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问答 > 科技知识 > 首枚自主研发火箭未能入轨,哪些国家自主研发火箭

首枚自主研发火箭未能入轨,哪些国家自主研发火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5:31:46 编辑:科技知识 手机版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也承认了上述条约,目前有后悔的苗头。。。。。但是(凡事都有但是),《中导条约》有一个大漏洞,就是美国现在四处使用的---海基战斧巡航导弹(BGM-109被算作“反舰导弹”,其实可以改成核导弹)没有签进条约内。W君觉得国际关系好复(yin)杂(xian)。空袭叙利亚时的战斧巡航导弹所以,目前我们生存的世界还是被各式各样的弹道导弹所威胁。

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火箭有多先进,用了哪些黑科技?

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火箭有多先进,用了哪些黑科技?长征系列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运载火箭,在近些年来承担了我国的航天运载任务。随着我国深空探测和月球探测任务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空间站的建设,新的运载火箭必须研发出来,我们国家必须要发出来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才可以完成以上航天探测任务。长征五号系列是我们国家运载能力最强的一种型号火箭,长征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长征五号B火箭运载能力为22吨。

近日,长征五号B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继续开展太空空间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美中不足的是其返回舱在返回时发生故障。那么长征五号B有哪些最新的黑科技?黑科技一,超大整流罩长征五号B拥有我们国家最大的整流罩,长度达到20.5米,直径达到5.2米。而且采用冯卡门非线性曲线,可以更好地减轻空气阻力,减少载荷影响

作为一级半构型的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没有单独的调姿和末速修正系统,而是利用一级火箭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为了确保飞船入轨的精准、安全,火箭在一级飞行段需要面对入轨精度、分离安全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团队从入轨姿态控制、入轨精度控制、分离安全控制三个方面开展了攻关工作。

通过采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方法,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通过采用多方法联合的复合制导方案,有效降低了制导误差对精度造成的影响,帮助火箭在分离时处于最佳“姿态”和最准位置。同时,为了提高舱箭分离后的安全裕度,增加了反推功能,确保舱箭分离后,火箭一级箭体可以避开空间站舱段的轨道面。经过仿真分析、系统综合实验、半实物仿真试验等考核评估,大推力直接入轨精度控制和分离安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长征五号B火箭成为第一型只靠一级飞行就能实现有效载荷精确入轨的火箭。

黑科技二,零窗口发射火箭发射窗口是指允许火箭发射时间范围,一般是根据火箭或飞船入轨要求或者多种限制性要求综合而决定的,“零窗口”是指火箭发射时间范围为0的发射窗口,就是要求火箭必须分秒不差的发射升空,在发射天宫一号和北斗导航卫星时都曾“零窗口”发射。为了做到“零窗口”发射,火箭各系统要确保在点火前一段时间就完成各项准备,以准备好的状态等待点火。

由于低温推进剂加注后会不停“蒸发”消耗。因此,发射准备好的状态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精准的完成,并且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工作预案。作为我国最复杂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前非常“繁忙”,任何一处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造成发射流程的拖延,进而影响“零窗口”的实现。研制团队从系统发射可靠性提升和发射流程优化两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通过开展可靠性试验和分析工作,实现了关键系统可靠性提升;通过射前流程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各系统对于“零窗口”发射的适应性。黑科技三,大直径舱箭分离空间站舱段和长征五号B火箭的连接口直径超过4米,“乘客”和火箭的分离不是“下车”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可靠性、冲击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既要确保安全分离,又要尽量将分离过程中出现的冲击环境等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要谨慎完成空间站舱段和火箭之间的分离。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火箭研制团队围绕降低和改善冲击环境开展了专题攻关,对多种降冲击方案进行比较和试验后,采用了“双隔冲框+阻尼盒”的降冲击方案,并应用了“颗粒阻尼技术”。“颗粒阻尼技术”是一种新型振动被动控制技术,通过颗粒体和阻尼器构成一个耦合、封闭的非线性系统,依靠摩擦和非弹性碰撞,迅速地耗散动能,实现减振降噪的效果。

经过试验验证,舱箭分离界面的分离得到有效改善,空间站舱段可以在“下车”过程中感受到火箭的“温柔”。黑科技四,大推力直接入轨作为一级半构型的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没有单独的调姿和末速修正系统,而是利用一级火箭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为了确保飞船入轨的精准、安全,火箭在一级飞行段需要面对入轨精度、分离安全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航8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团队从入轨姿态控制、入轨精度控制、分离安全控制三个方面开展了攻关工作。通过采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方法,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通过采用多方法联合的复合制导方案,有效降低了制导误差对精度造成的影响,帮助火箭在分离时处于最佳“姿态”和最准位置。同时,为了提高舱箭分离后的安全裕度,增加了反推功能,确保舱箭分离后,火箭一级箭体可以避开空间站舱段的轨道面。

不少国家火箭卫星可以上太空无限射程,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有有限射程的洲际导弹?

导弹的问题问W君。假设,咱们把澳洲、美洲、非洲,干脆连亚洲一起都凿沉了,让地球上只剩下一个欧洲大陆。这样地球上就还剩下大大小小的不到40个国家。那么射程3000公里的导弹是不是就已经可以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导弹了呢?必然是,如果再远那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导弹扔到大海里是不起作用的。剋说有上图这样的中程导弹就够了。

而那时导弹也就依然会分为 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国”际导弹。所以说导弹的射程还是看需求,需要搞到那么远才有动力去研究它们。要知道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不到4万公里。那么有2万公里的射程基本上就可以打到全球了。想打一个三万公里远处的目标,用不着制造3万公里射程的导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制造一枚射程一万公里的导弹向相反方向发射就ok了。

因此在地球上导弹射程2万公里是一个实用化的上限,射得太远没多大意义。从中国的导弹覆盖范畴来看,其实地球上除了南美洲意外所有陆地都在中国的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如果南美洲出现敌对势力的化,也不用慌张,开一艘核潜艇到太平洋中间发射导弹即可。这样全球覆盖就完全可以达到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为什么很多国家没有洲际导弹导弹——还是用不着。

咱们将时间推移到二战之前,二战之前是法国和德国矛盾闹的最大的阶段。法德之间如果打仗需要制造一枚导弹达到其“战略”目的,那么有必要搞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导弹吗?显然不会。所以二战期间也就德国搞了一个V-2导弹用来炸伦敦嘛。射程那么远,真心用不着。当年搞洲际导弹的时候其实还是美国和苏联争霸,人家的目标是放眼全球的,因此才有需要攻击12000公里以外敌国本土的需求。

文章TAG:火箭研发自主首枚入轨

最近更新

  • 手机里的图片都在哪里?,你们手机里的照片都存在哪里

    手机空间释放后,上传到腾讯相册不显示占用空间,手机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卡顿现象。清理手机垃圾时,腾讯相册不会有垃圾,所以整体上没有发现内存占用现象。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储存照片的好方法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20

  • 人为什么要有价值观,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决定一个人价值观的标准不一样。根本区别在于各自的创造力、精力,差异化的社会分工,利益分配平衡中相对统一的需求。一个人的认识和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9

  • 为什么黄牛抢票用什么软件,为什么还会有黄牛抢票

    黄牛使用的抢票软件是独立软件。最后黄牛用的抢票软件和我们的差别很大。我们平时用的软件都是市面上常用的。这些抢票软件都是很多人用的,服务器平均分配后自然减少了我们每个人的份额,这也是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8

  • 为什么苹果亮银贵,为什么苹果的数据线这么贵

    你知道为什么苹果的数据线贵但是容易断吗?苹果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iOS系统和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关键是最便宜的苹果数据线官方售价149元。按照大部分苹果数据线不到一年的使用寿命,光是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8

  • 谷歌眼镜显示屏在哪里,哪些VR眼镜值得买

    VR眼镜的分类目前VR眼镜主要分为VR盒子VR一体机和PCVR。去的太早了,先发明骑行用的智能眼镜还好,但还没消失。第二代企业版谷歌眼镜高通SnapdraonXR1平台运行,不出售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8

  • 上海哪里体验一加手机,一加手机真的快不行了吗

    说到一加,总会有一大批人说一加手机只活在互联网上。比如现实中没有一加手机的踪迹。一加定位,首先你必须是网络爱好者,否则一般没机会看到。其次,一加一直以来都是精品旗舰策略,每一次新机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7

  • 为什么冬季雾霾最严重怎么办,夏天难道就没有雾霾吗

    为什么冬天有雾霾,夏天没有?看来雾霾的主要原因还是气象条件。其实冬天的雾霾已经比以前轻很多了。所以直到现在,冬天还是有雾霾。个人认为和农民烧麦秸没关系。入秋以来,随着来自中国的西北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7

  • 苹果为什么好用,苹果的系统那么难用

    我用的是苹果安卓,我觉得苹果不好用。我承认苹果系统很流畅,但是旗舰安卓机型还可以,更重要的是也很耐用。苹果系统真的没有安卓系统自由。换了苹果第二天就开始想念安卓了,应用很忙。微信视 ......

    科技知识 日期: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