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问答 > 科技经验 > 北斗卫星共多少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共发了多少颗星

北斗卫星共多少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共发了多少颗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4:16:55 编辑:科技知识 手机版

北斗组网需要多少颗卫星?

北斗组网需要多少颗卫星

今年的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意料之外地考到了物理知识。作文材料里谈到的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一套卫星,一共55颗,合在一起就能让人知道你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平时你手机地图的定位功能,也许就使用了北斗的信号。而作文题目是,“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个题目其实还挺坑的。

光看这个描述,你可能会觉得,这55颗卫星应该各自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特征吧?它们是分工合作实现了导航定位的效果,就像电影动画里的超级英雄队伍一样,不同的超级英雄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打败坏蛋。但其实,北斗系统并不是那么运作的。怎么回事呢?别着急,听我讲点儿背后的物理,你就会理解了。北斗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定位,也就是判断你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

但是,它是怎么知道你在哪里的呢?靠眼睛看,肯定不行。人太小了,在太空中看不见,而且可能会被楼或者是山给挡住。靠耳朵听呢?一方面,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是不能在太空中传播的。另一方面,你平时肯定有个经验,那就是耳朵判断方位很不准,你只能大概听到一个人在你后面,判断是左后还是右后就已经要费点功夫了,判断左后30度还是45度,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就算知道了方位,也不知道距离啊。哎,就有科学家想到了一个测量距离的方式。什么办法呢?看时间。在《30位超级英雄带你学物理》里面,我给你讲过声速和奥特曼的事情。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是需要时间的,速度大概是每秒钟340米。假如你大喊一声“现在时间是晚上7点整”,但小明听到声音的时候看了一下表,已经7点零1秒了,那就说明声音传过来花了1秒钟,也就是两个人距离有340米远。

但光知道距离,还是没啥用,还得知道方位。但是接下来,科学家就想到了一件更加巧妙更加厉害的事情。假如说小明现在知道了你距离他340米,虽然不知道方位,但还是可以这么说,如果以小明为圆心,以340米为半径,画一个圆,那么你肯定在这个圆上的某个地方,对吧?但现场不光有小明和你,还有小红,小红跟小明站的地方不同,而且她也听见了你喊的那一声,但是她听到的时候看了下表,已经7点02秒了,说明声音传到她花了两秒钟,你和她距离680米。

那么,以小红为圆心,680米为半径,也画一个圆,你肯定也在这个圆上吧?一般来说,这两个圆都会有两个交点,换句话说,你肯定就在其中一个点上。突然之间,不需要方位,只需要距离,也能确定具体的位置了!那到底是两点里的哪一点呢?讲到这里你肯定能猜到了,我们再找另一个人,比如找小张,问问他什么时候听到你喊声,以他为圆心再画一个圆。

这三个圆的交点,一定只有一个了,这样一来,你的位置也就能确定了。这,也就是北斗定位系统的原理了。当然,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就算能,你喊的声音那么小,卫星肯定也听不见。所以北斗用的不是声音,而是无线电波,但道理是完全一样的。所以理论上,每个卫星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相互替代,就像小红和小明没有高下之分一样。

但说到这你可能就有疑问了,照这么说,只需要3颗卫星不就能确定位置了?为什么要55颗呢?有好几个原因。第一,所有的测量都有误差,为了让误差变小,一个好办法就是多测量几次。所以在现实中,我们会保证至少有4颗卫星同时参与,多了当然更好。 第二,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如果你去了地球的另一端,卫星的无线电波不就被地球挡住了吗?所以只有4颗是不够的,要有很多颗卫星,让你不管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头顶上都至少有4颗卫星。

第三,绝大部分卫星在天上都必须不停移动位置,否则就会掉下来。这就意味着,可能你上午还能看到4颗,下午就只剩两颗了,这可不行对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发射的卫星还要更多,作为备用。 为什么说绝大部分呢?如果把卫星打到特定的高度和特定的位置上,那么这些卫星旋转速度和地球一致,看起来就像是固定在天上了。

这样的位置叫“地球静止轨道”。不过,静止轨道的位置有限,大家会尽量省着用。现在的北斗卫星只有3颗在静止轨道上,并且都位于中国上方,其他的卫星都还是普通的卫星,在天上会跑。第四,有的时候会有一颗卫星发生故障,或者需要软件更新,暂时不能正常工作,不能因为一颗就让整个系统大范围出问题对吧,所以还要发射更多的卫星备用。

第五,这么大的一个卫星系统,其实是没法一次建成的,需要从小的系统慢慢来,北斗在20年前就开始建设了,当年的一些老卫星现在已经过时,需要新的卫星来代替。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才发射了那么多的北斗卫星。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卫星导航系统,需要的卫星数量也差不多。所以回到题目来说,北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不是你第一反应想象的那种功用。

每一颗卫星的基本功能,其实都差不多,都可以相互替代,没有什么独特的属性。但是,整个系统要想运行,必须要有足够的卫星在线。就算是发上去备用的卫星,也会在关键时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才是每一颗北斗卫星真正的功用。现在你知道了,北斗卫星需要这么多,不是因为各有各的独特功能,而是要保证任何时候你头顶上都会有好几颗卫星,这样才能帮你定位。

GPS全球定位系统需要24颗卫星,可是北斗系统陆陆续续发射了远不止24颗了,这是为什么?

北斗组网需要多少颗卫星

说起GPS,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如今,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美国提供的定位服务,在我国自己的系统没研发出来以前,可谓吃尽了西方技术排斥的苦头,如今世界上,美国,中国,欧洲,俄罗斯,共四种可以提供全球性定位服务,其他一些国家有的也有自己的定位系统,不过只能实现小块区域定位,例如印度。有人发现一件事,为什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发射了好几十颗还没结束,而美国的GPS却只有区区24颗?去年,我国北斗与GPS信号兼容的新闻再次引起了讨论的热潮,我国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战略性的武器和服务攻关,在如今,北斗已经将近尾声,计划2020年可以全部完成。

早在08年大地震时,因为美国方面的系统临时关闭,导致我国的一架飞机迷失方向撞在了山崖上,这个事件更加击发了我国研制自己的定位系统的决心,北斗其实最主要的用途是在军事方面,如今的导弹,飞机,全都要靠定位系统来指引,如果一直使用别人的服务,在战时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其实GPS的24颗卫星只是最基本的数量,可以做到覆盖全球97%的地方,事实上如今GPS有32颗卫星,而我国的北斗实际上24颗也能满足需求,反正发射更多的卫星,可以做到其他特殊的服务,比如卫星电话,再者,多出来的卫星可以用来备用,还可以提高定位精准度,有备无患。

文章TAG:北斗卫星共多少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共发了多少颗星北斗北斗卫星卫星

最近更新

  • 有的商家发顺丰为什么可以发带电池的电子产品,商家竟然发的顺丰快递

    当时我们有一个食品分类组,里面很多商家,直接是厂家,占了店铺的一半。因为马云要动快递、三通一达的奶酪,无法独立生存。只是他被马云牵着鼻子走,结局肯定不好,最惨的是换成马云自建物流。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安卓系统为什么臃肿,安卓系统每年都说更流畅

    说实话,安卓这几年在系统流畅的线条上下了不少功夫。安卓不会自动清理后台。有的安卓手机厂商优化不了,或者用的人不知道怎么用好。久而久之,手机开始卡顿。熟悉Android系统开发的R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苹果为什么嚣张,美国如此嚣张从哪儿来的底气

    卖猪肉的梁屠夫,告诉我为什么宇宙不是上帝主宰的。为什么现在科学在发展?反而有人认为宇宙是上帝主宰的。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量子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变化载体。对宇宙真理的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rx480 为什么没有了,rx480都8g显存了

    想象一下,一个花粉进华为手机专卖店,预算4000元买一部手机。推荐荣耀30Pro还是华为P40?华为和荣耀是同级还是上下级,华为和荣耀是什么关系,兄弟还是父子。买华为意味着产品力比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太阳为什么温度最高,为什么不会融化

    这也是不对的。如果时间拖得足够长,随着太阳物质核聚变的继续,物质元素融合成铁元素,基本停止反应。重的铁元素会落到太阳表面,或者形成一个固体的太阳球体。随着越来越多的铁落下,对底层的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流量卡为什么好卡,为什么移动的无限流量这么卡

    无线流量限速问题运营商提出的无线流量卡并不是真正的无限流量。你以为便宜的是垃圾物联网卡。这是惯例。我觉得12流量卡都是正规卡,去过无数坑,所以知道这个月租49块钱很贵,但是100g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为什么火星叫火星,那么金星为什么不叫火星

    他实际上是苏联的二号人物。斯大林死后,他一度有可能成为苏联的领袖,但在他春风得意之时,却被昔日的战友处决了。苏联只用了20多年就赶上了美国。那么,你认为苏联的科技是先进还是落后?我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

  • 为什么摩拜单车变少了,摩拜单车为什么这么难骑

    没办法,穷成这样。买二手的,打折的就行。喜欢苹果手机的人有以下几种可能:全新的6800元左右,二手的4000元左右,没有五官的才2000多点。价格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有些人喜欢便宜 ......

    科技经验 日期: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