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56:24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如此,刚刚进入社会,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只要收入能保证生活,我觉得就值!话说回来,没有想着为公司做什么,就想要公司给你什么,这个好像也不太现实吧?如果真有能力,在什么公司都会发展的很好,美菱也会给新人设立职业通道,关键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美菱欢迎你!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2,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合肥、绵阳和景德镇三大冰箱(柜)制造基地,以及冰箱、冷柜、洗衣机等多条产品线。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美菱品牌被列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面向未来,在“诚 智 勇”的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美菱将用成长证明专业的力量,专注制冷,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研发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使美菱进一步增强行业的话语权,成为受人尊重的、“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家用电器企业,实现每一个美菱人心中的“美菱梦”。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3,美菱冰箱型号字母含义

冰箱型号是全国统一的标准 家用冰箱常见的形式是:BCD-XXX Y B代表“冰箱”; C代表“冷藏”; D代表“冷冻”; 三位阿拉伯数字代表整个冰箱的有效容积,单位是升; 最后一位字母,是冰箱生产厂自己定义的产品品种序号

1. l表示耗电量在0.40-0.49之间,u表示是改进型号,k表示0.30-0.39度,r表示的是红色面板查看详情。 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合肥、绵阳和景德镇三大冰箱(柜)制造基地,以及冰箱、冷柜、洗衣机等多条产品线。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美菱,面向未来,在"诚 智 勇"的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美菱将用成长证明专业的力量,专注制冷,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研发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使美菱进一步增强行业的话语权,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受人尊重的家用电器企业",实现每一个美菱人心中的"美菱梦"。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4,美菱的品牌介绍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合肥、绵阳、景德镇和中山四大国内制造基地,印尼空调和巴基斯坦冰箱等海外制造基地,覆盖了冰、洗、空、厨卫、小家电等全产品线,同时进入生鲜电商、生物医疗等新产业领域。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国家出口免验产品。 1983年,美菱走上专业制造家用电冰箱的道路,标志着一个享誉全国品牌的诞生,美菱成为了家喻户晓、响彻大江南北的一个名字。30余年来,美菱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中国创造”, 一直矢志不移地专注制冷行业,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精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美菱成立了安徽省首家RoHS公共检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尖端研发团队,使美菱在节能、无霜、深冷、智能化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先后研发出数百款不同型号的冰箱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质量水准持续跃升。其中包括对开多门雅典娜系列高端冰箱、-164℃世界超低温冰箱、0.1度变频系列冰箱等多款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品。 2014年,在长虹家电互联网的战略协同下,美菱推出CHiQ冰箱,拉开了智能冰箱市场化普及序幕。2015年,美菱全面更新LOGO,高举“美菱,让美好来临”大旗,继年初率先发起的“全民换变频”之后,借品牌高端化助推变频“普及战”高潮。2016年,美菱推出行业首个“智汇家生态圈计划”,并推出全球首款温区自由订制的物联网冰箱(CHiQ2代“空间智变”冰箱),白电王国版图浮出水面。 更多品牌详情,可以登录美菱官网了解。

是的

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美菱品牌被列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认证,取得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美菱冰箱(柜)凭借良好的质量、健全的网络、可靠的性能和优质的服务等优势,更获国家商务部、财政部青睐,连续六次成为国家“家电下乡”工程指定品牌。 30年来,美菱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一直矢志不移地专注制冷专业。美菱不断壮大研发队伍,成立了两院两中心:研究院、工程院和产品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并创立了首席科学家机制。美菱在节能、保鲜、深冷、绿色设计等领域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研发出数百款不同型号的冰箱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质量水准持续跃升,提高了美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对开多门雅典娜系列高端冰箱、-192℃世界最冷冰箱、日耗电仅0.23度的顶级节能冰箱等多款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品。

5,中国退市第一股的神秘接盘人_

编者按:本文来自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孙春芳,编辑:刘利平,36氪经授权转载。

万佛湖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舒城县和霍山县之间,是六安有名的风景区。18 年前,万佛湖西岸——舒城县五显镇大路村的村民李厚文,还是舒城县第七建筑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员,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会认识邻县的一位北大高材生,在后来还会联手掀起中国房地产资本市场的诡异波澜。

那位霍山县的北大高材生叫张永宏,刚刚在数日前担任了中弘股份的总经理。

由于连续 20 个交易日股价低于 1 元,中弘股份将进入退市流程,从而成为中国退市第一股。

10 月 9 日晚,中弘股份发布公告称,李厚文控制的宿州国厚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宿州国厚)等公司将托管中弘股份。作为李厚文的重要合伙人,张永宏出任了中弘股份的总经理。

中弘股份的原董事长王继红、原总经理张继伟则从公司离任。实际上,他们的离任与否本身无关紧要,作为中弘股份的创始人,王永红实际掌控着公司的运营和重组。

由于旗下地产项目烂尾、资金流断裂、债务违约、大笔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中弘股份在 2017 年下半年开始爆发危机,随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永红长期滞留香港,不断寻找接盘人进行资产重组,试图解决债务危机。

在此期间,中弘股份股价不断下挫,最终在 10 月 18 日那天,在连续 20 个交易日低于 1 元后进入退市流程。

本想借助重组利好提升股价,从而逃脱退市危机的王永红,最终功亏一篑,而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李厚文和张永宏,又会如何善后呢?李厚文和张永宏,又是来自何方?

最后的接盘侠

中弘股份和李厚文的交集出现在几个月前。

据《叩叩财讯》报道,早在 7 月底,安徽当地一家具有国资关系的企业便开始与中弘股份接洽,有关代表甚至组团飞赴香港与王永红就有关重组进行了商谈。

然而蹊跷的是,就在王永红和安徽国资企业进行商谈之时,出现了一出重组闹剧。

2018 年 8 月 27 日,中弘股份发布重组公告,重组方为加多宝集团,由加多宝授权黄伟清签署协议。但加多宝发表声明称,其从未与中弘股份签署过《经营托管和债务重组协议》,也从未对黄伟清有任何授权。黄伟清又名冼伟,涉及到 10 多年前深圳市原副市长的贪腐案,是深圳市前副市长王炬的前女婿。

随后该重组宣告失败。

知情人士称,王永红之所以在跟安徽国资商谈之时突然来这么一出,是因为当时安徽国资提的条件比较苛刻,而彼时中弘股份的股价也一直非常低迷,随时可能面临退市,王永红想通过加多宝重组这么一出戏来提升股价,暂时把中弘从退市的危机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好的条件来商谈与安徽国资的重组。

加多宝重组的闹剧让已经两次重组失败的中弘股份彻底丧失信用,其股价一路下挫,连续 15 个交易日低于 1 元,然而在第 16 个交易日其股价奇迹般地重回 1 元以上,暂时化解了退市危机。

但随后中弘股份的股价又持续低于 1 元,惊慌失措的王永红于 10 月 9 日发布了重组公告。

公告称,它与宿州国厚及中泰创展于 9 月 30 日签署《经营托管协议》,协议规定,宿州国厚将对中弘股份实施托管经营,中泰创展同意在国厚方面实施托管经营过程中,酌情给予中弘股份流动性支持。

中弘股份实控人王永红

中泰创展是中植系企业,其之所以出现在托管协议中,是中弘股份跟它有债务纠纷。

裁判文书网(2018)京03执298号法院裁定书显示,中弘股份、中弘卓业、王继红、王永红、何礼萍因 5 亿元债权纠纷被中泰创展提起诉讼,中弘股份及中弘卓业持有的股权被轮候冻结。

知情人士称,此次中弘托管重组的真正操盘方为李厚文控制的国厚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厚资产)。

工商资料显示,宿州国厚于 2018 年 8 月 31 日才刚刚成立,由安徽国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国厚)、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三家持股比例分别为 40%、35%、25%,其中,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宿州市人民政府全资控股。

安徽国厚由国厚资产 100% 控股,公开资料显示,国厚资产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地方 AMC(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首批获批的 5 家省级 AMC 之一,主要业务是收购处置各类不良债权、股权、动产、不动产等。

在 2014 年首批获批的省级 AMC 中,国厚资本是唯一一家由民资控股的,其他各家均为国资。

工商资料显示,李厚文分别通过其实际 100% 持股的安徽博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博雅投资”)和芜湖厚实商贸有限公司持有国厚资产 34.19%、6.98% 的股份,此外,李厚文又通过其与其关联人刘洋共同持股的深圳市朗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国厚资产 14.65% 的股份。

亦即李厚文共持有国厚资产 55.82% 的股份,为国厚资产绝对实际控制人。

从建筑工人到资本大鳄

从一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大路村的村民,转身成为安徽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李厚文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0 年 7 月, 李厚文还是一名舒城县第七建筑公司的技术员,2003 年,李厚文成为舒城县万佛湖建筑公司任副总经理。2005 年,李厚文成立万佛湖建筑公司五显分公司,任法定代表人。同年,李厚文注册成立安徽博雅商贸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知情人士称,李厚文的公司为何带博雅两字,显然这跟北大有关,北大有个博雅塔,北大校办企业有家公司叫博雅公司。

李厚文和张永宏在 2005 年前后产生交集。张永宏,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人,1983 年就读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后继续读了两年研究生。

在校就读期间,张永宏就有活络的经商头脑,据他自称,北大百年大讲堂当年叫百年餐厅,当时对面有个报告厅,里面桌椅板凳的打钻、装螺丝都是他承包下来的。他还从海淀图书城清理仓库,把仓库里的旧书拿到三角地来卖,很快他的经济就独立了。

“卖书挣了钱,最开心的就是坐着公交车到动物园,买了一套西装穿上了。”张永宏事后回忆说。

张永宏于 1989 年 7 月至 1995 年 1 月在大地律师事务所、时代律师事务所任合伙律师。1995 年 1 月至 1997 年 12 月任新加坡泰山国际投资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此后张永宏又回到了北大,1998 年 1 月至 2005 年 1 月任北京北大博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大科技园副主任。

据他自称,北大旁边有 2000 多居民,3000 多个单位的筹款、拆迁、征地都是他做的。后来北大在深圳成立了研究生院,校方让张永宏也去深圳搞筹款和建设的事。张永宏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张永宏身份众多,其中之一是深圳北大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

在担任北大科技园副主任期间,张永宏把触角伸向了安徽六安老家。 2003 年 8 月 6 日,安徽北大科技园区成立,张永宏任法定代表人,该集团的最大股东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张永宏作为自然人占股 5.17%。在此前后,张永宏与李厚文产生了交集。

2006 年,李厚文成立安徽文峰置业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2009 年 4 月安徽文峰置业有限公司舒城飞霞分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永宏。

在安徽跟李厚文一起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同时,张永宏在山东威海也开启了一番事业,而那也让他短暂地“出事了”。

张永宏于 2006 年底负责威海留学人员创业园,该项目是教育部的一个留学项目。张永宏为此成立了威海春晖产业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其占股 30%。

2011 年 9 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披露,北京春晖世纪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春晖)北清创意园骗地造房大骗局一案,张永宏参与其中。

据报道,2007 年,北京春晖公司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手伪造了阴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北京春晖世纪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春晖留学人员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协议书》,打着兴建教育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幌子骗取土地,其后将科研用地“变脸”为“北清创意园”住宅项目牟取暴利。上述报道中,张永宏被指认为伪造文件的关键人,其通过威海春晖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春晖公司 30% 股权。

商学院的同学会

彼时,张永宏正担任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而在他从 2009 年以来担任此职的两年中,他为老乡李厚文搭建了一个新的人生舞台。

2010 年,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旗下的汇丰商学院首期 EMBA 班开班,在开学典礼上,张永宏做了《北大精神与汇丰使命》的主题演讲,并吟诗一首:“崇高者选择崇高的山路,低俗者选择低俗的泥潭。我是谁?……”

坐在台下聆听的首期学员中,有安徽文峰置业公司的李厚文,还有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的张公俊。日后正是张永宏、李厚文、张公俊三人联手拿下了安徽的第一张民营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牌照。

李厚文的圆滑处事之道在商学院 EMBA 的社交名利场中,尽显无遗。据当时同期学员回忆,一期 EMBA 全体学员 8 月份去黄山游学,作为安徽籍东道主的李厚文同学负责全程安排和接待,个人负担十多万元。有一学员随行还带了母亲和孩子,李厚文专门安排专车送祖孙俩去合肥机场,还特意帮忙兑换登记牌和送机。

李厚文由此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平台,也开启了它的地产金融之旅。

国厚资产于2017年已经启动改制上市程序,计划2018年在香港上市

2014 年,安徽省第一家 AMC 公司——国厚资产成立,其股东为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东兴)、深圳市朗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朗润)和合肥博雅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合肥博雅),持股比例分别为 5%、46%、49%。

工商资料显示,上海东兴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肥博雅穿透后为李厚文和其关联人刘洋全资持有。

深圳朗润集团股东有 5 家:贵州国喜投资有限公司(10%)、深圳市朗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深圳中科宇兴投资有限公司(10%)、深圳市五四书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0%),以及前文提到的深圳文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其董事长为张永宏,深圳市五四书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惟一股东也为张永宏。

也就是说,李厚文是国厚资产的大股东。而成立之初的国厚资产,其法定代表人则是李厚文汇丰商学院 1 期 EMBA 的同学——张公俊。数年后,深圳朗润数家股东纷纷退出,最终经过穿透后也由李厚文与其关联人刘洋控股。张永宏在国厚资产中担任股东董事。

在中弘股份数次夭折的重组之后,最终经过安徽国资方面的撮合,李文厚接下了中弘托管的盘子。中弘股份如何退市,退市后其债务和资产如何处置,对于在房地产和不良资产领域经营多年的李厚文,是个不小的难题。

巧的是,国厚资产于 2017 年已经启动改制上市程序,计划2018年在香港上市。也许到那时,李厚文、张永宏这两位安徽人和王永红能够在香港聚首了。

6,中年海尔_

虎嗅注:海尔,这家老牌电器巨头的新动态是:将用4.75亿欧元(人民币约38.05亿元)收购意大利家电制造商Candy公司100%的股份。海尔的全球化再进一步,如今,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在海尔总营收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0%。海尔依然是家电行业的头部,但却不复当年行业“第一”的辉煌,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海尔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转自“界面”,作者:王子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家电巨头青岛海尔(600690.SH)的全球化再进一步,这家公司准备在中欧国际交易所挂牌发行D股4亿股,以筹集用于收购意大利家电企业Candy(卡迪)所需要的4.75亿欧元资金(约合38.05亿人民币)。

从2012年,青岛海尔就开启海外并购之路,从日本的三洋,到新西兰的斐雪派克、美国的通用家电,再到意大利的Candy,并购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

最新财报显示,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的青岛海尔,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40%。这家公司依然强大,却不再是第一。

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目前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值,都落后于竞争对手格力电器(000651.SZ)和美的集团(000333.SZ)。

在经历了国际化战略、全球品牌化战略以及网络化战略的战略理念撞击;也经历了强制管理、自助管理,至“人单合一”的组织变革之后,海尔变得沉稳,甚至沉闷。

上个世纪90年代,借助动画片《海尔兄弟》,海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两个裤衩兄弟的logo进入千家万户。为重塑竞争优势,海尔大手笔重拍《海尔兄弟》,由张瑞敏担任总顾问。新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

全球化背后

作为海尔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青岛海尔成立于1984年,明星企业家张瑞敏用一把铁锤砸毁76台冰箱,后率先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技术,推出第一款四星级冰箱“琴岛-利勃海尔”。

目前,青岛海尔业务横跨了冰箱、洗衣机、暖通空调,以及厨电、小家电。在集团层面,海尔还布局了手机、工业、地产、旅游等。

青岛海尔宣称,其通过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6大家电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协同,但是从产品角度看,只有冰箱、洗衣机具备较好的领先优势。

早在1998年,海尔就提出国际化战略:将产品卖到全球。2005年,又提出全球化战略。

根据此前规划,海尔走的是“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全球化道路,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创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创牌”。

1999年,海尔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出现在世界各地。

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虽然作为一家全球性家电企业,青岛海尔的业务已遍布五湖四海,还在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海尔以10.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似乎达到了海尔“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目的,但这是通过海外收购达成,有违“创牌”的初衷。

2012年,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东南亚的洗衣机、冰箱等多项业务;之后,并购新西兰高端家电品牌斐雪派克(Fisher&Paykel);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2017年,海尔海外业务贡献总营收43%(2018年上半年为40%),比2015年之前提升了整整20个百分点。但如剔除通用电气的收入,海外营收比重仅为18.7%。

尽管依靠并购扩大营收和市场份额几乎是所有全球性企业最终都会选择的道路,但是并购带来的协同、整合效应,依然让不少企业吃尽苦头,并购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青岛海尔也同样饱受困扰。

此外,寄予厚望的日本市场,海尔力图重塑三洋品牌发展AQUA,迄今业务进展缓慢。2012年,海尔收购的斐雪派克,至今尚未注入上市公司,主因是业绩并不理想。

海外分部最重要的资产是GEA,其贡献青岛海尔2017年业务收入的30%。受到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GEA分部2018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4%(人民币口径,美元口径增长11%)。厨电和洗衣机产品是GEA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青岛海尔在财报中称,GEA业务在北美地区实现逆势增长。2018年上半年,GEA上半年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1%。不过,从行业角度看,美国家电市场上半年累计增长持平。看一个图表,就知道GEA想继续实现增长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持续多年的美国经济复苏,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增长,同时也将美国家电的库存推升至历史高位。但是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美国家电市场的出货量从2017年开始已经在下降。这意味着销售的放缓。

在行业天花板的作用下,GEA要想实现持续的逆势增长困难非常大。

诸多迹象显示,随着海外收购业务整合效应释放完毕,以及竞争对手的加入,特别是美的集团借助东芝品牌强势介入,青岛海尔海外扩张或将面临困境。

从青岛海尔业务大本营——国内市场来看,挑战也不少。

在海尔国际化、全球化之前的15年,海尔奉行“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即增强在国内的核心竞争能力。显然,要成功实现全球化,必须在国内站稳脚跟。但现在,海尔与美的、格力差距越来越大。

从第一到第三

中国家电行业格局变化,伴随着人们消费变迁,从“三大件”的历史可看出一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八十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变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

可见,空调是最晚普及的白色家电,也意味着增长潜力最大。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在本世纪初期,空调是全新的家电产品,市场一片空白。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及城镇化推进,城镇家庭对空调的需求超越了冰箱和洗衣机,原因很简单:一个家庭,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但可以有很多台空调。

虽然目前城镇空调市场接近饱和,但广大农村地区渗透率明显偏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空调普及率不及50%。无论是以前的城镇还是当下的农村,这都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

对比三大巨头,在空调的普及过程中,格力电器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40%的营收增长,这期间,正是中国空调市场飞速发展时期。

城镇家庭空调普及率与格力市值变化趋势

相比之下,青岛海尔错过了这一机遇。从产品结构来看,青岛海尔在冰洗业务具有传统优势,冰洗业务占据半壁江山;空调业务占比未超过20%(2017年),而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占比100%,美的集团空调业务占比超过50%。

轻视空调业务对青岛海尔来说是致命的:产品结构影响了青岛海尔的业绩表现,市值也全面落后。

早在2012年,格力电器的总营收规模破千亿,2017年实现1500亿。而白电龙头青岛海尔在此后几年还在苦战900亿,直到2016年总算突破千亿,其中收购通用电气家电(GEA)业务贡献了258亿元。

2017年青岛海尔总营收1600亿元(剔除GEA,1100亿元)。如下图:

另一家白电巨头美的集团发展更快,在2017年实现营收2400亿元(剔除库卡后2100亿元)。

三者在净利润上差距更是明显。2017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和172亿元,青岛海尔仅69亿元。

业绩表现最终体现在市值上: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的总市值一度接近格力电器的两倍。但从2005年开始,双方市值差距逐步缩小,格力反超海尔。

目前,格力电器总市值2336亿元,美的集团总市值2671亿元,青岛海尔总市值964亿元。

步入“中年”的海尔略显疲态,与美的和格力相比明显后劲不足:2018年上半年,海尔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4%和18%,格力则高达31%和35%。在空调业务方面,格力收入增长高达38.77%,美的为27%,均远远高于海尔各项业务增速。

组织变革

2005年,是格力反超海尔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海尔内部组织变革的关键年份。

这年9月,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董事长张瑞敏阐述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从此海尔开始了对人单合一长达10余年的探索。

“人”,指员工;“单”,指用户;“合一”,指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价值。通过组织变革,海尔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企业从科层制组织变为平台,员工从执行者变为主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动态合伙人。传统模式下,用户听员工的,员工听企业的,“人单合一”模式下,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

张瑞敏曾这样解释上述理念的背景:互联网将以企业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

现在看来,这种意识是超前的,大公司的变革需要谨小慎微,让海尔超过7万员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级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也认为其“近乎疯狂”。

海尔称“人单合一”模式有利于财务优化。首先,将激发基层员工的创造性,2013年海尔有一万多名中层干部离开公司,但这并没有在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从2013年的6.29%提升至2017年末的6.99%。

其次,张瑞敏曾说,推动人单合一能够降低库存。但到今年年中,青岛海尔账面的存货已经达到了225亿元,同时应收账款也在翻倍上涨:2015年末,海尔账面的应收账款还只有61亿元,到了2018年年中,已经是169亿的巨额数字,是原来的1.8倍。

数据显示,青岛海尔的赊销账期(应收账款)相比2014年延长了10天,存货对于公司资金占用的时长比2014年多出20天。这家公司的产品,显然在销售上遇到了压力。

对于高度强调效率、热衷以销定产的海尔来说,这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海尔不得不在供应商货款上做文章,偿付时间大幅延长。

2011年,供应商的欠款时间是1个月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末,这一时间整整翻了一倍至76天,即调节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维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健康。

青岛海尔在最近的一系列宣传中将北美地区业务的增长归因于“人单合一”。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到底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美国人薪资的增长,还是“人单合一”组织变革带来的力量推动了GEA的增长还有待时间检验。

其中的一个悖论在于,如果“人单合一”能够在GEA完成收购后快速推动其业绩增长,为什么“人单合一”在国内市场长期并未体现其威力?

北大教授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曾公开批评,海尔将组织创新超越于管理创新之上。

就在青岛海尔大力推行“人单合一”之时,白电市场老大的地位逐步交棒给美的和格力电器。目前,海尔要与两者竞争,一部动画片已不能解决问题。

轻研发、重营销

在家电卖场,即使是海尔的销售员,也不得不承认格力的“高科技”优势。而在著名的社区交流网站知乎平台上,更充斥着对于海尔空调的批评:产品泛而不精。

海尔重视空调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格局。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合计占有60%的市场份额,海尔不过12%,除非拿出更好的产品。

无论是冰洗,还是空调,亦或厨电,本身都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离不开研发持续投入。在2017年,青岛海尔总共投入了46亿元用于研发,仅占公司总营收的2.88%。美的和格力在投资未来上更慷慨,两者在过去三年的研发支出稳定在3.8%左右。海尔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不过在营销费用上,青岛海尔却舍得大手笔。在海尔的优势领域冰洗业务上,2018年上半年,其冰箱和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5%和33%。但是此份额的获得,却代价极大。

2017年上半年,海尔营销费用总开支131亿元,2017年为282亿元。过往三年,海尔在营销费用占营收平均比重从未低于16%。而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费用比率分别为11%和14%(格力电器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开支远低于青岛海尔,平均低约3个百分点)。

这导致,海尔在毛利率方面与美的和格力差别并不大,但销售净利率落后明显:过去三年,海尔平均销售净利率5.8%,格力和美的分别为13%和8%,说明海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最低的研发费支出水平,最高的费用开支,不难得出结论,青岛海尔的市场份额和营收是“花钱买的”,一旦后续市场投入减少,将很难与老对手竞争,这包括了美的系(美的集团与小天鹅)、格力电器,也包括了惠而浦、华帝股份、老板电器、海信科龙等这样的竞争对手。

洗衣机市场,江苏无锡的小天鹅注入美的集团的基因后,在中低端市场疯狂挤占青岛海尔市场空间。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8年上半年,美的+小天鹅零售量市场份额25.6%,逼近青岛海尔的30.2%。

冰箱是青岛海尔的看家产品,34.6%的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不过,容声、西门子、美的、美菱等一众竞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后续四家合计44%的市场份额。尤其是美的集团整合完东芝家电业务以后,青岛海尔将面对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厨电业务上,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等也都在横亘在海尔的业务扩张道路上。

种种迹象都显示,青岛海尔业务布局迟缓,丧失市场良机。对于海尔来说,未来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也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开支,这会损害青岛海尔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裹足不前,也导致公司后来业务发展上的急功近利和战略布局混乱。典型事例是日日顺。

电商兴起,特别是大件的家电领域配送需求,让海尔一度想扶持日日顺,并与京东、苏宁、国美等签约,通过自己的1.4万个经销点为其他家电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但这很难得到其他家电企业的认同,最终日日顺更多只为海尔自身提供物流服务。

9月26日,海尔在其集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海尔的定力》,文中这样捍卫始于2005年的“人单合一”模式:“企业和人一样,也需要定力,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近期,格力电器的明星董事长董明珠高调宣布,将投入500亿巨资进军芯片行业,向空调领域的上游不断进取。美的集团则出于竞争的需要,大刀阔斧整合东芝业务以及旗下家电资产,以塑造其在中国乃至全球业务的竞争力。

谁是对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尔兄弟》中,曾经的小海和小尔两兄弟,一年四季都不穿衣服,而在新版电影里都穿上了太空服。网友们直呼已失去灵魂,已不是曾经的海尔兄弟。那么,海尔还是之前的海尔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文章TAG: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

最近更新