通专利了吗?

是的,苹果侵犯高通多项专利。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在高通起诉iPhone侵犯专利权的事件中高通胜诉,要求苹果立即停止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iPhone的侵权行为,涉及七款iPhone型号的手机。 民事裁定书指出,此次苹果侵害高通的专利是“计算装置中的活动的卡隐喻”,专利号为ZL201310491586.1。这一专利技术内容为在GUI(交互过程中,利用多个卡片来代表不同的App、通过滑动手势操作卡片,来执行手机App的切换和退出。 法院认为,高通公司的请求具有程序法依据。法院同时提到,专利侵权涉及高通公司的“计算装置中的活动的卡隐喻”发明专利,高通提供了该专利的副本,证实了高通公司是专利的专利权人。 其中所涉及的专利据称包括调整和重设照片的大小和外观、在手机上浏览、寻找和退出应用时通过触摸屏对应用进行管理的操作。有观点认为,这是基于iOS系统的专利,最新版的iOS 12则不受这两项专利的影响,苹果最新版手机因此而被除外。 扩展资料: 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认定苹果产品侵犯高通的知识产权,并授予了高通所请求的永久禁令,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销售侵权的iPhone。 据了解,该判决覆盖iPhone所有具备侵权功能的型号,并适用于苹果公司在欧盟的实体和美国苹果公司。在高通提供了相应金额担保后,该判决将可以立即执行。高通称,提交担保将在几天内完成。 对此,苹果公司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将对此判决提出上诉。在整个上诉过程中,苹果不会在德国的15家零售店中出售iPhone 7和iPhone 8,最新机型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V XR仍将继续销售。另外,所有iPhone型号仍可通过德国的运营商和第三方零售商进行销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通诉苹果胜诉 7款iPhone手机面临强制下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已在德国获得针对苹果iPhone销售禁令

北京时间6月16日早间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员周五建议一名贸易法官判决,苹果侵犯了高通的至少一项专利权。这样的判决有可能导致某些iPhone被禁止向美国进口。 高通约1年前对苹果提出投诉,要求ITC禁止在美国进口搭载英特尔基带芯片的iPhone。基带芯片帮助手机连接至移动通信网络。在从本周五开始的庭审中,ITC官员表示,苹果侵犯了高通一项与省电技术有关的专利。在这类贸易案件中,ITC官员扮演第三方的角色。ITC律师的意见不具有约束力,但法官往往会采信这些意见。 苹果表示:“高通有选择性地声称,其专利只针对包含英特尔芯片组的苹果产品,但实际上其专利侵权诉讼同样适用于包含高通芯片组的苹果产品。高通试图利用ITC的机制,维持其非法获得的垄断地位。”这是苹果和高通之间十几项法律纠纷中进入庭审的第一项。最终判决预计要到明年1月才会做出。 高通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行为是合法的,其行为在过去多年中被客户所接受。不过,高通也对其授权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以缓和与客户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为是么苹果总是侵权,基本大公司都起诉过他,所以我们要分析苹果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苹果只是一个设计公司,并不是一家核心技术公司,所以屏幕是三星的,闪存是海力士的,包括CPU也要付给arm公司专利费,话说回来只要苹果想打电话想上网就必然躲不过高通和华为的专利技术,所以说苹果他不是一家通讯公司,光付给华为就达796项专利费,而高通专利技术费用昂贵,这么大个公司为了更大的利益必然会想着作弊躲过高通的高额专利费,所以两大主项专利作弊,两项通信技术专利还包括53项附属专利,所以法院已经判决包含主销受的苹果X在19年1月1日全部撤出中国市场,受影响的包括iPhone iOS11,和部分国内服务器。

是的,苹果侵犯高通多项专利。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在高通起诉iPhone侵犯专利权的事件中高通胜诉,要求苹果立即停止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iPhone的侵权行为,涉及七款iPhone型号的手机。 民事裁定书指出,此次苹果侵害高通的专利是“计算装置中的活动的卡隐喻”,专利号为ZL201310491586.1。这一专利技术内容为在GUI(交互过程中,利用多个卡片来代表不同的App、通过滑动手势操作卡片,来执行手机App的切换和退出。 法院认为,高通公司的请求具有程序法依据。法院同时提到,专利侵权涉及高通公司的“计算装置中的活动的卡隐喻”发明专利,高通提供了该专利的副本,证实了高通公司是专利的专利权人。 扩展资料 据彭博社报导,法官Thomas Pender刚刚完成了对该案的审判,并表示苹果确实违反了高通公司的专利权,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实施进口禁令。这基本上意味着基于英特尔芯片的iPhone将不再出现于美国市场上。 高通公司认为,它并未垄断市场,并有权获得赔偿,因为它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推动相关技术。高通公司周三宣称,苹果公司拒绝移交法院要求提供的信息。 回顾该起事件,高通之前曾向苹果提交专利侵权投诉,初步决定预计将在9月份进行。最终的结果是判断苹果公司在iPhone使用的高通芯片上,应付出多少费用。 不过与此同时,在苹果公司针对高通公司提起的诉讼中,一群消费者试图阻止地方法院法官圣何塞的露西·许对使用英特尔芯片的iPhone进行禁令。 高通CEO莫伦科夫称曾经表示,“我们专利授权的业务模式,在法庭上一直以来都能维持成功的答辩,其合法性是有历史可循的。该模式在世界各国通过考验,而最近一次是中国。” 另一方面,面对大客户苹果公司,高通试图继续成为其供应商。莫伦科夫指出,他希望与苹果能维持客户关系。他也在电话会议中向投资人保证:他相信对苹果来说,仍然不会有任何长期合作伙伴比高通要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通诉苹果胜诉 7款iPhone手机面临强制下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苹果侵权高通专利:搭载英特尔芯片iPhone恐被禁售

12,前途未卜的小米处理器_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作者:李寿鹏

日前,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宣布,将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合作关系,具体就是以中天微的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由于这里涉及了新的开源架构RISC-V,松果电子的这个宣布在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小米这种大玩家的进入,也给国内正在探索RISC-V未来的先行者带来了更多信心。

在笔者看来,在振奋于小米入局RISC-V之余,我更关注的小米自研手机SoC——澎湃系列处理器的进展。自从去年2月份公布了这个系列的首款芯片的澎湃S1之后,小米和其旗下的松果电子就再也没有公布这个产品线的最新进展。

记得当时雷军在澎湃S1的发布会上曾经说:“小米选择这条路是九死一生, 可能十年才能见硕果。”结合最近的情况来看,难道在发布豪言壮语之后,仅仅过了一年多就要宣布转型了?

遭遇挑战,效仿华为自研手机SoC

从某个角度看,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是智能手机产业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家公司出现之前,普通大众对手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颜色和屏幕,只有少部分的读者会关注到性能或者跑分之类的东西,更别说对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等厂商的了解。但自从小米横空出世之后,不但智能手机的价格下降了,公众对手机的认知也上升了一个层级。小米也凭借这种高性价比的模式,圈得了一大批粉丝,公司也在过去几年里迅猛发展,并在今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从2010年开始运营到2015年底,公司的业绩从0暴增到668亿人民币,当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手机产品贡献的营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小米也以6750万部的出货量,15.4%的份额蝉联中国手机出货量第一。

2015年大陆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在当时,正在风口浪尖的小米面临华为、OPPO和vivo等奋起直追。

从手机的构成上看,小米的手机,除了整个ID设计是自己的以外,其他的部件不论是SoC,还是存储、屏幕,都是第三方提供的。换句话说,小米所宣传的优势,也是其他厂商能买得到的。而国内这些好学的手机厂商,也正在效仿小米的模式,杀向小米的腹地。

尤其是华为,依赖于自研Kirin处理器的优势,这个老牌手机国产厂商不但能够解决供货问题,在价格和差异化打造方面的灵活性,也都是小米所不能比拟的。至于运营高手OPPO和vivo,他们也凭借线下开店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在一步步蚕食小米的市场。到了2016年,小米的出货量出现急转直下。

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4亿7060万部,其中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前五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2%、14.6%、9.5%、6.8%,5.3%。在国产厂商我海外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小米在2016年的出货量同比大幅度下跌了36%,首次跌出了智能手机出货前五的榜单。

2016年全球的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如果回头看,小米雷军其实在2015年就看到了这一点。

在2017年2月28日举行的澎湃S1发布会上,雷军表示,你们看到的这是28号发布的芯片,其实我们早在28个月前,也就是2014年10月左右,就开始了自有芯片的研发。也是在这一年,搭载Kirin 920的华为Mate 7掀起了一股旋风。华为手机在当年的出货量也暴增40%达到7500万台。相信雷军也是看到华为这样的表现,动了研发自由芯片的念头。

其实除了华为以外,苹果和三星也在自研手机处理器,这些厂商的成功,更加夯实了雷军自研芯片的决心。

前途未卜,澎湃芯不见澎湃

雷军是有远见的,但这个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软件高手,也许没想到自研芯片会是一条比他想象中更困难的路。

回到澎湃S1,这是采用28nm工艺打造的一颗完整的 SoC,在当中集成了 CPU、GPU、通讯基带、ISP 等部分。其中,CPU 部分为 8 颗核心(4 个 2.2GHz A53 + 4 个 1.4GHz A53),GPU 部分为四核 Mali-T860 MP4,28 纳米工艺。

虽然当时很多媒体将这颗芯片与联发科MT6755进行对比,得出了小米这颗芯片的高性能结果。但今天回看,小米只把这个芯片搭载在其一款手机上——小米5C,且这款手机销量不错,由此可以看出小米研发这款芯片更像是一次试水。坦白讲,做手机芯片真的没有像IC设计工程师调侃所说的“堆积木”那么简单。

对比现在市场上直流的手机SoC玩家,苹果在2008年就收购了由业界大拿开创的Palo Alto Semiconductor(成立于2003年),并在两年后收购了处理器设计公司Intrinsity(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在这样的团队和技术的支持下,A系列处理器才在全球逐渐打响了自己名头。

华为公司也在2009年推出了其首款应用处理器K3V1,经历了K3V2的失败,并最终在2014年的Kirin 920上,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华为于1991年创立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些产品的成功,也并不是短短几年的积累。

而三星也在2009年开始猎户座芯片的研发,这个全球营收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但在手机SoC的研发上也吃过不少亏,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其他如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第三方手机芯片供应商,无论从历史沿革、公司积累或者人才水平方面,也都是经过多年历练才成长起来的。相反,小米旗下松果电子研发的澎湃系列芯片,无论在哪方面都似乎有所欠缺。据知情人透露,这个芯片的技术是是来自于联芯的SDR1860平台。考虑到联芯过去几年在手机SoC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应该对小米这颗芯片的实力有了直观了解。

另一方面,小米首颗推出的澎湃S1是面向高通、展锐和联发科正在血拼的中端市场。

如果小米继续在这个方向发力,这不符合手机厂商进入自研芯片市场的既定目标,因为现在的苹果、华为和三星在自研芯片方面,基本都是高举高打。也就说小米的初衷也许就是打造高端的处理器,而S1只是一个他们提早切入市场的一个过渡。但芯片研发成本的提升还有对技术的要求,也许就限制了他们走向高端的路,拖延了澎湃系列的步伐。

今年五月,网上曾盛传,小米旗下的澎湃S2即将亮相。消息透露,这是一颗使用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打造的4个A73和4个A53打造的处理器。但直到现在还没看到它的亮相,这或多或少与芯片设计技术难度加大、芯片研发成本提升有关。

Semiengingeering之前曾刊发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工艺下开发芯片所需要的费用,其中28nm节点上开发芯片只需投入5130万美元,16nm节点需要1亿美元,7nm节点需要2.97亿美元。到了5nm节点,开发芯片的费用将达到5.42亿美元。现在领先厂商都已经跑到7nm,对小米来说,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或许会让这家年轻的公司吃不消。

也许正是在这种种优势的影响下,小米澎湃改变了他的方向。

不同工艺节点下的芯片研发成本

雷军之前曾经说过:

“大家说芯片业也是软件业,本质上它是用软件把芯片的设计原理写完以后,直接固化到晶体管上的。大家知道芯片是怎么做的吗?芯片其实也是写软件,写完以后,用编译器给你编译成晶体管,最后全部做成晶体管。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没有全部固化,只固化了一部分,用了一个通用的高速矢量处理器,在上面做算法。所以,它的速度快,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在里面。”

但从松果电子的发展看来,事情也许并没有雷军描述得那么复杂。

网上对不同品牌处理器表现的调侃

进攻RISC-V,拥抱物联网的大机会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华为升级了新一代的Kirin 980,三星猎户座也更新了,高通的骁龙855也即将面世,联发科和紫光展锐也还在默默努力,但澎湃S2依然没有踪影。在很多分析师和专家看来,小米松果的自研手机芯片,也许离他们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但在笔者看来,现在与中天微在RISC-V上的合作,未尝不是他们的一个新机会。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设计原则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由伯克利大学于2010发起。相对于大多数传统ISA封闭的生态以及高昂的授权费用而言,其最大特色就是开放和免费。

由于基于该ISA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对指令集进行扩展和裁剪,并且在不用花费高额授权费用的情况下针对具体情况实现处理器内核,因此获得众多志愿者、行业专家以及商业巨头的支持,围绕着RISC-V的生态迅速成长。

在很多专家看来,这个架构有性能、功耗、面积和价格方面的综合优势,加上开放,免费和扩展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个相对新的架构在即将爆发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外也有SiFIVE,芯来科技、Greenwave、CEVA和西部数据等一大波厂商投入这个产业当中去。这对于正在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的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把自己定位一个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的方式,小米打造起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俨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消费IoT平台。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生态系统已经拥有了超过210家公司的庞大阵容,公司的IoT平台也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在小米产品矩阵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15年到2017年间,全球消费物联网硬件的销售额从3063亿美元增长至4859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预计至2022年,将达到15502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6.1%。依赖于平台和产品优势的小米,也势必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当然,更上游的芯片厂商也不例外。

未来几年的物联网硬件设备销售额

在过往,小米生态链的智能硬件产品用的都是第三方半导体公司的芯片,对于一个大体量的系统厂商来说,这种依赖外部供应主核心芯片的方式,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芯和自主可控的目标推动下,很多大型系统厂商开始投入到芯片的自研中去。小米松果也是瞄着这个目标而去的。

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甚至格力等厂商涉足芯片的现象表明,系统厂商设计芯片似乎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

从三年前就开始意识到的小米,虽然在澎湃处理器上的发展不及预期,但这次转攻物联网市场。对他们来说,或许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13,面对产品质量问题,苹果玩起了“数字游戏”_

编者按:苹果为了节省空间而在 2015 年为新款 MacBook 产品应用蝴蝶式键盘。但在这数年下来,不单是其敲击体验受批评,更有愈来愈多用户发现键盘会出现字元重复、未输入,甚至按键“卡住”或回应方式不一致等的问题。在美国已经因此掀起了集体诉讼,要求向苹果追讨赔偿。上个月苹果正式针对这蝴蝶脚键盘的问题推出维修计划。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位欧洲用户的亲身经历。本文作者John Risby,原文标题 Apple’s number is finally up?—?and why we’ve gone our separate ways while I continue to use macOS,发布于Medium。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我使用2016款15寸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篇很长并且带有我个人情绪的文章,我并不指望很多人会阅读它。

出乎我的意料,有将近20万的读者阅读了这篇文章。而且至今仍然有读者会点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时不时会被收藏或分享,我依然会收到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所有这些,在我的痛苦经历结束之后依旧延续了很久。

为什么这篇文章如此受欢迎,为什么它现在还在流行?

显然是因为其他人正在经历和我相同的遭遇。

在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一点是:在影响足够多的用户之前,苹果是如何无视问题的存在的。一位苹果员工直接了当地告诉了我这一点。

这是一个“数字游戏”。

从我今天收到的消息看,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苹果的底线,他们因此为所有的蝴蝶键盘推出了一个“键盘服务项目”。

因此,现在是时候分享我与苹果漫长而痛苦的旅程的结局,以及我们现在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了,至少目前是这样。

如果您已经阅读了上一篇文章,请直接跳转到“数字游戏”部分以省略冗长的细节。

故事的源头

回顾一下最初的问题——我在2016年12月购买了2016款15寸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我当即就发现机身存在问题,会产生奇怪的噪音。我向苹果报告了这一问题,得到的的回复是“一切正常,不要没事找事”。

最终,屏幕在某一天开裂并且完全黑屏导致无法工作。

有趣的是,之前提到的机身噪音也在同时消失了。

苹果公司指责我损坏了屏幕,并要求我为新屏幕付费。我拒绝了,理由是屏幕破裂之后,机身的噪音就消失了,很明显,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苹果公司表示,只要屏幕在出厂后出现开裂,那都是用户的责任。这就是完美的苹果设计和制造。我想他们的装配工人每周工作这么多小时,他们应该对这样的装配工作驾轻就熟。

我的Macbook购买于英国(我的公司在那里),但我住在西班牙。前往我家附近唯一的苹果零售店,单程需要一个小时,外加15欧元的高速收费。不走高速的话,单程需要两个小时。

在前往苹果零售店很多次,进行了许多争论和施压无果之后,我最终放弃在西班牙解决这一问题。在飞到英国筹办婚礼之际,我前往位于曼彻斯特的苹果零售店。在那里我和零售店的职员和经理进行了更多的“讨论”,直到他们最终同意让我退换了一台新的Macbook。

这是我结婚的前一天。绝不是我期望或者想要的婚礼筹备工作的一部分。

虽然我称之为退换,事实上我唯一的选择是把故障的那台退回去,然后再买一个全新的;当然,拿到退款要等上好多天的时间。因此,拿回退款前,我一共在苹果的零售店花费了将近7000英镑。

我重新购买一台Macbook的选择,让上一篇文章的一些评论者颇为不屑。

但我有我的理由。我喜欢macOS,并在软件方面进行了不小的投资(金钱以及时间和经验),其中的不少软件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如果你想质疑我的决定,那没关系,但我在上个故事的评论中已经回答了很多次了。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店里有顶配型号。那台故障的设备的配置有点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好了,现在我终于摆脱了那台损坏的Macbook,“更换”了一台全新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言之过早

很快,新的Macbook的机身也开始出现噪音。噪音同之前的一台稍有不同,但仍然是不正常的声响。除此之外,键盘也开始出现问题。

回到西班牙之后,我同苹果英国公司的一位高级顾问讨论了我所遇到的问题,他是苹果公司第一个承认他们听说过类似问题的人。他在我这里记录了一些问题的细节,并让我制作了一段相关问题的视频,并说他会把这些反馈汇报之苹果的加州总部。几周后,他打电话告诉我说,苹果公司已经接受了这款机型存在缺陷这一事实,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免费更换屏幕。

有很多和我有类似遭遇的Macbook用户告诉我他们不得不付费对屏幕进行更换,这一用户群体的数量十分庞大。当然,其中的一些案例是用户本身的责任;但很大的一部分不是。

我对苹果给出的修理方案不甚满意。很明显这是一个设计缺陷,既然如此那我我什么要维修一个出厂即存在问题的产品呢?

问题是我身在西班牙,苹果在西班牙的售后只提供维修这个唯一选项。我被告知如果希望对产品进行更换的话,我必须飞回英国让苹果英国公司来处理。尽管欧盟制定了统一的消费者法,但苹果的说辞是“苹果西班牙和苹果英国不是同一家公司”。

我妻子就要生孩子了,所以飞回英国更换Macbook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

我勉强接受了维修。极其不情愿的。甚至在这个阶段,我也不得不极力争辩,才让他们同意在修复屏幕的同时更换有问题的键盘。他们原计划将这两项维修工作当作两个独立的申请进行受理。是的,就好象我有时间这么做一样。

为此,我又购买了一台备用Macbook。目的仅仅是为了在苹果修理我的Macbook时不至于没有电脑可以使用。在修理完成之后,我可以利用苹果14天内无理由退货的政策退掉这台Macbook并拿回我的钱。

这是一个极其不合理的方案,但多个苹果员工向我建议采纳这个方法...事情的结局是,耗时至多两周的修理工作仅仅花了24个小时,因此,苹果多了一台可供出售的翻新机(我购买的第三台备机);而我则为此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数字游戏

在我把Macbook送去维修的时——这段痛苦经历开始之后的第九个月——一名在苹果天才吧工作的员工告诉我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质量问题,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的顾客都向苹果报告了这一问题。

他将之称为数字游戏——在有足够多的用户抱怨某个质量问题前,苹果会选择否认它的存在。直到处理用户投诉并迫使苹果承担本就应由他们承担(苹果知道责任属于他们)的设备维修费用的成本超出发布一个全面召回或免费维修项目的开支。

今天我发现这一数字达到了苹果的底线

他们最终承认蝴蝶式键盘存在设计缺陷,所有搭载这一类型键盘的笔记本电脑都会获得免费维修。(就我的亲身经验而言,在你向苹果抱怨把它们放在腿上使用太烫时,苹果会告诉你这些设备不属于“笔记本电脑”的范畴,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几个月前,我商业伙伴的2017款Macbook Pro也开始出现键盘问题。彼时,苹果仅为有限批次的Macbook提供免费维修。当我将这台电脑的序列号输入查询时,苹果的网页反馈的结果是,这台设备不属于受质量问题影响的批次,没有免费维修的资格。

如今,苹果承认了这台设备也有质量问题。

故事的结局

Medium上之前那篇关于我的Macbook Pro的故事完结于:我终于在9个月的煎熬之后修好了我的Macbook(第二台),并得以重新投入工作。

很遗憾,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

不久,键盘又开始出现问题。起初,我把遭遇的小问题归咎于我的打字技术。一直以来我打字都快而准确,但随着我越来越老、越来越忙、越来越累,打字技术也变得不如以前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这显然不是我的问题。键盘的情况一点点变糟。越来越多的按键会不时卡住或失效。

最终有两个按键完全损坏。

在按键脱落前,我已经向苹果报告了我的键盘出现的问题,他们给我的解决方案是吧键盘清洁干净。不用说,这一方法根本就不奏效。

当按键脱落时,我也崩溃了。我直接找到了苹果英国的哪位高级顾问,他直接回复我说根据英国的消费者保护法,由于之前的维修仍然没有奏效,因此我可以免费更换全新的设备。我将会得到一台2017款Macbook Pro。

起初我对解决方案还挺满意。然后发生的事情让我气得直跺脚。首先,我不得不再次回到苹果西班牙位于Marbella的零售店,让那里的员工检查我的Macbook确认按键确实损坏了。这只花了他们5分钟的时间,而我则浪费了一下午并且还支付了往返的高速公路过路费。

英国苹果的那位高级顾问同意在我访问Marbella的零售店时打电话给我并和他的西班牙同事通话。不过当店员完成检测确认按键确实损坏(这还用你来告诉我?)之后,她说她的工作已经完成,之后便离开了...她拒绝等待并和她的英国同事通话,她告诉我这算是另一个独立的售后申请,需要为此另作预约。

当那位英国苹果的那位高级顾问来电时,他对于他的西班牙同事拒绝和他通话显得十分惊讶。不过至少他那是已经可以在系统里看到我的售后申请记录,并且可以为我安排新电脑的更换事宜。

就在此时我被告知我必须把损坏的旧设备送回英国,等他们收到和处理完之后才会把新的电脑寄给我。

我就不能把它直接交给我身后的这家苹果零售店么?不行,因为苹果西班牙是一家不同的公司。法律上来说,这样的表述是正确的,不过对于一家全球企业来说,这是个糟糕的说辞,更何况这两家公司都在欧盟之内。

是否可以让我正好要去英国的朋友帮我把电脑送到位于曼彻斯特的苹果零售店?不行,苹果不接受这种形式的退换。

另外,苹果必须从一个位于英国的地址来回收这台设备。我不能直接从西班牙把设备及给他们。真的,他们说这样这样有可能会被拒收。

所以,我必须把电脑寄到一个位于英国的地址,然后苹果从这个地址回收这台设备。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消费者保护法的要求"。得了吧。

那么,电脑换新之后,可以让我的朋友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苹果零售店领取并由她带回西班牙给我么?不行,故障设备必须被苹果回收,处理并检查(又一次?),等等等等...然后,他们会把新设备通过快递寄出——只能寄到一个位于英国的地址。

亚马逊英国非常乐意把一些便宜的商品从英国寄到西班牙。然而苹果却拒绝把这台价值3300英镑的电脑直接给我寄到西班牙,尽管我的售后问题已经前后持续了一年多了。

所以,我将在几周的时间没有电脑可供使用。没有这更糟糕的了。

迅速拿回电脑的唯一办法将故障的Macbook送回英国做退款处理,并在拿到退款前再买一台新的。“感谢您对苹果的信任!”。我想他们是对的,我本也可以留下这台故障的Macbook另作他用?抱歉我实在想不出留下它可以做什么。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某种我现在很难理解的原因,我竟然同意了这一方案。尽管我很不高兴,但我需要工作,所以……

这导致了之后的一场闹剧,苹果花了两周时间试图处理我的银行卡付款,但均失败了。第一天,也就是我同意苹果提出的解决方案那天,我试图通过电话支付,但他们的系统不断出现一个未知的错误。大约一个小时后,我被告知问题得到了解决,付款也已经成功,很快就会发货。

之后的好几天我都没听到任何消息时。于是我给苹果回了电话确认情况,对方告诉我付款并没有成功——所以我白白傻等了几天——但是系统不允许他们再次接收我的付款,因为它认为我已经付款成功了……

之后我和大概3,4个苹果顾问通话并让他们处理我的付款问题。我们尝试了英国和西班牙的银行卡,个人和商务的银行卡。期间,我还把钱在两个国家的账户间转移,不过所有的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所有这些银行卡都不存在余额不足的问题,他们把问题归咎于系统错误,给出了诸如“大概因为这是西班牙的银行卡”等各种不靠谱的解释。

他们后来发现了问题所在,尽管每次我都给了他们正确的银行卡对应的账单地址(有些在不同的地方开户),但他们每次都输入了错误的邮政编码。他们的系统并没有给出提示,仅仅是显示“系统错误”而已。

他们终于可以在付款成功之后安排发货了。耶!

等待了几周之后

苹果通知我还需要两到三周就才可以发货(而且只能发往英国,所以我必须自己付钱把货物运到西班牙)。

你是在开玩笑么,苹果?!我所以决定在拿到退款前在买一台新电脑就是为了尽快拿到它。你们连这点要求也无法满足我?

彼时,我决定是时候做一个真正的了断了。

我反复考虑这个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尽管我更喜欢macOS而不是Windows或Linux,而且我使用的某些应用程序只是macOS,但我再也不能忍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称作骗子,诈骗者、花数百英镑的汽油和高速过路费前往苹果零售店(还有路上的时间时间)、费尽唇舌打电话和在店里同苹果员工沟通、花钱买了第四台Macbook Pro(前两台退货了,第三台也会被退货)、付款时苹果员工不称职搞出的各种幺蛾子,以及最后通知我要等上数周才会发货...这一切我受够了。

除此之外,我意识到他们发给我替换给我的2017款Macbook Pro很可能与2016款有同样的问题(如今已经得到确认)。加之当时2018款将很快推出,因此换新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此我决定取消我的订单。

那么,现在呢?

我用Macbook Pro的退款买了两台电脑。

我买了一台Chromebook——华硕C302CA——来代替我的笔记本。我把Ubuntu和Crouton放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在Chrome OS和Linux之间进行切换。它又薄又轻,又快又便宜。是的,非常便宜。

当然,它不能运行Photoshop, Premiere,或Audition等软件,更不用说Final Cut Pro X或Logic Pro X了,但这些需求给了我的另一台新电脑以用武之地。

我组装了一台Hackintosh(译称“黑苹果”或“黑金塔” )台式机,水冷Intel i7-8700K处理器,32GB内存,8GB RX580显卡,固态硬盘加机械硬盘以及其他配件(诸如机箱等)。

哦,对了,还有超棒的LG 27寸4K HDR显示器。

哦,对了对了,还有一对Yamaha HS5有源监听音箱和一个Roland的音频接口

所有这些设备——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和音箱等等——都来自于苹果那台设计存在缺陷、性能不足的Macbook Pro的退款(差价100英镑上下)。

那个时候我也意识到了Macbook Pro的定价是多么的虚高。

我使用的Hackintosh在未来某一时刻或许确实会无法工作(当苹果开始使用他们的自研芯片时)。但是当下它性能强大运行流畅完美,而且比起苹果同配置的产品便宜太多。我确实考虑过购买新的iMac,但当我有了这次关于Macbook Pro的不快经历、并在比较了价格和配置之后便作罢了。

我如何评价自己的新系统?太棒了。我很少会怀念笔记本电脑上的macOS。如果我迫切需要某样东西,我总是可以远程连接到我的Hackintosh,并在笔记本电脑上全屏运行它。

未来我还会购买再购买苹果产品么?或许吧。

但在我不得不这么做之前,不会。现在,我很享受macOS带来的便利,而且我知道我不用再付钱给苹果了。在经历了一年多因为苹果的不作为引起的不愉快之后,我觉得这是公平的。

我还有一台正常工作的iMac、一台旧iPhone(我在英国使用的手机,在西班牙我使用更好更新款的三星手机)和其他苹果一些设备。

今天早上醒来,看到苹果承认Macbook Pro的新键盘存在设计缺陷的新闻时我感慨良多。

我很高兴,也很欣慰,因为每个已经为替换键盘付了钱的用户,现在可以拿回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钱;而那些还没有修复键盘问题的用户则可以得到免费的维修。

我也对成为众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挑战苹果,并施加压力,让他们接受这个事实的用户之一感到自豪。

同时我也对自己为此经历的所有感到愤怒,即使在最后,苹果也没有对此表示歉意。

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拿到Macbook Pro的退款。当然,那时我早就那这笔钱来购买新电脑了。于是,我又一次不得不垫付数千英镑,然后等待苹果公司把我的数千英镑还给我。

即使在我把那台Macbook Pro寄回英国后,苹果仍旧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回收它,快递花了好几天才送到他们那里。再一次检查则又花了一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然后开始处理退款申请。

更令人惊讶的是,苹果只在周二支付退款(奇怪的是,他们每天24小时都接受付款),而且由于某些原因,我的退款没有在本该被处理的时候进行处理。

不过,苹果并不担心,毕竟只是钱的问题嘛。但我担心,那可是我的钱。我可不像苹果有几千亿美元躺在海外账户里。

因此我现在是一个快乐的Hackintosh和Chromebook/Linux用户。

我的手机合约已经可以续签了,我可以比现在支付的稍多一些来得到一个iPhone X。但我还是免了吧,谢谢。

写在最后

考虑到苹果公司现在大部分的收入并非来自于他们的电脑部门,因而坦白地说即使没有电脑部门他们也能过得不错。也许是时候回归macOS 7时代短暂出现的操作系统授权模式,允许其他公司开发兼容macOS电脑这一做法了。

如果苹果仍然打算自己制造电脑——无论是现在的模式或是和操作系统授权项目并行——要么Jony Ivy需要不再仅仅关注如何把他们的产品做得没有必要的薄(直到他们不能正常工作)了。苹果公司必须有人让他停止这么做,或者干脆换人操刀设计工作。

再见了,苹果硬件,愿重逢时可以比现在快乐。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14,AI芯片市场最强预判:华为苹果高通为何数亿美元豪赌7nm?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四月。36氪经授权转载。

主流核心玩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爆款」的出现,以刺激阈值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神经。从去年后半段开始风靡的「AI 手机」当之无愧成为「爆款」的热门关键词。人们期待 AI 拓宽手机终端的边界,一如当年智能机对功能机的颠覆。然而,如果 AI 手机的角逐只停留在参数对比和跑分排位,那么竞争远未触达本质。

一面是市场销量增长乏力,一面是巨头对手步步紧逼,手机业竞争的残酷指数再度升级。

金九银十,手机市场亦是如此。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华为 Mate20、苹果 iPhone X 二代两款全球最强旗舰机即将揭开最后面纱,安卓阵营里的其他玩家 OPPO、小米、联想也在积极准备亮出更强底牌。

手机战场正酣时,来自 IDC 的全球手机市场报告却释放出不容乐观的信号:智能手机行业增速在过去一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滑铁卢,并且主要来自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乏力。

主流核心玩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爆款」的出现,以刺激阈值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神经。而从去年后半段开始风靡的「AI 手机」当之无愧成为「爆款」的热门关键词。人们期待 AI 拓宽手机终端的边界,一如当年智能机对功能机的颠覆。

自一年前的麒麟 970 问世以来,「全球首款 AI 芯片」的标签无疑为国产芯打上了一针强心剂。自 2000 元不到的荣耀 10 到 5000 元以上的华为 P20 Pro,麒麟 970 几乎把华为的所有机型都加持了一个遍。紧随其后发布的是苹果内置有神经网络加速模块的 A11 Bionic 仿生处理器,Face ID、Animoji 等创新应用让 iPhone X 惊艳四座。

而今年初高通开放的人工智能引擎 AI Engine 则让骁龙 845 在异构基础上实现了 CPU、GPU、DSP 等众多硬件模块的协同处理,让安卓玩家在终端侧就能够实现算法优化和 AI 应用。

内置AI芯片开始成为打造一款AI手机的必要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在即将开打的2018新机换购大战中,围绕高通、苹果、华为三大芯片巨头展开,以及三星、谷歌、联发科等选手积极参与的“AI芯”战场必将升级为要塞之地,头号玩家非骁龙855、麒麟980和苹果A12处理器莫属。

继去年的10nm工普及艺之后,摩尔定律快速进入到7nm世代。三大巨头不惜巨资押注台积电最新7nm工艺,背后是对于芯片AI化计算趋势的笃定,同时也为三家公司率先拿下了新一轮“AI芯”战场的入场券。

但同一水平线的起跑赛道并不代表着技术实力的追平,高通、苹果、华为三家公司在手机芯片领域的能力排位仍需全面分析。

作为全球第一大移动芯片供应商,高通占据着四成以上的 SoC(系统芯片)市场份额,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占据绝对优势。从过往的市场表现来看,安卓准旗舰芯片骁龙855在年底发布后将统治全球智能 SoC 榜单大半年。

而与高通主要供货于安卓玩家不同,苹果A系列与华为海思芯片主要用于自产自用,凭借两家公司全球 Top3 的手机出货量带动其芯片出货。

低调的苹果虽然很少拿自家的处理器性能作为卖点,但一如苹果产品本身,每次A系列处理器的实际表现都能轻松凌驾于整个安卓阵营,即将出货的A12也不会例外。

过去一年,华为海思用麒麟 970 优秀的参数跑分向市场证明,高通和苹果在手机处理器领域并非不可战胜,但在过于激进的降库存战略已经引发部分「花粉」(华为用户)不满。这样的背景下,麒麟 980 承担着背水一战的民族使命,在产品周期已经领先的基础上,以求追平甚至超越同期对手芯片,摘下名副其实的安卓旗舰桂冠。

然而,如果AI手机的角逐只停留在参数对比和跑分排位,那么竞争远未触达本质。

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市场的最大诉求点和期待究竟是什么?NPU 的打磨只为现有文字处理、语义理解、图片识别等功能的加速?特别开辟的神经网络加速器仅为 Face ID 等原生应用而建?

直面争议与质疑,别让AI手机仅止步于概念。

3亿美元入场券

手机处理器形态千万,却也逃不开IP垄断户ARM的影响。一款处理器的CPU性能强弱,除了和自主研发的架构相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来自于ARM的CPU核心。

实际上,ARM正是新一代7nm工艺背后最为有力的推动者。

今年6月,ARM发布了新一代移动处理器Cortex A76架构,使用7nm工艺制造,频率可达3GHz。和前代的A75相比,Cortex A76性能提升了35%,功效提高了40%。更为重要的是,Cortex A7能够提供高于现有机器学习的4倍性能,这恰恰也是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等一众手机芯片厂商翘首以盼的增长点。

据市场预测,目前开发10nm芯片的成本超过1.7亿美元,而7nm则达到了3亿美元,5nm更是高达5亿美元,3nm直接将超过15亿美元。随着工艺成本的大幅提升,仅高昂的入场券门票就足以甩开中低段位选手,在手机IC领域如今也只有华为、高通、苹果等敢于投入跟进这场豪赌。

相比三星的激进策略,稳扎稳打的台积电似乎更受手机厂商青睐,今年来自苹果、华为、高通的7nm订单全都押注在了台积电产线上,今年初正式投产预计明年将引入EUV光刻工艺。

按照台积电CEO魏哲家的说法,到2018年底将有超过50个产品完成7nm设计定案(Tape out)。其中,AI芯片、GPU和矿机芯片占了大部分的产能,其次是5G和应用处理器(AP)。与10nm工艺相比,台积电的7nm工艺密度提升为1.6倍。台积电声称其7nm工艺将性能提高20%,功耗降低40%。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评价道,不同于10nm仅用于移动处理器,7nm工艺将适用于各类处理器,所以7nm将是半导体工艺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艺节点。可以预见的是,围绕这个节点EDA公司和IP将开发大量产品,7nm工艺将或类似于28nm工艺节点,将维持一段较长的生命周期。

此外,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要求的提升,针对芯片接点引脚和电路板连接的封装工艺也更为先进。

根据台积电公布的7nm工艺资料来看,台积电为7nm工艺开发了系统级封装技术SiP,它被认为是5G高速连接时代的重要封装技术,或将为后续的7nm手机引入5G功能提供预留便利。

芯片战略需要长期投入,在流片之前,长期的设计投入与验证布局更能体现手机和IC厂商的前瞻性。

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进军手机处理器至今已经5年有余,从最开始泥沙俱下的K3V2到去年广受好评的麒麟960,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迭代了6代产品。有报道指出,在总共1万人的海思团队中,有3000人在做手机芯片。

自推出手机处理器以来,华为一直坚持在自家高端产品使用自家海思的处理器,虽然前期饱受非议,但在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受制于高通或联发科的当下,尤其在「中兴事件」之后,华为在芯片自研技术道路的坚持获得了更多人支持。

与华为一样,芯片是苹果最重要,也是最为神秘的部门。

从2010年发布iPhone 4开始,苹果就采用了自主设计的A4处理器。苹果的芯片研发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据首席财务官卢卡·马斯特里称,苹果每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投入中,大部分都花在研发各种诸如芯片、传感器的基础技术上。

巨头很早就意识到,自研芯片能够让其将尽可能多的技术和生产流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实现对供应链的完全控制,让更多的创新技术变得难以复制。

在解决了设计研发、量产工艺等难题之后,芯片厂商摩拳擦掌为上市准备。然而,产线供货能力吃紧却成为三大巨头需要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

就在上个月,台积电工厂遭到病毒攻击,并导致数条生产线被迫中断,而其中7nm制程的生产基地就被列入受影响的范围之中。对于即将开售的iPhone X二代及其A12芯片,以及搭载麒麟980的华为Mate 20是否会受到产线停摆的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最强赛场

ARM和台积电为三大芯片巨头建立了牢固的先发优势,但核心的芯片架构设计才是各家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核心。

麒麟980将继续采用主芯片+NPU专用模块的设计。核心架构层面,CPU为ARM最新的四大核A76和四小核 A55,最高主频 2.8GHz,基带由Cat.18升级到 Cat.19。

专用AI硬件处理单元层面,华为将继续沿用寒武纪IP核,预计将会是今年5月推出的第三代终端IP产品Cambricon 1M。

该NPU同样采用台积电7nm工艺生产,提供2Tops、4Tops、8Tops三种规模的处理器核,并支持多核互联,其8位运算效能比达5 Tops/W(每瓦5万亿次运算),性能比前任麒麟970采用的寒武纪1A高10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份报告称华为麒麟980将采用ARM Cortex A77 CPU多核心,但随后遭到ARM官方的否认,麒麟980配备的是Cortex A76,虽然A 77性能更高但尚未公布。

而关于麒麟980将搭载华为新一代的自研GPU的传言也不攻自破。根据最近外媒关于麒麟980的参数信息,麒麟980将继续采用ARM提供的GPU Mail系列Mail-G72 MP24。相比麒麟970采用的Mail-G72 MP12系列,麒麟980的GPU核数提升到24核心,增加一倍。

今年苹果的A12芯片暂未被曝出大的升级处理。

此前曾多次准确爆料的移动处理器博主i冰宇宙表示,苹果A12可能沿用A11架构,处理器跑GeekBench 4单核成绩是5200分,而多核性能是13000分上下,相较于A 11跑分成绩,性能提升约25%,足以秒杀同期芯片。

目前,苹果正在解决功耗问题,7nm情况下平均功耗依然比预期高出23%。外媒评论称,苹果将重新设计功能的iOS12,此举有望降低对A12处理器的杀伤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苹果发布的A11处理器只能称为仿生芯片,今年A12处理器定然将会在AI功能上大有改进,以达到真正的AI芯片级别。

对于高通而言,相比去年仅有SDK实现异构计算性能的提升,今年最大的惊喜将是引入NPU内核。这与去年麒麟970搭载的NPU类似将用于提升AI性能。

作为单纯的上游芯片供应商,高通在高性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和工艺成本等要素,在AI芯片方案上相对华为和苹果更为保守也情有可原。

今年高通引入NPU之后,也预示着在人工智能大潮下,AI芯片的设计方向最终归一于独立AI模块的设计思路,多硬件单元组合式的异构计算单从SDK层面优化难免力不从心。

而在主流AI芯片玩家之外,三星、联发科,以及谷歌等选手也在积极试探市场。

今年3月,联发科的首款AI芯片Helio P60在国内亮相,与高通骁龙845一样没有独立AI处理单元,其设计初衷是通过多颗DSP的能力来提升图像后处理的运行效率,顺便可以做些AI相关的图像处理算法。

该芯片能够称得上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最为实惠的一款AI芯片,出货量表现不错,同时为联发科第二季度财报赢来了超预期表现。

同样在3月,三星发布了型号为Exynos 9610的新一代处理器,采用专用AI硬件单元,三星称之为Vision Image Processing Unit(可翻译为视觉图像处理单元),可以算作是三星真正意义上的一款智能手机AI芯片。

而早在去年10月,谷歌在Pixel 2系列智能手机就隐藏了一个秘密武器,即谷歌自己研发的第一款移动芯片,它被称为Pixel Visual Core,它是谷歌针对消费类产品的首款定制片上系统(SOC),目前专门用于加速相机的HDR+计算,使图像处理更加流畅和快速。

但目前该芯片还处于「休眠状态」。谷歌方面表示,在更新 Android Camera API 之后,以允许第三方摄像头开发人员使用 HDR +和 Pixel Visual Core,它们将成为 Android Oreo 8.1 预览中的开发人员选项。

内行看门道

实际性能并不等于峰值参数,还需要取决于软硬件协同优化效果。这一道理在华为麒麟与苹果A系列的对比中尤为明显。

去年,华为曾用植入了寒武纪A1的NPU在性能参数上碾压A11。比如,A11 Bionic内置的神经网络引擎浮点性能仅为0.6T(即能以每秒最高6000亿次速度处理机器学习任务),而麒麟970NPU的浮点性能达到1.9T,是A 11的三倍还多。

但是别忘了,苹果是最懂得软硬件结合的手机厂商,在浮点性能不及对手的劣势下却将能够最大化利用。早在iPhone X发布之前,苹果在去年年中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就已经推出Metal和Core ML两个不同层面的接口供开发者调用,以加速iOS平台上的人工智能应用。

苹果曾提到A11专门为Metal 2和Core ML设计。有半导体业内人士猜测,A11可能对DSP进行调整,在软件层面针对CPU和GPU加速的硬软件结合实现的“神经网络引擎”。

参考海外知名处理器性能跑分工具,同时也是公信力最高的GeekBench 4实测结果。麒麟970(BLA-L29的Mate 10 Pro)的GeekBench 4跑分单核是2000分左右,多核6200分左右,而骁龙845的GeekBench 4单核在2500左右、多核在8500分左右。作为对比,A11单核和多核分別在4245和10100左右。

在主核CPU之外,影响终端性能表现,尤其是图像、影像等数据处理效率的核心还是GPU性能。相比高通,华为和苹果的AI芯片此前的短板之一都体现在GPU层面。

高通的 Adreno GPU 一直都是业界标杆,据说「虐杀」一众竞争对手的 Adreno 630(骁龙 845)还只是高通 Adreno 家族的中端低功耗产品,真正杀手级别的 GPU 是强化版的 Adreno 640 和堪比 PC 显卡的 Adreno 680。

不过按照高通一贯的新品节奏,骁龙 855 究竟采用哪款 GPU 可能到今年底才会正式揭晓。

曾有早期评论提到,麒麟970的能耗比是完全被骁龙835吊打的,甚至还不如骁龙820/821,三星Exynos 8890/8895,实际使用远远无法达到国内跑分测试数据。

麒麟970的Mali-G72 MP12在跑分上确实超越了Adreno 540,但是也仅限于跑分了,麒麟970的GPU跑分完全是不计功耗的跑分强行超越了骁龙835。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麒麟980继续采用Mali系列的GPU,仍然远不如骁龙845,更不用提追平下一代架构提升的骁龙855了。

此前,一加刘作虎曾谈到“麒麟处理器要想超过骁龙处理器,十年之后再说。”而华为余承东最近给麒麟980贴上的预热口号则是“麒麟980遥遥领先骁龙845和苹果处理器”。

华为的底气何在?

本月初,华为针对GPU性能提速的杀手锏得以问世。这是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的两项新技术: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和和双Turbo技术(CPU Turbo+GPU Turbo)。

先于今年6月问世的GPU Turbo已经打通华为EMUI操作系统和GPU、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官方数据显示,使得图像处理提升60%,能耗降低30%。

而CPU Turbo基于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分布到机身其他部位并迅速散发出去。据介绍,整体散热性能提升41%,在激发CPU的极限性能的同时使CPU最高可降低10℃。

而苹果方面同样没有让人失望。从GeekBench 4的GPU测试分数来看,A12分数是21691,而A11的表现只有16091,提升至少在30%以上。作为即将承担大量AR应用的苹果在A12而言,GPU的优化将是工作重点。

就现阶段的几款AI芯片整体表现来看,作为辅助工具的AI专用芯片模块仍然只能扮演锦上添花的作用,重头戏仍然由GPU性能决定。

不敢掉队

那为什么还要使用专用硬件解决方案呢?

国际知名媒体Android Authority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在桌面级芯片领域,独立的FPU(浮点运算单元)芯片的出之后,极大的提高了桌面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打开了处理器新世界大门。对于现如今移动芯片领域而言,亦是如此。

今年5月,中国电信发布的《AI终端白皮书》支持了这一看法。白皮书将AI手机定义为基于专用AI单元或通用硬件单元(CPU、GPU、DSP)综合调度提供AI算力,并加载深度学习AI应用的全网通手机。

趋势之下,玩家不敢轻易掉队。然而在过去一年的试水期里,市场似乎并不乐意买单。

追踪旭日大数据公布的2018年三、四月份的全球手机芯片出货量数据,排名前五的仍是针对中低端市场的芯片,其中联发科的“首款AI芯片”P60以703万片冲进四月榜单中的第二名。

而华为的麒麟970最好成绩来自于四月榜单中的第8位,出货量达到410万。与此同时,高通的高端处理器高通骁龙845芯片排名第16位,出货量168万片。但结合华为自身强推麒麟970的去库存战略和高通地位而言,数据表现并不能算得上理想。

一般来说,一款处理器有其自身中高低端的定位;如果口碑极佳,那可能被很多厂商反复使用,例如骁龙625、骁龙660,并不常见。比如,高通骁龙845是目前高端手机的御用芯片,搭载这款芯片比较火的手机有小米mix 2S、一加6、坚果R1等手机。

但是华为和荣耀就比较尴尬了,从1999元到9999元的手机都用麒麟970。这通常是库存处理器过多无法及时消化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消费者们的吐槽。

对于高通845出货量较低,业界普遍观点则认为,一是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价钱都比较高,性价比较低,二是高通马上要推出新款855处理器,而845处理器无论是价钱还是实用性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所以导致这款芯片的出货量远远低于高通4系列和6系列的处理器。

实际上,手机处理器在一款手机的BOM清单中一直占有不小的比例。

今年三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个人微博称:「骁龙 845,最新旗舰,非常出色,只有一个缺点:太贵了!!!骁龙 845,再加上 17% 的进口增值税,500 多元!是骁龙 660 的三倍多!」

不得不承认,集成NPU短期内将会大幅增加处理器的成本,而能够支付起该成本的只能是通过应用生态带来的市场需求。

从参数上看,麒麟 970 性能着实强悍,然而在华为手机上并未完全释放其卓越的性能,就其当下应用来看似乎有些「浪费」,

华为为 NPU 挖掘的功能包括「AI 慧眼识物」、「AI 精准虚化」、「随行翻译」等。华为选择与微软翻译、百度等合作,通过 AI 芯片,加速文本、语音、照片的翻译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到目前为止,华为对于麒麟970 NPU的打磨也仍然停留在文字、语音、图片识别阶段,仅仅把这颗AI芯片作为辅助性工具,尚未有深层次的开发应用。

与麒麟970类似,iPhone X搭载的A11目前可见的作用可以在拍照、AR、Face ID方面体现。不过,苹果的神经网络加速模块也只对原生应用进行支持。

早在WWDC 2017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先于iPhone X就宣布了一系列新的面向开发者的机器学习API,包括面部识别的视觉API、自然语言处理API,这些API集成了苹果所谓的Core ML框架。

从上图可以看到,Core ML的底层是两个神经网络子程序框架:Accelerate and BNNS和Metal Performance Shaders。Accelerate是在CPU上进行快速计算的框架,而Metal负责深度挖掘GPU性能。

据不便透露公司名称的巨头IC半导体资深工程师向机器之心表示,苹果实际上主要将数据处理加速工作集中在GPU层面。

著名投资人 Benedict Evans 曾提到,「往深了看,很多机器学习技术正在被商业化,它们的 API 快速地进入到移动设备上……不可能只有一个 Google 或一个 Facebook 的云包揽所有的机器学习——这项技术应该是一切的基础。」

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得以快速崛起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生态积累是比技术更持久的“护城河”,而开放易用的CUDA接口则是建立开发者生态的前提。为了迅速做大开发者规模,手机巨头平台开始在初期释放超高分成与合作资源。

2018年初,华为发布了AI开发平台HiKey 970,推动AI应用生态搭建,并将投入10亿元用于鼓励开发者创新。6月,余承东在华为终端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就宣布,将投入10亿元补贴主力开发者的创新智慧服务。苹果则在不遗余力地扩建Core ML中的API。

市场还在嗷嗷待哺地等待着一个 AI「爆款」。

文章TAG:高通要求苹果赔偿高通跟苹果公司有什么官司?高通要求苹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